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研修总结

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1

做一个勤于读书的“我”。

毕业几年来,感觉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上学时积存的“家底”早已不够用。对课文解读的浅薄,对教辅资料的依赖,与学生交流时思维的“短路”,写下水作文时的紧张与尴尬,其中苦痛心中自知。研修专题一告诉了我答案:这是读书太少,懒于读书的结果。总抱怨学生读书太少,语文素养不高,可自己有做得如何呢?自己因世俗的侵染而变得浮躁,对知识理论,对经典著作走马观花,其中的奥妙竟不知一二。工作的压力大,生活的节奏快,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自己读书主动性不强,踏实性不够。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的第一要务,是学习生活里最美的风景。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素养,教师要做好表率,首先应是一个勤于读书的人。一位爱读书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智慧的老师;一位智慧的老师,也一定会影响一批爱读书的学生。新课改是机遇,也是挑战,自己必须尽快行动,静下心来,沉下心去,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广泛涉猎,博采众长,研究知识,汲取营养,为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准备。

做一个深刻细心的“我”。

教学生活中,许多时候感觉所教内容空洞肤浅,课堂平淡生硬,忽视或回避学生的思想,将知识点生拉硬拽地塞给学生,找不到教学的兴奋点和成就感。这次研修过程中结合教学案例和专家点评,我发现:从教学过程的细微处入手,深入研究,仔细品析,每一处点滴中都有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个瞬间都有可能绽放绚丽的光彩。记得我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泛泛地整体感知,解读疑难字句,感觉枯燥无味。研修课例中的老师却从文本的细微处入手,深入透析,发现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她在品读的基础上研究文中的关键字句,如文中最后一句“他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老师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注意到了“将”字和感叹号的妙用,学生在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功绩和恩格斯对他的无限尊敬悼念之情。一堂课学生思维敏锐,情感丰富,生动精彩。

又如一位老师在教《胡同文化》时,从“北京的胡同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句切入,问这个比喻用的好不好?学生很快进入生动的语言文字当中,感悟出北京胡同彰显出平民文化的内涵。这堂课不再是北京胡同的知识讲解课,而是语文味十足的文化探究课。再如一位老师在教《贝多芬传》时,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不断学生促成有效的生成,将思维引向深入,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课堂是鲜活的,是充满灵性的。今后的教学,我会细致地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从准备到反思,不放弃任何一处有价值的光束,相信自己的课堂也会充满亮色。

做一个勇敢自信的“我”。

总觉得自己年轻,经验不足,教学中,畏畏缩缩,视野狭窄,不敢创新,怕出乱子,怕学生考不好,这些因素一直牵绊着我前进的步子。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旧有的模式展开,有时想设计一些学生活动,可又怕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成绩。而研修教学案例中的执教者大多都是青年教师,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自己和学生都放开手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创设空间有效拓展、发现创新。还有的老师在教《五人墓碑记》时直接把课堂搬到了课外----到校园里读碑文,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从他们那里看到的不仅是精彩的教学艺术,更有一种大胆创新的精神。我感到这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和召唤,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精心组织教学,勇敢地尝试,多组织一些利于学生训练能力提高素质的活动,如排演课本剧、朗诵比赛、专题讲坛、人物专访等等,给学生松绑,为他们搭建开放自由的语文学习平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和终身发展作铺垫。

这次培训使我更清晰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世界的博大与深邃,她有缤纷多彩的美景,更有我们施展才能的空间。自己虽如小草般普通平凡,但只要用心完善自己,历练自己,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一处不凡风景! (1) 同栏目文章推荐

查看更多>>

郭钦化

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习惯 培养方法

“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终身受害”。在当今社会,像“一口痰吐掉一个合资工厂”的事也是常有所闻,由此可见,习惯不仅影响个人,也影响集体和国家,所以,培养好学生的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德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把知识教育与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

1.教师因素

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数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刻苦钻研教材,能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其次,教师要通过理论研修、不断反思、校本教研活动实现专业化成长,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联系社会生活,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特点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要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要不断激励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要关注后进生,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

2.学生因素

初中阶段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要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期的学习基础不好,丧失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矫正。

3.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睦、家教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影响,部分家长家庭教育管理意识淡薄,对孩子疏于管理,缺乏关爱和指导,导致学生不良习惯层出不穷。

二、初中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预习的习惯

预习就是指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前的准备。这是学生能尽快进入课堂,有目的地学习新知识的前提条件,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主要任务之一。在预习时,学生不仅能事先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清楚这一节课的授课逻辑,并且对于其中的重点、难点、疑难、障碍有了心理的准备,能指导学生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听课。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认真听课的习惯

听数学课学生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跟着教师去思考,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的学习只是过眼云烟。听课的精力要高度集中,思想不能开小差;要积极思考,不能消极等待教师去完成知识的传授;要提出问题或找出疑点,不能人云亦云;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主动作答,不能当看客;教师要求动手练习的内容要积极配合,勤于动手,不能只看只听不练,久而久之,才可能提高听课的效益。

3.敢于提问的习惯

所谓的提问就是善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将这种思维的症结点、疑惑向教师提出来。古人云:“学者须要会疑”“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由此可见,善于提问是课堂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重要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就能及时为学生的学习扫除思维的障碍,使学生顺利获得知识。因此,一旦学生养成善于提问的学生习惯,就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调动自己身体的兴奋因素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和习惯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概念是提问的基础,我们要尤其注意。另外,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对提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知道不管你提出什么问题,都是你思维活动的表现,都是值得鼓励的。这样会使学生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并且消除了课堂上提问的恐惧心理,能在以后的课堂中勇于继续提问。爱因斯坦就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然,作为教师要使学生把提问变成一种自我的要求和习惯,还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无所顾忌,轻松地提出问题,从而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4.看书的习惯

看数学教材或教辅资料学生要带着问题或疑虑去看,开动脑筋去看。中学数学带有较深刻的思维性和较强的方法性,需要在实践即“练”与“做”中学习,要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不论是预习还是复习中的看书,都应该动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数学命题等理论知识要动笔做标记、写注解以加深印象;看公式定理要尝试推证或变形以了解其结构与变式;看例题要先试解再对照解答以体会其思路方法。数学的学习没有纯粹的看书,而是在看与做中交替进行,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5.仔细检查总结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知识逐渐加深,数学教师应时刻注意扩充自己的知识量,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计算时不能出错,检验时仔细认真,总结时无一疏漏。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躬亲示范,教师守时快速地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一道大题,学生也会迎头赶上;教师细心地按步骤检查,学生也会奋起直追;教师总结时抓住要点知识,归纳简洁明了,学生也会删繁就简,抓住关键。一周结束要利用自习课复习本周的学习内容,一月结束要利用复习课总结本月的内容等. 教师自己准备一本记录本,记录平时教学中易错、较难、偏怪等习题,待总结时拿出来一一解决, 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准备“纠错本”,把自己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错题作好记录,要注意积累资料,对自己的作业本、试题、笔记本、纠错本等作好积累,并时常翻阅,随时复习,通过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 “懂”到“会”,由“活”到“悟”,在感悟中养成习惯,在习惯中进步发展。

总之,在搞好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融于数学教学之中并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3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校本研修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能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条理,同时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研读数学新课标,反观数学教学实践,目前初中数学课堂还存在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如何改变这个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

1.加强学习。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革,才能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我校为每位数学教师提供了多种教育书籍,确定“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的学习原则,规定每周3个单位时间的集中学习。采取专业人员引领学、集中辅导学、专家指导学等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建立随时公布好的读书笔记、张贴好的读书心得等学习奖励制度。学校创设交流时空,让教师与名师对话、与专家交流,反思自己,找出差距,模仿创造,超越自我。

2.邀请课改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每位青年教师要虚心接受身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关于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并与同事针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3.经验丰富的教师引领探究的模式。教师的发展与课程改革是同步的,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开发或者改编课程、设计数学教学方案,并且参与以改善课堂教学或课程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使教师在参与过程中通过多种学习的结合获得所要求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能根据教学实践提出有效问题,并寻求问题的答案,探究模式可以个人开展、小组或全体教师一起开展。

二、加强校本研修工作

1.抓校本培训。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校本培训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校本培训要坚持以校为本,立足教师岗位,立足教育教学活动,结合教师个体实际,在新课程理念下,确立明确的目标、充实的内容,使校本培训成为拓宽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建立学科组联动和同伴互助。

2.聚焦课堂,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熟。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工作就是研究,改进就是科研”的教育科研工作理念,立足现实,贴近实际,结合课改中的问题,开展应用型为主的科研活动,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把各学科教学中最热点、最前沿、最真实又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聚集后,把一些共性的、突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校本研修课题,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由主管各学科领导任课题组长,带领学科教师以行动研究为途径,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引导教师把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当作课题,经过集体教研进行诊断、设计、实践、反思,通过研训一体、三课活动、一课多轮、同课异构、教学互访等形式的行动研究,将校本研修的重点指向课堂教学,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

3.注重反思,加速教师成长。善于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按照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反思+经验,说明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已有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经验不断反思。教学反思有两种形式:集体反思和个体反思。集体反思要求同一个教研组或学科组,可以针对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一次检测成绩、一次新的尝试,以及平时教学中的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等进行教学诊断,鼓励教师点评自己、点评他人、点评学生,总结规律,达到共识。多年的实践表明:只有走校本研修之路,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使教师在课改实验的舞台上快乐耕耘,快乐成长。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效益

教师应该把数学课堂作为主阵地,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乐观的情境中掌握方法。

1.创造融洽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教导训斥的教学作风,诚恳热情、因势利导,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融洽和谐,课堂气氛才能轻松活泼。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创造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以满足学生求知、求动、求乐的欲望。

2.分配好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是固定的,而教学效果是不定的。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要从三点入手:一是时间的分配,开课阶段重点启发5分钟,结课阶段画龙点睛5分钟。讲课阶段35分钟,其中讲解15分钟,训练15分钟,巩固5分钟。二是时段联系,各个时段不能机械地割裂,要处理好各时段之间的衔接。三是时段的效率,要减少无谓的消耗。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生活,强化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4

精准掌握教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一场春雨过后,星期一的早晨,街道上,人们抖擞精神赶往单位开始新的工作,而我走进了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中学的校园,首先到校长室听李正午校长介绍他所了解的教师李守富。

十多年前,李校长在另外一所中学工作,那时他就听说李守富老师的教学成绩在全区领先,一所普通校的数学教学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甚至比同学科的教师高出很多分,这在当时被称为“李守富现象”。到了军粮城中学,李校长对教师李守富进一步了解,他说:“李守富是军粮城中学优秀教师的代表,他的数学专业水平令人佩服,教师们说李老师对教材的掌握非常精准,有时就像教材是他编写的一样;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对班中学生的倾情辅导,凝聚了他的心血;身为一名教师,他无私奉献,义务教育辅导学生;他热情帮助其他教师,出谋划策,解决难题。所以,在学校工作中,虽然李守富是个不愿宣传自己的人,但作为校长,我注意发挥李老师的引领作用,带动教师们钻研教学,创新工作。发扬自学闯关教学模式的优势,开发初中数学的学科特色项目,助推全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后,到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中学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但站在我面前的李守富老师显得非常年轻,给人的感觉是朴实、健康、阳光,谈话时带有数学教师的特点,语言简练、逻辑清楚、分析准确。

初为人师时,李守富经常到图书馆研究教科书和教参,做各种数学题,分析题目的联系。他认为:教师只有了解教材、研究教材、掌握教材、重组教材,才能在课堂上讲清楚、讲明白,有针对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总结非常重要。李守富老师介绍说:“自学闯关教学模式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在课堂上逐个闯关,总结闯关心得(不同知识点),反馈时纠正问题,课下不留作业。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集中精力学习,节约时间。自学闯关教学模式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逐步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思想;谈体会时由漫无边际到增加知识点的理论性;题目设计由盲目到用思想方法串起来,体现一条主线,等等。”

把课下留给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下留给自己”是李守富老师的一条教学座右铭,课下他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他说:“首先,我要求自己要艺术性地处理教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努力地打造着自己的每一天,追求每天的生活化、艺术化,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同样向往艺术化的学习生活,如果教师能把课堂设计得充满悬念、充满情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被调动起来。备课时我把课本内容重新组合,把每节课必用的旧知识融入新知识之中,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每天的更新中逐步立体化,同时,为了使学生课上听起来流畅,不脱节,我再努力寻求一条贯穿整节课知识的线索,有时为了寻求最佳线索,我需要设计多种方案。然后,我把自己放到学生的角度上,分别把这几种方案讲给自己听,回家的路上、睡觉的床上、办公室的办公桌前都是我的课堂,我把设计讲给自己听,之后,把最能使学生接受的设计选择出来放在课堂上,成为师生活动的脚本。”

李守富老师深知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它是联系知识与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中介和桥梁。所以,他争取使每一节课在自己的设计下闪烁着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光辉。进行教学设计时,他努力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根据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设计,把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解决方法相同、相关的题目,用变式的形式串联起来,在变化中(如条件变化、结论发散、形式变化、适时延伸、背景复杂化等)求不变(解题思想和方法不变),使学生通过一个个变化的情境不仅真正掌握了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理解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质,而且也于每天中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下形成了数学思维,当他们独立面对数学问题时,就能有效地应用课堂上学的思想方法,迅速地加以解决。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李守富老师的另一条教学座右铭,他努力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下成为学习的主角,创造条件让他们多体验、多合作、多总结,“自学闯关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自学闯关教学模式就是把每一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分解设计成每一关的题目,一节课有几个知识点就需设计几个闯关题,形成一系列的闯关题,学生通过自学、求助教师、求助课本、求助同学等方式闯每一关的题目,每闯一关都要找同学谈闯关心得,这实际上是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它的基本环节是:“创设情境,激发热情;合作闯关,探索新知;交流心得,获取新知;独立测评,巩固新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要循环进行。

虽然军粮城中学的数学“自学闯关教学模式”通过几年的逐步改进越发成熟,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绩,但李守富老师说:“它还只是个雏形,未来的路上,我们仍将一如既往地用实践来完善它,用热情来呵护它,用智慧来坚守它。”

回首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从目标教学、分层教学到先学后教和后来的自学闯关教学,李守富老师认为自己都有幸成为课改的一员参与其中。分享课改成功喜悦的同时,又面临着新课程理念的冲击,而他一直恪守着“把课下留给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座右铭,追求教育教学的本真意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做最好的自己。

创建特色学科,形成学校品牌

刘丽霞老师现任数学学科组组长,2000年时李守富老师和她结为师徒,在李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到了很多东西。她说:“对教材的每一节内容,李老师刻苦钻研,优化设计,用最好的方式,把最经典的知识和规律呈献给学生。对每一个学生,李老师不厌其烦,细致入微,注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对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李老师学习新理念,与时俱进。”对待徒弟,李守富老师耐心指导,全力帮助,有时甚至手把手地教授,一个一个的闯关问题,一个一个的教学设计,具体地提出建议。近几年中,李守富老师带的四个徒弟都取得了专业素养的进步和教学成绩的提高。

2011年,《军粮城中学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特色三年规划》出台,打造初中数学教学特色活动在军粮城中学正式启动,李守富老师继续带领学校初中数学教师开始全方位地实施初中自学闯关模式。为了发挥学校初中数学学科优势,着力创建数学学科特色,形成数学学科品牌,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达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品质的目标,军粮城中学制定了数学特色学科创建方案,要深入研究“李守富现象”,提炼概括出初中数学学科特色,形成比较成熟的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挖掘教师潜力,通过群体合作,不断完善和丰富特色内涵。李守富老师在校本研修、改进教学模式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带动、影响作用。目前,李守富老师在思考的教育教学问题是“构建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和艺术性和谐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有所得”。

李守富老师还担任班主任工作,他管理班集体的特点是目标教育,注重习惯培养,让学生把班集体当成家一样、体会到家的温暖。他所带的班被评为区级三好班集体。

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 普通高中 数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33-01

数学是高中的基础性学科,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学肩负着非常重要使命和责任,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多数学生都对数学产生了心理上的恐惧,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高中数学过于抽象,教法和学生的认知程度不适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主动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数学成绩上的偏差,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影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因素的思考

1.学生学习不主动

很多学生进入到高中阶段以后,始终和初中阶段的心理一样,依赖性非常重,跟随者老师学习,不能对学习主动权进行掌握。具体表现在坐等上课、不主动进行预习、课上忙于做笔记、不了解老师课堂所讲内容等,不能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

2.学习方法不恰当

一般老师会在课上讲知识的脉络讲清楚,并对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剖析,探索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然后将思想方法突出出来。然而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做到专心听课,对其中的要点难点也不能深入领会,将笔记记了厚厚一本,但是课后不能及时对问题进行总结合巩固,也不懂得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很多定理、公式都是一知半解,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还有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不重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只要知道怎样做就行了,不会重视计算和演练,好高鹜远,这类学生往往一旦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会出现中途“卡壳”的问题。

3.知识衔接不连贯

与初中数学教学相比,高中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一种飞跃,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这样才能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知识的难度都非常大,方法也比较新,需要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例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空间概念的形成等。从客观角度来看,上述观点都是分化点,很多内容上都体现出了初中高中内容之间的脱节,所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有效衔接,知识点的分化是很难避免的。

二、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尝试

1.勇于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要说新课改新在哪里,笔者认为首先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上,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坚持与时俱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需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书本知识结合在一起。从数学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积极利用各种不同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留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此外,还要认识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认识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上论述都要求教师要树立崭新的人才培养观念。

2.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相关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利用合作探究提高自己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对该问题的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需要展开合作交流,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集合的初步认知”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集合从未接触过,如果直接在教学过程进行讲解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如果这时我们可以结合集合的特点,将集合在一个特定情境中,当然这个情景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对集合的概念进行定位,不仅可以使让学生容易接受,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3.从多方面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为学生设置问题时应该引领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一些数学练习题进行精挑细讲,为学生创造接触更多题型的机会,拓展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究,已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深敏. 多种媒体协同作用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2):19-22.

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6

一、基于课程价值落实需要,确定研修主题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大多数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仍然是知识或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主要忙于“教教材”,如语文教学立足于把课文教深、教透,把课文的思想内容分析透。为此,潍坊市中新双语学校的李蓓蓓老师在沈大安、吴忠豪、李秀伟等专家的指导下,将“阅读课教学流程”确定为自己的研究主题,从“文本解读”过程走向“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为我们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从“教课文内容”转变为“教课程内容”起到了示范作用。

奎文区幸福街小学的孙云霄老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小学生诗词鉴赏结构研究”,主题的确定源于她对新课标中诗词教学要求的深刻解读。她在《怎一个“美”字了得?――课例研修反思》中写道:“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扩展。那么诗词教学仅仅是背诵与积累吗?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跨入美学领域,我们应当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我们应在准确认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与意义基础上,用美的尺度来观照教学,紧紧抓住小学古诗词的特点,从文本分析入手,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研究,以让学生感受音韵美、感受画面美、领悟意境美为具体目标,力求全面地多维度地探索古诗词的最佳教学模式。”正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刻的解读,她才确定了这个主题。

同样,潍坊市育华学校的裴志星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阐述,运用“教育人本论”“建构主义理论”“现代教学论”等理论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认识到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应该运用“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实效作用。于是,他将研修主题定为“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二、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确定研修主题

(一)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出发确定研修主题

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素养是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学生的哪些学科素养与能力已经形成,哪些亟需养成,我们又该从培养哪种能力入手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奎文区圣荣小学的语文老师们针对“一二年级学生亟需培养的学科能力有哪些?”这个问题开展了头脑风暴活动,共从听说读写等7个方面找出了26种学生亟需培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然后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这26种亟需培养学科能力进行排序,汇总结果。经过分析,确定将“不爱读书,不会读书”、“读书拖长声,唱读,没有感情”作为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将“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确定为研究主题。

(二)从关注学生学习经验入手确立研修主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潍坊市德润国际双语学校的孙晓燕老师发现当前学生学习物理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多被各种辅导、电视、网络游戏占用,而对生活中的现象缺乏基本的观察,造成了感性认识的缺失,使学生失去了物理学科的学习基础与经验。为此,她将研修主题就定为“生活观察课程的开发和课堂实施策略”。

三、基于学校研究的需要,确定研修主题

学校、教师是以研究的方式进入专业领域的,面对学校各个层面、各个层次的大小课题,可以转化为研修主题,从而启动校本研修,实现研修与教育科研内在的偕同。

小课题研究对于帮助教师解决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研究实效,很多学校教师就将小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活动相结合,根据小课题研究的需要确立研修主题。如奎文区教育局的陈朝老师和十三中的谭玮老师就根据小课题研究的需要确立了自己的研修主题。

小课题如此,学校承担的各级课题也可以通过校本研修来落实,从而实现校本研修课题化,课题研究校本化,有效地解决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使研修目标更具针对性,研修过程更具参与性和生成性,研修效果更具连续性与渐进性。

四、基于教师发展的需要,确定研修主题

(一)从帮助解决新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出发确定研修主题

新入职教师由于教学实践不足,经验匮乏,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令他们觉得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他们快速成长的最大障碍。为此,奎文区圣荣小学组织本校新教师就“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一主题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活动,共梳理出30个问题,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各选择一个最困扰自己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开展课例研究。研究主题如下: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学生注意力培养、小学中年级阅读能力的提高方法等。每位教师通过3次以上的课例打磨与研究,都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与方法,解决了困扰自己成长的难题,实现了较快地成长。

(二)从帮助走向成熟的教师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出发确定研修主题

逐步走向成熟的教师已经初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在继续成长的路上,瓶颈问题使他们的教学特色难以形成。例如,潍坊市育华学校的赵楠老师在教学中发现自己走进了模式,却走不出模式,不能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特色。为此,她和她的团队把“小学英语单词课文新授课模式流程研究”作为研修主题,从最基础的课堂入手,通过不断打磨实践,研究出教学环节新颖、学生兴趣浓厚的“单词课文课”新模式。

(三)从帮助走向名师的教师寻找创新点出发确定研修主题

对于那些已经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师来说,如何找到创新点,突破自我,跨入名师行列是困扰他们的一个难题。校本研修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潍坊市育华学校的姜美玲老师的成功验证了这一点。

2011年4月,姜美玲老师被选中代表奎文区参加潍坊市组织的首届课堂大赛活动。为了能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在与团队成员研讨之后,她把这次讲课的创新点放在“文章内涵的挖掘”上。经过精心的课例打磨、研讨,最后这节课荣获潍坊市首届课堂大赛初中语文学科一等奖,姜老师也因此踏入名师行列。

(四)从帮助个性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出发确定研修主题

奎文区幸福街小学的王安存老师是奎文区第一批“个性化教师”,她的研究专长是“经典诵读教学”,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加入到推广经典诵读的队伍中来,她号召语文教师们一起开展了主题为“如何引领小学生诵读经典作品”的校本研修活动。她的示范引领和教师们的模仿与创新,营造了良好的诵读氛围,学生成为经典诵读的最大受益者,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搞得扎实、有效,学校被评为“奎文区特色学校”。

五、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确定研修主题

潍坊市育华学校是一所居于城乡结合部的新建学校,面临着教师年龄老化、结构性缺编等多种发展问题,学校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提升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