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婚礼宣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婚礼宣言范文1
关键词: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高温车辙试验;低温抗裂试验
中图分类号:U414.1 文献标志码:B
Research on Road Performance of Basalt Fiber Asphalt Concrete
YANG Jian-gang1, LIU Yan2, LIN Tian-fa3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0, Jiangxi, China;
2. Department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Nanchang 330000, Jiangxi, China; 3. Jiangxi Provincial Expressway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Nanchang 330025, Jiangxi, China)
Abstract: Basalt fiber was added to the asphalt mixture in order to avoid early failure and guarantee the service time of pavement. Based on the gradation of AC-13C, optimum asphalt-aggregate ratios for different amounts of basalt fiber were acquired by the Marshall Test. The rutting test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cracking test at low temperature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amount of basalt asphalt is 0.3%, and basalt asphalt can dramatically improve the road performance.
Key words: basalt asphalt; asphalt mixture; rutting test at high temperature; cracking test at low temperature
0 引 言
相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合料路面具有无接缝、耐磨、振动小、行车舒适、噪声低、施工容易以及工期短等优点,因此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sup>[1]</sup>。但是沥青路面容易出现一些早期损害,例如车辙变形、路面裂缝及早期水破坏,这与中国普遍采用的半刚性基层有很大关系。虽然利用改性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沥青的性能,但后期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改性剂提高沥青性能的能力有限,于是国内外开始转向研究纤维添加剂,从而有了对木质纤维、聚合物纤维、玻璃纤维、石棉纤维、钢纤维的研究<sup>[2-9]</sup>。这类研究虽然发现了一些改善效果,但副作用和缺陷也比较明显,直到玄武岩矿物纤维的出现,才使纤维作为沥青混合料添加剂的使用效果有了较大的提升。具有代表性的是GBF纤维,这是中国自主创新的路用纤维,浙江省先后修筑了30多条使用GBF纤维的公路养护新建及改建试验路。经过使用与评估,研究人员发现GBF纤维的抗车辙效果非常明显。河北、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份也先后在沥青路面进行了掺加GBF纤维的试验,同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由于技术还不成熟,相关的数据积累、设备及工艺方面的规程还没有完成,所以仍需不断完善,以便于该技术的推广。
本文通过对采用AC-13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试验,研究玄武岩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效果。
1 原材料与试验方案
1.1 玄武岩纤维
连续玄武岩纤维是以纯天然玄武岩矿石为惟一原料,使其在1 500 ℃~1 600 ℃高温下熔融,并通过铂铑合金漏板连续拉制而成,具有原料廉价、工艺简单、综合性能高、环境友好等特征。
本文所选用的纤维为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度为6 mm的短切玄武岩纤维(GFB)。其样品外观如图1所示,技术指标见表1。
1.2 沥青性质
试验使用的沥青是由浙江形宝盈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壳牌SBS改性沥青,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的试验方法,对其进行相关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1.3 集料与填料性质
本试验选用的集料为10~16 mm、5~10 mm的辉绿岩,3~5 mm的石灰岩以及0~3 mm的机制砂。根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试验方法进行了集料的相关性质试验,结果见表3、4。
1.4 级配选择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作为一种传统的混合料级配,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公路工程中。本次研究所用的级配是悬浮密实结构的沥青混合料AC-13C,它主要用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面层。在其中掺加不同量的玄武岩纤维,通过马歇尔试验来确定不同纤维掺量下的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从而得出纤维掺量与最佳沥青用量的对应关系。级配组成见表6。
1.5 试验方案
首先对无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得出最佳油石比。然后将纤维作为外掺料,按一定间隔的掺量加入沥青混合料中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出在每一纤维掺量下的最佳油石比,从而确定每一纤维掺量下混合料的配合比。纤维的掺量以混合料的质量百分数计,分别以0.2%、0.3%、0.4%、05%和0.6%的掺量拌制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并计算出各自掺量下的最佳油石比。为确定最佳纤维掺量,对马歇尔试验确定的不同纤维掺量下的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试验,比较不同掺量下的高低温性能表现。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本文采用马歇尔试验法确定最佳油石比,试件为双面击实75次成型的标准马歇尔试件。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11)中的要求进行。由经验公式初步确定对比组沥青混合料的5个沥青用量(油石比)为35%、4.0%、4.5%、5.0%、5.5%,由马歇尔试验结果可确定对比组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47%。同样方法,得出纤维掺量分别为02%、03%、04%、0.5%和0.6%时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分别为4.8%、4.9%、4.9%、5.0%、5.1%、5.1%。最佳沥青用量下的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一直在减少;在纤维用量从0增加到0.3%再到0.6%的过程中,尽管沥青含量不断增大,但混合料的稳定度表现为先升后降,纤维用量为03%时最大,因此,可以初步判定0.3%为最佳掺量。
维自身相对密度较小,随着用量增加,混合料密度也随之下降越多;当矿物纤维的加入量增加到0.3%时,可以使沥青混合料易于压实,与同级配无纤维沥青混合料相比密实度更高,空隙率比无纤维沥青混合料更小,稳定度逐渐增大,起到加筋的作用。随着纤维用量的进一步增大,沥青含量增大,纤维出现结团现象,导致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逐渐降低。
2.2 高温车辙试验与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北京今谷神箭公司生产的车辙仪进行车辙试验,车辙仪传感器精度达到0.002 mm,满足试验精度要求,量程为0~30 mm,整个试验过程由系统自动控制,同时自动采集试验过程数据,并计算得到动稳定度。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11)中的要求进行。
分别对各种掺量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车辙试验,试验温度为60 ℃,集料级配为AC13C。试验结果见表8。
由表8可知,随着纤维用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说明纤维的加入对AC13C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掺加了0.2%、0.3%、0.4%、05%、06%的纤维后,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分别提高了408%、109.9%、84.6%、63.8%、31.4%,相对变形率降低了22.4%、67.1%、48.4%、31.6%、143%。混合料动稳定度随着纤维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纤维用量达到0.3%时出现峰值;45 min、60 min位移及相对变形率随着纤维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纤维用量达到0.3%时降到最低。这说明掺加玄武岩纤维的沥青混合料比不掺纤维的混合料在抗高温能力方面要优越很多。相对变形率代表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车辙发展的全过程,它更能反映沥青混合料在高温下的抗永久变形能力。相对变形率越小说明混合料抵抗永久变形能力越强。
经分析,产生以上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首先,加入玄武岩纤维后,沥青混合料中随机分布的玄武岩纤维网络对沥青的流动产生较大的摩阻力,从而增大了沥青胶浆的粘度;其次,纤维表面呈碱性会与沥青很好地结合,增加了结构沥青的膜厚,并处于稳定的状态,在高温情况下纤维内部的空隙将为受热膨胀的沥青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减小沥青路面高温时泛油的可能性;再次,纤维在混合料中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进一步减小了混合料的塑性变形,增强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剪切性能。
由车辙试验还可以得出纤维的最佳掺量,这是因为当纤维用量较低时,纤维能够充分分散于混合料中,起到加筋的作用;随着纤维用量的进一步增大,沥青含量增大,纤维出现结团现象,导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降低。因此,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要远远优于未掺纤维的混合料。
2.3 低温抗裂性试验与结果分析
试验采用由轮碾法成型的车辙板切割而成的30 mm×35 mm×250 mm棱柱体小梁试件;试验时加载跨径为200 mm;加载方式为单点加载;加载速率为50 mm・min-1;加载设备为微机控制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系统,采用设备自带环境箱控温为-10 ℃。
分别对不同纤维掺量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低温弯曲试验,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11)中的要求进行,结果见表9。
表9 低温弯曲试验结果
纤维掺量/%弯拉强度/MPa最大弯拉应变/10-6劲度模量/MPa
012.532 5164 980
0.212.772 8304 512
0.313.763 2514 232
0.413.143 0224 348
0.512.982 8934 486
0.612.812 7694 626
由表9可知,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弯拉强度、弯拉应变不断增大;当纤维含量达到0.3%时,由于沥青量增加,弯拉应变增长缓慢,但弯曲强度降低导致弯曲劲度模量降低,且当纤维掺量为0.3%时,混合料的弯拉强度和最大弯拉应变达到最大,弯曲劲度模量达到最低,此时的混合料抗低温开裂性能最好,这说明在本次试验情况下,0.3%的纤维用量是临界点,实际施工过程中纤维的掺量可考虑工程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性综合确定。
中国规范中以小梁最大弯拉破坏应变表征沥青混合料抵抗低温开裂的能力,破坏应变越大,说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越好。加入纤维后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提升显著,当纤维掺量分别为02%、0.3%、0.4%、0.5%、0.6%时,混合料的弯拉应变分别提高了12.5%、29.2%、20.1%、15.0%、101%。从破坏应变角度分析,纤维的加入对混合料的抗开裂性能有很大的增强作用,分析其原因如下。
(1) 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在低温的弯曲破坏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凝土内部应力产生拉裂破坏而引起的。因此,在低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内部的粘结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纤维加入,多余沥青被纤维吸附,沥青劲度增大,沥青混合料内部粘结力也随之增大;当纤维掺量过多时,多余的纤维存在于沥青混合料中,颗粒之间的剪切应力下降,抗低温能力也会随之降低。
(2) 玄武岩纤维的加入,对AC结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桥接”和“加筋”作用较为明显,这种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增强了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3) 纤维能增加AC结构沥青混合料的柔性。试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在加入玄武岩纤维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即通过“桥接”和“加筋”作用使沥青混合料具有了较好的柔性,对颗粒间的应力具有一定的分散作用,使得沥青路面在低温环境中能更好地适应因温度降低而引起的变形,减少在低温环境中容易出现的路面裂缝,这对于改善路面低温性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3 结 语
(1) 由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可以得出,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掺量临界值为0.3%。
(2) 玄武岩矿物纤维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的高温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由试验结果可知,掺量为0.3%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比无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提高了109.9%,并且相邻两掺量之间,该掺量提高的幅度最大;相应的相对变形率也降低67.1%。
(3) 在最佳玄武岩纤维含量下,玄武岩矿物纤维改善了低温抗裂能力,混合料的弯拉应变提高了29.2%。
(4)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一直在减小,最佳油石比逐渐增加,空隙率在0.3%时最小,这应该对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有改善作用,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没有对水稳定性试验进行相关的讨论分析。
参考文献:
[1] 姚祖康.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道路与机场工程系. 我国公路路面SMA采用纤维之性能比较试验研究[R].2004.
[3] 卢 辉,张肖宁,胡玲玲.矿物纤维沥青混合料在长陡坡路段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7,27(3):180-182.
[4] 刘福军.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5] 许婷婷,顾兴宇,倪富健.玄武岩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试验与性能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1,9(2): 115-121.
[6] 赵玉肖.玄武岩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4,39(4): 48-51.
[7] 郭振华,尚德库,邬翠莲,等.海泡石/玄武岩纤维复合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34(1): 5-10.
婚礼宣言范文2
【关键词】玄武岩纤维 综合性能
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性能混凝土,日益受到建筑行业的亲睐。而作为我国四大高新技术纤维之一的玄武岩纤维也被应用到了混凝土中,制作成了具有良好性能的纤维混凝土。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以其低廉、弹性模量大、化学稳定而在工程领域有着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1]。
1玄武岩纤维
1.1发展概况
1954年由前苏联的莫斯科玻璃和塑料研究院研发成功。2002年以前,前苏联的各个成员国每年能产出大约500吨的玄武岩纤维产品,而今已经发展到每年700吨[2]。其中俄罗斯与乌克兰已开发出上百个性能稳定的玄武岩纤维产品品种。美国对玄武岩纤维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产能大,每年已达1000~1500吨的规模。
我国玄武岩纤维研究开发、制备和应用起步较晚的大背景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部分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1.2玄武岩纤维的特点
玄武岩纤维是玄武岩石料在1450~1500°C熔融后,通过铂铑合金拉丝漏板高速拉制而成的连续纤维,可在―269~700℃范围内连续工作,其抗拉强度较高、耐腐蚀、耐高温、抗裂性能好等优点。此外,玄武岩纤维还能高温过滤性佳,抗辐射、良好的透波性能[3]。
表1 玄武岩纤维主要指标
使用温度℃ ―250~700
热物理性能 粘结温度℃ 1050
导热系数 0.03~0.038
单丝直径/μm 8~15
物理力学性能 密度/m? 2650
弹性模量/ 10000~11000
拉伸强度/Mpa 4150~4800
2N HCl 2.2
化学稳定性 2N NaOH 6.0
H2O 0.2
2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特性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就是将玄武岩连续纤维按照合适的掺量和方法掺入混凝土中,从而形成的混凝土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是典型的硅酸盐纤维,其与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混合时很容易分散,与混凝土基体具有天然的相容性,能使新拌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体积稳定,和易性好。在混凝土中多向均匀分布的玄武岩纤维对水泥混凝土起到“网联”和“承托”的作用。
2.1提高了水泥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玄武岩纤维易均匀分布在水泥混凝土中,跨越水泥混凝土中的细微裂缝,因此可以对细微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起到约束作用,阻止了裂缝的发展,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2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均匀分布的大量玄武岩纤维在混凝土中起到“承托”作用,降低了混凝土表面的析水和集料的离析现象,是混凝土中的微空隙大大减少,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2.3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充分的拌合使玄武岩纤维与混凝土充分混合,在整个混凝土中形成均匀的网络体系,从而起到大量微配筋的作用。承受收缩变形的应力与能量,增加其韧性,抑制裂纹的发展。
2.4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
通过大量的实验对比研究发现,BFRC比CFRC在相同的纤维掺量(0.11%)时,BFRC具有更好的强度和韧性。
2.5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
玄武岩纤维可以吸收水泥混凝土冷冻过程中张力形成的能量,延缓水泥混凝土冷冻过程中微裂纹的形成和扩散,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
3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3.1玄武岩纤维素混凝土在工民建、水利、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利用玄武岩纤维防火阻燃的特性,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纵多研究资料显示,混凝土中添加玄武岩纤维后,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都会有较大的提高。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利用玄武岩纤维的在疲劳荷载工况下防止微裂纹扩展、延缓构建早期收缩裂纹扩展,以及混凝土材料较好的相容性等特性,在工民建、水利、军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3.2玄武岩纤维素混凝土在道路和铁道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迅猛发展,交通量和轴重也随之加剧发展,对路面的适用性能和适用年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道路用混凝土中加入玄武岩纤维是改善混凝土路用性能的有效途径[5]。由于其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较高的适用温度,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很多地方都有实验路段,并且实验路段的转芯取样表明,路面整体结构层较好,道路各层粘结密实,有效的解决了低温裂缝、反射裂缝温缩与干缩裂缝,大大提高了道路的抗车辙能力,延长了路面的适用寿命。
4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动态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主要优势主要体现在:1有效控制混凝土的非结构裂缝,提高结构物的抗裂性能,减少混凝土的塑性裂缝;2玄武岩纤维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3能够增强纤维混凝土的延性、抗冲击性能、抗渗性能;4用量较少,价格低廉[6]。
然而,也有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素的添加,会明显降低水泥胶浆的流动性,故而影响混凝土的施工和使用性能。其次,玄武岩纤维素的分布,对混凝土的强度状况影响极大。因此,开发一种施工和易性好的纤维混凝土是利用纤维素良好性能的急迫任务。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路用材料层出不穷。玄武岩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凝土加强材料,因其优越的综合性能,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必将十分广阔。玄武岩纤维的良好性能与高性能混凝土的结合,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的早起裂缝,增强其抗渗、抗冻和抗冲击性能,从而具有十分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
参考文献
[1]陈欣,陈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增强机理研究[J].湖北: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2
[2]毕巧巍,汪辉等.玄武岩纤维筋与高强纤维混凝土粘结性能及本构模型研究[J].上海:华东公路,2011
[3]彭苗等.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2
[4]陈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发展及研究前景[J].西部交通科技,2011
婚礼宣言范文3
关键词:玄武岩纤维 沥青混凝土 路面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玄武岩纤维是以玄武岩矿石为唯一原料,在 1500℃高温下熔融拉丝而成。它是当今具有代表性的可应用于公路工程的新材料。将其掺入于沥青混凝土中具有较强的阻裂抗裂、增强增韧作用,对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耐久性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现对湖北省宜昌市公路管理局城区分局在省道虎周线路面施工中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做一介绍, 供在公路建设中参考。
一、工程概况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毫米之间。为提高沥青路面抗水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宜昌城区分局在省道虎周线大修工程K40+000-K49+600中实施了9.6公里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路基宽度8.5米,路面宽度7.7米,路面横坡:2.0%,设计结构层由三部分组成,从下至上分别为:20厘米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4.5厘米厚AC-20C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5厘米厚AC-13C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中仅在上面层中掺加玄武岩纤维。
二、短切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具体施工工艺
(一)施工机械的准备工作
必须配备齐全的施工机械和配件,做好开工前的保养、调试和试机。上面层采用机械化连续摊铺作业,因而必须配备以下主要施工机械。
1、沥青混合料拌和楼。
2、沥青混合料摊铺机。
3、纤维投料机。
4、压路机。
5、自卸汽车。
6、沥青洒布车。
(二)玄武岩纤维AC-13沥青砼上面层施工
1、级配
(1)添加玄武岩纤维时,混凝土集料级配维持不变。
(2)沥青混合料在掺加玄武岩纤维时油石比应增加0.1%-0.2%(具体量以实验室试验确定)。
2、玄武岩纤维AC-13沥青砼的拌制
(1)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跟普通沥青混凝土略有区别,沥青加热温度为150~160℃,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气温低于10℃时,不应施工。
(2)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拌和机应配备同步添加投料装置,玄武岩纤维应在喷入沥青的同时采用纤维投放机喷入拌和锅。
(3)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玄武岩纤维沥青砼拌和时间及加料次序参照下表选用,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纤维必须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和均匀。玄武岩纤维AC-13沥青砼的出厂温度155~165℃,温度超过190℃时应废弃。
拌和时间及加料采用次序
(4)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混合料有无花白、冒青烟和离析、析漏等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在生产开始以前,有关人员要熟悉本项目所用各种混合料的外观特征,这要通过细致地观察室内试拌的混合料而取得。
(5)要严格控制油石比和矿料级配,避免油石比不当而产生泛油和松散现象。调整矿粉填加方式,避免矿质混合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偏低的现象出现。
3、玄武岩纤维AC-13沥青砼的运输
(1)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20吨以上的自卸车运输,车厢和底板上涂一层油水混合物防止沥青粘结,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内。
(2)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
(3)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完整无损的双层蓬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4)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4、玄武岩纤维AC-13沥青砼的摊铺
(1)下面层为普通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摊铺前应已完成下面层施工,且撒布好乳化沥青粘层。
(2)混合料必须采用机械摊铺机,在摊铺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质量不合格时,不得进行铺筑作业。
(3)进行作业的摊铺机必须具有自动调节厚度及找平的装置,必须具有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
(4)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调节至与供料、压实速度相平衡,保证连续不断的均衡摊铺,中间不停顿。摊铺过程中仔细查看纤维有没有结团现象。如果出现结团应通知拌和楼适当调整拌和时间。
(5)纤维加强改性沥青路面,混合料摊铺温度宜大于150℃,混合料温度在卡车卸料到摊铺机上时测量。
(6)纤维沥青路面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路确定,建议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达不到要求时,立刻进行调整。
5、 玄武岩纤维AC-13沥青砼的压实
(1)纤维沥青混合料应在摊铺后立即压实,不应等候。
(2)混合料的压实按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阶段进行,压路机应以不大于5km/小时的速度进行均匀的碾压。初压用10T或10T以上钢轮压路机紧随摊铺机碾压,复压应在初压完成后紧接着进行,用16吨~25吨轮胎压路机碾压。终压用较宽的钢轮压路机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遍数及组合方式依据试铺段确定。
(3) 由于纤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故在碾压时需在正常碾压的基础上增压2~3遍。
(4)初压开始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140℃,复压开始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120℃,终压温度应不低于9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
(5)为了防止混合料粘轮,可在钢轮表面均匀洒水使轮子保持潮湿,水中掺少量的清洗剂或其它适当的材料。但要防止过量洒水引起混合料温度的骤降。
(6)压路机静压时相邻辗压带应重叠15~20cm轮宽。要将驱动轮面对摊铺机方向,防止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的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
6、施工接缝的处理
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面层与下面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lm以上。
7、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玄武岩纤维等。
婚礼宣言范文4
关键词 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 抗组胺药 慢性咽炎 咳嗽
中图分类号:R974.2; 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1-0032-03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成年人。该病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部分慢性咽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且经久不愈的咳嗽,严重时可引起作呕,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痛苦。四川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采用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治疗慢性咽炎所致咳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咽炎患者90例,男43例,女47例,年龄27~75岁,平均(51.3±21.1)岁。排除:严重的心、肺、肾功能不全或血液系统疾病者;试验开始前2周内曾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抗抑郁药苯乙肼、降压药优降宁、抗结核药异烟肼、抗菌药呋喃唑酮、某些中药山楂等);试验开始前2 d内曾服用其他止咳药、甾体抗炎药;哮喘或哮喘型支气管炎患者;出现呼吸抑制、(肺)气道阻塞或组织缺氧症状者;肺炎患者;鼻、咽、喉、食管、颈部的肿瘤病变者;咽喉部特异性感染者;慢性鼻-鼻窦炎伴鼻后滴涕患者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给予万应胶囊0.6 g、bid治疗作为对照组,万应胶囊0.6 g、bid联合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10 ml、bid为治疗组1,万应胶囊0.6 g、bid联合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10 ml、bid及开瑞坦10 mg/d为治疗组2,疗程均为14 d。
1.3 疗效评定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者;有效:临床主要症状缓解者;无效:临床主要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7 d疗效比较
治疗组1与治疗组2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临床14 d疗效比较
治疗组1与治疗组2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 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此病极为常见,多见于成年人[1]。发病原因复杂,局部因素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烟酒、粉尘及有害气体等刺激;职业因素,包括用嗓过度、疲劳、受凉等。全身因素有贫血,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自主神经失调,维生素缺乏等[2]。部分慢性咽炎反复出现经久不愈的咳嗽症状,给患者在生活上带来很大的困扰。
右美沙芬是中枢性镇咳药,能直接作用于延髓咳嗽中枢选择抑制咳嗽反射而产生镇咳作用,其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当或稍强[3],主要用于干咳,适用于感冒、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炎、肺结核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咳嗽。作为经典止咳药因疗效确切而被多个国家的药典收录,且没有可待因的成瘾性和依赖性。其普通制剂作用时间短而需日服3~4次。而通过药树脂微囊法制备的口服缓释混悬液,将右美沙芬交换在特定的药用离子树脂上,然后用微囊技术在该药树脂外包上一层控制药物释放膜,使药物可恒定释放而延长作用时间,12 h只需服用1次[4]。右美沙芬本身较苦,通过药树脂微胶囊法处理后使原苦味降低到原来的1/6,提高了服药依从性。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作为国内唯一12 h只需服用1次的止咳缓释混悬液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5]。当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进入体内后,药物与体内的离子进行交换,药物释放不依赖于胃肠道内pH、酶活性、温度以及胃肠道液体积,只与胃肠道液中的离子种类及其强度相关,而后者在体内相对恒定。因此,药物在体内可以恒定速率释放,不受进食与否及服用食物种类的影响,降低了药物吸收的个体差异[6]。
氢溴酸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不良反应可见头晕、头痛、嗜睡、易激动、嗳气、食欲缺乏、便秘、恶心和皮肤过敏等,过量可引起神智不清、支气管痉挛、呼吸抑制[7]。本次研究期间均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也未发生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情况,说明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在成人慢性咽炎有咳嗽症状患者的临床治疗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开瑞坦成分主要为氯雷他定,属于三环类抗组胺药,为选择性外周H1受体拮抗剂,可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各种症状。万应胶囊成分为黄连、冰片、香墨等,该药能较好控制急慢性咽炎所致咽部不适及肿痛的症状[8-9]。
试验中,我们发现有1例病案,为慢性咽炎伴高血压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降压药,咳嗽92 d。我们给其换用了降压药,同时给予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及抗过敏药治疗咳嗽,1周明显改善咳嗽症状,2周完全治愈。这提示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抗过敏药对慢性咽炎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降压药所致的咳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能很好地治疗慢性咽炎所致的咳嗽,而联合抗过敏药后的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治疗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咽炎效果更加显著,较不应用抗过敏药的治疗痊愈时间明显缩短。因此,我们认为临床上应重视成人慢性咽炎所致咳嗽患者病因中过敏反应的因素。建议临床上采用联合抗组胺药的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治疗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咽炎,以期更快、更好地控制病情,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 汪吉宝, 钟乃川, 等.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 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359-361.
[2] 孔维佳, 周梁, 许庚, 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46-147.
[3] 刘娟, 谭群友, 刘碧林, 等. 新型右美沙芬咀嚼胶给药系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1(1): 103-107.
[4] 贺芬, 奚连, 侯惠民. 含药树脂微囊法制备口服缓释混悬液I.右美沙芬口服缓释混悬液 [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3, 34(6): 276-279,312.
[5] 李文琳.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12): 1385-1386.
[6] Woodworth JR, Dennis SR, Hinsvark ON, et al.Bioavail-abilityEvaluation of a controlled―release dextromethorphan liquid[J]. J clin Pharmacol, 1987, 27(2): 133-138.
[7] Ghosh AK, Peh LH. Dextromethorphan: abusing the overused [J]. Singapore Med J, 2011, 52(2):134-135.
[8] 尹红, 何群明. 万应胶囊治疗咽部急性炎症208例临床观察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 12(6):328.
婚礼宣言范文5
关键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求爱神给我安慰
一、经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歌剧(opera)是以歌唱为主,音乐、表演、舞蹈等形式相辅的一种艺术,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后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地。但是对于歌剧的起源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一般被认为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当然,在歌剧整个发展史上来看,中世纪的一些音乐形式为歌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5世纪的幕间剧及16世纪的田园居也成为歌剧形成的直接或间接因素,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可以作为歌剧诞生的标志。
《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是由莫扎特根据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喜歌剧,创作于1786年。讲述的是伯爵想霸占侍从费加罗的未婚妻苏珊娜,伯爵夫人对此非常伤心,而苏珊娜和费加罗彼此相爱,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下,伯爵联合伯爵夫人的音乐教师和其他人形成了矛盾对立方,最后伯爵给夫人道歉,费加罗和苏珊娜也终于排除万难喜结良缘。整部歌剧共有四幕,而伯爵夫人的唱段对剧情发展尤为重要,与其他唱段形成脚鲜明的对比。
二、伯爵夫人的形象及塑造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大部分人物都是以喧闹活泼的音乐形象出现的,所以伯爵夫人忧郁、高雅的形象就显得尤为突出,在整个作品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剧情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莫扎特在《费加罗的婚礼》中所创造的超越一切人物之上的中心角色当推伯爵夫人。”[1]唱段《求爱神给我安慰》优雅端庄,与其他唱段大相径庭,像浩瀚夜色中的一颗明亮的星,独自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求爱神给我安慰》出现在第二幕的开始,场景安排在伯爵夫人的卧室里,苏珊娜要挣脱伯爵的追求,来到伯爵夫人这里寻求帮助,当伯爵夫人听到这一消息时痛苦不堪,独自感叹,既有身为人妻得知丈夫移情的忿怒,又有因地位尊贵不能市井喧嚷的委屈,踱步在奢华的卧室内掩盖不了人去楼空的悲凉,幽幽的唱出伯爵夫人的咏叹调。由于是伯爵夫人内心的唱段,为了突出这一概念,莫扎特将唱段前奏写的较长,这样就充分表达出“本能”和“身份约束”之间的挣扎,而通篇也很缓慢,除了表现出内心的痛苦情绪,也更加深刻了伯爵夫人优雅端庄的形象。在莫扎特古典音乐的衬托下,伯爵夫人怅然摇唱向“爱神”吐露了心声。
三、《求爱神给我安慰》的分析与演唱
《费加罗的婚礼》一共有11个角色以及14首咏叹调,伯爵夫人共唱了两首,《求爱神给我安慰》是其中一首(另一首是《哪里去了,美好时光》)。莫扎特主张歌词服从音乐,一切以音乐为主,这也使得莫扎特的音乐拥有极其细腻的旋律。“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优美的歌比优美的音更重要。”[2]伯爵夫人的咏叹调无论在形象塑造还是演唱技巧上都需要极强的功底,要做到声线连贯,柔和从容,舞台表现上更是要真挚感人。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唱段,就是“叹”,无论是在音乐形象上还是演唱技巧上都需要做到这个字。在音乐形象上是表达伯爵夫人的无奈和痛苦;在演唱技巧上是迎合莫扎特的创作风格。莫扎特善于用调性来表达一种哭泣的状态,《求爱神给我安慰》是E大调,属于富丽堂皇的色彩,但是在小广板中又及其细腻的渲染了一种宁静的,甚至是忧郁的基调,这就要求在演唱过程中精确的把握人物内心。
前17小节的前奏营造了伯爵夫人痛苦的心境,节奏缓慢悠扬,但在中间出现了颤音,使得剧情有了起伏,在愈见忧郁的情绪下缓缓叹出“Porgi amor gualche ristoro”,既然是“叹出”的,那么就要求音量不需要很大,但是每个音节要发的清晰准确,而在“r”这一滑舌的颤音上不需要很充分,而是以整个乐句连贯为原则,发出颤音即可。一般情况下,随着音区的升高,演唱的强度就越大,但是在莫扎特的作品中要注意,有许多的高音区音程不能扩大力度,反而需要有所修和控制,通俗的讲就是“收着唱”。在这个唱段中,有一句是明显需要这种特殊处理的就是八分音符的七度上行音阶走到小字二组的a这个音并要停留,“但一定要记住一个高音不能只是迟钝地支持着”[1]。因为这一乐句既长又缓慢,所以要求演唱者保持良好的气息流动和连贯的音乐情绪,并且要注意在停留音上气若游丝,因为这里已经是伯爵夫人痛苦挣扎及无奈倾诉的。最后的九度滑落下来,是伯爵夫人最后的呐喊,虽然音高不高,但是已经可以深深体会出她没有力气的求死状态,这里注意一定要清晰并且坚定,最后迎合第一乐句,留下一声叹息,整个唱段在同样辉煌的弦乐中结束。
四、总结
莫扎特的歌剧在歌剧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作品《费加罗的婚礼》更是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其中涉及到的众多人物中伯爵夫人这一角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人物的成功塑造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是为整部歌剧添上一笔浓厚优雅的色彩。
《求爱神给我安慰》充分表达了伯爵夫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在高音区用气若游丝的状态表达出伯爵夫人内心几近声嘶力竭的呐喊,才能正确把握住整首作品的灵魂,这也是莫扎特谱写“伯爵夫人”的精华所在,因为不仅要在音乐上精雕细琢,更要注意莫扎特音乐的核心是情感的表达,他“将前人华丽风格的典雅优美与丰富的情感和激情融为一体,使之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利的特征。”[3]而这一音乐风格充分的体现在《求爱神给我安慰》这一选段中。
【参考文献】
[1]杨燕迪.社会批判与人性和解――谈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J].歌剧,2003.
[2]Michel Parouty.莫扎特――乐神的儿子[M].张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婚礼宣言范文6
关键词 除草剂;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459 g/L双氟·2,4-D异辛酯悬浮剂;混用;小麦;安全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 S451.22+1;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43-01
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对麦田多种禾本杂草,尤其是对芳氧苯氧乙酸产生耐药性的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459 g/L双氟·2,4-D异辛酯悬浮剂也是陶氏益农近年来在中国推出的对小麦田阔叶杂草、多麦田多种阔叶杂草有较好防效的一种药剂,为进一步研究这2种除草剂混用对小麦生产的安全性[1-2],特开展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青浦区和平农场家,土壤肥力中等,土质为黏土,试验地前茬为水稻,种植品种为西农979。2010年11月2日播种,播种量375 kg/hm2。施药时,小麦为四叶期,一般分蘖1~2个;田间杂草主要以看麦娘(含日本看麦娘)为主,阔叶杂草以猪殃殃为主,兼有大潮菜、繁缕等。
1.2 供试药剂
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优先),459 g/L双氟·2,4-D异辛酯悬浮剂(麦施达),55%苯·唑·二甲钠可湿性粉剂(阔极),均为市售。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14.06 g/hm2+459 g/L双氟·2,4-D异辛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275.4 g/hm2(A);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14.06 g/hm2+459 g/L双氟·2,4-D异辛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413.1 g/hm2(B);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14.06 g/hm2+459 g/L双氟·2,4-D异辛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550.8 g/hm2(C);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14.06 g/hm2(D);459 g/L双氟·2,4-D异辛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275.4 g/hm2(E)、413.1 g/hm2(F)、550.8 g/hm2(G);55%苯·唑·二甲钠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330.0 g/hm2(H);以喷清水作为对照(CK)。每个小区面积20 m2,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3-6]。
1.4 施药方式
于2011年2月24日14:00施药,施药时晴天,西南风2~3级,气温1~9 ℃。喷药时采用手动卫士16型喷雾器,单喷头,喷头向下,按照试验方案将各处理对水稀释,采用二次稀释法,喷施不同药剂时先以清水洗净药械后再加药,喷液量450 kg/hm2。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观察药剂对麦类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调查采用每小区随机3点,每点0.25 m2的方式,调查总茎蘖数和药害茎蘖数,根据药害茎蘖数比例确实药害级别。按药害分级的方法,给每个小区药害定级打分:1级为小麦生长正常,无任何受害症状;2级为小麦轻微药害,药害少于10%;3级为小麦中等药害,以后能恢复,不影响产量;4级为小麦药害较重,难以恢复,造成减产;5级为小麦药害严重,不能恢复,造成明显减产或绝产。于施药后的7、15、30、45 d目测观察各处理是否有药害症状,如发现药害症状,记录药害症状,并按5级药害处理法,给予分级。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收割1 m2小麦,于小麦收割之前1 d测产,计算平均产量,结果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安全性
从表1可以看出,在施药后的7、15、30、45 d调查表明,除药后7 d调查发现处理C有1个小麦分蘖出现药害,其余各个处理基本无药害出现,所有对照药剂的各处理均无药害出现。
2.2 小麦产量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A小麦产量最高,较CK和处理H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各个处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459 g/L双氟·2,4-D异辛酯悬浮剂的处理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安全,药后45 d各处理区小麦均无药害。测查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下,各处理小麦产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较清水对照的处理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试验所在地降雨量较少,干旱可能导致在试验剂量下药剂对杂草防除效果下降。此外从2年推广459 g/L双氟·2,4-D异辛酯悬浮剂的情况来看,459 g/L双氟·2,4-D异辛酯悬浮剂在本地区对猪殃殃效果表现较差,试验田猪殃殃的数量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各处理区产量均较低。
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在本地区的推广显示,优先对矮抗58、郑麦9023等品种有明显的矮化作用,这可能与品种的特性有关,建议开展不同小麦品系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459 g/L双氟·2,4-D异辛酯悬浮剂除草安全性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贺俊,吴敏,周益民.7.5%优先(啶磺草胺)WG除草剂防效及应用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9(5):156-158.
[2] 魏有海.7.5%啶磺草胺WG对春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377-1379.
[3] 高慧,曹学海,冯天梅,等.早禾防治麦田杂草试验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51.
[4] 翁华,郭青云,魏有海,等.几种除草剂对春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4):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