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1
关键词 班级生涯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3 2
文献标识码:A
班级心理辅导是以团体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班级团体的教育资源,促使学生在互助与自助中成长豍。班级生涯辅导是以生涯辅导为主要内容的班级辅导方式,包括自我探索、生涯探索、生涯定位等。
目前国内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二是宣传就业政策,就业信息豎。只有极少数同学会就自己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向心理咨询师或就业指导老师寻求个别帮助。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群体普遍关注、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一类的问题都是发展性的,一般不涉及个人隐私豏,而以班级形式开展生涯辅导,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的有效性和普及面的问题。本研究就是以自然班为单位,通过设计结构化、操作性强的班级生涯辅导活动,探讨班级生涯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
一、 方法及对象
本研究设计班级生涯心理辅导主要依据生涯理论、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包括舒伯的生涯彩虹理论,霍兰德的生涯类型理论、史旺的生涯规划金三角理论、团体动力学原理和积极心理学原理豐。
本研究从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2007级学生(大三第一期)中随机选取两个相同专业的自然班,分别设定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按照《班级生涯辅导活动方案》豑开展生涯辅导和职业指导,该方案共包括10次,每周1次,每次120分钟,由笔者担任班级生涯辅导教师;对照班以学校以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为指导方式进行。本研究以自编的《大学生生涯现状调查表》做为测量工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后测,对于实验班的成员,将在第4个活动单元和第10个活动单元后用《班级生涯心理辅导效果评估量表》进行两次调查。六个月后,随机抽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访谈,了解接受过班级生涯辅导的学生是否能自觉将生涯辅导经验运用到生涯规划中,进一步验证班级生涯辅导的效果。
二、 实施辅导过程
本研究实施方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有4个单元的活动,首先是在班级团体内设定班级生涯辅导的目标、契约,引导学生从价值观、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进行自我探索,设想未来的理想生涯。第二阶段包括4个单元的活动,带领班级成员审视目前的生涯状况,对职业世界进行探索,进行生涯定位,明确当前的生涯任务;第三阶段包括2个单元,通过前面对自我的探索、对生涯的探索和定位,制定生涯规划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评估,将目标任务分解,明确行动计划,撰写生涯规划方案。
三、 结果分析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对班级生涯辅导效果的主观评价比较。
分别在实验班全部辅导活动之后和对照班一个学期的就业指导课程之后,填写《班级生涯现状调查表》,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班的成员一致认为此班级生涯辅导活动课程非常有意义,其中约有42%的成员认为对自己有重大帮助,约有35%的成员认为有较大的帮助,约有11%的成员认为在好几个方面有所改善;与之相对应的,对照班约有60%的成员认为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有意义,其中只有15%的成员认为对自己有重大帮助,约有25%的成员认为有较大的帮助。
(二)实验班对班级生涯辅导的中期、后期测评结果的比较。
对实验班学生在第4单元活动后和第10单元活动后填写的《班级生涯心理辅导效果评估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班级生涯心理辅导课程的效果比较明显,对“本活动对增强你解决有关生涯问题的能力”,认为“非常有帮助”的由0提高到了44.5%;对“本活动对你制定在学期间的发展目标”,认为“很有帮助”的从56%提高到了78.5%。
(三)实验班与对照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
在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辅导和就业指导课程后,实验班和对照班都提交了《生涯规划方案》,从方案中目标设置的合理度、任务分解的可行性、对自我认识的深度,对职业探索的全面性等方面,实验班要明显优于对照班。另外从六个月后的随机回访中,85%的实验班回访成员都表示生涯发展目标明确,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很有信心,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开始有意识的利用周围的资源探索自我和职业世界;与之相对应的,对照班的回访成员中,只有20%的人表示生涯发展目标明确,有38%的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有信心的,只有25%的人表示自己开始有意识探索自我和职业世界。
四、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班级生涯辅导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比较显著的作用。无论是横向的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较,还是纵向的再生涯辅导的不同阶段对实验班成员的调查都显示班级生涯辅导一系列的活动能十分有效的提高大学生探索自我、探索职业、规划生涯的能力和信心。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实验班和对照班是同一专业的两个自然班,在一起学习和生活的机会较多,难免互相之间有所沾染,涉及到的学生比较多,难以精确控制。辅导效果的评价采用了量表和访谈进行评估,但是量表以笔者自编的主观量表为主,总体而言主观性较强。虽然结果显示班级生涯辅导对生涯规划是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但是对日后生活、职业、生涯的实际规划效果的检验和评估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项目编号:09C521 班级生涯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2、项目编号:B2010155 班级辅导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实证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注释:
吴增强,沈之菲.班级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
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
郑炎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5-36.
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2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 就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252-02
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前途命运,而且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为大学生就业规划提供了便利,因此,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规划首先从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意义入手。
一、网络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意义
(一)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大学生群体是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也是网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崇者。大学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中学时代,如今的大学生也不同于以往的中学生。大学期间,上课时间相对于中学有所减少,大学生有大量的自由分配时间,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自由传输,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端如电脑、手机等工具借助网络共享平台吸纳新知识。大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国内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国外相关专业的前沿,这对专业理论体系的全面构建具有重大意义,也可以满足今后专业性职位所需要的条件。在本专业领域外,大学生还可以借助网络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提高今后社会工作岗位的竞争力奠定基础。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参与热点话题讨论,既可以和交友圈中的朋友进行交流,也可以观看很多专家学者的在线视频并且交流各自的想法,不仅扩展了自己的思维,而且可以学习借鉴其他人优秀的思想、理论和实际方法。网络的广覆盖性和移动终端的便捷使得网络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二)网络帮助大学生吸纳各种社会实践信息
网络的发达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机制,如今的网络信息传播是双向的,网民既可以被动地接受网络平台的信息,也可以主动连接网络通过庞大的网络资源库搜索出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就扩大了大学生网民的信息接触面。网络门户有很多,大学生可以通过门户网站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及其动态信息,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性质的网站了解各种兼职、实习和招聘信息,大学生还可以在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网页和高校BBS论坛上的相关版块找到就业信息。这就大大增加了大学生接触的社会实践信息量,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变化发展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了解招聘过程中的基本知识和面试技巧等,还有利于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网络成为个人求职和企事业单位招聘的中介,大学生通过网络投送简历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企事业单位通过网络需要引进的人才条件,这样供需双方在网络媒介的牵引下提高了满足各自需求的概率。
(三)网络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渠道
网络的快速开放性和覆盖面广泛性让不同行业开拓了思路,争相使用网络作为运营的媒介。一些新兴的网络职业相继出现,如网络推手就是网上帮助企业和个人推广自己品牌的人;网络家教就是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将一定数量的教师资源及学生资源内置,并通过家长、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的博弈选择,打破了地域界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有网络彩铃设计师、网络等各种网络职业。这些新兴职业不仅适合当代网络时代的发展,而且相当程度上符合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独有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群体接受新事物的周期比较短,接触电脑和网络比较普遍,对网络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潜力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易于接受网络新职业。而且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比较大,很多传统职业岗位出现就业通道拥挤的现象,甚至一些职业出现了岗位饱和,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不利,网络新职业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明了另一条途径。在当今社会中,就业已经不仅仅是大学生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身价值和得到社会认可的路径。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网络对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消极信息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网络中经常有一些消极信息,片面夸大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将招聘求职中出现的黑箱操作放大,给高校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对原有的正确的就业观产生冲击,令很多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对未来就业产生负面情绪,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大学生思想观念上出现偏差,实际行动自然受到影响。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没有积极寻找就业机会,而是消磨光阴,迷恋网络游戏等,将啃老进行到底。一些大学生刚入学就产生了“理论无用论”的思想,没有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理论上,而是用在所谓的社会实践上,这样的大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将来的就业自然受到影响。还有一些大学生对职业差别有偏见,认为只有进入国家公务员系统和国有性质的企业,工作才会稳定,所谓金饭碗才是真理,这样就消磨了大学生本应该具备的朝气和奋斗的志气;一些大学生认为做生意赚大钱才是硬道理,金钱决定一切;一些大学生认为脏乱的体力活不是大学生应该做的,不愿意弯腰低头从基层做起,觉得那种工作很丢人。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网络流传的消极信息所导致的。
(二)网络不实信息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一些网站是专业的招聘求职平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众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但是有一部分网站提供虚假信息,趁机骗取大学毕业生的钱财,给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极大的危害。一些网站自称中介机构,通过收取手续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和空缺岗位,但是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公司,只是网站联合其他骗子骗取钱财的幌子。同时,网络上的一些就业信息尤其是待遇福利方面的信息具有很大诱惑性,往往是大学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待遇福利严重缩水,而网站等信息者没有承担必要的责任,这样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一方面是由于网站自由度比较高,对其信息安全缺乏必要的监管;另一方面就是大学生长期处于象牙塔内,社会经验缺乏,对外界社会的实际情况不太了解,很难甄别信息的真伪,容易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成为受侵害对象。
(三)网络的便利使得大学生对网络造成一定的依赖性
当今网络飞速发展,它的便利性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通过网络查看招聘信息,投送简历,学习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就业必经的基本阶段。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过度依赖网络,认为只要在网上海量地投送简历等待招聘单位的笔试和面试通知就可以了,而不必去招聘单位的现场宣讲会或招聘会咨询。网络不仅存在不实信息,而且存在信息的不完全性,也就是一部分信息并不会在网络上透露,而是需要求职者亲自打听或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的。所以,过度依赖网络求职不仅不能了解招聘的真实消息,而且会错失很多意料之外的机会,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后果求职者自身也要负很大责任。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规划出现的问题
(一)高校整体上缺乏帮助大学生规划就业的条件
首先,部分高校在学校官网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就业指导版块,只是在信息通告栏上公布一些招聘信息,帮助大学毕业生了解就业趋势和招聘信息,但这仅仅是停留在就业规划的低层次,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缺乏整体的认识和全局的指导。其次,高校没有将职业规划纳入教学任务中去,缺乏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的意识。一些高校只是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没有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认为学生就业是学生毕业以后自己的事情,与学校无关。一些高校只是在大学生毕业前夕开设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专题课程,为即将毕业进入社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经验指导。再次,部分高校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职业规划教师资源。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只是例行基本的工作职责,没有专业的职业规划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职业规划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大学毕业生整体上缺乏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每天按部就班学习、盲目参加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活动,看似在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前途积攒经验和筹码,但是不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弱势,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认为职业规划离自己很遥远,对自身发展的方向非常模糊。这实际上是“大学生迷茫综合症”的一个表现。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是很正常的,因为对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没有客观的认识,如果大学毕业前后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仍然感到迷茫的话,可能就会影响近期就业规划和将来职业前途。一些大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是比较长远的计划,而现在社会瞬息万变,社会经济走向和就业形势千变万化,很难根据现今情况作出长远规划。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盲目徘徊在就业浪潮中,不知今后该往哪个方向奋斗,这实际上对大学生职业前途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体系
(一)整合就业网站,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目前各大招聘性质的网站各自为政,都在提供各种性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这会给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带来极大的不便利。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推动各大网站资源整合,将相似的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合并同类项,在一个公共的信息共享平台上,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个便利的网络求职环境。
(二)规范网络环境,保障就业信息安全
目前就业网站良莠不齐,虚假招聘信息欺骗大学毕业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网络道德缺失,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网络法制建设的滞后所造成的。政府要道德和法律手段并用,双管齐下,借助媒体宣传网络道德的同时加大网络法制建设,加快网络环境立法,对扰乱网络环境虚假信息的网站和网页一律严厉打击,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重视职业规划,完善职业规划条件
高校要重视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指导,需要投入资金完善校园网就业指导版块,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如QQ、微博等信息,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讲解招聘的具体事宜等。在本科低年级开设常规的职业规划课程,建设一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素质好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在辅导大学生就业规划的同时加大就业心理的辅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四)客观认识网络,发挥媒体引导作用
大学生对网络具有的依赖性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优势,积极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客观认识网络渠道求职和招聘,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宣传一些基本常识帮助大学生识别信息的真伪。同时鼓励大学毕业生远离虚拟世界,走出校园,参加一些招聘宣讲会亲身体会招聘的流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就业信息。
五、结语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面临各种机遇也存在各种挑战。这就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群体充分重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迎接各种就业挑战的同时积极寻找各种机遇,走好职业规划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徐旻.基于信息网络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及创新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8).
[2]李宴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4).
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3
【关键词】就业价值观;误区;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教育在西方从学生小学时代就开始,我国传统职业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要求学生致力于学习,待学有所成后再谈及职业,加之高考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很少建立起职业观念,更缺乏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加强和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尤为重要。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关于职业和就业行为的一种观念,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具有动力和导向作用的观念系统,是大学生对与自身就业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并形成社会目标的判断性和选择倾向性,对其就业行为起着“指路灯”的作用。当前社会转型期形势下,大学生越来越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化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导致就业价值观问题上出现一定的误区。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误区
就业价值观的选择和形成是青年大学生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诸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出现一定的冲突和困惑。
(一)就业目标脱离现实。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缺乏职业生涯设计,在校期间过于放松,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注少,注意力和精力多用在应付考试和网络游戏、娱乐上。职业目标和求职方式模糊,职业期望过高,对自己没有充分和客观的认识。在择业过程中,趋于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在就业地域上,向往大中城市尤其沿海、省会城市,不愿到边远地区、基层用人单位工作。
(二)就业趋向功利性。目前很多学生在面对就业选择时都将工资的高低作为首选因素,较少或者完全不考虑社会和自我的发展需要,过分的关注物质利益,表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特征。另一部分学生则在择业过程过分关注个人发展,忽视或者完全漠视自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过度纠结于专业匹配、自身兴趣爱好。部分学生固守专业对口的思想,过分强调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之从众心理导致就业困难,这在一些“冷专业”毕业生中尤为突出。有的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行;有的则兴趣面太窄,只认准“非本专业、本兴趣的职业不做”;有的兴趣与所学专业相去甚远,这些都会给大学生择业带来困惑。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般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对个人的现实要求,二是当事人自身的实际情况。辅导员要引导学生自我探索、环境探索,并提供职业教育信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一)引导学生自我分析与某项工作的匹配度。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想从事的某行业或某项目工作的职责内容与素质,并列举自己与之相关的优缺点;其次由学生找辅导员或身边同学交流,修正自我和他人评价之间的差距;最后辅导员可以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就业指导师给学生做次心理测验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自我的了解。
(二)对学生职业发展做个心理趋向的调查。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非完全一致,随着年级的递增和大学经历的增长最终会锁定自己的终身理想。在低年级阶段,辅导员可建议学生以毕业工作诉求为主题,探讨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另一方面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比较学生在不同阶段形成的职业目标,发现出现偏差较大的问题,及时找学生谈话,帮助分析原因,及时掌握其调整信息,有助于学生的择业观更成熟、理智和客观。
(三)全面总结自身能力与潜力。个人的职业定位最根本还是在于其能力,而职业发展空间大小则取决于他的潜力。辅导员要通过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兴趣、参加专业竞赛的成绩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身能力,发现自身在各类社会实践、文体活动中在组织或者执行过程中的潜力,找到自身特长和技能,发现适合未来职业要求的主观条件。
(四)探索学生职业生涯所在的客观环境。客观环境包含学校、家庭、社会等所隐含的机会与限制条件,以及亲戚、同学及校友关系等人为环境。辅导员要根据国家发展形势和社会政策的调整,要求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学会观察社会和分析社会现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要丰富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授简历技巧、面试技巧等。
(五)在实践中树立职业生涯最终目标。职业目标要在实践中得到落实,而不能成为空谈。要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行动目标分解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各阶段分类实施。短期目标内又可划分为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度目标等层次,从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
总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选择和形成是其职业发展时期的重要任务。辅导员要在工作中积极分析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误区,引导学生建立符合时展要求的正确就业价值观,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08).
[2] 刘和忠,马东薇.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
[3] 庹衡.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4] 何丽君.大学毕业生待业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8).
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4
关键词:就业新常态;就业指导;职业规划
一、大学生就业新现状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2014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15年更是达到749万,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近千万。与此同时,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2015年大学生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有变化,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仍然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导向。尽管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多,但需求增长的数量远赶不上毕业生供给的数量,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压力仍在加剧。2015年大学生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因此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是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欠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1]。
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各高校情况参差不齐,虽然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逐渐引起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仅仅是停留在选修课阶段。甚至只是几次讲座,并没能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
2.师资缺乏
目前高校普遍没有职业规划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多数职业规划的指导教师是由高校的专职书记或辅导员来兼任的。而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仓促上阵,缺乏扎实的职业规划理论和过硬的指导技能,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困惑大多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目前高校普遍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但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少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工作,职业规划教育指导的职能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2]。
3.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学生主动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淡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深入普及,学生只是专注于个人的学习与成绩,不能正确地认知自我.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粗浅,被动地接受学校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更没有把意识提升到行为或实践层面。另外,当前大学生职业决策盲目,价值取向偏差。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以毕业后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首要标准或唯一标准。
三、应对措施――构建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体系
面对新常态的就业形式和目前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现状,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工作力度,构建起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体系,使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和职业规划工作能切实发挥作用。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就业力
高校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分年级、分阶段、有侧重地安排不同课程模块,逐步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3]。第一步,开展新生始业教育,让新生刚进校就已开始有针对性地认识专业、规划自己的人生;大一年级开展职业认知和自我探索等初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使学生进校就开始树立职业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及职业对人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计划,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以及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第二步,对大二、三学生着重开展就业能力和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重点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客观自我定位,通过社会实践、创业大赛、学术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以及对将来职业生涯做出决策的能力;第三步,对毕业班学生着重开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指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求职简历制作和模拟面试等,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2.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职业规划指导团队
高校要改进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和实效,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就业指导团队[4]。
第一、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应当构建学院与分院两级就业工作体系。在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分院成
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毕业生代表和相关专业教师为成员的就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分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形成“学院统筹、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学院分院班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培养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团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可以遵循专职和兼职相辅的思路。加强专业指导教师的聘任、选拔和培训。高校应加大投入,保证就业工作经费足额到位。再者,培育兼职指导教师力量,组织学院教师参加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邀请专家、公司人事经理等组建和扩充学院就业指导的兼职队伍,切实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3.坚持“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设大学生职业咨询室,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引导信息和意见;针对不同的岗位提供技能信息的咨询。
总之,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环境,正确地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生要实现从“自然人”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转变。在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不断探索,就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陈小平.大学生就业供给与需求、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4).
[2]毛晓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3]汪风涛.严志谷.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长效机制的探索[J].理论观察,2007,(6).
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5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教育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就业教育,积极引导毕业生科学规划个人的职业发展,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对职业发展规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社会经济大环境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自己面临的客观现实和自身条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对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职业规划理念概述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还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估,即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的了解,其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所适合的职业和职业生涯目标作出合理的抉择;二是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周边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三是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合理、可行的职业目标的确立决定了职业发展中的行为和结果,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四是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五是制定职业生涯行动计划与措施,主要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轮岗等方面的落实措施;六是评估与回馈,不断对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其目的是及时根据各种难以预测的变化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对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基本认识
l.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处于探索阶段
一是从年龄特征角度进行判断,即试探阶段(25岁以前)、创立阶段(25 ― 45岁)、维持阶段(46 ― 64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维持阶段又可分为成长与停滞两种状态,有人在此时期继续成长,有人在此时期停滞不前。按照这种判断方法,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阶段应处于第一阶段即试探阶段。但是,由于第一阶段年龄跨度较大,涵盖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年龄段的群体,而实际上这三个年龄群体的职业发展特点是有显著差别的,按此来判断高校毕业生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不太合适。
二是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并结合具体的年龄以及职业需求特点,分析判断某一群体属于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阶段。从年龄上看,高校毕业生大都处于18 ― 25岁;从职业需求上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还没有确立自己的第一份职业,对职业有较强的需求,对于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解,希望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期望从事合适的职业。因此,从整体来看,可以大致判断高校毕业生处于职业的探索阶段。
2.大学生职业发展探索阶段的特征
一是在探索中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和喜欢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希望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期望从事不同的工作,进行试探性的职业选择,在探索中逐步选定合适的职业。二是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职业决策任务。探索阶段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尝试期、过渡期、实验和初步承诺期。不同的个体由于职业经验和个体成熟度不同,在职业需求和职业决策任务上会表现出差异化的特征。
尝试期职业决策任务:个人对需要、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等因素都有所考虑,并通过幻想、讨论、课外工作等方式进行择业的尝试性选择,鉴定出可能的合适工作领域和工作层次。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职业偏好。
过渡期职业决策任务:个人已经进入人才市场或专门的培训机构,能够考虑现实问题并试图补充对自我认知的看法。这一时期的职业发展决策任务是明确一种职业取向。
实验和初步承诺期职业决策任务:这一时期个人已经发现了一个大体上合适的职业,开始从事第一份工作并试图把它作为可能的终身职业,在这个时期承诺仍是暂时的,如果第一份工作不合适,个人可以重新选择。这一时期的任务包括:实现一种职业倾向,发展一种现实的自我认知,了解更多的机会。
尽管不同的大学生个体在选择职业时处于探索阶段的不同时期,但在确定职业之后,基本上会达到或超越第三个时期。
三、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
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是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时期的大学生,他们对职业显示出较强的偏好,却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规划。目前,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职业规划相关知识匮乏,给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以及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不能准确地定位自己,直接影响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大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非常盲目,对以后的发展道路更是感到迷茫。
2.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普及
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真正普及的面还不够广,尤其是内地一些专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一些调查资料也表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工作还比较滞后,一部分高校没有就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重要性向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普及。
3.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就业和成才的灵丹妙药,它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而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只给学生举办讲座或者在毕业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犹如把职业生涯规划当做学生就业的“急救药”。同时,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使职业生涯规划形同虚设,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4.缺少专业的指导人员
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辅导员来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实践性。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较大,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使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力度不够。
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基本要求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属于人本管理的范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内在素质。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所以要为学生创造不断发展个性的条件,创设能够展示个性的舞台。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利于人的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以及潜能的充分发挥。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大学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估,即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奋斗目标。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性格类型、文化资本构成、价值观、职业生涯目标、对成功的评价标准等不尽相同,所以不同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相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也需要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很好地体现尊重个性差异、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理论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在国外被称为现代企业之导航。目标管理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提出,他认为目标管理有两个层次:一是把目的和任务转化为目标,二是每个成员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自我控制。目标管理包括四大要素:明确目标、参与策划、目标期限和绩效反馈。一般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目标管理:(1)确定使命和战略;(2)制订计划,大目标细化(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完成计划付出努力);(3)工作考察与考评;(4)开始新的循环。
从本质上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管理模式。职业生涯目标通常分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细化。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确定大学毕业后的总体目标,并把总体目标细化到每个学期。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高校管理思想
200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待业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毕业后工作难求的局面依然存在,这与大学毕业生择业盲目、缺乏职业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料显示,有40%的毕业生在走出校园后对就业前景感到一片茫然;另有一部分毕业生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什么挣钱就做什么;还有的人随遇而安,找着什么干什么,最终丢掉了专业知识或迷失了发展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通过自我分析对自己做一个清晰的定位,并在大学期间按照一定的目标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并为该计划的实施制定具体措施,增强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为理性地选择职业做必要的准备,而不是盲目地“守株待兔”。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性自我管理模式的具体运用
人本心理学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这种潜能是积极的、合理的和现实的。发挥人的潜能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科学的学生管理应以学生的全面、内在发展为核心,为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而创造相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仅要关心学生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科学的学生管理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把学生看做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个性化发展的条件,也是个性化发展的结果。
五、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设了一个能让人全面发展的机制,间接引导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它是引导性自我管理模式的具体运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教师应由命令者变成建议者、引导者,协调大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和协作,最终有效地完成个体规划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会明显增强。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在这种角色转换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引导他们走上自我管理之路,大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郝颖,丁广龙.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4).
[2]马乐章.吴建卫.职业生涯管理初探[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0).
[3]曾玉芳.职业生涯没计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障碍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6,(1).
[4]李文静.员工职业生涯的心理契约的动态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4,(10).
[5]林泽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6
【摘要】高等学府对大学生统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对自我有更确切的了解,从而确立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为初次就业打下夯实的基础。一个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职业生涯一旦开始很难从头再来,我们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经历对于我们整个职业生涯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由此可见,我们理应在大学阶段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这一举措对我们的一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生涯 规划 大学生 就业 意义
一、大W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学生知道职业规划对于本身的重要性,可是还是有很多学生只浮于表面形式化马马虎虎并不知道职业规划对于自己未来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但一提到如何规划时依旧很迷茫,他们的想法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上,不仅如此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也没有任何的准备。还有一部分学生很显然对自己不够自信,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一头雾水。还有一些问题,一直存在着,学校在对于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安排中,并不能做到实践与理论结合,也是只注重形式,学生们认为光说谁都会说,做这样的职业规划毫无意义。所以学校在这些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更加的实用和有价值。
二、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背景下就业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对职业规划认识不够、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
鉴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比较少,他们心里抗压能力有待提高,学生自身管理约束自制能力较差,促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学生在迷茫中无法知道自己未来该做什么,对于一些学生,并不能认真思考自己未来职业规划,做不好职业规划就不能对自己进行相关准备加大实践力度。因此,大学生对社会没有正确的认知,没有按照自身实情来完善自我,这使得其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很虚无和空泛,并不能运用于实际。另外高校并没有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设立有效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这个实情导致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动手能力薄弱,无法结合实践活动进行自身培养,这也将导致一个现实的畸形发展,很多学生并没有想好自己想做什么,而是随大流,听父母,为面子选择一些表面光鲜的工作,先去选择就业、才进一步进行择业的,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多年后都没办法找寻到合适自己又感兴趣的工作,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不能坚持多久。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作为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的一个领路者,就应该担任起这个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的工作,社会在变化,高校应该随着时代变化,更新出最符合时代的实践指导思路。现如今,很多高校都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忽视掉了学生实践能力与正确的职业规划引导,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无疑相当残酷,辛辛苦苦寒窗苦读十多年,从来未走入过社会,也对社会中一无所知,只知道读书,并没有想过相关的问题。由此种种,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监督工作,调整测评方向,将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未来就业情况也作为一个高校必须完成的指标评测这样的方式才能帮助学校重视起学生的职业规划,因此,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就不能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这就使得就业指导工作受到了很多局限,从而导致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工作不能得以持久有效地进行,进行一体化系统性地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工作,这就使得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没有任何的实际性作用和建设性意义,仅仅只是形式上的一种要求。虽然一部分高校成立了毕业生和就业指导教育部门,但是他们的指导工作仅限于一些就业政策和信息的和宣传方面,大多数情况下缺乏对学生的实质化和专业性的指导工作。
(三)缺乏社会化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机制
现阶段相应社会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匮乏,是导致当今国家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的原因。一则是即使国家颁布了一些鼓励大学生自主就业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但在其他方面如在如何运行机制方面并没有给予有效可实施的操作。面对大学生很多的关于就业创业方面的问题,很多政府部门并没有在这些问题上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以至于出现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和用人单位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支持大学生自主就业创业。
三、职业规划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所产生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方向,尽可能地早地制定职业规划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充分挖掘了解自我以后,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心中所想和能力等方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将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当我们确立一个目标以后,我们将会拥有最清晰的一个方向。
(2)对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大有益处。随着各种竞争机制的涌现和完善,各大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根据社会需求实情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苛刻了,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应该做好职业素养培训,良好的职业素养往往能够决定一个就业是否成功。这些素养是大学生能否胜任今后所遇到的用做任务的决定性因素。
(3)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择业观。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自己未来能力和价值能否得到体现的一个过程,当不能正确找寻到自我的目标与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时,往往对于未来人生会是一个重大影响。学校要做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指导和梳理,更要帮助学生找寻自我价值,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面前,才能够坐到审时度势的进行分析,才能够不盲目不随大流,不随便,促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早地发现自我并确立目标,踏出人生职业道路的第一步。
四、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1)学生务必要强化职业规划意识,明确自身的就业择业方向。高校的学生要尽可能早地开始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择业的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开始就要留意并制定出方案,务必要贯彻实施到整个大学阶段,再根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改正和调整,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入手,结合专业和自身实际情况,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2)做好职业定位为就业做准备。进入社会工作之前,职业的定位尤为重要,自身要为走出社会做准备,通过自身所学专业,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自身的特长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每个人的潜力不同适合的也不一样,找到自己最大潜力所在,那做什么都可以做到比别人快比别人好。如果自身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所喜爱的擅长的方面,可以考虑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别的东西,找到别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发展学习,从而为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做好定位,这个过程中,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项目,从这些过程中尝试新事物,逐渐深刻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除了这些,在做任何一项工作时,都必须提前自己目标行业的发展趋势,这其中就包括了薪资待遇,发展空间,社会地位,新兴产业等,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和前辈进行了解。最后,我们在“知彼”之后,最应该的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自己想做什么,优势是什么,能够做什么,最能做好什么入手,充分了解自己是否有能力在感的行业立足,需要做哪些调整与改正不足。
(3)调整心态树立正确就业目标。能否达到最终的就业目标是整个就业规划树立正确与否的集中表现,而要完成最终的正确目标,就必须调整好自我的心态,不要好高骛远,不能单纯只从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考],不能带着一颗功利的心去进行选择,也不能被家人的希望所约束,要全面考虑自我能力,考察自己的兴趣特长是否适合,要考虑工作的发展前景,以长远出发避免盲从心理通过整体思路考量才是对未来的一种尊重。
(4)提高执行力能够实施具体计划。当自身已经有了一个完善的科学计划之时,下一步该做的才是最重要的,行动才能创造机会,在计划中,时刻寻找机会去进行相关职业的实习以及培训,在工作前就保持主动的学习实践能力,达到拥有基本技能树立强大信心的过程,在全面的理论与实践中逐渐完善自己加强自己,为未来完成目标从事自己理想的行业做好充分准备。在大一的时候就应该为自己树立一个职业规划目标,大二时就应该多参加实践活动增加信心和能力,大三时逐渐向社会迈入提升自我素质,大四时要适应好社会环境,转型进入社会。
总之各高校应该重视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与引导工作,为学生树立一个正常积极的职业规划诉求。各方共同努力,资源共享,达到提高就业导向的目的,使学生在真正进入社会之时不会出现盲目现象,减少学生心理不良状况充分发挥个人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贻毅.如何正确指引当代大学生应对就业形势与职业规划[J].赤子,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