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基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基实训总结

地基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双向对接 校企一体化 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67-03

在国际商务领域,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企业和学校两者价值取向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其合作过程容易产生矛盾。如何协调这种矛盾,取得共赢,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从国内外高职教育看,凡办学富有成效的国家、地区或学院,都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其共同的特点就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岗位有着紧密的关系。由于国情与院情、地区与专业的不同,本文结合实际探索适合国际商务专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

一、国际商务专业校外实训现状

国际商务生产经营一线是职业教育的最佳实习课堂。国际商务专业作为经营管理类的文科专业,目前在实习、实训、实操上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尤其是大规模的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受到诸多限制,引发实践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矛盾,体现在:

第一,时间上,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少则两三周,多则十多周,甚至几十周,学校的整个课堂教学计划将受到冲击,不便于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

第二,数量上,与理工科学生和生产型企业不同,文科学生很难参与生产过程,且企业容纳量有限。

第三,费用上,短时间大规模的学生校外实习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新增的管理负担。现今情况下,多采用有偿实习的方式,实习费加上交通、保险等开支,对各学校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第四,管理上,短时间大量学生校外实习,班主任、辅导员无法集中有效管理,容易造成学生放任自流,加上现在学生自主性的提高和自律性的下降,会出现许多现实管理中不能确定的漏洞和责任。而且短时间大规模的学生流动势必带来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如人身安全问题。在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安全的时代背景下,一旦学生出险,也许就不是支付赔偿所能解决的。

第五,效果上,考虑到商业秘密和自我生存等问题,企业一般比较谨慎,学生到企业实践多进行一些极其简单的辅工作,根本无法涉及企业进出口业务和经营的核心操作训练。而且,国际商务业务多是融汇于整个企业业务管理系统之中,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企业业务环节,而不同企业的不同业务管理系统也给实践指导老师的点评带来诸多困难,实训效果难以确定。

二、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鉴于校外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引进校外优势企业资源,进行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把校内、校外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训基地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切实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实操,有效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质量。

国际商务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遵循“校企合作、商学结合,双向对接、定向培养”的建设思路,初步设计如下:

(一)“校企合作、商学结合”是切入点。职业教育应当依托和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走校企合作之路。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应以校为本,以我为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企业需要什么人,然后模拟企业文化、企业环境、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进行施教。在一个全面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国际商务技能人才,在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才能体会到正式的工作氛围、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才能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二)“特定引进模式”引进特定行业龙头企业。在国际商务专业“走出去”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引进来”的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特定引进模式”就是完全复制一个对口行业龙头企业进入综合实训基地。

引进特定行业龙头企业,可能会引发担忧其整个业务系统是否具有通用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其一,自然科学的答案应该是唯一的,而经营学、管理学的结果很难是唯一的。因此,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的方式与结果也应该是多样的。同时,国际商务与哲学等其他社会学科也不同,不可以是抽象的,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过程,必须有案例、实证或参照实体。其二,行业龙头企业的运营模式代表该行业的最高水准,也代表行业业务最新动态,代表行业人才需求的主流与方向。特定龙头企业的业务环节、业务流程、业务单证、业务案例、管理制度等,已经过残酷的境内外的市场验证,证明是高效、系统、全面的企业文化,特定行业龙头企业的对口操作经验,对行业内中小企业不仅适用,而且有榜样与标杆的指导带动作用,因此可以直接引入到综合实训中心,作为职业岗位教材蓝本。其三,在引入过程中,发现特定龙头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有问题或者瑕疵,则可以利用系统知识加以修正,并反馈给特定企业,为企业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提供丰富的积累,从而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向对接”。

(三)以“定向定岗人才培养”为目标。“定向定岗培养”的内涵,即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其层次,从传统的“订数量”上升到“定方向、定标准、定企业、定岗位”,培养出大批特定适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定向定岗人才培养”体现在有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上。对于教学部门,根据国际商务龙头企业管理流程、业务标准、单证规范,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方向,整理上升成为教学资源,制定相关教学文件,使得实践教学层次提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可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适用对象既可以包括在校学生、老师,也可以进行企业准员工和在职职工培训。这样,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可以交替进行融合,有效实现岗位技能培训前置。

“定向定岗人才培养”在具体教学计划安排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商务素质课程,二是基于特定企业的业务环节、业务流程和业务单证相关联的专业课程;三是特定企业文化。将根据国际商务龙头企业用人业务标准、道德水平和企业文化等“定向定岗”式设置教学内容,制定培养目标和配套办学条件,让“定向定岗”教育成为“实习、实习、实操”的合成体,真正实现“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和无缝接轨。

三、“双向对接”校企一体化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双向对接”校企一体化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将打破“硬件+软件”的传统单一实训室建设模式,增加具体真实、内容丰富、变幻无穷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定企业要素,打造硬件+软件+企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和“课程+案例+岗位”专业教学特色,力争以校为本,依托龙头,提升合作,借助优势,开创“商学研”一体化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科研体系,以及与特定企业无缝接轨,实训+实习+实践“三合一”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一)“特定引进”的具体内容。深入特定公司及其下属各企业收集业务环节、业务流程、业务单证、业务案例、管理制度和影像资料,即国际商务专业六大实践教学资源(见图1)。

1.业务环节。表示特定公司目前涉及国际商务业务相关的决策、管理、业务、财务、监控和法律服务等一系列部门设置。

2.业务流程。表示特定公司进行涉外业务所规定的业务权限、业务范围、业务顺序和业务方向,包括一些内部的决策机制、交流方式、沟通渠道、技术手段、交易授权、结算支付与激励机制等一整套完整的业务系统。

3.业务单证。表示特定公司进行涉外业务所使用的标准手段和书面语言,众所周知,业务单证在国际贸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商务的交易过程实际上是业务单证的买卖过程。

4.业务案例。包括特定公司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提醒、鼓励、引导和警示全体业务人员,所有国际业务都是有风险和费用的。

5.管理制度。特定公司涉外业务的服务标准、业务规范和制度要求,也是公司赖以正常运转的规范要领和制度保障,一般与公司的监控、财务和法务部门有关,并贯穿在全部业务自始至终的过程之中。

6.影像资料。影像资料是公司业务进程、技能指导和规范操作的形象化记录。

以上六个方面,是所有从事国际商务业务的公司必须具备的核心业务要素,也是各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应该涉及的核心教学内容,相关专业课程应围绕此“六大要素”展开。

图1 国际商务专业六大实践教学资源

(二)企业资源整合后上升为教学资源。将引入的特定企业资源上升为教学资源,加以规范、提升和完善,使之成为风险低、成本少、容量大、变化多,前沿性、实用性、兼容性突出,能够以点带面,具有“双向对接”功能,并且是开放型、标杆式的国际商务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系统。具体来说,即根据行业龙头企业标准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对口适应性”为主旨,以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制订教学计划,以行业龙头企业职业特定岗位标准为参照系数,按照其业务环节来设置,按照其业务流程来办理,按照其管理制度来管理,按照其单证资料来操作,经过教学过程的提纯、提高和提升,结合其影像资料,设置一些业务背景和条件,形成完整的实习实训实操实践学习链条,开发出本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联通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专业高仿真实践岗位,达到实习、实训、实操“三合一”实践教学培训效果,即以对口专业操作课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员工管理意识,提倡职业道德基础,引入企业文化、工作技能、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商务单证、审批环节、业务流程等岗位需求的对口课程,逐渐形成特定企业“实习、实训、实操”实践教学模式,同时,把特定企业新知识、新业务、新流程适时追加到专业教材中,充实内容,保持同步。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论课进展情况,边学习边操作,形象教学,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长效人才培养机制。根据适时的经济环境、行业政策、企业规划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国际商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开发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形成实训+实习+实践“三合一”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四)实用性教材建设。将特定引入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环节、业务案例、业务单证、管理制度和影像资料收集汇总,可以根据专业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编辑成册,形成实践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特点突出的自编教材或实践教材。

(五)打造“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相融合的岗位技能培训。从教学合作开始,以专业前沿知识作为基础和切入口,并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和岗位,鼓励一线的业务经理与专业教师相互转换,切实打造“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

根据国际商务龙头企业管理流程、业务标准、单证规范,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方向,整理上升成为教学资源,制定相关教学文件,使得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可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适用对象既可以包括在校学生、老师,也可以进行企业准员工和在职职工培训。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交替与融合,有效实现岗位技能培训前置。

四、“双向对接”校企一体化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效果

第一,实现与特定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商学研”相互促进。随着特定校企合作操作系统引进校园,一方面,保持了专业教学与特定企业的紧密沟通,与最新业务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专业老师利用专业知识,通过全真业务中发现业务问题和潜在风险,给企业提出更好的业务建议。学院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最大的一线操作人才的培养、储备系统,也成为其最大的在职员工培训的“充电站”,从而更加强了国际商务专业与外经外贸经营上实质性的校企结合,在合作水平、融合级别和实质内容上得到极大提升。

第二,特定校企合作操作系统便于建立以实际业务为基础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营环节、业务流程、单证体系、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具有战略合作高度,实习实训实操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各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依托特定企业传统的国际业务优质资源,借助行业龙头企业的绝对优势地位所制订和总结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将逐步成为各地区众多行业内的中小企业人才培养的标杆和权威,并以此维护各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在今后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区域领先地位。

第三,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的主要社会职责之一,综合实训基地的特定对口引进机制可以使职业院校利用自身的专业和资源优势,为特定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参考意见,也可以为特定公司的新员工进行对口技能培训,达到“双赢”与“多赢”的效果,为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考虑将培训项目单列,开发成为面向众多中小企业的、营利性的社会企业培训项目。

第四,职业教育经营学和管理学的科研方向应该是“向下和向前”的,即面向企业、基层、口岸和具体操作业务的。国际商务专业老师通过深入特定对口企业,了解一线企业的经营过程,发现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先进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从而容易培养形成务实求真风格的职业教育科研方向。

第五,通过特定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可以不断地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以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为先导,通过对特定行业龙头企业资源的整理和提升,整体影响和扩展专业的教学深度、广度与适应度,并根据本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调整专业配置和课程重点,不断提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计划,使得国际商务的专业教学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第六,实训+实习+实践“三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每一阶段的实习实训实操总结,使学生通过随时总结得到不断地升华。学生“实习、实训、实操”结束后,教学团队可以进行总结,使学生完成“理论―实习+实训+实操―理论”的过程。同时,学生在校内进行实习、实训、实操,简便安全,便于集中管理,不会造成放任自流,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的规模实践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上,能够以最小的综合成本,达到综合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梁宁森.高职“校企一体化”动力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09(13)

[2]黄英.基于实训中心的校企文化对接的实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

[3]周世青,何万一.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发展动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

[4]程春梅.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6)

地基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 建筑施工技术 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78-02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支撑作用。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学、工程测量、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组织、建筑结构等基础及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

二、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存在以上特点,教学中普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重形式轻内容

多数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能够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资料,使教学难点和复杂的施工工艺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使学生得到直接、生动的感性认识。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缺乏对学生主动思考的引导。

(二)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与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分开教学,中间间隔几周甚至一学期,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施工单位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愿意接收学生去施工现场实习,即使联系到实习单位,也只限于认知层面,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无法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仍需要花费时间重新学习。而且实训时间一般是一至两周,而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学生一门实习实训课程往往只能接触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分部分项工程,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施工现场主要是负责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目前本专业的学生施工动手能力不足,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更有待提高,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更难以对施工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高级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岗位分析入手,参照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等岗位要求,归纳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施工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践性与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主设计开发了多媒体教学材料,将多媒体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布置任务、提出问题―施工工艺工程录像、动画展示―讨论问题―分析总结。比如在了解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基本流程之后,在播放视频前提出问题:该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存在哪些不规范操作?存在哪些质量和安全隐患?接着给学生播放某工地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启发式提问:人工挖孔桩的直径不得小于多少?为什么?人工挖孔桩的钢筋笼如何放入挖好的桩孔中?等等。在看完视频后,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再作分析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今后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建立了丰富的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和复习提供便利,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

(二)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

1.师资培训。要进行一体化教学,就要建立一支能一体化教学的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理论功底扎实,更要有纯熟的施工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此我们组织本课程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一起,利用寒暑期到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知识更新,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以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

2.教学场地一体化。打破教室和实训室的隔阂,直接将教室与实训基地融合,实现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做边学,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3.教学计划一体化。把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将独立开设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设计实训、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融入相应的理论教学中,避免理论教学几周甚至几月后才能进行实践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脱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对基本的知识作讲解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由学生参照相关规范和施工手册自主完成施工任务。任务完成后,再由不同的实训小组交叉检查施工质量和存在问题,最后老师再作点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施工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严谨作风。例如在教授“轻型动力触探试验”一节,我们的课程设计包含以下环节:布置任务―方案讨论―操作示范―进行试验―数据处理―评价总结。具体过程如下:

(1)布置任务。某基坑开挖后需要利用轻型动力触探仪器测试地基承载力,提出问题:怎样利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测定地基承载力?然后根据测试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5人一组。

(2)方案讨论。根据教材和《施工手册》,各小组自行讨论试验方案和分工。

(3)操作示范。教师用多媒体讲解,实际操作示范。学生观察提问,改进试验方案。

(4)进行试验。学生分组试验,记录试验数据,教师答疑,指导学生试验。

(5)数据处理。学生根据规范处理相应表格数据,完成试验报告。教师答疑,检查学生试验完成情况。

(6)评价总结。对试验和试验报告中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记录、整改,思考并讨论,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三)现场教学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受季节性、周期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工程让学生从头至尾地参与其中。而“建筑施工技术”是专业实践课,我们借助学院的发展机遇,参与到学校建设的施工建设项目。简单介绍基本理论知识后,先让学生识读施工图,再到现场实地参观。对于重点内容,借助施工工地条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操作。我们将建筑施工技术和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课程进行整合,让建筑施工课程学习时间跨度可以达到一年,让学生基本能够接触到施工项目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通过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跟进,对施工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使学生将施工工艺知识系统化,切实提高学生的施工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认识施工现场的组织方法,了解施工现场的人员组成和施工布置,也对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

该课程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实践操作完成过程和成果先由学生小组相互评分,再由老师统一总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对参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考核成绩进行加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校企联合提高教学效果

我院与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建筑类企业签订了协议,作为本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实训基地,并建立了订单式联合培养冠名班,共同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进方法。同时邀请这些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到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来,进行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模拟制作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示范操作,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新更规范的施工实际操作。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成功,是否符合企业或者社会的要求,企业最有发言权。与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按照实际需求与任课教师一起进行课程改革,学生爱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爱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将被动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成学生主动参与的多媒体教学,将分离的理论教学课程与相应实训课程整合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一周的认识实习调整成跨度可达一年的课程实践,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与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掌握建筑施工技能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秀红,步文萍,王静.关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

究,2011(S1)

[2]李燕燕,张鹏,钟静.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

地基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职高教学;建筑专业;任务教学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建筑行业对于应用型的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个给职高建筑专业院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随着建筑技g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从事建筑行业的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何在职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职高教学的根本目标一直是职高教学者思考的问题。所谓的任务教学法,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所需要讲授的知识融于一个个单独、独立的任务当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就能学到将来在工作中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尽早的进入工作状态,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记忆的深刻程度。

1、任务教学法在职高建筑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高质量的专业课程设置对于确保学生知识面的全面性以及将来顺利进入工作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职高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而科学合理的专业课设置是建立在可靠的职业分析及专业分析的基础上的。因此,在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其所处的工作及职业环境,对职业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有利于下一步教学行动的开展。同时,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根据时代的最新要求进行设置,通过市场需求来指导教学,对所选的课程进行实时的调整。以人才培养、基本的工作需求以及职业能力来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建筑专业课程。由于建筑工程是一个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涉及的工艺流程较多、施工现场变化较大以及手工参与较多的一个连续性极强的工种。以土力学基础的教学为例,土力学基础是一门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课程较多而且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的基础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建筑类专业的特点和该课程的培养方案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和确定以培养学生具有能对土进行工程分类和土工试验操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对挡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进行分析计算、验算的能力,具有能识别和应用工程地质勘查资料的能力,具有对基础沉降量及地基承载能力进行核算的能力,具有对一般性的浅基础与桩基础进行设计并绘制成施工图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这些零碎的环节用一个典型的任务串接起来。例如,可以通过以地基的设计及防沉降为目的,以地基的基底压力为线索,通过任务的设计来贯穿整个课程体系。这样就通过一个典型的任务既可以将学生需要掌握的本门课程所有知识进行全面的概况,不仅使学生能更好的把握知识的整体性,还能使学生的应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任务教学法在职高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建筑专业是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广泛采用识别专业图纸,并能熟练的操作专业软件来绘制建筑施工图纸是一个现代的建筑行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典型的专业图纸,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张图纸要尽可能的具有典型性,可以相对较复杂。之后,教师再对该图进行一定的分析,是学生对基本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对软件的具体操作进行讲解。这是任务教学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程序,下面将对具体的流程进行详细的论述。

首先,应该是任务项目的提出和选择。在建筑专业的任务教学过程中,任务项目的选择相当重要,它对于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选择项目时应该以所需要教授的知识作为主线,然后根据教学的基本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尽量保证任务项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初学时,可以适当的简化任务,但是要保证就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及思维能力。

其次,在任务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来进行,教师确定任务项目――相关专业知识的教授――分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进行任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任务项目方案的设计――方案的修正和完善――任务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任务项目的相互评价――教学反馈与总结。

再次在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性来确定合适的任务。任务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任务的重点及难点进行合理分散,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在进行项目的评价过程中,尽量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来进行,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加容易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对工程实训基地加以充分的利用。

在任务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合理的应用,尤其是对于职高学生而言,应用技术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因此教学要结合工程实训来进行。例如,学生可以在工程实训基地通过边学边练的方式,对建筑实践中需要完成的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使用、计算机的应用以及绘图实训等任务进行现场的学习。同时,对导线、高程以及地形的测量,建筑工程放样等项目也能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由于实训场地一般都可以给学生提供完成四等以下的平面与高程的控制测量为地形图的测绘、相关数据的采集及定位放线提供条件,这对于任务项目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地基实训总结范文4

一、实习的目的

1. 通过认识实习增强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 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验证巩固所学知识,并增加对这一行业的感性认识。

3. 通过亲身参与,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观察和亲自操作,更好的印证所学知识,并且了解设计过程中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

5. 了解我国目前施工的工艺和水平,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

6. 与工人和基层生产干部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二、实习的要求

熟悉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仅参与了施工过程的具体操作。

实习期间要求做到:

1、认真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仔细听老师的讲解;

2、仔细观察体会,虚心向施工监理人员请教,认真记录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等;

3、在实习结束后认真整理所得,提炼出对今后学习工作有益的精华;

4、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报告。

三、实习的时间

从5月31日到6月3日

四、实习的地点

学校实训大楼

民用建筑

钢结构框架

工业厂房

五、实习的内容

动员大会是在星期一开的,刘老师和王老师跟我们说的这次实习的要求,希望我们能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上来,希望我们多了解场地中工具的运用和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然后强调了要注意安全,进而具体说了一下行程的安排,周一学校实训大楼、周二民用建筑、周三钢结构,周四工业厂房。

开完动员大会,老师就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正在建的实训大楼,并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方面的知识,我具体总结如下:

梁、柱

老师讲解了屋体的基本组成,柱子、主梁、次梁等。跟我们说柱子之间的梁是主梁,主梁上接的梁为次梁。

预埋管

老师在讲梁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梁上有很多孔洞,然后老师就告诉我们那个是预留孔洞,预留孔洞就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构件上为了设备安装、穿管线等等预先留置的洞口。

层降缝、伸缩缝

当我们走到两块墙体之间时,老师指着中间的一条缝说,这个就是层降缝。说是因墙体间荷载不同而设计的。我上网也查了下,说的是指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沉降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问题。

讲了层降缝后,老师又跟我们讲解了有关伸缩缝的知识,说温度缝也叫伸是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引起结构伸缩应力,使房屋构件产生裂缝而设置的。告诉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基础受温度影响小,所以不用断开,仅地上建筑部分缝即可。

墙体上的小石块

这个还是我发现了问老师的,因为看到每根柱子上面都有几个凸起来或凹进去的石块或者是孔,老师看了会儿,说那个本质上是应该没有的,这可能是施工上面技术的问题。有可能是为了固定什么东西,最后而留在了柱子上面。

楼梯的浇筑

在二层的时候,我们有几个学生把一个师傅给围住了,问了之后,他说他是搞管理的,也进一步的解释到就是教别人应该如何做的。他给我们毛概的讲了这个楼房是这吗建起来的,之后又指着西边的方向说,那边刚好在做楼梯,说可以带我们去那边看看楼梯是怎么弄的,他说,做楼梯先得用那钢管把楼梯的高度给固定下来,之后箍上钢筋,在用模版给支起来,进而从上往下灌混领土进去。他说,混领土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干了浇不下去,湿了又从模版间流出来了。

墙体拉结筋:

拉结筋一般有墙体就要有拉结筋,拉结筋,竖向一般是500mm一道, 也就是0.5米。 水平方向一般是砌体均分就可以。有墙体就要有拉结筋。 连接可以有植筋、预埋、绑扎等方式。

建筑图,结构图

在那里参观了一会儿,师傅说他那里有一些图纸,可以带我去看一下,进而我也就跟着去了,他展出了建筑图,结构图,第一眼看到那些真的给吓到了,因为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图纸,进而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来解读那图纸,才发现图纸上的比我们书上所学的要复杂的多。不过幸运的是那师傅不厌其烦的给我细心的一个一个的讲,那个时候真的特感动。上午的时候,他引着我大概是把建筑图纸给看完了,我知道了原来实训大楼中间原先设计的是有个横道是可以从中间过去的,但为了留下几棵树才把它去掉了的。结构图还是下午和同学一起过去看的,又对课本的知识加深了一次,我觉得这次真的获益不浅!!

周二;我们去了,市区的一个民用住宅区,虽然具体的施工楼别人不让进,但我还是学到了一些:

弯箍机:

在工地里见到了处理钢筋的机器—弯箍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了这台机器、钢筋就不再是钢筋,就犹如棉花糖一般。钢筋一进弯箍机要有什么形就有什么形。当时的场面绝对让全场没见过弯箍机的同学目瞪口呆。

地基实训总结范文5

实训是什么?实训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实训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训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实训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利用建筑设计专用软件绘图;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房屋建筑学实训的目标:房屋建筑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实践,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房建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集训。在实训中,采用真题假作,让学生逐步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的发展需要建筑业的发展,而建筑业的发展依赖于学校输送大批的建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这正是房屋建筑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正是我们探讨房屋建筑学实训改革的宗旨所在。

房屋建筑实训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初次接触设计,由于缺乏了解,难以进入是普遍的现象。教改的重点应放在指导教师的精心策划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渐入佳境,步入专业学习的正确轨道。通过对《房屋建筑学》实训各主要环节的问题分析和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了搞好《房屋建筑学》实训的改革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让学生通过《房屋建筑学》实训,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一直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地基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地基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Reform of Foundation Course

TAO Feng

(Liaoni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The article union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purpose to improve the stud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measures.

Key words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pplication ability

《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包括了工程地质、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三个方面的内容。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由于课程本身理论性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抽象、难学、枯燥,使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地基基础课程应强调基本概念,弱化公式推理、注重工程应用。教师如何把握地基基础课程的特点,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让学生既能学到基本的地基基础知识,又能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适当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基础问题,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1 优化教学内容,增强职业能力

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应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变基础理论分量过重,应用技能比例偏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内容上的应用性要求,加强有针对性的职业特点。另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要及时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教学内容要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要紧密联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和实际要求相适应。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我们老师熟练掌握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了解本课程在生产一线的应用情况,在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辐射广泛,学生学得正确、清楚、明白。

2 改革教学模式、增强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教学模式,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不仅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无益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传统教育的讲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学习效果。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教师用恰当的节奏形象生动地展开教学内容。必要的板书可使学生领悟教师的思维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不可忽略的功效。

采用当面辅导与网上答疑等方式进行课下教学: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网络学习资料后,通过当面辅导的方式督促检查学生,利用网上论坛和短信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师交流的多种渠道,便于学生的学习。

在课程设计时,让同学们分组进行。按有关要求设计,要合理的分工协作、在规定时间内合格的完成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来在社交场合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学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行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外部控制过程,而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

3 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的原则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按课程内容有操作类、记忆类、理解类和综合类等。如操作类内容只有通过操作实践才能掌握的技能,它能使学习者更近的体会实际工作环境中应有的心理感受、思维能力和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可采用边讲边练、模拟试验、情境角色交互等教学方法,同时配合多媒体手段,这样教学效果较好;记忆类内容则可采用逆向思维、板块式教学;理解类内容采用案例教学、问题研讨教学法等;而大部分课程内容属于综合性质,这类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按学生类型不同,一般来说,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倡精讲多练,边练边学,讲学练相结合;对于课程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则可采用多种教学法并用,如自学提示、案例式教学、模拟教学、工程事故分析和贯通教学等方法,着重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必须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技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4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强调训练、教、学、做一体,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通过课程网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拓展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通过讨论区提供及时方便的师生互动,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举例如下:

(1)用“案例教学法”引出工程中岗位实际工作和问题,进而从问题的解决中引出课程内容。如基坑开挖完后验槽一节,即以多个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展开验槽前所需做的工作、现场需完成的资料、验槽的程序和步骤、验槽的内容、验槽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轻便触探操作方法及易犯的错误等等,并辅以工程现场视频、实物资料。课程形象生动,内容具体实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的工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2)“现场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实物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利用实物讲解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做”的统一。如结合室内试验和野外实习,熟悉常见矿物和岩石,了解常见地质现象。之后要求学生现场实践,进行相应鉴别。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了,难以语言表达的概念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对此印象深刻,易于掌握。又如基础构造,将学生带到实训基地,利用实物模型现场进行讲解,让学生熟悉各种基础的构造形式,让学生对照教材和施工图纸进行现场学习,了解各基础构造的区别。

(3)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解基础类型时,我们不直接引出这些基础类型,而是用基础的产生和应用与上部荷载的大小直接相关,从地基强度和基础刚度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谈基础类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各种类型的基础相应产生,问题一一解决,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主讲教师多为“双师”教师的优势,带领学生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用“讨论法”展开教学内容,加深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事先预习,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并引导大家讨论问题,让学生就具体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在讨论之后,由教师点评并加以总结。这样可以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而且还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5)实验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理解,掌握实践的操作方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现场讨论――教师讲解操作或运用过程(实际操作或运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完成教学。

5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动手能力。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授课过程中针对实际工程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知识,使他们能够很快地适应以后的工作。

(1)课程实践实施的组织准备:教学组织的安排要因地因时制宜。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学习资源来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考虑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教学相结合。另外,面对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资源同样也会有不同的学习组织形式。

(2)课程实践的教学策略选择:实践性教学分为实验、综合练习、课程设计多种类型。实验教学为先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顺理成章引出课本理论;综合练习紧随理论教学,及时训练,分步巩固,加强应用。课程设计进一步加强学科意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并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达到巩固课堂理论教学知识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理论内容,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打下基础。

对于简单的而又感性的内容可以进行随堂演示。通过实物演示让同学们了解其外观、特性,为实践操作打基础。课程分析性的实践可以围绕一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点,教师提供案例资料,学生进行分组和集中分析、讨论。案例的提供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难度和幅度都要进行选择性控制,最后老师总结。专题讨论课,选题主要针对课程热点难点,使学生加强对课程专业知识认知和理解。专题讨论型教学即可以在面授课堂上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其教学形式有较大的灵活性。课程操作性实践是重要的课程实践环节,它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思维能力、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实训、情景角色模拟等方式来完成操作性课程实践的任务。通过实践性操作,学生已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培养其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这些都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6 结语

地基基础课程要强调实用性,要围绕学生的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姚荣.对高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8(4):60-62.

[2]教育部高教司.育才通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春芬,王恩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