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无止境阅读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无止境阅读答案范文1
阅读的过程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生活经历、学习方法和阅读习惯、兴趣等,使阅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学生阅读能力主要指必须掌握的词汇、词组、句型、习惯用语、语言知识等。这些不能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中对课文的精读来完成,还必须指导学生课外广泛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
一、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要难度适当,根据学生的程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循序渐进。
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富有趣味性,体裁不限,可选择一些寓言、童话、小说等趣味性材料,这些阅读材料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般来说,选择的阅读文章不宜过难,生词的比例以不超过文章的5%为宜。要利用选择的阅读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觉得阅读是一种愉乐,一种享受。
然而兴趣是暂时,成就感才是长久的,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利用和发挥教学中心理评价的心理效应,努力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让他们在阅读当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阅读的步骤
1.略读。即迅速简要地浏览一遍材料的章节标题,翻看材料的插图、表格、图表。这样能掌握文章的梗概,并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基础。
2.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即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设想和问题。自己阅读的目标是什么?希望通过阅读了解什么信息?应该在阅读前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地阅读。
3.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
4.帮助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障碍。把材料的前后各部分进行联系归纳,进行整体上的理解,以体会作者的意图,并求得答案。
三、阅读速度的训练
阅读的速度与阅读材料的难度、学生理解力和阅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提高阅读速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根据美国哈里斯(A・J・Harris)的实验统计。美国中学生的正常阅读速度平均为每分钟250个单词,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达到每分钟500个单词。
我们对学校高一(1)班58名学生进行了阅读训练,结果显示,训练前,最慢的学生每分钟能读38个单词,最快的能读124个单词,平均速度69个单词。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最慢的每分钟约能读61个单词,最快的达190个单词以上,平均速度为112个单词。
培养良好的、迅速的阅读习惯,主要的训练方法是:
1.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首先要避免逐字逐句的阅读,避免默读时嘴唇蠕动、低声朗读、频频回视等不良习惯。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在阅读时眼球的运动是跳跃式前进的,并非一词一字慢慢地往前挪动。要学会合理地运用眼力以扩大视距,培养从整个句子去理解意义,迅速地从前一个句子扫视到第二个句子的习惯。通过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连贯起来进行概括,迅速形成语段大意。那种逐字逐句理解的阅读方式不但大大地减缓阅读速度,而且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
2.培养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有的学生一遇到阅读材料中有生词或陌生的词组,就急不可待到字典中去查阅。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只要它不妨碍对文章的理解,就可以利用上下文、词形构造、词的搭配等语言知识去猜测体会其意义。
猜测词义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①根据定义或解释猜测其意义。生词往往出现在前面,定义或解释往往跟在生词的后面,由破折号引出,或它们中间常常插入一个解释作用的标志语,如or,or rather,that is to say,that is,namely, say,in other words等来强调同位关系。
②根据因果关系猜测词义。因果关系总是同时出现在文章中,或者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或者结果在前,原因在后,因此大家可根据这一特定的逻辑关系来推测生词的含义。
③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这就需要读者运用语言知识和分析能力去细心搜寻和领会的相关信息之间存在的种种逻辑关系。转折词but和in spite of,despite,however 等一些介词和副词都可以帮助构成意义上的对比关系。
在阅读中,遇到同一生词三、五次后仍不能理解其意义的,再求助于字典。猜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快速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无止境阅读答案范文2
1.活到老,学到老。家长除了告诉孩子学校教育的重要外,还必须向孩子灌输学无止境的道理。现在很多家长在工作之余都忙着攻读高一级的学位,这正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体现,为孩子树立了一面镜子,无疑会赢得孩子的敬佩。经常让孩子看到自己如何学习、带孩子去书店、博物馆或电影院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2.说一千不如做一件。孩子对某门功课不感兴趣,家长的劝说和引导十分必要。但家长与其花费巨大精力对孩子说教,不如亲自为孩子做些什么。比如,自然课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而使得很多学生对它丧失了兴趣,此时家长可在家里为孩子或与孩子一起做一次细菌培植实验。虽然家长并非都是某门课的专家,但必须对孩子的所学所做真正感兴趣。这就是现代儿童教育专家们为什么强调家长要尽可能多地陪孩子一起做事情的原因。
3.沟通――一路绿灯。时间常常成为家长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最大障碍。目前很多学校都开通了老师――家长热线服务,家长只需在下班前拨打一个电话,便会提前了解孩子一天的全部课程和家庭作业,到家后会很快投入到孩子的功课指导中。除电话外,因特网、e―mail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手段。事实上,这种方式并不仅仅使家长受益,它更会使老师通过家长的反馈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孩子们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孩子从学校背着重重的作业回到家,家长没有必要一遍又一遍地督促孩子快写作业,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们如何计划和安排学习。不妨在孩子的书桌前挂一本小日历,让孩子把一天的学习、作业甚至以后一周的学习任务写在日历上,教会他(她)如何把诸多任务划分成有很强操作性的小部分。大多数孩子只对本日的作业感到有压力,并没有下一周的计划和安排,缺乏自我管理和组织计划能力。
5.餐桌也是书桌。美国华盛顿大学教育学副教授戴安娜・比尔斯研究发现,那些经常与父母同桌进餐的孩子的智商水平和文化养成较高。比尔斯副教授认为,孩子越是经常在餐桌上耳闻目睹父母具有描述和解释性的谈话,其词汇量就越高,而词汇量恰恰是衡量一个孩子未来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的因素。
学无止境阅读答案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师;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18-01
1.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涉及的内容非常广。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认读生字、分析文章结构等现存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要突出语文学科审美性与人文性的性质,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光凭已有的经验来教学,这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会让教学陷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做一个科研型教师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要求,有着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我们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与创造者,要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结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认为,要做一个科研型教师,就要多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养成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要注重积累,不要等到用时才读。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搬教材的原文,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教教材的教材观,实现用教材教。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准确而全面地掌握,要对教学顺序与教学主次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使教材更加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更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其他书籍。教师不仅要专,更要博,这样才能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在平时要博采众长,多看"闲书",如经典名著、富有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等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这样教师才能厚积薄发。
2.做一个创新型教师
要更新观念。最主要的是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即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树立起新课标倡导的“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首先,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提出要将创新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要真正落实创新教育,就需要认真学习这些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与课堂,并将这些理论思想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在实验中完善,以真正达到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与落实。
其次,转变教师角色。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能动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课堂教学中闪现学生智慧与创新的火花。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者与学生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积极的教学活动中来,并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再次,设计开放式教学。传统教学是封闭的,教学只是对文章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只局限于对教材的教学,提出的问题是具有标准答案的,这样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整合教材,开放教材,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提出个性化见解。
3.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叶澜提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再优秀的教师,再精彩的课堂,也难免会有瑕疵,如何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这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深入反思,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的习惯,做一个会反思、善反思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进入最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3.1 在学习中反思。学无止境,我们的教学也无止境。我们要在不断地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加强反思,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在学习中反思,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最先进的符合学生学情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
3.2 在实践中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反思,除了要总结一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外,还要认真思考哪些目标顺利达成,哪些没有达成,没有完成的原因在哪里;教学中哪个环节最精彩,哪个环节学生参与意识最强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对以后的教学进行优化与改革。
3.3 在借鉴中反思。现在各学校都非常重视让教师观摩优质课,以使教师借鉴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教师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教师进行反思,由于不同的学生群体对同一教学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教学表现,我们在借鉴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案例时要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忌不分教学对象的盲目照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角色,做一个科研型、创新型与反思型的教师,不断实现自身素养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在教学中身心愉悦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苗淑芬,樊荣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转变[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10).
[2] 金树培. 深化课程改革:教师践行三策略[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9).
[3] 柳佳丽.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素质之我见[J]. 学周刊,2012,(24).
学无止境阅读答案范文4
听力是语言发展的第一阶段,但事实上,听力却是外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实际考试中听力部分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因此,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从而提高听力部分的成绩,是教学中必须面对、不应逃避的严峻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的首要举措之一就是:在同学们的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大前提下,限制汉语的使用,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近似于真实的语言环境,最大程度地给学生创造接触英语口语的机会,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使得他们在英语的王国里尽情畅想、遨游。
万事开头难,英语本来就是学生倍感头痛的课程,更何况是用英语组织教学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更要以锲而不舍、吃苦受累的精神,用我们的辛勤劳动换取学生的优秀成绩。凡事避免蛮干,必须讲究科学性,因此,在用英语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恪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启发引导,由易到难。”即最初给学生发放课堂教学用语的书面材料,并辅助以汉语的解释,待学生比较熟悉以后,完全脱离书面材料和汉语的辅助,独立理解教师发出的各种英语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每当我们进行新授课时,总要有导入新课即导语这一环节。导语起到承前启后、点明主旨、提纲领的作用。精辟、恰当的导语一开始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它甚至可以决定新授课的质量,因此,在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英语导语的设置是我下功夫最多、最为关注的环节。
导语既可以引出新的语法内容,又可概括新授课全文大意,又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几个关键问题。这样,一开始学生就对本课内容用了初步的比较清晰的了解,对问题的巧妙设置,可使学生有的放矢、深入细致地阅读课文。为了找出所提问题的相应答案,学生在聆听课文录音时,会更加全神贯注,同时对听力材料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培养了他们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长期坚持,学生的听力水平必将得到显著提高,现摘录本人设置的一则导语,内容如下:(Lesson 101 Book 2,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Now we can do many things. What could you do when you were four years old? Do you know? Listen to my answer. When I was four years old, I could run. I could walk. I could speak too. What about you? Can you run/walk/speak, too? (get the students to answer) Yes, you can do it. Because it?蒺s very easy. We know Lily and Lucy are twins. What could they do when they were four years old? The new lesson will tell us the answer. Now let?蒺s begin to learn.
这段英语导语的设置,有三个作用:
一、首先概括全文的内容,即讲述双胞胎姐妹在四岁时能做和本能做哪些事情,文章内容学生可一目了然。
二、引导本课重要语法,即:can、 could 分别用来表达现在或过去的能力。
三、What could you do when you were four years old? 该问题的设置是对文章内容的扩展、延伸,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英语导语的设置有助于学生主动预习,因为为了能够听懂导语,学生会主动预习,甚至猜测老师将怎样设置导语。一堂课从一开始便可通过英语导语的设置,创造语境,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会到英语教学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学。
学无止境阅读答案范文5
1.会写“辩”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 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名句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交流资料。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课件出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名句导入,引出课文主要人物之一——孔子,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若遇到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查工具书,同桌交流或举手询问老师。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音、语速和语气)
(2)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指导书写“辩”字:左中右结构,中间的言字旁要写得小而窄。
3.教师领读,提升能力。
(1)教师领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分小组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把文章读通读顺尤为重要。本环节按照“试读—范读—指导朗读—练读”的步骤进行,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自读理解,合作交流
1.自读理解,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2.检查学习效果,出示课件:
(1)解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l 问其故。
l 及日中则如盘盂。
l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l 孰为汝多知乎?
l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l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l 孰为汝多知乎?
3.理解全文的意思。
4.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课件出示:
l 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l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l 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争论的问题:
人物
观点
依据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
(3)对话交流,填上表。
①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争论的是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
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课件出示:
小儿甲小儿乙
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③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小儿甲: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视觉)
小儿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触觉)
小结:他们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说明各自的观点。
(4)过渡语: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
【设计意图】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更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圈点勾画,渗透着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只是点拨,做一个引领者,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1.汇报交流,领悟寓意。
(1)孔子最后做出判断了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不能决也)
(2)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但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我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课件出示动画)
课件出示:
本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上的错误,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很难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为此设计了“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理性的认识。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
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
(4)演一演。
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学法: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出示: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反复认真读课文——联系注释说文意——研读交流悟道理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找到了两个小儿各自的观点,知道他们不同观点的依据,明白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结论不一样的道理。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阅读主题丛书《日近长安远》
1.学生借助注释及译文默读《日近长安远》
2.完成下表。
问题:
观点
依据
3. 晋明帝为什么两次回答不一样?(考很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说远是从客观考虑,说近是从个人情感角度考虑。晋明帝对京都思念却无法回归,太阳还可以看见,但京都却无法亲近。
三、板书
板书设计一: 日初 盘盂 日初远 日中 车盖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日初 沧沧凉凉
板书设计二: 两小儿辩日 一儿 近(大) 远(小) 一儿 远(凉) 近(热)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说说你了解的孔子
(学生交流,教师以课件进行补充)
2.咱们学过孔子的哪些名言?
(回顾孔子名言)
3.就是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却被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给难倒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辩”
师:注意观察这个“辩”,它的中间部分是什么?和他的意思有什么联系?
2.对于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3.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读通,解意,悟理,背诵)
三、读文
1.同桌之间互读课文,互相听听对方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配乐朗读
3.指导学生读好关键字,读出停顿和韵律
四、解意
1.谁能以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孔子不能决也”
(1)“决”是什么意思?
(2)让孔子不能决断的事是什么?(两小儿辩斗)
3.什么是辩斗?辩斗需要什么?(观点和理由)
4.在文中用“______”画出两小儿的观点,“~~~~~~”画出两小儿的理由。
5.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1)小儿甲:日初近,日中远
小儿乙:日初远,日中近
(2)图片辅助理解“车盖”和“盘盂”的区别
创设情境辅助理解“沧沧凉凉”和“探汤”的区别
(3)引导学生带动作读两小儿辩驳的理由,注意读出对比
五、辩斗
1.两小儿说的是不是事实?(是)
2.可他们各执一词,各有各的理由,谁又说服不了谁,就要据理力争,用文中的话就叫做——辩斗
3.同桌之间互相辩斗
4.指名上台演示,指导学生加入一定的神态、动作加强语气
5.全班分两组进行辩斗
六、悟理
1.就在他们俩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时,谁来了?他有结论吗?
2.“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什么态度?
3.体会两小儿的“笑”是怎样的笑?
4.孔子为何不下结论,引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生再次齐读。
5.你佩服这两个小孩吗?理由?(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善思好问)
6.引导:孔子“不能决”是一种智慧,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善思好问也是一种智慧。
七、拓展
1.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问题,孔子回答不出,假设两小儿请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该如何回答他们?
2.补充相关常识
(1)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2)“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3. 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你可以用白话文来写,那就用“孔子说”开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
4. 拓展阅读
《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这本书的内容为神话传说,全书共虚构了十五个神话故事,像《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都出自于此,每个故事的形式以问答的方式呈现。这些玄幻的故事并不是的故弄玄虚,而是告诉人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应用固执、传统的思维禁锢人们的思想,从而开拓人们的思想。
八、板书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日初 日中
小儿甲 近(车盖) 远(盘盂)
孔子不能决也
小儿乙 远(沧沧凉凉) 近(探汤)
学无止境阅读答案范文6
关键词:自学能力;语文教法;学习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等学习形式,自主学习更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它要求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要自己安排时间,处理学习任务的轻重缓急;要自己查资料,找窍门,总结学习经验、教训和方法等。强调小学语文课堂中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创造力具有重大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获取所需知识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判断其能否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对知识的积累和需求也成倍增长,这就意味着人类新生代的学习任务变得越来越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知识体系结构和兴趣爱好等,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才能不断发掘个人潜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
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让语文知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将使学生终身受用。我们一直强调“学无止境”,而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通往“知识海洋”的一艘船帆,它能帮助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愿望,同时对于教师有效地传授知识更是意义重大。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自学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的思想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适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其自学能力的前提。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可以采取以疑激趣的方式。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来激起学生的自学欲望和兴趣。例如,阅读课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字眼,反复推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其次是以境引境。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画面或音频的展示,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来引起学生自学的兴趣。此外,还可以采取以读生趣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来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是学习语文课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多重感官,通过想象和联想生发出无限丰富的情感。
(二)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并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传统模式,同时要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认识到自身的无限潜能。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不是很强,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注意安排充足时间让学生自学。比如,运用一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感悟课文,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再通过个人探究的方式自主回答问题。其次,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实现语文课堂上人人动手、动口、动脑的良好教学气氛。除此之外,树立学生自学信心的关键一步,还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充分肯定和鼓励。对于那些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成功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而对于那些自学过程中遇到阻碍或自学效果不如意的学生,则要正确引导,帮助其解决问题,不打击其学习的自信心。
(三)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儿童发现真理。”我们都知道在现有的课堂上传授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则能够使这种有限知识变为无限。可见自学方法的掌握,对于学生学习更多知识至关重要。倘若一个教师在要求学生自学时,不进行合理引导,而是放任自流,则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如同脱缰的野马,既无法驾驭,也无法实现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学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参与、创新等多种方式开展自主学习。
1.巧设疑问,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为了避免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类似“走马观花”的问题,教师在布置学生自学任务时,一定要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词应该用笔划出并查阅字词典,同时还要划出关键句段加以认真理解;其次,教师在讲课之前写教案的时候,要对课文进行充分研究,事先设置几个具有概括性、诱导性的问题来指导学生自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有重点式地学习课文,真正达到自学的目的。
2.让学生自讲自练
检测学生自学成效好坏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自讲自练,当然这种方法也可以为学生确定一个具体目标,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本次自学应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可以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当中抽取几个学生作为代表,让他们到讲台上给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讲解。讲解的内容可以是关于某个问题的具体答案、解答的思路以及思考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自讲自练进行归纳总结,挑选其中有错误、有疑问或有新意的地方提出来让全体学生探讨,并给予相应的指正或表扬。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完善整个自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由此可见,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自学习惯应该是包括多方面的,其中既有阅读习惯的培养,例如阅读过程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也有经验总结习惯的培养,善于总结学习经验的学生必将达到自学效果的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