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教学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教学管理范文1
近几年,随着社会改革不断进步,高校教学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管理模式应该根据学术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质量是衡量高校综合发展的依据,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科学、有效、规范的教学管理。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管理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高校需要全面认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发展,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到一起,顺应教育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学术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的内涵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其具体工作可以按照管理部门的差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等院校教育部所属下级教育机构对其自身的教育管理工作组织,保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遵守学校教学管理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另一类是教学管理,也就是高校对自身的教育管理。本文主要对高校自身教学管理问题从学术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二、学术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以教学评价和科研成果为依据。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来说,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更多注重科研成果,对教学成果并没有更完善的评价标准。高校教学难以进行明确的对比,所以很多高校将教师考核评价放在学术和科研成果方面,促使教师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领域的科研和论文方面,忽视了教学工作。然而,正是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制约了教师在学术方面的提高和发展,这也导致高校教学管理在学术管理方面不被认可,阻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
三、学术视角下如何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1.完善学术视角下的教学管理理念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重视学术性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学术性教学评价带入教学管理制度中,促使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将研究成果带入教学实践中。教学实践也应该接受教学管理的约束,提出相应的奖惩措施,为进一步普及学术性教学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可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启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为教学管理改革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教学管理理念创新,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在学术基础上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认清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加大学术教学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价中的比重,完善学术教学的考核标准,将日常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
(2)规范高校教学管理质量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应该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为第一目标。首先,高校可以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制定科学的学生信息制度,建立教学监督小组,对教学进行随机抽查,形成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其次,教学管理工作者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探索适合高校发展的教学管理方法,建设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再次,学校应该严格依照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教学管理工作,坚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为教学管理改革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环境,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高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高校的教育质量问题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必须紧跟时展的脚步,全面进行改革创新,否则落后的教学管理制度将严重制约高校的发展。只有教学管理改革得到足够的重视,才能让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学校服务,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实现教学管理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毛艺林.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及其践行途径[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2).
[2]安志宏.精细化理念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12(75).
[3]刘Z.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基本途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4]傅昌德.高校教学督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
[5]王小梅.西北民族大学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
[6]王俊生.教学引领.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种价值取向[J].教育探索,2012(12).
高校教学管理范文2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它是由郭思乐①教授率先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强调教育应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生本理念下,高等教育的“育人”不但体现在对学生的教学上,也体现在对学生的创新管理上。它要求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长为本,肯定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真正“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尊重并依靠学生开展教学管理活动。从根源上将传统的便于教师操作的被管理转变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利于学生自觉成长的自主管理。
二、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生本理念缺失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仍秉承传统的师本理念,强调管理学生而不是让学生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以生为本”。
(一)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学生满意度不高
教育事业说到底就是服务行业,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是服务的提供者,学生是服务的接受者。然而现阶段大多数的教学管理者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师为本,重管理轻服务,缺乏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学生的咨询不予耐心解答,学生的需求不予及时解决。更有甚者,对犯错的学生冷言斥责,造成师生间矛盾,学生不满情绪严重。
(二)信息不对称,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不了解
理想的教学管理模式中,信息应当是对称的,即相关利益者(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了解的信息一致,占据的信息优势对等。然而信息不对称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在相关信息的产生、传达、接收、统和、使用以及反馈等步骤中,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三方间常存在明显信息不对称情况,最为常见的表现就是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知之甚少或毫不知情,只是一味地服从安排。
(三)管理自上而下,学生被动参与
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大多是自上而下,以管理者为中心制定有关规定,做出决策后下发通知要求学生参与,学校主管职能部门及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运行中占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管理的对象。而学生参与的管理组织机构,如学生会、学生分团委等也一直处在多层次管理体制之下,没有统一明确的规章制度及监督机制,工作效能不高,不能实现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参与,自主选择权、主体话语权有所缺失。
三、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路径
基于生本理念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是高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学生人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转变思想,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性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根本属性和内在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自身的服务角色定位,不再强势地管理和控制,而是要平等对待服务对象——学生;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积极、耐心地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实现信息广泛覆盖
充分借助校园广播、网站、微信微博平台、橱窗展板、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介,扩大教学管理信息的覆盖面,努力实现信息对称化,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办事流程等等。
(三)积极支持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树立主体教学管理观,以尊重、弘扬和发展师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学生的能动性为基本价值取向,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
1.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高校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设立学生管理岗位,如助导、助教、学习委员、教学信息员等,学生自愿报名后从中选拔有责任感、有能力、品学兼优的学生就职,也可采用轮岗的方式,给予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对于一些任务较重的岗位,可以适当发放补贴,调动学生积极性。
2.为学生权利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充分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和监督权。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学校各种教学管理事务性会议,允许学生自主发言,真正做到代表学生群体发表意见和建议,而不是充人数当观众。公开设立校长信箱、微信投诉平台、教务处长接待日,解答学生困惑,听取学生心声。选聘教学管理质量学生监督员,实时监督,发现问题立刻上报主管教务部门。高校对于学生群体提出的意见要及时处理,并通过相关管理人员口头上、学校书面文件或网络平台公开进行信息反馈。
高校教学管理范文3
关键词:教学学术;教学管理;创新
自1990年代美国卡内基教育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ErnestL.Boyer)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关注教学学术、研究教学学术的热潮,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改变了部分高校忽视教学,或者不重视教学,或者科研冲击教学的做法。然而,尽管有国内学者的呼吁,也有敏锐的高校管理者的努力,但国内许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依然非常严重。多数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较少考虑教学和教学学术等,偏离了大学的本真。因此,我们从教学学术的视角对教学管理中教学学术元素的缺失进行探讨,并提出创新教学管理的建议。
一、教学学术的内涵
面对纳税人对大学的不间断地责难,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ErnestL.Boyer)在二十世纪九十年表的《学术水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报告中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他认为大学学术包括四个方面:探究的学术、应用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教学学术是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学术;教学首先是一种学术活动和一个能动过程,是维系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桥梁。在一个好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新知识的学习者,他也很可能在此过程中得到一个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把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纳人学术范畴、成为教学学术是理所应当的。[1]教学学术概念的提出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有的对教学学术作出行为描述,阐述教学学术这一行为的具体特征;有的对教学学术的构成作出分解,阐释教学学术的组合要素;有的对教学学术的概念作出整合,构建教学学术的系统模型。教学学术的概念因为争论而更加清晰,虽然各家仍有差异,但是都一致同意教学学术的共同特征:反思、交流、公开化。[2]高等学校教学的学术性是由教学的内在本质和特征所决定的。同时,高校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教学在大学中也必然享有学术地位。[3]高等学校教学的学术性决定了教学管理必须立足于教学,从理念到制度,从领导到普通管理人员的中心应该是教学。然而,现实并非尽如理想。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学术缺失的现状
在当前许多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忽视教学学术的现象,特别是管理理念、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
(一)管理理念的缺失
理念先行带动管理的成效。高校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所秉持的管理理念将直接影响学校发展方向和管理成效。根据我们的调查,与国外相比,我国学者关于教学学术的理论研究仍不够成熟,主要以引介为主。如此致使教学管理者在实践中缺乏教学学术理论支持。不少管理者偏狭地看待学术内涵,他们认为只有生产知识才称得上学术研究,把学术视为发表学术论文与出版学术专著,将传播知识的教学未列入学术范围。故此,他们就不可能把教学上升到学术的层面进行探讨,而是把大学教学仅仅当做肤浅的技能。同时,为数颇多的高校管理者未能区分学科学术与教学学术之间的差异,从而采取相同的管理方式、方法对两种具有较大差异性的活动进行管理,不重视教学学术规律的独特性。认识的偏差使管理者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不能缺乏教学学术理念的指导,热衷于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上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他们的水平与成果都得不到得不到合理而公正的承认和评价。从而导致那些潜心钻研教学,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教师的缺少成就感,进而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到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缺乏质量意识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许多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意识缺乏。他们大多数人以上课多少的课时量来看待教学工作,较少关注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被忽视。高校管理人员考核教师的指标以具体可测的论文篇数、著作多少和课题级别等指标为主。至于教学,也是看课时量的多寡。对于质量缺少相应的可以测量的指标体系。长期以来,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具体落实效果不甚理想。如此,造成教学管理人员不重视教学质量,不关注教学质量;教师不关注教学,不研究教学。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被忽视,教学工作被表面重视而实际上边缘化。
(三)评价机制缺乏灵活性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仍旧停留在文件中和口头上,对教学工作成绩的成绩承认不足,对教学工作的考核,采取对教学工作量的分解的方法,缺乏具体的、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高校的教师晋升主要是依据科研成果。尽管每所高校都会定期考核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但其中科研成果所占权重远远超越教学成果。由于科研成果的多少与质量是教师晋升的主要依据。这一规定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很容易导致一部分教师重点关注各自的专业领域,产生错误的科研决定轮,误认为学术上的成就可以替代教学的成就,科研好教学质量就高。还会导致一些教师把目光盯在出论著、发论文上,对教学投入较少。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研究相比其他科研来说难以量化评价,即使涉及到教学工作也是最容易满足的条件。尽管部分高校出台教学岗位职称晋升网办法,但是其条件也是以可以量化的诸如教学比赛获奖等级等为主要指标,许多全身心投入教学、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很少用机会获奖。这大概就是周鼎现象产生的根源。如此僵化的评价机制,忽视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忽视了教学的学术性。
(四)激励机制缺失
在多数高校,教师不重视教学的原因还在于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乏力。教学中心地位的突出,需要全校上下都重视教学,日常的行为围绕着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教学,教师重视教学学术,关注教学问题。但是,学校缺乏对教师出色的教学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效的欣赏、承认、关心和高度的评价,亦即对教师教学的激励不足。许多高校正在执行的教师绩效考核与教学质量关系不大,教学效果好坏对考核结果影响不大。如此便导致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缺乏外在的来自于组织的动力,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下滑。
(五)约束机制乏力
除了激励机制缺失之外,许多高校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约束不足是造成教学质量下滑的另一原因。约束机制是为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便于组织有序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而经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执行的具有规范性要求、标准的规章制度和手段的总称。虽然各高校都有相应的教学管理的约束机制,执行起来往往不到位,显得乏力。各高校对于备课、教学纪律、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都有具体要求,但是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教师特别是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多而不能履行教学职责的教师往往不按照制度执行。
三、以教学学术引导高校教学管理创新
为了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回归大学本位,我们根据从教学学术的视角分析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对策促进教学管理的创新。
(一)树立教学学术的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学术不单单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理念。为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高校内部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教学学术理念,用教学学术来统领教学管理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教学的学术性。教学管理者要认真学习教学学术理论,充分理清教学学术的意义、内涵、作用和运行规律,将教学学术放在与知识生产的学术同等重要的位置。关注教学学术,把对于教师在教学学术方面的期望通过制度融合到他们的工作中,营造敏于观察教学现象、善于研究教学问题、用于发表教学见解的氛围。同时,要制定教学学术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激励教学成就,搭建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平台。
(二)构建教学学术主导的评价机制
教学中心地位的突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机制的有效促进。在教学学术日益凸显其价值的今天,应该构建以教学学术为主导的评价机制,加大教学学术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工作作出评价。首先,制定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评价指标体系。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之间个互相交流与合作,教学的反思与研究等纳入到教学评价中。其次,要建立同行评价机制。同行专家在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更能够理解教学学术的意义,掌握着本专业教学的规律和评价标准,他们的评价往往让其他教师接受,他们的肯定会使其他教师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其教学积极性,促进其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
(三)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系统化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制度完善和系统化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以教学学术为主导,进一步完善教学准入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学交流与表达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学改革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等。教学准入制度的完善将会改变过去的高校教师资格门槛过低的情况。通过准入制度可以对教师的学历、学位做出更高的规定,同时可以制定退出机制,从而保障了从事教学的教师的教学学水平。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方面,要构建教学信息获取机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教学实际,从而能够对教学质量做出准确的合理评价,真正保障教学质量。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将为教学评价真实可靠的依据,为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参考。凡此种种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务必要围绕教学学术来完成,每一种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与其他制度相协调、不冲突,才能发挥管理制度的整体功能,从而保障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得到保证。如果各种制度之间缺乏协调各自独立或者各种规则出现矛盾,那将失去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教学学术正常发展运行的功能。因此,各类教学管理制度要系统化,互相组合成为整体。
(四)构建教学学术主导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激励约束是主体根据组织目标、人的行为规律,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动力,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和要求,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规范人的行为,朝着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在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中,激励和约束机制行政化程度过高,激励不到位而约束失位。以教学学术为主导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应该平衡激励和约束的关系,使其相得益彰。就激励机制而言,高校应该以教学学术为中心设立奖项,激励教师探索教学、研究教学。例如可以设置基于同行专家评价的教学成果奖、教学创新奖,并将这些奖励纳入到教师晋级之中。同时,建立教师发表机制,鼓励教师公开教学成果。高校应该为教师教学学术发展搭建平台,为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表教学见解、交流教学经验、彼此评价教学效果等,从而使教学的学术地位得到承认,使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赏识,从而树立信心,促其教学学术水平得到提高。然而,仅有激励不足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还必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高校可以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来规约部分教师的不良教学行为,使教师能够按照制度要求规范各自行为,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教学质量,改变教师“重研轻教”的倾向。而且,约束机制要宽严适度,既有规则又具有灵活性。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因此,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发挥教学潜能,既要以各种激励措施来激发教师从事教学的主动性,还要通过约束机制规范教师不良教学行为。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因此,我们要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其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教学管理的创新必须有教学学术来主导,围绕着教学完善制度,建构机制,贯彻有效措施,平衡各种关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回归大学本位,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Boyer,E(1990)ScholarshipReconsidered:PrioritiesforthePro-fessoriate.CarnegieFoundationfortheAdvancementofTeaching,Princeton.NJ.p.24;
[2]宋燕.教学学术国外研究述评[J].江苏高教,2010,(2):67-70.
高校教学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不管是哪所学校,从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其它一些专职学院,都会有一个管理制度,而每所学校的管理制度都会不一样,但是却出奇统一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制度都是针对学生进行编写的,极少一部分会提及教师的所要遵守的一部分规章制度。大家都知道,一般都认为老师是为学生好,不得不承认,几乎所有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龙成凤,所以,在一个老师为学生好的情况下就会不设立其规章制度。在中国,即使老师犯了错误,也是在为学生好的前提下才有的,而此时大多数人都不会追究,有的父母还会感恩戴德,毕竟老师还是管自己孩子的。然而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之间容易产生隔阂与矛盾,虽然在我国尊师重教的情况下很少会有将矛盾升级成语言攻击或者肢体冲突。不过大部分学生将不满都会埋藏在心里,慢慢累积,结果就是学生对老师的误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想听老师所讲的课程,教学与学习质量不但不会提升反而下降不少。所以,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一、管理制度的不明确和不重视
每个学校学生从开学到毕业,基本上都不会清楚学院内的管理制度是怎么一回事,一般都是学校老师口头上不许这样做也不许那样做。极少一部分学校会在开学第一天和学生讲解学院历史与规章制度,以及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宗旨。还有一些学校虽然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牌,但所存放的地方不明显,有的干脆挂在学校办公室里,学生们更无法看到学校所谓的制度管理。这些情况导致了学生对学校本身的管理制度缺乏认知,更别提这些制度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没人指正修改。管理制度随意设置,没有任何意义,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遵守,只抓学习不讲德行,就算学习再好毕业了也不会是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想要学校更好的管理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首先当然需要学校宣传,开学期间应普及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分门别类将管理制度用心和学员讲一遍,比如在食堂该遵守什么,图书馆该遵守什么,教学楼该遵守哪些等等,诸如此类都应耐心讲解,然后就是将存放制度牌的地点告诉学员,宿舍管理制度在哪里,实验室管理制度在哪里,一一告知,深入人心。
二、管理制度的不公平和不人性化
学校管理制度一般都只是针对学员的,很少有对老师的,这就产生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不公平管理制度。比如说学生迟到了一般就会受到处分或者体罚,而老师迟到了却以工作为借口,并且绝大一部分老师会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课时间,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这类老师的有不小抱怨,影响学习心情,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并没有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成为一种惯例,反复恶性循环。极大多数的管理制度都是以命令口吻来完成的,比如说在一个草坪花坛上有些有些管理制度是这样写得“严禁踩踏草坪,严禁摘取花朵”,这样词语容易让人产生反感,有的学生心中想着你不让我踩草我偏要踩,你不让我摘花我偏要摘。像这类死板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词语在大多数学校每个角落都会有,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改成“为了您和它人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请不要踩踏草坪和摘取花朵,谢谢!”,像这些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我相信同学们会更容易接受。
三、管理制度的落后与单一
有一些学校的管理制度历经很多年都没曾更换过,然而随着时展,每个人心里的想法都在改变,而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管理制度仍然存在校园类,这些制度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思想观念,所以制度不服人心,也不利于管理,故而需要根据当代时局进行改进。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学院管理制度上只有严禁不许和处分这几个字眼,很少有学校的管理制度上提到奖励方面,这就打击了学员对遵守管理制度的积极性。而所谓的管理制度也成了处罚制度,而管理制度的奖惩方式应当建立起来。
四、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建议
在研究制定管理制度上,绝大部分都是由学校老师提出的建议,而这些建议都是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考虑的,却忽略了管理制度所对应的大部分都是学员。学校老师制定了专属管理制度,存在大量漏洞,而这些漏洞往往只有身为学生的他们才会意识到,所以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当多收集一些学生们的意见,然后在这些建议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的管理制度才会让人信服。教学管理制度其实是开往知识海洋的一把钥匙,一个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往往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氛围与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存在弊端的标准。在我国,不论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还是企业的管理制度,都很难落实到位,究其原因就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而管理制度的完善关键还是要看管理人员是否站在所被管理人员身上着想,而不是管中窥豹,单一用死规矩去约束别人。关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其实是与企业管理制度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出社会是否能适应企业。学员们终究会步入社会,而借鉴企业管理制度能让学员尽快的适应社会,少走许多弯路。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相互融合,共同借鉴,得出一套既适应学校也适合企业的管理制度,这样能使学员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最大的价值。在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上,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与阻碍,而管理制度关系着学院与企业及国家的发展,不管如何困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作者:张琼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韦巧燕,李瑞贵.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32-34.
高校教学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效教学管理;效能提升;路径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efficiency largely reflects the overall level, the following will be on teaching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ath for a brief analysis,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efficient teaching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ath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改善,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的大量的人才,但是高校的教学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故需要采取措施大力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效能。教学管理效能是指高校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目标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及管理的效率、效果、效益的综合反映,其是学校合理运用各种资源后表现出来的结果情况,其主要特征是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管理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学校的整体效能,是教学管理活动的中心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其真正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培养质量上。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的重要性决定了作为教学管理者,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对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的提升力度,本文以下内容将根据作者多年的经验,对高校教学管理效能提升的路径进行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2、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观念滞后。教学管理队伍在学校教学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管理队伍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性,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以管理来推动和发展学校教育。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管理不是一般的行政工作,也不是一般的服务性工作。作为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要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并掌握合理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才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准确定位,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化管理。实际管理中,一般只能凭经验,管理简单化,习惯维持现状。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仍然是一些教学管理者的思维定势,行政命令仍然是一些教学管理的主要手段,他们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教学管理的主体是有知识、有思想的教师,教学管理一旦忽视了这种主体价值的特殊性,其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受到压抑,教学的行为和教学效果与管理的目标值就会产生很大的偏差。第二,考核方式死板。现有教学考核制度尚未明确,所要考核的对象和方向还都不是太完整,考核的方式也比较单调和死板。特别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业绩考核的评审上,有很多学校太过于去注重科研成果,从而忽视了教学的任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以数量追求为向导,使“重数量轻质量”成为必然,给投机取巧者创造了可乘之机,功利主义在教师中日益膨胀和扩张。教师量化考核制度的错误导向,损害了考核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公平,将会给高等教育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第三,课程设置实用性不强。目前,高校的课程设计过分强调学历目标导向,课程主要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并按一定比例设置;过于强调专业学科体系,理论化倾向较为严重;在课程学习要求上,强调服从学科设置的系统性、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学习要求的统一性;在课程内容上具有滞后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教学管理的效能。第四,教学管理中重教轻学。随着高校扩招为了满足改善办学条件需要和扩大办学规模需求各高校也努力多方筹措经费投入基础建设和教学硬件设备建设积极增添实验设备、网络系统、图书资料等但多数学校只注重了数量上增加而用于质量经费投入有限其具体表现在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机会少另外许多学校尚未建立网络化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因而及时掌握教学各环节所提供实时信息高校在教学管理只重视对“教”管理主要表现在:强调对教师培训和管理能够经常性组织教师去兄弟院校考察、学习并鼓励教师搞科研;然而在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上则一直比较注重统一对学生个性发展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在教与学关系上强调“教”主导作用忽视作为主体“学”积极性调动与发挥;造成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状态掌握学习“主动权”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从而直接削弱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很多学校忽略对“学”管理在大学里学生迟到、缺课、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低正确学习观和就业观正确约束这些都是影响教学质量关键因素。
3、高校教学管理效能提升的路径分析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高校教学管理效能提升的路径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首先,学校要在可能的条件下,把高素质的人才吸收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建设一支数量合适、结构合理、工作情绪饱满、知识能力互补、群体效能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其次,学校要对教学管理人员制订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再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创新考核方式。要对高校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就要在高校中制定出教学考核的激励体制,对教师的机制设计要达到的效果在于减压增负,而对学生则在于加压减负。这便是我们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机制设计的基础。把握不好这一点,势必会出现彼此不合作,互相指责和不愉快的局面。首先,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考核政策。教学本身是个复杂的事物,它往往不能被简单地去评判。其实不管是学校评、学生评还是教师自评,都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教学的全貌。而综合打分的办法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权力的平衡,在治理结构上是必须的,但实际上就其评价结果本身来讲却不过是谬上加谬。第三,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效能的基础。教学计划是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制度的具体体现,因而要重视教学计划设计对成人高等学校管理效能的基础性作用。对教学计划的管理,就是通过对未来教学工作和活动的设计,控制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并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计划设计与教学管理效能直接相关。教学计划设计的科学性保证了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了管理效果和学习效果。第四,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倡教学并重。目前高等教育模式多限于传授学科、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模式远适应新世纪高科技、多元文化和知识经济发展需求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应该更多关注其社会性、先进性、发展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并以此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教师是教学过程实施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教学改革中主体教师教学改革不是简单追求形式、手段翻新更应该突出学生个性和主体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体制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开放灵活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差异和个性充分发挥学生天性和优势培养和养成他们独立自主意识、开拓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了解教师教学状况和学生学习状况有必要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参与教改方案修订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只有创新观念才能跨越教学管理创新上障碍突破旧思想、旧观念束缚形成教学思想活跃、教学对象主动、管理方式灵活新教学管理机制。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使教学管理能建立新管理平台,为各种时空、不同模式教学量化管理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网络化、全球化必然引起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化和课程内容更新从而影响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对学科知识结构以及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程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管理必须紧跟现代化进程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为教学提供良好支撑环境。
4、结尾
以上内容首先对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随后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高校教学管理效能提升的路径,表达的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是作者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必须在实践中锻炼,总结经验,踏实学习,才能为高校教学管理效能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现代教学管理系统》齐平等;河北教育出版社
高校教学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业就业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不管是在硬件建设上,还是在软件管理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但高校教育的发展仍然与社会环境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育教学应该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教育改革应该适应社会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一、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僵化,学生高校毕业以后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秩序。实践证明,现代社会知识的时效性明显缩短,尤其是从21世纪开始,知识增长的速度急剧加速,现在世界上每天约有1万余篇,各种各样的书籍都在交替更新。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所学的学校知识,已有60%变得陈旧。所以,今后的高校教育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重点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掌握科学发展的动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自主更新,以确保信息化时代下,能够不被淘汰。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大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比较欠缺,据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布的有关报告指出,中国的大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大学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到10%能够适应跨国公司的需要。因此,我国的高校教育必须要转变人才教育的理念,尤其是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投身于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应用有更深刻地了解。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要安排适当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学生以后走进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任务,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高校教育要进一步加快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使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能力和水平。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靠教出来,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高校教育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将学生放到重要的位置来看待。逐步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提高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环境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三、突破学科专业体制,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体系框架
根据最新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近60%的用人单位对当前的大学生课程设置不满意,其中有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制约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大学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尤其是有的高校教育在专业划分上过于精细,明确淡化了边缘交叉的学科知识,有的大学生因为专业过于边缘,在应聘工作上屡屡受挫,可见高校教育的学科设置与社会发展的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高校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一定要能够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机制方面、学科教育的设置方面,与社会发展一致,高校一方面要了解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另一方面要及时宣传高校专业的设置安排,让社会了解高校,使高校能够融入社会,实现两者的协调与互补。
四、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
在社会发展中,大学毕业生的速度应该低于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稳定的发展水平。而当前的社会情况是大学毕业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为了找到工作,大学生不得不降低要求争取工作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低学历的人群就业的机会会更难。因此,为了实现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国家和高校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高良好的环境。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够拉动一部分人就业,实现良好的就业环境,为此,在高校教育中,要积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宣传自主创业的政策机会,有效解读资产创业的程序,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校教育的良好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目标,为了提高我国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将高校教育改革放到重要的位置对待,使高校教育能够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端人才,为我国的教育进步增砖添瓦,也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袁凤友,贺卫东.浅谈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1
[2]杨雪梅.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2
[3]陈焱.浅谈对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的研究[J].教育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