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训课程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1
关键词: Java 实训 教学改革
Java语言由于具有面向对象、不依赖平台、安全等特点,不仅是正在被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而且也是软件设计开发者应掌握的一门基础语言。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的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主要讲授Java语言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在课程讲授中主要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导、以案例为驱动的方式,学生通过完成针对性训练掌握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学习《Java程序设计》课程后学生仅处于对面向对象思想和Java语言的初步认识和掌握阶段,特别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对Java语言的应用能力加以提高,也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Java程序设计实训》就是基于上述目的在开设《Java程序设计》学期的实践周单独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
一、《Java程序设计实训》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Java程序设计实训》作为一门实训课程,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的先修理论课程为《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后继课程《Web应用开发(J2EE方向)》。
对于Java语言这种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来说,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生具备了基本面向对象编程思路并且掌握编程工具和方法之后,要通过案例和项目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让学生体会每一点进步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因此《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设计目标为:要求学生在掌握Java语言的语法、常用类库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并有一定编程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软件编程规范培训、程序设计案例和小型项目开发实践等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Java语言开发小型项目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深入掌握和运用Java语言解决实际问题,为在后继课程中进一步学习开发B/S结构的web应用程序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结合案例开发,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力求弥补传统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的不足之处,通过集中式项目驱动式的教学设计,达到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强化训练,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Java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在“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以Java语言知识点为基础,以案例为依托,以项目为驱动力,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1.知识准备与扩充
结合“Java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和扩充,具体包括:
(1)JDK,Eclipse编译环境的使用,要求学生深入学习Eclipse教程,掌握设置断点、逐步排错等功能。
(2)熟练掌握Java标准类库的查询和使用,可以集合类、图形用户界面组件类为例。
(3)复习Java的编程规范并严格应用于项目开发过程。
(4)知识扩充,包括对Java高级应用——数据与集合类、泛型、JDBC数据库连接、多线程等知识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2.示例项目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开发环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意义,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本,而模仿是学习的捷径之一。通过运用项目和程序代码等案例、实例来理解有关思想,使学生记忆深刻,事半功倍。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可以一个小型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在实践环节通过对案例的模仿和创新,理解每一环节的任务,从无到有地积累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各个知识点,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获取实际开发经验,实现学习目标。
3.团队项目开发
(1)项目选择。在设计项目时还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实用性、开放性、灵活性于一体,一个成功的任务要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现有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兴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设计任务,通过上网搜集、查阅最丰富的Java项目开发资料,分析、摘取经典Java程序作为实训项目。
(2)团队划分。对于学生来说,仅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一个小型项目是不实际的,需要彼此之间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目标。团队中各成员的角色和所承担的项目可参照软件工程中的小组软件开发过程TSP(Team Software Process)来制定。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成员可以通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给出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由组长安排各成员的分工合作,确定每人所承担的任务。成员可以轮流承担各阶段的设计、编码和测试任务,使学生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熟悉软件设计流程,培养软件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遵守软件设计规范的良好职业习惯,培养学生适应软件技术开发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各小组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激励机制,每个成员的工作都关系到整个小组的成败,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每名成员尽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3)项目开发。实训中常用的项目有: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考务管理系统、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运动会成绩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书店管理系统、校园IP查询系统、超市管理系统、画图板、俄罗斯方块游戏、个人通讯录、日历制作、简易计算器、文本编辑器等,各组选定一个项目完成。在实训中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各组自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过程指导。分组采取自愿原则,根据任务大小及实验室设备情况,一般每组4-5名同学,其中1名同学任组长,负责整个实训任务分配、进度管理、定期汇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尽量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团队的合作,以团队为单位独立解决遇到的难题,但由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有限,教师有必要在项目的关键阶段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对设计时所可能遇到的比较深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指导,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指导的方式可以采用当面讨论、Email答疑或建立QQ群进行集体讨论等。
(5)成绩评判。成绩评判包括:对新技能的掌握及熟练应用,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将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环境的能力,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态度,等等。实训最终成绩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先用10分钟演示项目,再回答3-5个相关问题,教师综合讲述情况和回答程度做出评价。
三、结语
帮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尽量多的掌握Java项目开发的能力与技巧是《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设置的初衷,通过《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增设,增强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实训课程比以往的学习过程有更多的收获,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合作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Java语言的学习信心和专业课的学习信心。
通过近一年的课程改革,进一步改进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与《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使两个课程相互衔接成为体系;初步建成了Java程序设计实训项目资源库,并在每次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改进;建立了完整的《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课程考核方案。该门课程的改革也为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耿永军,闫洪亮.《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0,19(4):128-130.
[2]招启东.项目实训在JAV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08(10).
[3]邵奇峰.Java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0):40-43[7].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
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第一门全操作课程,一般开设于第二学期,每周2课时,该课程是对第一学期所学的基础会计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等会计基本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也可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将结合亲身的教学经历,针对目前基础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就该课程的教材选取及教学实施展开探讨,以期为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很多教师对于实训课教学存在误区,认为让学生自己做就好了,其实真正要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训课程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关注教学的全过程,能适时地给予学生引导并进行教学的调整。
(一)学生学习情绪变化快
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是高职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实训课程,因此大部分同学在课程之初都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热情,而基础会计实训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对简单的经济业务能完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整个账务处理,很多业务在反复地操作,并且必须认真细致,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出现错误,一个地方的错误会引起连带错误,因此有的学生面对凭证、账页、报表上的数字会慢慢失去耐心,甚至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因此教师要适时地进行疏导调控。
(二)学生完成进度相差甚远
高职生源主要是高考生和对口升学学生,基础会计实训课程对于高考生而言属于专业实践的启蒙课程,而对已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的对口升学学生,觉得基础会计实训相当简单,可见,学生专业基础的差异性很大。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入学分数200分至500分不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对教师布置的实训任务,有的学生可以超前又快又好地完成,有的学生能跟上教师进度顺利完成,也有的学生完成得非常慢,基本每次课的任务都无法完成,也会出现任务抄袭、敷衍的现象。因此,实训完成进度的差距给教师把控实训安排及进行实训指导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建议
(一)实训教材的选取
实训教材选取是否合适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基础会计实训教材的选取有这样几点建议:1.教材的涵盖内容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内容所涉经济业务应选择简单的经济业务,难度参考基础会计课程经济业务水平,实训应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单项实训内容应包括基础书写训练、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财务报表;综合实训是将前面的单项实训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业务流程,也是对前面单项实训效果的检验。2.教材的编排设计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在编排设计上应区分于会计专业的理论性课程教材。其一,对经济业务的描述,不应出现文字的描述,都应该以原始凭证的形式展现,让学生习惯于通过原始凭证了解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其二,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的部分,原始凭证的印刷需采用单面印刷,这样原始凭证就可撕下来附在所填记账凭证后,记账凭证填制的操作才更完整;其三,所有记账凭证、账页及报表的格式需规范,应与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凭证、账页、报表一致,这样学生的实操才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实施建议
针对基础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该课程多年的教学思考,在教学实施方面有如下浅见:
1.开展互助式教学
由于高职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参差不齐且有较大差异,因此开展互助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实训进度悬殊问题。在教师统一布置完某项实训任务后,对于提前又较好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并树立榜样,并对有困难的同学一对一指导,但是一定要强调辅导不能给其抄袭或帮其完成,主要是针对困难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地给予指导与帮助,如果在其帮助下同学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教师需对指导学生与被指导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给予一定的额外加分。通过这种方式,指导学生的专业水平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还可以培养其口头表达及沟通能力,被指导学生也不会因为每次任务无法完成而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可缓解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分身乏术的压力。
2.开展多样化教学
由于基础会计实训很多都是重复性的训练,做久了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宜一味地讲也不宜一味地做,教学做应有机结合。每次实训,教师可以先通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现场等多种形式进行演示讲授,然后让学生进行实操。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教师应巡视答疑,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可集中讲解,对个别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记账凭证的填制这部分实训,当学生完成制单环节,教师可采用角色互换教学法,让学生互为对方凭证审核人,完成对所填记账凭证的复核,这样既完成了记账凭证的审核这个实训,也让学生更加熟悉会计角色的分工及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严谨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在学生陆续完成实训任务时,对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实训作业可进行班级展示,在课堂树立榜样,这位同学即被任命为这次实训的指导学生。课程结束前,若经过指导后进的同学也按质按量完成了当次实训任务,同样将其作业进行展示鼓励,这样整个课堂不会死气沉沉,将会富有活力,学生也会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高涨的学习情绪。
3.体现过程化考核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3
[关键词]税务会计;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6-0155-02
税务会计是一门融税收法规制度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该课程主要研究企业税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目前,税务会计是财经类院校会计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是在这门课的基础上为了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税务会计核算的能力,以及熟练的计算、填表、报税等一系列纳税实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实务操作的感性认识,解决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开设税务会计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表明,是否具备税务会计知识已经成为衡量会计类人才的重要参考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税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与此同时,许多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缺乏税务会计知识和技能。造成这种矛盾的根源是我国目前高校税务会计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
目前,常用的组织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的途径主要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师来校讲授企业的具体做法、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但是会计工作通常涉及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企业真实的业务,同时会计专业学生实习过于集中而一般企业只能接受几名学生,学校难以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这些“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对于加强税务会计的理论联系实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解决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而学校开设的会计实训课程往往局限于在校内组织会计核算的实习,涉及税收方面的实习较少,现实中涉税事宜是任何一家企业重要的日常经济业务。
因此,在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开设模拟实训课程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务之急。
二、目前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税务会计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目前税务会计理论体系日渐完善,然而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实训课程教学成为薄弱环节,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
与税务会计教学内容相关的税收法规政策具有政策性、时效性较强等特点,国家不断颁布和制定新的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原有的随之作废。自2006年以来,新的税法政策法规不断修订出台、涉及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地方税的税收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此外,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但诸多实训教材的内容还停留在旧的税收政策与会计准则的背景下,不能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
(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校税务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尽合理,各税种计算占用的课时偏多。各高校一般在税务会计之前已经开设了税法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各税种计算等税法知识,但由于担任税法教学的老师受到课时限制,认为税务会计还会学到相关内容,有些内容就省略了,加之担心学生的遗忘,往往需要把各税种计算等基础知识再重复讲授给学生,挤占了正常的教学课时。另外,讲授各税种的账务处理附带了太多财务会计的内容,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与税法类似,财务会计也是之前学过的基础课,只不过财务会计课程里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理不够全面和系统而已。因此,税务会计实训教程内容相互重叠,且不统一,造成教学课时浪费严重。
(三)师资水平普遍不高
尽管近年来,高职院校税务会计课程教师的学历不断提高,但税务会计师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学税收经济学的,会计基础理论欠缺;学会计的,税法理论欠缺。即使这两者都通了,还需掌握税收实务,否则将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同时有关部门很少有针对税务会计教师的培训,因此,同样为学生开设的税务会计课,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讲解的角度差异很大。
(四)教学软硬件不足
很多高校缺少税务会计实训软件,用文字性的实验实训题目来代替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些院校未建立税务会计模拟实验室,无法进行适应性操作训练。而实践中,纳税业务一般由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归集数据,进行税款的计算和申报缴纳,把纳税真正融进会计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技能培养的目标,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触过电子报税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报税软件进行网上申报时,则不会操作。事实上,大多数高校都没有配备这类实训设施,也没有进行过类似训练,忽视了学生纳税实务技能的训练,从而造成与现实需求相脱离的现状。
三、改进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教材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要从根本上提高税务会计的教学效果,就应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一是教材编写要紧跟实际,反映最新的税收法规政策和会计规定,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二是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将基本理论融会于具体实例之中,或者编写专门的案例习题集。教材中应大量选择和采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例题,以便加深学生对理论、政策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教学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在税务会计实训过程中,不应当单独讲授税种计算的内容。在教授账务处理时,如需先确定入账金额,再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帮助学生简单复习相关的计算方法即可。对于各税种的账务处理教学内容,涉及到除纳税以外的财务会计内容要尽量简化,不需花太多时间来讲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训的过程中,按真实的企业会计岗位分工进行组织,学生实验、实训的教材都应取材于真实的经济业务,并使用真实的原始材料和全真的凭证、报表等。要求学生经过实训后,具备真正实际操作的业务过程处理能力,并将实训过程中学生操作的项目计入学生实训的平时成绩中,促进学生认真的进行实训操作和完满的完成实训任务。
实训的内容应包括税务登记和主要税种的账务处理及纳税申报。应带领学生在熟悉税务登记申请程序和填写项目的基础上,练习填制税务登记表,并熟悉一般纳税人认定登记的管理规程并填制认定表。然后,应分税种进行专项训练。包括:1.各税种纳税申报资料的填报;2.根据企业的涉税情况正确进行会计处理;3.正确进行各种涉税报表的编制;4.进行各种涉税报表的网上申报和实地申报;5.正确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6.进行发票的保管、验证,对特定会计期内发生的涉税业务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达到熟练掌握纳税申报的技能。另外,可以某企业为实践对象,对其开业、涉及税种的判断、日常报税、变更等业务进行综合训练,熟悉和掌握涉税业务在实务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涉税程序,同时,学生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实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当先讲整个流程,再详细讲解每个细节,按照操作步骤逐步指导,突出重点难点,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多做思考。同时,还要在实训中着重讲解理论规定中难懂的部分,帮助学生在实训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多引进具有税务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来担任税务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对于专职教师,学校要定期提供他们外派培训学习的机会,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可以考虑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应聘请企业税务会计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四)完善实验室建设与改造
在校内建立“税务仿真实验室”,安装企业涉税事项的各种软件,如《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税务总局电子申报软件》、《ABC3000电子申报缴税软件》等,用专业的税务会计软件模拟企业纳税教学。使学生在软件上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就学习操作中的有关问题通过网络随时与主机端的教师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实训过程中的问题。并且根据最新的税法政策法规和新企业会计准则不断更新税务会计软件的内容,淘汰过时的税率,增加新设的税种和纳税筹划的项目,根据企业的现实需求增加相关的操作技能,把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引入实训课堂讨论,使实训教学的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实际。
总之,实训课程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根据具体情况,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有用的专业知识,教师应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晓丽.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高素质技能人才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09-01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面越来越广。但是,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的技能水平薄弱、设备短缺、就业不畅、发展缺乏后劲等情况。中职学校的学生是国家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的基本力量,他们的技术水平将决定着国家企业的兴衰,他们是国家建设者的主力军,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提高中职学校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要求中职学校在学生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及教育方法上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根据市场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的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样才能换发勃勃生机,获得长足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课程改革,并结合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实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途径。
1 要做好市场调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技能培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人的操作性质在逐渐发生变化,从以前落后的、低效的生产方式,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面对这种新形势,中职学校的学生应具备更多的职业技能,要保证学生有一个好的就业市场就必须求变,这才符合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
首先,在教学模式上要求变。例如:对于专业课程在一学期当中可进行分段式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剩下时间进行技能培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技能,而且还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其次,现在国营、民营、合资企业的发展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所以要深入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每年中职学校教师必须进行市场调研,下到工厂与企业看看哪些专业急需,哪些专业走热,哪些专业相对要求不大,相应做出教学调整,并尽可能地在每一年针对毕业形式做出实训实习调整,以降低学生就业压力。在做市场调研时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预测到未来几年内社会的需求,而不能盲目的追热,能够准确的抓住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住社会脉搏,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为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2 要适应社会需求掌握各种现代化加工技能
当前乃至今后,社会需求是要求全面发展的新型技能人才,而不是单一型人才。单一型人才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势必会受到排挤。因此,在这方面要做好准备、做好调整,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只掌握一种技能,而要求掌握多种加工技能。要让中职学生在掌握车、铣技能后再进行数控车、加工中心或数控铣的技能训练,让他们所掌握技能能够正常的衔接下来。相反,简单的培养数控操作技能而不进行传统机床的实习,会造成对基本加工工艺和基本加工方法的不清楚,进而不能最大发挥出数控机床的优势。
掌握现代加工技能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了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就可以了,还需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特种加工方面的训练,如电火花、线切割等加工方法的培训,其掌握起来相对其它机床容易,而且社会需求也有一定比例,尤其是在模具制造加工中应用极其广泛。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模具产业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将来在此方面将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有待填补。
3 要抓好办学特色
质量是办学之本,没有良好的教学质量就谈不上能培养出一流合格的技能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教学环节中一定要抓好质量关。毕业生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使聘请单位满意,深受各企、事业单位的欢迎。这样就会在社会中形成正面影响,以此扩大了社会的知名度。
在抓质量时,首先定位要准,在抓质量的时候不能一头热,下的力度要大,相应的硬件软件措施都得满足才行,缺一不可。只有好的硬件(教学设施、环境、条件),没有好的软件(教学方法、教师水平)就会造成资源浪费,而只有好的软件没有硬件则只会纸上谈兵,同样是虚幻的东西不可取。这就要求两方面都要抓,并尽量做好两方面的互补。
硬件方面,要求中职学校尽可能创造教学条件,满足教师的教学条件,购进先进、符合现代技术要求的教学工具、设备,并努力的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给教师一个良好的教学土壤。
软件方面,要求教师更多的掌握现代加工方面的知识,懂得更多的现代加工发展的趋势,给学生更多更广的视角。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辛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勤学苦练、大胆实践、勇于创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想象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教与学中注重发挥互动,让学生忘记学习的枯燥感。
4 要加强团队协助精神
团队协助可以成倍的提高加工效率,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增加他们的沟通能力。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是90后的一代,都是非常自我的一代。而在现代的企业中员工之间的沟通要求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在这些方面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在有机会的情况下让学生参观大中型企业加工车间,并组织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加深他们对团队协助的认识,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其中的乐趣,逐渐形成他们的团队协助精神。
5 要注重基本手工操作技能
传统手工技能操作绝对不能完全放弃,因为再复杂的设备都得通过人的手工调试才能运转起来。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学生有一双灵巧的双手,而且手工操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目前,发达国家都没有放弃纯手工操作,就是证明在现阶段要完成纯自动化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而且在一些机加工行以中要想让机器完全取代手工操作是不可能的,如精密装配和精密研磨加工中还无法被取代,在机床调试与调整上也离不开手工操作,所以说在手工操作方面我们还不能完全放弃。
6 结论
通过实训教学的深化改革,使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更加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满足社会人才发展需要,极大地促进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道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5
关键词:中职 电工实训教学 课程改革 考核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职业学校的生存发展,一体化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下的电工实训课程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与看法。
一、创新教学理念,用项目导向或任务驱动法重构电工课程内容
传统教学理念是依大纲、依教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强调的是教,以教为中心,教为基础,教支配学、学服从教。学生缺乏学习独立性,同时也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新的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注重把课程与实际工作任务结合起来,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完成实际任务,达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教师一方面要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注意趣味性和扩展性,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由理论到创新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按照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健康地发展。
二、创新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活力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学生由于对电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电工课程教学需采取相应措施去开展。
1.以实例激起兴趣
例如,讲照明电路配电应用时,突出其在家庭电气化及电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例子,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好奇心促使学生兴趣提高。
2.将训练内容与实际生产、生活应用相联系,以保持兴趣
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如能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配电电路与故障实例,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譬如在进行导线连接的基本功训练时,许多学生认为把导线接来接去,学不到东西。我们可以列举家庭中灯泡有时忽明忽暗、灯泡的两根接线均带“火”等故障现象,因势利导进行教学。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将他们的活力与潜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可多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工夫,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1.采用直观演示启发教学
如电工刀剖导线的角度、各种导线的连接方法、电烙铁焊接的正确方法等内容,若采用直观演示法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老师讲解时,力求对每一样工具的使用做出正确的直观演示。
2.设疑启发和类比启发教学并举
比如,当接触器单向点动控制线路安装完毕后,教师可对学生设置疑问:若要电动机保持单向运转,松开按钮后,电动机又不会停转,该如何连接线路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增加训练中的巡回指导,准确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及时排除线路故障
电工实操的重点是学生自己练习,教师主要作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工艺和接线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给予解答。
但有些问题只需提示,尽量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例如,电动机控制线路训练中,学生在布线工艺上经常犯错误并且时常不知道接触器的接线方式,此时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控制电路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各元件的动作程序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故障现象给予适当提示,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范围,接着让学生积极思考并亲自去排除故障。
五、改革考核模式和评价方法,建立课程题库和技能考核规范
电工实训课程的考核需采用操作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在电类专业原有一个工种的考核基础上,增设“维修电工”“汽车电工”“电子产品装配工”等多个工种考核。这样,目前拥有“维修电工考核成套设备”的职校也能发挥该设备的最大效能。同时电类专业的学生毕业时,除毕业证书外,还能取得诸如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等级证等,为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职业技能基础。
以上是笔者在电工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以求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6
关键词:办公空间设计;项目导向式;环境艺术设计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受地区经济战略发展导向影响,写字楼、办公楼建设和装修需求量大幅增加,装饰企业对办公空间设计人才需求量增大。《办公空间设计》课程的改革正是针对这样的趋势,直接面对工装的岗位需求而设定,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快速胜任岗位工作。在此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必须改变现有教学模式,适应时展,缩短学生与就业岗位的距离。
“课程项目化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因此,采用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模式,对《办公空间设计》课程进行改革显得十分必要,是培养学生工作岗位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1.课程改革的目标
以装饰行业中办公空间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将《办公空间设计》建设成项目导向式的课程,注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装饰企业的工装设计岗位对接。依据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项目课程标准、整合课程内容、完善实习实训环境、制定评价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实施课改,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2.课程改革的思路
(1)依据企业调研结果确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2)根据工装企业岗位群的需求目标,进行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流程。
(3)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流程对应的岗位能力、要求、素质,归纳项目教学任务及教学过程。
(4)按照教学任务及教学过程要求制定任务书实施项目教学,
进行工装设计综合能力分析、归纳,确定《办公空间设计》课程的学习项目和下一级子项目。
3.课程改革的理念
(1)在课程内容开发上以实际项目为导向。通过走访、调研,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改革方案,基于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确定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
素养。
(2)在教学模式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办公空间设计》课程在改革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由“教师灌输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
(3)突出培养学生能力。通过完成项目,使学生在“做”中熟悉工作环境、提高认知能力、锻炼分析评价与创新能力、掌握事故处理能力、加强与人协作的能力,并树立安全操作意识。
(4)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企业评效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课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教师对学生完成项目情况进行总体评价,企业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三、课程改革的内容与任务
1.课程定位与改革目标设定
该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为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以企业项目流程为主线,理论与实践项目相融合,使学生达到企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
2.课程内容改革设计
课程内容改革的原则:
(1)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原则。课程开发过程中,根据装饰企业对工装设计岗位能力的需求,设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项目内容、工作任务和教学过程。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则。教师在项目实施中作为指导人,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与设计项目相关的数据、工艺、材料等资料,设计方案由小组成员讨论协作完成。
(3)以多元化考核办法为原则。教学考核中,以教师评学、学生互评、企业评效为主要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分组互相评价总结学习成果;
企业按照岗位标准对学生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3.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模式设计
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设计根据装饰行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通过真实的办公空间设计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改变传统教师授课灌输模式,教学中与设计项目相关的数据、工艺、材料等资料学生自己在网络和图书中查询,教师总结、指
导,设计方案由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完成。
(2)教学方法设计
①案例教学法。结合课程实训项目,通过多媒体演示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增强项目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角色扮演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项目指导者和设计总监的身份,学生以项目实施者和设计员的身份进行项目实践。教师全程掌控学生实施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并在必要时加以指导和点评;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完成设计项目。
③互动教学法。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成为项目实施的主体,通过方案陈述、小组讨论、答辩等形式进行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分析设计项目,分工合作完成项目,并对实施成果进行评定。
4.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1)考核方式采用以阶段性的过程考核为主。即将实训项目按工作流程分成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都有对应的考核标准。根据学生项目任务完成的效果、答辩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将7个子项目的考核成绩汇总,与平时成绩、企业考核成绩合并,形成综合成绩。
(2)考核标准参照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要对学生的草图设计、效果图表现、施工图绘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根据建筑装饰企业对公装室内设计师的岗位要求,对草图设计能力、电脑效果图绘制能力、施工图绘制能力、预算编制能力、方案陈述能力等分别制定考核标准,每个项目任务阶段完成后,按照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