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管理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管理实训总结

物流管理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优化方案

一、引言

近年来,物流产业被国家列为十大振兴产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为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十多年的发展,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但是,这两方面的培养实际做起来效果却并不理想,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探讨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通过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来进一步提升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水平,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我国物流业高速发展,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对高质量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培养高技能物流人才的重要部分。以工学结合作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模式,在培养紧缺物流人才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当前学生就业状况来看,劳动力市场需求呈现出显著的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却屡遭冷落,毕业生平均工资低,且多数人专业不对口。总之,高职物流教育离物流教育总体目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实验实训方面与物流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相差较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实践主要涉及校内的实训中心和校外的实训基地教学,但目前这两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企业反映学生毕业后真正上岗还是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笔者以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训环境限制。近年,各高职院校建了一些物流实训室,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多数实训的设备和场地并不令人满意,多数学校的物流实训室面积较小,里面摆放的实训设备多是微型的,在实训室里只是起到一个流程演示的作用,并没有真正的用途。这样的实训室,仿真的成分比较多,学生在操作中更多地只是了解一下各种设备的性能,难以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2、实训内容匮乏。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涉及到硬件使用和软件操作两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只是象征性地布置几个任务,让学生按照要求来完成。这些任务往往与企业实际运作的要求相差甚远。而在实训教学中,一般并没有相对真实的实践数据,实际上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实训任务。

3、实训教学方法落后。现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一般是老师先现场演示,再由学生分组操作,然后进行讨论交流。一次课下来,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时间并不多,而且一般这次实训课上完,这部分实训内容以后学生也不会再涉及到。这样其实学生对部分内容印象也不会深。让学生做一个项目,以任务为导向来完成相应的实训其实很少。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方案。总结近几年重庆工业技术职业学院及兄弟院校实施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并且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给出一些以市场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方案。

(一)优化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改建、扩建原有实训室,新建一个仿真型物流公司为满足物流管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按照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设备设施、软件、环境、岗位职责等样式添置设备、购置典型管理软件、制作实训沙盘、配套企业文化环境等,把实训室建设成具备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模拟、企业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等多功能型的实训环境。

(二)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物流管理岗位群的需求为基础,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定岗实习;改革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实验室模拟法等。某些内容可以直接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教学,可边讲边做。

(三)优化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要根据物流行业的职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科学设置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鼓励各高职院校按照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开办具体的物流专业课程。引进国外物流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物流高职教育的自身情况,合理地吸收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并且按照学生的级别,由深到浅、从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的安排课程顺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物流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师资队伍是办好物流教育的关键。物流专业的教师,要求既具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的培养途径是让物流理论知识体系较高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定岗实习,以掌握专业技能,完善专业经验。

(五)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实践技能课程建设。构建校企共建高职物流实践课程的思路:成立由学院主管教学领导、合作企业高层管理、相关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实践指导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发展方向,制订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其次,在基层教学单位成立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为核心成员的实践课程开发小组,学院划拨专项资金进行实践课程内容的项目开发,同时学校要加强对课程开发过程的有效监控,及时完成实践课程建设的验收。

物流管理实训总结范文2

文章从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做法与成效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物流人才形成了巨大需求,但是现在我国物流人才不仅从数量上面临着非常大的缺口,而且从质量上来看,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上岗,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传统,无法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及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在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基础上,结合“工学交替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践。

1教学方法的改革

1.1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应用得到完美结合

在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下,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本着“工学结合”的思想,真正做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重视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课程设在校内和物流企业,按照每一教学情境的设计需求,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并创新了“以学生(Student)为主体,以目标(Target)做指引,以情境(Situation)融内容,以任务(Task)当驱动”的“STST”课程教学模式。[1]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为例。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更谈不上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再加上长期以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以讲授空泛的技术知识为主,实践内容较少,不仅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而且导致很多学生由于较难理解这门课的知识而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放弃了对这门课的学习,导致学生在真正上岗时实践能力极其薄弱。针对这些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在进行该门课程改革时增加设计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包括知识点和任务实现两大主要部分,一方面使得项目与理论知识保持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实现了从理论到应用的完美结合。[2]该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在教学模式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

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对各类型企业的调研结果,按照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了4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以任务进行驱动,总共10个工作任务,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穿插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

1.1.2在教学内容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根据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情境,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融入真实工作任务。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将教学总体目标分解,细化,做到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目标做指导,引领本阶段本环节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对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学习,都能明确其学习目标,做到单项任务目标、多项情境目标、综合课程目标的“点—线—面”结合。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的———任务1———学习情境一物流信息识别和采集的内容为例,说明如何结合企业真实案例,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和任务,将教学任务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将内容合理整合序化。“物流信息识别与管理”这项任务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工作的起点。该项任务要求物流管理人员能够在接触物流信息管理工作之初能够识别物流信息,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并利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物流信息管理。以此项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完成物流信息识别与管理工作,并学会Excel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遵守相应的岗位职责,真正做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融于工作任务要求之中。

1.1.3在教学安排上体现教学做融通

在整个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结合各学习情境中各具体任务,做计划、做决策,去实施,锻炼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任务如何完成的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什么知识做支撑,如何获得这些知识,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不同方法和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寻找相关资源,不仅完成了学习和工作任务,还主动地完成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工作融为一体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沟通、团队合作等综合职业素养,强化了职业技能。

1.1.4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过程

依据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态度、完成任务情况评定成绩,并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学时不同,按权重记入课程成绩。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强调每项任务的应用性。当学生完成项目以后,一是通过自我评价,看到自己在这项任务中的收获,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二是通过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1.2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行动导向,即根据行动引导文完成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要素主要包括引导文和引导问题。引导文是由教师总结的、在学习工作中所必需的信息,如文献、资料、总结等;引导问题是教师针对引导文而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从引导文中得到信息和提示来回答这些问题,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布置某项任务时需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时,教师可先根据知识点设计引导文,在引导文中提出问题即任务,并讲明任务要求和能力要求,然后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6个步骤引导学生自学,最后教师负责解答学生的疑问。仍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的学习情境一“物流信息识别和采集”为例,按照引导文教学法的顺序如下所示:第一步,资讯。首先下达任务单,明确这次学习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强调这次任务的学习目标。即:能够识别物流信息,并能够利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物流信息管理;同时,下达资讯单,让学生利用网络及图书馆等资源查找资讯单中的相关问题(如:数据与信息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物流信息的内容及分类?等),进行自主学习。第二步,计划。下达计划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明确要完成这次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获得这些知识、如何进行物流信息的识别与管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使用的资源有哪些等。由小组间进行交流沟通。第三步,决策。下达决策单。在对各种方案进行可行性、可操作性等对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任务的实施方案,确定具体实施的内容和步骤,及其小组成员分工。第四步,实施。下达实施单。各小组开始行动,按照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第五步,检查。下达作业单。各小组根据本次任务完成两次作业:一是使用Excel办公软件制作物流单据,二是小组间分析物流信息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派出一名代表汇报说明本小组的任务完成的结论。最后进行小测,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由老师进行评分和作业评价。第六步,评价。下达评价单,包括学生自评和教师总结两部分。学生自评:即简单说明自己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自己都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等;小组互评,通过听取其他组汇报的结果,做出评价并打分;教师总结:由教师对汇报结果和测试结果做总结,给各小组打分;征求各小组组长的意见,对学生的成果做出评价,并打分。将各方面的分按一定比例加成汇总求平均数,得出最后每个人的得分。

2教学手段的运用

2.1以多媒体为基础教学平台,以网络为载体,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

采用多媒体作为基础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能够与物流行业最新动向和趋势保持一致。[3]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立了“长风模式”未来课堂。该课堂采用“长风物流人才互联网+”培养模式,即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该模式以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基于物流职业资历架构,打破传统物流学科体系,以未来课堂为支撑,以贯穿岗位序列能力单元的工作任务和知识点为学习内容,以新一代物流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展现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体系为质量保证,利用基于过程管理的云技术平台(长风网),开创综合类职业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4]长风模式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采用BAG(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由课程的最小单元———学习任务组成。以Logis物流职业资历架构为基础支撑,从产业出发,还原企业真实操作环境,模拟工作过程,与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2将多种课程资源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物流管理专业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对物流专业及专业群的课程资源进行了制定和开发,每门课程都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在内的教学资源。在每章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会将企业实际物流作业场景视频和动画等内容提供给学生进行观看和分析;在每章内容结束后,都会进行企业实际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讲都安排有技能实训题和配套试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复习并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以“配送作业管理”课程中“配送中心作业”相关知识为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资源库所提供的真实物流配送中心工作视频,让学生对配送中心的作业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利用教学动画资源,分别向学生演示配送中心进货、拣货、配货、送货、退货以及装卸搬运作业等一系列作业过程,使这些单调的知识点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另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配送中心的经营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使用资源库中的白箱化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即由学生经营这家配送中心,为多个配送点提供配送服务,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利润为目标。再次,教师会通过将资源库中所提供的《物流配送中心现场管理规范》等相关物流行业标准向学生进行介绍,并将物流配送中心运营的实际案例提供给学生,由其来对该配送中心的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最后,通过每一个情景的技能实训题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2.3校内实训室配套教学,充分提高学生实训能力

根据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以仓储配送管理、运输作业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和快递运营为重点进行了实训室建设,满足了校内实训教学的需要。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共建有包括运输模拟实训室、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和国际物流实训室在内的3个校内实训室,以及包括仓储配送实训中心和新建快递运营中心在内的2个校内实训基地,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物流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配套的实训条件。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室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教学配套:参观介绍和实际操作。对于初学者,第一次访问实训室时一般都需要任课教师或实验指导老师系统介绍本实训室的设备、功能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操作知识之后,再次进入实训室就可以尝试自己亲自操作。以“仓储作业管理”课程教学为例,通常任课教师都会利用1~2课时在开课之初带领学生参观实训中心,并把实训中心内的仓储配送设备向学生做一大致介绍。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若某一学习情景涉及某种具体设备(比如堆垛机、叉车等)的操作,则会先由任课教师为学生进行操作示范,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全操作。每一次实训课结束后,任课教师都统一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统一格式要求撰写“实训报告”,并将实训报告的质量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

2.4校外实训基地加深理解,努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经与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和京东商城合作,共建校企实训基地。以京东商城物流培训基地为例:京东商城华北区开放“厂中校”岗位,每年接收90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院派专职教师,按计划以各岗位现场工作任务为典型教学项目,开展“任务驱动”实践教学,企业给每名学生指定师傅,按“师带徒”的模式在京东商城各“仓”中进行,师傅现场指导,加快了学生适应社会、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和岗位管理能力。通过以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拓展了校外实训基地的职能,提高了学生实训能力,让学生将在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操练和强化,极大满足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总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并将改革成果辐射到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作者:何岩松 姜湄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冰,程述,曾波.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实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1):19-22.

物流管理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众客空间、开放式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在物流行业加强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管理服务平台,创新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互联网+”行动计划对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与机遇,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二、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合作企业创新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即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根据物理管理专业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经济管理通用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学习与认知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二个阶段物流专业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第三个阶段综合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综合实训项目、企业跟岗实践学习、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达到企业准员工标准;第四个阶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校外进行顶岗实践学习或开展自主创业项目。分层培养即在第二、三阶段把学生分成技能型学生、创新型学生,第四阶段把学生分成就业型学生、创业型学生,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双创贯通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通学生培养的四个阶段。图1“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多形式学习,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实践项目、课题研究、特长竞赛、创新成果、境外交流学习等纳入学分管理,建立以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学分互认制度。

三、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课程体系

“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创新人才,将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实践体系和理论体系,涵盖创新思维以及创业全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愿,增加学生的创业资本。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上,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创业导论、商业模式概论、项目管理等,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创业,物流领域创业者应具备哪些创业素质和基本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修创业指导及创业案例研究课程,并引入创业者、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对已经开展物流项目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类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训、校外认知实习、创新创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组成,学生在校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商贸物流服务技能与运营能力,开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技能大赛、“互联网+”物流运营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图2“双创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体系设计上,开设创业活动课、创业模拟仿真课程等。一方面实现“做中创”,包含综合实践项目、应用性专题设计、创新创业竞赛等,使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重点实现“研中创”,即依托师生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系列做法

(一)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由专任教师与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工作室,引入快递分拣业务、物流仓储流程优化、物流设施设备设计、特色农产品物流项目、商贸物流项目等,由师生共同选择实施项目,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完成物流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物流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还能够为专业教师教学提供真实的教学项目,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二)举办物流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在物流领域的创业意愿,每年开展全部学生均能参与的物流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以智能快递、高效物流、智慧仓库、特色产品物流项目、先进物流技术应用等模块为题,学生根据兴趣与自身优势选择参赛项目,通过项目计划书的撰写、项目的实施方案的制定、项目的讲解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三)开设经管通用课程,培养学生经济管理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统计学、企业运营模拟、电子商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经济商贸通用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能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外,还掌握经济管理能力;除了能够进行物流业务操作外,还懂经营、善管理,为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四)开展名家进校活动聘请物流企业老板、行业专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创业导师,每个学期为专业师生开设创业指导讲座。利用企业老板创业经验、行业专家创业思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经营理念解决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困惑。

五、总结

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由传统的物流发展为一体化物流、智能物流、高效智慧物流,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机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以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创型课程体系为核心,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作者:逯义军 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current study mainly summarises and improves both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designing of the course“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in our college.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al teaching

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从广义上来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物流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其它高科技设备通过全球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来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只是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一涉及物流的企业中的应用,即管理物流的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物联网的兴起,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促进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综合性和实用性较强,将物流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内容结合运用。

教学重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对物流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要求学生能完成中等规模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物流工作软件及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能力。随着物流企业越来越向智能化发展,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是高职高专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

课程设计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及设施设备的能力。整个设计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针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其内容如下:

(1)目标定位不明确,相关课程的知识储备不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反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很难,基于他们没有数据库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前导课程,所以他们对于这门课程不容易上手。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这门课程实践环节薄弱,内容整合性不够好,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并且有畏难情绪。

(2)课程内容丰富,面面俱到的机械整合不合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管理学科中的物流管理方向,包括物流以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条形码、EDI、GPS、GIS等);另一种是物流工程方向,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非常丰富,简单的将两部分内容叠加,在有限的课时下,教师全面透彻的讲授上述所有内容非常困难。而且对于物流管理方向的学生来说,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比较困难,但是完全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对于物流软件只是机械的重复,不能深入理解系统的原理及各环节的相关性。

(3)实践性不强,并且缺少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对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实践活动以及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没有应有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得学生得不到具体化的训练。很多学生反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内容较难理解,而且开发的系统对物流企业的实际用处没有实践性的理解;理论知识也只是机械的听讲,过后就忘。真正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物流企业越来越全面的信息化操作觉得力不从心。

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社会真正需求的物流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与设计

3.1 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学校的专业特色来制定。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物流信息技术的能力;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了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过程,培养学生具备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和初步开发能力;结合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决策方法,实现对物流活动中各种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送、存储过程。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针对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设置:针对物流管理类专业,学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培养其成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及物流信息技术的管理者和使用者。由于他们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对较弱,教学内容中补充数据库相关内容,以及系统开发的相关内容,以辅助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物流系统。但侧重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的管理使用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上。

具体目标: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管理过程为规划、分析和设计的原型,主要完成该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货物入库管理、库存管理、盘点管理、出库管理、车辆配送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简单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第三方物流系统软件,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将物流的入库、库存管理、出库、配送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3.2 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将数据库、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加以补充,初步掌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规划,这部分内容是为更好地管理使用物流系统打下基础。重点在于建立学生系统的概念,熟练地掌握物流系统软件,以模块化教学,将任务分解,以实际任务驱动来组织教学。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见表1。

3.3 教学效果及评价。在学期后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实践性很强,没有枯燥的讲理论,而是在“做中学”,获得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乐趣。

(1)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详细分析企业的具体流程情况,画出简单的业务流程图。图1为学生画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心业务流程图。

(2)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熟练地掌握第三方物流软件(尼奥系统)。在物流实训室中,能熟练使用电子标签、立体仓库等物流设施设备。

3.4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进的几个方面:

(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但由于内容繁杂,课时有限,现有这门课的教学方法通常过于偏重理论教学,缺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导致学生学习时常感觉这门课程内容枯燥,逐渐缺乏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为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方面的教学,可利用学校软硬件条件,针对相应的理论知识展开实践教学。比如讲物流信息技术,涉及到条形码、电子标签的内容,可以在物流实训室讲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这样学生就觉得丰富多了。将学生分为5~7人一组,以小组的形式自己动手完成设施设备的操作。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这正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理念。

(2)实践环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实现,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学习,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为模型,采用课堂系统设计与实际系统软件使用相结合的形式,逐步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模拟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实践,学生可以用所学内容对实际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过程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给出具体的规划,从而真正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第三方物流企业系统软件(尼奥软件)见图2。

(3)每节上机实训课程都有详细的实训指导书,模拟企业实际工作需要设计任务,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数据详细,任务具体,将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规范化和标准化。《尼奥物流管理系统》实训指导书见图3。

4 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出发点,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并保证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实践性。本文主要结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丰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过程加以总结和改进,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起到一些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庄丽华,徐守坤.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内容与实践体系改革的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98-99.

[2] 梁妍,王知强.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图书馆学研究,2010(7):19-21.

物流管理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独立学院 物流管理 专业实践 教学规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16-03

一、前言

1999年,以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标志,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出现了。十几年来,独立学院不断发展壮大,据教育部公布的独立学院名单显示,截至2013年6月我国共有独立学院295所。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公办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其有着自己的定位,许为民指出:独立学院的社会功能定位是融入具有市场特征和区域特征的服务教育体系,培养目标定位是造就应用型专业人才,发展战略定位是坚持特色化建设道路。以上定位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科学严谨的教学体系。而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的教学体系建设普遍还不是很成熟,与上述目标定位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实践教学更是短板,培养的学生适应周期长、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成为用人单位的主要诟病点。独立学院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又表现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随意性大、学生成绩考核片面性大等特点,这些问题不得到有效解决,独立学院的定位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而有效制订专业实践教学规范,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二、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一)物流管理岗位分析

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两大部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面向的行业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工商企业内部物流部门,其岗位以运营管理为主,主要业务处理能力涉及:采购、物料计划、配送、仓储管理、商品分拣和包装、物流设施设备的作业和管理、物流信息处理、运输组织、车辆调度、揽货、跟单、报检、报关、船务及相应的商务处理等。

针对这个问题,本人所在学校的物流管理系邀请了一批来自企业前沿的管理者、行业行政管理者、外校教授进行了探讨,并根据物流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岗位素质以及能力需求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总结出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行动领域如表1所示。

(二)专业基本技能标准

专业基本技能指的是对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除了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物流理论基础、系统而综合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毕业生具备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它是毕业生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物流系统具有跨地域、跨行业和跨部门运作的特点,同时物流企业要求在满足客户的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竭尽全力地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而物流人员必须具备专业基本技能,并具备宽泛的知识面,从而满足企业“多面手”的需求。根据表1中的物流岗位工作过程和任务,总结出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7项核心工作任务,如表2所示。

三、专业实践内容体系的构建

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专业实践内容体系在实践项目和内容上循序渐进的配套。首先是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像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都应该包含一定的实践课时。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对运输管理的流程和优化技巧、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流程与优化技巧、采购管理的流程和优化技巧以及集成条形FID、PLC、GIS、GPS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应用进行仿真实训或者现场实训;其次针对超出一门课程内容体系的综合职业能力需要开展专门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如物流方案设计实训、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景模拟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总结出物流专业实践的内容体系,如表3所示。

四、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构建

专业实践教学应该服务于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为达到目标,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由师资队伍、技术设备和学习环境等条件组成,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实践性教材的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实践性教材能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技能和技术的培训进行有效规范。教材的建设特别需要综合考量,除尊重学习规律和务实精神外,还应体现4个原则,即操作性原则、序列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操作性原则是指对操作既要有“量”的要求,使之“熟能生巧”,又要做到“具体”,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设计得体的实验内容、安排合理的程序和可行的考核标准;序列性原则是指要求教材必须构成一定的知识技能体系,布点应科学、连贯、均匀、相对完整;过程性原则是指要采取阶梯式的学习方法,在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中科学合理地设计具有提高技术、技能的操作性内容,从而使学生边学习边自测,边实践边自评,边研究边自结;适应性原则是指教材的通俗易懂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容易根据教材内容完成实践环节。

(二)实验室的建设

物流实验室采用仿真手段,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提升,它是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为学生提供物流实训的重要平台。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软”、“硬”兼施,既要开发或购买适当的物流管理软件,如物流管理流程仿真软件、物流方案设计及优化软件等,还要购置适当的硬件设备,开展工作环境仿真实训以及开展软硬件结合的高度仿真实训。除此之外,物流影视及实战推演课件、实训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实验资料也不可缺少。

(三)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毕业学生适应用人单位和就业岗位的速度,利用在校外企业建立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一是广泛开拓和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保证实践基地的数量是实施顶岗实训的前提。通过广泛开展专业教师下基层活动、利用物流行业协会等方式与多家物流企业签订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为校外实践基地轮训计划的成功实施提供基本性保障;二是积极申报各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争取资金支持;三是校企共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负责实训学生的过程监督、指导和考核,保证实训学生能尽快上手。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指导教师不仅要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选派物流专业教师到企业基层挂职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技巧;二是引进新教师的时候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引入一些既有企业工作实际经验,又有高学历文凭的人才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三是聘用企业物流岗位的管理者为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

五、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制约实践教学的因素多,涉及面广,教学过程复杂,可控性较差,必须把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纳入全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软件硬件相互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一)补上管理缺位

独立学院校内实践课程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一般由实验教学管理科(属于教务处)负责,但由于物流教学实践不仅仅有校内部分,还有校外部分,校外部分的工作由各教学单位负责,形成教学单位直接监控和管理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导致教学单位在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实质上等于没有监控和考评。教务处的实验教学管理科有必要扩展管理范围,把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校外实践活动统一管理起来,切实负责起协调效果考评和质量监控的工作。

(二)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使得实践教学有章可循。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要重视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规章制度的建设,要完善和制定设施、技术、设备、经费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践效果。

(三)转换考核方式

以学生能力评价为导向,改变过去那种以学生的考分为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用综合考评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取代单一考评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能力。加大实践成绩考核的权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能力确定的标准,走上以能力为导向的正确轨道,引导学生提高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

六、结束语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为培养合格的现代应用型物流人才。定位包含现状、目标以及从现状到目标的路径选择。通过高考招录来的三本学生是我们的现状,合格的现代应用型物流人才是我们的目标,最合理的配置和使用教学资源是我们的路径选择,而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并发挥出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用有赖于教学规范的制定和实践。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一环,不仅仅需要在软硬件上充实资源,更需要科学有效的教学规范。明确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构建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辅以合适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和管理制度,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不是梦。

[ 参 考 文 献 ]

[1] 许为民.论独立学院的三个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物流管理实训总结范文6

(一)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

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学科较多,如社会学、计算机学科、经济学、机械学、管理学等,同时也涉及到各行各业,如仓储业、工商、金融业、海关、零售业、税务、海陆空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等,因而物流管理专业包含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较为复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各个学科专业术语,在实践过程中涉及到各种物流设备、技术,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具有十分强的专业性,并且涉及到各方各面。

(二)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过于抽象

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由于涉及到很多学科及各行各业的知识,因此,存在部分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增加学生对其的理解难度,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并且有些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而,很多学生对其学习的态度并不积极,而对于很多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当物流管理课程中出现微积分学、运筹学等理论知识时往往遇到颈瓶。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物流教学的现实重要意义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物流管理知识的兴趣

总所周知,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源泉,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探究其本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图文并茂、角色扮演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活跃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神经的兴奋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传递多样化。

(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这种灌溉式教育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严重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查询相关物流方面的资料,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识与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习的开放性,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及师生与网络媒体技术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物流管理知识制作,如PPT制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物流管理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互动性。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教学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的范围过广,故其相关专业概念与专业术语较多并且较为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盘点、分拣、出入库、配送、流通加工及装卸搬运等作业流程,而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建设一个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在这个实训基地中可以让学生操作相关系统软硬件设备,如电子标签拣货、第三方物流软件等,使学生身临其境,真真正正得到相关物流管理技能锻炼。

(四)有效地解决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教学质量,可以地解决相关实践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发现问题,并利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在总结教训的同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健全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顺利应用的前提与基础是拥有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因此,应健全完善物流管理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建设,主要有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两大方面内容。加强对物流管理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物流管理实践活动当中,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应做好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建立规模齐全的资源库,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还应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多利用资源库进行课件制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提高物流管理教师综合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应加强对其业务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培养物流管理型人才。此外,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多关注市场动态,做好相关物流行业的探究与分析工作,确保掌握最新物流行业动态,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

(三)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主动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物流管理模式探究活动当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明确每个项目目标及相关任务,按照相关步骤开展(目标—计划—实施—评估),让学生一一进行探究与解决,进而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的有效性掌握。如开展“物料采购计划与组织”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学时,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辅助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紧绕项目任务制定相关项目计划并予以实施,明确物料管理与采购管理目标,构建有效的物料管理与采购组织结构,制定合理的物料采购计划,做好相物料与采购成本分析,完善相关细节工作内容,通过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进而牢固并掌握好“物料计划与采购管理”相关内容。

(四)采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采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也反作用于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理论知识。例如,可以采用“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每门专业课的课内实践与学期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如物流实验中心软件实训、单元实训、典型物流企业参观实习、综合实训等。)进行教学,该模式主要突出整个业务流程的综合实训目的,基于工作过程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根据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重组、整合、程序化。分散式实践教学是使学生认知与行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散式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将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而集中式实践教学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的一种模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积累一定的经验,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