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美术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范文1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57-01

一、陶冶良好情操,促进个性发展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幼儿期是人类艺术才能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情操陶冶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美,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其一生的文化修养和精神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所创作的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敏感,而有的则表现得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幼儿的心理倾向和个体素质的差异,做到因人施教,促使其个性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走进心灵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的强制性。首先,走进童心世界,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要使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观察并明了幼儿的所见所思所闻,让他们在头脑中对所要表现的事物有鲜明、清晰的形象,内心产生创作的欲望,并使之呼之欲出。如:小班的绘画“小脚丫”,通过了解小鸡的脚丫像青竹叶,小鸭的脚丫像芭蕉扇等形象的比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讨自已的脚丫像什么,使幼儿在欢快的议论中发挥想象力。其次,结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让幼儿欣赏美术作品,使其逐浙从感知美到理解美,从表象美过渡到内在美,提高审美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幼儿对艺术兴趣的浓厚,这时候就要抓住时机将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创作欲。可以将幼儿带入大自然,启发幼儿用眼睛观察大自然中各种具体事物的形象,并用画笔画出自已的所见所想。这样他们在创造过程中会表现得想象力充分,情感丰富,思维积极性高,操作能力强。第三,寓教于乐,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对幼儿来说,那些美的素材、剌激是幼儿满足安全、生理等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新需要,是激活思维的触点,是激发其造型操作、实际行为动机的主因。在幼儿心中,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活动。所以,针对这种特点,应该让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在玩中观察事物,在情境中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如:大班在美术活动中的“小老鼠上灯台”,可以先组织幼儿玩游戏,通过游戏知道小老鼠想偷吃油才上灯台,并观察周围环境,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接着在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怎样上灯台,怎样偷油吃。最后让幼儿说说自已的作品并让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三、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创新精神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某些孩子的画面,方不方,圆不圆,非常乱,既和老师的不一样,也和小朋友的不一样。对这样的作品,许多老师会否定幼儿,认为其画的什么也不像。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是成人要让幼儿学习范画,遵守常规,其实却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把幼儿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和想象力否定于萌芽时期。把“苹果画成方的”、“把人画成三头六臂”,显然,幼儿的标新立异往往会脱离实际。假如成人不能认识到孩子这种独创性表现,而轻易地代替或剥夺孩子的这类机会,粗暴否定孩子的作品,会使幼儿备尝失败、挫折的体验而变得循规蹈矩,懒于动脑,疏于尝试,从而泯灭创造潜能。因此,要承认幼儿的个性差异,相信幼儿的绘画潜能,允许幼儿按自已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要鼓励幼儿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扩散思维。首先,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教学是激发幼儿创新热情的主要手段。要让幼儿每天感受到一个新老师,教师的独特新颖会使幼儿感到好奇、兴奋,从而诱发出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美感。因此,教师要勇于开拓创新,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每一次美术活动,让幼儿每天都能感受到美术活动的新、巧、奇、趣、活,从而激发幼儿美术创新的热情。其次,丰富想象空间,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对幼儿来说就是要“自已想,自已做”。每次上课时都象是带幼儿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不择手段,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不断为他们新奇、离奇、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幼儿为他们自已的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而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可以,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虑地安排好自已的思路,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幼儿美术教育范文2

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民间美术作品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让幼儿进行民间美术教育,不但可以让幼儿在体验造型材料和造型表现的过程中萌发出美感和创造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小萌发民族自豪感,体验劳动者创造生活的乐趣。幼儿民间美术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美术题材丰富多彩,民俗特色和地方区域特色浓厚

幼儿民间美术大都是由劳动人民创作、在代代相传中不断完善、改进、发展而积累下来的,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有的是反映风土人情的,有的是反映地方风貌的,有的是反映思想观念的。题材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变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二)艺术风格单纯质朴、风趣幽默

幼儿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作的,不带任何官方色彩,没有经过刻意的加工,艺术风格单纯质朴、幽默性较强。民间美术不仅擅长大胆想象,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民间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民间美术教育能增强幼儿对民间美术的敏感性

民间美术教育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是一种根基性的教育。民间美术教育可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民间美术的风格、形式和社会文化背景。开阔文化视野,增强对民间美术和民族文化的敏感性。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二)民间美术教育能赋予幼儿审美感受与体验

审美是民间美术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民间美术蕴涵着创造者对宇宙、自然、人类的认识和种种情感。传递着创造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幼儿在审美活动中常常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不自觉地把自身的情感灌注到审美对象上,在欣赏灌注自己情感的“人格化”的审美意象时,孩子们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因此开展民间美术教育能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开拓幼儿的审美心胸,增进幼儿对民间美术内容和形式要素的认识和使用。并潜移默化地引起幼儿在情感、态度的变化,让幼儿充分体验审美带来的喜悦。

三、中国幼儿民间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片面地开展教育 教师缺乏对民间美术的认识,认为让孩子学习一些日常所见的民间手工艺就是民间美术的教育范围,简单地把民间美术看成了美术技能的灌输,片面地加强了幼儿技能训练,认为孩子学习的技能性知识越多,教学的效果越好。而且,教师受到传统艺术教学观念的控制,把传统教学中的模仿化教学搬到了民间美术教育中,过分地强调技能训练和学习标准化以及幼儿作品的完美性,使幼儿在民间美术创造活动中表现为机械的训练、被动的模仿,并以老师的示范作品为追求目标。而老师则认为孩子能在自己的教育下掌握一些民间手工艺,自己的教育目标也就达到了。

(二)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了解

针对幼儿民间美术表现力较差、作品表现方式单一的现象,我们发现教师在开展活动时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熟能生巧。认为孩子只要掌握了操作技能就能自由的创作。但是,老师忽视了我们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与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民间美术的创作来源,以致产生了错误的观点。就民间美术的起源来说,民间美术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体验和向往的结晶。可是孩子年龄较小,缺少生活经验,他们对事物的感性经验还很少,不懂得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情感是以自我感官为主,所以他们不会直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感受和已有的技能结合并运用到民间美术的创作中,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才能把已有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效果。

四、对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民间美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民间美术形式资源丰富,但是可以在幼儿园使用的民间美术活动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许多幼儿园也有一些涉及民间艺术的活动,但都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供幼儿园借鉴的资料也少之又少,更使人忧心的是,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用于发展幼儿健全人格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这些问题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展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民间美术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民间美术教育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是班级集体或小组性的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陶瓷艺术》这节课时,可以“美丽的陶艺”为主题活动,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陶艺品、交流与讨论有关陶艺的知识、参观并调查陶艺品的制作过程、尝试动手制作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使幼儿对中国陶艺有较全面的感知和理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

幼儿美术教育范文3

在活动前,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美术教育活动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而且,内容上要适合幼儿的特点。幼儿学习技能的动力来自他们对内容的兴趣上,所以,教师应选择那些对幼儿有足够吸引力的内容并进行艺术加工,认真研究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幼儿愉快地活动,达到目标。如,在教师教幼儿学画长颈鹿头部转动的动态时,教师选择了“变变变”这个话题。让幼儿理解他变梯子,变滑滑梯,变桥时的不同形态,这样就很自然地启发了幼儿尝试表现不同的动作。

二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宽松的、愉悦的创作氛围。当幼儿第一次抓住蜡笔,手指轻轻一动,白白的纸上就会出现彩色的线条或圆圈时,他们是那么好奇,他们的想象中就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宽松的、愉悦的创作氛围,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去画、去涂。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为幼儿创设情境,即设计和选择充满情感色彩的环境、情境,使幼儿在亲身感受和体验周围世界中激发审美想象。如,我教小班幼夯太阳时,选择一个艳阳天,带幼儿到外面玩踩影子的游戏,给幼儿讲关于太阳的故事,让幼儿感受太阳是发光发热的物体,对着太阳看很刺眼,在太阳下晒身上会发热,它的形状是圆圆的。回到教室后,我让幼儿自由大胆地用色彩、线条来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太阳,创造性地画一些景物,幼儿画出的太阳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有射线式的也有火苗式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是启发、诱导幼儿的创作激情,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例如,《大象造房子》这一则活动中,一开始便以语言故事导入:小猪要造一间房子,它走啊走看到了一堆草,它就用草造了一座房子,可是大灰狼来了,它只能从后门溜走,他走啊走又看到了一堆木头,它就用木头造了一幢房子,晚上大灰狼来了,它又只能从后门溜走,它继续走,这会它看到了一堆砖,它又用它们造了一幢砖房,晚上大灰狼来了,小猪踏踏实实地睡在里面……幼儿被故事深深吸引,积极地参与设想、讨论,整个活动完整有序,幼儿时而着急,时而兴奋,时而欢歌,他们完全沉浸于情境之中。实践证明,幼儿与幼儿之间多方位、多角度的讨论,为幼儿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为最大限度地活跃幼儿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情境,使他们能够大胆怀疑、大胆猜测、大胆发表不同意见,甚至异想天开。

幼儿美术教育范文4

关键词:

幼儿园是一个五彩的世界,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美术创作活动有着一种独特的创意.但是孩子描绘的绘画内容在意图上主要还属于现实主义范围,这种现实主义是不定型的、发展变化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绘画作品都有独特的风格,充满了童真与童趣。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美术素养教育,幼儿的美术素养涉及他们对视觉艺术作品及环境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初步感知、喜爱和欣赏。幼儿在对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对工具材料的积极探索和操作,对作品的大胆想象与表现;幼儿对自己和同伴的创作过程与作品的表达、交流意愿和评价等方面。我们百花路幼儿园每学期都会举行绘画比赛,在老师说过绘画主题后,启发幼儿想象,由幼儿自己联想并创作美术作品,通过这样的比赛可以发现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法国学者吕凯把儿童的美术创作意识按年龄的顺序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潦草的现实主义阶段;(二)不及格的现实主义阶段;(三)理智的现实主义阶段。最初的潦草主义阶段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涂鸦期”,这是幼儿园小班孩子所表现出的绘画特点.这时孩子所画的作品是不成形的,很难看出来他们画的是什么。到了中大班以后,孩子的绘画意识进入“现实主义”阶段,受周围环境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影响,他们会有意识的去画一些绘画作品。并通过自己的想象丰富自己的绘画内容。

一、多样的美术教学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 指出: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术活动的操作性特点,并结合我长期的工作实践认为幼儿的美术活动应更多的具有游戏性特征。幼儿在具有游戏的美术活动中,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等方法,可以轻松愉快的探究和使用各种适宜的工具材料,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和使用各种颜色构成画面,大胆表现自己,从中获得成就感。并且具有游戏倾向的美术活动将会增进幼儿学习美术的趣味性,使他们对本来就喜欢的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活动能更好的吸引幼儿,使幼儿淳朴、率真的天性得到自然的流露,以一种愉快的状态投入活动。以下是在工作时间中积累的几种有趣的美术创作形式:

1、利用幼儿的玩具进行作画

幼儿的绘画形式有多种多样,在平时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提供多种绘画工具和绘画创作材料,让幼儿从各个方面更入手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玩玻璃球充满了浓厚兴趣,抓住幼儿的这个心理特点,在小班时我组织了一节绘画活动《滚珠画—美丽的花裙子》,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我为每个幼儿制作了高5cm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盒子,没有涂色的花裙子每人一条。每组幼儿准备三种颜料红、黄、蓝;每种颜料里面有玻璃球三个,小勺每个盘子中一个。活动一开始教师先穿一件漂亮的花裙子请幼儿观察、欣赏。并讨论裙子上的花纹。然后有请幼儿欣赏了各种各样漂亮的花裙子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感受艺术的美,然后利用情境导入的方法请幼儿为兔妹妹制作漂亮的花裙子。在幼儿动手制作之前先请幼儿探索玻璃球在盒子中的的滚动方法,然后再开始“制作”花裙子。幼儿对这样的绘画方法非常感兴趣,作品完成情况也很好。在幼儿亲自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幼儿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加了自豪感和满足感。在幼儿作品评价时,我采用了分组评价的方法,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增加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2、小手印画

   小班的幼儿对于这种作画方式非常喜欢。准备黑色的颜料用小手食指在纸上轻轻一摁,就会出现一只可爱的小蝌蚪。准备红色的颜料。小手半握拳竖起来用小拇指和手掌蘸颜料连起来印画,就会出现一只漂亮的大虾。整个小手掌也可以用来当做绘画工具,印在已画好的大树树干上,就是一片片美丽的小树叶。

3、树叶拓印、添画

这种绘画方式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并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初步表现美的能力。教学准备主要有以下几点:1.立体教具:树妈妈一棵、树娃娃两棵。2.毛笔、8开纸剪的树娃娃每人一个。3.调色盒、湿毛巾每桌一个。4.幼儿丰富对树叶的认识:叶柄、叶脉、树叶的正面、反面。活动一开始教师先利用树妈妈找孩子的情景导入活动,并请幼儿先尝试用树叶印画然后再示范树叶拓印的方法。在树叶的反面涂颜色,用拇指扶住叶柄涂颜色,这样手就不会脏了,从上到下均匀地涂上颜色。把树叶全部涂满,不要留空白,涂好之后,把树叶轻轻地放在纸上,不能移动。那就让我用大拇指扶住叶柄吧!用另一只手按一按小树叶,也可以动动小手,把整个树叶都印下来。然后是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最后共同完成作品。这种绘画方式大大激发了幼儿的集体意识以及与同伴共同完成一件作品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4、水粉分离画

    由于在这种美术活动中用到的操作材料较多,因此适合在大班进行,幼儿先用蜡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画,画好后用水粉为自己的画涂上颜色,由于蜡笔画过的地方涂不上水粉,蜡笔和水粉就分开了。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也产生了成就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5、刮画

刮画主要是用蜡笔作画。找一张素描纸,画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大图,注意不能把纸涂满。在之前画的图形内用蜡笔涂上几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可以要很多种,要有很大反差的。用黑色的蜡笔覆盖住之前涂的彩色部分,必须很用力,要涂的很均匀。用没有水的笔或者牙签在上面画上可爱的图案这样就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刮画。

6、印染、添画

    这是一种有趣而且幼儿也很感兴趣的绘画方式,可以利用幼儿常见的水果蔬菜进行印染,然后在进行添画。活动前教师可以先确定印染的主题,然后选择合适的蔬菜进行,印完后进行添画,使画面更完整、丰富。

7、团、搓、剪纸、拼接合作创作

    美术活动中要给幼儿的自由创造留有余地,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艺术创作活动,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在今年的“六一”活动中我请幼儿集体创作了《美丽的夏天》美术作品展版面。在这次创作活动种中幼儿利用了多种形式(团,搓、剪纸、拼接)进行创作,共同完成的版面制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因地制宜,拓展丰富多样的表现材料

幼儿美术教育范文5

(一)教学情况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幼儿园的美术课以简笔画为主,只有少数幼儿园能够进行国画、手指印画、剪纸、泥塑等课程,教学内容较单调。在绘画的过程中,有66.3%的教师能够进行指导;偶然指导的教师占总数的25.7%;只有极少数教师没有指导。而在教学质量上,有75.7%的儿童能够掌握教师教授的绘画内容。总体来说,农村幼儿园的美术课程比较单调,不能充分地调动儿童的绘画积极性。教师的观念对农村幼儿园的美术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教材情况调查发现,在农村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对美术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占总数的84.9%。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对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态度差异较大。有33.4%的教师认为学科间应该融合。25.7%的教师认为不应该。不确定的人数也占到了1/3。这说明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有较大的差异。有43.9%的教师在美术课上能将故事、自然景观、生活器物穿插在课堂上。这种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对其发展有益。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中有65.7%的教师选用了固定教材,教材以蒙纸画为主。这种教材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一直都有争议。学术界对此教材的评价不高,但在农村幼儿园此教材流行颇广。有71%的教师认为目前学前儿童的绘画教程适合当地的教学条件,而这些所谓的儿童绘画教程就是简笔画教程和蒙纸画,这些教程占的比重很大。

(三)家长看待儿童绘画的问题。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认为绘画对儿童的成长有帮助,但只有55%的家长愿意在幼儿园之外鼓励孩子画画。有16.3%的家长经常给孩子买绘画书和文具。大多数家长更愿意给孩子买玩具而不是绘画文具,因为家长认为绘画文具属于消耗品,不值得投资。而在是否让孩子参加绘画的课外辅导班这个问题上具有很大的区域性。只有14.4%的家长让孩子参加绘画辅导班,这些家长基本都在县内,因为乡以下几乎就没有绘画的课外辅导班。

(四)师资情况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有美术培训经历的很少,只占25.7%。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参加美术培训的经历。这让幼儿园的美术课程很难与城市接轨。教师的素质决定着美术课程的质量。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月薪都在1000~2000之间,这样的工资水平和当地的经济基本相符。但这样的薪级很难留下优秀的教师。调查发现,有61.2%的教师不满意自己的待遇,有58.9%的教师不满意自己幼儿园的工作环境。

二、佳木斯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落后的原因

(一)幼儿美术教育在农村幼儿园中所处位置尴尬《幼儿园指导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明确规定:“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农村幼儿园中,虽然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美术对幼儿成长的作用,但很多幼儿园并没有把幼儿美术教育提到应有的高度。许多幼儿园都是以美术特长为宣传口号,但事实上形式多而内容少。从幼儿园的资金投入情况看,幼儿园每年对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

(二)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与教材的困惑在调查的大多数幼儿园中,美术课上大多数教师都是按指定教材进行教学,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笔画来画出类似的作品。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自发性和独创性。儿童作品的模式化非常严重,甚至在不同的幼儿园都能看到差不多的作品。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幼儿的感受与感知。农村幼儿园大多数的教师还以像或者不像来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注重结果而不看重幼儿的绘画过程,这与后现代课程观强调的重视活动过程而不是活动成果背道而驰。

(三)教师与家长教育观念亟待改变农村信息较为闭塞,教师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及新观念的机会很少,这让幼儿园的美术课程很难与城市接轨。在农村的幼儿园中,很多教师对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并不满意,这样很难让教师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

幼儿美术教育范文6

幼儿民间美术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艺术活动,它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开启智慧,给幼儿带来美感和愉悦,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幼儿在客观世界影响下的一种主观艺术创造活动。为了使民间美术教育切实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天地,我们尝试了一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做法:

一、积极参与,让幼儿感受发现民间美术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创设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形成良好的民间美术欣赏环境非常重要,它可以使幼儿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加强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同时,我们还把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教育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公,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发展。例如:在准备过新年时,我们和幼儿一起在活动室门上贴上对联、挂上红灯笼:让孩子亲自动手创作各种剪纸、染纸等作品挂在墙上,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获得有关民间美术形式美的审美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来感受发现民间美术作品的内容美。在民间绘画“布老虎”活动中,我们首先将各色各样的布老虎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之后,再提出“你看到了什么”、“布老虎是什么样的”等问题,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艺术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们积极引导幼儿讨论布老虎的色彩、图案、造型、动态及制作材料等,充分感受民间美术作品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了解民间用色的装饰性、图案的对称性等特点;此外,我们还提出“布老虎有哪些形态”等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感受老虎勇猛威武的形态特征,有了以上的感性和理性经验,孩子对画布老虎已经跃跃欲试!于是我们启发幼儿“你会创作出更漂亮的老虎吗?怎样让你的作品更具有民间特色呢?”使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表现、来创造。

二、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接纳幼儿的差异性和独创性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在民间美术教育活动当中,幼儿的体验、联想、表现、表达是多元的,所以我们应接纳幼儿作品的差异性、独创性,使幼儿在民间美术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手指点画《蚂蚁》的活动中,我们首先通过图片观察、实地观察等方式,让幼儿对蚂蚁的特征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然后让幼儿尝试着用自己的手指自由创作,充分地享受创造过程中的快乐。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没有以“象”与“不象”作为标准来评价,而是以幼儿的角度去看它们,我们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的作品,有的幼儿说,他画的小蚂蚁之所以是一长串的,是因为小蚂蚁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幼儿则说他画的是蚂蚁妈妈在带领小蚂蚁搬家,还有的说蚂蚁在跳舞等等,幼儿创作的独创性产生了一幅幅各具特色,充满了童心、童趣的作品。

三、引导幼儿为实现自己的艺术表现愿望而学习必要的技能

美术教学中注重幼儿的创造性和情感的体验,但有关的技能还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幼儿:

1 把民间美术教学中的技能技巧转化为幼儿的需要。

技能技巧是为幼儿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愿望服务的。所以,我们寻找教育契机,把要幼儿学的技能技巧转化为他们的需要,使他们自觉体会到学习的意义,这时再教,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剪蛇》的活动中,我们一开始把剪好的蛇放在幼儿当中,让他们玩,有的小朋友看了觉得蛇很有趣,便有了自己也剪的想法。于是,几个幼儿便开始自己剪了。还有的不知道从哪下手,我们便启发他们看看同伴是怎样剪的,剪好后,我们没有评价谁剪得好,而是带着幼儿到户外玩自己剪好的蛇,老师把自己剪的蛇一抡蛇就转了起来,很好玩,可当幼儿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抡蛇时,蛇却断了,有些幼儿只剪出些弧形的长条根本抡不起来,蛇剪不好就影响了玩的质量,这时,幼儿又有了要把蛇剪好再玩的愿望。于是,我们便抓住这个时机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把蛇剪好,并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和需求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就这样,幼儿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学习有积极主动的态度,轻松自然地获取了各种剪蛇的技能。

2 让幼儿通过同伴间的分享交流,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