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调查报告

光伏调查报告范文1

参考温州等县域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福绵人建立了本地的服装协会,此举有利于服装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握紧拳头一致对外”。另外,最近一支由个体户代表、退休职工组成的义务监督队现身于“裤子之都”各成衣加工厂,这支监督队主要是对各成衣厂生产条件、安全状况、工人权益进行监督,从而督促各厂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安全意识,遵纪守法。

三、福绵服装企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改善方法

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福绵的服装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我社会实践小组通过采访,调查问卷等形式,结合调查分析结果分析,福绵服装产业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集中体现在:

(一)企业创品牌意识不强,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

而且,调查结果表明:

1、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信息化建设方案,是众多福绵服装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2、大部分企业仍没有制定出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缺乏战略性的生产发展指导,这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利。

(二)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缺乏

企业经营业主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企业职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更是奇缺,企业之间争夺高水平服装设计师和熟练技工,人才流动过于频繁,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另外,企业缺乏高级的复合型管理经营人才,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

(三) (一)加强企业的品牌培养观念,实施品牌战略

福绵企业在来料加工生产的同时,还要努力开创自己的技术风格和服装品牌:一方面,小企业应注意在量和质的基础上,争创品牌;另一方面,在现有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对品牌的保护措施,实现现有品牌的优势再造,注重大众品牌的培育和品位提升。以企业的经济实力、设计优势、市场营销优势及准确的品牌定位,抢注商标,争创名牌。

同时,政府也有义务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等方式,为福绵服装业加大力度打造“裤子之都”,实现并发挥“福绵裤”这一总体品牌的集群效应。从而使福绵服装业由加工贸易向品牌效益产业升级,形成现代意义上的高层次服装业。

(二)努力提高企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实现技术创新

一方面,提高企业员工待遇,引进高级人才。主要包括高级服装设计师和高层次的复合型精英人才等。福绵成衣制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福绵也是成以制造的最大务工人员输出地之一,据统计,在广东、江浙沿海一带的成衣人员有数十万人,他们的培训程度较高,其中不乏高级的服装制造和设计的技术人员,如果福绵服装业能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提供的待遇够高,考虑到福绵本地物价优势明显和乡土情节等因素,相信会有大批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进厂。

光伏调查报告范文2

在上年末德勤中国与青云创投共同推出的“2012年中国清洁技术20强”颁奖活动上,国务院参事、低碳经济学家石定寰笑言:“2012年末,很多投资界的会议都围绕着清洁技术,我最近参加的投资界活动几乎都是清洁技术主题,这也证明了投资人目前对清洁技术领域的关注程度,以及这个行业的潜力。”

“在受访的企业首席执行官中,有50%认为在过去的12个月中,清洁技术受到政府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关注,并得到了巨大的投资。”德勤中国在其《中国清洁技术首席执行官调查报告》中这样写道。

2012年清洁技术市场:整体向好部分产能过剩

“2012年中国清洁技术20强”评选结果以及首席执行官调查报告表明,2012年前五强企业的增长显著,平均年收入增长率超过187%,平均环境效益指标超过其他入围企业平均值68%。

51%的参选企业认为自己所在清洁技术行业在过去12个月中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3%的参选企业表示自己所在行业略有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节能与环境保护企业普遍表示增长显著,而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企业看法则不尽相同。部分认为市场快速增长,也有企业反映市场萎缩或将面临波动。

当然一方面,欧洲市场削减光伏补贴、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美国及欧洲对太阳能“双反”结果都给海外市场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再加上国内受宏观调控影响,银行银根紧缩,高速发展的新能源行业慢下脚步,迎来调整期。另一方面,清洁技术市场的关注范畴正在从绿色产品进一步拓展到绿色生产流程,如节能领域。

青云创投合伙人李立伟则认为,今年清洁技术评选20强的结果同去年相比,有几个差异:一是本次评选结果中非上市企业比例增加。这表明在市场、政策、资金的共同推动下,更多新兴的清洁技术产业不断产生;二是行业的跨度更广泛,清洁技术概念也在不断的扩大,由传统的新能源环保节能,扩展到如生态农业、新材料等;三是企业本身对环境的重视更加明显,真正的清洁技术企业开始对环境保护产生了贡献,参选企业在环境方面的得分是很高的。

虽然清洁技术行业整体向好,然而部分子行业由于前期投入巨大,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李立伟说,这主要是因为企业自身的投资策略方面有不理智性。“举个例子说,光伏产业。2010年到2011年,整个全球的光伏安装量增加了20%,这一年整个全球的光伏的产能翻了一倍,肯定是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当然这也与国家的很多规划思路不清晰、相对滞后有关。可见,光伏产业的目前的问题能够成为未来清洁技术其他产业所能借鉴的例子。”

“融资是王道”

在全球清洁技术领域,企业初创与成长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渠道:股权融资和借贷资金。而截至目前,国内清洁技术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权融资(包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天使投资和证券公募)。在银行借款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现状下,股权融资为清洁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据德勤和青云的报告显示,清洁技术企业首席执行官中50%都认为在过去的12个月企业受到了政府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关注,并得到了巨大的投入;22%认为关注程度略有改善,逐渐升温;另外还有17%的受访者认为虽有关注但无实质性动作;认为受到的关注依然较少甚至逐年下降的占8%和3%。

李立伟向记者表示,作为陪伴中国清洁技术成长起来的青云创投,依旧对未来的清洁技术领域十分看好,并且所关注的范围将越来越广。

“目前为止,我们大概分成了七大块,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态农业、可持续交通、清洁生产。这个机遇会不断涌现,我们现在一直在强调一个理念是,清洁技术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产业,而是一种概念和一种态度。我们认为,任何能够用现代的技术和服务给环境带来正面的贡献,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都可以算清洁技术行业。在最近这一两年,我们也越来越多关注新兴领域,如新材料。一些传统的新能源行业更细分的子产业,我们大概细分了下,从七大类细分至大概五十几个小的子行业。”李立伟说。

2013年展望:资本依旧看好企业寻求核心技术

报告显示:被问到对清洁技术行业未来12个月发展前景的看法时,尽管全球经济增长和政策方向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仍然有49%的企业认为市场将保持较为快速增长,37%认为稳定增长,5%认为将保持稳定,9%的企业认为行业将面临波动或发展瓶颈。

李立伟称,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目前,清洁技术产业中有些行业正在经历整合,对于正在经历产能整合的企业来说,2013年可能还是比较艰苦的一年。对于光伏产业,他们对此依旧充满信心。“2013年的上半年还会是比较健康的,关键就是,大家不要挤在电池片领域,应给予很多产业中下游的应用更多关注,包括政府目前新出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这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因而值得我们关注。另外,其他产业还是有很多的成长的机会,未来的五至十年这个产业都会有很好的成长。”

安洁士石油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文意认为,从清洁技术行业的细分领域来看,环保产业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会受到很多投资人的关注。

调查显示,所有受访企业都计划在未来12个月通过股权融资或借贷提升资本额,其中26%的首席执行官计划未来提升资本额在2500万美元以上,37%的首席执行官计划未来提升资本额在1000万美元~2500万美元。由此可见,未来清洁行业的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很大。

同时,高达88%的企业家都表达了对研发的重视,及对掌握核心技术的愿望。

何意文称:“谈到未来的发展,我们现在正在寻找一些好的技术,包括我们会让一些投资人在搜寻欧洲有没有一些好的技术,特别是加拿大,他们的采油技术很发达,有一些好的技术。现在一些公司很低迷,我们可以把他的技术买过来,在中国应用,因此我认为环保的行业还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我们借着这个大势,不断的成长,我相信未来如果有进行合作的公司,我们肯定会考虑,但前提是必须有核心的技术,而不是靠买卖、靠提成赚取薄利,那我觉得就没有竞争力。”

中盛光电集团CFO陈晓东则属于“9%认为行业将面临波动或发展瓶颈”的那一部分。他认为在整个资本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会暂缓IPO计划。

光伏调查报告范文3

一、太阳能光伏建筑简介

太阳能利用有两个重要途径,即光热和光电技术。前者如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在中国更为大家所熟知;光电技术指的是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比较而言,光伏发电更高端,前景更好,在太阳能利用上将是主流。

20__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光伏发电开始融入奥运建筑。据悉,各体育场馆与运动员村等奥运建筑中将大范围采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利用技术。以国家游泳中心为例,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进行太阳能光电利用就是它的一大环保特点。

北京市大兴区一幢建筑面积为8000m2的生态建筑,被专家评议为“我国第一幢综合利用太阳能解决能源问题的建筑示范工程”。工程中“50千瓦大型屋顶光伏并网示范电站”是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20__年深圳建成目前亚洲最大的并网太阳能光伏电站,该光伏电站总容量1兆瓦,年发电能力约为100万度。电站设计及安装与深圳综合展馆、花卉展馆等建筑融为一体,堪称国内绿色建筑的典范。

专家认为,这些建筑的设计和建成,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际上最先进的用能方式,并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二、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的趋势发展

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提出了“建筑物产生能源”的新概念,即通过建筑物,主要是屋顶和墙面与光伏发电集成起来,使建筑物自身利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资源生产电力。

bipv系统可以划分为光伏屋顶结构和光伏墙结构两种形式。光伏与建筑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筑与光伏系统相结合;另外一种是建筑与光伏器件相结合。

建筑与光伏系统相结合。把封装好的的光伏组件安装在居民住宅或建筑物的屋顶上,再与逆变器、蓄电池、控制器、负载等装置组成一个发电系统。

建筑与光伏器件相结合。建筑与光伏的进一步结合是将光伏器件与建筑材料集成一体,用光伏组件代替屋顶、窗户和外墙,形成光伏与建筑材料集成产品,既可以当建材,又能利用绿色太阳能资源发电,可谓两全其美,而且可以降低bipv系统造价。

近年来,国外推行的光伏与建筑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在城镇建筑物上安装的光伏系统,通常采用与公共电网并网的形式。并网光伏系统不需要配备蓄电池,既节省投资,又不受蓄电池荷电状态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光伏系统所发出的电力;光伏阵列一般安装在闲置的屋顶或外墙上,无需额外占用土地,这对于土地昂贵的城市建筑尤其重要;夏天是用电高峰的季节,也正好是日照量最大,光伏系统发电量最多时期,对电网可以起到调峰作用;光伏阵列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大大降低了室外综合温度,减少了墙体得热和室内空调冷负>!

联合国能源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bipv将成为21世纪城市建筑节能的市场热点,太阳能建筑业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各国一直在通过改进工艺、扩大规模、开拓市场等,大力降低光伏电池的制造成本和提高其发电效率。

三、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光伏建筑发展的基础

当今世界太阳能发电有80%是并网发电,而并网发电基本是在城市,也就是说,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已经占整个世界太阳能发电最大比例。它的开发应用是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利用光伏技术发电的一大热点,一些发达国家都在作为重点项目积极进行。

早在1993年,美国能源部出资2500万美元,和国立再生能源实验室合作,实施“pv:bonus”计划,发展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产品。

日本很重视光伏与建筑相结合的技术,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政府开始大力资助有关机构进行开发研究。同时,为解决光伏发电的并网输电,日本1992年颁布了新的净电计量法,要求电力部门以商品价格购买光伏电量,并实行强补贴政策等。目前,日本已是世界上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国家。

德国是最早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国家,1990年首先开始实施“一千屋顶计划”,20__年通过新的可再生能源法,支持光伏发电,实行政府补贴和零利息贷款等优惠政策。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屋顶光伏系统安装在新慕尼黑贸易展览中心,德国的光伏发展应用在欧洲处于领先。

光伏调查报告范文4

在传统资源日渐枯竭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技术,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意义巨大。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光伏;现状;前景;政策

1、前言

我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光伏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并在晶硅电池组件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诸多障碍。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对光伏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国内市场落后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正稳步推进,耗能巨大。据亚太能源中心的预测 [1],2020年,我国交通部门用能比例将增加到16%;同时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前后,我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品进口国。与此同时,2011年我国总能耗占全球20%,CO2排放约90亿吨,约为世界总量25%,约为美国和整个欧洲之和。首屈一指的耗能大国,刻不容缓的污染窘境。一切都促使中国将发展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资源的相对广泛性和充足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提升到战略高度。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在国内市场消费上却是恨铁不成钢。2011年之前 [2],国内光伏产品安装量一直在生产量的5%以下,而超过95%的产品则只能依赖欧美等国外市场。2011年,国内光伏产品安装量占到生产量的12.7%,首次突破10%,但总体累计安装量也仅有全球5%,相比于我国的年耗能量而言,少之又少。

2.2国内光伏产业整体格局“两头在外”

我国光伏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自主核心技术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如未完全掌握高纯硅提炼技术,致使原料受制于人,随时面临被“釜底抽薪”的危险。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支撑起庞大的光伏生产业,2011年之前有超过95%的光伏产品用于出口,国内光伏企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致使我国光伏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90%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90%以上的产品依赖出口这种两头在外的现象一直制约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部分相关技术虽有所突破,原材料的一头有所改善,但技术尚不成熟,也未形成一定的竞争力。2011年,国内光伏产品安装量首次突破生产量的10%,但局势依然不容乐观,80%以上的光伏产品还需依靠国际市场,随着欧美日等政府支持光伏产业政策的放缓,国际需求量逐渐下降;并且,2011年以来,美欧先后针对中国光伏产业展开双反调查,致使国内光伏企业屡受打击。因此,开发国内市场势在必行。

3、光伏产业未来发展分析及政策建议

3.1未来发展分析

在技术层面上,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半导体表面的光生伏特效应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而其关键技术在于太阳能电池。目前,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已非常广泛,上至航空航天领域,下至普通的家用电器,大到兆瓦级发电站,小到普通的市场玩具,光伏发电技术正进驻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人类发展角度来讲,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系统采用何种能源结构,是能否实现低碳经济的根本,以往竭泽而渔,以化石能源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难以为继并满足人类的长久发展,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深重灾难。只有转变能源发展模式,向太阳能等新能源进军,才是实现我国乃至全人类低碳经济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必由

之路 [3]。

相比于传统能源、核能、风能、水能等资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资源的相对广泛性和充足性、长寿命、免维护性以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虽然成本过高依然是制约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技术公关的逐渐突破,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进而具有与传统能源相当的发电价格,但在清洁性、安全性及可再生方面却是传统能源望尘莫及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必将逐步完全取代传统能源。

产业政策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源动力。美日德意等国际经验表明,国家能源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支持是光伏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源动力 [4]。在可预见的短期内,各主要国家光伏激励政策和相关法律的保障仍然是世界光伏产业和市场快速成长的最主要的推动力 [1];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边远无电地区离网应用为光伏产业的成长提供了潜在市场。

就中国目前的光伏应用市场分析,国内光伏产业市场主要在:通信和工业应用大约占36%;农村和边远地区应用约占51%;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约占4%;太阳能商品及其他约占9% [1]。虽然目前光伏产业中,并网发电所占比例较少,但并网光伏发电在整个可再生能源技术中已是增长最快的技术,另据联合国能源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 [5],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和并网发电将成为21世纪市场的热点,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兴产业。

3.2政策建议

限于目前的成本因素,光伏产品还不具有与传统化石能源相竞争的实力,因此,必须通过政府鼓励、补贴及相关法律等措施来开拓市场,从而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建议。

3.2.1完善、整合法律法规

我国虽先后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和《上网电价法》等法律法规,但实施细则有待完善,权责有待明确。应针对不同资源,有针对性的确立相应的电价,并有效推动相应法律法规在全国实施。

3.2.2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随着欧美日等国际上主要光伏市场国家扶持资助政策的减弱,国际市场需求可能将随之放缓;我国尚存在众多的无电区和无电人口,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潜力巨大;并且,西部地区充足的光照条件为光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在西部荒漠中建立大规模的光伏电站的市场巨大。这些众多的因素都促使中国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如此以来不仅可以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的市场,更为我国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3.2.3注重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发展关键,是科技进步强有力的生力军,必须未雨绸缪,积极系统化的培养相关技术及科研人才,为后续大规模开发、推广光伏产品做好基础。同时应建立公平公正,以择优为导向,以奖励为激励政策,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展示能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人才的发展及才能价值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3.2.4建立健全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提高创新竞争力

通过教育学习储备人才,通过研发推动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通过降低成本开拓市场,从而扩大产业规模。要积极形成以学和研为基础和支撑,以产业为经济转化形式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同时,技术进步永远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必须鼓励技术创新,通过掌握核心技术以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晓刚 冯绍瑞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26(07) 120-123.

[2]赵玉文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C] 第十二届中国光伏会议及国际光伏展 2012.9 1-7.

[3]谷依露 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J] 开发研究 2011(5).

[4]耿亚新 周新生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理论及发展路径[J] 中国软科学 2010(4) 19-28,134.

光伏调查报告范文5

一、我国治理产能过剩的历史经验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刺激了许多行业的大规模投资扩张。统计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投资出现过三次明显的加速增长期,分别出现在1993年、2003年和2009年。IMF《世界经济展望》的数据显示,2002年后,除少数年份外,我国投资率均超过最终消费率,2013年达到48.9%,比“金砖四国”中的印度、巴西分别高13.9和29.7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投资率普遍在25%以内。持续的高强度投资必然造成产能增长超过需求消化能力,产能过剩也就在所难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一直饱受产能过剩的困扰。我国制造业在1992-2002年和2008-2009年期间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平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9.6%和75.8%。1998年至今,中国经济半数以上时间、许多重要行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大体在70%至75%,均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状态。IMF的研究报告甚至认为,中国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0%。除了传统产业,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出现过剩。比如光伏行业,短时期内投资过度,致使产能严重过剩。原国家发改委领导曾披露,2013年,多晶硅、光伏电池、风机的开工率分别是35%、57%、70%。

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诸如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多方面的应对措施。“铁本事件”成为当年压缩过剩产能的标志性事件。2005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把钢铁产能过剩作为调控的“靶心”。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从信贷、土地、建设、环保、安全等方面强化了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重点调控行业的投资增速。2007年以后,几乎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列为下一年经济工作的重点。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宣布,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产能过剩行业,国家有关部门将原则上不再批准扩大产能的项目。

“十二五”以来,抑制产能过剩更是成为国家宏观部门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2012年,我国共下达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指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并提出了通过5年努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目标。《指导意见》是“十二五”时期颁布的最重要的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时至今日,虽然“十二五”时期已经结束,但《指导意见》仍然处于执行的中期。为了继续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对目前的产能过剩状况以及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

由于我国尚未正式披露最新的产能利用率数据,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此次颁布的钢铁与煤炭两个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意见均未对产能过剩的现状状况做出评估,所以只能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如发改委、工信部和统计局等部门)报告、新闻报道等渠道,获取零散的产能利用率数据,来进行对比分析。2013年10月的《指导意见》所用为2012年的数据,其后历经2013年、2014年、2015年。从搜集到的数据看,几个主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变化情况大致如下(见表1)。

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在此无法对《指导意见》所列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五个重点行业的产能过剩状况作出2015年与2013年的对比分析。但就数据相对翔实的钢铁行业看,2013年的产能利用率有所上升,但在2014年与2015年又下滑甚至低于2012年的水平。因此,单就钢铁行业看,2015年末的产能过剩状况很可能还略高于2012年末的水平。2016年2月,国务院首选选择钢铁行业再《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它机构报告所披露的数据也从不同角度反映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状况。

1.中国欧盟商会:《中国的产能过剩:如何阻碍党的改革进程》

2016年2月,中国欧盟商会报告称,在研究了粗钢、电解铝、水泥、炼油、玻璃、纸和纸板、化工和造船八个产业后,看到其中前六个产业显示出工厂的开工率比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更低,由此也可推导出该六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情况。该报告称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产能过剩将会严重阻碍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国欧盟商会发出警告,目前中国严重的产能过剩可能加剧贸易紧张,还可能令中国企业背上大量债务,导致工作岗位流失。央行去年12月份开展的研究也在江苏省发现了类似幅度的行业产能利用率下滑。

2.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5・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

近几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陆续产能过剩的调查数据,在2013-2014年所调查的19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产能过剩的情况仍十分严重:在2013和2014年,这19个大类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0%和72.2%,均低于75%。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还连续跟踪调查了企业家对产能过剩情况的看法。其最新的《2015・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经营者认为,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设备利用率仍在下降。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本行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的企业经营者占16.1%,“比较严重”的占58.6%,两者合计比重比2014年上升了0.7个百分点,为近四年来的最高值。从2012年至2015年,选择“非常严重”项的企业经营者的比例呈现上升态势(见表2)。

调查还显示,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造纸、化工、化纤、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通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电子设备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的企业超过八成;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仪器仪表等行业则相对较好,半数左右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基本不存在”产能过剩。

设备利用率也能反映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认为2015年设备利用率在“75%及以下”的企业经营者占58.6%,“75~90%”的占29.9%,“90%以上”的占11.5%,企业总体平均设备利用率为67.8%,其中制造业企业的平均设备利用率为66.6%,比2014年的调查结果下降了4.4个百分点(见表3)。该结果也基本映证了上面中国欧盟商会的调查结论。

从上述数据看出,自2013年10月《指导意见》后两年多以来,产能过剩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有效治理,有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甚至还有所加剧,产能过剩状况依然十分严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表示:“中国在过去十年并没有按照计划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这使得情况更为恶化。”究其原因,治理产能过剩虽然是着眼于供给侧的,但产能过剩状况却与供给及需求两者均密切相关。

从供给看,国内的现实情况是,每年都在压缩过剩产能,以钢铁行业为例,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至2014年,我国累计完成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135万吨、炼钢产能9287万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是:近三年淘汰落后炼钢炼铁产能9000多万吨、水泥2.3亿吨、平板玻璃7600多万重量箱、电解铝100多万吨。与此同时,虽然投资增幅已经下降,但仍然在上马新项目,新增产能甚至超过压缩产能,抵消了压缩产能的效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淘汰炼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同时新增炼铁产能3000万吨,虽然较2013年下降36.2%,较2012年降幅过半,但新增炼铁产能与淘汰炼铁产能基本相当,当年全国实际炼铁总产能较上年基本未变。

从需求看,“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从2011年的9.3%降至2015年的6.9%。经济下行造成总需求下降,致使在产能已经压缩的情况下,相对的产能过剩情况并未好转。以煤炭行业为例,在经济下行、能源结构转换与新能源消费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煤炭行业自2012年起步入寒冬,甚至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惨烈景象。煤炭消费量在2014年“史无前例”的转为下降。2014年、2015年,煤炭消费量分别为28.12、27.52亿吨煤,分别下降2.9%、3.7%,煤炭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到2015年末,全社会存煤已持续48个月超过3亿吨。但国内煤矿现有生产能力40亿吨左右,在建规模11亿吨,我国煤炭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

二、未来化解产能过剩的策略选择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

毫无疑问,产能过剩业已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攻克的难题。与以往几次产能过剩相比,目前产能过剩的驱动因仍然是经济增速下滑带来产业结构性调整的需求,外部疲软的经济环境更是给产能过剩的现状“雪上加霜”。民生证券发表报告认为,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率不可能恢复以前两位数水平,加之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本次产能过剩所需耗费的时间会更加漫长,相关行业业绩受去产能冲击到回升时间跨度相对更长。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美国、日本)均经历过产能过剩阶段。上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在出口导向型经济支撑下,一度投资率也较高在35%左右,致使90年代末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时,货币危机迅速扩展到经济危机,其中产能过剩是重要因素,这方面韩国等尤甚。这些国家陆续花了20―30年的时间才慢慢化解掉过剩产能。更何况,我国的产能过剩还带有自身的体制性、政策性的原因,当然也有企业本身追求扩大规模的原因。因此,我国化解产能过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操之过急。更要从长计议。2013年10月的《指导意见》给出了5年的时间,今年2月颁布的化解钢铁与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意见又提出了5年的时间。实际上把政策执行期限由原来的2018年延长至2020年。这也是考虑到化解产能过剩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此前的调查报告同样显示,71%的企业认为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要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从治理产能过剩的经验看,3―5年的时间仍然是不够的。

回顾治理产能过剩的历史,可以看出,产能过剩的发生是反反复复,屡次治理,又屡次反弹。产生产能过剩的原因一直基本相同,治疗对策也基本相近,而导致政策失效的原因也基本相同。例如,在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因追求高增长而导致产能过剩这一重要原因一直没有明显变化。由于存在过度追求速度和投资偏好的体制机制动因,地方政府行为上必然要人为压低生产要素等投资品价格支撑投资高增长,无论是各地招商引资中的竞争性压价政策―土地、税收优惠,不计环境成本,还是要素价格市场化的迟滞,本质上都是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产生的市场信号扭曲。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也表示:“在回顾了2009年的研究报告之后,我们发现当时提出的建议在今天仍然有效。我们希望2016年的分析和建议可以推动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采取实际行动。”因此,未来化解产能过剩要“以史为鉴”,充分借鉴前期的经验与教训,政策的制定必须既充分考虑现阶段的体制特点与经济环境,分析前期政策的得失,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失效,同时又前瞻未来,与体制改革的目标衔接,从而在执行中不断提升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1.不断提升调控政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我国化解产能过剩一直以压缩产能、总量控制为主要手段。这种手段的不足在于仅从供给侧出发调节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状况是由供需两个方面的状况决定的。目前每年的压缩产能任务都能够完成,但产能过剩状况依旧。从以往的经验看,有关部门对需求的预测与实际数据差异较大。以钢铁工业为例,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对钢铁需求的预测,2005年我国粗钢需求量为1.4亿吨,而当年实际消费3.53亿吨;2010年粗钢需求量为3.2亿吨,而当年实际消费约为6亿吨。在有色金属和水泥等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种调控目标与结果一再背离的现象,需要决策部门认真反思。要吸取“越控制总量,投资越踊跃,产能越过剩”的教训。要相信资本和市场的理性。未来要不断提升调控手段与政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进一步建立精细化的调控指标体系,差异化不同性质过剩产能的调控方法。

一是建立产能利用率评估和预警制度,首先,提升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测水平,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直接管制和干预,将现行企业统计、景气指数分析与产能利用率评价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统一的行业产能过剩评估指标体系和预警系统,让企业和投资者及时准确地了解行业产能及相关信息,理智决策进入或退出市场行为,商业银行据此控制信贷投向和规模,防止投资过度,规避金融风险;其次,改革“总量控制”的产业政策思路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项目审批准入制度,最终改审批制为核准制,并且要以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作为前置性条件,监管方式也应该从前置性审批,转变为事中和事后的过程监管,提高调控水平。

二是差异化不同性质过剩产能的调控方法,对于不同性质的产能过剩,需要分业施策、多管齐下。对技术落后产能的企业,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关停、淘汰,防止这类企业在市场出现短期需求趋旺、价格上涨时“死灰复燃”。对结构性缺陷导致的“低水平”过剩产能实行“有保有压”的调控措施,利用信贷、财税、价格等经济政策杠杆“扶优汰劣”,引导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对因购买力水平低、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相对性产能过剩和部分行业出现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加强规划引导,提高企业集中度,引导企业站术进步前沿、顺应产品更新换代趋势进行结构调整。

2.加大政策执法的力度和权威性

从以往政策执行的教训看,一些设计初衷良好的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或者被政策受力方化解,致使政策未能发挥应有的效果。例如,针对钢铁等领域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对新上项目规定了很严格的技术、环保及规模等进入门槛。然而,一些地方根本无视国家产业政策,违规上马项目。调查显示,各地都有大批未经国家环评和审批而上马的钢铁、水泥、玻璃和电解铝项目。同时,一些地方进入工信部淘汰落后名单的企业产能,至今仍然在运行,没有被淘汰。一些企业为了扩张产能,擅自更改技术标准,降低了产品质量。更有一些企业以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降低生产成本。这些现象的一再出现,已经严重削弱了产业政策和政府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曾经表示,政府部门在调控淘汰落后产能上力度还不够,措施不得力。

应该说,在目前的体制环境下,上述政策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但必须严格执法,加大监管的力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政策法规,切不可姑息手软。一是建立巡视检查制度,由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定期巡视检查。这样才能发现那些违规未申报的新项目。二是强调行政问责制的使用。鉴于现阶段的产能过剩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权力干预市场运行所致,因而,行政力量造成的问题现阶段还只能用行政的办法来应对。在这方面,有些地方在治理污染上已经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一些地方政府提出“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官,治官先治人”的铁腕治污措施,收到很好效果。与此相比,国内还鲜有官员因产能过剩问题受到处罚。因此,下一步要突出行政问责制的作用。当然,这只是现阶段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实对策,而非长久之计。强化行政办法的弊病在于与体制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其执行效率肯定是“非优化”的,但目前环境下的确没有“最优策略”,而只能退而求其次,并承担相应的成本。从长期看,行政手段与市场调节两种工具的运用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市场手段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育过程。现行的体制环境决定了行政手段还不可缺少。

3.加快配套政策的改革速度

由于产能过剩的产生与我国经济环境与体制的复杂性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产能过剩的治理也必须其它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例如,由于资源要素市场改革滞后,能源、资源、土地等没有按照其稀缺程度和环境的代价来定价,直接刺激了大量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上马。因此,相应有针对性的改革政策很早就提出了。这些政策包括:一是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理顺煤、电、油、气、水、矿等资源产品价格关系。二是深化资源性产品的税收机制改革。然而,由于相关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这些规划中的改革措施一直没有到位。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重大改革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要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来支持产能过剩的治理。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包括重塑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和改革地方官员的评价和升迁体系。伴随新预算法的实施,公众支出应该更加透明和更好地得到社会监督以避免地方政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补贴开展投资和经济增长方面的攀比。而加快地方政府官员评价和升迁体系的改革,则有助于消除地方政府对企业投资行为的过度干预。

二是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各级财政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完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税收政策。对向境外转移过剩产能的企业,其出口设备及产品可按现行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修订完善资源综合利用财税优惠政策。

三是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对整合过剩产能的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大力发展各类机构投资,鼓励创新基金品种,开拓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加大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支持力度、适当简化审批程序,完善海外投资保险产品,研究完善“走出去”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产能向境外转移。

四是完善和规范价格政策,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按照体现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成本的原则,深化水、电、油、气、矿等资源价格改革。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高耗能行业,能耗、电耗、水耗达不到行业标准的产能,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

五是落实职工安置政策。据新华社报道,未来2至3年,若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减产30%,将造成裁员300万人。这些工业包括:钢铁、煤炭开采、水泥、造船业、炼铝和平板玻璃。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中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政策体系。落实促进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各项政策,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转移,按规定落实好其社会保障待遇,依法妥善处理职工劳动关系。

4.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走出去”一直是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利用“走出去”转移过剩产能则是近年国内产能过剩形势下所强调提出的策略。当前,推动我国企业加速“走出去”的重要机遇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与“一带一路”许多沿线国家具有互补性。这些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不少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能源、矿产等资源型行业,而我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行业的制造工艺技术和主体装备已经到店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处于产业链的相对高点,有能力向这些国家提供各种产品与设备。资料显示,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已经有大批符合能耗、质量、环保标准的过剩产能,可以考虑向国外转移部分产能。以钢铁为例,有关分析显示,如果我国每年有10%-15%的钢铁产品出口,国内钢产量就可基本实现平衡。因此,我国企业的策略应当是,第一,进一步加大钢铁产品等过剩产能的出口力度,政府通过出台税收政策鼓励企业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比如降低在能源紧张时期加征的15%电解铝出口关税等。第二,产能过剩的企业积极“走出去”。比如,我国铝企业可以到东南亚、俄罗斯、几内亚等资源能源富集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生产,把电解铝这类耗能高、污染大的生产环节向海外转移。第三,积极应对众多国家针对我国企业实行的反倾销、反补贴政策。2014年以来,国内钢铁企业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已经密集在境外投资了一批钢铁项目。

当然,通过“走出去”转移过剩产能有一个过程,还需要量力而行,还要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情况,而不能“急于求成”。就目前而言,“走出去”还不是治理过剩产能的最重要手段,但是这个方向必须坚持下去。展望“十三五”时期,我国企业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能源在外、资源在外、市场在外的“三头在外”型产业,进而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有效实现我国产能的向外投放。

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光伏调查报告范文6

明亮的教室、宽阔的环形塑胶运动场,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不时伴有鸟叫声……走进湘潭市雨湖区江南小学,记者不由发出感叹:“真美!”

可没想到,这所学校之前竟然是湘潭市出了名的“灰尘学校”。

张胤翰是江南小学的毕业生,回到学校都快不认识了,“以前我们的操场没有塑胶,全部是沙地,摔一跤,灰尘把伤口都给盖住了。”

校长文建中说,有次湘潭三个多月没下雨,学校每天笼罩在灰尘中,整整两个月没有安排课间操。“现在,你看我们的校园,仿佛一部立体的、多姿多彩的绿色教科书。”

“这是学校开展‘两型’教育带来的变化!”文建中告诉记者:自2007年以来,学校共投入280多万元全面改善办学条件,重新设计、安装了供水、供电系统,对照明灯具进行了节能改造,全部换上了节能灯具,学校厕所的冲水系统和水阀全部采用红外线感应装置和节水型龙头。

和江南小学一样,不少学校参与到“两型”建设中,争先恐后地打造绿色环保节能校园。

岳塘区湘机小学投入6万余元,将食堂用煤烧热水改为空气能热水,实现了生活废气“零排放”,通过节能灯泡的改造,每小时节电7752瓦。

湘潭县云龙实验小学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设校园文化广场,投入50多万元全面实施“煤改气”工程,将污染严重的燃煤锅炉改为天然气锅炉。

湘潭市十七中申报创建市节水型学校,通过节水设施的改造,每年节约水费10多万元。

新天地益智实验中学投入50余万元,对学校老电路进行了改造,新增了一台变压器,全校所有教室、办公室的灯、路灯全部采用节能环保灯,走道灯采用声控灯等,电费从原来的每月1.4万元,降到现在的每月1万元。

……

这些巨大的变化,源自一个大胆而超前的决策——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湘潭市教育局就湘潭教育如何积极参与“两型”社会建设召开了专题会议,组织专门班子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两型’意识从娃娃抓起,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理念,作出了创建“两型”示范学校的决定。

回想这一决策的出台,市教育局局长廖贻仲感慨万千。他说,“两型”是个陌生又新鲜的词汇,当时还只有顶层设计框架,具体实施方案还处于摸索探寻之中,特别是教育方面的“两型”实践指导几乎空白。教育是“等一等,看一看,缓一缓”,还是主动参与、主动对接、主动实践?

2008年,市教育局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先后到一些城市进行学习考察,希望能有所启发。但这些城市“两型”建设发展虽然迅猛,“两型”教育却大多没有具体举措。有的甚至还好意“相劝”:“两型”社会是“政府为主导,经济唱主角”,教育敲敲边鼓、搞搞宣传、做做志愿活动就可以了。参与进去,谁给经费,谁来组织,谁来协调,谁来担责?

原本想“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石头”都没有,还“过不过河”?“全国没有先例,湘潭就来做这个先例,摸的石头找不到,我们就自带几块石头垫下去。打湿了脚就不回头!”廖贻仲的一番话让大家下了决心:“‘两型’教育不但要搞,而且要搞好!”

很快,“两型”教育的理念得到湘潭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2009年初,市教育局与市两型办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创建“两型”示范学校活动,全市中小学校都要按照《湘潭市“两型”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建设和办学,都要力争建设成“两型”学校。在具体路径上,决心在5年内建设50所湘潭市“两型”示范学校和10所湖南省“两型”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两型”学校的建设。

2010年初,湘潭新一届市委书记陈三新到职。他专门召开有关“两型”教育的专题议教会议,指示成立湘潭市“两型”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两型’意识从娃娃抓起”,要举全市之力,要特事特办、“一路绿灯”,并且重点关注了“两型”教育的长效机制、经费保障等核心节点问题。

在三新书记的倾心关注下,湘潭市“两型”教育高规格、高效率、高水平的领导机构迅速成立,责任机制、奖惩机制和考评机制及相关规章、制度、标准、方法纷纷出台,“谋创新,重管理,看长效,抓后续”的“两型”教育长效机制全面建立。

更可贵的是,在市政府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两型”教育专项资金却优先安排、优先投入、优先划拨。近三年,全市“两型”示范学校共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每年表彰创建“两型”示范学校合格单位经费达10万元。县(市、区)各级政府也热情高涨,仅“两型”教育系列读本的推广和发行工作,湘潭县政府就投入55万元专款。

各级党委政府“真金白银”的大力投入,使“两型”教育有了“不差钱”的可靠保障。

学校一样影响社会

“大浴缸,清水流,八戒泡澡乐悠悠。孙悟空,忙关掉,说得八戒直害羞。这样用水太浪费,你该打开莲蓬头。”每天回家,湘机小学五(3)班的彭宛欣同学都要唱唱这首节约用水的童谣。她开心地告诉记者,以前全家都是用浴缸洗澡,自从自己创作了这首童谣后,家里人洗澡的时候都改成淋浴了。

在湘机小学,像这样由孩子们自己创作的童谣还有上千首,学校挑选了50多首,整理编写成一本《地球的孩子——湘机小学低碳环保生活童谣集》,发放给每位学生,每天在校园内外诵读、传唱。这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内化为他们的品质,他们成了创建“两型”社会的宣传员和践行者。

学校附近的运河社区的居民们欣喜地发现,以前喜欢在小区的小树上挂皮筋玩游戏的孩子们不见了,每棵小树都挂上了“别踢我,我会疼”的爱心牌。

校长刘剑涛说,不仅要让孩子们参与到“两型”教育中来,还要让家长们也参与进来。为此,我们召开了全校家长会,发放了《告家长书——做孩子环保行动的榜样》,让“两型”活动走进每个学生的家庭。三(3)班的学生家长成立了湘潭市第十一环保小队,带领孩子到湖湘公园植树,开展湘江污染调查,参加全市节能灯泡宣传活动……

“以前我们总觉得,社会影响教育的因素很多,而教育影响社会的地方很少。”刘剑涛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通过“两型”学校的创建,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影响整个社会。

这与市局的“战略构想”不谋而合。在市教育局召开的关于教育参与“两型”专题会议上,刚上任不久的廖贻仲充满豪情:“教育不能一直被动地适应社会,被社会影响,教育理应是精神的高地,意识的引领,观念的先导,正能量的源泉。教育要成为社会的引领力量、率先力量。在参与‘两型’社会建设上,教育要‘定好位,有作为’,以特别之为,立教育之位。”

风车坪小学地处闹市区,每到上、下学,学校门口就被前来接送学生的车子堵个水泄不通。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学校组织孩子们分成几个调查小组,对校门口的交通状况进行细致的观察,最后形成了“风车坪小学学生上学放学交通方式”的调查报告。

“学校1907人中,有40%的学生由767辆私家车接送!”调查组的邹希同学说,每辆小汽车全年耗油约315升,碳排量约248克,每年需要种树约13.5棵来净化空气。我们学校接送学生的私家车有767辆,这就需要种11000棵树来净化空气,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基于此,学校对家长进行了广泛访谈,随后开展了“爱我校园,拒绝停车”的活动。

现在,每天上、下学,学校门口看不到一辆接送孩子的私家车。曾思阳同学的父亲颇有感触,以前开车送孩子上、下学,短短的一段距离要走上半个小时,现在骑单车接送,不但节约了时间,还更加低碳环保,更重要的是给儿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父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湘乡市昆办中心小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两型’一起走”活动,号召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三个一”的实践活动:在家进行一次卫生大清扫,为社区进行一次义务劳动,为家庭低碳生活设计一个“金点子”。

火炬学校利用家校通平台,每天向家长发送“两型”知识电子手册,同时开展“两型”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年度“两型”家庭;开展亲子运动会,父子“同舟共济”,一家三口“袋鼠搬家”;艺术节,家长和学生同台演出;还举办读书节、淘书活动,评选书香家庭……在家长参与的多姿多彩的节目中,都渗透“两型”知识。

目前,“两型”意识正在由学校不断向家庭、社区拓展,向全社会延伸。湘潭县云龙实验小学、湘乡市湖铁实验学校等发出了创建“两型”示范学校倡议书,岳塘区湘机小学发放了《湘机小学创建“两型”示范校告家长书》,湘潭县云龙实验中学编写了《创建“两型”示范学校知识宣传手册》,雨湖区熙春路逸夫小学编写了《环保、节约小读本》……

“学校一样影响社会。”采访中,许多市民说,我们希望多开展“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活动,通过广大学生向家庭倡导“家庭环保文明”,如节约用水、使用节能灯、选用无磷洗衣粉等,由家庭影响整个社区,从而多一些环保文明小区、环保文明村。

汇小溪而成大海,一个城市将因“两型”教育而改变。

推进素质教育的抓手

在湘潭市火炬学校的科技馆里,有一个“大楼立体停车系统”,这是个集装箱式立体放叠停车系统,目的在于解决停车场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这项发明出自彭近然、刘恋、蒋舟扬三个小朋友之手,他们中年纪最大的才10岁。

校长黎辉告诉记者,“两型”学校创建要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我们的做法是将科技融入学生的各种活动之中,让它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抓手。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两型”意识,各种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目前,火炬学校成立了机器人、动漫、气象哨、太阳能等活动小组。学生们通过观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场景、人物、作品的制作,努力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利用,如利用学校光伏电站尝试用太阳能代替电能,利用机器人改造锅炉,开展《破解能源》的小课题研究。

岳塘区育才学校则通过大力开展综合性的“两型”社会实践活动,把素质教育搞得风生水起。

《绿竹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用》是他们的亮点。学校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在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下,以“竹”为载体,进行科技手拉手活动。城里的孩子和乡村孩子一起对竹子生长的土壤进行分析,还参观恒盾集团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竹文化馆及竹产品现代化生产线,考察白石生态园万亩竹林,进行竹林探宝活动,观看民间艺人竹文化剪纸艺术表演,并学做剪纸和竹工艺品。

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许多关于绿竹的知识,初步学会了土壤分析的方法,培养了调查、采访、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了解了中国竹文化以及竹产品最新的开发利用情况。

“‘两型’意识的培养,各种素质的形成,体验是最好的途径。”这是湘潭市各个学校达成的共识。为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两型”意识,做到知行合一,湘潭市各个学校都在组织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各种“两型”体验教育活动。如今,学生的“两型”意识已经融入到点滴生活之中。

在各种各样的“两型”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出奇地高。对此,湘潭县一中校长赵罗海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去年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实践调查竞赛活动,评出获奖作品70余篇,共计20多万字,调查报告涉及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诸多方面。活动结束后,不少老师发现自己的课堂活跃多了,以前一下课学生都忙着嬉笑打闹,现在都围着老师提问,直到下节课铃声响起,才不情愿地回到座位上。

湘潭县云龙实验小学和市青少年宫科技活动中心组织学生前往湘江进行水资源采样、分析、研究,去市污水处理中心考察。该校一位学生说,他这次的调查报告涉及地理、化学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他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活动的带动下,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也更加积极了。

这些特色活动让学生在不同阶段享受到多彩的校本课程,也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让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进步。在火炬学校,近三年来,学生个人在各类比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分别达148人次、142人次。在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大赛决赛中,学校代表湖南省参赛,学校电脑动漫工作室创作的黏土定格动画片《轮椅历险记》,荣获小学电脑动画组一等奖,这是湖南省10年来参加这一活动的最好成绩;在第六届世界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WRO)中国区选拔赛上,学校代表队获得全国一等奖。2010年5月15日至16日,学校成功举办了湖南省中小学机器人竞赛,学校代表队共获得三个一等奖。2010年7月,学校代表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机器人大赛又获得三个一等奖。同年12月,在澳大利亚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上,何一鸣同学获国际特别奖。岳塘区湘纺小学荣获湘潭市第三届科技教育竞赛团体一等奖,学生创作的《可爱的时间机器人》科幻画获省一等奖,国家三等奖;学生发明的《带放大镜的指甲钳》和《乒乓球发球回收器》均获省一等奖。

实效在课堂

“土壤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孩子有的很小很小,有的很大很大。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木,从小小蚂蚁到白象红马……世界上无数的生命都在她温暖的怀抱中长大……”这是湘潭市三年级学生上的第一节“两型”课:《土壤——伟大的母亲》。

为了让小学“两型”教育系列化,湘潭市教育局2011年就编写了小学生“两型”教育系列读本《亲亲大自然》《大自然的悄悄话》《走进大自然》《爱护大自然》《我爱地球母亲》《绿色自然、环保绿园》等,从而使各个年级学生的“两型”教育有章可循。

而在此之前,湘潭的不少中小学都开发了“两型”教育的校本教材,特别是湘潭县云龙实验小学编写了小学生“两型”教育系列读本,这是全省第一套“两型”教育读本,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的高度评价。还有,雨湖区江南小学开发的《我们的家园》校本教材,湘机中学开发的《“两型”社会在湘潭》《化学与环境》校本教材,岳塘区育才学校开发的《环境教育读本》校本教材等。这些校本教材的使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湘机小学更是别出心裁,从影视教育入手,以“关心献给环境,爱心献给社会”为主题,从浩瀚的影片库中选取了一批与“两型”社会、低碳环保密切相关的优秀影视剧,根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分类编排。依托影视平台,湘机小学装备了“湘机小学影视资源库”,完善了影视点播系统,构建了一到六年级电影教育电子教材体系。学校还对学生进行了低碳环保生活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列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看影视剧,如《地球的最后景观》《走近我们的星球》《未来水世界》《独角鲸落难记》《大气层的消失》《神秘的丛林》《迁徙的鸟》等等。

在湘潭,“两型”教育不单单只是上一两节“两型”教育课,更多的是把环境教育和资源节约意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目前,各个学科都通过钻研教材,围绕环境和资源这两大主题制订计划,寻找渗透“两型”教育的切入点,做到教学有环境和资源教育目标,把环境教育、资源节约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亿有多大”这本是一堂平淡无奇的数学课,让学生会读写亿以上的大数。但就是这样一堂常规的数学课,在湘潭市风车坪学校上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课后,数学老师石桂花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学生尝试研究“一亿双一次性筷子要砍伐多少棵大树”“生产一亿张纸要多少木材”等问题。199班的8岁孩子李卓阳回家后,听见家里水龙头滴水的声音,他走过去发现水龙头坏了。看着一滴滴水珠滴下,然后慢慢流失掉,李卓阳觉得有些浪费,同时又觉得很好奇:一亿滴水会滴多久?如果把这些水攒起来,会有多少?

随后,他拿漱口杯对着滴水的水龙头,先测出水龙头一分钟可以滴56滴水,一个小时3360滴。又用1亿除以3360,再除以24,最后除以365,最后约等于3.3975年。一亿滴水要滴三年多呀!一亿滴水会有多重呢?他又细心计算出一亿滴水约重11.6吨。

他继续计算,健康者每天大约喝1500毫升水,约等于0.0015吨。11.6除以0.0015等于7733.33,这个结论让他很惊讶:一亿滴水大约能让7733人喝一天。

看着自己计算出来的结果,李卓阳感叹道:“没想到一亿滴水这么重要。”后来,他通过网上留言的方式给市长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节水建议写了下来。结果出人意料,他在网上收到了一封署名为“市长伯伯史耀斌”的信。在信中,史耀斌称赞他通过实验测算出一亿滴水的重量和作用,懂得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不能小看一滴水的道理,还夸奖他的行为很有意义。

在湘潭,像这样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两型”教育已经成为常态,不少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寻找“环保眼”,抓住每一门学科、每一个环节进行“两型”教育。

湘潭县一中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主题,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教学内容和“两型”主题结合起来。如生物教学中,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光合作用》等章节与节能环保结合起来;地理教学中,把《环境管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与节能环保紧密结合;政治教学中,教师着重从哲学层面阐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讲述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引入一些反思人类活动、呼吁保护环境的诗文,不仅从理性的角度阐明人类必须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也从情感上熏陶学生;研究性学习课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与“两型”有关的课题。

岳塘区育才学校结合学科教学的相关内容,普遍开展了渗透式环境教育课。同时,还进行了各学科“两型”课堂教学方案的评比和教学故事、教学反思的交流活动。例如:语文课《爷爷和小树》,让学生充分领略人和树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自小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观念。品德与生活课《大自然的悄悄话》让大家深深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们善于发掘每一处“两型”契机,潜移默化地在学科教学中完成了“两型”观念的渗透。

“两型”教育,实效还是落脚在课堂。一些学校就“两型”课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火炬学校组织了一个专家听课组,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听课组的老师刘敏娜说,一堂课下来,我们要就上课老师的无效提问多少个,浪费了多少时间,该如何改进等问题提供一个课堂评价,让每个老师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制度下,不少老师都摸索出更加“两型”的课堂模式。例如,数学课上,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进行分层练习,提高了课堂的针对性;语文课上,有的老师把同类型的课文放在一起讲解,有效节约了课时。五年级236班的语文老师周海鹰说,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个单元的语文课可能要耗费10个课时,实行单元教学后,只要三到四个课时,剩下的课时用于“海量阅读”,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但学到了新知识,阅读水平也大幅提高了。实行这种教学模式后,他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