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
-----记党员致富带头人x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x,男,现年45岁,现为x光华农业生态有限公司负责人。2015年回乡创业,在x村流转中高山贫困户土地和林地2.28万亩,发展高山林果、中药材、跑山黑猪等特色种养和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高海拔现代农业示范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x同志将公司发展与当地群众的需求结合,积极开展公益事业和扶贫帮困工作,用实际行动带领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致富不忘乡亲。x外出务工数十载,从煤窑到铁矿,虽然小有所成,然而,几回梦里不是在老家?他时常想,虽然现在自己现富裕起来了,但自己家乡的父老乡亲还穷,还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生活,而且年岁大了,挖矿也不是长久之计。他希望,有一天,自己家乡、房前屋后也能挖出个“金娃娃”,能带领自己家乡的人也能致富。2014年,通过多方的考察,反复的思考,仔细的分析和对比,他认为发展特色种养业有着很大市场空间,而自己家乡有着良好的林地及富硒资源环境,自己为何不回老家进行发展呢?带着这种想法,2015年3月,x回到了阔别的家乡x村。同时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干部的大力支持,随后在人迹罕至的x村流转荒山林地2.28万亩,注册成立光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起光华农业园区,从事“绿色生命工程”生态畜牧养殖规划和各项准备工作。在先期发展富硒黑猪外,还要发展富硒种植业,逐步形成生态循环农业。目前投资x万元,建成黑猪繁殖、养殖基地百余亩、圈舍x栋,引进山东莱芜黑猪x头。种植七叶一枝花、厚朴、黄柏、柴胡、云木香等中药材x亩。完成从“矿老板”到“猪老板”的华丽转身。
帮扶改善生活条件。在发展过程中,x积极争取项目,对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及维护,确保水、电、路、桥入园,目前投资建成一条x公里园区道路,修建x米便民桥一座方便了群众,饮水工程x处,输电线路x杆公里,既解决了园区自身建设的需要,又有力的解决了沿线居住x余户群众的道路出行、饮水、用电问题,有力的改善了周边居住群众的生存生活条件。
带动就业加快脱贫。2015年园区开盘后,x把从贫困户手中流转的土地集中规划使用,贫困户实现土地有偿流转增加了收入。对于x来说,让他更有温暖和力量的,是他的事业正在带动这越来越多的乡邻摆脱贫困,发家致富。园区﹢基地﹢贫困户。两年来,x一直践行着。对园区附近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主动对接,主动帮扶,优先采用x村及周边村的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尤其是公司的万亩产业园区运营后,梳林、翻地、中药材种植、养殖等招收了大量的产业工人,目前,已与x户贫困户签订了劳务扶贫协议,以x元每天的不等标准发放工资已达x余万元,园区所有用工劳务都由贫困户参与完成,下一步,x还准备吸收贫困户入股,另外就是分喂托管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增收脱贫。
利益联接促农增收。x在园区发展建设中采取“公司+农户”发展模式,鼓励有一定文化、有头脑、有致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发展产业,由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实施订单销售,签订种植养殖合同,保价回收农户产品,降低了当地群众产业发展风险,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将农户的产品集中起来,实现网上销售,使当地群众在家中就能赚到钱。
产业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2
——扶贫联络员先进事迹材料
张爽,山东省鄄城县董口镇军屯村村民,**年出生,已是30而立之年,但身高不足1米2,一级残疾,是董口镇精准扶贫对象之一。家里父母常年患病,父亲患有心脏病,做过搭桥手术,母亲患有高血压,大哥分家另过,一个妹妹外嫁他村。人虽残疾,但为人热情,乐于助人,能说会道,识书达理,村里大人小孩都善意和他开玩笑,因在家排行老二,被村里老少爷们戏称“高二”。
抓住机遇促脱贫
军屯村,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回民村,该村因明代退役军队在此“军垦”、“屯垦”而得名,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将军曾先后2次在军屯驻军养伤。曾经的军屯村并不如现在这么富裕,而且条件艰苦,环境落后,贫困程度较深。但是那种自强自立、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该村群众借助开展脱贫攻坚的机遇,结合本村实际,建车间,兴产业,树新风,全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张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机遇下,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优秀的品质,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凭借董口镇“一户一案”、“孝善扶贫”、“危房改造”“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扶贫车间”等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张爽的家庭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危房改造”家里漏雨的住房得到了改善,“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为家里的药费开支减轻了不少负担。并且包村的工作人员周伟鹏根据“一户一案”政策向镇政府申请了专项扶贫资金,花费1000元给他购买了一台冰柜,用来卖冷饮雪糕,每月下来能有800元的收入,张爽也会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每天利用农忙闲暇之余可以多收入几十元。正是在这样的脱贫攻坚政策下,再加上但为人厚道,人也精明能干,张爽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成为了董口镇军屯村“脱贫第一人”,以前压在张爽眉宇间的压力舒展了,但是他并没有到此止步。
主动服务众乡邻
张爽是2014年被村里评为贫困户,由于张爽为人友善,热情大方,活泼开朗,很受乡亲们的欢迎,而且他从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了村里,对军屯村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比较熟悉,所以在2016年张爽被任命为军屯村的扶贫联络员。对张爽来说,扶贫联络员虽然“官职”不大,但责任不小。是党委政府与贫困群众之间的联络纽带,既让上级的政策传达到扶贫家庭,又把贫困户的需求反映给上级领导。张爽上任后,家里唯一的电动三轮车就成了他的专用交通工具。村里的大街小巷里经常能看到他身影,贫困户家里经常听到他问侯的声音。
军屯村的各项扶贫工作都走在全镇的前列,走访工作最深入,最细致,张爽对全村的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都如数家珍,非常熟悉。贫困户有什么需求和帮助,都乐意给张爽反映,张爽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及时通过正常渠道向上级反映,都能得到及时的答复。
在扶贫车间招工上,他每天走街串巷,不厌其烦,积极宣传动员本村及周边村庄的闲散劳动力,特别是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前来车间务工,既不耽误接送学生和做饭,又能增加家庭收入。在这期间,他也确实遇到有的贫困人口,平时懒散习惯了,整天好吃懒做,不愿去车间务工挣钱,甚至有的人说他多管闲事,他拿出百倍的耐心和真心,最终都被他一一说服,甚至说是被他的真心打动了。慢慢的,大家对他的工作都非常赞同和认可,提起他,无不称赞!
他在村扶贫工作上,尽心尽力,真正尽到了一名联络员的职责,张爽作为村里的扶贫联络员,随叫随到,一辆电动三轮车成为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由于自身残疾,行动不便,全靠这辆三轮车,走街串巷,给贫困户送扶贫材料,陪同上级走访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乐此不疲,不管刮风下雨,严冬酷暑,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
张广波是军屯村的一名贫困户,自身患有腰间盘突出,妻子患有重度残疾,整天就知道闲玩,什么活都不会干,老两口都是60多岁的老人了,家里屋子常年没有修缮,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张爽就由己及人,想到国家的“危房改造”政策来帮助老人解决住房安全问题,但是补贴申请下来了,张广波老两口却没有钱去偿付剩下的修缮款。张爽就凭借自己人缘好,嘴皮功夫好,做通了张广波兄弟的工作,帮助老人筹解资金,翻盖了房子。
在收缴“孝善扶贫”资金的时候,张爽同样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张广较是军屯村的贫困户,对孝善扶贫工作一直持怀疑的态度。张爽就去耐心的做工作,宣传孝善扶贫政策,逐渐让老人接受了孝善扶贫的做法,同时,张爽每天到其大儿子家做工作,不厌其烦,并且做通了大儿子的工作,交上了“孝善扶贫”资金,老人的养老有了保障。
在享受到“一户一案”政策带来的红利和改善后,张爽就开始为别人着想,张兆威和马同先两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十分拮据。于是张爽就到镇里给他们申请政策,了解情况后,镇里出资给他们买了两台打草机,平时给本村及周边村打打杂草,每月能有9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
张红是一名聋哑人,也是贫困户,没有经济来源。因为张爽也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觉得利用农闲干些杂货,也充实也能挣些钱补贴家用,于是张爽也想让张红去“扶贫车间”工作,但是车间的负责人觉得张红是个聋哑人,工作不好沟通,不同意。于是张爽就对车间负责人进行“死缠烂打”,反复做工作,“虽然张红是聋哑人,但是他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并且打下包票,现在张红在车间干活很出力,做的很好,收入得到了改善。
待人以诚获称赞
2015年7月的一天集市上,后元村的70多岁的李兰英老太太来军屯集赶集的时候,由于天气热,老太太中暑倒在地上。正在集上卖菜的张爽看到这一幕,立即走向前去,把老太太扶到阴凉处,又给老太太从邻居家端出来凉开水喝下去。老太太慢慢的缓了过来,看到老太太还是很虚弱,张爽就推来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在众人的帮助下,把老太太扶上三轮车送到家。老太太家里人非常感激,事后拿着礼物来到张爽家感谢,张爽没有要他们的任何东西,只是说了这都是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