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体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体育论文范文1
1.1学生会设置的体育部体育部就是高校、学院等成立的组织
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体育活动得以丰富。这些组织的性质为非营利性,其主要的工作是开展体育活动,学生会负责承办或辅助其展开体育活动。且组织职能划分明确,也有明确的责任,组织结构也较为明确。
1.2大学生设置的体育协会
大学生设置的体育协会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体育协会需要在高校中注册登记,其构建方式为招收学员,以此进行体育活动,其运营模式介绍如下:
1.2.1服务收费运营模式
这种类型的体育协会是大学生创建的,而这种组织却有运营成本,这种运营方式很特别,与其他两种协会模式不同,这个协会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报名的成员,这与学生会设置的体育部不同;另一方面,与营利性体育协会不同,企业构建的体育协会主要目的是营利,而大学生构建体育协会并不是想营利,而是为了协会长远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成员,就会适当地收取一些费用,但是这种运营费是极小的。
1.2.2管理趋于市场化学生构建的体育协会
在学校中,当然也会在学校的管理之中,以此,必然要与市场相脱离。因此,现阶段,很多这类的体育协会的管理趋于市场化,开始与学校管理相脱离,逐渐与学校管理相脱离,整顿组织内部,与学校明确责任,促进结构合理化。
1.3以营利为目的建立的企业体育协会
企业体育协会主要以营利为目的,运营商业化是其重要的特点。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尊重市场规律,企业会与高校形成联合开展企业体育协会,实现两者之间的共同利益。而这种模式的开展需要高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区,而顺利开展需要通过大力地宣传,将会员吸引到协会中,而参加协会的会员会交一定的费用或是年费,企业会除去成本获得最终利益,而对于学校来说,就是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此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
2大学生体育协会运营模式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开展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很多的优势,因此,其具有可行性,下面将优势简要分析:
2.1有利于高校顺利开展
体育教学学生会下设的体育协会是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补充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实现了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增强体育锻炼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对体育教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2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体育协会多种运营模式的开展
使得学生不但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增强其心理素质,特别是坚持不懈的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等等。另外,参加体育协会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形式来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特别要说明的是由学生开展的体育协会,可以锻炼学生组织及管理的能力,而且也会使其沟通能力及思维能力增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3体育协会的运营模式对高校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开展可以为高校管理提供新的方向,尤其是商业化及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创新了学校的管理体系,使学生的业余生活得以丰富,学校的投资大大地减少了;其次,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多样化有利于高校社团文化的发展。体育活动中所体现的各种精神风貌都是社团文化建设中值得吸取的;最后,有利于提升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体育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体育教师会帮助体育协会开展活动,体现了体育教师的素质,同时体育教师在指导协会工作时,也可以从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体育协会的运营模式下,体育教师可以针对活动的开展,探索出各种体育教学新的路径,研究各种体育活动及开展方式的可行性。虽然以上阐述了大学生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可行性,证明其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不得不思考这种模式是否是完美的,通过深入的思考,我们不得不看到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是体育协会的主体,但是在协会中决策权缺乏;缺乏体育设施,专业化程度也不高。因此,必须针对这两个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完善,比如注重大学生主体建设,设立大学生委员会,加强其决策权。同时提升协会的品牌化,提升指明度等,以实现大学生协会运营模式的最佳效果。
3结语
大学生体育论文范文2
1.大学体育教育内部环境的生态化。
高校的体育教育内部环境系统主要是高校的大小、组织结构、物质环境、价值观念行为等。与大学系统的内部结构有必然联系的是高校的制度结构、功能大小和配置情况。所以,对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时候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让高校的教育结构进一步被调整和优化,以便于高校体育教育功能更易发挥,这是让学校实现内部环境生态化的核心部分。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学科专业资源,学校应根据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通过采取撤回、重组、兼并等措施对体育学科进行整合,以便于体育学科的教学适应高校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2.大学体育教育内外部环境关系的生态化。
所谓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关系的生态化,是指高校保持自身的价值观和遵循大学的内在规律,在同一时间内各元素相互平衡的同时,让系统内部和外部保持平衡,面向社会、世界,对外开放,实现一体化。高校所处的环境是一个比较大的社会和环境,它的发展不仅要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符合,同时也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以及推广。因此,高校必须处理好和系统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如社会的需要和人才的培养、高校和企业、学校和社会、学校之间的许多关系,定位要准确,并寻求更大的发展。
3.大学体育教育目标和途径的生态化。
高校培养人才的生态化,要求人才培养的定位不仅要满足学校的发展,还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本身的发展,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的“主体性”和“体外性”进行调整达到平衡。当前,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不仅强调体质的改善,也注重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体质的改善”反映了培养目标的适应环境,反映了社会的需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不仅是一种社会需求,也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充分地反映了自我主体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生态竞争的概念充分的发挥,“自然本体”提高素质和能力,在具有一定的价值之后再对“身外自然”的必然要求进行改造。
二、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生态化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观念是否被大学体育教育者所接受,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是否可以运用整体的观念,这对于平衡和协调高校大学体育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导致高校体育教育生态系统不平衡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不管怎样都会影响到大学体育的教育能效,让大学教育功能系统的发挥受到影响。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使用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整体,也要重视局部要素。问题不在于寻求一域,更在于要谋全局,强调的就是全局对局部的决定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局部对全局的影响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对整体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局部要素。所以,学校必须在政策、措施、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等各领域、各个部门、各个方面保持平衡,以便于工作有效地开展。
2.系统性原则。
由多个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高校体育教育系统,该系统中的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以便于一定功能的实现。这里有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同时还有宏观和微观的因素,它们之间进行相互作用并影响着彼此。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功能,但是必须是在实现最终整体功能的前提下。我们看问题时要有系统的眼光,对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联动性要重视起来,同时对于成分或元素之间的协调与衔接要充分的重视,让系统的运行效果进一步的提升。就系统性的原则来讲,应处在高校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之外,把系统内部的发展和变化放在更大的系统中进行掌握,追求系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和谐,以及保持整个系统的和谐。
3.控制性原则。
自我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被赋予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当系统的负荷将要达到极限的时候,就会从一个稳定状态移动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对于这个相互转变的规律,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也必须要遵循,不仅要让系统保持稳定,更要实践高校体育教育的规律,同时还需要通过一些机制对系统的容量进行提高,系统运行发展到一个更高的良好状态,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4.动态性原则。
大学生体育论文范文3
一、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情景教学能让学生兴趣盎然,以情助学、以景助说。因此,在语文教学上,我尽量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景。例如,我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后,就让学生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姥姥、兰兰,让兰兰给爸爸拿拖鞋,给妈妈洗手绢,给姥姥挠痒痒。学生们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惟妙惟肖地表演起来。我趁此机会进一步引导:“你的这双小手都干了什么?把你这双漂亮的小手画出来,再向大家介绍一下。”在这种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在自由、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课堂气氛进入了……
此外,我还在情景教学中精心设疑,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提出一些疑问,把语文知识与生动的理由情景紧密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中的疑团,从而形成悬念,置身于积极探索的意境中。
二、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说话欲望
课外活动是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学习体验。我紧紧抓住这个环节,培养学生说话欲望。如:带同学们到野外春游时,我要求孩子们与小树、小草对话,然后告诉老师,你与小草说了些什么?小草对你说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小草说,小朋友,我很口渴呀!”有的说:“小朋友,你别老踩着我,弄得我可疼呢!”……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他们边说边笑的脸上,我看到了快乐的童真!每逢节假日,我都要求学生把在假日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每一件事记好,等到上学时说给同学们听。由于养成了好的习惯,开学时,每个孩子都兴致盎然,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假期中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三、扩大知识积累,丰富学生语言能力
语文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同时,积极增加课外阅读量。我经常开展课外读书活动,通过“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沙龙”“交流读书体会”“课前3分钟演讲”“语文开心小辞典”“巧接诗词名句”等趣味阅读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间接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借鉴样式。
大学生体育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从实际出发充分润动学生的权极性.发挥和堵养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到新的知识亦能达到竣燎身体的目的.
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墓本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近两年来,我们根据大纲的精神,从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差异安排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各尽所长全面发展。在排球教学中,采取了实验法与对照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试了各项有关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与处理,从实验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效益。
1实验对象和方法
1.1实验对象
我们在学院98级、93级本科中进行实验,各为40人:
98级排球二班为实验班三班为对照班
99级排球二班为实验班三班为对照班
年龄均为I8-19岁,实验前我们对38级、”级的学生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发球、垫球、扣球、拦网等五项墓本技术进行了测定。见表I
从表1中可以看出,所侧得的排球基本技术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学生的起点基本是相同的。
1.2实验方法
我们很据学生的兴趣差异,以及个性、社会环境、原有的体育基础和学校体育传统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验班里坚持按大纲要求统一制定教学计划为主,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了一定比例的选项提高教材,设计了实验班的教学程序方案。见表2
在表2中可以看到实验班的教学程序基本部分:一项是新授课排球教材,一项是排球复习教材,另外安排一项排球大纲范围内或突破大纲,结合学生学习排球实际情况自选练习.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荃础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达到锻炼身休、增强体质、提高排球技术的实效。对于完不成基本教材的学生我们在选项练习时加强个性辅导.
2实脸结果分析
2.1教学效益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同一位教师授课的前提下,前者安排新的排球教学程序,后者用原有教学程序。在教学进度墓本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两年实验。我们对学生在基本教材上进行了技评。见表3
通过表3可以看出,98级实验班技评在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80,而对照班占全班总人数的47.5%e99级实验班技评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77.5%,而对照班占全班总人数的42.5%,实验班比对照班高300a,这样就证实了我们原来的设想:新的教学程序是有利于学生掌握排球基本技术的。
2.2墓本技术成绩分析
新的教学程序课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排球荃本技术成绩。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指标所侧得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班各项指标的均值,都比对照班高,经过检验,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我们认为,实验班在这些项目中,之所以有显著性的差异,这是由于长期的、系统的按照新的排球教学程序进行教学的结果.因为,新的排球程序课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上的要求。学生在上课时,精神偷快地从事各种练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而对照班按照常规的计划进行教学,学生对体育课则感觉达不到满足。
3讨论和建议
3.1大学体育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增强学生的体质。要完成以上任务,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生心理特征,承认差异,有的放矢的安排教材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2教学程序要为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服务。我们实验的新的教学怪序,使练习内容多样化,组织形式变化新,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进行主动的、积极的练习,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增进了健康。
3.3新排球课教学程序不是“放羊式”、“自由式”的,而是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指挥下进行。
3.4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材墓础上进行。不能各行其事。既要完成统一的教材,又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新的排球教学程序必须在一定基础上进行。
大学生体育论文范文5
道德教育创新和现代社会发展是相互联系的,新媒体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其发展的速度和影响范围极大的改变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环境,在虚拟和现实的交叉中,传播信息性质较为复杂,并且价值观念多元化,导致现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道德创新是必然选择。首先,新媒体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第一,传统道德教育理念在新媒体环境下冲击较大,传统道德教育是教师主导的“一元教育”,学生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时是被动的接受,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弱化;第二,过度的个性化,增加了道德危机可能性。在思想意识、道德理念上的多元化、个性化,导致道德危机的可能性增加,学生的价值观甚至出现扭曲,人情淡漠,不受约束的道德也是不道德的表现。其次,新媒体对大学教育道德教育带来的机遇。第一,拓宽了道德教育载体和平台,新媒体涉及领域较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为道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形式,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第二,为道德教育价值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加快了传播的速度,提高了道德教育的传播力,除此之外,新媒体还能够有效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2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运用新媒体开展道德教育主动意识差
从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情况看,在运用新媒体问题上,其主动意识较差,导致新媒体的作用得不到真正发挥,甚至负面的作用凸显得较为明显,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主导的地位并未打破,在开展道德教育时,一言堂,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并未真正得到解决;其次,老师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和水平有待提高,老师本身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并不成熟,技巧上掌握不到位导致利用效率较差;最后,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足,对于新媒体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利用新媒体主动接受道德教育的意识较差,并未真正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2.2新媒体视阈下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
在现代新媒体视阈下,大学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相对单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相对单一,在道德教育内容上,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求,而书本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新媒体的资源整合力不足,系统的正面引导内容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较多;其次,在形式上单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现在新媒体视阈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还停留在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2.3新媒体环境复杂性
前文已经系统的阐述了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也就不难看出新媒体的环境复杂性,多元和开放的环境,价值内容良莠不齐,学生在面对新媒体的海量资源时,如何进行甄选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在主动和被动的诱惑下,很容易造成道德观念歪曲,影响大学生道德素质。
3在新媒体视阈下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提几点建议
3.1新媒体视阈下大学道德教育的途径创新
从途径创新角度考虑,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首先,提升课堂道德教育中新媒体的应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把道德教育课堂交给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中获得更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拓宽教育途径,利用手机、数字电视、网络等等新途径,引导学生道德教育主动学,利用手机APP推送相关信息,提高道德教育的时代性和适用性。
3.2新媒体视阈下大学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
大学生体育论文范文6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主要内涵
所谓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是在学生公寓特定的环境中,宿舍全体成员依据宿舍客观条件,参与各种可能的活动,所表现出来思想观念、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包括宿舍的整体布局、卫生状况、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学识智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
从内容上来说,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宿舍为载体,以物质、意识、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面。它是一个具有多元素、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公寓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规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文明养成,提升学生素质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公寓文化能激励大学生自觉培养重集体、讲道德的高尚情操,促使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塑造完美的人格,保持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2.建设优良校风,维护校园稳定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学生公寓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社交、娱乐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通过积极正面的教育引导、严格规范的校纪校规、典型的正面示范、良好的舆论导向、有力的奖惩措施等手段,教育引导和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并增强集体主义信念、对公寓寝室、学校和社会产生归属感,在思想和行为上与集体成员相一致。因此,建设好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是创建优良校风的必要前提。
另一方面,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客观需要。稳定压倒一切,纵观我国高校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高校通常是各种思潮与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一些社会思潮往往是首先在高校中敏感地表现出来。大学生思想活跃、社会责任感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然而他们社会经验少,对事物的认识和自身的情绪容易受到相互的影响和感染,好多“集体创意”都直接或间接的出自于学生公寓。因此建设好大学生公寓文化对维护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安定秩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凸显其育人功能。新形势下,主动占领学生公寓这块育人阵地,大力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对于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意义重大。在长期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实践中,我校从学生公寓工作体制的创新入手,突出学生公寓精神文化的感染力、制度文化的约束力、行为文化的示范力、环境文化的熏陶力,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初显成效。
1.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创新学生公寓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
为适应新时期对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进一步理顺学生公寓管理体制,我校学生公寓主要采取的是学生工作处传统管理模式与社会化物业管理模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对公寓园区学生的养成教育、常规管理、床位管理、开展一系列公寓文化活动,并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督考核等;社会化物业管理主要负责卫生保洁、安全保卫、设施维修等服务性项目。
为了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组织领导,我校贯彻执行分管校领导、学工处副处长负责制,直属于学生工作处的职能部门宿管办代表学校行使学生公寓管理职能。我校学生公寓管理规范、科学、高效,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积极倡导“服务管理”模式,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更注重服务学生、教育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住宿环境。我校学生公寓分为两个公寓园区,宿管办干事分工明确,一名负责a公寓区女生教育和对物业公司的监督考核,一名负责b公寓区男生教育和对物业公司的监督考核,一名负责b公寓园区女生教育、全校床位管理、公寓文化建设。
同时,健全了公寓学生管理组织,拓宽了民主管理渠道。成立了校宿管部,并下设公寓自治管理委员会,各楼栋有栋长,各楼层有层长。在宿管办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宿舍卫生检查、安全隐患查处、文化氛围营造、学生宿舍联谊、公寓信息传达、学生意见反映、先进典型建树等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宿舍的民主管理与服务的热情、积极性,使学生公寓真正成为学生的家园,学生成为公寓的主人。
2.推进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创新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手段
我校公寓文化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道路,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大胆的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因素有力的糅合在一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提高公寓文化的品位,使公寓文化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陶冶情操、锤炼品德,为早日成才打下基础。
①推进优秀文明寝室建设,创建节约型公寓
为了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的步伐,加强学校学生的文明修养,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学工处宿管科自2007年以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推进文明寝室建设,共建节约型公寓”主题教育活动。此类活动以推进学生公寓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充分体现学生寝室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阵地作用为主要内容,积极发扬优良传统,增强节约意识,共创节约型公寓。
“优秀文明寝室”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宿管科对全校学生寝室进行全面检查,对内务卫生优秀、学习风气良好、晚就寝按时熄灯、不使用大功率电器、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的寝室进行通报表扬并予以“优秀文明寝室”挂牌;对一学年度连续3次以上被评为“优秀文明寝室”的寝室评为“五星级寝室”;在&ldquo ;优秀文明寝室”、“五星级寝室”的寝室长中评选出“十佳优秀寝室长”等。
为了保证评比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学工处宿管科制定了《学生住宿管理规定》和《优秀文明寝室评比细则》,严格规范宿舍检查程序和考核标准,并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②建设“示范性”公寓,打造环境友好家园
园区“示范性楼栋”创建活动,即先选择一栋公寓作为试点,继而全面铺开。活动旨在加强对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每个宿舍每天自行将生活垃圾带出公寓,放在指定地点,杜绝乱扔、乱丢、乱吐现象的发生,共同打造和谐、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1)所有同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杜绝乱扔、乱丢、乱吐行为的出现,并请大家相互监督。(设有举报电话)
(2)请寝室长安排好卫生值日表,每天由值日生将各寝室的生活垃圾带出公寓,丢在指定的垃圾桶内。
(3)请劳动课任务区分在各楼栋的同学按质按量地完成每一次劳动任务。
(4)请各寝室的同学自觉维护好宿舍门口的卫生,勤扫勤拖,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洁净、和谐的美好家园。
活动的宣传方式:
(1)学工处宿管办在各公寓园区利用橱窗进行了前期活动宣传,并统一制作精美的宣传标语张贴在各个公寓楼层。
(2)经过前期多层次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向各系宿管干部、学生公寓自治管理委员会干部将活动的宗旨和意义宣讲透彻,通过干部向每一个寝室宣传。
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各楼栋的同学们正在逐步适应这一新的管理模式,我校学生公寓的楼道(尤其是女生公寓)呈现出干净、明亮的局面,公寓公共环境明显好转,生活垃圾基本已经带下楼。
3.举办“寝室文化节”,丰富寝室文化生活
大学生寝室是校园文化的窗口,寝室集体作为大学生基本群体组织相对于其他学生组织有着独特的功能和影响。寝室成员长期的共同生活影响着每个成员的生活方式、学习态度、行为规范、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形成独特的寝室文化。为了进一步推进寝室文明建设,营造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校学工处、宿管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寝室文化节,更好地加强我校学生的文明修养,提高宿舍文化的品位,陶冶学生情操,创造绿色环境,营造温馨气氛,营造健康、活泼、文明的生活氛围,丰富大学生寝室文化生活。
迄今为止,我校已成功举办三届“寝室文化节”,均由学工处主办,宿管办承办,各系协办。第一届“寝室文化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第二届以“温馨、和谐、个性”为主题,第三届以“弘扬美德、增进团结、美化环境、展现自我”为主题。通过开展动员大会、寝室形象设计大赛、寝室文化生活作品征集大赛、寝室趣味运动会、“红色之星”党员先进模范寝室创建活动、“十佳宿管干部”评选、“优秀寝室长”评选、“活动组织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寝室文化节颁奖晚会等九个涉及文化、体育、娱乐、艺术、生活等的一系列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和寝室文明建设。
总之,当前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给公寓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更好地构建新型高校公寓文化,进一步发挥高校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朱志猛,张显伟.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8(5).
[2]陈益飞.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10).
[3]郭黄金.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