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复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复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辅导员;绩效考评;绩效考评体系
高校辅导员是连接大学生和学校的桥梁,是最贴近大学生的教师群体, 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主力军,因此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学习、大学生活以及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辅导员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也对大学生群体有重要且直接的影响。由于大学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因此现在高校都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和建设。
1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现状
辅导员工作存在着工作对象特殊、工作内容复杂、工作时间无界性和工作价值无限性等特点,并且大学辅导员绩效考核不同于传统人事考核,它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工程,现阶段许多高校在辅导员的绩效管理和考核中仍存在着考核方法过于简单、考核过于定性化、考核指标不合理、缺乏绩效管理过程、重考核轻反馈等问题。许多高校从上至下对辅导员绩效管理缺乏科学认识,没有形成统一全面的绩效观,更没有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和体系,没有形成规定或文件性的制度,难以系统开展大学辅导员的绩效管理。
辅导员的绩效管理是辅导员队伍管理中的核心环节,辅导员绩效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辅导员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成长,但辅导员的绩效管理特别是考核又是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很多高校在辅导员的绩效管理与考评中仍然存在大量问题。
2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受关注的环节,绩效考核体系是否科学健全决定了其绩效管理水平和成效。目前,部分高校存在着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的现象,绩效考核体系的不健全体现在很多方面:缺乏考核制度体系,考核随意性大,考核过程不规范,考核结果公正性不够;考核方法不科学,没有根据组织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考核方法,导致绩效考核适得其反;考核指标体系不合理,考核指标的选取不科学;考核过于定性化,如写评语、等级评定式的方法,不够客观。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绩效管理制度的灵魂,缺乏之将严重影响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
2.2 考评体系缺乏有效管理
目前多数大学在绩效管理的概念上还不够清晰,不少高校直接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而忽略了绩效管理过程的其他环节。绩效管理是组织内部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其本身就是组织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过程,它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和结果应用等五个坏节,绩效管理的目的是绩效提升,实现组织战略。部分高校只进行单纯的绩效考核,忽略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使绩效考核陷入孤立的位置,没有其他环节作支撑,考核难以达到既定目标,更难以实现绩效提升。
2.3 缺乏科学管理理念
高校由于缺乏对科学绩效管理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使辅导员普遍难以形成科学的绩效观,部分辅导员对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有抵触情绪,对其过程和结果持质疑态度,认为考核会破坏同事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关系,更不愿直面自身工作的不足,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大学辅导员绩效考评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收到应有的成效。
3 优化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的对策
3.1 梳理和提炼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
对辅导员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工作分析工具和方法对辅导员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根据大学辅导员岗位说明书,梳理和提炼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大学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库;确定辅导员绩效考核方法、周期和参与者,选取关键绩效指标,确定绩效考核标准,构建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绩效考核评分表等;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人绩效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引导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战略相匹配完善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的设置和实施。
3.2 收集必要的绩效信息,及时修正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辅导能帮助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实时修正绩效行为,引导其实现绩效提升,而非帮助其事后修补,这与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相吻合。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应持续定期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辅导,总结其阶段性工作,指出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其工作绩效表现;对辅导员的绩效辅导应列入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的日常工作内容,并作为学校和院系考核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的指标;同时,应注重绩效辅导的效率,绩效辅导不是简单的形式化表扬或批评,而是在总结优异绩效的同时,也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与辅导员通过沟通共同商定解决问题,改善绩效的方式方法 ,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3.3 制定明确的绩效体系考评计划
根据绩效管理体系,在绩效考核周期初始,首先应由辅导员的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和辅导员本人根据所在高校、所在院系的发展战略、办学宗旨、考核周期内(一般以学年为考核周期单位)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等,结合辅导员岗位本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共同制定其绩效计划。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办学宗旨是制定绩效计划的核心原则,是决定高校发展走向,全校教职员工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所有绩效计划期望达到的目标,因此绩效计划的制定必须服务于发展战略与办学宗旨。其次,绩效计划必须紧密围绕所在院系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院系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是学校发展战略、工作总计划的分解,是更为明确和可操作的工作内容,院系层面的工作目标和计划继续分解,形成辅导员个体的绩效计划。
3.4 注重有效的绩效辅导体系
绩效辅导是管理者对组织成员进行绩效沟通和指导,帮助和掌握其绩效表现,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人绩效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引导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战略相匹配;同时收集必要的绩效信息,为绩效考核做准备。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复杂琐碎,具有不固定性,除了常规工作以外,还需处理大量临时性的工作,辅导员的大部分工作内容并不直接产出可量化的工作成果,但其岗位工作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以上实际情况,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应采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主要考核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态度、能力等方面内容,结果考核主要是针对可量化的工作成果及相关量化指标的考核。构建实用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大学辅导员绩效管理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中考核指标的选取确定是重中之重。
3.5 落实考核结果的应用,进行及时的绩效反馈
考核结果如果仅停留在数据上,就失去了管理的意义,也难以达到提升组织和个体绩效的目标,因此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同样非常重要。绩效反馈是将评估考核的结果通过绩效面谈、书面反馈等方式,传递给绩效个体,肯定绩效优良的部分,分析绩效不良的原因并帮助其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制定下一个周期的绩效计划。在大学辅导员的管理中,考核周期结束之后,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根据对辅导员的考核结果,及时对辅导员进行绩效反馈,绩效反馈中应着重注意两点:(下转第131页)(上接第108页)一是紧扣考核结果,就考核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二是反馈须及时,一旦反馈与考核时间相隔太长,则会失去反馈的时效性,也削弱了反馈的作用。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绩效辅导和绩效反馈机制至关重要,这两个环节在现行的绩效管理活动中很容易被忽视,但它们是使绩效管理活起来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绩效考核是手段而非目的,所以考核结果不能束之高阁,更不能流于单纯的考核数据,必须使其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和杠杆作用。绩效考核的结果不仅要应用,而且要及时应用、公平应用,应通过制度或规定的形式形成明确的考核结果应用规则,这是保证考核结果公平应用的基本前提。现在高校对辅导员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大多停留在一次性物质奖励或荣誉奖励的层面,实际上考核结果应与绩效工资、奖金、人动、职业生涯发展、培训开发等多方面紧密挂钩,所以高校和院系应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明确的考核结果应用规则,用制度规范考核结果应用,保证绩效管理的公平公正。考核结果须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相关制度得以应用,及时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杠杆作用,真正实现绩效管理过程效应与结果效应的并行,构建科学、有效的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郭京生,袁家海,刘博.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与运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2-3.
高效复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化学 ; 梳理归类 ; 问题设计 ; 学科能力 ; 积极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98-01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讲究的是全面、周到。因此许多教师采取地毯式轰炸,帮学生梳理一遍知识点,担心漏掉任何一点。我以前也使用这个方法,但总觉得成效不大,方方面面都涉及了,可好像又没到位,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既浪费了时间,效果又不好。那么该如何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呢?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逐章梳理归类
逐章梳理归类的目的是巩固落实好“双基”,做到“章章通、节节清”。 逐章复习时,除了要对每章的“知识体系,主要实验和重要的知识点及其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外,还要研究每个知识点包含哪些内容,应复习到什么程度,有哪些“生长点”等要素。同时要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逐章梳理归类的始终,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例如,梳理过NaOH的化学性质后,问由于NaOH与CO2反应无明显现象,如何检验实验室中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有哪些方法可以检验?先让学生思考、讨论而后进行归纳――可以滴加含Ba2+或Ca2+的可溶性盐、Ca(OH)2溶液、Ba(OH)2溶液或稀酸等,即沉淀法或气体法。这时再问学生:用酚酞试液能否可以检验?学生立即联想到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以上问题虽然很浅显,但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打牢基础知识,也避免了完全由教师“取而代之”的归纳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二、重问题设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中心任务就是设计为一个或一组有价值的问题,教者把教学过程组织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目标。因此,设计的问题首先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只有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兼顾多方面要求,具有足够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才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如氧气、二氧化碳分别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下的两种重要气体,复习时,问题的设计不能仅局限在性质、用途、制备等内容的简单归纳和总结上,而是要重视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以氧气、二氧化碳各自性质为中心,分别构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变化、制法、用途的知识网络;二是通过分析比较氧气、二氧化碳两者之间在组成、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在巩固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思想方法的同时,深化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各部分知识之间关系的认识;三是以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转化反应为切入点,加强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联系,认识空气循环的意义,增强学生对待自然、物质、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中考化学复习中的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不仅是因为开放性的问题具有更强的发散性,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因为开放性的问题往往还具有不同的思维起点,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再次,设计适读的“挑战型”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如九年级学生对氢气、二氧化碳、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非常熟悉(即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以现有发展水平作为思维生长点,假如到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再顺理成章到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了。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大胆设想,积极参与探究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这样的问题设计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果,而是在此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梳理,为构建更完善的知识链创造条件,实现认知水平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三、切实提高学科能力
(一)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对探究题考查的力度日益加大,而且一般都把它放在压轴题的位置,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题的素材要从生活中来、从科技成果中来、从化学史料中来、从社会热点中来、从实验中来等。如,对生活中的“拉拉热”饭盒的奥秘、食品包装袋中“干燥剂”的成分进行探究等。
中考试卷中探究题的素材一般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题型灵活多变,学生没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很难适应中考的要求的。要使学生探究得比较理性、深层,就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其探究能力,在总复习中切实提高其探究能力。
(二)学以致用能力
在复习教学时,要列举与化学有关的实际案例,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增强其应用化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在简单的应用中得到“活化”,使所学知识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升华”。
(三)知识迁移能力
近年来,中考化学对知识迁移能力方面的考查频率较高,此类题目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能否在学习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或同类问题。
例:固体氢化钙(CaH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 Ca(OH)2+2H2。现将固体氢化钠投入硫酸铁溶液中,请描述产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效复习计划范文3
[论文关键词]职业承诺 辅导员高学历化 职业定位 职业认同
一、职业承诺的内涵
职业承诺是职业心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外国的学者对于职业承诺的内涵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布劳对职业承诺的认识范畴主要集中在职业感情,主要体现于对现职业继续留下从事的愿望和对现从事职业的热爱程度。①伦敦认为,职业承诺涵盖了工作动机、管理动机、职业行为以及与职业动机有关的动机。②梅耶等人则将组织承诺三因素理论拓展应用于职业承诺领域,他认为职业承诺也应具有以下三方面因素:继续承诺——对离职所要承担的代价的认识、规范承诺——对自己职业持有的义务感、情感承诺——对自己职业愿意坚持的强烈意愿。③国内学术界龙立荣等专家则认为职业承诺的内涵是一个人对自身职业的情感依赖度和认同度,对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的投入程度以及在社会规范的内化下所导致的不愿更换职业的程度。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职业承诺当是个人对自身职业的认知,是基于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和认同度,并且对其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与认同,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个体能够并且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以便实现自身职业目标。
梅耶与艾伦在20世纪30年代将职业承诺理论首次投入应用于教师队伍的研究。我们国家在20世纪末也开始兴起对于教师的职业承诺研究。一直以来,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定模糊、发展空间狭窄、队伍不稳定、发展后劲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以及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当下高校辅导员队伍高学历化的势头强劲,应考虑如何发挥出高学历辅导员队伍深厚的人力资源优势,提高辅导员队伍工作绩效,达到解决高学历辅导员队伍低职业承诺水平问题的目的。
二、辅导员高学历化及其职业承诺状况
高校辅导员是当今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主要策划执行者,他们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而他们和学生接触最多并且是学生最能产生依赖的人,是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各方面学习的直接引导者、指导者。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学历水平也越来越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某教育部直属211重点大学参与问卷调查的辅导员中有90%是硕士学位;某地方本科高校参与问卷调查的辅导员中有61%的辅导员是硕士学位。
虽然高校辅导员队伍学历结构在日益高学历化,但是职业承诺水平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高学历人才的职业期望值往往相当高,也导致了一些人在择业过程中目标功利化倾向加剧。特别是当今高校,很多新进高校的高学历辅导员在工作一定的时间后,多数急于调离辅导员岗位,转而谋求返回原专业从事专业教学研究工作或者在行政部门担任行政管理干部等。
在目前各个高校中,辅导员队伍在职业定位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职业前景不清晰。高校辅导员群体在高校教师行列中一般来说是属于比较年轻的群体,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相对来说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拓展,但目前许多高校为辅导员提供的发展平台少之又少。比如,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都是采用人事或人才租赁的形式引进的,这就导致了当今许多的辅导员严重缺乏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认同感,始终感觉自己就是“临时工”,也导致了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一个跳板。另外,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因为缺乏参加一些科研项目的机会和精力,往往在评定职称上因为科研成果的问题处于最不利的地位;同时,国家教育部门在辅导员管理方面缺乏实际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保障解决辅导员的出路。现实的问题导致很多辅导员都觉得在这个岗位上看不到未来,所以一有机会就想脱离辅导员岗位,势必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
2.职业倦怠。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社会各界对高校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同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任务繁杂、工作强度大,既要管理学生,又要给学校各职能部门打杂。而与承担的繁重的工作量相反的却是在职称、福利等方面并没有相应的回报甚至是等同的待遇。问题日积月累,肯定会给辅导员工作情绪带来强烈的困扰,造成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卷调查显示,某教育部直属211重点大学和某地方高校均有20%左右的辅导员对自己这份职业的工作意义产生怀疑,均有20%左右的辅导员对于自己的工作感到身心俱疲,两校的辅导员一致都认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杂务相对过多,使得辅导员们疲于应对。
这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导致了高学历辅导员在工作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人力资源优势,甚至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起到相当大的负面作用。所以说当今高校在思考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时,如何引进高学历人才已并非主要问题,关键问题是在如何能够保持队伍的稳定性。
三、高学历辅导员低职业承诺的原因分析
1.职业动机对职业承诺的影响。热爱本职工作并有志于将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终身职业的人在当今的高学历辅导员队伍中也大有人在,但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些人加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动机不纯。因为近些年高校教师在待遇方面有所提高并且具有相对稳定的职业特点、相对美好的工作环境,使得众多高学历毕业生求职热点转向高校教师。因而导致一些硕士通过应聘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进入高校工作,但在其职业规划中却将辅导员岗位作为通向高校专业教师岗位或其他岗位的跳板。在我们所做的调查中显示,某教育部直属211重点大学和某地方高校均有20%左右的辅导员在从事辅导员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期望有合适的机会就转行或者尽快升迁。所以有部分辅导员把当前工作看作过渡性的工作,甚至在行为上他们对所从事工作也并非尽职尽责,这部分高学历辅导员所持的职业动机使得他们实际上对高校这一组织做出的是机会承诺,而并非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做出自己的职业承诺。
2.对本职工作的心理认同度不够高。梅耶和龙立荣等都认为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和情感是影响职业承诺的重要变量。那么依此来看,高学历辅导员职业承诺较低的原因归根结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其所从事的辅导员工作在心理上的认同度过低,职业情感缺乏。高学历的辅导员心中的就业期望值很高,他们很希望能够通过工作挖掘出自身潜力、发挥出专业特长,以达到自身价值的实现,达到自己成就感的满足。然而社会各界误认为高校辅导员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职业,社会的偏见对其高校辅导员职业情感的培养更是起到了很大反作用。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某教育部直属211重点大学和某地方高校均有20%左右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在社会中的受尊敬程度比较低,也正是这些世俗的观念更加导致高校辅导员群体始终处于一个快速分化状态。现在硕士研究生代替过去由专科生或者本科生从事的辅导员工作,这也使得高学历辅导员往往会产生出比较强烈的心理落差,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太多又很难找到职业的成就感。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某地方高校有27%、某教育部直属211重点大学有20%的辅导员认为做辅导员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残酷的现实使得高学历辅导员在工作中很难产生职业认同。
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辅导员职业角色之间的冲突。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长期以来是将研究生培养成能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理论知识,并能够独立地在相关专业领域开展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往往并不是应用型人才。这些硕士、博士在学习期间需要在自己的专业研究工作中合理的。但是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的,各类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数不胜数,使得他们反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
知识型、研究型高学历人才的定位,从事的却是事务性与实践性极强的辅导员职业。所以高学历的辅导员工作后发现自己并不一定能完全胜任本职工作,并且他们在读书期间也缺乏对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经验,进而会影响到工作成效,进而对自身产生职业压力。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某教育部直属211重点大学和某地方高校均有40%左右的辅导员对目前工作的感受是痛苦迷茫。一旦外部的压力达到无法控制的时候,个人心中往往就会滋生非常强烈的离职倾向,因此他们即便留在辅导员岗位,也可能仅仅是因为离职代价太大或者受舆论压力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属于继续承诺以及规范承诺的范畴,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却在于辅导员对本身职业的情感承诺。
四、提升高学历辅导员职业承诺水平的对策
1.了解高学历辅导员真实的职业动机,促使其组织承诺与职业承诺一致。职业动机是一个包括了职业认同、职业洞察力和职业活力的三维结构。高学历辅导员低职业承诺水平的另一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职业荣誉感不够强,这其中不仅因为社会各界对辅导员职业存在一些偏见,同时也与高校的学生工作始终无法真正意义上获得学校同等重视有很大联系。因此他们自然不会以辅导员职业来给自身定义,更谈不上职业认同感。这就造成了高学历辅导员在入职以后,并不情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高学历辅导员对高校这个组织的职业承诺水平还是较高的,但对于辅导员岗位的承诺水平却较低,这需要学校将自身的整体发展目标同高学历辅导员的个人目标相统一,使得组织和个人能够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 使得我们的高学历辅导员既有较高的组织承诺水平,同时还有较高的职业承诺水平。比如,对高学历辅导员在职称评定以及职位晋升方面实施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并通过合理的分流措施将部分高学历辅导员安排到相对适合的岗位,使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切实的政策保障和发展空间,以提高其职业承诺水平。如严格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第24号令:“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2.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充分发挥高学历研究型人才的能力。目前,各大高校辅导员工作长期以来都存在“重实践操作、轻理论研究”的现象,辅导员岗位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以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主。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在规律性特点,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相当的专业化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业务素质,才能去应对当今高校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去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在当前具体国情之下,适当地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相关的工作经验。例如,在美国有大学甚至开设有学生事务专业相关方向的硕士甚至博士专业学科点,专门为高校培养具有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我国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相比之下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发挥出高学历辅导员的人力资源优势,使他们能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这对他们找到成就事业的支撑点进而提高其职业承诺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效复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服务器虚拟化;计算机实验室;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9
1 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得到了快速的更新和发展。为了培养具有高新技术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许多高校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很大,但是即使这样,实验室建好后很快又落后于当前的技术发展,很难满足高校教育新技术的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引入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和产品,建立新一代的实验教学平台是一个迫切的需求。由此可以提高服务器的服务能力和支撑水平,从而使设备的利用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2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状况
计算机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勤动脑,多动手,因此实践和实验教学极其重要。仅靠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就想让学生学好计算机是困难的,必须让学生实际操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和巩固,学生才能有效的运用计算机解决其他专业问题。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为了方便管理,统一维护,导致了诸多问题:为BIOS设置了密码,学生无法进行BIOS的设置的练习;主板上加装了硬盘保护卡,学生无法安装和使用新软件;禁用了计算机的控制面板,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有关操作系统方面的部分实验。
在计算机维护课程的实验中,涉及到对磁盘进行修改的试验,如硬盘分区、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优化、驱动程序的安装等,都无法让学生自己完成,直接阻碍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试验中,关于各种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的试验,如局域网的架设、网络配置与管理、IIS、FTP、Mail等,需要用到多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条件有限,在学完课程理论知识后学生无法进行相关试验,导致在将来无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操作系统课程的试验中,学生没有机会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实验。因为一般的计算机实验室都是预装的家用操作系统,并且对硬盘实施了保护措施,学生不能对操作系统实施比较复杂的配置工作和高级的应用。
3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及其应用
3.1 服务器虚拟化概念。服务器虚拟化是指将服务器的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物理的服务器变成多台互相隔离的虚拟服务器,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让物理服务器的CPU、磁盘、内存、I/O等硬件变成可以进行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简化管理系统,实现服务器的整合,使服务器对应平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力。
3.2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作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通过拆分、整合、迁移等手段,在很多行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拆分:当某一个服务器的性能比较高,但作业负载较小时,就使得硬件资源就没有被充分、合理地使用,造成了资源浪费。这时就可以使用拆分虚拟技术,将这个高性能的服务器拆分为多个服务器,拆分了的服务器在物理上没什么变化,但它们在逻辑上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在同一时间提供多个服务器的服务。
整合:在某些情况下,某些需要内存空间大、高性能处理器等特定的服务,需要性能很高的服务器。在不添加新设备的前提下,运用服务器虚拟整合技术,将多个性能一般的服务器整合成一台高性能的服务器,从而来满足平台高性能的要求,避免了重新购买高性能设备的难题。
迁移:当两台逻辑服务器的负载不均衡时,可以动态的调整两台服务器的性能。比如,为提高其中一台服务器的性能,可以将其他一台逻辑服务器的闲置的一部分资源动态的加入到这台逻辑服务器中。
3.3 服务器虚拟化的架构设计。根据所使用操作系统的不同,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虚拟服务器。根据每个应用平台的负载、存储空间、并发用户数等各项参数,在物理服务器上建立相应的虚拟服务器。并为虚拟服务器分配所需要的硬盘存储、CPU、内存以及相应的网络类型等,通过建立冗余的虚拟环境,不仅能对数据进行快速拷贝,又可以及时地对数据系统的灾难进行恢复,有效的提升了系统的实用性。
通过将物理服务器上现有的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等)进行整合,使用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中的迁移功能将各个服务器中的系统迁移到虚拟服务器上,然后建立数据库群。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数据库后台的高可靠性,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物理服务器的使用率,有效的降低了管理的复杂度。
根据服务种类的不同,将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应用整合在一起。比如:Web服务、FTP服务、E-Mail服务等可以转移到相同的虚拟机上,同时使用虚拟机的IP地址,提高系统安全性能。
4 服务器虚拟化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优势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实验室相对于传统的实验室,在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其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
4.1 稳定高效,易于部署。由于有了虚拟化平台的有效辅助,虚拟操作变得信手拈来,并且其结构简单,易于配置、维护和管理。使用者只需在图形界面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工作。在采用虚拟化的平台上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大量的减小系统维护的工作量和管理的强度。
4.2 易于搭建,能够支持多门试验教学。现有的实验平台资源不仅可以支持同时建立和启用上百台台虚拟机,更重要是的是可以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如:DOS、Unix、Linux、Solaris和Windows等。通过使用这上百台各种类型操作系统的虚拟机,可以轻松的构建出功能齐全的实验环境,满足更高层次的教学实践要求。
4.3 效率高,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在虚拟技术的支持下,只需要一台服务器和一套虚拟化软件,就不仅可以实现多台服务器的功能,还可以为高校极大地节约购买硬件设备的费用。相对于基于多台物理服务器的传统平台设计方式,这种虚拟化解决方案只需一半左右的建设成本。
4.4 延长硬件平台的使用寿命。服务器物理硬件平台虚拟化之后,只需要升级虚拟软件就可以支持更新的操作系统。因此无需对硬件平台进行更新,从而延长了系统的使用寿命。
5 结语
综上所述,服务器虚拟化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缓解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投入不足、资源紧缺等情况,也为构建新型教学实验平台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崭新思路。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的试验教学平台不仅节约采购设备的经费,还能够满足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对实验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实验性的需求。在不增加硬件设备投入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发掘其的潜力,提升其利用效率,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伴随着虚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化的理念和虚拟化的技术解决方案一定会在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幼生.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3:29-31.
[2]农坚,徐红.使用“虚拟机”技术搭建虚拟实验环境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12:212-214.
高效复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高三化学 教学效率 复习课 问题 策略
在高三这一场持久战中,复习课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对于学生来说,高三就相当于一个临时的小考场,复习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就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力度重视复习课的效果,不应该只是一味地灌输负重的程度。要以复习的效果为主要的目标,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的根本。本文就高三化学复习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策略,仅供参考。
一、高三化学复习课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复习课的效益都明显下降,这是每个教师都可以感受到的。从操作主体来讲,复习课逐渐变成了机械化的讲读课。导学案的复习模式逐渐地被推广到了今天,很多学校都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导学案,这些以导学案为主要模式的课堂已经逐渐替代了教材以及教导辅助之后的课堂模式,逐渐演变成为了机械化的讲读式的复习课。教师见到题就开始进行讲解,学生看到题就开始提笔进行作业,整个课堂的氛围就处于一种机械化的状态当中,学生上课的过程和下课是没有任何分别的。从听教师讲解习题到进行习题的练习,这样周而复始,逐渐使得复习课变成了演讲课。教师凭借着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将复习课逐渐演变成了教师自我演练的一个场所。每节课几乎都没有一定的空白。对于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就在自我陶醉的过程中结束了本堂课的旅程,这样的复习课对于学生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从操作形式角度来说,最为典型的一种复习课的模式就是教师提问学生知识点,教师总结归纳知识点,教师分析典型的例题,学生进行巩固训练。这种四环节的复习模式,使得原有的知识性缺陷不能够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没有一定的效果。这种模式的长期运行,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厌倦感,对老师所进行的例题的点评工作也没有一定的兴趣。或许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认为自己的教学是非常棒的,但是不见得学生就有同样的感觉,学生不仅没有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懈怠的感觉。
二、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益的措施
针对以上所提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构建高效益的复习课的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能够让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的氛围中贯穿于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交流、辩解中感悟到学科的内在美,让学生和教师在对话、互相促进过程中能够提升对学科的本质的把握精度。
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要解决学生的思维容量问题。不能将知识容量、习题容量和思维容量放在一个位置上。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思想。怎样才能够将知识有效地巩固在一起?怎样才能够设计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情景模式和知识相联系在一起?这些思维模式决定了复习课的效益问题,同时也是决定这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为什么在高三过程中,要设立相对应的复习课?就是为了要提升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价值,就是为了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不能够有效地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只会浪费学生的复习课的学习效益,从而使课堂整体上变得效益低下。
最后要改变复习课的结构。复习课的结构决定了整堂课的质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一定的切入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比如,在元素化合物性质复习课,要体现出融合的复习的特征,不断地将实验探究、反映原理、计算应用等穿插在其中,这必然是优化结构所应该考虑到位的。在优化的过程中,还应该要考虑到情境创设和实验手段的引入。
三、将多媒体和高中化学复习课结合在一起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教师现有的媒体,充分地将学生所发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成果展现出来,这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必要手段。
高效复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用户模型;图书模型;RSS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1-2498-01
该文针对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型系统构架,并介绍了系统构架和主要各功能模块间的流程,并对该构架功能模块进行了阐述。
1 传统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包括用户兴趣建模、图书建模、信息个性化推送三个部分。用户建模是收集和修改与用户兴趣、习惯和需求相关信息的过程,最终将产生一个具有用户特有背景需求、兴趣、知识的用户模型。图书建模是搜集和维护与图书利用率、利用时间、图书需求有关的信息过程,最终将产生一个表示图书特有背景、利用率和图书需求的图书模型。信息个性化推送阶段把上述两个模型作为依据,借助各种推送技术找出与其匹配的资源,将这些资源推送给各自感兴趣的读者。
2 传统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的不足
虽然传统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信息推送方式,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用户需求模型构建困难。用户在访问中查询的信息一般是非结构化的信息,而系统获取用户需求时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在信息的预处理上。
2) 图书使用模型有待建立。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仅对图书访问量进行统计,并没有利用读者群、时间与访问量的关系建立图书个性化模型。
3) 信息推送动态性和时效性欠佳。传统的信息推送方式一般采用频道推送、用户专用信息网页和邮件等方式。这些方式都缺乏动态性和时效性,不能够即时、无缝的把信息推送给用户。
针对传统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将用户个性化服务、图书模型、RSS技术相结合,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时把最新信息主动推送给读者,促进图书资源的整合,真正实现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个性化推送。
3 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新构架
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新构架主要包括用户个性化兴趣模型、个性化推荐、图书使用模型和信息推送模块。
1) 用户个性化兴趣模型
用户个性化兴趣模型是依据用户查询信息源――图书信息,采用相关手段提取用户个性化兴趣特征,最终实现用户个性化兴趣建模的过程。
系统在注册信息模块中提供了一个兴趣关键词输入的入口,用户就可以用搜索关键词栏目来提交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系统则会为用户输入的关键词赋予一个权值,最后系统通过对用户注册信息、定制信息等方法建立用户个性化兴趣模型。
2) 个性化推荐
个性化推荐模块依据用户个性化兴趣模型在信息库中为用户检索相关图书信息,并把检索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提取关键词,再按照用户个性化兴趣描述进行页面检索,最终形成检索结果集。把检索的结果集与用户兴趣相对比计算相似度,再把相似度高于预定值的页面即优化结果集推荐给用户。
3) 图书使用模型
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记录了图书使用的访问量、访问时间和读者群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挖掘,将各图书的访问量变化与一年中各时间段的关系进行对比,就可以把一段时间内的闲置书籍提取出来,从而形成图书馆闲置书籍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序列。图书馆就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开放不同的闲置书籍或重新推送给其他相关的读者,从而形成图书馆图书信息个性化。
4) 信息推送模块
信息推送是提取对优化后的结果数据的元数据,包括摘要、标题、链接等,使用设计后的对象类,将用户需要的信息转化为信息的RSS格式,则为RSS Feed,再按照资源的变化来更新RSS Feed。用户可以使用RSS阅读器,将推送的RSS Feed添加到RSS阅读器中,新的有用信息资源就会不断的推送给用户,从而大大节省了用户获取信息的精力和时间。
4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构架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架构与传统的个性化系统相比,区别在于用户建模和信息推送模块中都糅合了RSS技术,并提出了图书使用模型。
使用结构化的RSS标准则简化了用户在建模时的预处理工作(即收集用户个性化兴趣)。使用RSS包的解析工具,系统可以很快的获取该Web页面的Title、Description、URL等信息,再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获取用户个性化兴趣。推送模块再把得到的用户个性化兴趣信息与图书使用模型结合,并封装成RSS标准后推送给用户,用户在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时就无需打开网页。提出了图书使用模型,系统提供了时间与图书访问量的变化趋势,为高校间图书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决策支持,为提高呆滞图书的利用率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欧阳烽.Web数据挖掘与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数字图书馆技术论坛,2008(1):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