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建筑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旧工业建筑论文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1

1)区位优势。

工业建筑由于历史的特殊性,以前的老工业建筑在几百年的城市扩张之后,区位性价值普遍得到提升,大多存在于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这个区位优势使得改造的投资小、回报高。

2)结构优势。

工业厂房结构坚固、空间高敞、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在50年以上,并且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以及结构承载力。

3)空间功能优势。

旧工业建筑大多是大空间、大跨度结构,这使得改造时的空间划分比较灵活,可以适应不同使用者对空间功能的转换要求。

4)基础设施优势。

旧工业建筑的电力设施、给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都有较强的负荷能力,保留其可以节省添置这些设施的费用。

2绿色节能技术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旧工业改造也应采取绿色改造的方式。与推倒重建相比,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可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不可降解的建筑材料对环境的污染。针对建筑运行能耗的来源和组成,把建筑绿色节能技术分为两类:建筑本体绿色节能技术和建筑设备绿色节能技术。其中建筑本体绿色节能技术包括围护结构的绿色节能技术和建筑空间设计的绿色节能技术;建筑设备绿色节能技术包括建筑能源设备系统绿色节能技术、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绿色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1)节地与室外环境。

旧工业建筑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城市中心地带,对旧工业建筑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是节约土地最直接的方法。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既能节约土地,又可以起到绿化环境的功效。屋顶植被可以有效吸附空气中大量的浮尘以及CO2,可以有效的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也可延长屋面防水层的使用寿命。使用绿色植被覆盖建筑物表面,从外观上看既遮挡了建筑物原有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风格又赋予建筑物一种古朴的气息。

2)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约能源是实现绿色节能的核心理念,根据旧工业厂房所处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沼气、风能等等可以再生的资源,在改造中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太阳能光热与光电系统等节能技术等。由于经济技术和建筑功能的因素,旧工业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较差。许多旧工业建筑改造后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这样不仅影响了建筑的使用性能,而且会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但是,旧工业的大跨度、大空间结构也正是改造者所看重的,他们在改造之后往往愿意保留此类大空间,引入自然光,这样白天可以不需采用其他照明措施,节约资源。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通过采用节能型设备,如无水小便斗,节约用水;将地面雨水、屋面雨水、生活用水利用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分别收集后合并,通过净化用作冲厕或绿化用水;在停车场铺装易渗水的材料,使得雨水快速的渗入地下来补充土壤中的水分。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若对旧工业建筑不进行改造再利用,而是采取推倒重来的方式,无疑造成了资源和建筑材料的极大浪费,推倒破坏产生的建筑垃圾更是增加了环境的负担。而如果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使它真正达到实际的使用寿命,也是节约建筑材料的一种表现方式。旧工业拆除下来的一些物件,可以作为装饰物品摆放在工业园区,既不浪费材料造成环境污染,又美化环境,使得这些物品更具有历史价值。

3绿色节能技术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实例

3.1天津绿领慧谷创意产业园

绿领慧谷创意产业园原为天津纺织机械厂,始建于1946年,占地面积138亩,厂房面积6.1万m2。改扩建后园区所占地面积近9.3万m2,总建筑面积10万m2。在改造过程中,大量的采用了绿色节能技术:新建材料保温外墙、新技术窗体遮阳、可控开窗面积、隔热铝合金型材、中空Low-E玻璃等,使得这些建筑既是节能房又是展示厅。应用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热交换新风系统、屋面雨水收集、风光互补路灯、室外自渗透型停车位地面等环保节能手段。经过测算,一期的改造成本仅为拆除的36.4%。

3.2上海市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

上海花园坊节能技术环保产业园前身为上海乾通汽车附件厂(1954年—1966年),于20世纪初搬迁,留下18栋工业厂房,总占地面积为3.23万m2,总建筑面积为5万m2。属于节能研发设计、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文化传媒、节能咨询策划为一体的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原厂区18栋建筑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改造过程中保留了框架结构,原有的外墙采用小型空心混凝土砌块,既能减轻负荷又能起到保温作用。新砌外墙则采用复合墙体系统,能够消除冷、热桥,维持室内气温平稳,节省空调能耗。在改造过程中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无水小便斗、窗体遮阳、门窗断桥隔热铝合金型材、中空Low-E玻璃、两层透气型木窗、雨水回收系统用于卫生间冲厕及清洗车辆等绿色节能技术。

3.3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办公楼

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办公楼前身为法资企业美西航空机械设备厂区,始建于1895年,改建于2001年,为框架结构。在改造的设计阶段,将经济、节能、生态性融入到其中。在改造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到一些节能高效的新材料,如太阳能灯,将原先部分老厂房的屋面拆除,在屋面开天窗,增加了室内光线和通风,在屋面开小口,安装太阳能灯,白天可享用自然光线办公。将原来普通玻璃更换为双层断桥玻璃,来达到保温节能的功效。原来老厂房的蓄水池、水塔均保留再利用,采用蓄水池的水清洗车辆,洗完车的水再次利用浇花,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在楼层阳台上种植植物,采用屋顶绿化的方式,使夏天有效的缓解太阳的直射,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降低对能源的使用,而且提高了办公条件。

4结语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2

建筑施工业发展的成就与特征

建筑施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按2005年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从历史数据看,建筑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2005年10134亿元,年均增长17%,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除了90年代初有短期的波动外,建筑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5%~6%左右的份额,支柱产业的地位十分稳定。此外,施工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稳定”环节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鲜明的二元经济特征。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施工业构成最为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

从2002年时点就业结构看,建筑施工业就业人数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继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之后,排在第三位;2002年吸纳就业人员达到3893万人,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12.4%.制造业处于非农产业就业中的首位,占26.5%.

然而,如果动态地从1995~2002年期间的就业增量结构看,由于1995~2000年国民经济处于下行(GDP增长率显著放缓)周期中,制造业、采矿业等就业人员一直呈负增长的态势下,批发零售餐饮业、建筑业及社会服务业显现出确保非农就业增长势头的“中流砥柱”功能,分别提供了新增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的35%、30%和20%.建筑施工业在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筑施工行业由于“苦、累、脏”等特点,吸纳的劳动力大多来自农民工或其他辛苦行业的分流富余劳动人员。2005年建筑业正式职工人数为854万左右,行业就业人员达到4383万人,则非正式的工人数达到3529万人。据分析推算,近年来建筑施工业吸纳农民工人数平均每年增多100万~200万人,建筑施工业已成为联结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

建筑施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庞大剩余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应该说,国民经济的高涨为建筑施工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景气环境。然而,建筑施工业的产出份额不仅没有显著的上升,甚至有所下降,这是个“奇怪”的现象。

导致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建筑业产品的需求上升固然很快,但建筑施工能力供给增长得更快。由于建筑施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投入要素是简单劳动,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隐蔽失业者的大量存在,使劳动供给近乎“无限”。在1995~2002年,全社会各行业工资水平每年平均上升12.8%,而建筑业职工工资仅上升8.6%.相对建筑施工行业的供给能力,建筑工程的设计、咨询、监管和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投资品的供给弹性要小的多。因此,导致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高增长给建设市场带来的利益,更多的为第三产业(设计、咨询、监理等行业)和投资品(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制造业获得,而总投资额中“建筑安装费用”的比例多年来在持续下降。

总投资额中的“建筑安装费用”(构成建筑施工行业的报酬或产值来源)比重的下降,是在国民经济高涨时期保持建筑产品价格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建筑施工行业(包括广大施工企业及其劳动者)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形的(包括政府、企业)买方业主提供了大量“消费者剩余”,为整个国民经济地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建筑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21%.从增长趋势看,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承包工程的增速明显加快。承包工程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通讯以至航空、航天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含量和带动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走出去”的队伍中,建筑施工企业涌现出中建、、中交、中铁等一批优势骨干力量。许多项目都受到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目前建筑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效益不高,企业负担沉重

施工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而负债率2005年高达65%,在第二产业中则是最高的,高出全国第二产业资产负债率56.8%的平均值8个百分点,债务负担沉重,已制约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全社会拖欠款问题最严重的产业部门也是建筑施工业,这使得该行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积累和运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

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建筑施工业资本含量低,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与第二产业的其他工业行业相比,由于人均资本水平低,建筑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也偏低,处于40个行业中的倒数第8位,人均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1.7万,远低于全国工业人均23.9万的平均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收入水平低

建筑施工企业劳动者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比率较低。按从业人员的口径,建筑施工业技术人员比率4.6%,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三个行业,排名倒数第四。

建筑施工行业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职工年收入为14338元,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住宿餐饮业,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5%.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将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建筑施工业微利和高负债率,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基础性原因。此外,企业依靠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建筑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或与科研机构、相关院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同时政策方面缺乏对建筑施工业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够。这些将在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

企业改制任重道远

近年来,施工企业的改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力军。目前民企数量占到全部企业的74.5%,产值占到68%,从业人员占到了66%.但作为行业关键力量的国有企业产权单一、财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央和省属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问题突出。近十年来,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从31%下降到10.2%,就业人数份额从55%下降到17.8%,总产值份额从63%下降到24.4%.但总体而言,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使命尚未完成,建筑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自身的任务远未到位。

西部国有企业负担重,社会职能多,改革成本高,影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进而导致整个西部地区长期积弱,与改制迅速的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

建筑施工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准入方面。在工民建领域进出自由、高度竞争的同时,专业建筑施工领域仍存在一定壁垒。这种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地区间,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立场及政策措施直接影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的形成,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发展,阻碍建筑施工领域效率的提升。

招投标制度的实施与市场公平方面。招投标中,业主方利用投标方的弱势地位,迫使施工企业签订“阴阳合同”、垫资、接受折扣价等现象依然存在,破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市场诚信方面。目前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依然缓慢,建设系统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信用缺失的现象更多地发生在投资业主方,他们利用施工企业的弱势地位,侵害施工企业的权益。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困局。要害在于我们的法律环境,一方面是法治不健全,存在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另一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严重,很多情况的发生又是由于涉及政府或国有部门而“投鼠忌器”。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3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_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 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必修 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因为工作 岗位的真实性、能很好地与就业对接。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因此,这两个教学环节在高职教育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研究高职教育的专家、学者对此 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统华、龚娟等对高职实习顶岗实习的 意义及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张 雁平、刘晓刚、朱春瑜等人从学生、系部、学院以及实习基地四 个层面对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进行了研究;何辉、宋 萌勃等高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管理问题和顶岗实习的管理机 制进行了探讨。罗长金、郑永裕等人对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 题、高职高专毕业论文选题、如何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 论文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但是,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是 _个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安排、实训基地 的长期有效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的系统化管理、实践效果的评 价等研究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系统性和规范性较差,缺乏行之 有效的理论和思路进行理性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专业,顶岗 实习的要求和管理也不尽相同,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 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更易受学生、指导老师、企业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顶岗实习 与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上仍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为了 更好地保证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 效果,开展符合建筑工程专业的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顶岗实习 和毕业设计的管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论文从实训基地的建 设,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 探讨,为该实践教学阶段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一)毕业设计(论文)

 

在许多高职院校,许多人认为高职学生不适合撰写专业理 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性强的毕业设计(论文)。因此对毕业 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不是太重视,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 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能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毕 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五学期,即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就直接进行 毕业设计。设计时间通常为四周,第五周进行答辩。毕业设计 的内容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向);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工 程监理专业);工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由于学生对项目没 有直观的了解,很多都是在网上下载,通过裁剪、粘贴完成;有 些学生还相互抄袭,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并且,由于近几年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不足,学生就业压 力的增大,对于顶岗实习及工作单位还没落实的学生,他们的 很多精力都放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寻找和求职就业上,整天忙于 奔波在各个招聘会中,自然就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设计;对 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受其他同学的影响,投入的精力和 积极性也明显不足。再加上指导教师为考虑就业率,对学生在 毕业设计期间去求职也听之任之,都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 降。因此,很有必要对毕业设计时间上的安排进行调整,使其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又不影响寻找就业单位。

 

(二)顶岗实习

 

以往,顶岗实习的安排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进行,加 上第六学期,实习时间一般在26周左右。在顶岗实习的实施 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顶岗实习单位难落实。近 几年的扩招,加上就业前景较好,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 专业学生数都是三四百人,这给实习单位的安排带来极大地困 难;同时,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许多施工企业出于对安全的考 虑,把接收学生实习作为一种额外负担。因此,很多学校都是 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能保证,与专业对口率 较低。在整个实习期间,许多学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实 习质量。二是指导老师严重不足,每个老师要同时指导一二十 名学生,有的学校还更多,很难真正的完成指导工作。三是管 理不到位。学生实习地分散,再加上没有形成有效合理的管理 方法,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四是考核评价 难。多数学校对顶岗实习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尚 未形成科学的办法。一般是企业寥寥几句评语,教师给成绩,缺乏科学性,没有真实的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给学 生造成一个实习好坏都一样的错误观念,影响了实习的质量, 最终造成了顶岗实习的效果不理想。

 

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为了改善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工作技 能和就业竞争力,我院在2010年开始对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顶 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将这两部分整合为毕业实训环 节,在顶岗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通过这三年来的实践,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一) 教学安排设计

 

在教学安排上,为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具备一定的顶岗 能力,使企业愿意接收学生,不把学生的实习当做一种负担,本 专业安排了两个四周的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习。学生自 入学以来,经过第一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单项技 能,如_般建筑材料检测能力、建筑CAD绘图能力、建筑测量 能力等,进行第一次的校内单项技能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 习;经过第二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 知识,进行第二次的校内综合实训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实 习,通过两次校内实训和暑假企业见习的工学交替,学生基本 具备了顶岗实习的能力。在第三学年,学生完成一个月的拓展 课程学习后,改变以往先做毕业设计再进行顶岗实习的安排, 直接就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 设计。

 

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整合为毕业实训环节。首 先,学生在十月份就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绝大部分建筑企业都 处在生产高峰期,避免了以往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设计后,年底 才能进企业的局面。解决了建筑企业在年底停工,学生无岗可 顶的困境,其次,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能结 合实习的实际工程,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建筑 工程技术专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工程监理专业)、工 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

 

(二) 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解决实习单位难找的问题,按照互利互惠、共蠃发展的 原则,我院加强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训基地。首 先和长期与我院合作的、位于扬州及周边地区的建筑企业共建 生产性的项目部,利用教师的科研、技术力量,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同时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增 加学院与企业的联系。其次,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员为学院 校外兼职教师,不断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基础。校企合作的企 业也能在顶岗实习的学生中优先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满 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达到真正的双蠃。

 

(三) 教学过程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顺利实施毕业实训教学环节的关 键。首先,我院制定了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管理办法、顶岗实 习三方协议、顶岗实习安全协议、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教学大 纲、教学安排、学生成绩的评定及指导教师的考核等系列教学 文件。学生在进如企业前就强调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重要 性,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和制定目标。其次,学生的顶岗实习基 本由学校安排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学生相对集中,便于指导和 管理。第三,采用“双导师”制。除了学校的指导教师外,还聘 请了专业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员担任学生顶岗实 习和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教师。由于是长期合作的企业,指导 教师的积极性与管理经验都相对丰富。同时要求学校的指导 教师与企业的指导教师经常保持联系,并到企业进行巡查,了 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增进师生感情,也能加深学院与企业之间 的关系,实现对学生的共同管理。最后,强化考核体系,提高顶 岗实习质量。

 

(四) 考核评价

 

毕业实训环节的最终考核评价由实习过程考核、任务完成 效果以及汇报答辩三个部分组成。过程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效果进行评价。校内指导 教师按照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完成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 总结,结合实际工程完成的毕业设计以及汇报、答辩情况进行 评价。最后,结合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 的顶岗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

 

三、结束语

 

毕业实训环节中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 过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应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专业特 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规范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 安排、管理和考核,使该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从而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肖忠平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4

关键词:信息时代; 工业建筑; 建筑教育; 教学改革

Abstract:This paper expatiates the act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information era,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design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Occident developed countries,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e differences by combining the actuality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lls on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opinions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information era;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91-02

1引言

2008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全国工业建筑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单位有设计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通过这次会议交流,我们惊喜的发现:许多工业建筑设计院越来越重视建筑师在工业建筑项目中的地位,年轻的建筑师们对工业建筑的创作热情日益高涨,一批高水准、高质量的工业建筑精品让我们耳目一新,特别是上海1933老场坊的改造设计项目[1],经过建筑师匠心独具改造后的内部空间让参观者都颇为感动。但是,不可否认,近几年来,业界对工业建筑的教育关注不够,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建筑教育体系中依然忽视了工业建筑教育,在这次研讨会上仅有2~3所大学建筑院系的代表与会,该现象反映了工业建筑教育在我国高校建筑教育中受到忽视的现状。

2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现状

2.1我国工业建筑的成就

全国解放以来,我国工业建筑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建筑无论是在量还是在质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2.1.1新兴的工业园区迅速发展

高新技术在向生产力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工业建筑类型,新概念、新思想、新形式不断涌现,诸如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技园、软件园、创业园等。这些新兴的工业园区都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除了生产建筑之外,还有完善的办公、娱乐、科研等多种功能的辅助配套建筑,并精心设计了优美的厂区环境,把生产、工作与生活设施综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体现了企业精神和城市现代风貌。

2.1.2 工业建筑的厂房设计向大跨度和“弹性”大空间发展

为了满足企业改建、扩建的生产需要,工业建筑的厂房设计向大跨度和“弹性”大空间发展,厂房内部空间环境引入人性化的设计,保护了工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了生产效率。

2.1.3 工业建筑结构类型趋向多样化

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形式,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预应力结构、空间网架结构、轻型钢结构、桁架结构、悬索结构、空间膜结构等结构体系以及压型钢板墙体和屋面体系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

2.1.4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得到重视

建筑并不是一次性的易耗品,目前,尚有一些因工艺落后而废弃的工业建筑其建造质量仍能满足其他用途。因此,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因时代变迁而出现的众多旧工业建筑,重视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已成为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工厂企业通过调整生产结构、挖潜改造,重新焕发青春,如长春一汽大众新厂。旧城中的老厂有的易地重建,有的旧貌换新颜,如前文所提到的1933老场坊的改造,将已废弃的工业遗产盘活,现已改造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时尚之都。

2.2 信息时代下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工业生产的模式也在发生变革,已从早期以加工业为主,转型为以电子信息工业、化学、生物、金属机械工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即从劳动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兴起,都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建筑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在当今信息时代下工业建筑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3]:生态、节能、省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人类工程学的应用以及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的趋势;高科技化及多元化的趋势;文化性趋势。

2.3 我国工业建筑与国外的差距

与过去相比,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建筑在观念方面、体制方面、技术方面和教育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4]。这里固然有各专业工业设计院在“以工艺为主”的思想指导下,建筑师们普遍认为工业建筑仅仅在工艺流程之外依附结构“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对工业建筑创作缺乏热情等原因,但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教育界对工业建筑教育的忽视却更值得我们深思。

3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工业建筑教育

工业建筑设计水平就是建筑师技术水平的体现,而建筑师的技术水平与学校教育、在职培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的建筑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忽视工业建筑教育的问题。因此,如何尽快全面提高我国工业建筑的整体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解决我国高等院校的工业建筑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3.1我国高校建筑院系工业建筑教育的现状

3.1.1 课程开设方面

国内大多数高校建筑院系不重视或完全忽视了工业建筑的教育。据统计,在我国设置了建筑院系的高校已超过60所,但在这些院校的建筑学教育中,基本上取消了工业建筑设计原理的讲授和相关的课程设计。根据调查,只有重庆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南大学等不到十所高校的建筑院系开设了工业建筑设计原理这门课程。长期以来,高校建筑教育对工业建筑的忽视造成了优秀工业建筑设计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导致我国工业建筑创作思想领域一直处于比较低沉的局面。

3.1.2 教学师资力量方面

各高校建筑院系具备工业建筑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师大部分只是具有民用住宅、公共建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现有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工业建筑教学的需求。

3.1.3 教辅教材方面

与工业建筑相关的教材严重匮乏,现有的教材内容旧,技术落后,所讲述的创作思想远远滞后于当代建筑理论的发展,已不能满足当前信息时代下工业建筑课程的教学需要。目前,市面上介绍国内外优秀的工业建筑作品,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的建筑理念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等相关的参考书籍寥寥无几。

3.2加强工业建筑类型特色教育,培养宽口径设计人才的建议与对策

3.2.1 加强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

建筑教育的教学计划及大纲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拓宽专业,增加社会适应性,构建以学科为基础,学科交叉、文理渗透为途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建筑设计人才。

3.2.2 重视工业建筑教育,加强学生对工业建筑的全面认识

通过建筑历史、设计原理、材料构造、工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工业建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对工业建筑设计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新知识解决工业建筑的整体性、综合性、灵活性等问题,加强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综合性知识的学习,处理好工业建筑大尺度、大比例、大空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训练其发展思维,鼓励其独创性,以弥补传统建筑教育中的不足。

3.2.3 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思想

工业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无论旧工业的改造还是新工业的开发,工业建筑始终与城市规划、环保、节能、地理环境、经济、文化、人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实施,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可通过在建筑设计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可持续建筑理论教育,鼓励学生关注环境,探索高舒适、低能耗建筑设计,探索新能源、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生态、艺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

3.2.4 重视工业建筑生产和生活区域的环境设计

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思想,重视工业建筑生产和生活区域的环境设计。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生产工艺、管理高度科学化及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产条件、劳动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工业建筑设计中,也应更多地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设计上表现为注重营造室内外环境。

3.2.5 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取跨学科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采取“请进来带出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校开设工业建筑设计课程时,聘请设计院具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暖通设备工程师来学校给学生讲授各学科与工业建筑相关的知识,并结合设计院现有的工业建筑项目给学生布置课程设计题目,让学生“真题真做”;学校与设计部门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毕业设计时将学生分派到设计院去,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工业建筑设计的相关原理,加深对工业建筑相关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跨学科交流和协作能力。

3.2.6 建筑教育是终身的教育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能随时吸取新的创作思想,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发展、整合专业思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才能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取得创新和发展。

4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工业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科技的进步使得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工业建筑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回顾我国工业建筑发展的历史,我们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不可否认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设计理论、技术、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吴良镛先生在《北京》中提倡“全方位教育”,并指出“未来建筑事业的开拓、创造以及建筑学术的发展寄希望于建筑教育的发展与新一代建筑师的成长”[5]。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我国工业建筑创作的整体水平,应对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新的挑战,在此,我们建议高校建筑院系重视和加强工业建筑教育,呼吁更多的建筑大师、建筑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工程界有经验的工程师,都来参与我国高校建筑院系的工业建筑教育事业,共同开创我国工业建筑设计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赵崇新.变身、平台、再生-图说1933老场坊改造过程[J].工业建筑,2008,38(10) :4-7.

[2] 费麟.中国工业建筑面临新世纪挑战[J].新建筑,2004,(03):4-10.

[3] 袁渊.现代工业建筑发展趋势探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5.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5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创意产业、文化旅游、工业景观、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保护工业遗产的活动最早起源于英国。早在19世纪末期,英国就出现了“工业考古学”,其它发达国家如西班牙等也在该领域有了成熟的发展。我国开埠之后,国外资本工业兴建的近代工厂、民族实业家兴办的民族工业和建国后的现代工厂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但是对它们的保护政策在2008年的《无锡建议》中才被提上日程,尽管在十几年的探索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但是此相比国外的实践经验,我国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2.保护策略

2.1 工业遗产保护背景的差异

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工业遗产保护问题的提出是在1960 年代~ 1970年代,这个时候欧洲的的大部分城市城市化进程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传统产业已经开始衰败,资源开始枯竭,环境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因此他们对待这个问题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循序渐进;工业遗产再利用从生态环境的恢复入手,从环境、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出发,综合部署,因此在实践中表现出了细水长流的理性。

而中国工业遗产保护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出现的。由于城市的扩张,导致很多繁华的市区也出现了工业区,而我国工业区传统的“大院文化”使得内部形成一个较独立的“小社会体系”,造成一定区域内资源浪费,城市交通等问题,使的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概念深入人心。

2.2 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的差异

从研究的主要内容看,国外工业遗产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工业遗产管理的研究;2)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3)工业遗产与博物馆的研究;4)工业遗产再利用实践,这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发展的轨迹。

中国工业遗产研究包括:1)以企业、行业、城市为单位进行的工业遗产调查与工业发展历史研究 ;2)针对调查研究、价值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基础理论研究 ;3)对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 ;4)通过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设计实践,探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方法。

2.3工业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差异

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先驱,英国遗产保护机构是英格兰保护工业遗产的部门,他们专门负责将历史文物登记造册,并按照其重要性分为三个等级,同时还负责对属于国家所有的历史文物建筑进行维修和日常维护;德国也是上世纪70年代最早认识到工业遗产重要性的国家之一,同时首批运用国家立法保护工业遗产的国家之一。

相对于国外工业遗产的保护进程,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是近几年才逐渐被人们关注,目前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主要依靠以文物保护法为核心,国务院批准颁布的文物保护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配套及地方政府规章为补充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

2.4工业遗产保护主体的差异

作为老工业国家的英国工业遗产保护始于一批自愿者组织进行保护,随后,英国考古理事会于1959年设立了工业考古委员会。由于英国等发达国家城市化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城市面貌不会有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身边的一草一木的变化都会受到市民和学者们的关注。因此在这些国家的工业遗产保护多是始于市民,进而引起政府和学者们的注意,促使了相关研究的启动和法律体系的形成。

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大潮中,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关于工业遗产的教育、宣传等都严重不足,导致市民对其价值的忽视。于是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始于专家学者们的关注,进而政府开始从宏观政策以及旅游开发等角度开始明确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2.5教育与宣传

在英国的大学课程中,有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本科生作为社会实践内容,研究生阶段有工业遗产保护的学习课程和研究课题。

而在中国参与研究的有组织的学术团体目前仅有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委员会。所以说目前全国各地进行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的,无论是高校老师还是研究机构,还是势单力薄的。

3.工业遗产保护内容再利用模式的差异

3.1保护内容

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工业遗产,重点保护工业革命早期的工业遗存,既注重工业遗产中物质的整体保护,同时还注重工业遗产中非物质内容,特别是精神和价值观的保护,包括工艺流程、管理制度、工业景观等。

在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实践中,多以保护物质遗产为主,少有顾及到其中的非物质价值。

3.2保护范围

欧洲工业遗产保护中注重整体性,并非单独保存其中历史价值较高的建筑或者机器,而是将其之与其周围的片区进行整体保护,形成了“工业遗址地”和“工业遗产廊道”,注重整体性。

在我国由于城市用地紧张,整体保护的阻力较大,所以在多数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中,只保留了最具历史意义或者现状条件比较好的个别建筑。

3.3再利用方式

德国和英国的保护项目中,利用工业建筑建立了大量工业主题博物馆。如英国的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等。

另一个主流是工业文化公园。将群式建筑改造成景观公园。把工业遗产建筑群进行环境的修复和重新改建,同时对工业建筑的布局和结构进行合理的整合,重新构建原有的工业景观,梳理便捷的交通设施,将工业遗产建筑群改造成为工业景观公园,供游人休憩游览。巴黎的雪铁龙公园始于20世纪开始的“巴黎城市美化运动”。1970年,雪铁龙迁出巴黎市区,政府回收土地后组织了国际设计竞赛,最后的实施方案中保留了一条原工业区中的老路作为主要的步行道,让市民能够看到雪铁龙工厂的历史痕迹。

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多个工业遗产改造案例中,创意产业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其中以北京的798、751,成都音乐广场,上海八号桥等最为著名,为艺术家和先锋建筑师提供了实践实践基地。

一、结语

城市工业文化遗产与其他城市文化遗产一样是生活在这个城市中每个人的珍宝,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线索,并且承载了父辈们的记忆,对它们的改造和再利用是一条单行道,一旦行差踏错就没有回头路,因此要慎之又慎。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为我们走出目前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困境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希望通过借鉴能够保护好还没有消失的工业建筑遗产。

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1]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市价过程与开发模式[J]. 世界地理研究,2002(3):57-65

[2]刘伯英,李匡.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J].建筑创作,2006(09):24-30

[3]李继军,于一凡.黄浦江滨水区产业遗存再利用的文化策略[J],城市建筑,2012(3)

[4] 黄琪,上海产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上海城市规划,2007/05

[5] 董茜,从衰落走向再生――旧工业建筑遗产的开发利用,城市问题,2007/10

[6] 刘佳,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初探,山西建筑,2007/28

[7] 王肖宇,沈阳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业建筑,2007/09

[8] 刘伯英,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世界建筑,2009/07

[9]刘伯英,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工业遗产,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

[10] 刘抚英,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对策考察研究,世界建筑,2007/07

[11] 叶瀛舟,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经验及其借鉴,上海城市规划,2007/03

[12] 陈迎,老工业区复兴新动力――鲁尔区 RI(工业遗产之路)开发计划借鉴

分析,北京规划建设,2007/03

[13] 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北京规划建设,2007/02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6

关键词: 轻钢结构 加层 柱脚施工 钢柱 钢梁 设计 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是不断的提高。在过去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有限,许多的建筑物建筑功能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导致这些建筑物现在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现时代的发展要求。这种现象在我国近几年出现的特别多,其建筑物主要是受当时的经济条件及技术的限制,得不完善。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对现有建筑物加层及改建的工程越来越多。这也成了当前改变建筑物面貌,完善建筑功能最直接、最实用、最经济以及最快捷的方式。

轻钢结构具有自身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其制造安装比较方便、材料轻质高强、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比较灵活等方面。所以在建筑的加层、改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所以本文就结合某工业企业的行政楼加层工程为例,简要的分析介绍了在轻钢结构加层设计以及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二.轻钢结构的优点

1. 轻钢结构的自重轻, 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使用轻钢结构可以大幅减少建筑工程的基础造价, 特别适用于那些地质条件比较差的地区,轻钢结构属于一种柔性结构, 加之其自重比较轻, 该结构对地震的反应小, 十分适用于地震多发的地区。

2. 采用轻钢结构的工程施工周期比较短。我们知道轻钢结构的一些构件都是由工厂标准化生产的, 质量十分稳定, 可以现场拼装,并且工艺比较简单,施工受环境季节的影响比较小,可以大大的缩短工期。

3. 采用轻钢结构的综合经济效益比较好。正是因为使用轻钢结构的施工周期比较短, 许多加层工程都可以提前投入使用, 这样也可以提前获得投资的效益。同时因为轻钢结构建筑的自重比较轻,所以大部分不需要做桩基,这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投资。

4. 轻钢结构的环保性好。采用轻钢结构无噪声、无污染。而且建筑材料也可以拆卸,能够100%的回收, 这也符合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政策、环保政策,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所以轻钢材料是一种典型的环保性建筑材料。

5. 轻钢的舒适性十分好。使用新型的轻质围护材料, 不霉变, 不助燃, 不虫蛀。并且装修可以一次性到位, 少维修。采用轻钢墙体符合高效节能的标准, 这种材料具有呼吸的功能, 可以有效的调节室内空气干湿度。

三.采用轻钢结构的加层结构设计

1. 加层工程概况

该行政楼是在1996年设计建造的,一共5层,是框架结构,具有独立的基础,一部分基础因为填土层比较厚所以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方法施工。该建筑的空间为9M×6.9M,长度为42.3M,跨度为16.7M,层高为3.6M,具有7度抗震能力。

2. 结构方案的选用

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员工人数也不断增加,行政楼使用面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了,所以在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之后,决定采取加层的办法,即在原行政楼顶再加盖一层。为了不影响行政楼现在的使用,同时满足结构承载力的有关要求,并要求在两个月之内完工。基于此建设部门对该行政楼的原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计算,并结合了当前国内外加层改造的一些实例后,决定采取具有刚度大、自重轻、综合效益好、抗震性能高以及施工周期比较短等优点的轻钢结构作为配套的外饰面材料。

3.结构设计的几处要点

(1)钢框架柱脚节点既是轻钢结构受力最复杂之处。也是新旧结构连接的关键部位。鉴于目前植筋技术较为成熟,因此本工程在新旧柱子连接上采用直接钻孔连接法,即在原有的框架柱头上直接钻孔,通过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粘合锚杆和孔壁,使锚杆、锚圊基础与被锚固对象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固定构件或提高构件承载力的效果,待粘合剂硬化后安装钢柱。

(2)本工程下部为框架结构,上部采用轻钢结构。由于沿竖向刚度分布不均匀,因此在抗震计算的时候不宜采用底部减力法,应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因结构主体仍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层后结构的阻尼比取0.05。而且需在两端设置十字形柱间支撑并且设置足够的纵横向支撑系统(横向支撑系统布置在房屋两端山墙处,纵向支撑系统布置在加层两端的开问),以提高钢架的稳定性和刚度。

(3)为了减轻加层自重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在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轻型材料。本工程屋面采用100mm厚象牙镀锌夹芯板,墙面采用150mm厚镀锌复合保温板,以上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防水、美观耐用、抗震好、安装简便、经久耐用等优点。

四.加层工程的施工要点

使用轻钢结构进行施工时,除了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进行图纸的会审之外,还要让施工的人员了解图纸的设计意图,不能盲目的施工。除此之外也还要注意一下几点:

1.本工程柱脚连接采用植筋技术施工中先根据设计要求,按图纸间距、边距定好位置,然后要严格控制孔深、水平度、孔内清洁度及干燥度等,以防止结构受力受到影响并进行抗拉拔实验。

2.对构件全面检查结构安装前应对构件进行全面检查,如构件的数量、长度、垂直度等,如安装中接头处螺栓孔之间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在安装过程中,应先安装靠近山墙有柱间支撑的两榀钢架,而后安装其他钢架;头两榀钢架安装完毕后。应将两榀钢架间的水平系杆、檩条及柱间支撑、屋面水平支撑等构件的垂直及水平度调整正确,然后方可锁定支撑,再安装其他钢架;而在施工中,一般作业人员由于考虑施工方便及吊车费用,会先行安装钢柱、钢梁等,而后再行安装柱间支撑等,这样违反操作顺序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同时待钢架全部安装完后再调整构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会相当困难。根本无法达到规范要求。

3.根据焊缝等级的不同严格按照规定检验。因为钢结构焊接缺陷的存在会对焊接钢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安全使用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按规定严格检验。危害主要是缺陷端部造成严重的应力集中;削弱焊接接头承载哉面;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致密性,导致焊接接头承载力的下降,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焊接接头脆性断裂或结构倒塌事故。此外,有些焊接缺陷,如焊缝浃渣、电弧擦伤等会降低焊接结构的耐腐蚀性能。

4.轻钢结构的除锈和涂装。轻钢结构的除锈和涂装是目前轻钢结构施工中较易被忽视的一项工作,也是钢结构工程施工的薄弱环节。这种现象不纠正,对钢结构的施工质量影响甚大。因为除锈和涂装质量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钢结构今后使用期间的维护费用。还影响钢结构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安全及发生火灾时的耐火时间(防火涂装),因此必须对除锈和涂装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规范对各个工序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这是确保钢结构涂装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五.结束语

经过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此项加层工程设计、施工已经顺利结束,现在已经投入了使用。该建筑投入使用后也通过了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加层部分质量达到了设计的标准,具有比较强的适用性。通过这个案例的简析,我们知道了轻钢结构加层技术不仅仅符合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且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实践再次证明,对一些原有建筑加层或者扩建采用轻钢结构,这是十分明智的选择,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技术手段,具有很好的推广性和运用性。当前国家日益加强了对节能减排的重视,所以我们相信轻钢结构加层的技术一定会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兴龙 对轻钢结构加层设计及施工的几点思考 [期刊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10年5期

[2]韩凤霞 于江Han FengxiaYu Jiang某办公楼轻钢加层设计[期刊论文] 《工业建筑》 ISTIC PKU -2006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