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管理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管理调研报告

健康管理调研报告范文1

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事关少年儿童的成长,少年儿童的素质状况又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带着责任思考这一问题,立足实际为孩子们多做一些积极有益的工作。

一、我市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素质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颁布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等政策文件,举办了“争做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德育论坛”和“中小学心理行为健康教育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全市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大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比以往明显提高。

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部分少年儿童在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上产生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市640余名6-12岁学生的调研结果看,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唯我独尊,脆弱娇气,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是规矩意识欠缺,对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缺少感恩,对他人不够尊重;三是对家长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知如何处理;四是责任意识和团结精神淡薄,不愿多做事情,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有极个别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叛逆等倾向。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调查中有82%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加大了孩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还有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学习过分干涉或迁就,对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包办代替,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也有一些家长不清楚文明行为要求,不遵守社会公德,和孩子相处不注重个人言行,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

二是学校教育还有不足。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了学校的教学活动,造成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显示,不少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了解;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也使部分教师不能坚守“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对学生心理认知和行为养成带来负影响;还有的学校对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专业教师缺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持续性有待提高。

三是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明显。调研中把学习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50.6%,而品德、心理仅占31.1%、18.3%,充分说明分数至上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已造成较大冲击。再加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漠视公德等不良现象,以及网吧、游戏厅泛滥、网络和媒体信息庞杂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加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是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把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家长的引导有机结合,努力改变家庭文明习惯教育薄弱的现状。市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应加强合作,联手打造高水平的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开设专题讲座,让家长深度了解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养成的意义与途径,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衔接,完善信息沟通平台,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调研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巨大,不可替代。建议宣传部门制作一些倡导家长讲文明、重礼仪的公益广告,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示范。家长要注重个人修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和沟通,既关心学习,更重视品德和心理,创造包容、信任、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

二是全力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要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必须着眼未来,带着感情做好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徐州中小学生实际,组织编写、推广使用行为习惯养成通用读本,努力解决现有教材说教色彩重,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扩大传统文化名篇诵读活动范围,从部分学校向更多学校拓展;推动各中小学开展 “文明礼仪之星”、“孝敬父母之星”、“乐于助人之星”等评选活动,激励孩子向榜样学习,培养良好习惯;改革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对违反师德标准的严肃处理,对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老师予以重奖。各中小学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发挥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加强对孩子的引导训练,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主动接受在徐高校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建议每所中小学校尽快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或学校社会工作者。

健康管理调研报告范文2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7年环保局个人工作总结》,供您查阅。

XX年,在局党组的领导,全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将我处XX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及实施

制定了XX年局系统各执法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细则,并指导局系统各部门、单位制定责任制目标分解方案,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执法人员,保证了执法责任制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并于半年对局属单位、各区、县(市)环保局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进行了通报。

二、立法协调工作

协助市人大开展了《哈尔滨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并提报了该《条例》的征求意见稿,《条例》已经于5月16日公布并实施。起草并提报了《哈尔滨市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的草拟稿,配合市政府法制办开展了立法调研。该《办法》已于今年3月1日。《哈尔滨市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办法》的立法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年内可公布。

加强了政策性、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工作。对市政府有关部门转来的25件立法项目提出了15条修改意见。

针对基层提出的法律问题,分别向省局、市人大和市政府法制办提报请示,并及时向区局和基层单位转发,对基层单位在环境管理和执法工作中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规定给予指导。

三、行政执法制度建设

1、年初制发了《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关规定》,对处罚案件办理程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其在指导和规范全市环保系统行政执法工作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2、为了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了责任机制,与监察室等部门联合起草并实施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预防和查处环境执法人员违法执法、作为不当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3、结合“查处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制定了《环境违法案件移送转办规定》,

四、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

1、加大联合、专项执法检查力度

配合省、市人大组织开展了以水资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执法检查。对全市建设项目和呼兰、双城等重点区、县(市)所属开发区进区项目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组织了两次专项执法检查。

2、对行政许可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重点检查了我局驻市行政审批大厅工作窗口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管理中心在实施许可的过程中,执行许可公示、监督检查、许可听证等相关制度以及使用行政许可文书的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许可文书填写不规范、检查监督文书归档不及时等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改。

3、严格行政处罚案件审查

审核局系统各执法单位提报的一般程序处罚案件83件,对其中12存在证据不充分、执法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适用法律错误等问题的案件,退回办案部门重新办理。对部分案件存在处罚畸轻畸重、量裁不当等问题,经与办案部门沟通后,按局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调整。另外,对立案后,要求销案、变更处罚额度等问题严格把关,计划明年完善相关处罚变更审查程序。

4、积极协调市、区法院,推进强制执行工作进展

为了给一线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积极与市法院、道理区及新成立的松北区法院沟通协调,取得支持。今年向法院共申请强制执行立案22件,其中已执行到位7件,执行金额7.5万元;以往立案的案件执行到位5件,执行金额4.2万元。

五、行政复议和执法投诉的应诉工作

依法办理了3件行政复议、1件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和一件行政投诉案件。依据《行政复议法》有关规定,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根据3起复议案件的不同情况,对复议申请人提出的对相关区环保局行政审批中乱作为或不作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复议申请分别做出了不予受理、终止复议和复议维持的复议决定。对于哈尔滨市阳光数码影像中心因不服我局对其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而提出的行政复议,已在规定的时限内向省环保局提交了答辩书,省局已做出复议维持的决定。

六、环境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服务工作

组织开展了对新修订的《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宣贯工作。邀请市人大法工室对《条例》进行了讲解和现场答疑。

认真做好环境法律咨询工作,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全年共受理来自社会各界和基层环保部门的各类环境法律咨询300余件次,每一件都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回复,为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帮助基层单位解决环境管理和执法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

七、做好政研和调研综合工作,为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服务

1、完成了XX年市委、市政府、局重点调研课题的申报及分解落实工作。

2、完成了XX年度全市环保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的筛选整理并开展了调研报告评选工作,共评出优秀调研报告37篇。

3、完成进行了全市环保系统优秀调研报告推荐工作,共向省局推荐14篇,并对5篇调研报告修改后向国家环保总局推荐。

4、参与了扰民噪声污染防治成效机制法制调研工作,完成了王世华市长布置的扰民噪声污染防治成效机制6项重点调研课题的协调工作。

5、完成了我市市区内农垦系统企业环境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起草了《关于在我市市区内农垦系统企业环境管理情况的调查与建议》调研报告,并与农垦总局环保局就环境管理问题进行了协调和对话。

八、创新性工作

1、针对集中式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强的实际,今年采取了按需施训方式,上门开展培训。培训采取典型案例讲解、执法人员疑难问题问答的互动方式,增强了培训的效果,对提高执法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帮助,受到基层环保部门的欢迎和好评。

2、针对执法薄弱区域重点督察

健康管理调研报告范文3

一、认真学习,提高对调研活动的认识

我行通过认真学习,提高对调研活动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开展调研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的需要,是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做强做优银行的需要;通过开展调研活动,认真梳理和查找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思考解决办法,扎实运用调研成果,为推动银行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同时,我行切实把调研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做到与其他业务经营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着力推进调研活动的深入发展。

二、开展调研活动的具体做法

1、加强领导,认真开展调研活动

我行十分重视调研活动,切实加强对调研活动的领导,确保调研活动科学有序进行,并取得调研活动的实际成效。在开展调研活动中,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有调研活动负责人。根据行开展调研活动的需要,指定一名干部为调研工作负责人。由调研工作负责人按照行开展调研活动的精神与要求,制定年度和季度调研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进行调研。二是有调研队伍。我行配备专职调研工作人员,加强对专职调研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其政治与业务素质,能够胜任调研活动需要。三是有定期调研任务。我行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和各个时期的工作侧重点,安排调研任务,深入开展调研。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调研工作人员素质

调研活动的质量高与低、成功与否,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与调研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有关。我行加强对调研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调研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确保掌握调研活动的政治方向与政治立场;提高调研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掌握调研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调研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提高调研报告的深度、广度与质量。

3、突出主题,精选课题,破解难题

我行在开展调研活动中,要求做到突出主题,精选课题,破解难题,讲究调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调研活动的质量,达到开展调研活动的初衷与目的。

一是突出主题。明确要求调研工作人员要提高调研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形成的调研报告要与我行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做到课题突出,立论鲜明,富有实践意义。调研活动要与加强改善银行内部管理相结合,围绕改革完善经营机制,加快经营业务发展,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执法监察和安全保卫工作,进行深入调研,为提升银行内部管理明确思路和措施。调研活动要与提高服务水平相结合,围绕明确客户服务的工作重点,挖掘客户服务工作的内涵,了解客户的服务需求,查找日常工作中需要改进、改善的地方,进行广泛调研,为提高我行整体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提出对策措施。调研活动要与加强风险防范相结合,就合规管理、合规经营、合规操作,增强员工内控意识,发现并消除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细致调研,为防范金融风险,做到合规守法,保证银行资产平安,实现最大效益,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是精选课题。我行着重围绕贯彻落实上级行决策部署、明确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改进服务水平等方面确定调研课题。要求调研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网点和客户当中,采取走访、座谈、发问卷等形式,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切实摸透实情,查找问题是否实在、提出的思路是否切实可行。调研时,分别听取不同层面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强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三是破解难题。我行要求调研工作人员在开展调研活动中,要掌握被调研单位的真实情况,帮助理清哪些是群众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哪些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哪些是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等等,使调研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要求调研工作人员坚持边调研边解决问题,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制定措施,拟定解决时限,切实增强调研活动效果。

4、落实措施,明确调研活动的要求

为确保调研活动实效,真正服务于我行科学发展,我行落实措施,明确调研活动的要求。

一是调研活动方案准确可行。要求调研工作人员制定的调研活动方案符合工作实际,要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确保调研活动方案便于实施、可行有效,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与我行实际工作需要。

二是确保调研活动质量。调研工作人员在开展调研活动中,要确保时间,集中精力,全面了解,深入研究,确保信息真实、全面,切实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做细做实做深调研工作,提高调研活动质量,确保调研要求不降低、调研工作不走样、调研效果不打折。

三是明确调研活动的工作方式。我行要求调研工作人员深入到基层服务网点和广大客户中,采取座谈讨论、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调查等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调研,要做到“三请教、三问计、三用心”,即:坚持向书本请教、向专家请教、向群众请教;坚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坚持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

5、认真撰写调研报告

我行要求调研工作人员,按照调研活动方案,紧扣调研课题,紧密结合调研过程中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和工作实际,进行细致客观地分析和归纳整理,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上级行的决策部署与工作精神及我行工作实际,查找影响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思考解决办法,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

6、充分运用调研成果

我行定期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的形式交流调研成果,充分运用调研成果,积极探索我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下一步的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按照调研成果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尽快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发展的新动力,使调研活动成为各项工作发展不可或缺的参谋助手,真正为中心工作服务,充分发挥了调研活动的应有作用。

三、调研活动取得的成绩

健康管理调研报告范文4

1.“接地气”不够

学生工作不是生硬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只有“接地气”的学生工作,才能真正打动学生,才能真正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而目前高校学生工作处于行政化阶段,由于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模式、队伍素质、方式方法等原因,一些工作仍停留在说教式、命令式的层面上,缺乏实际的调研探索,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偏离学生的现实所需,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表面上奉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际却与之相脱节,致使这些工作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没能做到学生心坎上,不易被学生真正接受。

2.“针对性”不强

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工作的“大锅饭”时代已经结束,应该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出一定的“私人定制”。而目前由于对新时期工作形势和学生特点的把握还不够全面,学生工作主客体间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强调统一标准,忽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和引导,在如何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生所需方面做得还不够,在引导学生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方面结合得还不好,从而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削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3.“吸引力”不足

时代的发展,需要高校学生工作不断丰富其方式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感,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而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些方式方法仍以传统方法为主,灌输性较强,创新性不足,时代性不强,相对缺乏创新实践性手段,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略显不足。而新时期大学生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存在一定的“抗拒力”和“免疫力”,导致一些工作缺乏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工作的深入性和实效性。

二、群众路线对学生工作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启示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学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因此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理念,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需与学生,问计于学生,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发掘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善于发现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善于解决学生的困难和压力,善于维护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学生。要积极改变传统上指挥、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成才。

2.必须坚持“求真务实”

把握学生的客观实际和现实需求作为学生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就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利用教育的有利契机,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贴近生活,就是要主动地融入学生的生活,细心把握学生的生活结构、成长需求和实际困难,增强学生工作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贴近学生,就是真诚地走进学生,主动培养、发掘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只有学生工作真正做到“接地气”,真正走进学生的方方面面,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各种状况和现实需求,才能提升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使学生工作更具生命力。

3.必须坚持“发展至上”

学生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必须树立“学生发展至上”的工作思路,构建起“需求—服务—发展”的学生工作新模式,实现社会人才需求、学校培养目标、学生发展需要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宏观上要构架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成为连接企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微观上要充当好学生的引路者,引导学生找到自我提高的途径,搭建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构筑学生安全成长的保障,让学生在大学生生涯实现个人进步和发展的一次跳跃,积攒起立足和服务社会的资本,真正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目标。

三、以群众路线为引领,打通学生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途径——以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百千万工程”为例

几年来,吉林农业大学积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高校学生工作要求和挑战,清醒地认识到真正做好学生工作,就必须以群众路线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方法和过程,着力打通学生工作“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感染力和影响力,提升为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服务的科学化水平。

1.调研走访,把握学生状态

实施“三走进”“三融入”和“三联系”,采取走访、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健康和就业状况,以及学生现实需求,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探访专业教师及学生家长对学生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意见和建议。调研走访过程中,每名学生工作人员建立“百千万”工程实施日志,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每年累计深入学生寝室、学生课堂、学生活动2万余次,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千余项,排查处理学生矛盾和特殊群体学生问题百余个。一是“三走进”:即走进寝室、走进班级、走进课堂。通过“走进寝室”“走进班级”“走进课堂”,探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就业状态,进一步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走进寝室,洞察学生生活实际。定期走访学生寝室,深入了解学生生活状态和寝室风貌,探访学生思想困扰、心理困扰、生活困难和就业困难,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走进班级,了解学生成才需求。深入学生班级,经常性参与班级班会、团会等班级活动,倾听学生思想、文化等成长成才需求和就业需求,洞察学生的思想脉搏,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难题和实际困难;走进课堂,深入学生成长主阵地。走进学生课堂,与学生共同听课,进而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态度、课堂风貌和学风状况,并通过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压力等,针对性研讨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困难,切实做好学生的学涯导航工作。二是“三融入”:即融入生活、融入活动、融入网络。通过“融入生活”“融入活动”“融入网络”,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切实为学生成长成才助力。融入生活,把握学生需求规律。经常深入学生食堂、体育场、公寓等学生生活区,采取与学生共进午餐、与学生共同参加体育锻炼等方式,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了解学生生活需求和发展需要;融入活动,把握学生成才规律。经常参与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把握学生兴趣特点,引领学生追求高尚、高雅、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融入网络,把握学生思想规律。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准确把握思想教育进网络的立足点、切入点、沟通点和融合点。充分利用QQ、博客、人人主页、百度空间、飞信等新媒体,延伸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及思想引领的领域和手段。

2.梳理分析,查摆工作问题

通过阶段总结、撰写调研报告、交流汇报会等方式,分别从个人、学院(单位)、学校三个层面,对调研走访阶段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并结合个人和单位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查摆。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调研走访阶段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两年来,学生工作人员形成调研报告百余篇,梳理各类问题近千个,开展学校层面专题研讨会二十余次。一是个人层面梳理分析。每名学生工作人员整理好“百千万”工程推进日志,梳理总结调研走访阶段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二是学院(单位)层面梳理分析。召开单位层面调研走访阶段总结分析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将本单位人员梳理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查摆和分析,形成本单位调研报告。三是学校层面梳理分析。召开汇报会,听取各单位调研走访阶段情况汇报和调研报告。结合各单位和学校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和专家,对有关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撰写“百千万”工程阶段性总结报告。

3.研讨破解,解决实际问题

对梳理分析阶段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类归纳,采取专题研讨、课题立项、经验交流等三条途径,针对性进行研讨和破解。两年来,修订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二十余项,破解学生工作难题十余项,形成立项课题二十余项,组织和参与各类交流活动十余次。一是开展专题研讨。在对梳理分析阶段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基础上,开展各类专题研讨会,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自由组队、单位组队等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破解,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二是开展课题立项。将梳理分析阶段梳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提炼,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并给予相应经费支持,组织学生工作人员对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在研讨和破解相关问题的同时,提升学生工作人员的理论研究能力。三是开展经验交流。针对梳理分析阶段梳理的相关问题,积极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做法。采取“走进来”的方式,邀请相关方面做的好的院校,以及相关专家和学者走进我校,进行专题报告和交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学生工作人员到先进院校进行学习、交流和考察,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进而拓宽思路,破解难题。

4.总结提升,凝练工作方向

健康管理调研报告范文5

本文仅从技术管理与技术进步这一侧面,做历史回顾、经验总结和前景展望。

一、历史回顾

自年在鞍山举办第一次技术管理研讨会以来,供电分会分别在郑州、汕头、太原、上海、温州、渭南、成都、武汉、广州召开了九次会议。由于会前充分调研准备,承办单位精心服务,与会代表深入研讨,会议结束认真总结,会后编印资料汇编。从而使13年的技术管理研讨交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对促进供电企业技术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得到广大会员单位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

13年来,研讨交流的重大课题,有以下十项:

第一、安全生产。鞍山会议上,总结和交流了鞍山电业局安全生产1000天的经验做法,为会员单位树立了样板,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汕头会议提出了以技术手段防止触电伤害、避免高空摔跌、防止低压对人身伤害以及带电作业的安全手段等一系列人身防护措施。从而探索了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安全生产新途径。

第二、供电技术管理。在汕头会议上总结了加强主网、主设备技术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供电企业总工程师应抓好主网建设,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运行和技术管理,搞好技术监督、专业管理、突出设备全过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为总工程师抓好供电技术管理指出了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第三、供电设备检修体制。从1993年开始,供电分会就探索了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供电设备检修体制。并先后在太原、上海、渭南、广州、沈阳、宝鸡等多次会议中,就状态检修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十多年来,设备状态检修已经在大多数会员单位中实施。为规范这项工作的开展,**年着手进行《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指导意见》的编写工作。目前,已提出讨论稿。

第四、电网规划。在1996年温州和1997年渭南两次会议上,研讨交流了电网规划的内容、方法、手段。并由上海、昆明、鞍山、武汉、兰州、郑州等局向会议提交了示范本。对全体会员单位的电网规划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各会员单位普遍重视和抓紧了电网规划工作,为三年城网改造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时任渭南局的总工程师何晓英曾说:“供电分会组织的研讨会议,为我们提供了电网规划的范本,给我们三年城网改造的规划工作,以极好的启迪和指导。”

第五、配网改造建设。自1993年汕头会议开始,供电分会一直把纠正“重发轻供不管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始终坚持把配网规划、改造、建设列为研讨交流的重要课题。其中,上海市区供电局的原总工万善良、南京局的原总工吴书强等几位老总,总结多年实践经验,连续发表多篇这方面的论文,对配电网的网架结构优化、设备优化、技术优化和管理优化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003年他们执笔完成了《配网优化指导意见》。他们的工作得到会员单位的赞誉,他们的贡献将载入推进供电技术发展历史的一页。

第六、10千伏配电网的不停电作业。这项工作不同于高压、超高压的带电作业。多年来一直是时进时停,起伏较大。供电分会自2000年以后,把这项直接关系到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工作摆上议程。以上海市三个局、烟台局、杭州局、鞍山局、厦门局、大连局、郑州局、阜阳局等开展较好的单位为骨干,组织经验介绍,研讨技术难题,讲清必要性和可行性,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组建配电不停电作业工作站以来,先后在杭州、厦门、上海组织三次会议。交流了经验做法,编印了技术资料汇编,现场演示了作业项目,研究了绝缘服试验方法,并在会员单位中印发了《配电不停电作业指导意见》。使这项工作得以健康有效地开展。

第七、配电自动化系统。这是近年来供电企业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供电分会从1995年上海会议以来,就将此项技术列为重点课题,深入研究,超前引导。组织供电企业、开发厂商等多方面的技术力量,起草了《配电自动系统功能规范》,指导供用双方的规划、制造、建设、运行等一系列的工作。特别是课题组组长、徐州电业局原局长毛传洲、淄博局原副总工施正毅等多位专家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进行了两轮深入地调研。总结了镇江、厦门、北京、贵阳市北、淄博等局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极具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引导此项新技术的有效开展。

第八、电能质量问题的治理工作。近年来,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稳态电压偏差和暂态电压扰动、非线性负荷和不对称负荷引起的谐波、三相不平衡、负序分量等电能质量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适应这一客观要求,供电分会将电能质量课题列为专题,由上海市东供电局总工王泉根、上海市东供电公司浦东供电分公司总工奚王旬任组长,组成了有哈尔滨、大连、苏州、常州等16家供电局参加的课题组,对电能质量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一系列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调研报告,编写了“指导意见”(待审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九、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工程起步较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存在着信息共享不够、数据信息不唯一、资源共用不充分、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不到位。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不畅、维护管理复杂、低水平重复开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反映了组织管理上的六重六轻,即重单项,轻整体;重开发,轻应用;重系统,轻数据;重网络,轻资源;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为解决这些问题,供电分会组织了深入的调研,提出了“关于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并交流了安阳、大连、哈尔滨等局的经验做法,使此项课题的研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十、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这一课题的研究,自年开始连续进行了9年。早在汕头会议,就研究了架空线路绝缘化和状态检修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以后又做了“供电可靠性指标浅析”,特别是在**年于上海召开了专题会议,会前进行了问卷调查,会议中,上海市区、北京、徐州、渭南、大同、大连、福州、潮州、长春、杭州、鞍山、西宁、赣州、咸宁、成都等15个局介绍经验做法。并就此课题分析了现状,认清了形势,取得了十方面的共识,提出八方面的建议和希望。会后又编印了资料汇编。可以说,在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方面,做了一个全面的历史性的总结。对会员单位开展此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经验总结

(一)选题准确,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点。

我们在每次会议之前,都以问卷调查、会议讨论、个别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征求会员单位的意见,集中选出他们最为关注、最迫切解决的难点题目,作为研讨的课题。从而使课题本身适应绝大多数会员单位的要求。在题目选准的基础上,还把研讨的主要内容敲定,因为在内容的考虑上,如果不具有超前的指导意议,就缺乏引导作用;太超前了,也不能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做法。因此,把握好题目的准确性和内容的适应性,是抓好课题研讨的重要前提。

(二)紧紧依靠老总们的支持和参考,是提高研讨水平的保证。

13年来,依靠实践经验丰富、理论造诣较深,热心于此项工作的老总们的支持与参与,在每一次研讨会议上,都提出若干篇水平较高的论文,使会议的质量得以保证,会议的中心议题得以突出,会议的主导观点不偏离轨道。最早参与供电分会技术研讨工作的老总,如北京局的施更生、太原局的陈崇浩、上海局的万善良、南京局的吴书强、兰州局的杨士卿、长沙局的周玉清、大连局的赖庆波、广州局的林敦俨等,都在为这项工作呕心沥血,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近年来,又有徐州局的毛传洲、上海市区局的王在滋、严健勇、张丽、咸宁局的刘剑辉、上海市东局的王泉根、张继忠、奚王旬、福州局的陈光捷、淄博局的施正毅、广州局的刘宝奎等多位老总和专家,成为这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顾问,这就使技术管理研究工作不断深化,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三)会前充分准备,会议结束作好总结,会后编印资料汇编,就能使技术研讨,有始有终,取得圆满的成果。

会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围绕主题,做好调研,提出主课题的调研报告,并深入了解情况,选择先进典型单位做主题经验介绍,这样,就使主课题在两个方面展开和延伸。一方面,调研报告,可以把面上的情况,从整体上进行介绍,又能把主要的观点、做法和成效,给代表们做简要的概要论述。另一方面,典型经验介绍又把具体的做法和典型事例讲给大家。从而做到由点到面的结合,使会议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会议结束时的总结是十分重要的,“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会议的总结切勿讲空话、套话,要把会议的主要观点提炼出来,帮助会议代表形成有条有理的思路,以指导各自的工作。中、小型的会议总结,要在会后改写成会议纪要,从而把会议的主要成果,让全体会员单位共享。

会后的资料汇编,受到会员单位的欢迎,它可以把会议的成果集中编印下来,有利于会议成果的传播推广和继承。

三、前景展望

**年组建技术管理专委会和配电不停电作业工作站以后,依靠组织的力量,依靠高级技术顾问的参与,使技术管理研讨工作更加规范,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使这项工作更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

在**年组建技术管理专委会的会议上,就确定“十·五”期间,将要以配网优化、状态检修、电能质量、信息化建设和配电不停电作业等五项重大课题为重点,承前启后、循序渐进,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目前看,五项课题的研究都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一是配网优化。已发了一个“指导意见”,重点放在网络结构的优化上。明、后两年将把设备优化和管理优化作为重点,深入研究;

二是状态检修。已起草《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指导意见》,尚待讨论审议。在这个“指导意见”完成以后,将要编写主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和继电保护等四种具体设备状态检修的指导意见,这些工作全部完成,可能要到“十一·五”期间;

三是电能质量。已经起草了《电能质量问题治理的指导意见》待再次审查通过。“指导意见”完成后,将要以电能质量问题治理的实践经验交流为主,推动面上工作的健康开展;

健康管理调研报告范文6

一、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1、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严格按照省、市编办工作部署和要求,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稳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2、认真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做好行政审批牵头抓总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在承接好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对照省市行政审批清理结果,进一步清理我县现有行政审批事项。

3、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按照省市机构改革工作部署和安排,做好我县政府机构改革有关准备工作,重点稳步推进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卫生、计生管理体制改革。

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4、加强机构设置管理。适应县委、县政府“三大战略、五项重点工作”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坚持“撤一建一”原则,适当调整机构设置。

5、规范人员编制管理。一是严格执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5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坚持按编制按计划补充人员,对职能弱化或工作任务明显减少的事业单位适当减人减编;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职能增加的,适当调剂增加编制。二是全面推进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要求,在全县推广使用新版实名制管理系统。三是规范人员调配程序。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现工作异动或辞退、辞职、调出等情况,及时办理编制转移或核销手续。

6、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一是推进事业单位实地核查。二是有序推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工作。三是强化事业单位日常登记管理。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年检年审、变更、新设单位登记等日常工作,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7、继续推进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管理。巩固我县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覆盖率,加大对网络红页的指导运用。

三、加强监督检查

8、深入开展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严格治理“三超两乱”,重点整治在编不在岗、“吃空饷”、违规借用人员以及临聘人员管理等问题,规范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管理。

9、完善综合督查协调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督查机制,全年将对《县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县关于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若干规定》及“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加强考核评估,维护机构编制和干部人事管理的严肃性。

四、强化自身建设

10、加强学习。建立和完善机关学习制度,实行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坚持每月集中1天学习,每次学习选定1-2个课题,由专人授课辅导;个人自学,须做好1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并撰写学习心得,使机关工作人员理论、法规政策,业务知识水平有新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服务和创新能力有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