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感恩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感恩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感恩教育

中小学感恩教育范文1

今天,我在河北少儿科教频道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中年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这个人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

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中小学感恩教育范文2

【关键词】中小学;贫困生资助;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贫困生资助政策已成为保证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小学生资助工作已成为义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贫困家庭学生学习与生活提供了有利支持。但是,目前许多中小学在组织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忽略了学生的精神资助,受助学生责任心、感恩意识严重匮乏。对此,感恩励志教育在中小学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有效渗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基于此,笔者结合相关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对感恩励志教育渗透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一、实现感恩励志教育在资助工作管理中的有效渗透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学生资助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管理体系,因此,要想实现感恩励志教育在中小学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有效渗透,应将感恩励志教育融入到整个学生资助工作管理中。

首先,结合资助项目渗透感恩励志教育内容:目前,针对中小学学生资助工作而言,我国除免除中小学学生学杂费外,政府以及地方院校推出了国家助学金、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救助贫困中小学学生补助、免费班车等资助政策。对此,中小学校可依据不同资助项目类型,在“育人”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渗透,用以提升学生感恩意识。例如,救助贫困中小学学生补助主要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给予的教育补贴,对此,学校在依据该资助项目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资助项目的意义所在,让学生对国家发展以及资助工作具有充分了解,并通过组织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确立受助者,从而给予学生以鼓励,提升学生正确认知能力,激烈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1]。

其次,依据资助工作管理环节渗透感恩励志教育内容:学校在组织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应对资助工作具有明确的认知与理解,并根据资助工作各环节要求,创设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用以实现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励志教育工作的协同性发展与管理。例如,在学生受助申请时,教育管理者事先召开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初步促M学生对感恩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在申请书中进行感恩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在受助申请审核过程中,将学生道德行为与人格品质列为评审标准中,使学生对资助工作具有正确的认知,使学生对道德、行为、品质、感恩重要性具有直观感知,从而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提升;对已受资助学生积极向上、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典型代表给予鼓励与表扬,形成“从众”与“帮带”效应,而对奢侈浪费、不知感恩的学生取消受助资格,为资助工作中感恩励志教育提供良好氛围[2]。

二、利用日常教育教学渗透感恩励志教育

日常课堂教育教学作为教学机构教育工作的主体,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育机构可通过利用课堂教学,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中感恩励志教育与知识教育、德育教育、审美教育、价值教育、情感教育的协调性发展,实现日常教学管理下感恩励志教育的有效渗透[3]。

一方面,教育机构可将感恩励志教育列为日常课程教学体系中,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与生长特性合理编制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通过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感恩励志知识的理性传递,用以培养学生感恩、励志情怀[4]。如,在实际教学中融入资助工作相关内容(包括免费班车、义务教学教材免费政策等),从而提升学生感恩意识与荣誉感。

另一方面,教育机构可将感恩励志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进行融合,包括语文、思想品德、音乐、绘画、体育等学科。例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现代感恩励志代表人物事迹等融入到语文阅读与写作中,实现感恩励志教育相关品质与素养的渗透,促进学生诚信、团结、感恩、自立自强、不畏挫折、坚毅、宽容、自信、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三、营造感恩励志教育环境,拓展感恩励志教育途径

学校可通过组织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感恩励志教育氛围,开拓感恩励志教育渗透途径[5]。例如,学校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感恩演讲比赛、感恩励志主题征文、感恩励志文艺汇演、感恩主题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营造良好校园感恩励志教育氛围;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母亲节)、教师(教师节)、学生(儿童节/青年节)、老人(重阳节)、祖国(国庆节)的感恩之情。

学校也可依据现代化教学平台,为贫困生搭建感恩励志教育平台,促进贫困生感恩行为的具体体现,实现感恩励志教育多元化构建。例如,组织贫困生志愿者活动,引导贫困生给予身边的人以帮助;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感恩励志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渗透与发展,用以保证感恩励志教育质量与效果的提升。例如,通过家庭教育使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与交流工程中,感知父母的不易,提升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情怀;通过社会、媒体的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生活中感染学生,帮助中小学生尤其是贫困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思想情感理念。

四、构建中小学感恩励志教育渗透机制

中小学学生资助工作中感恩励志教育的渗透是一项系统化、复杂、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发展趋势,建立长效感恩励志教育渗透机制,在保证资助工作规范化、全面化、真实化、准确化、公正公平化的基础上,实现感恩励志教育常态化、协调化的发展。从而保证学生在享受政策的同时,履行义务。例如,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促进学生感恩行为的有效实行,尊重学生自尊心,提升学生自信心。

总而言之,感恩励志教育在中小学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有效渗透,是一项复杂、系统的过程。相关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应在认知到感恩励志教育渗透重要性的基础上,转变教育教学管理观念,实现义务教育工作中感恩教育与知识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情感教育等一体化、协调化发展,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与培养,提升贫困生感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铭,王守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06:56-58.

[2]郝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S1:82-83+98.

[3]张大卫.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8:79-84.

中小学感恩教育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感恩教育

一、利用教材的素材,发掘感恩资源

(一)发掘素材,感恩祖国

数学课堂,曾经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知识传授,没趣味性和育人功能课堂,其实这是一种对学科的偏见。在数学教学中,同样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和价值观,只要有育人之心,在备课时,善于利用教材内容,任何一节课在情感培养中都可以渗透感恩教育。我们只要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内在思想教育因素,并把感恩教育结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现在的北师大新版数学教材出现许多“你知道吗”的片段文字,使用好这些文字段,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教育,科学精神的启迪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比如,数学家的故事、我国数学史上许多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事迹等都可以渗透到课堂。

新版教材中还编写了许多来自生活情景的数学题型。在备课与制作课件时创设丰富的生活经验的情景,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有效对接”,更有利于把感恩教育融于其中。例如在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校周一升国旗的情景(在庄严雄壮国歌中升起的五星红旗),设计问题:五星红旗是什么图形?引出学习认识长方形课题,这自然而然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如在“统计”图表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材提供的年度工农业生产值、财政收入或城镇、城镇周边农村百姓生活消费水平进行比较,不但让学生学习利用这些数据可作统计图,而且让学生知道这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点评:我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二)数形结合,感恩自然

数学这门课程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与应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发掘,把日常有关的环保教育与数学教学进行相结合。例如,我在教学一块长方形的公园面积的时候,让学生先说说花草树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并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保护地球的一草一木。点评:从小爱护花草树木,热爱环境,树立感恩大自然的情怀。

在教学整数的乘法时:全班分成5个小组(一周5天)打扫卫生,每组有9人,这个班有多少人?通过这到例题并结合我们班的情况我说:我们在同一个班里学习和生活,每个同学都有责任和义务把班中负责区域卫生搞好。点出:环境卫生都应该由大家来完成,可是有个别同学在打扫卫生是不认真。

通过发掘教材与情景教学,学生既学到新的数学知识又渗透了环保教育。

二、利用题与算式,增添感恩色彩

(一)创设问题,感恩父母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最基本的数据与算式可以编成富有感恩教育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解答中增添感恩色彩。例如,在教学小数的乘法:结合母亲节的到来,我们四(6)班同学做亲手做礼花送给母亲,每人每小时做21朵花,1.2小时共做多少朵花?让学生知道在数学学习中记住母亲从怀上我们到出生乃至到今天都是为了我们成长而不辞劳苦。点评:我们要孝顺父母!

又如在“购物”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用子女为父母选购衣物的小品表演,计算消费过程,在问答和计算中流露对父母的感恩。在此基础上,老师点拨:尊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传统美德,人人都应自觉履行。

(二)巧用算式,孝顺长辈

在教学加减乘除等混合计算题目时,要善于将日常生活中买文具、书本、玩具、衣服等消费情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勤俭节约,爱惜资源的品行。再通过算式的意义,结合对话互动,让学生阐述父母生活中探亲访友的开支情况。点评:让学生在实践行动与生活中理解感恩教育的真正内涵,做到人人都应自学履行,这样利于知识与美德双收。

三、利用课堂的互动,体验感恩情怀

(一)团结互助,感恩他人

数学课堂提倡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的互动课堂。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的互动,营造团结互助、协作探索、齐心求知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扬团结友爱,合作奋进的时代精神。

在教学“分一分”时,我设计让学生上台来表演,让他们动手演示,并说明有了任何好东西,不能自私独占,而应该发挥团结友爱的精神,分给自己的同学、兄弟、亲友、伙伴。点评:从小养成在团结互助学习中要学会感恩他人的好品德。

(二)合作学习,尊重他人

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可先将班级同学分成几组,提出问题:让他们分给对方5个李子,合作讨论并操作。学生各自拿数目不一的道具(李子)进行模拟分配。在分配完全后,让各组长汇报分配结果,有的正好分完,有的则剩下1个、2个、3个或4个。这时,教师引导出:“会不会出现余5个,或者5个以上的情况?”通过这种分组合作,就能让学生加深对“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的理解。同时,在课堂练习、提问回答中,也可加强学生的沟通合作,让学生在课堂合作讨论中不断强化学生合作学习中尊重同学做法。点评:合作学习要包容他人、尊重他人。

四、利用课后的作业,延伸感恩的心镜

中小学感恩教育范文4

在传统的泥塑工艺中,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是需要精心准备的,不但泥原料的选择上颇为讲究,将泥加工成可用于泥塑的泥料,其过程也是极为繁琐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在制作泥塑的泥料可以直接采购,可选择的品种也较多,但多数仍然需要通过专业设备烧制,或者通过高温烘烤、蒸煮等手段,才能让作品定型和保存。这些都是普通小学校的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所达不到的。而且,当使用泥来进行制作时,过程是快乐的,事后收拾则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因此,绝大多数学校都会让孩子们使用橡皮泥来作为泥塑教学的基本泥材。橡皮泥色彩鲜艳、柔软,容易加工,从问世以来,就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但橡皮泥制作的作品会干裂、发霉,无法保存。每当孩子们用橡皮泥做完作品,教师只能通过为作品拍照的方式将其影像留存,证明它的曾经存在。然后,让孩子们拆掉作品,收拾好各色橡皮泥,以便今后再用。否则,它就只能落得被丢进垃圾桶的命运。无疑,这些对孩子们而言,是无奈而又遗憾的,也是残忍的。经过市场调查,并请教了专业人士,我校在众多泥材中选择了“超轻纸粘土”,率先作为学校低年级美术课程的校本内容,开展泥塑教学。超轻纸粘土是以纯天然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料的树脂粘土,是十分适合孩子进行泥塑制作的泥材。它的造型可以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的、意象的、抽象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因此,超轻纸粘土造型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教学课程。

二、欣赏评述激兴趣,感受文化的传承之恩

如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童年》一课中,被誉为现代雕塑经典之作的《艰苦岁月》,艺术家用富于流动感,质朴带有涩味的手法,塑造出艰苦环境中真切生动、富有性格特征的战士的光辉形象,让孩子们深深感到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当感恩与珍惜。再如,通过一年级下册《漂亮的瓶子》、二年级上册《玩泥巴》等内容的学习后,孩子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泥塑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价值。尤其是当孩子们知道我们中国被誉为瓷器的故乡,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重大影响之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而那些民间泥塑玩具,更是与孩子们的童心产生了共鸣。

三、观察表现重感悟,“感恩”变得更真实、更具体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除了对优秀作品进行欣赏评述,生活更是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和感悟的。如在一年级《太阳》一课中,孩子通过摄影作品的欣赏,太阳相关知识的学习,深深感受到了太阳对于一切生命之重要性。孩子们通过手中那一团团超轻纸粘土,创作出了散发着各种各样光芒,拥有各种表情和身份的拟人化的太阳,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太阳的赞美之情、感激之情。

四、组合创造齐合作,感受同伴的互助之恩

当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泥塑技巧后,已经不再满足于创作单个儿的小作品。但美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超轻纸粘土3小时左右即可干燥表面的特点又决定了一件作品完成的间隔时间不能过长。于是,合作制作便是最好的解决之道。低年级的孩子还不擅长合作,但通过合作创作大型纸粘土作品,孩子们在交流、磨合中,逐步学会了合作。如在二年级上册《动物乐园》一课中,孩子们将分组合作完成大作品。有的在创作前就统一思想,确定细节,将任务分配到人,最后完成的作品主题更突出,造型特征也会较统一;有的创作前只是大体商议了方向,留出了更多独立创作的空间,等个人的作品完成后,再进一步探讨作品的组合;甚至,还有些孩子尝试创作前不商量,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然后再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者,或根据这多件作品,发现其内在联系,再创意组合成完整的新作品,这样的作品往往也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可谓创意无限。

五、赠送应用显价值

中小学感恩教育范文5

 

在我国,感恩之美德,犹如长江黄河奔流不息不下数千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可现代社会似乎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长辈们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许多被娇惯坏的孩子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则目空一切,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索取,却不知如何奉献。小学生的“感恩”现状着实令人心忧如焚。

 

感恩教育的缺失与中国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太爱包办及毫无原则的溺爱有关,它“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且独立意识较差的孩子。很多小学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家庭的宠儿,加上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的不正确、不科学更导致了孩子的缺乏独立与宽容他人,故此感恩教育的实施显得不容忽视。

 

那么,作为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通过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小学语文教材中表现“感恩”的内容很多,其中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发掘,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

 

1.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教材中有许多挖掘大自然之美的佳作。好比《黄山奇石》当中景色秀丽的黄山,神奇有趣的怪石,使孩子们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更增添了保护自然的爱心。

 

2.父母之恩

 

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多角度理解父母之恩,同时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如《春蚕》中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塑造,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进而理解父母恩、亲人恩以至对他人的关爱。

 

3.祖国之恩

 

教材中许多文章可以让学生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身上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如《颐和园》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更多地萌生对祖国的大爱,以及作为国人的自豪感。

 

4.社会之恩

 

如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感受师恩,学会回报,进而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及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二、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写山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体会情感,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

 

3.在思维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圆明园的毁灭》,通过让学生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三、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更高的层面——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第一,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如教学《西湖的“绿”》,可以“我为西湖的‘绿’做贡献”为话题,引导小练笔或进行说话训练。第二,深入角色诉衷肠,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每年扫墓时,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什么?”第三,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穷人》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什么?”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中小学感恩教育范文6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之一。然而现在的不少学生由于在家庭中一直处于的中心地位。这使他们忘却了应该回报,忘记了应该感恩。因此,家庭代沟加深了,师生关系疏远了,同学之情淡漠了。因为很多人不知感恩进而造就了一个个仇视他人,仇视家庭,仇视社会的扭曲的灵魂,也酿成了一幕幕人间惨剧。这些人间惨剧,让我们痛心疾首的同时,也让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该如何让学生们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每天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以及社会的关爱。这样使得很多孩子渐渐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关爱,接受别人的帮助而忘记了感恩。我认为造成现在很多孩子感恩思想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教育因素、社会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等。针对于很多学生感恩思想缺失的现状及其形成因素,我认为开展感恩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以求取得最佳的效果。

一、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感恩教育

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是效果最为显著的一种方式。这种形式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采用生动的方式去展示去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在其个人情感上形成感恩的共鸣,达到教育目的。在设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其内容不要过于单一,而要形成一个系列化的主题班会。内容可以选择感恩父母、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等。要求学生给感恩的对象写一封感恩的信,或准备一份能体现自己心思由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礼物等等。在准备班会过程中,通过班主任对整个过程在感情上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主题班会的准备过程去为自己的父母、同学、朋友、老师付出自己的关爱。这样,在准备过程中就能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了。这样的主题班会,能引导学生反思、体会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思索对父母的报恩之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报恩之行。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围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使感恩观念深入学生头脑,进而使其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二、利用各种节日进行感恩教育

西方的文化也随着西方发达的经济体系在冲击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西方的各种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日益受到青少年儿童的青睐,但对于西方的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等感恩的节日却知之甚少,而对于中国的很多传统的感恩的节日如教师节、重阳节、清明节等节日也逐渐淡出了年轻一代的视线。正是这样的社会现状使得很多学生对感恩变得冷漠。针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要特别利用各种西方的感恩节日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如在母亲节或父亲节,要求学生在节日那天,一定要帮父母洗一次碗或拖一次地或洗一次衣服,做完了这些后,还要对他们说一句自己想好的感恩的话。第二天回来后再写下自己的感受与父母反应。

另外,在中国传统的感恩节日如重阳节,这是个属于老年人的节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年人献上自己的祝福在这些节日里,使得学生们时刻牢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中,而我们也要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思想。

三、利用感恩故事开展感恩教育

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很多的感恩例子,发生在国内的感恩事例更是多不胜数。自2002年第一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开始,到2012年已是第11届。每一届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都应该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像丛飞等人物的形象更是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这些人物形象使学生们深受触动,很多同学看后都会懂得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感恩父母、老师和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四、加强家校合作,构建感恩教育的互动平台

在家访和家长会上我会特别加入“感恩教育”的内容。在家访活动中,我会向家长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态度,了解学生在家庭中是受到如何的感恩教育。然后根据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感恩教育的情况制定相关的感恩教育计划。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们去理解与体会接受别人的爱是他们的需要,而为别人付出自己爱更加重要。要让孩子们知道,一个真正幸福的人,是一个懂得如何献出自己的爱的人。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原理》叶澜

[2]《学前教育原理》陈帼眉

[3]《心灵鸡汤》史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