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乳制品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乳制品调查报告范文1

报道再次把“牛奶危害论”带进了大家的视野。多年来,关于牛奶危害的研究就不断出现,“牛奶到底能不能喝”困扰了很多人。本文中研究当事人坎贝尔教授和国内权威食品营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

来自中国的研究

在文首提到的报道中,关于癌症的研究内容主要引自坎贝尔教授所写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书中主要探讨了在对健康的影响方面,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有何不同。

坎贝尔教授讲述了本书的由来:1981年,中国的一份癌症普查报告引起了他的关注。这份报告包括了2400个县的数据和详细的中国癌症分布图。在他看来,这项调查很全面,是全球少有的大规模普查。随后,坎贝尔与当时在他实验室工作的陈君石博士、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访问的黎均耀博士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的皮特欧教授合作,在中国69个县的130个村庄进行了6500个样本、含639个变量的调查。通过调查,坎贝尔认为,和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东方饮食结构相比,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西方饮食结构更易引发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慢性病。这项研究在全球引起巨大轰动,影响力至今不衰。《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也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在书中,坎贝尔通过老鼠实验指出,含大量牛奶中的酪蛋白的饲料,可加强黄曲霉毒素对老鼠的致癌作用。

“牛奶致癌论”不科学

这正是新一波“牛奶致癌论”的来源。酪蛋白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奶水中,但含量、类型各有不同。坎贝尔教授的实验方法是用两组老鼠,通过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使其体内产生肝脏肿瘤,然后一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饲料喂养,另一组吃只含牛奶酪蛋白的饲料,最后发现,植物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没有变化,而酪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明显恶化。同时,他们比较了饲料中分别含20%酪蛋白和5%酪蛋白时老鼠的肿瘤发生率,最后得出结论:占牛奶蛋白质87%的酪蛋白会“在动物实验模型中显著地促进肝癌的发生”。

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研究?陈君石教授谈了他的看法:首先,老鼠实验结论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其次,这个研究是将酪蛋白作为实验鼠唯一的蛋白质来源,这样的饮食结构在人类日常饮食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平时我们喝的牛奶90%以上是水,所有蛋白质加起来也不过3%;一杯牛奶250毫升,其中酪蛋白能有多少?而人一天至少需要60克蛋白质”――显然,靠“每天一杯奶”只能满足小部分蛋白质需求。再次,这个实验是首先通过黄曲霉毒素引发癌症,大量酪蛋白加强了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而不是直接引发癌症。最关键的是,坎贝尔研究的是酪蛋白,“并没有说牛奶会致癌”,直接得出“牛奶促发癌症”的结论是误导。

对国内的报道,坎贝尔教授又怎么看?他说,这一研究“并不是说乳制品会致癌”,而是说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对健康有不良作用。即使是酪蛋白,坎贝尔教授也不认为它就会致癌。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他写道:“蛋白质摄入水平和癌症发病率之间有关联,并不能说明蛋白质是导致癌症的病因”,“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而癌细胞增殖,也是在老鼠摄入的酪蛋白“达到或超过身体生长速率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时”才会发生――很明显,坎贝尔教授已经在书中向我们说明了“牛奶致癌论”不够科学。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酪蛋白实验的意义?陈君石教授指出:这项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科学家们注意到蛋白质的来源、含量都会对致癌物的作用产生影响,从而去寻找更合理的饮食结构。

喝牛奶,中美大不同

阐述完对酪蛋白研究意义的理解,陈君石教授接着指出,坎贝尔教授的研究目的在于警示美国人,中国人不应该全盘照搬。其中的原因,在于两国人民的牛奶饮用量存在很大差异。

差异到底有多大?欧美国家的每年人均牛奶消费量超过300千克,而我国仅为21.7千克,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准――美国人把牛奶当水喝,各种乳制品吃得也多,而中国人则是远远不足。研究显示,牛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能促进骨骼发育,提高免疫能力。它的益处这么多,而饮用量却远远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但是,牛奶喝得太多又会导致钙流失,有些人会出现腹泻,因此,陈教授指出,“美国人不可能再鼓励喝牛奶”,他们的乳制品已经吃得太多,“需要泼点冷水”。

食物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搭配

按我们的理解,好的食物自然该多吃,不好的该少吃,为什么还要这边鼓励多喝,那边“泼点冷水”?

“一切都是量的问题。”陈君石教授这样说,在营养学家眼里,食物从来就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怎么搭配,在于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就像很多人说红烧肉这样的东西油脂含量太高,有致病风险,但一般人每周吃一两顿又有什么关系?可是,你不能天天吃、顿顿吃,那样身体也会受不了。”这个道理放到牛奶上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是喝得不够,需要增加,使我们的饮食结构、营养搭配更合理。这和美国人喝得太多需要限制是一个道理。”

除了癌症,不少人也认为,牛奶等动物性食品与很多慢性病有关。对这一点,从小在农场长大的坎贝尔教授认为,多年的研究结果和人群调查表明,多吃动物性食品,包括牛奶,与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有关联”。但是他依然强调这只是一种“关联性”,“并不是指肉食和牛奶与这些疾病有一个特定的致病机理”,并不是说多吃动物性食品就必然会引发这些疾病。

西方营养学家推崇东方饮食

乳制品调查报告范文2

新生儿慎用抗生素药物

51.07%不知新生儿须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提醒】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大剂量服用氯霉素类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引发致命的毒性反应。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中,18人是因在2岁前使用抗生素过敏,致药物中毒性耳聋。

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

50.32% 不知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提醒】 孕期随意用药或坚决不用都可能危及母婴,正确做法是研读说明书或寻求医生指导。如四环素易致胎儿畸形,切勿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毒性低,对胎儿相对安全,可遵医嘱使用,但仍须关注过敏反应。

酒后服药严重可致死亡

58.88% 不了解酒精会对服用药物产生极大影响

【提醒】 不少抗生素药物与酒精同时进入身体后,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轻者头晕、恶心,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安眠药(安定)与酒精类饮料同服,极易加重嗜睡、昏睡,严重的会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

51.31% 认为服用二甲双胍减肥安全有效

【提醒】 二甲双胍属于降血糖药物,降低血糖的同时确实有减轻体重的效果,但正常人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轻者出现乏力、恶心、头昏等症状,重者可致意识障碍、深度昏迷,损害身体。

服药后卧床易发食道溃疡

50.43% 不知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

【提醒】 服药后立即卧床,药物可能滞留食道,引起食道溃疡。此外,50.27%的人误以为“顿服”即为每顿饭时服药。其实,“顿服”是指将一天用药量一次服下;空腹服药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

药物开封后保质期变化

50.39% 认为药物开封后保质期不会变

【提醒】 中老年人常备的“救命药”硝酸甘油易潮解,一旦开封有效期就不再是1年或2年了,而是3~6个月,否则药效会打折扣。同样,眼药水无菌要求高,30天内用不完最好弃用,同时还要注意在2~8℃的冷藏条件下保存。

牛奶服药阻碍人体吸收

50.94% 认为可用牛奶冲服药物

【提醒】 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将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

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

乳制品调查报告范文3

今年9~10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中国药学会协办的“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收到20万份有效答题卷。药学专家分析发现,网友答卷存在大量错误的用药认识。具体存在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酒后服药暗藏杀机、牛奶服药阻碍人体吸收、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等8个最有代表性的安全用药误区。而且,面对这8个最有代表性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有超过50%的调查者存在着认识误区。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邀专家张继春一一支招纠正。

新生儿慎用抗生素药物

51.07%的网友不知新生儿须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提醒】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大剂量服用氯霉素类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引发致命的毒性反应。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中,18人是因在2岁前使用抗生素过敏,导致的药物中毒性耳聋。

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

50.32%的网友不知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提醒】孕期随意用药或坚决不用都可能危及母婴,正确做法是研读说明书或寻求医生指导。如四环素易致胎儿畸形,切勿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毒性低,对胎儿相对安全,可遵医嘱使用,但仍需关注过敏反应。

酒后服药严重可致死亡

58.88%的网友不了解酒精会对服用药物产生极大影响。

【提醒】不少抗生素药物与酒精同时进入身体后,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轻者头晕、恶心,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安眠药(安定)与酒精类饮料同服,极易加重嗜睡、昏睡,严重的会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

51.31%的网友认为服用二甲双胍减肥安全有效。

【提醒】二甲双胍属于降血糖药物,降低血糖的同时确实有减轻体重的效果,但正常人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轻者出现乏力、恶心、头昏等症状,重者可致意识障碍、深度昏迷,损害身体。

服药后卧床易发食道溃疡

50.43%的网友不知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

【提醒】服药后立即卧床,药物可能滞留食道,引起食道溃疡。此外,50.27%的网友误以为“顿服”即为每顿饭时服药。其实,“顿服”是指将一天用药量一次服下;空腹服药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

药物开封后保质期变化

50.39%的网友认为药物开封后保质期不会变。

【提醒】中老年人常备的“救命药”硝酸甘油易潮解,一旦开封有效期就不再是1年或2年,而是3~6个月,否则药效会打折扣。同样,眼药水无菌要求高,30天内用不完最好弃用,同时还要注意在2~8℃的冷藏条件下保存。

用牛奶送服药物影响吸收

50.94%的网友认为可用牛奶冲服药物。

【提醒】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将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

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

乳制品调查报告范文4

一、日本农业补贴政策现状

2009年,尽管全世界都处于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中,日本也深受影响,但日本农业补贴预算仍高达25605亿日元,相比2008年保持了基本稳定(见下页表1)。农业预算分公共事业费和非公共事业费两大类,分别占预算的38.9%和61.1%。公共事业费中,农业农村建设预算占到了58%,林业、水产等其他预算还不到一半。非公共事业费中,稳定食品供给的预算则占到了55.32%,稳定食品供应仍然是日本政府的重要工作。

2009年,日本的主要农业政策预算涉及五大方面,包括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制(8796亿日元),增强农村活力(1532亿日元),资源和环境对策(4190亿日元),森林资源的活用和林业及山村的再生(3635亿日元),确立可持续的水产业(142亿日元)等。

按照政府农业预算,日本共有各类农业补贴项目160种,分布在农林水产各业各个方面,其中水稻业可申请的补贴项目最多,有78个,旱地农业补贴项目76个,园艺补贴项目73个,水果补贴项目70个,畜牧业补贴项目69个,其他补贴项目有112个。

二、日本的乳业补贴项目

日本对乳业的补贴主要有供给限额补贴、生产和收入补贴、环境项目补贴、学校食堂用奶补贴和保险补贴等。

1.供给限额补贴。供给限额补贴是专为牛奶设立的,参加的农民在限额内按体积得到直接补贴。日本的饮用奶供给由1962年成立的公共服务社团法人——日本奶业理事会按照农林水产省的要求进行管理。1979年以来,日本奶业理事会确定了饮用奶供给目标,并分配到其各地成员组织中。这些成员组织又将这些目标进一步分配给更小的协会,由其确定每个奶牛场的年度生产数量目标。

农民自愿决定是否参加饮用奶供给控制项目。据奶业理事会统计,1999年,约有5%的奶牛场未参加该项目。各地区协会负责加强该项目的执行。若某个地区的牛奶产量超过计划数量,则奶业理事会会对参与者处以罚金。超过限额的罚金是很高的,1999年为40日元/公斤,或者会减少下一年度的限额分配。然而,据奶业理事会报告,实际上从未真正进行过惩罚。

制造业用奶(即生产奶粉、黄油、炼乳等的牛奶)由农林水产省的一个正式的限额系统项目管理,该项目也是自愿参加的。2004年,市场上330万吨牛奶中,有210万吨是制造业用奶限额。干酪和奶油用奶不包含在此限额中。制定此限额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限制供给,提高市场价格,从而提高奶制品行业利益。

2004年,参加制造用奶限额项目的农民在其限额内得到的直接补贴为10.52日元/公斤。超过限额部分不能得到补贴。直接补贴项目是在2001年4月开始代替了原来的差额补贴项目的。从那开始,补贴额与差额补贴额大致相当。按照可补贴牛奶产量210万吨计算,2004年,日本对制造业用奶的直接补贴即为约220亿日元(10.52日元/公斤*210万吨,2.03亿美元)。

2.干酪与奶油生产用奶补贴。制造用奶补贴并未包括所有奶制品。政府为生产干酪和奶油用奶的农民专门提供补贴。近年来,干酪用奶年度补贴约为20亿日元(2000年为1900万美元)。另外,还对6万吨奶油生产用奶限额提供了补贴。

3.政府/生产者联合紧急基金。类似于水稻的生产者价格下降补贴。该项目于2001年启动。资金来源于农民按其制造用奶产量的支付和政府拨付。当价格下降时,该基金为农民提供紧急补贴。制造用奶的价格在国内市场上是自由决定的。每年,年度平均价格要与该种奶前三年的平均价格相比。若当年价格低于前三年的移动平均价格,由该基金支付给农民80%的价格差额。

4.环境改良补贴。近年来,日本对畜牧业废弃物的限制加强了,农民不得不加强对其农场垃圾的管理。而这常常会导致奶牛场的成本上升。减少奶牛场环境负担支持项目于1999年6月启动,为农民对牲畜粪便采取合适的环境管理措施所产生的额外成本提供补贴。该项目的补贴与奶牛场的牧场或草场规模相关,并鼓励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加强粪便利用。2002年,该项补贴额为96亿日元(7700万美元)。

5.消费补贴。农业和牲畜行业促进公司对小学和初中午餐液态奶的销售提供补贴。2002年,该项目下对水稻、牛奶和果汁购买的预算为53亿日元,其中大部分用于牛奶补贴。此外,农业和牲畜行业促进公司还为日托中心、幼儿园和晚年之家购买牛奶提供补贴。

6.保险补贴。2003年,日本政府为奶业支付保险补贴207.1亿日元(1.79亿美元)。日本所有奶牛都必须参加保险。保险体系包括当地、地区和国家三级。一般,由当地机构支付农民损失。当地机构的保费有50%来自于农民交纳,50%来自于政府。当损失超过当地基金时,所差保险费由国家和地区农业保险机构偿付。

奶农必须将其所有的牲畜进行保险,但其可以决定保险购买水平,最低为牲畜总价值的20%,最高为80%。保险费率每三年进行修订。由农林水产省根据各地过去损失情况决定最低保险费率。当地协会可以收取比农林水产省最低值高的保险费,而且各个农场的保险费率可以不同。

再保险由政府(50%)、地方保险联盟(30%)和当地协会(20%)提供。2003年,政府向当地协会支付了150亿日元(1.26亿美元)的再保险金。特殊情况下,由国家政府提供所有再保险。

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1.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中国目前的农业补贴政策基本上都是属于固定补贴,而基本没有与当期价格挂钩的不固定补贴。今后,类似于日本的政府/生产者联合紧急基金,中国也要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当年度平均价格低于前三年的移动平均价格时,启动该项政策,而且价格下跌越多,补贴也应越多,补贴即与农户的商品量挂钩,也与当期的价格挂钩。保证农民在乳品价格下跌时的合理利益。

乳制品调查报告范文5

然而,在食品安全问题中,较之于“易粪相食”,更多更广泛的人群是在“人人尝毒”,毕竟既不做鸡翅又不生产牛奶的人占绝大多数,但他们会经常甚至天天吃有毒有害的垃圾食品。比如,工业明胶冒充药用明胶和食物明胶几乎涉及所有的食品和药品,包括糖果、饮料、食品添加剂、乳制品,甚至美容保健品胶原蛋白。看来,现在似乎是全民以身试毒和尝毒,俨然回到了神农尝百草的时代。

研究发现,神农尝百草确有其事,中国人基因组中有一种功能非常强的苦味基因TAS2R16,它应当是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受到自然选择的结果。尽管所有种族都有这种基因,但检测世界上大多数人种的基因样本后,只在中国人的基因组中发现了有很强功能的苦味基因。

据历史记载,在五六千年前,中国正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人口快速增长,靠狩猎和采集已不能满足人口对食物的需求。人们必须从森林中走出去,从狩猎和采集转为农耕;另一方面,又必须大量采集食物,这是“神农尝百草”的历史事实。面对各种可能充饥的植物,人们不能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是否有毒,只能靠口尝。尝百草时期,苦味感灵敏和强烈的人会生存下来,反之则会被毒死。

神农尝百草是我们的祖先适应自然的一种进化选择,但今天神农的子孙尝“百毒”却是自身的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地让人以身尝毒,会起到神农氏那样的效应,产生类似于TAS2R16苦味基因的新基因,或是强化人们体内残存的有很强功能的TAS2R16基因吗?如此一来,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感谢那些往食物、药物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者,让所有人都变成了百毒不侵的金刚之身?

乳制品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规模牧场;公斤奶;成本

中图分类号:S8-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15

近年来,随着饲草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等上涨,规模牧场公斤奶成本不断上涨,此外,全球乳业低迷,受国外进口奶粉冲击,国内奶源市场奶价始终在低位徘徊,规模牧场经营已经到了亏损或者微利状态,因此,如何降低规模牧场公斤奶的成本,成为关系所有牧场的生存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降低公斤奶成本,提高牧场收益,指导牧场提高经营水平。

1 公斤奶成本的构成

公斤奶成本是指奶牛养殖者每获得1kg生鲜乳所投入的总成本,影响公斤奶成本主要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饲喂成本、繁育成本、疫病防治成本(疫苗、兽药、消毒液等)、检测成本、卖淘牛变化成本、病死牛成本;间接成本是指基础设施折价成本(包括牛舍、挤奶厅、饲料库、牛卧床、道路硬化、管道设施、青贮窖、制冷罐、取料机等),粪污处理及环保费用,牛奶运输成本,汽柴油费用,人员薪资,伙食费用,水电煤成本,清洗及药浴液成本,维修费用,土地租金,银行利息成本,牧草粮食种植成本等[1]。公斤奶成本并非单纯的计算及数据公布,控制公斤奶的成本是控制规模牧场的经济血脉。

2 控制公斤奶成本的主要措施

2.1 科学合理的日粮配比

科学合理的日粮配比是控制公斤奶成本,降低饲料直接成本的最重要措施。日配粮比的目标是饲料成本最低的前提下,满足牛奶的营养需求,并且保证奶牛高产。提高日配粮比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粗粮质量。粗粮质量是影响饲料成本的关键因素,如果粗粮质量较高,玉米等原粮的用量就可进一步降低。同等干物质采食量的情况下,提高粗粮的消化率,瘤胃环境相对稳定,就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来增加产奶量。在玉米和和豆粕等主要原粮价格持续上涨形势下,规模牧场使用价格较低的辅料可进一步的降低饲料成本,辅料可以为奶牛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能量。

2.2 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

公斤奶饲料成本占公斤奶成本的70%左右,是公斤奶成本的主要部分,也是牧场经营效益的重要绩效指标,更是牧场盈利能力的重要标志。科学合理的饲料仓库管理可降低饲料的损耗,从而可间接地控制公斤奶成本。良好的饲料仓库管理可以降低贮存损耗,预防鼠害,避免受到大风、大雨、冰冻等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规模牧场可以使用筒仓贮存饲料,将饲料损耗控制在1%~2%之间。用过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将饲料损耗降到最低,积少成多,规模化牧场就可以控制公斤奶的成本,使利润更大化。

2.3 控制公斤奶成本牧场管理和监控措施

很多牧场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不注意计算运营成本和做好成本统计工作,不培养牧场管理者经营管理意识,造成经营管理混乱,不能及时发现日常运营成本的大幅度波动。因此, 在不增加饲料成本的大前提下,提高鲜奶产量也是降低公斤奶成本的方法,提高鲜奶产量的最好方法就是改善牛群管理模式。通过密切监测规模牧场的每一个生产环节,达到提高牛群管理的基础。对于规模牧场而言,科学的管理意味着牧场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包括产奶量、挤奶程序、牛群管理、繁殖、牛群健康、犊牛后备牛饲养、遗传改良等。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要以大数据分析作为科学检测的基础。例如在挤奶厅时识别活动量,产量,导电率,挤奶操作,休息时间时的自动称重和分群等。

此外,合理规划规模化牧场的投入,主要从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和新增固定资产成本着手,根据牧场的实际发展需要,科学地规划牧场投资,以此降低固定资产的摊销,从而科学地控制公斤奶成本。在牧场日常管理中要建立日常运营管理成本绩效机制,对牧场的灵活成本譬如工人工资、水电费、汽柴油费、治疗保健费用、伙食费、场地租金、牛奶运输费和杂支消耗品费用进行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以此降低摊销费,便于持续稳定低控制牧场公斤在成本。

2.4 做好后备牛饲养和优化牛群结构

牛群管理是降低牧场公斤奶成本的重要途径,其别是后备牛的管理,以正确的饲养程序管理后备牛,使得其首次产犊月龄在最佳的范围内越早越好的同时,投产后的泌乳性能也达到其泌乳潜能。后备牛饲养需结合其不同月龄生理发育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饲养,做到后备牛“不白养”。此外,进一步优化牛群结构,即提高主动淘汰率,将没有饲养价值“入不敷出”的牛只及时淘汰出群,避免饲养“白吃白喝”的奶牛在群。

2.5 控制公斤奶成本疫病防治措施

规模牧场应特别注意那些工作效率低或者能够造成损失的环节。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有:繁殖差、炎、蹄病,还有一些潜在的原因和不易被发现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代谢病。代谢不平衡可能不会直接造成牛只死亡,但会给规模牧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这些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包括一下几点:奶产量降低;药物和兽医成本增加;如果使用抗生素,废弃牛奶量的增加;影响牛只受胎率;提高被动淘汰率。代谢病主要是产褥热和酮病,其中酮病给规模牧场带来的经济损失更大。酮病多发生在新产牛犊上,因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不平衡,可通过血液、尿液中酮体增加来检测和确诊。酮病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亚临床型酮病奶牛的主要症状有:食欲和采食量下降;产奶量下降;体况下降,体重损失。此外,规模牧场可以通过检测牛群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稻荩当乳脂率小于等于2.5%的牛群比例不超过1/10时,说明牛群没有受到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影响。因此,控制公斤奶成本更应该做好牛群疫病防治工作。

2.6 加强牧场团队的建设

人才管理是实现牧场公斤奶低成本的不可缺少的途径,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牧场的队伍建设涉及到从管理者到基层技术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配合是保证牧场生产链环环紧扣的关键。让牧场每个员工都能发挥出主人翁意识。做好牧场队伍建设,确保牧场经济效益达到要求。

为降低规模牧场公斤奶成本必须做好日粮配比和饲料管理、完善牧场管理和监控措施以及疫病防治措施,增强规模化牧场的科学管理,确保公斤奶的成本科学合理地稳步降低,促使规模牧场公斤奶成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冯起.国外乳品行业发展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J].农业技术装备,2010(11):72-73.

[2]乌云花,修长柏,郑喜喜,杨艳玲. 农户奶牛养殖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农业经济,2012(02):84-86.

[3]黄玉庆.公斤奶饲料成本――牧场盈利能力的重要标志[J].中国乳业,2016(08):145-148.

[4]赵阳.乳制品供应链合作风险研究[J].农业经济,2009(3): 93-94.

[5]张晟义,强始学.中国乳业供应链竞争的兴起及动因分析[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3(2):19-22.

[6]任爱君,吴迪.浅析供应链管理在农产品核心企业中的实践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4945-4946.

[7]陈慧萍.2011年规模奶牛场从业人员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乳业,2012(08):12-15.

[8]轶名.推进奶牛规模养殖还须解决诸多问题[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2(08):58-59.

[9]陈慧萍.2011年规模奶牛场成本与效益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乳业,2012(07):247-250.

免责声明

中文期刊网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AI高效写作

原创度高、更快速、更准确,服务至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期刊咨询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