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秋节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中秋节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范文1

小学生关于快乐的中秋节作文范文一今年9月12日是中秋节。可惜天公不作美,秋雨从昨天晚上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这个中秋节,我决定为爸爸、妈妈做一道清炖鱼。我和爸爸冒雨去菜市场买菜。我们先买了青菜、猪肉和海鲜。后来到卖鱼的摊位,我们选了一条二斤半的大鲤鱼,并让阿姨帮我们把鲤鱼杀好,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提着鱼和菜回家了。

我一进家门,就在网上查了做清炖鱼的方法。然后,我就开始照着做起来。我先来洗鱼。我用双手把鱼的腹腔掰开,清洗的直到没有血水为止。接着,是腌制鱼。我把食盐涂抹在鱼的表面和腹腔。然后,我又准备葱花、葱段、姜片和蒜瓣。

接下来,我打开炉火,放入花生油、葱花,等爆出葱香味的时候,我往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再把鱼放进去。盖上锅盖,大火烧滚。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水沸腾了。我放进葱、姜、蒜,加入少许八角、盐、米酒和料酒。我又盖上锅盖转为小火继续炖。又过了几分钟,清炖鱼就做好了。我把炉火关掉,等锅里的鱼汤落滚,清炖鱼就要出锅了。

因为我怕被烫着,只好请妈妈帮忙。只见妈妈一手拿大勺托着鱼头,另一只手拿小勺托着鱼肚,把鱼轻轻地放在汤碗里,最后,又把鱼汤倒进碗里。我请爸爸把清炖鱼端上饭桌。

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品尝我做的清炖鱼。爸爸、妈妈一致评说这道菜汤鲜肉美,味道好极了。

绵绵的秋雨下个不停,虽然没有欣赏到皎洁的圆月,但是我们全家吃着我做的清炖鱼同样度过了一个幸福、快乐的中秋节。

小学生关于快乐的中秋节作文范文二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那天晚上,连平时害羞得经常躲在云丛里的月亮公主

也早早的出来跳舞了。你瞧,月亮公主穿上了她平时舍不得穿的白色连衣裙,显得格外美丽。不仅如此,她还带了一群卫士——许多孔明灯。也许今天是月亮姑娘的生日,只要轻风一发口令,“卫士们”就围着月亮姑娘跳起了舞,真美啊!望着这迷人的景色,我不禁想起了儿时过中秋的情景:儿时的我经常从屋里搬出两只小凳子,一只给我坐,一只给妈妈坐。坐在院子里听妈妈讲一个个关于月亮的传说。在月光下吃月饼、做游戏……

“姐姐,你发什么呆?吃月饼了!”弟弟看到我的样子,好奇地问道。我慌忙回答道:“没有呀!我没发呆。”这时,奶奶端进一盒月饼,我凑过去一看,哇,是11块装的!有绿豆馅的、有蛋黄馅的、还有红豆沙馅的,好多个品种啊!我上前抓了两个不一样的月饼。一手一个,左一口,右一口,香甜的月饼使我口水直流,一连吃了七八个,才在奶奶的制止下停止了。吃过月饼,奶奶有端来水果,有桃子,有苹果,有石榴,还有龙眼。我大吃特吃,吃的肚子发涨才不吃了。

吃完月饼和水果,我和弟弟妹妹们玩起了游戏。我们玩了老鹰捉小鸡、下棋等游戏。但最有趣的还是下棋。我和妹妹放好了棋子开始下棋了。开始,妹妹先占优势,一连弄出了几个师,而我一个比一个差,但最后妹妹还是输了……

中秋节真好玩!但愿下一个中秋节快点来到!

小学生关于快乐的中秋节作文范文三“喜迎中秋庆团圆,欢乐笑语万里传”,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中秋人们都要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吃团圆饭,晚上还要吃月饼、赏月,有些地方还有舞龙、闹月等习俗。

中秋节早晨,我们一家人便驾车回老家,一路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商店门口都挂起了大红灯笼,上面印着“欢度中秋”四个大字,人们拎着大包小包走在街上,脸上洋溢着喜庆的笑容,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回家”。

到家时桌上已经摆满了爷爷奶奶的拿手好菜,我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口水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于是我们一家人便开始吃“团圆饭”。

吃完晚饭,爷爷从冰箱拿出了月饼,打开电视机,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看中秋联欢晚会。

后来,爸爸提议我们全家去广场上观赏烟花。到那里时,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有的小孩拉着大人的手要走近一些,而老人却在后面乐呵呵地笑着,工作人员点燃了一箱叫满天星的烟花,只见一颗颗“小导弹”冲上天“砰、砰”在半空中爆炸了,五彩缤纷的呈现在人们眼前,落下时星星点点很好看,象征着中秋节的团圆与美满。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 创新教学 积累素材 创设情境 体验成功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的学科,在其听、说、读、写、四大版块中,都蕴含着大量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素。其中说和写更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集中体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学生说和写的起始和逐步发展的阶段,在学生的说和写中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重要。本人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创新能力,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引导学生多途径积累素材

1.多读。多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的同时,我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报,特别是优秀的少儿读物。无论是古今中外的诗歌、童话、寓言、笑话,还是小说,科普读物、名言警句、优美词句,我都让学生读,让他们从中积累优美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学习各种表达手法。

2.多听。作文不仅要“眼观六路”,“还要耳听八方”。为此,我常常鼓励学生动一动耳,听一听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娓娓动听的讲话,相声演员幽默风趣的话语,电视散文,群众中的俗语,人与人之间的交谈,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各种声音。为写出有声有色,微妙微肖的作文而积累丰富的材料。

3.多记。俗话说得好,“留心生活素材,记录生活成文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丰富多彩的观察体验,如果不及时记下来,时过境迁,往往如隔云雾,即使能落笔成文,也很难具体生动。勤写观察笔记是丰富作文素材的好方法,为此,我经常提倡学生在平时外出活动时,要留心自己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并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和所悟,及时把它写下来,逐渐养成随时随地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在作文时出现“无米之炊”的困境。

二、抓好多角度的作文前指导

学生作文前,我都注意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写作知识,提供一些诱导学生思维的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观察、联想、想象,以拓宽其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同中求导,活跃思路,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如写人,要让学生懂得抓住人物性格中的主要特征来写。所谓主要特征,就是你希望在你的文章中着重表现的那一方面。比如:邓敏同学,平时学习很用功,在班上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性格内向,话不多,但劳动积极,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她能歌善舞,常在学校的歌咏大赛中获奖等等。那么,当你决定写邓敏同学的时候,如何选择她的“主要特征”呢?这就要看你对她这些性格中的哪一方面体会最深,了解最多了。毫无疑问,你只能选择她性格中你最了解的一个或两三个方面来写。又如写自然景物,可写景物的位置、内容、构成、色彩、质地、形状、姿态,轮廓以及各景物内部之间的关联等 。写活动过程要特别注意精彩,阶段人们的表现等。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可以直接描写人物对事物的感受,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间接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

此外,让学生明白习作贵在一个“真”。要写自己最想写的,最想告诉别人的,不吐不快的;要写真经历,真见闻,真感受,真体验,真思想,真情感……只有真的,才是自己的,才是有个性,有创造性的。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三、拟贴近学生生活的文题

写作重在记录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大多数学生写作无话可说、无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让写作贴近学生生活。用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作文命题生活化,不断创设生活课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意识。只有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提高。作文题目要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只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灵,使作文命题生活化,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如设计的作文题有:《我怕 》,《告诉你,我的秘密》,《我喜欢 》,《哈哈,我真开心》……这些具有儿童情趣的文题,诱发了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使他们写出洋溢童真的作文。又如我们可以设置贴近学生的节日写作系列,如《××老师的故事》(教师节)、《思念》(中秋节)、《赏月所想》(中秋节)、《我家的变化》(国庆节)、《家的变迁》(国庆节)、《盘点2009》(元旦节)、《新年畅想》(元旦节)、《感恩》(感恩节)、《拜年》(春节)、《春节的美好记忆》(春节)等。开学初可写《回首童年》、《感受____年级》等,学期期末可以设置《再见,____年级》等题目。这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写起来就会有话可说。

四、营造体验成功的氛围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称赞,为了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我常常利用早读课或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将批改中发现的构思巧,角度新,情感真切,语言清丽,叙述生动的习作,采用不同的方式朗读给全体学生听。如:有时由作者本人读,有时由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声情并茂读,有时由写作能力提高较快的同学读。需要特别表扬的习作,则由老师亲自读。朗读他们的作文时,我着力创造一种隆重的氛围。有时我在读他们的习作之前,喜笑颜开地报出作者的姓名,被表扬的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有时,我绘声绘色地朗读他们的作文,盛赞文章的佳妙之处,然后,迎着全班同学敬佩的目光,报出作者的姓名;或故造悬念,先让同学们猜一猜,再请作者在羡慕的掌声中领回自己的作文本。

五、尊重学生作文的原创性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作文;有效性教学; “任务驱动”法;写作水平;

一、小学生写作的问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作文写作时,由于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识储备,对写作技巧也比较陌生,没有作文创造的基础,往往在作文创作中发生许多问题。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小学生写作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写法、选材不突出

记述文是小学生作文最常写的一种文体,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小学生在写作环节上,大多集中于人物活动、事件经过的叙述,缺少必要的细节描写,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更难以显现出来。分析以上原因,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创作时间短,不可能明晰人间冷暖,也不可能将其应用于作文创造中。[1]

在选材上,小学生的作文雷同现象非常多。分析这一因素,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没有比较好的创新;二是学生的生活经历大多差不多,在教师有意或无意引导下,基本上会想到同一题材上;三是市面上流通的小学生作文辅导教材雷同化,据笔者调查,许多学生在回家创作作文时,利用作文辅导教材,大段抄袭,不加思考,不描写自己的真实生活。[2]尤其随着年级的增高,繁重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少,对社会几乎陌生,无法从中发掘材料。

(二)语言表达能力差

小学生作文创造最欠缺的就是语言组织能力。虽然我国自古以文章立国,但是文字创作绝不是每一个都能够完全掌握的一门技艺,他需要长期不断的训练,并发掘内心、深刻及有意义的事务,才能够受到外界的称赞。但是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大,尤其理科学生,语文成绩差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对于这一点,应试教育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学校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就造成学生无法学到真正有意义的知识,也造成学生容易荒废多年的学习成果。[3]

二、运用“任务驱动”法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

“任务驱动”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依照该种方法,由语文教师带着“任务”构建完美的教学模式,这样小学生就能够在学习作文中带着一个任务去探索学习作文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小学生不仅是一个学习的主体,还成为作文写作的实际评判者,极大地激发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扩大小学生语文知识面,这对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实践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任务驱动”是一个过程教学,有几个既定的步骤,具体包括:情景的创设、确定任务、执行任务、任务的完成。

(一)情景的创设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课本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开动自己的大脑,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例如清明节,这既是文章教材,也是生活中每年必须度过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依据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结合实际情形,为其创设一个与知识点紧密结合的故事,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参与进来,班上的每一个小学生在应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具体策划一个有关中秋节的活动,由学生组织这一活动,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情景教学。

(二)确定任务

在确定任务这一环,能够切实有效地分析出小学生学习作文是主动还是被动。对于“任务”要明确这几点:一是综合性,在这一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备课,在繁杂的资料中,结合英语教学大纲、目标,提出小学语文中的重点、难点,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并将以后要学的知识点综合起来,新旧知识搭配,来为学生设问;二是针对、实践性强,“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明确一个任务后,能够经过实践找出答案,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环境、学生实践的能力,设计一个有针对性、实践性强的任务。[4]在此基础上,透过各种有针对性的任务提出,要充分吻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引导小学生发现知识、获得知识以及利用知识。

(三)执行任务

在完成以上两个阶段后,任务的执行就是实践过程。任务的执行对于教师来讲就是一个监督、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这正是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一个作文作品的实践。[5]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明确小学生文化知识储备,写作技能的掌握等因素,所以在接受任务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小学生系统的学习任务驱动的方法,以此减少这些技术性的因素差距。学习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写作技能的训练,在培训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形,训练他们的写作技能。二是进行相关文化知识、背景上的教学,这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应当指导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将其运用于任务成果中。

(四)任务的完成

这是成果收获阶段,这之前的环节中,小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与同学、教师及家长的交流和讨论,小学生势必会在作文创作内容、方法等方面上形成自己的特点。对此,教师应当为其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交流平台,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充分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成果纳入评价的机制,积极鼓励学生将这些观念进行理性的争锋,最好透过辩论形式加深小学生对作文创造的认识。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当充分把握整个课堂的节奏,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任务失误之处,为其提供帮助。通过这些环节的进行,以此加强任务学习的内容、信息输出的效果,培养小学生运用作文语言、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汤建英;打开过程 着力指导――小学作文教学过程化指导初探[J]. 作文教学研究. 2009(02)

[2] 陆平,夏惠贤;中小学跨学科写作教学的新探索――美国“RAFT”写作教学模式[J]. 上海教育科研. 2009(02)

[3]郭小荣;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A].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内蒙古卷)[C]. 2013

[4] 管琴燕;在情感之海中投入“石子”――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激发[A]. 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 2007

[5] 兰雪芬;感悟写作过程 建立写作自信――渐进式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A]. 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 2007

姓名:李云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变枯燥为趣味,变负担为轻松;氛围营造,使遥远变为现实,使抽象变为形象,使高深变为浅显。只要为人师者勤于钻研,精心设计,操作得当,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真切体味到――“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而不是负担和艰苦。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已引起普遍重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但遗憾的是,当前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距颇大。如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过于华丽,“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课堂缺少思维含量;情境的设置过于牵强,有的语文教师为寻找语文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多媒体情境的设置过于频繁,限制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可见,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急需探究的课题。

一、情境创设的内涵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指立足初中语文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对创设教学情境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客观、系统梳理,探讨有效教学理念在教学情境中的落实,从而改善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学情境设置低效或无效现状的一项教学研究。其核心就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效益,即: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是有效的。通过对情境创设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角色行为,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达到智能统一、和谐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而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真正为教学服务,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基本价值标准。

2.科学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特点,有的放矢的寻找切合学生知识生长点的契机,设计科学有效的情境,促使学生知识的有意义建构。

3.合作性原则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是21世纪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课标中倡导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情境创设要力求体现合作性,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4.趣味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激发动机。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要让学生喜欢上学习的内容,就要尽可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如何创设情境

1.从自身情况中获取关联的情景

因为有切身的感受,所以在接触与之相关联的事物也就容易进入情景。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这样的情景: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我们大多数学生都是寄宿生,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学校又不放假,你们的感想如何?学生回答以后,老师进一步启发:苏轼与弟弟感情深厚,可是在他41岁那年的中秋节,政治上不得志,做了密州太守,又与弟弟相隔两地,两人已有六七年不相见了,面对此情此景,苏轼内心又会有何感想呢?不等老师说完,学生已在高声朗读课文了。

2.从生活经验中获取想象的情景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获取的情景更具有生动性,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学习“作文立意要新颖”时,围绕“什么是幸福”,教师作适当的启发: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相同。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对于运动员来说,什么是幸福?对于父母来说,什么是幸福?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是幸福?对于失去亲情的人来说,什么是幸福?对于失去健康的人来说,什么是幸福?对于失去自由的人来说,什么是幸福?

3.从比较中获取拓展的情景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就是一个办法。比如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围绕哈威尔船长敬业、尽职这个源头,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它的现实意义,可与人民子弟兵在四川省抗震救灾相比,从而使学生自觉进入拓展的情景。

4.以语言创设情景

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听者的脑中呈现出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这种将抽象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学生听起来必定是兴致盎然似三春,趣味浓郁如仲夏,犹似欣赏一幅画,观赏一幕剧。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落实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粗糙为精细,促进学生思维,产生共鸣,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拓展学生思维,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

2.赵松勤.语文的多元情境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26期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范文5

--县教研会上“勤铸师魂”的发言

一、 勤在普普通通每一天

6:30晨起,直奔厨房,开始早餐的忙碌。 7:20到校,到班上,两个班,147位同学(初二时达到155人)已在座位上做着晨读准备,课代表已在讲桌前站好,开始组织大家晨读了。7:30晨读铃响,教室里已是书声朗朗,与其它班集的晨读声混在一起,穿透晓雾,迎来旭日,原只是冰冷的水泥建筑的校园鲜活起来,我在两个班中来回穿梭,我的目光从一个又一个专注读书的学子身上移开,如农人看着快速要熟透的庄稼,充满深情,满怀喜悦;又如将军在巡视即将出征的将土,满怀希望,斗志昂扬!看学生认真晨读,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享受!

中间上课。我们学校上午开的是5节课,语文老师每天上午至少两节课,多则四节课。12:40到2:30,学生午休和午自习。我利用这段时间,一个一个面批了学生当天的语文作业,指出缺点,肯定优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我的作文也是全批,并作好批改记载,从教15年来一直如此。有时也采用面批。)2:40到5:40,(我们下午不连午休课也是5节,大多数语文老师下午也还有一节或两节课)办公室休息和备课,其间也和老师们交流一些上课得失。5:40到6:30,陪同学生晚餐后休息。我利用这段空闲把今天才转来的三个学生没学的课文要点给他们补讲了。在学生临别时有礼貌的致谢中我看到了学生的真诚。老师给学生一分真诚与尊重,学生会以更多的真诚与尊重回报老师。而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也是为师之道吧。

6:40到9:00,上两个班的晚自习。前两节课在一个班面批作业。最后一节课在一个班点评周记。其间批评了该班第一名学生的作文记流水账。可能言词在些重,我看这个学生有些不自然。晚自习完后把他叫到办公室面谈。我给他讲了鲲鹏和燕雀的故事。告诉他读书的时日还长,老师相信他能走很远,不愿语文(阅读与写作)成为他前进的障碍。也许要求是严格了些,但这都是因为老师爱惜他!又问他进入中学来读了哪些书,应该读些什么书,并随手找了篇经典文章与他分析了写作上借鉴些什么。他满心欢喜的离开了。

9:30,我也该离校了。这就是我上届上住校班的一个普通而又寻常的一天。诚然,这样的生活,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周而复始,累,但有着很充实的快乐。而今,又是一届学生的开始,我上通学班。我们的教室在六楼,我们四个班主任几乎是上楼就不再下来,7:20到校,6:30甚至更迟离校。也算是披星戴月。(记得07年我刚调进城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看到过天空的颜色。因为早晨是路灯,晚上是街灯。)白天在校处理班务和批改作业,晚上又在电脑前备课和写教育随笔,往往一坐就是坐到12点。“三更有梦书当枕”,一天又一天,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这期我带一个湖南师范的实习生。我问她为啥不去找别的工作呢?她说曾经选择过,可最后还是觉得当老师是最适合她的。她说,其实现在当老师也挺难的,30多个人报一个岗位,先是笔试再面试,层层淘汰。所以,我们在座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当了老师,现在还在当老师,其实也真的应该珍惜这份工作。至少我是没多大出息的,对我而言,这份工作挺好的。《唐山大地震》中最值得品味的一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是非常正确的废话确也是非常惨痛的人生之训!珍惜拥有吧:还拥有的清风明月,蓝天白云……感谢大自然美好的馈赠;还拥有的亲情友情完整和美的家庭;还拥有的健康的身体,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感谢上天的眷顾和恩赐。

二、勤在平常教育教学中的智慧

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一定要勤于发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契机。(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有心人,在很多方面比我做得好)我仅在此做个抛砖引玉。以这期9月18日为例。那一天,邻班班主任因当天有五节课,下午又有三节课,又是放中秋假的前一天,他便布置了该班当天下午最后两节课搞中秋庆祝。我班(还有另外两个班)和他班同一个走廊,一墙之隔。这样一来,他班搞庆祝,我班学生哪还有心思听课,肯定人心惶惶。怎么办呢?当天在来校的路上,我就琢磨此事。当我第一节课走进教室,我就问到:“今天是什么日子啊?”初一学生刚开始还回答不出来,我引导学生回答出“国难日”后,我就用极其煽情的语言叙说上个世纪我们民族因此蒙受的屈辱和广大民众为此作出的牺牲。然后要求学生为死难的烈士默哀1分钟。很自然的告诉学生今天不宜搞庆祝活动。我们把中秋活动定在中秋节假后开学的第一天,并要求学生回去收集关于中秋的来历、习俗、故事、诗歌、歌曲等。刚好当天上午10:00,全市中小学拉响警报,搞应急演练。再次印证了我的话。这样一来,我班军心就稳定下来,同时又对下一周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盼。中秋后,每个同学带来一个家里的月饼和精心收集的各类材料。我们搞了一个“中秋--我们是一家人”的主题班会。既增强了班集凝聚力,又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更是培养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一箭三雕啊!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拓展   农村   作文   优势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无论是视野还是语文素养都存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体现的非常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开题一直到结尾,指导的都很详细,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这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1、体验自然风光,畅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先辈精神,叙述崇敬之情 

        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他们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我让学生去采访了解烈士事迹的老人,拜访目睹英雄事迹的前辈;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的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感情,多数同学还联系自己做了真诚的反思,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相反!--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的心灵。 

        3、体验家乡富饶,倾诉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很难体现出真情实感。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  

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体验家乡飞速发展,抒发振奋之情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小麦玉米绿带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学生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富饶的理想。 

      5、体验乡情亲情,赞扬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6、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之苦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的作文教学地点不仅是教室,也可以在室外进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进农村的大自然中进行!"农活"就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班级责任田"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让习作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段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