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范文1

一、负责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设备管理、使用与维修工作的方针、政策,监督检查处室设备维修、维护保养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负责建立机动设备预修计划、长远修理计划,组织设备维护状态的检查与评比工作。

三、组织各教学点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设备,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完好率,做好有关设备完好和事故的统计报表工作。

四、负责对全校各教学点进行机动设备维护、使用和管理方面的业务指导,并定期组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五、参与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参与拟订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规划和大修理计划,提请各级领导审议讨论。

六、积累与分析有关机动设备维修工作的各项原始记录,研究设备维修规律,协助制定和修订出适时的规章制度。

七、做好全校机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测设备的质量,督促在用设备按时、按质维护,延长机动设备的使用寿命。

八、认真负责抓好仪器设备的到货验收,认真办理填写验收单等固产入账手续,对进口仪器设备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验收,要做好验收前所有准备工作,保证验收按计划,按要求进行,确保验收工作及时完成。

九、认真办好订货合同的催交工作,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商检、拒收、调换、索赔等工作,保障和维护学校的利益。

十. 执行校《仪器、设备报废处理管理规定》,严格履行仪器、设备报废的申报和审批手续;认真做好仪器设备报废的鉴定及处理工作。

十一. 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 核算公司固定资产,计算总资产、提取固定资产折旧、预提修理费用;

十二.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与报废;

十三.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

十四.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的思想。

十五. 完成处、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掌握固定资产的构成与使用情况,确保学校财产不受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固定资产管理。

三.责任人:

财务部制定此制度并颁布执行。

四.内容

1.为了更好的利用固定资产,实行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建立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范,按照集中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以固定资产的类别确定分工管理如下:

1.1财务部作为固定资产的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明细帐卡。

1.2中心电教室仪器设备全部由电教室归口管理.

1.3.电教室负责生产各教学点设备的购建、安装、修理和使用管理。

1.4 学校仪器仪表设备应由教育技术中心归口管理。

2 主管部门的职责

2.1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

2.2负责监督配合使用单位做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提高利用率,并定期组织设备的清点,保证帐、号、物三相符。

2.3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搞好固定资产的分类,统一编号,建立固定资产档案,登记帐、编号,负责办理验收、调拨、报废、封存、启用等事项。

2.4根据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组织编制设备大中修维修计划,按期编报设备更新计划。

2.5严肃财经纪律,对违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擅自赠送、变卖、拆除固定资产的行为和破坏固定资产的现象。

3 使用部门职责

3.1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设备管理员,各教学点设置专门设备管理员,每台设备要明确使用、保管、维护的责任者。

3.2 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完好、清洁、和安全使用。

3.3 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帐,固定资产的领用、调出、报废必须经主管部门及中心主任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动、报废,更不能自行外借和变卖。

3.4 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盘点,做到帐、编号、物三相符。

4 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领用

4.1 由于教学、科研需要,各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必须提前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经中心及设备处批准后,由相关部门负责购置。

4.2购设备进校后,由相关单位开箱检查、验收,设备安装完毕后填“设备使用单”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根据“设备使用单”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并通知使用单位。

5固定资产的调拨与转移

5.1 凡列入学校的固定资产未经学校主管领导和中心主任,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调拔、转移、借出和出售。

5.1 .1 学校内部设备的调拨与转移,必须通过主管部门办理资产转移手续,同时由调出、调入单位的双方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后,由财务部门办理转帐手续, 并通知相关的会计进行帐、编号交接。

5.2 学校对外的设备调拨和转移一般实行有偿价调拨方式, 设备主管部门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折余价值、新旧程度按质论价,原则上调出设备的价值不得低于设备的折余价值, 对外处理设备必须由主管部门提出处理价值,报中心主任签字方可处理,办理有关财务手续。

5.3 未经主管部门同意,各使用部门无权办理设备转移及处理,一经发现,将追究部门及经办人的责任。

6 固定资产的报废与封存

6.1 学校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时,须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设备报废单。经相关领导批复后,办理报废相关手续。

6.2 凡符合下列条件可申请报废:

6.2.1 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陈旧,精度低劣、工作效率低,耗能高,而且不能改造利用的。

6.2.2 不能动迁的设备,因教室改造或教室布置改变必须拆除的。

6.2.3 腐蚀严重无法修复或继续使用要发生危险的。

6.2.4 绝缘老化,磁路失效,性能低劣无修复价值的。

6.2.5 因事故或其他自然灾害,使设备遭受损坏无修复价值的。

6.3 凡经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能继续在教学一线上使用,主管部门与使用部门要及时处理。 处理后的固定资产由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一起办理固定资产的注销手续, 对外处理报废固定资产时由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中心主任批准,变价收入上交财务部。

6.4 凡停用三个月以上的固定资产由使用部门封存、保管。

6.5闲置设备和封存设备启封后,由使用部门填写启封单,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使用。

7.固定资产的清查

7.1 为了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各部门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以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查明有无丢失、 毁损或未列入帐的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在清查时发现固定资产毁损和盘盈、盘亏,要查明原因,由责任部门写出书面情况,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知中心主任,待批复后,作相应的帐务处理。

固定资产管理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合理调配、提高效益、

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范文2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与人性化的关系

1.规范化体现了对人力资源社会价值的认识与控制,人性化则是对人力资源自我价值的理解与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是在社会分工和相互协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内部的分工使得两个及以上的人为了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产生了协作的必要,而为了保证这种分工和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得以有效运行,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使个体的价值观、行为观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形成最佳合力。而为了激励个体充分发挥其潜力,就必须考虑人的主观想法和需求,在组织结构设计、岗位职责权限划分、工作设计与安排、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与薪酬管理、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等方面考虑员工的需要,将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2.规范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与依据。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必须有一套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员工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形成决策科学化、监督制度化、工作标准化、考核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从个人角度来看,人都是有惰性的,管理松弛、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是滋生员工惰性的最佳“温床”。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人性,也要看到人性的弱点和消极面,用健全的制度来对人性的弱点加以约束和控制。因此,人性化管理必须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依据,基于人性特征来实施管理。3.人性化管理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条件。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不是没有生命的物体,而是有理想、有追求、会思考、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员工队伍。因此,研究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员工的基本状况和主导需求等因素进行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员工对各项制度的想法和建议。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与人性化的结合策略

规范化和人性化是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的一对矛盾综合体,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1.考虑企业的规模对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影响。当企业规模比较小,员工人数比较少时,员工由于日常工作紧密而频繁,使得彼此之间较为熟悉,成员间需要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来实现心理需求的满足,因此团体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则有利于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反之,企业规模大,员工人数比较多时,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差异化,此时,企业一般会使活动差别化以便获得专业化优势。为了有效指导员工的工作,各种政策,规章,规则和程序会越来越多,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也会越来越明显。2.在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与人性化水平也应有所差异。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是在1972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格瑞纳教授首次提出来的。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如同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阶段一样,企业的成长也要经历创业阶段、集合阶段、规范化阶段和精细化阶段等阶段。在创业阶段,企业往往还没有正式的、稳定的组织结构,分工粗,雇员少,员工间多采用非正式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此时,组织的管理主要表现为创建者的亲自监督,属于人性化的一种形式。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开始建立按职能划分的组织结构,员工有了较明确的职责和分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来,针对员工的激励制度与工作标准等措施开始部分代替管理人员的亲自监督方式。此时企业管理开始向规范化方向探索。到了规范化阶段,组织内部建立了明确分工的组织结构,各级部门和人员主要按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准则展开工作,企业管理的效率达到了顶峰状态,过度标准化和规范化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员工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管理规范化水平最高时期。经过了规范化阶段的组织,意识到过度规范化的危害,开始从企业内部各个层面作出调整与改进,管理的人性化水平会慢慢提高,部分削弱制度管理的权限和范围。3.根据具体工作的性质与特点确定微观层次的规范化与人性化水平。比较而言,技术性、生产性岗位,比如财务、资产管理、生产管理等岗位,其工作内容往往比较稳定、岗位职责也非常明确、工作结果可预测性高,在这类岗位上个性的发挥往往容易导致企业的损失,所以必须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用非人性化的规范规章来明确界定他们的职责、任务与目标。而管理、研发、营销等岗位的工作内容一般都不太稳定、工作过程难以标准化、工作结果受人力和很多非人力因素影响,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区分任职者的素质和层次,调整管理的人性化与规范化水平。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假设理论,企业员工的人性特征一般可以分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四种形式。“经济人”是一种懒惰、被动、消极的人性特征;“自我实现人”正好与“经济人”相反;“社会人”追求更多的社会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复杂人”则兼有以上三种人性的特征。在企业里,一般综合素质和工作层次低的员工“经济人”特征表现明显,而素质高、工作层次高的员工则“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特征表现突出些。显然,为了保证“经济人”能老实工作,规范化的规章和奖惩制度是必须的;而为了激发“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必须充分关注他们自身的各种需求,人性化管理才是有效的选择。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与人性化,就像物理的两极一样,具有对立的特点。但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二者又不能截然对立与分离。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必然是规范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结合,用规范化的制度来提高管理效率,用人性化的手段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水平,二者的协调统一,才能实现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的共同实现与双赢。

作者:杨娟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社会主义经济 条件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应用

一、前言

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相关人员的合理管理,实现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使得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应用水平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念

社会主义经济是指,以所有制性质角度为定义标准,将社会主义经济看成一种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国有、集体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组成的经济。这种经济也被称为公有制经济[1]。

(二)社会主体经济的组成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国有经济。这种经济是指由国家持有所有生产资料。其中包含运用国有资金进行建设的相关企业。

2.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在这种经济类型中,劳动者可以从其中获得一定的生产资料。

3.混合所有制经济。这种经济是指由多种不同性质的资本以参股或联合等形式存在的一种经济类型。

三、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应用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人力资源的特点

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流动性特点。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流动性特点较为普遍。这种特点的产生原因包含多种因素,如员工对薪酬福利待遇不满意,员工不适应该企业的工作环境,由于员工无法满足企业的基本要求而被企业辞退等[2]。

2.需求多样性特点。与其他资源不同,人力资源中的每个组成个体都拥有自身的判断和要求。对于同一企业中同一岗位的不同员工而言,员工甲可能更加注重薪酬待遇的要求,员工乙可能更加注重该企业的工作氛围,而员工丙则更加注重他在该企业中的晋升空间。人力资源多样化的需求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主观能动性较强。主观能动性较强是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等其他资源不同的主要区别之一。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应用现状

为了更好地展现应用情况,这里以某国有企业为例,对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该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情况。与其他企业相比,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较高。该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员工需求及管理需求配备了充足的管理资源。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而言,该企业在重视自身管理人员培训的基础上,引入了一定数量的专业管理人员,这种做法保障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应用效果[3]。

2.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较为合理,其后勤、销售等相关部门的人员配备情况符合该企业的实际需求。其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性有利于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3.该企业的员工情况。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之后,该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与其他企业相比,该企业员工工作主动性较高,员工对企业具有较高的认同感,且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4.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该企业中的应用效果。这里从多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第一,招聘方面。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之后,该企业的招聘信息合理性、招聘过程规范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面试、笔试以及专业技能测试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性应聘方式的应用,实现企业员工队伍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应用有效避免了企业中相关人员任人唯亲等不合理现象的发生。第二,劳动合同方面。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应用,企业与员工的利益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获得了良好的保障。劳动合同签订与使用的规范性显著提升。第三,员工行为方面。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聊天、迟到等现象是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应用对员工的行为产生了良好的规范和约束作用。除此之外,该制度的应用还为员工营造出适宜的工作环境,间接促进员工工作质量的提升。第四,薪酬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应用使得员工对自身的薪酬满意度发生了显著提升。在该企业中,员工除了可以获得基本工资之外,人事管理部门通过对员工考勤情况的总结,以及会计部门对员工绩效的计算都会转化成相应的薪酬待遇,这种有针对性的薪酬制度充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除此之外,该企业以季度为单位,根据自身效益变化情况,对员工的工资进行适当调整。从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变化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该企业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

四、结论

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是实现企业获益的重要保障之一。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中,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企业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制度的应用对员工对企业满意度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加。

参考文献

[1]李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工作绩效影响的跨层次研究[D].吉林大学,2015.

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人事管理 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04-02

中医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特色是中医院的立院之本、发展之魂,疗效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中医院的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人事管理是优化中医院干部选任、完整储备人才信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基础。中医人才培养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客观分析中医人才培养的现状,找出正确的规律和方法,才能真正寻求到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使中医院焕发出蓬勃发展[1]。我院人事管理以往进展迟缓,信息化管理滞后,服务内容和形式趋于老化。目前正构建信息化人事管理服务平台,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现将我院人事管理的现状及与以往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如下,旨在为提高人事管理质量开辟新天地。

1 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与日益竞争的社会格格不入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机构的服务差,效率低已成为老百姓谈论最多的话题。归根结底,是这些机构还在沿用老化的人事管理方式方法,并没有结合当今实际情况,努力改革人事管理工作制度,在发掘和稳定人才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院组织的运行效率,因而才能为社会群众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保持医院稳定健康的发展。

我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计划的经济在建国早期算还是起到了了不起的作用,但相比现在的市场自由交易,医疗机构就存在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计划经济时代时,国家对医院资源的配置是按计划进行的,什么东西都是按照平均分配主义的,生活在这时代的人对什么东西都还是在等、靠、要的懒惰思想,现在也还是这样。如员工缺乏竞争力,工作效率低下,把单位作为自己的归属,形成了对单位的依赖,这种意识越强烈,越给单位增加负担.同时更抑制了人才的流动,不利于形成竞争的局面,往往与市场经济体制是完全相违背的,这是阻碍人事制度改革的原因之一。医院人才结构情况也不怎么合理,如医师过多,职称结构不合理,5年一晋升,使初、中、高级职称比例失调,而各级医师的职责比较明确,高年资医师过多,难以发挥作用,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和医技人员中.低学历、低职称、老职工较多等等,因而,有很多原因阻碍着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工资分配制度也不合理,还在沿用过去计划经济状态,这样是严重影响激励机制和自主分配权,与绩效考核脱钩,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医院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发展和分配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不同人员心理和思想上的复杂性。

2 怎样高效的进行医院人事管理改革进程

2.1 发展中医事业需建立良好统一的思想意识

医院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个体在性格、气质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一些差异,其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在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召开各个层面的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认真采纳职工建议,虚心倾听群众呼声,突出中医特色。树立一个救死扶伤的管理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以服务建设经济强旗为大局和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出发,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为核心。

2.2 改革人事管理人员迫在眉睫

目前医院管理人员大多是由技术人员担任,可是他们对管理知识比较缺乏,对一个医院的管理就不会很健全和完善管理。特别是如何开展科室核算、成本核算、人事管理等,其实应该逐步建立符合其医院工作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由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体制,从原来的以人员管理为主的人事管理转向以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为主,建立起适应单位特点、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确保职工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一方面使他们享受应有的权利,一方面促使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尽展所长,发挥才干,促进医院事业的发展。中层干部在全面总结工作的基础上竞聘上岗。通过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使广大干部职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全院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基本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人才结构合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

2.3 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是生存的根本之道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更好地体现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医院管理深受其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其中包括主体价值取向、思想觉悟、规章制度等。利用现代管理的手段,进行内部挖潜和结构调整。使各级人员的知识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缓解医院现有条件下人力资源的不足和中医临床医疗需求不断上升的矛盾。同时确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创建医院人才培训新模式,实行按需培养、择优培养与动态评估管理、岗位聘任相结合的改革,培养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的质量,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2.4 与时俱进,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要素和标准

优化医院的人才机制考核要素是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的保证,各类人员通过考核竞争上岗,达到人尽其才。考核的关键并非是要定出多少比例的等次,而是要能客观地反映职工队伍的状况,通过考核真正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做好考核结果的使用,要与多方面挂钩,如工资、奖金、晋升等。这是考核工作的延伸,也是考核制度与其它管理制度的结合点,让考核变得实在,增强考核的客观性、实效性。如建立各种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工作人员工作程序等,加强各类人员工作的计划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要提高医疗护理工作质量,重要的不仅光是在数量上达到要求,更要在质量上有质的变化,各项工作要到位,要挖掘职工自身的潜力。同时调整人才战略,把培养、吸引、利用好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在重视和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手段,以了解人员的素质结构、能力特征、职业适应性,为量才用人、视人授权为依据,通过规范招聘与录用过程,控制招聘成本,打破常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适合医院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改善医院人才断层状况,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 结语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竞争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日趋显现。在这种背景下,医院管理者只有做好医院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应对医疗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取得最佳的效益[2]。因此,人事管理工作在中医院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它为中医院改革中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各类人才信息和用人依据,为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医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和医院职工享受各类福利待遇提供依据,是医院人才开发的中药资源[3]。医院又是职工职业生涯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人事部门必须为职工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让他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与满足,必须为每一位职工提供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就是说,要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医院人才发展环境。

总之,实行人事改革为医院的人事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减少了管理人员的经营成本,解决了原来人事管理体制下的人员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内部缺乏激励竞争机制的现状,形成新的人才流动和用人机制。

参考文献

[1]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5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227.

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范文5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患者选择医院时,最为关注的就是医院知名度,因此加剧了各级医院间关于人才方面的竞争,各级医院为提升知名度都在招贤纳士,而广泛的招聘使得医院在人事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渐突出,因此,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迫切需要改革,以此来保证医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关键词:

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当今社会各领域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医院也是如此。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医护水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各级医院亟需招聘有识之士,以此来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在此种状态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人事管理认识不足、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所以医院的人事管理人员和领导应该大力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以此来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本文就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其重要作用做简要的分析。

一、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管理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中,其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医院职工的考核录用、职称晋升、劳动工资、干部调配等人事调动问题,一律依据条款制度进行管理,而在新时期出现了新型的人事管理形势,使得管理部门的职能得到拓展,涉及到的管理内容更加丰富,但是有些人事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并未真正理解人事管理对于医院的重要作用,因此造成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出现放弃管理、任其发展的现象。

(二)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影响下,新时期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在管理方面依然延用传统模式,未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第一,医院内部设置的组织机构繁多,造成管理重叠,出现人浮于事、责任范围不明确的现象,使管理成本增加。第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传统意义上实行计划配置,而现阶段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忽视了市场经济的作用,使得投入的人力资源成为经济行为的一种,并未起到实际的作用。第三,由于医院一直延用计划经济的模式对人事进行管理,把人力资源认为是单纯的劳动力,只重视行政管理,而忽略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管理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承办医院,即政府出资购置医疗设备,并进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医护人员的工资也由政府负责,但是在新时期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后,政府在医院中投入的资金已经不能支撑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同时新时期的医院人事管理改革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如果医院依然延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那么将会造成需求和用人之间脱节,医院职工付出不能收到相应的回报,进而失去应有的工作热情。

二、针对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

在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时期,人事管理部门及医院领导应认清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大力推进医院人事管理的改革。而改革的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效果,因此,医院领导和人事管理的相关负责人应就医院的发展状态、所处环境、医疗水平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系统、客观的总结和评价,找出医院人事改革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进而制定出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将以人为本作为人事改革的核心,明确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

(二)推行绩效工资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医院的人事管理改革,应将传统的定编定岗转变为绩效工资制,即针对不同的科室实行二次管理、二次核算,实行科室绩效与个人绩效相结合、多劳多得的工资制,并将服务态度、岗位职责、工作强度、技术含量、医德医风等内容融入绩效考核中。在医院人事改革中,医技、行政人员应首当其中,强化服务意识,做好表率。除此之外,对于人事管理改革应实行垂直管理的方式,使门诊医生也得到效益工资,实现患者的及时准确收治,根据医院科室考核,自主发放绩效工资,使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三)引入竞争机制

在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实现人才的有效利用。例如:在中层干部的选择时,可以按照平等竞争、公平公开的原则,开展全院范围内的竞聘上岗,通过自我推荐、组织推荐、竞争演讲、医护人员评价、医院领导考察、结果公示、院内监督等程序对竞聘人员进行层层选拔,使医院职工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在中层干部确定之后,对院内各位职工制定双向选择方式,一方面职工自由选择科室,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自由选择科室职工,使职工的流动得以实现,人才的合理化利用,使每一位职工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四)控制支出

在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以精简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控制支出以促进医院发展。医院中集中了许多高学历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因此改革的过程中,应以实事求是为标准,推行减员增效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绝非强制裁员,而是引入竞争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让每位职工从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除此之外,在人事管理改革中,应将医生作为改革的重点,制定三级医生责任制,使其指挥、主导、决策等作用充分发挥,提升医疗组战斗力和协作能力。

(五)提高职工素质

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除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以外,对内部职工的培训也非常重要。对职工的培训需要根据其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培训计划,使职工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培训的内容包括医护专业知识、技能、服务态度等。只有不断提升医院职工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其潜力得到激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

(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由于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内容就是对职工实际能力的关注,因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改革别重视职工的主动性,使不同类型职工的利益分配得到了理顺,从而创造了和谐和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促使职工完成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并对处于核心位置的职工施以压力,如果不进取则面临淘汰的危险,进而激发了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使分配不公的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

由于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分配方式主张公正、公开、公平,因此为医院职工提供了相对开放式的竞争空间。作为医院的工作人员,必须保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同时为患者提供和谐的就医环境,才能使患者充分信任,从而实现双赢。

(三)使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理顺

随着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在医院中,医生的主导地位得到明确。在新时期,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生和护士,因此只有医生具备精湛的医术、护士具备优质护理能力,才能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都是为患者服务,那么护士配合医生的工作为患者服务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理顺,提升了医院整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结语

新时期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各级医院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可以从明确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推行绩效工资制、引入竞争机制、控制支出、提高职工素质等方面着手,落实改革新措,使医院职工感受到医护工作的责任感和急迫感,同时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分配不公的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理顺,从而提高了医院的医护水平和医疗水,实现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陈秀莲 单位: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郑慧,徐霞.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探析[J].西部中医药,2014(10).

[2]黄继红.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之我见[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

[3]刘一宏.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26).

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对资源结构进行调整和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战略目标。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各项资源的配置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制度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出相关的创新策略。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譬如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仍然做得不到位,虽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制度采取过改革措施,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抓住重点,对激励制度进行创新性改造,才能辅助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基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激励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性改革的难度与压力也随之增大,激励制度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显露。首先表现为缺乏科学的、完善的人力资源奖酬机制。由于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和考核制度不完善,在实施物质奖励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超过预期开支的现象,造成了资金等的过渡耗费,还未达到理想的目的,不能彻底地激起员工的积极性,有时管理阶层耗费精力制定的举措得不到很好的实施,为员工提供的发展机会没有被员工好好利用,造成了人力、财力的浪费现象。有了企业为了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采取平均分配的原则,这反倒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都打消了,员工从心理上养成依赖其他同事的懒惰心理,这种不偏不倚的决策就相当于无激励机制,不利于从精神层面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工作热情。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制度创新举措

(一)加强人力资源基础管理

要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制度创新,也要完善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全局出发的同时,抓住重点,这样才能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要巩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科学设置岗位,明确分工,这样有益于培养员工责任心,也便于实施激励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合理调整人才资源结构,使人才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采用优胜劣汰的形式对人才进行筛选和提拔,激发人才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为企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才会增添发展的动力。企业必须配备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拥有较高的专业管理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全体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管理理论专业水平,定期组织学习活动和培训工作,使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效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和发挥,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不断变化发展的步伐和激烈的竞争。

(二)抓住重点,完善激励制度创新改革

1.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扎实以后,要建立健全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完善薪酬奖励机制,对奖金、薪资计算以及奖励惩罚制度的分配都要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可以激发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可以体现员工自身的价值,一方面有利于公司的长远、稳步发展。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稳定人心和维持用人关系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有效避免人才资源流动性大造成的一系列难以管理的现象发生。

2.制定合理的激励性的薪酬政策和福利制度,业绩考核与薪资、奖励直接挂钩,薪酬分配制度一定要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之上,针对员工对企业所做的贡献实施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机制流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对员工的工作和业绩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进行评价。在制定薪酬策略时,有必要做相关调查,调查员工想要什么福利或是需要什么福利,以尽量满足员工的需要为前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奖励的作用,又不会造成浪费现象。在实施福利政策的时候,一定要保障福利的质量,切实为员工谋福祉,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或是敷衍现象,反而会增加员工的抱怨,造成适得其反的局面。增强福利项目的设置,然后确定薪酬结构,适当地拉开薪酬距离,可以激励优秀人才再接再厉,也能对业绩相对落后的员工起到鼓励作用,更容易达到激励的效果。在管理和激励制度的制定方面,公司一定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人员工有归属感,对公司以及公司文化有认同感,切实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家,尊重员工,为员工提供适宜工作和奋斗的环境,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施过程中,依据具体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奖励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创新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使各种指标的制定更加合理化,在深化和细化人力资源管理时,要采用“逐步推进”的战略,使企业各项指标与制定标准逐年靠拢,逐渐提高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规范化水平。随着企业自身发展特性和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树立更加全新的管理理念,大胆地实施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进一步细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与这些创新方法紧密结合,不断地深化、细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使公司的人力资源控制和管理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化,最终实现公司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激励制度,才能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加强激励制度的创新改革,制定合理的激励性的薪酬政策和福利制度,保证福利质量。不断完善激励制度,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田雷.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制度的运用[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10):126-127.

[2]杨柏松.浅议激励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创新[J].学理论,2010(3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