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研制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项目研制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项目研制总结

项目研制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母国;产业结构;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001-02

0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体,产业结构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通过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DI,简称OFDI),投资国可以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对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结构关系的文献做一个梳理,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1 典型性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1.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1965)提出。弗农主要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进行了研究,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大致分成三个阶段:创新期、成熟期和标准化期。

产品处在创新阶段时,受美国消费市场需求的影响,所开发创新的产品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这一阶段企业较为注重本国市场,因此较少出现对外直接投资。产品处在成熟阶段时,产品的质量和样式趋于稳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上升,企业必须考虑降低成本来降低产品价格,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因此,扩大生产规模、获取规模经济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阶段,由于原来的进口国市场劳动力成本较低、仿制品和贸易壁垒相应增加,最终促使美国企业开始关注并向其他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产品处在标准化阶段时,产品的生产技术已经标准化,技术优势已经不存在,竞争更趋激烈,成本和价格已成为竞争的焦点,而母国的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会导致规模非经济,同时进口国会进一步加强贸易壁垒,为进口国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也要求在东道国建立生产设施,因此企业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寻找适当的东道国进行投资。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跨国公司经营的产品出发,认为高收入国家引领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创新期、成熟期和标准化期三个阶段,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使本国长期保持资本与技术密集导向型产品的优势,将处于标准化期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至次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1.2 边际产业扩张论 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ojim,1978)以日本厂商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为背景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小岛清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趋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又称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边际产业是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投资国的边际产业由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遭遇原材料缺乏、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市场日益狭小的瓶颈,从而在投资国内变成了劣势产业。边际产业的转移可使投资国将资源集中于本国处于优势的产业,而东道国则可以因为相关适用技术的输入与其具有的丰裕要素相结合,使原处于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显现其优势。边际产业的转移有利于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可充分发挥出投资和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和潜在比较优势。

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从产业层次出发,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按照比较优势及其变动依次进行,从技术差距小,技术易于转移的产业开始,按次序进行,由此腾出国内稀缺的资源,以利于别的产业的发展,这也含有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外移有利于提升母国产业的意向。

1.3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 早期理论的研究多是立足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效益最大化理论,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的兴起,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效应也引起相关研究的关注。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由英国里丁大学的坎特威尔教授和其学生托兰惕诺于1990年共同提出。该理论通过分析日益兴起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得出发展中国家的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不断积累提高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他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其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进行技术创新。这从发展中国家以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路径可见一斑:由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逐步向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横向一体化生产转移;投资方向遵循由周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再向发达国家的渐进发展轨道。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甚至开始从事高科技领域的生产和研发活动。

该理论着重强调了发展中国家中技术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认为技术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技术的创新,因此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利用当地的技术资源优势获得逆向技术转移,从而促进母国的产业升级,这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意义。

2 国内实证研究综述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以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实证研究。

燕敏(2007)选取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中国OFDI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三次产业所占比重衡量产业结构变化,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代表对外直接投资变化,进行Engle-Granger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并建立回归方程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对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的具体影响程度。得出对OFDI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冯春晓(2009)通过构建测度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指标,采取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稳健性检验以及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制造业OFDI对其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得出我国制造业对OFDI与其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与高度化相关性较强,制造业OFDI与其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前者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但OFDI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非常微弱。王英(2009)认为OFDI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促进母国产业结构优化。通过选取合适的传导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应用1985-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OFDI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OFDI获取国外先进技术能显著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燃料和矿产品等自然资源的进口和固定资本的形成能对较小地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但就业机会的转移不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潘颖,刘辉煌(2010)根据1990-2007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对我国OFDI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OFDI短期内不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从长期来看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谭延明,陈丽珍(2011)应用产值结构高度化、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和就业结构高度化四个方面代表中国产业结构,根据1996-2009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OFDI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也即我国OFDI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双向推动作用。李逢春(2012)通过修改经典的钱纳里“结构增长”模型,利用2003-2010年中国OFDI和产业升级的相关省际数据,加入对外直接投资的节奏和不规则度作为调节变量,用面板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OFDI的产业升级效应,得出较高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可以较快地促进投资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升级,但OFDI的节奏和不规则会对产业升级的效果起反向作用;而OFDI的市场化程度可以正向调节节奏和不规则度对于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OFDI的节奏和不规则度对产业升级的负向影响要小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对各省市对外直接投资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研究。如衣长军(2010)、卢慧芳(2011)等分别对福建省和广东省进行了研究。

纵观以上国内学者有关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主要区别在于计量方法、模型中变量的选取以及代表产业结构的指标选取,同时这也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提供了指导。虽然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都支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 结论

无论是以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论,还是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都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会通过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或是腾出资源来进一步进行本国技术创新,从而促进母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且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持续增长,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R.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0.1966.

[2]Cantell,J.and P.E.E.Tolentino,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 University of Reading Discussion Paper 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Studies[J].1990(139).

[3]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周宝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4]燕敏.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5]冯春晓.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8).

[6]李逢春.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12(6).

[7]潘颖,刘辉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2).

[8]王英.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4).

[9]衣长军,连旭.福建对外直接投资对省内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

项目研制总结范文2

二0__年_月,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103个项目基地之一,市直和四县区的_所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成为该项目的基地幼儿园。为贯彻落实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启动会议精神,确保我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8月底,市教育局组织召开了全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启动会议。通过启动会议,使各项目县区和基地园充分认识和深入了解了实施此项目的内涵、目标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各项目县区和基地园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工作保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

一、主要工作

(一)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保障项目的实施。各项目县区和基地园纷纷成立了以分管局长或幼儿园园长为组长的园本教研制度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良好的园本研究氛围,有效保障了项目的实施。

(二)广泛进行了调研,确保项目研究的实效性。在项目实施之初,各项目县区和基地园分别就各自实际,对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研究方向,理清了研究思路,制定出了更加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如:河口区实验幼儿园利用自评、互评、家长问卷等形式,对本园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当前幼儿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幼儿园教研现状等进行了深入调研,确立了基于现代管理理论和课程改革理论进行思考,努力寻求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相关培训内容、骨干教师素质形成的有效途径和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园本教研集思广益活动”,向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发放了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大家的建议和意见,最后制定出本园的研究方案和工作计划。___市海河幼儿园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把区角活动、幼儿膳食作为第一阶段研究重点,通过调查问卷、会议研讨、实地察看等方式,寻找真问题,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各项目基地根据各自实际,建立健全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使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实施做到了有章可循,规范了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园全员参与项目研究提供了保证。如利津县利津镇中心幼儿园在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有利于促进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的规章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研科研奖励制度、教科研成果交流、汇报制度、教职工培训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为实施园本教研提供了一个行动参照体系,使得园本教研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四)加强了培训学习,提升每一位研究者的专业素养。提高研究者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研究意识是实施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因此,各基地园都努力拓展培训渠道,加大了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每一位研究者的专业素养和研究意识。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通过内引外联、实施名师带动工程等多项举措加大培训力度;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幼儿园采取了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引领教师成长。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个性化的园本教研模式正在形成。经过半年的行动研究,各项目基地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园特色的的园本教研模式。如市实验幼儿园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实践——讨论——内化——行为”的园本教研模式;广饶县实验幼儿园在半年的行动研究过程中逐渐清晰了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脉络,初步形成了边学习、边策划、边实践、边研究、边验证、边反思、边改进的链条式教研模式。

(二)上下联动的教研网络体系初步建立。自课题实施以来,各项目县区广泛宣传发动,在当地营造起了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依托具有我市特色的“三动”模式,初步建立起了全体参与,互惠共享的研究机制。如垦利县教育局构建了以县托幼办负总责,实验基地园为实验带动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全体参与的园本教研网络,旨在以项目基地园为龙头,辐射带动乡镇中心幼儿园,推动当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共同提高。

三、今后的工作建议

一是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要求以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从地域特点出发,在区域范围内整体推进园本教研工作,形成一种制度和文化。我们在推动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好教育行政部门在工作规划、教师培训、过程监控、资源统筹及督导评估等方面的组织、指导和管理作用,保障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有效开展。

二是加强专业引领。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项目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题研究。项目的研究过程是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共建、协同研究的过程。因此,各项目基地园应结合本园实际,聘请各自的首席专家顾问,定期邀请他们到园参与 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指导工作、举办讲座等。专家的介入能够为我们的项目实施带来新的信息和新的理论支持,为教师走进学术前沿、寻觅新思路、新知识、新技术提供机会,更有效地帮助我们推动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

目前,我市已有部分项目基地园聘请了本园的首席专家,制定了指导计划,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参与幼儿园的教研工作。如,广饶县实验幼儿园聘请了省教科所助理研究员、《当代教育科学》编辑一室主任刘延梅担任首席专家,与其建立了定期指导工作的合作关系。市实验幼儿园邀请了山东师范大学的向海英教授担任本园的首席专家,并举办了一期《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三是强化市域内的合作交流。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实施的合作与交流。首先,幼儿园应立足实际,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打破时空限制,鼓励教师之间及时或定时交流研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从而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其次,要积极开展园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协作共进、资源共享。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交流、研究、切磋等活动,或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进行合作与交流,各项目基地园还要制定本园首席专家实地指导方案,并上报市县项目组,以利于资源共享,在市域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优势、人才资源优势,推动我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向纵深发展,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一种互助交流、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我市的“园本教研博客”已于20__年9月份正式开通运行,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利津县也广泛宣传发动,托幼办、幼儿园、教师纷纷在各大网站上注册开通了自己的学前教育博客,构建起了利津县的园本教研博客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隙交流。希望其他县区、乡镇及幼儿园积极创建自己的博客群,并且及时各自在园本教研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经验做法,以及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活动情况、经验体会等,以供大家分享与交流。

四是完善激励机制。积极建立促进园本教研活动深入发展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尊重和保护教师进行多种形式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探究信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强对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督查考核的力度,制定适宜的评价指标,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对于涌现出来的园本教研活动的鲜活经验,以多种不同方式及式加以宣传和推广,用点上的成功来推动面上的工作,促进具有我市特色的园本教研文化的不断形成。项目实施期间,市里将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和评选表彰活动,总结交流经验,评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是做好阶段性总结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项目研制总结范文3

关键词:协同创新;项目集管理;武器装备研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4-0029-01

当前武器装备研制作为独立的一个项目,在各种项目之间分享知识并用于每个型号的程度并不高。型号研制的“两总”管理模式的实施对行政权力责任制度的落实和改进管理系统是非常有效的。但因为每一个型号项目单独完成,项目任务的垂直执行强,项目之间的横向沟通相对较弱,型号项目之间争夺资源的情况频繁出现。同时每个型号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涵盖广泛的行业,涉及众多的企业、事业和科研单位,需要建立协调一致的协作系统,统一部署和协作的难度非常大。

1 项目集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集管理是集中统一和协调企业中的多个项目,以达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项目集群管理的效益最大化,是通过对多个项目进行整合,以实现项目集目标,并使得成本、进度和工作可以被优化或集成。项目集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不同特点如表1所示。

对项目与传统的项目管理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项目集管理的主要特点:项目集管理是一种高(顶)层级的管理活动;项目集管理目标全局化;项目集管理中的各组成项目不是孤立的;项目集管理本身不创造产品;项目集管理注重组织管理。

2 基于项目集管理的武器装备研制协同创新模式构

2.1 构建协同创新的分层管理组织机构

依据项目建设的组织保证,为实现网络环境下协作创新效应和规模经济,通过协同创新管理,保持项目管理的优势同时发挥学习型组织的功能,并使同类型项目持续改善。为此,按照能力水平相对应并提高整体效率的原则,构建垂直等级少的项目集管理组织结构,建立决策层、职能管理辅助决策和任务实施执行层三级体系管理结构,如图1所示。

①型号项目系列的领导组成的决策层,主要负责型号项目的总体规划、项目立项审批、市场决策、研制任务合同签订、资金计划、研究生产及测试的组织协调管理。

②职能管理辅助决策层围绕项目任务开展功能,重点工程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费用与进度控制,相应的职能是项目的筹划、计划、监控、保障和反馈。

③任务实施执行层的需要落实型号功能需求,制定研制任务,执行实施。

2.2 强化项目集管理办公室的战略协同作用

项目管理办公室是在战略指导下成立的工作组,是将组织具有的使命、目标、管理理念、战略与组织需要开展的项目管理任务协调一致,将战略管理功能和传统的项目管理职能进行融合,实现以下功能:提供组织与资源保障;执行和改善项目管理流程、标准和方法;开展相关专业培训;提供建议和指导;开发、使用和推广项目管理软件工具方法;项目集的项目之间协同创新;项目管理能力的评估和改进。

2.3 型号研制任务模块化和标准化

针对型号项目,依据项目总体、协作系统、子系统和工作分解结构,寻找型号项目中类似的相应任务,推进相同工作的模块化和标准化。提高型号研制产业化水平和规模,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减少管理和控制成本的难度,从而降低型号研制风险。集中钻研关键技术,促进产品技术升级和逐渐增集群的竞争优势。减少图纸、技术文件的不一致性,对装置、工具、量具统一参数,降低库存、严控产品范围等,提高生产效率,提前产品操作的生产准备,缩短型号项目交付周期。

针对型号项目相似的平台配置优化,形成项目集群创新协作的公共平台,保证同类产品的多功能性、高可靠性和工艺的稳定性,通过配置平台发展的基本型和扩展型特征参数,高效率研制一系列同类产品。

3 结 语

构建基于项目集管理的武器装备研制协同创新模式,构建协同创新的分层管理体系,将确保实施执行的型号项目与组织战略相一致,使管理人员更多从战略角度考虑,规划性强;建立项目集管理办公室,促进更好的项目团队合作与沟通,便于交流项目管理最佳实践和组织知识资产的快速积累;将不同类型项目中的各种参与者的活动进行融合,对同类型工作进行模块化、标准化处理;可以更好地反映组织协同创新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一个项目的得失。武器装备研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的型号研制任务要求和协同创新管理需要,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广泛地实践,总结型号项目协同创新的经验,持续促进协同创新模式的改善,使武器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项目集管理标准(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4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项目研制总结范文4

【关键词】Z15;国际合作项目;适航;MOC;AEG

1、前言

航空工业投资大、技术风险大、研制周期长,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自主研发一种民用直升机进入国际市场并取得商业成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为了规避市场风险,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出现了多方合作及国际合作等模式,Z15型直升机的研制就属于比较典型的代表。

Z15型直升机为哈飞集团与法国欧直公司联合研制的6-7吨级先进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中法双方以各自承担50%工作份额的方式联合研制一种中型多用途直升机,该直升机法方型号为EC175,中方型号为Z15。在研制过程中,中法双方各自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份额,并相互交换研制完成的系统和部件,各自建立一条总装生产线。欧直向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申请EC175的型号合格证,哈飞集团向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申请Z15型直升机型号合格证。

一种机型合作双方同时间分别取两个局方的型号合格证,这在国内外还是首次。由于合作方的增加,尤其是国际合作模式的出现,导致适航取证工作复杂化,这就需要及时总结取证经验,思考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为Z15型直升机顺利取证奠定基础,为今后国际合作项目适航管理积累经验。

2、Z15项目与普通取证项目差别

2.1取证管理方式

Z15适航取证管理模式与以往机型取证模式区别较大。以往都是主设计单位负责取证,因此最初的想法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负责取证,但CAAC认为哈飞作为Z15项目TC的申请人和持有人应负责取证的管理工作。项目主设计单位是欧直,中方主设计单位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考虑到知识产权等原因,有些技术资料不会提交给哈飞,这与CAAC的取证要求相矛盾,经过研究、多次与参研单位协调和沟通,提出解决办法:由哈飞集团牵头成立Z15型直升机适航管理联合办公室,负责型号取证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成员由哈飞集团、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中南传动机械厂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日常管理机构挂靠在哈飞集团,办公室配置专职人员2~3人;编写《直十五型直升机适航取证管理规定》,对取证管理方式进行规定,明确适航管理联合办公室及各参研单位职责,取证管理要求,文件和资料的管理要求等。

2.2顶层策划

国内以往取证机型顶层策划工作极少,欧直非常重视项目的顶层策划,顶层策划工作通过直升机程序(HP)文件来实现。适航取证文件涉及2份HP文件,一份是取证文件,该文件详细规定了取证涉及的文件格式、符合性方法、编写要求等,另一份是取证程序,该文件详细规定了取证程序、审定基础、取证文件分工、组织和联络、双方之间界面及要求、会议制度、合格审定计划(CP)编写要求等。

2.3制造符合性检查

制造符合性检查是型号合格审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确保试验产品符合其申请的型号设计资料,同时也是证后对生产许可证持有人生产制造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方式。

Z15项目涉及两个国家,多个单位,制造符合性检查工作变得复杂。经过研究并多次召开四方会议,最终 CAAC/EASA签署了《CAAC与EASA关于EC175/Z15型号合格审定工作协议》,CAAC/EASA按照签署的工作协议开展制造符合性检查工作。

哈飞目前正在按照EASA PART 21 G部申请Z15型机的POA,这样EC175型机的制造符合性检查工作由EASA来负责,EC175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但对于Z15项目,按照双边工作协议,Z15零部件仅以POA批准的EASA Form 1表格形式获得批准,并未获得CAAC的批准。欧直表示如果CAAC有相关政策要求,可以申请CAAC的PC,但目前CAAC规章中无相应要求,需要CAAC尽早制定相应规章政策。

3、Z15项目取证过程中适航方面的问题和教训

3.1整机安全性、闪电防护区域划分问题

Z15项目中,CAAC改变以往做法,强调在项目研制初期,就应做好整机安全性、闪电防护区域划分工作,这是安全性、闪电防护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

我国民用直升机机取证机型少,适航管理经验不足,以往取证过程中,整机安全性、闪电防护区域划分等工作不受重视,这些工作基本都是后补的。初期没有开展Z15整机的安全性、闪电防护区域划分工作,在第一次欧直份额CP审查中CAAC提出了这个问题,欧直的回复是根据合同分工,欧直只负责系统级的安全分析,不负责闪电防护面的整机问题,中方需要与欧直进一步沟通和讨论。

3.2构型状态问题

Z15型直升机取证构型状态不明确,缺少通讯导航系统、座舱布局等。

中法合作合同中没有定义通讯导航系统的分工,如果请欧直来做方案,费用会比较高,因此中方将自行研制相应的通讯导航系统,这样Z15通讯导航系统的状态可能会与EC175状态不一致。

在审查欧直CP时,发现座舱构型也没有明确,欧直认为涉及到座舱顶部、底部应急出口和座椅布置问题的适航验证不属于欧直工作,因为在合同中没有明确,这部分工作需要中方来自己完成。

3.3欧直份额MOC表问题

在进行适航符合性验证工作前,申请人与局方应就适航条款和符合性方法(MOC)达成一致。按照中法合作合同规定,欧直应当向CAAC提供已由EASA批准的符合性方法(MOC)。欧直最初提供的MOC表非常简单,CAAC没有接受。欧直坚持合同中所说的MOC表就是所提交格式,中方、CAAC和欧直就MOC表格式问题进行多次沟通,中方做了很多工作欧直才同意提交CAAC认可的MOC表,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合同细节的重要性。

3.4欧直份额系统验证方式问题

欧直在提交CAAC的CP中,符合性验证方法借用了许多其他型号的研制经验和试验结果。如果欧直不能提供充分的验证材料,CAAC就不认可这种方法,需要补充验证试验,这就需要哈飞与欧直协调解决,验证费用也不能忽视。

3.5AEG验证工作

在Z15项目研制初期,我国AEG职能部门还没有成立,也没有考虑AEG要求。2008年11月,CAAC AEG部门针对Z15项目成立了飞行标准委员会和飞行运行评审委员会,提出下述任务要求:驾驶员型别等级和飞行机组的资格要求;运行符合性清单;主最低设备清单;持续适航文件;驾驶舱观察员座椅。

欧直表示不同意CAAC与EASA共同评审EC175,这样EC175的AEG成果就不能直接用于Z15的项目上,中方还要单独开展Z15的AEG工作。但由于总体设计工作是在欧直,因此很多工作还需要欧直的支持,目前欧直同意与哈飞合作共同编写维修工作卡片。

4、Z15项目适航方面的收获和意义

4.1适航条款要求的理解

适航标准的制定是以民用航空的实践,尤其是空难事故的调查结果为背景,同时又是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由于适航标准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适航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映了已被证实的、成熟的航空科学技术。我国现有的民用航空技术发展现状,且缺少成熟的直升机型号取证经验和符合性验证数据,客观上存在对适航条款要求理解不足或理解偏差,这可能会使得在型号早期研制阶段中由于适航要求未完全贯彻到型号设计中,而导致型号设计更改或验证困难;另外在选取符合性验证方法上存在或多或少的现象,造成条款的符合性验证工作不足或重复,直接影响型号取证周期,客观造成研制成本而增加。通过Z15的项目合作研制,将帮助我们了解适航条款的背景知识,加深对适航条款要求的理解,从而合理地选择符合性验证方法,最终提高我们的直升机适航水平,设计出满足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标准要求的民用直升机。

4.2符合性验证方法能力

根据我国近二十年对军用旋翼航空器型号的研制,已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和试验手段,可以满足军机研制的要求,但在民用直升机的设计符合性验证,在对适用条款选用的符合性验证方法尤其是实验室试验、地面试验、飞行试验实施的手段上还存在差距,特别是以前未做过的试验如闪电防护、燃油系统抗坠毁、进气道防冰以及风险科目试飞,在试验设施、测试设备、试验方法、试验准则、试验数据处理等方面,与国际上存在较大差距。通过Z15的合作研制,能够帮助我们去了解和掌握欧直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同时借助国内条件建设改善试验条件,以达到通过最少的试验获得最有效的试验结果,满足适航条款要求,最终提高我国民用直升机的适航验证能力。

4.3适航管理技术水平

我国对民用航空器型号合格证的管理,是直接引用FAA的管理体系,对申请人提出申请的航空产品,在通过型号合格审查后颁发该型号的TC,未对申请人单位进行批准。欧洲适航当局的适航取证管理虽然同样采取证件管理,但其不仅包括对产品的证件管理(TC、PC和AC证),对设计单位和生产单位也进行颁证管理,即设计单位批准书(DOA)和生产单位批准书(POA)。这样,设计单位和生产单位在适航当局信任下承担了许多适航审查工作,这可帮助大大减少适航当局的审查工作。通过哈飞和300厂取EASA Z15项目的PO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适航管理技术水平。

5、结束语

根据Z15项目遇到的问题,我们应认真反思,加强项目顶层规划、构型控制管理,注重细节、重视合同、积累国际合作经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方法。随着项目的不断进展,还会有新的问题,新的收获,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用创新思想解决新问题,为今后多方合作和国际合作项目适航管理积累经验,提升我国适航验证技术和管理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CCAR-21-R3,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2007.

[2] ORDER 8110.4C CHG1, Type Certification.2007.

项目研制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民用飞机;IPT团队;沟通管理

中图分类号V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0-0060-02

1目沟通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民用飞机研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多、专业间关联度高,项目干系人多的特点。整个项目涉及到设计、制造、试飞、客户服务等研制方,涉及到几十甚至上百家国内外供应商、科研院所、高校、适航审查方、国家部委等干系人对象。

项目沟通管理目的是保证项目信息及时、正确的抽取、传播、处置,确保项目关联方能及时、准确获得所需信息,确保正确理解信息内容并及时响应。项目沟通管理是科学高效地完成项目计划、组织实施、协调和控制的前提,直接关系到项目团队目标的实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沟通是项目策划和决策的基础。项目团队要想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进行科学的策划,必须以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为基础。

2)沟通是项目管理和控制过程的依据和手段。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掌握项目各方面情况,才能为科学高效的项目管控提供依据。

3)沟通有利于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信息沟通和交流将团队的个人、组织贯通成为一个整体。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改善人与人、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

4)沟通是项目经理成功领导的重要手段。项目经理通过各种途径将工作指令传达给团队成员并使团队成员理解和执行。若沟通不顺,团队成员不能及时正确理解和执行领导意图,将会导致项目执行偏差。

5)沟通可以减少项目成本。项目的沟通管理直接影响项目执行的有效性和项目成本。有效的沟通管理,有机会避免增加项目成本和项目管理难度的问题和风险。

2 民机研制项目沟通管理的原则

1)项目沟通有效性原则。沟通有效性,即信息接收者可以准确理解项目信息,符合信息者的本意,使项目关联方通过沟通达成一致。

2)项目沟通及时性原则。项目信息及时的收集、整理、流转可促进项目顺利进行,及时的沟通可推动项目中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3)项目沟通必要性原则。沟通是有成本的,项目沟通管理须以必要的沟通为基准,避免因过度沟通或者不便捷沟通造成项目研制效率降低。

3 IPT团队改进项目沟通机制

民用飞机研制是复杂系统工程,专业之间的关联度很高,传统的基于职能的弱矩阵项目组织,各部门按照专业分工开展工作,项目工作协调时需进行工程、制造、客户服务、试飞、采购、质量、适航、计划管理等多个部门进行沟通,消耗着大量资源,沟通的有效性降低,项目的不确定性增加。

通过将工程、制造、客户服务、适航、质量等要素人员进行集成,建立产品集成开发团队(IPT团队),打破了部门壁垒,使得各技术和管理专业在一个团队内部进行紧密的沟通和协调,消除团队内部信息不对称,厘清工作界面,加强各专业耦合度,大大减少项目经理的管理幅度,增强沟通有效性和沟通协调效率,降低项目的不确定性,推进项目进度。

4 总结和展望

本文分析了民用飞机研制项目的特殊性,从项目沟通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沟通管理的原则上对民用飞机研制项目沟通管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建立IPT团队改进项目沟通机制的方法,加强了项目团队的沟通力度。在建立民用飞机研制项目IPT团队后,快速建立一系列的沟通方法和规范,来更加促进项目沟通,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王传珂,裴详会,曾刚,徐和平,张光军.5W1H方法在大科学工程项目沟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管理技术,2012,8:40-44.

[2]刘安峰.强化项目沟通管理.企业管理,2003,12:40-41.

[3]龚永明.浅析项目沟通管理.系统管理,2013,3:68-69.

项目研制总结范文6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具有科技含量高、生产周期长、投入资金大、相对复杂且创新性较强的航空项目,只有重视项目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才能有效推动我国航空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从我国航空研制的发展历程着手,通过主要经历的历史阶段来奠定对航空管理基础的科学认知,并结合当前我国航空项目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来分析航空项目管理不断进行创新与实践的必要性,进而结合航空项目管理现状提出创新对策,以期为缩短我国航空项目管理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做出贡献,进而促进我国航空行业稳定、快速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航空项目管理;发展历程;现状;创新与实践;必要性

0引言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航空行业已成功设计并研制出多种机型,且各机型的性能与质量均达到甚至超越预定目标,由此可见我国的航空事业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的航空事业起步较晚,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使得航空项目管理方法的完善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对航空产品如飞机机型管理等质量的提高均有着直接影响,另外对提高飞机设计研制周期和投资利用效率等也有着重要影响。鉴于此,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全面普及与日益深化的经济全球化程度,只有不断进行航空项目管理创新,才能实现快速高效地推进我国航空事业的目标。

1我国航空项目管理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我国在航空产品设计研究方面的发展先后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首先,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实力及科技力量相对薄弱,并且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来往较少,因此前期主要是通过学习并借助前苏联的航空发展经验,沿用并模仿其航空发展模式。在当时的集体主义大环境下,我国更为重视和强调借助集体力量来进行攻关,所以综合航空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成为该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其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初步项目管理方法在我国航空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际航空事业的顺利发展进步,我国原来的借鉴式航空项目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航空技术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学习并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项目管理经验,促使初步项目管理方法在我国航空管理中释放出更大的作用。再次,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推动了世界航空行业的协作深度和速度,促使世界范围内的航空企业最大程度上发挥各自优势,这就有效保证了世界航空行业的顺利发展。于此同时,我国结合行航空发展需求现状,也积极参与并加强与世界航空企业的合作,并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进而逐步创新发展为新系统工程法,同时这也是当前在世界范围应用最为广泛的项目管理方法。就目前我国航空项目管理来看,国际化和规范化是其两大特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普及,大大促进了我国与先进国家的沟通程度。由此可见,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我国航空管理创新发展的基础。另外,随着我国航空管理事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理论知识构架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形成了一门系统科学,航空项目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加强。

2我国当前航空项目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科学高效的航空项目管理能够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航空产品性能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预测,以保证航空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但是,就我国航空研制项目管理现状来看,由于管理实施过程所存问题而对我国航空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并对我国航空行业的持续发展造成较大阻碍。此外,由于我国航空项目管理是在前苏联体系基础上,结合西方管理相关经验发展而来的,随着社会与航空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要求更为复杂和精密,这就使得传统项目管理方式下我国航空行业面临诸多问题。

2.1我国航空项目管理理论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因我国航空项目管理较晚于世界先进国家,使得我国在航空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严重不足,且相对缺乏世界认可的项目管理研究协会和专业性期刊等。另外我国在航空项目管理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较弱的行业监督和约束力度使得我国航空行业管理效果较差,对人员的资格认定和培训工作由于缺少统一标准而使得行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参差不齐,这必然会导致在项目过程发生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情况。结合航空项目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涉及面较广等特点,开展综合化与精细化的项目管理,能有效强化项目沟通效率和监测力度,进而及时掌握航空产品设计和研制过程的问题,加以及时处理与修正。总之,我国航空项目管理理论基础和管理制度的缺乏,极大限制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国际化发展速度。

2.2我国航空项目管理中的资源整合率较低

当前的航空行业项目设计与研制过程逐渐趋向复杂化,这就需要高技术来进行支撑,而随着国际优势资源的合作模式不断增多,有效引进并利用世界航空行业优势资源,不仅能大大降低设计研制的难度、还能加速设计研制的周期。然而,我国当前在航空设计研制进程中主要依赖国内现有资源,对国际成熟先进经验资源的引进程度较低,面对日益复杂和庞大的供应体系,我国航空设计研制项目管理有待进一步创新,进而实现高效的集约化供应体系。

2.3传统串行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新项目快速的研制需求

由于我国传统串行工作模式所遵循的是“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加工制造、实验验证以及设计修改”流程,这种繁琐的工作过程会产生较多的资金与时间浪费,使得航空产品的设计研制周期在逐渐激烈的市场需求和竞争中处于劣势。由此可见,必须进行项目管理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具有特色的管理规范,才能有效缩短航空产品设计与研制周期、进而提升我国航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对航空行业研发项目管理进行不断创新与实践的必要性分析

航空行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也呈现出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结合我国航空项目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的现状,只有加快项目管理创新步伐,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航空事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进而增强我国航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3.1对航空行业研发项目管理进行不断创新与实战,是我国应对航空项目管理国际化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国间的合作交流,尤其针对航空产品研制这种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来说,更加需要通过世界各国的合作。高度的联合能将优势资源进行快速有效的集合,进而提高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水准,并在国际市场中能够保持稳定发展。

3.2航空项目管理创新与实践是提升我国发展水平的需要

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和逐渐复杂化的特点,为我国航空项目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传统航空项目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航空事业的发展需求。鉴于此,只有不断进行航空项目管理创新与实践,积极引进先进国家成熟的管理模式,来缩短我国航空产品的设计研发周期、满足市场需求,进而提高我国航空产品的国际地位。

4对我国航空行业项目管理创新的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我国航空行业项目管理应以此为基础,全面改造并创新传统项目管理过程,对内改善不够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环节,对外加强对世界经济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是我国现代航空企业得以发展的必由之路。

4.1从协同并行方面切入航空项目管理创新

协同并行是航空项目管理创新的主要切入点。由于现代项目管理法既重视产品、也重视过程;可随时进行综合,也可分阶段进行综合;并重航空产品设计研制的前期工作、质量与研制、生产、保证整个过程的综合质量;同时对各环节接口的串联管理与其内部协调、并联关系也十分重视;另外,现代化的航空项目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分工负责制,关注并强调成立联合研制小组的重要性,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并研制航空产品设计研制,来为整个产品研制过程把关献策。

4.2将资源整合作为航空项目管理创新的关键点

通过整合世界航空项目管理的各种资源,进行专业化改革,并积极研究探索能够将航空产品设计、试制、实验等各环节进行高度融合的研制组织管理模式,推动设计实验的更新换代,以此为航空项目的设计和研制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结合航空产品从设计到投入使用的布局分工,对相关资源与业务进行企业内部和外部整合,以促进产品各个环节能够实现集中管理和运营,进而提高效率、缩短周期,实现规模化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曾军.加快我国航空项目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论析[J].新经济,2016(6):77.

[2]王兴铭.探析航空产品研制项目管理的信息化[J].经营管理者,2015(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