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薪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薪报告范文1
您好!
自去年5月我有幸进入公司以来,近1年了。始终抱着“公司是我家,繁荣靠大家”的信念以快乐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一直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对待我的每项工作,力求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与公司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提高个人工作技术经验的同时,有幸为公司添砖加瓦略尽绵力,此实为我的荣幸。
所有这些都是与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人才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我为能成为叉叉公司的一员而感到庆幸。在这段共同成长的岁月里,我对公司的领导及同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喜欢公司的工作氛围,喜欢公司的每一个伙伴们。我给予了他们的同时,他们也给予了我更多。更感谢领导对我的栽培和帮助,我非常的信任你们。
随着公司的业务不断发展扩大,我个人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和进步,解决问题的效率越来越高,同时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量也在相应地增加、工作强度不断加大。如xx电视台数据库优化工作;公司数据库建设及应用服务完善与维护;cibn环球资讯广播及教育数据库环境搭建部署、系统测试、故障排解等。
您知道这次公司搬家,新机房的数据库搭建、排除故障、测试备份与恢复、检查数据库运行状态从最初的需求规划、方案设计、沟通、实施、验收、测试等原因常常使得我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到深夜甚至到凌晨二、三点,如此大的工作强度已快使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毕竞任何工作都应该在保证不影响身体建康的前提下进行。
在竭尽全力完成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探索更好的工作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从而增加了收益。
此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参加各种培训考试学习,比如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培训、cuug专业oracle dba培训、数据库开发员认证培训等,使自己对数据库的知识更上了一个台阶。比如在oracle dba培训期间,我还借此机会进行了一些在公司没有机会思考的问题及练习的项目:对oracle知识理论更加深刻掌握、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制定与完善数据库的备份、恢复、和recover等策略项目。以期为公司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再添砖瓦。
同时我们所处的城市是一个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城市,无论是经济还是消费水平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而且目前的社会经济和物价已呈通货膨胀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现有的工资水平已显得很单薄了。
鉴于以上因素,为了能更好地为公司效力,也为了使自身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特此向您提出加薪申请,申请从XX年6月开始工资提升到8000元/月。
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的越快,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对员工的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激励手段和考核标准,员工的素质、能力高低、做多做少、做好做坏拿的都是一样的工资,那对他们来说,为工作付出的满腔热情、牺牲的休息时间和身体健康是不公平和不值得的。
我相信对于有一定能力和执行力的员工,老板是不会吝啬的,使之能够解除后顾之忧,安心为企服业务。
如果您认为我现在的工作内容及质量还未能达到这个薪金标准,我诚恳地希望您能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让我今后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将工作做的更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加薪不是目的,只是希望让我们做得更好!
期待您的答复。
加薪报告范文2
公司员工申请加薪涨工资报告六
尊敬的公司领导:你好!我于X年X月X日进入施工现场实地实习,进入本公司以来服从领导安排,目前在X市六十二中教学办公综合楼工程担任监理员一职,负责施工现场监理、资料等工作。
本人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极富工作热情;性格开朗,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业主、施工单位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学习新知识、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平时利用下班时间通过网络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工作近两年以来自己的全面能力及相关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工作中得到了业主及总监的一致好评。
由于现在物价上涨,消费逐日增加特向公司申请工资调整,望给予合理调整。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同事学习,我相信凭着自己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一定能够出色的完成职内的任务,全面维护好我公司的形象。
来本公司工作,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团结精神及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使我在个人素质、工作能力、专业知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激励我在工作中不断前进自我完善。公司的明天需要靠大家努力的去创造,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明天也会更加辉煌。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拼搏,希望公司领导对我的申请给予批准。
加薪报告范文3
在学校的这一期,发觉学习努力一般,但是有时候态度绝对是有问题的,这里不做过多的阐述,只是想好好的把这段时间反思反思,由于免考一科,我1月9号我就放假离校,回到家里休息了10天就到幺爸那里去干活,说句实在话,我是不想去干的,但是爸爸说到哪里去做嘛,况且我也觉得在家里耍着也无聊,就这样我都到哪里去干了20天,做到腊月26,我才收工,在哪里学到了给别人打工要的不仅是技术,更多的是资历,而且不对等回报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也接受这里面的内涵,而且就象他说的那样,我们挣钱一部分是榨取剩余劳动价值,其实现在这个经济社会是很现实的东西,也深深理解了其中的内涵,不管工资多少,其实更多的是学到了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回到家里休息了几天,自己都调整调整一些心理,其实很多的东西。落差是很大的,自己在放假的时候订的目标,自己真的没能够很好的去完成,多种因数的缘故,但是大部分是自己的缘故,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但是……哎,为什么伤心的事情近段时间都聚集到这一块,为什么幸运之神总是没有来眷顾我呢?为什么我心态好像变化这么大啊,或许是太在乎得到和失去了,但是这个社会不在乎,我又能怎么办呢?我觉得自己真的会到幼稚园去排队了?不努力真的会“实现”,但是我不期待,现在真的只有背水一战,好好的去创造。
其实现在真的很失落,不是金钱的缘故,也不是得失的缘故,看来我这个“情感大师”也有糊涂的时候,看来我这个“爆烟子”老头麻木了。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我不相信这个自信的我找不回来,我也不相信我是这么颓废,我也不相信我今年闯不出来成绩,我也不相信我这么无用,我也不相信幸运之神不来照顾我,我也不相信曾经雄心勃勃的我,会被社会给淘汰。
未来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真的不是说着玩的努力了,其实我压力真的也很大,父母一方面在担心我的工作就业问题,这是总重之重,其次就是担心我的个人问题,但是面临目前就是就业问题,我真的感觉很累,累的时候也不能找到一个倾诉自己内心真正想法的人,因为我和他们缺乏的是相互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现在看来自己有些纠结,但是我似乎也没有逃出这个圈套,好好琢磨,好像一切都需要从头再来。
“脱胎换骨处,出神入化时”,窝囊,现在真的很窝囊,不去说这么多了,自己重整旗鼓在来一次,去好好的实现自己在上期期末时
候给自己订下的计划,真的好好的忘记以前所有的不愉快,好好的去面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好好的感受,或许以后这样的机会以后再也体会不到,也感谢赐予我不同的一段经历,谢谢你,难忘的XX!
此时,独自一个人叼着烟,有些发蒙,所有的动力都在不断的消失,想去抓住,却那么的难,“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没有一段曲折的经历,人生阅历是不会丰富多彩的。
加薪报告范文4
并不是每个高薪职位都是一成不变的,很多高薪人在拿着优厚薪水的时候,也在为自己的将来发愁,生怕什么时候自己就成了被淘汰者。可锐公司通过职场研究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今天的高薪人也极有可能就是明天出局的人。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高薪职位容易被淘汰呢?
1.重复性较高的工作,有些工作看似复杂,其实只需一两年培训就能胜任,譬如银行结汇开单人员。
2.仅掌握单一技能的高薪者,例如电脑程序员、翻译等职位,高薪地位已岌岌可危。
3.电脑化程度提高后,原本很复杂的工作程序将被电脑逐步替代。复杂性、风险度、工作难度大幅降低的高薪职位,例如某些财务经理、生产经理、仓储经理等。
4.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领域中掌握落后技术的高薪人员。例如,靠PC机成为电脑人才的高薪者,如无法进入大企业掌握大型机的新颖技术,最后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总体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脑的替代性提高,那些技术含量不高、以重复劳动为主的高薪职位必将面对被淘汰的危险。
高薪职业持久性的判断标准
可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先生认为,技术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各行业都有各自的要求,且标准、高低各不相同,不能依靠薪酬高低来定义技术。人在情感、性格等方面是复杂的,难以用自然科学中单一的手段来进行量的划分与衡量,工作内涵丰富与否则取决于企业赋予这个职位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很多看似简单的工作如行政、人事经理等,其实也包含了大量的脑力劳动因素,技术含量也很高。根据劳动力价值的概念,脑力劳动的价值普遍要高于体力劳动。所以,拿高薪并非出于偶然。
在肯定知识、素质或者脑力劳动因素为主导的职位会获得高薪的同时,专家也指出,将来要获得高薪,还需要有一个好的平台,也就是要投身一个“朝阳行业”。这个产业,不仅能代表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还能使从业者把自身所具有的知识、素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有了这个好平台。职场白领才能获得现实的高薪。所以,未来的一个总体趋势是:知识、素质和好的平台,三位一体,才会有高薪。
其次,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高薪是能够持久的。
判断一个高薪职业能否持久的标准在于两点。一是看这个职业可带来的有用性资源,即这个职业被社会需求的弹性。它被需求越多,这个职业就会有更强的竞争力,它也就越持久;反之亦然。二是看这个职业的投入成本有多大,一般而言科技含量高的职业都是高薪职业,那是因为它的投入成本高。在成本考虑中,教育投入也是其中之一。
保持高薪需要关注的三大问题
成功获得了一份薪资较好的工作之后,我们该怎样保持住自己的竞争优势呢?研究表明,职场高薪人要想保住自身的优势,至少要解决以下三大问题。
问题一:考核企业。很多人在进新单位前对企业并不是很了解。对高薪职业人来说,这样问题影响更大,因为在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跳槽还不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但到了被猎头关注的水平时,却进了一家不怎么样的公司,对已经发展到职业相对成熟期的职业人来说,情况就惨了。所以要认准企业再跳,高薪不是跳槽就能保证的。
若想跳槽,必须做好对新公司的分析:公司的实力、背景、发展潜力;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产品结构和市场空间;公司的企业文化、培训体制。
并且在跳槽时遵循一定的步骤:1.对自己先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判断自己的职业气质和职业能力能否适合新的职位。2.盘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自己的最强项在哪里。3.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身价评估。4.确定正确的目标公司。
问题二:人际关系是大问题。能拿到高薪的职业人工作能力都不用置疑,但人缘问题却经常成为他们的一大难关。人际关系不协调,团队合作无从谈起,没有充分的资源支撑,工作自然没办法做好。人际关系不好,工作又不好,生活毫无乐趣可言。需朋友帮助时得不到帮助,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很多高薪人夜不能寐。
问题三:“职业疲惫”症。很多高薪人在工作多年以后,就会出现严重的“职业疲惫”和“职业厌烦”症。对自己从事多年的工作不愿再从事下去。再加上上述两个问题,他们迫切想要转行,这类问题多见于女性高薪人,她们希望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新的空间,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但至于该怎么做,却一筹莫展。而稳定的高收入和平和的生活,使许多高薪高职人士的适应力和学习能力缺乏和降低,预测力和决策力不能跟上时代与社会变化的节奏,造成他们在职场道路上的停顿和失败,这个问题在跳槽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保持高薪高招
针对这些问题,卞秉彬先生指出:高薪人职业问题积重难返,提前下手是关键。否则等到撞到墙上的时候,搁浅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高薪人想要给自己新的定位,转换工作的周期通常是三到六个月。所以,职场人士应该定期对自己进行职业盘点,解决长期的职业问题,不断学习,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动力,不但行使自己岗位职责时要驾轻就熟,而且要对本行业的动态发展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都有清晰的认识和相对准确的预期,以保证自己作出正确的决策。
学习是根本,工作的本身就是学习,要主动、自觉地从实践中学。被动地学习,也会形成一些只属于自己的经验积累。但职场人士更要主动地学,挤出时间,利用机会去学习,英语水平不够好的要去参加培训,进入新的领域向学校的教授请教,是必要的。在国际化的时代,面对国际化的人才竞争,首先自己要国际化。
另外,高薪人要保持自己的身价,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表现力。在当今这个开放的时代里,即使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也不要指望被别人发现或者认识,你得让公司知道你做了些什么,知道你还可以做些什么,让人们知道你是谁。低调是少数成功者和大多数失败者的做事方式。不善于表现,沉默寡言,与公司的主流群体无法和谐相处,必败无疑。
除此之外,应变力是高薪人保持身价不可或缺的又一素质。这是个变化的年代,大的形势在变,公司在变,人员在变,自己要适应变化。跟客户首次打交道需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向老板汇报时发现对自己不利要应景变化;工作没成效赶紧总结教训变换方法。缺少应变,以不变应万变,很容易出问题。
加薪报告范文5
听说社会实践的时候,我还在天目山野外实习,当时觉得能够参加便是一种荣幸,而当真正参与进来后,身上不由地担起了一份责任。
实践中,除了去农村做调研和服务农村之外,我做的最多的便是写报道。宣传部只来了我一个人,我要写所有的报道,任务很重。以至于我每天都在抓耳挠腮地写稿子,很是痛苦。不过,收获也不少,我对发报道的过程熟悉了很多,而高强度的报道也让我了解到了自己的能力,从中清楚了很多事情。
我们的主题是“保护母亲河,服务新农村”。出征时,心情非常激动,很期待。第一天在车客的社区,整理图书室,后来某天在下范也在整理图书,服务的同时可以借机“博览群书”,很幸福。现在的农村的确是建得越来越好,不止环境漂亮,文化建设也多了起来,以先辈为标榜,宣扬文化,新农村建设小有成效,不过仍需要努力,我们大学生要多多去服务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调研活动是我从没干过的事,做的时候很新鲜,也挺有趣的。和不同的人交流,获取需要的信息,也是一种能力,我总是很缺乏这能了。所以需要锻炼,我很主动地去做调研,和村民们通过聊天获取信息,往往要扯很久才能得到些什么,过程虽然漫长,但是能够了解做一件事的方式,还是有所得。每天去不同的地方调研,去到美好的村庄时就像旅游似的好玩,到不怎样的村庄大家也就一笑而过,只要是大伙在一块儿,就感觉没有什么事是摆不平的,什么事都是美好的。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16号晚上因为宿舍停水而集体住宾馆。浩浩荡荡一群人,拎着大包小包奔赴宾馆的壮景,相信不止我们自己,路人也会难忘的吧。走在路上的时候,我有一种逃难似的感觉,到住进旅馆时发现自己错了,这是通往天堂的一条路啊!宾馆条件很好,一应俱全,那叫一个舒服啊。经历过苦难虽然那也称不上什么苦难总是特别能够满足,那一晚睡得很舒服,很窝心。
最具成就感的要数晚会了吧。大家伙为了节目献计献策,倾情排演,在下范村演出时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果然是团结一心真诚做一件事就会有收获啊。联想到20号的成果展,亦是如此,这么多天来的努力在这一天展示给市民们,可以课堂作文网说是一种骄傲,一种成就!
结束后大家疯玩了一夜,我第一次通宵就是它了,与实践一样,很累但很开心。用心去做事,团结一心,会有很好的结果很早以前就知道这个道理,切身感受还是在这次实践中。实践告一段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和大家一起努力,为我们的总队而奋斗!
小编推荐您关注:
大学生寒假实践报告总结
XX年大学生寒假实践报告:打工心得体会
加薪报告范文6
家族性心房颤动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遗传疾病,现将诊断家族性房颤一家系5例报告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例1:先症者,男,47岁,患者于2005年5月因心悸、胸闷、头晕1个月余,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1周来就诊。心电图常规检查示:快速型心房颤动(HR 120次/分),门诊拟“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收入住院。经适当的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其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复查心电图转为窦性心律而出院。先症者于同年6月10日因参加体力劳动,劳累后未及时服药,再次出现心悸、头晕、呼吸困难,心电图示:①心房颤动(HR 50次/分);②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③ST-T无异常改变。再次收入住院诊治。经询问病史否认既往有风湿病史,个人自幼智力、体力发育无障碍,非近亲结婚生育。家庭史中父亲于1974年因在田间从事强体力劳动时,突然昏倒,2天内死亡,生前未作任何疾病检查。母亲健在,追问了解上代疾病史不详,外祖父家史未问及类似病史。再次入院体检:T 37℃,HR 110次/分,律不齐,心界正常,各瓣膜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R 27次/分,BP 136/70mmHg,两肺呼吸音增粗。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微量反流,心功能尚可,心脏三位片,血糖、T3、T4、血诊、抗“O”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故对其进行了家系性调查了解,并随访5年。家系14人。其中发现心房颤动5人,男3人,女2人,涉及3代,年龄12~68岁。
例2:先症者的叔父,68岁,健在。房颤,HR 50次/分,偶尔发生头晕、心悸症状。心脏彩超示:主动脉弹性降低,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其他检查未见阳性指标。
例3:先症者的弟弟,男,37岁,健在。智体力发育正常,长年在农村从事体力劳动。阵发性心房颤动,各瓣膜未闻病理性杂音,心脏彩超正常。
例4:先症者的2个侄女,12~16岁,均系在校学生,体检时发现心房颤动,其发作特点:主要以夜间为主,常在凌晨或清晨终止。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发作前均见窦性心率减慢。当窦性心动过缓,心室率
讨 论
临床上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甚高,除早搏之外,它是第二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又是历史长久的心律失常实体,它可以引起心肌扩大和心肌病变,导致运动耐力降低,促发心力衰竭,产生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引起中风和栓塞发生,增加基础心脏病的死亡率,但它的病理生理基础,发生原理,其及电生理机制,治疗方法等各方面,仍然是目前探讨与研究的热点[1]。而家族性心房颤动却又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本文资料证实男女均可发病,先症者在发病时心电图可见快速心房颤动与缓慢型心房颤动交替出现。当心率加快时说明AVN-HPS有效不应期较短,当心率减慢时AVN-HPS不应期病理性延长,其发生的电生理基础是由于窦房结功能减退,而窦房结以外的心房组织甚至心室等组织由于疾病引起电生理特殊性改变,兴奋性相对增高,此点也间接的证明先症者的心房颤动与窦房结功能低下有关。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不同程度的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许多研究发现自主神经张力改变在心房颤动中起着主要作用[2]。本文先症者的2个侄女所发生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符合迷走性房颤特征,它所发生在夜间或凌晨,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其主要发生机制与心房不应期缩短和不应期离散性增高有关。
家族性心房颤动与每一位心房颤动患者一样都具有心房颤动的共性,治疗一般无困难,吴亚力等[3]认为,对快速型房颤,应用洋地黄制剂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即能有效控制,多能很快转复窦性心律,笔者认为每一位患者各自具有其独有的特性,因此作为临床医生在给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时,需要了解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综合其病因、诱发因素、心脏结构情况、心功能状态、伴存疾患、合并症等问题,作出全面诊断,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措施,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瑞龙.应当重视心房颤动时各种心电现象的诊断[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