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塘荷韵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塘荷韵教学

清塘荷韵教学范文1

【关键词】 教学课堂;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引言:数学作为衡量事物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特殊性质和地位,使它必须担负起在思维能力上面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 因而,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老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独立思考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在数学知识获得的同时构建出更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得到知识、兴趣、能力等全方位的发展.

一、与生活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

注重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教学. 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总是感觉缺乏一种现实感,因为他们获得的知识仅限于教室,学习的只是书本上一些思想落后的教学理念. 将现实生活与教学相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将丰富生动的生活事件嵌入到数学课堂的理论教学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如何使现实生活与书本理论知识完美融合?这就需要老师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的生活背景,让知识在生活中回归,使与生活相隔离的数学丰富起来. 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明白数学知识、联系数学知识、发现潜藏的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生活走向了数学,课堂展现出生活,要将课堂的定义推向更远,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当作学习的课堂,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

例如,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运用到日常生活使用到的日历来进行学习,让同学观察日历找出其中的规律,比如说横排、竖排相邻各数之间的关系,还有对角线上相邻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日历中任意框的关系,将生活中的日历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这就是很好的情境创设. 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创设情境,使教学更进一步地贴近生活实际,这样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他们能够理解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学习起数学来更充满热情,对生活中的数学也更有意识,学习兴趣相应地也会提高很多.

二、故事融入教学,创设故事情境

知识的形成有时是在数学故事、典故中反映的,很多时候折射出知识的本质. 创设数学故事能使学生对知识更容易理解,并且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审美的能力.

例如,有一个概率计算的问题,题目背景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就这个俗语提出问题,比如在一次知识竞赛上,三个臭皮匠答对题目的概率为50%,40%,30%,而诸葛亮的为85%,他们一起比赛,不能讨论需独立答题,但只要团队中有一人答出即为获胜,答对题多的那一方获胜,问哪方能够获胜. 这个情景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问题情境,因为它改造于我们现今的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学生的认知上受到冲突,有许多的疑问需要解决,这就将学生的兴趣积极带动起来,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课堂,更容易接受新授知识. 数学中是存在特别多能结合教材教学的典故的,尤其是在中学数学中. 比如,历史上有各种有趣的计数方法运用在数与代数上面,这样,学生将会轻松地记牢十进制记数法;而且,在比较中学习数学也是很容易的,古代的数学表示法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比较,学生感受到现代数学的优势所在;还有,古今的数学计量工具也和笔者现在所接触到的不同,通过学习,又一次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巧妙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是十分具有创造力的,他们喜欢思考,在思考中产生疑问,而好奇心推动着他们的学习脚步. 在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下,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想要解决疑问的决心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材与学生求知间创造矛盾和问题是教学中老师需要运用到的.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将会被培育出很好的探究意识.

这里以故事形成举一个例子,在“周长与面积”的学习中,老师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巴霍姆的人,想向一个卖地人买一块土地,卖地人说:“如果你只愿意出1000卢布,那你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围成的地就归你. 不过你在日落之前必须回到原来的地方,不然你的钱就归于我. ”巴霍姆同意了,他认为走得越远得到的土地就越多,第二天,太阳升起,他开始在土地上奔跑起来……同学们,如果换做你,你会怎么做以获得更多的土地?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起了同学们很大的争议,为了解决此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想对策. 由此可以知道,创设问题对于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

四、总 结

最后提出,在学习中我们希望得到的是有感情有责任的教育,任何没有感情的教育是不会有太大成果的. 在新时代,单纯的传授知识已经不能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而应新时代召唤的情境教学很好地使生活与教学紧密相结合,学生在课堂学到知识,在生活中理解懂得,这才能体现出教学的育人观念.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发展中,情境教学将作为素质教育的新鲜血液注入,使未来的教学实践发展不断自我创新、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清塘荷韵教学范文2

中小学课程方案提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一、创设初中数学情境教学问题现状

(一)为了情境而情境,教学效果不佳

如讲授《余角与补角》这节课时,有些老师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桌球游戏,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桌球运动时产生的角度探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个情境似乎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学生看视频的时候也津津有味,然而整堂课的进程却很缓慢,教师想尽了各种方法进行引导,才最终得到相关结论,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极不理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是情境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情境教学的核心应该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在情境中主动地去研究。

(二)过于关注情境的趣味性,偏离了教学目标

如在讲解《轴对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其准备的物品,然后又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很多图片资料。

通过这两个情境的刺激下,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轴对称的定义。然而,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许多学生把两个通过平移的图案认定为轴对称,这时老师才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知识点。很明显,这个情境的设计偏离了最终目标,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初中数学情境的有效性解决办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这种情境创设策略保证了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教师创设适当的游戏情境,符合有效情境的趣味性原则,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悬念是一种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制作悬念。讲故事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片,故事讲完以后,学生们既新奇又疑惑,面对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探求知识的热情被完全点燃,因此接下来的课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教学效果特佳。

(三)创设过程式情境,诱导学生参与探索数学定理、规律等

就规律性知识的教学而言,创设数学情境应注重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同时,要求叙述通俗易懂、饶有趣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调整、证明,最后形成结论,突出了探索过程,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四)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生活感知数学

清塘荷韵教学范文3

【关键词】“沉迷”;“远离”;“ 蹲下”;“赏识”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科学技术的腾飞,电脑越来越深得人们的喜爱,但许多学生因此沉迷于电脑游戏,据网络上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08年底,江苏网民规模为1757万人,总量居全国第二,其中18岁以下网民536万,占总数30%;24岁以下的794万,占总数45%。根据公安机关公开的数据统计,1999年我国立案侦查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为400余起,2000年增至2700余起,2001年为4500起,2002年为6600起。上述数据表明,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可见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我曾调查了一些经常上网的中、小学生,他们都说是因为无聊而上网打发时间,寻求快乐,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没有兴趣爱好。由此可见,学生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是远离网吧的前提。作为一名体育老师,经常听到某某学生因为在某某网吧打游戏而没来上课,某某学生偷了家里面的钱在某某网吧上网。真是深感痛心,因此倡导中、小学生进行健康的阳光体育活动,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可加强体育设施的投入,体育师资的培养方面给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样的待遇,积极开展体育课外活动以及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我校的体育馆,运动场常年无条件的为学生开放。试问,哪一位学生不想玩,怎样让学生爱玩,会玩,乐玩,并且在玩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1)“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体育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教师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相反,现在对网吧更感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从网吧里“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2)“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①体育课堂引进猜谜、讲故事等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②做游戏调整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学校成立多个体育“信天游”趣味社团,内容多元化,例如:跳绳、拔河、篮球、足球、软式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拓展、游戏、健美操、舞蹈、武术等,各种项目尽量满足,建议最好别太散,每次课三到五个项目,自己活动、自己组织。教师干吗?巡回指导,帮助,参与进来,鼓励之、幽默之、指导之、交流之。教学流程,开始集合整队,简单热身,迅速分组,然后开始练习。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帮助,最后可以不集合,但要收拾好器材。不要怕乱、散、不好管理,一定要明确你的目的何在,帮助学生、促进学生、提高学生、关心学生,不是要他们听你话、高组织纪律性、教师权威体现等,封建官僚思想作祟,应改变之。高级放羊,学生各取所需,在活动中,锻炼身体,掌握技能,教师也能全面展示各项运动技能的魅力,让学生全方位发展。我认为是可行的,也是最佳模式。本人是篮球兴趣小组的体育老师,记得刚成立兴趣小组的时候,简直是人满为患,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校的男子篮球队在区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队里的许多学生以前都是网虫,没事就泡网吧,现在,许多小朋友说,上网好无聊,打篮球球有劲!打篮球不但让学生学会了篮球技术还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让学生从小就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三、体育老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运动,找到运动的兴趣,远离虚拟的网络世界,养成良好的体育爱好。实践表明:有爱好的小朋友比无任何爱好的小朋友的学习成绩好,我所在的雏鹰篮球社团中的两名同学分别在年级的期中考试中获得第一名。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网吧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用赏识的眼光对看待每个学生,用爱心去对待学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不管你是教哪门课的老师,还是哪一类型的老师,始终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要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起码的要求。小孩子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挥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能营造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信任、尊重、宽容,少一些批评、埋怨,可使学生产生信赖、仰慕和感激,进而去追求成为老师所导向的人。所以教师必须敞开胸怀“爱”学生,这是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首备条件。用细心去观察学生;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有其思想,虽然不成熟,但是其思想是原始的,纯洁的,善良的,可塑的。他们渴望得到大人一般的待遇。我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最值得信赖的,但往往却因为教师自己,构建起彼此之间无形的墙。如想要深入理解学生,我认为就必须要耐心、热情地关怀学生,平易近人与他们作朋友是最好的方法,你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小大人们”。教师与学生谈话,居高临下,冰冷的态度,空洞的说教,一味的批评,都会导致学生的厌恶情绪,害怕你,远离你。所以,我们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爱心感化他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氛围,更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应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去影响学生,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帮助和鼓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怎么那么差?你真笨!”“你根本不是学习的料!” “我看你这辈子算完了。”“你真是无可救药。”等等!这些语言伤害力极大,由于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都可让学生自尊崩溃,心灵受到创伤。教师应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启发、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满怀兴趣地不断探索和追求,把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变成他们不断学习创新、操作实践的动力。比如把学生日常喜欢玩的活动和游戏引进课堂,并引导和鼓励学生不断改善和完善它,使它成为一项令人喜欢、又能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或竞技体育活动等,让学生成功的快乐,有成就感,这样教学活动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其次巧用智慧“激”学生。我渴望,课堂是一条欢乐的小溪,一曲动听的歌声。少一点师道尊严,多一点呵护平等。课堂应该是孩子们的天堂。怎样走近天堂呢?我认为首先要学生喜欢教师,教师要做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体育有兴趣了,才会对教师有意思。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需要和动机有密切关系,当产生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的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是激励的起点,在遇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目标时,这些紧张心理状态就会转化为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某种生理、心理要求又不满足了,又产生出新的需要和刺激,于是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激励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学生的学习是有动机激起和推动的,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最有效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及学生的自身需要;其次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娱乐因素,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三,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其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第四,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体育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还愁什么不能把“网吧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俗话说得好,“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的农民。”教育上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深信这句名言,也会朝这方向去努力 。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有一些特殊的学生,如“网吧生”,他们在班级中最得不到重视,却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在我所教的班六个班中四(8)的小毛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这位同学长得人高马大,脾气暴躁,与同学话不投机便拳脚相加;小同学见了他都畏惧三分,惟恐退避不及;不仅对同学,就是对老师也不在乎,课堂上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做自己的事情,不扰乱别的同学就是不错的了,经常旷课去上网,真是个十足的小霸王。听四(8)班班主任李老师说,班上有这样的同学,许多事都不太好办。开始时,课间不断有同学哭着来告状,后来则渐渐少了,因为大家都怕他,不敢告了。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日,他又犯错误被我请到办公室,他还是一脸不在乎的样子,这一次,我没有就事批评他(批评他也不奏效),而是和他谈起篮球,我认为小毛现在的篮球水平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还要努力,我拿学校篮球队的一些同学相作对比,对他大加褒奖,他从诚惶诚恐到愧疚,到最后噙满泪水……他开始认错了,他在随后的检讨中说:我一直成绩都不好,同学们瞧不起,家长和老师也都是从来没有表扬过,反正自己觉得不行,也就无所谓了……我对他因势利导:你有缺点,但你也有长处,你要正确对待。比如说,你的篮球打得很漂亮,你的弹跳力也不错,你跑步的速度也很快,体育课堂上一牵扯到的体育知识以及篮球裁判的判法,谁也没有你知道得多,你要有自信心。但是你要友好地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你要勤于完成老师的作业,你会变好的,同学们和老师会改变对你的看法的。从那以后他开始学习了,听班主任李老师讲虽然开始作业是抄袭的别人的,虽然也要班主任时常督促和鼓励,但慢慢地这些现象越来越少,现在很多时候都能自己完成作业。上网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但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硬的运动技能、技术,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力等基本素质。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及时充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硬的运动技能。这样才能灵活运用体育教学手段,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感觉新鲜、刺激、好玩的同时,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效果。体育教师应遵循运动情趣变化规律来设计教学,如采用快乐教学模式(游戏法或比赛法),通过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使学生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和创造的乐趣。素质教育也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要求体育与德育、美育、智育、劳育紧密结合起来,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学校要创造条件给体育教师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学校还应提供一定的场地、器材、设备,拓展新颖的、有价值的锻炼项目,如双摇绳、跳跳圈、滑板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要努力学习,丰富和提高认识,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新课标颁行,“健康第一”“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等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加深对体育新课标理论的理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全新教学观念。上学生爱上的体育课,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能按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进行教学,要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接受知识的思路,以及只注重知识的接受和储存而忽视学生的亲身实践的现象。

清塘荷韵教学范文4

【关键词】故事 扮靓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70-01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职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与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构成了反比。由于缺乏重视,因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出现大面积的或睡觉,或玩手机,或聊天现象,往往老师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怎么办?经过多次尝试,我认为将故事带进语文课堂是改变这一现状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故事在语文课堂能绽放自己独特的魅力。

首先,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老少皆宜。故事大多富有情节和趣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注入趣味因子,使课堂充满活力。如在上新生入学第一堂语文课时,我没有直入课文而是讲文学史,列举各个朝代的文学现象。大部分学生知道唐诗宋词,那唐以前宋以后呢?学生却知之甚少。当谈到上古神话时,我讲了女娲造人的故事和希腊神话中关于人的来源的故事,讲先秦散文时我讲了说客们周游列国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老师只是信手拈来,但学生却兴味盎然。课前精神萎靡的学生被我的故事说得兴奋不已。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当作礼物来接受。”

其次,故事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故事包含了人类集体的或个人的经验,它就像一个智慧锦囊,包罗万象,取之不尽,传递着人类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故事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我在介绍莫泊桑时讲到了他的代表作《羊脂球》;当我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根据课文的需要介绍了《水浒传》的序言和高俅发迹等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介绍巴金时介绍了“爱情三部曲”的故事梗概……这些优美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好多同学都到学校图书馆去借来阅读。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更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于漪老师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故事可以化解难点,易于学生理解。如教学“交谈的技巧”时,学生对谐音改口不能理解,我讲了《雷雨》中鲁侍萍初见三十年未见的大儿子周萍时说的一句话:“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学生不但理解了谐音改口的涵义,而且领悟了谐音改口这种交谈技巧的重要作用。

二、故事在语文课堂的运用灵活自如,能做到有的放矢。

1.导入新课用故事。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因而在新课一开始,教师可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或故事,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立即带进课堂。

新课导入的故事,可以是教材中的现成故事,可以是有关作者的经典故事,可以是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故事,还可以链接到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它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有的造成悬念,在最精彩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的情节感人,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有的则以舒缓、自然,而又富有诗意见长,能制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

如教学《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我是这样开头的:“1899年的圣诞节来临前夕,美国哥伦布城监狱里,一个囚徒因无钱给女儿买礼物而发愁、痛苦。他忽然想起他从前写的一些幽默小品和风趣故事给市民们很好的消遣和娱乐。于是,他写下了小说《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小说获得很大成功,他用得到的稿酬让心爱的女儿得到了圣诞礼物。从此创作的作品源源不断,成了与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是谁呢?”——一开始用故事设置悬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突破难点用故事。在课文重难点的突破上运用故事,可以达到分解重难点、降低理解难度的目的。教材的重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突破?有时候借助故事能化难为易。如教学《清塘荷韵》一文时,作者的感悟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引导学生品读文中作者感悟前后对荷花描写的语句后,讲了体操运动员桑兰的故事、残疾人作家史铁生的故事和美国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从这些人物身上学生体会到了生命的力量,对故事人物的感受中理解了这篇文章作者的感悟。这样的故事运用不但化解了重难点,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同学们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3.揭示主旨用故事。在揭示文章主旨时运用故事可以起到强化课文主旨的作用。如学习《秋水》一文时,在学生领悟了课文的主旨后,我让学生讲述《井底之蛙》的故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4.集中注意力用故事。在一堂课教学中,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总是有限的,况且有些学生上课老走神。当发现部分学生注意力已经不在课堂时,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既能调整课堂教学氛围,又能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经过精挑细选的故事将是语文课堂的点睛之笔。

语文课堂不是故事会,不能良莠不分。首先,与课文内容无关的故事不能讲,以免信口开河,离题万里。其次,没有内涵,没有回味的故事不能讲,以免课堂淡如白开水,寡而无味。三是趣味不高,思想性不强的故事不能讲,以免流于庸俗、低劣。最后,太长的故事不能讲,以免冲击课文,造成本末倒置。所以,用到课堂的故事必须有所选择。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故事必定是刀刃上的好钢,是画龙点睛之笔,对学生起到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作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将故事带进课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为。若纯粹为了热闹而引用大量的故事又将是对神圣语文课堂的一种玷污。让小故事活跃大课堂,让小故事铸成大智慧,让小故事折射大语文。让故事扮靓我们的语文课堂吧!

参考文献:

《中国教师报》《小故事活跃大课堂》 四川省蓬安县徐家中学—蔡洪斌

清塘荷韵教学范文5

回顾历程,感受颇深,收获不少,反思更多,现总结如下:

1: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在年前的两次活动中,列席的贾局长及教研室主任都曾给我们春风语文活动小组成员讲,现在的教师首先要变的是教育理念,要改变自己思想中沉淀已久的落后思想,保持和吸纳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思想,而观念的转变要靠自己。的确如此,如果一个教师缺新的教学理念,他的教学行为如何改变呢?通过“春风语文”活动,我了解了先进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了一些语文教学活动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认识到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了课堂上的每一个基本环节,坚定了“人本”“文本”观念。

2:语文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春风语文”活动小组的学习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学习上,而且也十分注重提高各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春风语文”活动小组在三中进行多次课堂教学展示。其中,孙晓霞老师的课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板块教学模式,袁永波老师让我们认识到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苗青及宋怀明老师让我领教了合作·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魅力。这些课堂观摩教学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也使我的思想发生极大的转变。尽管课改已经进行了有些年头,但一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课堂上,满堂灌、满堂问,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这些展示课更新看我的观念。“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春风语文”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武春华主任又开展了“区域性公开课”的活动,我按要求作了个人展示。这次亲历让我感受到新教学模式的“神奇”作用,同时也打开了我校语文教研的新局面。现在,在课堂上,我开始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落实课堂教学常规,讲究教学艺术,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效果。

3:注重课堂生成。在博客中,我多次注意到袁永波老师公开的教案设计,留心到他的教案十分简约、实用,其教案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课堂生成。他在三中上的《小石谭记》一课。及录像《狼》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随机解决问题,表面看有很大的随意性,但从整节课来看,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此我认识到课堂应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如果教师不顾学情,一味地按教案去执行,效果估计不会多么理想。课堂需要教师的充分预设,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设的目标、过程和进程,只有如此才能与学生共同生成课堂内容和新的教育教学资源。高效的课堂应是:在课堂上洞察学生当前学习心态,当前学习气氛,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步骤,采用相应教学方法的课堂。

4:养成了反思的习惯。通过参加春风语文活动,我明白了作为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还要不断的对教学进行反思;不仅要学会反思,还要经常反思,不仅反思自己的教学教法,还要反思别人的心得体会。只有这样,才能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才能有更快的发展。

清塘荷韵教学范文6

在阅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然领悟思想与情感。一般通过“粗读――细读――精读”的阅读活动。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感知阶段,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直观的感受。整体感知课文,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主体形象。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主体形象,有的是人,有的是物,要根据具体的课文作具体分析,这是课文最主要的信息。其次,要在阅读中把握课文的基调。基调是统摄课文的灵魂,是蕴藏在课文中的情感倾向,是贯通课文整体的主旋律。把握了课文的基调有助于从整体上认知,把握课文的主旨。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主要以粗读课文为主,以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等为主要形式。如《社戏》这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情节,对文中人物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运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在其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工具书的运用,训练了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这也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读的良好习惯。可见,读可以悟“形”,能够对课文有整体直观的感受。

不同的文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社戏》、《故乡》这些篇幅较长的课文在这一阶段教学中不适合教师范读整篇课文,而《春》、《济南的冬天》、《清塘荷韵》这些散文和一些古诗文则可以。如《春》这一课,学生通过自读,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扫除了字词障碍后,教师再范读课文,范读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思考题,如:文中以迎接春天到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到歌颂春天,听范读后分分哪几节写什么,让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答案。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朗读,就会把学生很快地带入课文情境,把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进行心灵的接触,产生课堂情感效应,如果范读达不到这种效果,可以用录音机或多媒体播放来代替,从而达到悟“形”的教学目的。

二、重点研读,深思探究

重点研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理解阶段,是获取信息之后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是认识深化、思维拓展、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整体出发,“披文人情,沿波讨源,因形体味”,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去揣摩、品味、分析、思考。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主要以细读为主,以学生自由读、齐读、轻声读、默读、指定学生读和教师范读等为主要形式。比较精彩的词语、句子、段落可以让学生熟读成诵。如《社戏》这一课的教学,首先,学生轻声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脉络,把握叙事的详略,进一步体味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读后思考问题:本文共记叙了哪些事情?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其次,默读课文,找出详写、略写的各是哪几件事,找出后齐读。思考讨论:本文标题是“社戏”,是否可以删去以下这些内容?为什么?(1)平桥村是“我”的乐土;(2)看不成戏的焦虑心情;(3)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f3)归途“偷豆”。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点拨,和学生一起完成。

重点研读的整个过程学生都是在读中完成的,学生不仅知道详写、略写的事件,而且还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详写和为什么略写的道理,学生讨论的是否可以删去的内容非但不是多余的,而是有力地表现了课文的主题。教师抓住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这一机会,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并让学生在课下整理成文字,这也解决了学生作文时不知道写些什么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见,读可以悟“意”,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可以从课文的表象深入到课文的深层世界之中,去倾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独特的审美发现和认识,以自己整个身心的介入去获得多维的审美体验。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再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领悟阶段,主要是对课文的鉴赏,可以说是阅读审美的最高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把感知、理解课文的结果重新联系、统一起来,对课文进行宏观的理性的审视和鉴别,从而“悟”出课文深藏的人生精义和表达这种意蕴的艺术方式,并对课文或课文的某一方面做出评价或进行鉴赏。如果说“感知”和“理解”是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具体品味,那么“领悟”则是吸收、过滤和重构。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