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阶段目标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阶段目标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阶段目标总结

大学生阶段目标总结范文1

(1.云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云南昆明650201;2.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顺利成才,有助于对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重规划轻落实等诸多问题,致使完美的生涯规划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文章运用PDCA理论,使大学生职业生涯实施过程、路径不断得到改进与提升,从而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根据内在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变化,实现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从而达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的不断提升和优化,最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PDCA理论;路径提升;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5)03-0066-05

收稿日期:2014-12-02 修回日期:2014-12-26 网络出版时间:2015-06-0220:22

作者简介:王艳伟(1980—),男,河南沈丘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项目管理、就业管理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0602.2022.013.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59(3):66-70http://xb.ynau.edu.cn

ISSN1004-390X;CN53-1044/SE-mail:ynndxbsk@qq.com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3.013

党的十提出要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制定自己的生涯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路径。职业生涯规划就像gps导航一样,能够促进毕业生顺利的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但是,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老师经常提起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和流程;陌生是对具体的职业生涯路径的提升思考较少。将PDCA循环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提升当中,有利于探讨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的提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国内,并逐渐进入高校。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引导高校毕业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2007年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各高校必须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逐渐过渡到必修课。截至目前,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已经经历了六、七年的时间,许多高校也相继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是由于受政策引导、社会观念、师资队伍、思想引领、学生自身努力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仍然是收效甚微[1-4]。

(一)政府重形式轻监督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做出了明确要求,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建议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但是,对于这一要求却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至今仍有一部分高校未单独开设职业发展必修课程。

(二)单位重效益轻培训

社会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要求,多单纯地从其为单位创造效益出发,没有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周期全面考虑,只片面录用“即时效益”人才,而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对大学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培训。

(三)学校重教学轻实操

在具体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的影响,大都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灌输,教师向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种基本理论,很少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操练习,通过生涯人物访谈让学生现场了解具体的理论及如何在现实中应用;或者利用各种职业生涯规划游戏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意义。

虽然有些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过多的采用一些“欢天喜地”、“热闹非凡”的游戏形式,而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本身;虽然很多教师想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达到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目的,但是由于许多教师把握技巧的“尺度”不够,致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果只能是教师累得团团转,学生乐的手舞足蹈。

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理论得到了丰富。但是由于其本身是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在实施过程中要偏重于具体的理论应用与实践。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其理论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四)家庭重结果轻过程

大学生父母对其职业发展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偏执心态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的选择与提升增加了“精神枷锁”,许多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结果不得不因为父母的“一厢情愿”而改变,并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提升过程中,也会由于家庭观念的影响而悄然发生变化。

(五)学生重规划轻落实

许多大学生在进行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后,就将规划束之高阁,并没有认真的按照规划进行具体的落实,在规划的具体实施中也没有进行规划的管理与调整,到最后只能是规划还是规划,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职业生涯过程当中。职业生涯规划就像汽车导航一样,第一步设定目的地;第二步规划路线;第三步按照路线行驶;第四步到达目的地,结束导航。大学生一般设定好目的地、进行路线规划之后,就不再进行中间的调整和监督管理,即使是设计了一些备选方案,但是由于环境变化迅速,规划远跟不上变化,大学生在按规划路线行驶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偏差,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逐渐偏离了原来规划的路线。

二、利用PDCA理论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

(一)PDCA理论

PDCA循环理论又名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开始主要用于全面质量管理方面,后来逐渐应用于其他方面。PDCA是由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PDCA循环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与处理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并且循环进行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

(1)P(plan)计划:包含方针及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等。

(2)D(do)执行:根据已知信息,设计具体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先前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从而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析对与错,明确效果,并找出问题。

(4)A(action)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并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同时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5-6]。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CA循环发展路径

针对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利用PDCA循环理论建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CA循环发展路径提升框架模型[7-10],详见图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CA循环发展路径提升框架模型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主要阶段自我探索、探索工作世界、决策、求职行动以及评估有机地融入在PDCA循环当中,并且每一个阶段又都可以进行一次PDCA循环改进,这样形成了内循环和外循环互相促进的立体循环体系,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的不断提升。

1.利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改进提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探索、探索工作世界、决策、求职行动及再评估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利用PDCA循环进行分析与改进。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探索阶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探索阶段,一般需要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进行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等四个方面的分析,结合这四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综合评价自我。结合PDCA循环理论,可以首先制定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等四个方面探索的具体计划,比如根据大学生本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探索工具和方法以及实施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采用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评;接着总结分析探索的结果的可靠性,并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对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还有一些方面没有测评清楚,则滚入PDCA下一循环进行解决。这样,周而复始,经历几个循环之后,就可以使自我探索这个阶段的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工作世界阶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工作世界(即外部世界探索)阶段,通常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外部工作世界的具体要求,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生涯人物访谈、实地调研工作岗位、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会、实习等。如果采用生涯人物访谈进行探索工作世界,那么结合PDCA循环理论,首先制定生涯人物访谈的具体计划,比如根据大学生本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生涯人物访谈对象,确定访谈时间地点、访谈大纲等;然后按照访谈计划进行前期准备并按时赴约。访谈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和访谈的一些技巧;接着根据访谈的纪录总结分析自己目标岗位的信息;最后对访谈结果和自己采用其他方法得到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还有一些方面没有分析清楚,则滚入PDCA下一循环进行解决。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决策阶段。在进行了自我探索和外部工作世界探索阶段之后,通过内外部结合分析,以及SWOT、平衡单等工具进行决策。在决策阶段,结合PDCA循环理论,首先制定利用决策平衡单的具体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前期准备,决策过程中要注重平衡单使用的前提和规则;接着根据平衡单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对决策结果和自己采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还有一些方面没有分析清楚,则滚入PDCA下一循环进行解决。这样,周而复始,经历几个循环之后,就可以使决策阶段的问题得到解决。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求职行动阶段。求职行动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包括求职准备、求职礼仪、面试、签约等一系列过程。在求职行动阶段,结合PDCA循环理论,首先制定求职的具体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前期的个人简历、求职服装、发型及求职礼仪、面试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准备与实施;接着根据面试的结果总结分析,哪些地方自己做对了,哪些地方自己还有待改进;最后对面试结果进行分析,如果没有面试成功,则滚入PDCA下一循环进行解决。从而提高自己的面试成功率。

(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再评估阶段。再评估及调整阶段常常被大学生所忽视,这也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许多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经常换单位的原因。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实在不适合目前的工作,结合PDCA循环理论,可以首先制定再评估的具体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再评估的实施;接着根据评估的结果总结分析,究竟自己不适应工作?还是工作不适合自己?最后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2.PDCA循环七个步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时动态调整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由于时间及外界环境的变化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可以利用PDCA循环理论的七个步骤科学合理的进行动态、适时地调整。比如大一时自己的计划是本科毕业后去高校当老师,但是到大三时发现高校教书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自己一年之后毕业很难能直接到高校工作,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时调整。

(1)分析目前现状,发现存在问题。通过分析目前的实际情况,发现自己达不到今后目标岗位的要求,这是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地进行解决。

(2)分析生涯规划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就自己目前达不到目标岗位要求的问题,分析影响这一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历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教师资格证、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等一系列影响因素。

(3)找出影响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学历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教师资格证等一系列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学历水平不高这一因素。

(4)针对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并执行。针对自己学历水平不高的问题,有必要到高等级学府进一步深造,需要考研究生进一步学习,取得研究生学历。

(5)检查执行结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研究生之后,再经历3年的学习,看看自己能否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和研究生毕业证,如果取得了,那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6)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过笔试和面试进入了高校工作,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可以对这些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利于以后自己的发展。

(7)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虽然顺利进入了高校工作,但是由于自己没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暂时还不能承担教学任务进行课堂教学,这些新出现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CA循环发展路径是一个不断循环向上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动态调整的过程,每经历一个PDCA循环都会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向前发展一步。通过每一次PDCA循环,不断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提升的对策措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提升实施效果涉及到国家宏观层面、学校中观层面、学生微观层面等三个层面。

(一)宏观层面

1.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监督管理措施

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效果监督管理规定,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实时通报,要求不达标的进行定期整改,以确保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保质保量的按照教育部要求实施。

2.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

针对目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的问题,国家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比如通过电视公益广告、平面媒体进行宣传,也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体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和意识引领。

3.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领计划

在政府层面组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领计划,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涯人物访谈、生涯案例剖析等活动,引领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二)中观层面

1.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应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就业指导课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职称评审给予关心和支持,保证其职业上升通道的通畅。

2.健全和完善社会用人机制

各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用人机制,并不断完善生涯规划的培训辅导体系。通过健全用人机制和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效果,这样也有助于大学生为单位创造更多的效益,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转变家庭传统职业规划观念

父母的传统观念深深影响着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家庭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并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人和领路人,而不做阻碍者。

(三)学生微观层面

1.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是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路线,就像GPS导航一样,如果一开始路线不正确或者路线不科学合理或者路线不经济,那么以后的实施都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甚至会南辕北辙,偏离目标。因此,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是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基础。

2.切实执行规划路线

严格执行规划预定的路径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的重要保证。再科学完美的生涯规划路径,如果不能有效地实施,永远只是停留在纸上,不能实实在在地落地。另外,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也能发现原来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才能在以后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进。

3.实时监控实施效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对实施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比较活跃,自制力还有待提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容易走向斜路。同时,大学生思维比较灵敏,时时会迸发出一些新的创新的思想与灵感,这样还有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实时监控实施效果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的有力保障。

4.动态调整规划路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历时间较长,受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因素影响较多,在实时监控过程中,发现当前路径不再适应总目标时,应及时进行动态调整。通过规划路径的调整,变通思路,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切实执行规划路线、实时监控实施效果、动态调整规划路径这一系列措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也是PDCA循环理论的运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应利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优化提升,只有站在整体的角度、系统的高度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的提升,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充分就业、理想就业。

参考文献]

[1]陈良声.PDCA循环原理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83-8490.

[2]吴从娟.PDCA循环模式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的应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24-26.

[3]解臣习,许艳辉.PDCA方法在高职院校就业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3(19):274-275.

[4]张红,朱克敌.基于PDCA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通用多维模型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2):172-176.

[5]张秋贤.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之PDCA法[J].中国市场,2013(29):194-195.

[6]赵毅.试析PDCA循环法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12(1):81-82.

[7]王艳伟,李永能,黄宜,等.基于WSR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集成评价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3):13-17.

[8]刘艳,陈华平.基于“三维资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4(2):67-69.

大学生阶段目标总结范文2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出现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的体现,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人格品质、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

(一)职业目标不明确

就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与其说他就业困难,不如说他就业迷茫。因为他根本没有真正的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职业观念淡薄,不清楚自己的特长与不足,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不清楚毕业后从事的职业需要;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方向和目标。2008年我校对应届毕业生行了一项有关目标的调查,被调查的学生中10%的学生确认有目标,只有4%的学生清楚地把目标写下来,两年后,我校的研究人员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结果显示,当年写下目标的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获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那些没有写下目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大学生从入大学以后就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大学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结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二)就业竞争力优势不明显

在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想取得好的就业机会就必须拥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以及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但现如今大部分大学生竞争优势不明显,自身并不具备特色优势,具体来说:专业技能不突出,在校期间只注重英语、计算机技能的学习,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对自身专业相对应的社会要求不明晰;实践能力欠缺,即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在步入社会后,不能及时适应社会的节奏以及处理好人际关系,适应工作岗位的速度较慢;创新能力不够,即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创新不足,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面对市场就业的竞争力不强。以本校审计专业为例,每年入知名审计机构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有着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各方面都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

(三)人格品质不完善

人格品质是指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即良好的敬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责任心等,这些都是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用人单位除注重专业技能外,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人品质,他们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去,而这也往往是大学生所欠缺的。很多大学生更多地注重科学素质和智力因素而忽视人文素质和非智力因素,在求职过程中,诚信度不够,随意毁约,职业道德欠缺,敬业精神不足。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与人相处困难,很难融入到团队中去,表现出沟通能力较差等问题。据调查,我校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因学生个人素养问题,在工作不到半年就被辞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四)就业准备不充分

大学生就业是关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键问题,在就业中要求掌握一定的技能。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却表现得不尽人意。一是就业观念陈旧,择业期望值过高,过分看重工作单位、岗位、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条件,未看清国家就业形势的严峻。二是就业过程不熟练,不能及时了解国家就业政策以及对自身的了解,自我定位不准,盲目从众。三是对就业指导课不重视,求职训练不到位,未掌握求职就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是心理素质不佳,在求职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即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据统计,我校2010届毕业生中有2.3%的未就业学生在毕业一年内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此类学生大多是在校期间未完成指定学业或本身对就业无意识,对各种笔试面试从未加以准备,带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想法,就业就成了难上加难的负担。

二.大学期间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或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价值观等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社会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

教育部规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正确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和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正视就业问题。从高中步入大学阶段,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目标转化。高中的学习目标是如何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大学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很多大一新生迷茫困惑了。在此时适时地行大学教育和适应性强的职业生涯指导才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及时认识自我,努力向新生活奋。

第二,有助于高校辅导员丰富工作内容,发挥“引路人”作用。“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时至今日,辅导员工作不再是过去的“保姆”式而是“引导”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直接成为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引导学生科学地规划人生,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有助于提高学校就业率和可持续发展。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向社会输送所需要的有个性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等学校的就业率是各个学校培养成果的展示。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直接与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能够使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与知名度,从而促高校可持续发展。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大一阶段:重基础

学生应该学会了解自我,学会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探索职业兴趣,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此阶段也可称为探索阶段,具体说:初步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前景,大致了解每学年应该学习哪些专业知识,多利用学生手册,了解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与高年级同学的沟通,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大一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可以多参加一些学生素质拓展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大二阶段:重技能

学生应该围绕职业目标,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重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塑造职业品质,奠定职业发展基

础;此阶段也可称为定向、规划阶段: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未来究竟做什么,是继续深造学习,还是毕业工作?要去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或者出国留学。同时,一步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三)大三阶段:重定位

学生应该围绕职业目标,跟踪目标企业,强化人职匹配;根据职业和行业人才要求,加大职业技能培养力度,通过企业见习,强化执行能力,并修正和完善职业生涯设计;此阶段也可称为冲刺、强化阶段: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在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准备TOEFL、GRE、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四)大四阶段:重实战

大学生阶段目标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研究

一、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概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要完成的一门实践课程,是高等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学习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的总称,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社科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为目标,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重要教育途径。它主要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以及其他的社会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可使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项目化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办法。项目化管理是在长期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论与方法,是一种公认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项目化管理用结构化的程序和过程来解决非结构化问题,这套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被很多组织用于日常运营中,将组织日常运营的很多方面看作项目,并按照项目方式进行管理。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就是将项目化管理的理念引入到社会实践的具体操作中,将社会实践工作形成管理模式,在通过不同群体有计划的组织、领导、实施来更加有序高效的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更好的实现实践育人效果。

二、当前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社会实践活动大多由辅导员组织,专业课教师很少参与,这就导致专业知识不能应用于实践,也不能指导实践。

(二)指导与监管相对薄弱。大多数的社会实践还处在学校下发的一纸文件,之后学生组队自行去实践,而对于实践的过程则基本无人监管。

(三)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实践工作长期由团委监管,团委下发辅导员,辅导员进行组队,学校没有形成专门的组织机构。

(四)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大多数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自筹经费,学校的投入和重视十分有限,限制了社会实践的开展。

三、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

根据以往社会实践开展的情况以及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形成了“七阶段”的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

(一)筹划组队阶段,关键是要做好前期的宣传,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校园网建立社会实践网络平台,在校园内张贴海报,制作宣传板,开展社会实践相关讲座等多种渠道和途径普及社会实践相关知识。形成三级实践团队,一级为以校为单位,以地域为范围的中心团队,二级为以院系为单位,以主题为引导的分支团队,三级为以班级为单位,以班团为组织的末梢团队。三种级别的团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要求下可以自由组队。并在这一阶段确定指导教师。

(二)酝酿选题阶段,是项目化管理的关键阶段。包括社会实践目的前期调查,相关信息的收集,社会需求的分析、社会实践方向的选择。此阶段包括确定社会实践项目的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关键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等。所选主题要结合时代主旋律及当前国家、社会及学校关注的热点,选择具有创新意义的项目。

(三)设计方案阶段是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包括项目的目标计划,进度安排,经费管理,人员分工、风险因素,可利用资源等。

(四)评审答辩阶段由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团队评审申报的社会实践项目,对于通过初次评审的项目进行现场答辩,根据组队,选题,方案等方面的要求,评选出合格的项目化团队。

(五)实施控制阶段,是项目化管理的核心。包括对项目的质量、成本、时间、进度、人员、风险等进行控制。这一阶段项目化团队要具体实施社会实践项目,要完全按照前期项目书的计划进行实施,并在其中嵌入组织部门的监管,发现问题随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六)验收总结阶段主要是对社会实践报告、照片、视频等相关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形成论文成果,上交评审专家组进行验收。这一阶段是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的收获期,做好总结验收可以更好的促进成果转化。

(七)交流表彰阶段是经过专家组验收,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交流表彰大会,对具有较高价值的社会实践成果进行交流和表奖。做好交流表彰,可以促进团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更好的促进社会实践项目化的发展。

四、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在实践育人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能够规范和系统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的深入更加可以从思想深处激发大学生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愿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二)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能够更好的解决理论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将很多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实践,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能够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强化就业意识,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四)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能够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可以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实践育人。

参考文献:

[1]胡丹. 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型构建与关键因素控制. 前沿,2012,4

[2]王务均. 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的运行机制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

[3]王强庆,司福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研究.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5

大学生阶段目标总结范文4

关键词:项目管理;科研项目

我国明确提出了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而高等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制中培养高端人才的主体,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为此国家、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针对大学生设置了各种国家级和地方级的科研项目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显示,针对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对高校教育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科研创新项目的增多,一系列管理问题也暴露出来了,如何针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让在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1 大学生科研项目特点及管理现状

1.1 大学生科研项目特点

大学生科研项目作为项目的一种具体形式,项目所具有的众多特点都在它身上都得到了体现。它有具体的经费,有固定的项目组成员、有明确的周期、有具体的目标,但是相比较一般的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又存在一些特殊性。

1)多样性的目标:由于大学中存在不同的学科门类,不同的学科门类的科研形式和成果千差万别。很多理工科学生的科研成果主要表现为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专利产品,而文科学生的科研成果主要体现为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这种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就很难用一致的量化标准去衡量。

2)特殊的项目组成员:大学生科研项目组的主体成员是在校学生,由于爱好兴趣的因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探索性创新活动。其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与一般企业的项目成员不能相比,所以要创建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持续保持动力和激情,在成果量化和考评方面要有一定的弹性。

3)不确定的结果:大学生科研项目计划推出的最初目的就是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动。但是由于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时间较少,同时科研能力相对进行的训练较少,这样的因素也就确定了科研项目的失败风险比较高。

1.2 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大学生科研项目虽然现在在中国各个高校如火如荼的举办,但是由于中国高校引入该活动时间相对较短、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水平有待提升。

1)重视目标忽略过程。现有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方更多重视的是立项的评估和结项的考核,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控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如项目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不能够被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只有项目负责人在做,其他成员没有能够有效参与,项目实施中没有任何考评机制,项目能不能顺利结项只有在最后环节才能够被知晓。

2)缺乏统一协调组织机构。现有的高校科研创新项目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有的项目由校团委负责,有的由教务处负责,有的由具体院系负责实施。由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项目申请的动员和组织、教师的指导参与,项目经费的管理、实验室的设置、配套设施的提供等。由于单一部门无法完成所有涉及资源的配置,所以抑制了大学生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3)管理相对松散。很多学校还是缺乏对大学生科研项目的重视,认为其属于学生兴趣自发活动,在教学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对于学生科研项目的指导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或者缺少工作量的核算。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都是处于自发状态,导致管理相对松散。另外,很多项目的实施过程缺乏管理办法和正式的制度去遵守,那么就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和监督机制。学生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导致相当数量的项目结不了项,或者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

2 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对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科研项目和项目管理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管理中存在很多契合点。如果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中去,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2.1 大学生科研项目采用项目管理的可行性

大学生科研项目具有临时性和一次性的特征,相关人员由于科研项目而成为一个团体,当项目结束后,项目组成员解散,这与项目管理的临时性特征一致。大学生科研项目自始至终都是以实现目标为原则,而项目管理的原则是项目组成员为了一致的目标,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目标,它们在目标维度上也存在一致性。科研项目是一项高度柔性的活动,这与项目管理的管理客体存在一致性。科研项目存在明显的启动、规划、实施、控制和收尾过程,这也符合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理论。另外项目管理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管理方法和体系,引入项目管理方法,在科研项目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采用适合的项目管理工具对科研项目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解决方面的冲突,保证科研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2.2 大学生科研项目采用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将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应用到大学生科研项目中,能够解决当前大学生科研项目中的一些问题。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促进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协调,能够使项目效应最大化。在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中践行项目管理理念,能够以全局观念考虑整个科研项目的实施。通过周密的策划,对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的划分,从而科学地协调组织,明确各个成员、各个时间阶段的任务,从而保证项目的实施进度。在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管理理论的控制和监督方法,能够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时项目管理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管理素质,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其它的科研项目的实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现代项目管理作为先进的管理模式,要求管理者具有能够与相关利益方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高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将项目管理方法引入到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中,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科研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管理知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 应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对大学生科研项目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思路

根据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可以将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划分为策划申报阶段、申请立项阶段、计划编写阶段、实施控制阶段和验收评估阶段。在每个阶段都利用相应的项目管理知识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项目的申报阶段。科研创新项目是否能够吸引优秀的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是决定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项目开展前,要有有效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活动,如通过网上平台、海报、宣传栏等,使学生了解科研项目存在意义和价值,科研项目活动的具体流程,并且通过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申请立项阶段。申请立项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的确定,并且对研究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此阶段主要采用专家评审、学生答辩的形式,通过答辩的项目签订项目合同。专家评审和学生答辩的过程非常重要,决定了项目能否实施、一般具有创新性和实践研究价值的项目才能够通过答辩,没有经过评审同意的项目方案则被淘汰。

计划编写阶段。通过申请立项的项目方案进入项目计划编写阶段。计划的编写包括编写计划进度表、项目资源的分配、人员的分工协作、任务的分解、经费预算等。编写计划是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依据并且能够有效提高项目成功的几率。没有计划的项目就好像没有明确的方向,尽管后期会有所变化和调整,项目组成员也应尽可能按照计划来逐步地推进项目。项目计划可以使项目团队成员在明确的项目研究范围内使项目各项活动协调一致,同时还能确定出关键的活动,努力实现并完成目标。

实施控制阶段。项目实施控制阶段包括时间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人员沟通控制及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的实施和控制是对其进行的动态管理和控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监督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找出应对方法,预测未来进度可能出现的偏误进行纠正,对目标和预算进行修正等。现有的大学生科研项目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控制阶段,控制阶段的有效进行对项目的实施有重要价值,特别是中期检查报告在监督和控制阶段起到重要作用,对中期检查材料的审核对于项目最终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价值。

验收评估阶段。到了项目后期,要对项目进行验收并评估项目的成果价值。一般对项目的评估采用的是量化考核的方式,因为科研项目一般成果都是知识性的,很难采用具体的指标进行评估。只能把计划的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达到预计目标。验收评估阶段主要是结题报告,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搜集的材料、得出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及调研情况撰写项目工作总结,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等,上交给专家进行验收评审,评估项目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

本文通过对项目管理在高校学生科研项目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期望对国内高校现在举办的各种创新项目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许迪,张嘉乐.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大学生团队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报,2012,117(7):138-139.

大学生阶段目标总结范文5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自卑心理 个案工作 矫治

一、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现状

自卑是指人们在长期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自我认识的偏差,是个体在自我心中形成的一种不良的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象。如果不能及时矫治,使自卑心理习惯化、固有化,就会造成个体人格上的重大缺陷,严重者会自暴自弃甚至自毁。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贫困大学生人数占大学生总数的35%,人数已直逼600万,这其中81.7%的贫困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15.5%存在严重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不仅影响着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

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家庭因素,家庭经济的落后、父母的弱势、父母的心态以及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在低人一等的层次上。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社会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性和他人对贫困的态度使贫困大学生无法正视自己。最后是个人因素,个人的能力差距、期望值过高、心理落差和攀比心理都会导致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

现阶段,我国高校中对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进行矫治的工作主要由学生工作教师和经过培训的学生志愿者担任。学生工作教师主要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等,此类群体在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面肩负责任,掌握专业的辅导方法和咨询技巧,能有效对贫困大学生中出现的自卑心理给予关注并积极矫治。经过培训的学生志愿者主要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后,掌握了一定的治疗技术和手段,明晰矫治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通常,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工作是采用个案工作方式进行的。本文为方便使用,将学生工作教师和经过培训的学生志愿者统称为个案工作者。

二、个案工作应用于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适用性

个案社会工作简称个案工作,它与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并称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个案工作的基本目标不是消极地帮助人解决问题,而是积极地助人自助,以便案主能独立面对生活适应上的挑战,以充分发挥社会生活功能。个案工作的本质特征是“助人自助”,这当中包含着两层涵义:一方面个案工作是一项帮助他人的工作,另一方面个案工作是一项帮助别人更好地帮助他自己的工作。个案工作遵循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即接纳、尊重、个别化、自觉、知情同意、保密和不批判的价值观。

个案工作者与具有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之间维持着面对面或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与技巧协助失调的贫困大学生改善环境,增强生活适应能力;协调社会关系,建立良性互动网络;调适自我功能,促进人格发展;以健康、成熟的心态,来认识及面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善用社会资源和机会来解决问题,以提升自我信心和生活质量。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中关于个案工作专业知识对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给予介入是由于个案工作价值观与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目标相一致。个案工作价值体系提倡:

(一)个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怀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可以使其个人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还能提高我国人才队伍的质量,落实人才强国战略。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理应受到社会的关怀。

(二)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

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也包括社会原因,社会理应对贫困大学生负有相应的责任。社会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脱贫致富的资源,帮助贫困大学生矫治自卑心理,从而更好地成长成才,以更多的财富回报社会。人与社会的是相互依赖的,不可分割的。

(三)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共同的需要外,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

这说明个案工作个别化原则的需要。由于产生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因素各不相同,自卑心理的程度也不相同,只有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介入方法对每一个具有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设计有效的介入方案,才能逐步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自助,矫治他们的自卑心理。

(四)社会有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

产生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会产生相应的交往障碍,人格障碍以及自我实现的障碍。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消除贫困,矫治自卑心理的社会环境,是解决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重要环境基础。

三、个案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方式

(一)个案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基本原则

个案工作中专业关系的原则是根据贫困大学生心理需求而设定,它包括:案主参与及自觉原则、个别化和接纳原则、非批判性原则和保密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在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时应注意:(1)案主参与及自决原则,即让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的选择做出决定,增强贫困大学生的自决能力,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然后根据自己的现状对自己进行抉择。(2)个别化和接纳原则,即根据贫困大学生的不同状况采用不同的介入方式,帮助其尽快走出困境,提升自助能力。要接纳贫困大学生的不同状况,不歧视偏见,正视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3)非批判性原则,即不否定贫困大学生的各种非理性想法,不否定其自卑心理,更不逃避其各种质疑,正视贫困大学生的各种自卑表现。(4)保密原则,即个案工作者对贫困大学生的所有内容必须坚持保密原则。保密原则可以让贫困自卑大学生对个案工作者的倾诉解除防备心理,完整地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帮助个案工作者清晰地认识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以达到矫治自卑心理的目的。

(二)个案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基本技巧

在与贫困大学生建立专业关系时,个案工作者可以运用同感技巧,感受贫困大学生所处环境存在的问题,理解贫困大学生自卑的根源,能够设身处地从贫困大学生的角度出发认识贫困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个案工作者采用尊重的技巧,表达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的尊重,使贫困大学生消除戒备心理,表达内心的自卑情绪,缓解自卑情绪给贫困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个案工作者真诚的接纳技巧,可以让贫困大学生在治疗过程中完全将自卑情绪发泄出来,有助于加深贫困大学生与个案工作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帮助个案工作者正确认识贫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根本原因,帮助贫困大学生矫治自卑心理。

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矫治的过程中,个案工作者注重沟通技巧的应用可以迅速、敏捷地找到问题症结。个案工作者首先要主动倾听,倾听贫困大学生的语言信息,找到信息中的与自卑心理产生有关的因素,同时观察贫困大学生的肢体语言信息,以达到解读其人的目的,帮助自己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贫困大学生的主要信息;采用同理心的技巧使得个案工作者进入并认知贫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将认知传达给贫困大学生,使其明白自己得到个案工作者的理解和支持,提高贫困大学生对个案工作者的信任程度;通过摘要技巧,个案工作者把贫困大学生所讲述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出提炼和摘术,以明晰贫困大学生所表达内容的准确性,更好地完成矫治工作;强调案主力量技巧的使用,可以增强贫困大学生自信,使其正确面对自卑心理的现实和产生自卑心理的环境现状,从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克服自卑。

四、个案工作介入具体过程的应用

个案工作方法的工作程序是指对个案问题所采取的问题解决过程。众多学者对个案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的阶段分法不一,有三段论、四段论和六段论等。针对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状况和我国大学生现阶段所处环境特征,个案工作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具体过程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资料收集和接案阶段

在这个阶段是个案工作者与贫困大学生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了解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现状,明确自卑心理产生根源,并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为进入矫治阶段做准备。具有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很少会主动找到个案工作者解决自身问题。这就要求个案工作者主动收集资料,了解贫困大学生现状以及产生自卑心理的严重程度。资料的收集可运用访谈法、问卷法等方法。遇到自卑心理突出的贫困大学生,个案工作者要及时地给予关怀,运用尊重和同感的技巧使得贫困大学生对个案工作者消除戒备心理,并逐渐建立信任关系,进而通过沟通了解贫困大学生更多信息,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家庭教育方式、个人生活习惯、个人性格等具体详细内容。个案工作者应真诚地接纳贫困大学生,表达对其理解和尊重,同时注意明确贫困大学生表达内容,简洁、具体地做出总结,使贫困大学生明确现状。

(二)制定计划和介入阶段

这个阶段是个案工作者帮助具有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实现自助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个案工作者通过与贫困大学生共同制订介入计划,通过介入,增强案主自助能力,矫治自卑心理,恢复健全人格。首先,根据贫困大学生的状况制定详细计划。所制定的计划要包括贫困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简要准确地描述并列出贫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和相关问题、贫困大学生要达到的结果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目标、贫困大学生场力分析及介入方案。其次根据介入方案对贫困大学生进入自卑心理的矫治,介入阶段是帮助贫困大学生提升自我认识能力和自助能力的主要时期,个案工作者要综合运用访谈沟通中的各种技巧对案主进行介入。介入阶段个案工作者扮演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和治疗者的角色。最后,个案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根据贫困大学生矫治情况,对介入计划做适时修改,以便更好地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制定计划时要坚持个别化原则、判断过程注重双方的参与、判断过程中个案工作者警惕自己的价值偏见、避免将问题简单归因等原则。协助贫困大学生列出与问题相关的问题,以便再次确定问题的重点;协助贫困大学生确定问题解决的优先次序;协助贫困大学生明确其预期结果。

(三)结案阶段和评估阶段

结案与评估阶段的任务就是个案工作者结束与贫困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估。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巩固已有的改变,增强贫困大学生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缓解自卑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容地面对大学生活。良好的结案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在失去个案工作者指导和支持之后,用自身力量去面对自卑心理及其产生的问题。评估的目标是了解整个矫治过程的效果。对贫困大学生来说,可以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应对自卑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技巧。对个案工作者来说,可以从评估结果中看到工作成果,促进个案工作者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成长。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个案工作者与贫困大学生接触矫治关系要处理好分离情绪,避免因分离带来的伤害。

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个案工作者需要充分运用社会资源给贫困大学生带来新的讯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有利于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人才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为贫困大学生家庭摆脱贫穷困境带来新的生机。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刻不容缓,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国蓉.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教育探索,2010(1):137-139.

[2]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勇,李卫华,张金俊.个案社会工作[M].合肥:合肥出版社,2005.

[4]许莉娅.个案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4).

作者简介:

大学生阶段目标总结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职业锚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the economy,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opular higher education, the more furious competition of employment, in order to keep one’s position steadily, one must layout one’s occupation career by the numbers. Through the summarizing of the theory of the career programming, the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ortance of the career programming for the undergraduates.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factors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how to layout the career programming for the undergraduates. The writer hopes that the article can enlighten and induct the students with pertinence to design their career programming. So they can make preparation for the career, combine one’s characteristics and according to the aim and course sum up the experience constantly, rectify the disharmonious parts of the occupation career and eventually fix one’s “occupation anchor” and realize one’s occupation aim.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also provides the reference and help to the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collegian;career;occupation anchor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大学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越来越大,由于大学生的就业观和高校的就业指导未能与时倶进,许多学生的职业意识薄弱。因此,迫切需要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方式,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近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时髦的话题,许多大学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但不少大学毕业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缺乏进行规划的具体技巧。所以不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表现的比较平淡,或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任意来“规划”,这都会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应有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一个近年来才在中国引人关注的词语,它的价值凸现是与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是处于“怎样接受一份工作(How to be given a job)”阶段;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特别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下岗人员的出现,就业压力的增大,如何定向学习和选择职业,已很关键,这时,已进入了“怎样获得一份工作(How to get a job)”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获取人生成功这一高层次需求作为职业发展的目的,即结合自身情况、周围环境为自己确定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并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而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真正做到了把自己作为主宰命运的主体,把寻找职业、发展职业,纳入到一生的设计中,从人生这一历史长河中探究职业发展,即“如何设计你的生涯(How to plan your career)”。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尽早地建立职业准备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有助于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劳动者如果想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有一门职业或者说一份工作,这样就能保障自己的经济来源。不同的人,其社会地位,价值观念,经济报酬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往往是由于从事的职业造成的。因此,人们把追求理想的职业作为人生成功的一件大事。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及早了解有关职业知识,对各种职业的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并科学、务实地搞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职业的概念,众说纷纭,人力资源学者程社明博士对职业所下的定义:即职业是参预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生涯(career),有人生经历、生活道路和职业、专业、事业的含义。人的生涯主要是人的职业生涯[1]。

国内目前各种教材和资料对职业生涯规划都做了自己的定义,这些定义,都有着很大的共性,笔者选择程社明先生的观点,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明确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是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立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2]据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大学里就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以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替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步入社会。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要素

著名职业生涯学研究者程社明博士指出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了9项内容:即:题目、职业方向和总体目标、社会环境分析、行业分析、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角色建议,目标分解及组合,成功标准和缩小差距的实施方案。

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不同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目标的设立。不管怎样,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外乎内、外职业生涯的规划,这也体现了职业锚的某些特性。

外职业生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单位、地点、内容、职务、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组合及其变化过程。一般指职业外部表征的发展,更多表现了职业的特点。

内职业生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能力、内心感受等因素组合及其变化过程。指职业本身对人的各项素质的内在要求,更多体现了职业的内涵。

所谓职业锚指一个人进入工作情境后,由于实际工作经验的增长与在经验中自省的动机、需要、价值观、才干相符合,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稳定的职业定位。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3]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

(三)人生职业发展阶段

职业生涯理论的代表人物舒帕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为五个阶段:成长、探索、确立、维持、衰退5个阶段[4]。

1、成长阶段(0岁~14岁之间):在这个时期,儿童通过游戏、玩耍、电视媒体、观察家人等方式,开始发展自我观念。

2、探索阶段(15岁~24岁之间):这一时期涵盖青少年时期和成人初期。

3、确立阶段(25岁~44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工作周期中的核心部分。这一阶段包括了三个子阶段,尝试子阶段(25岁~30岁之间)、稳定子阶段(30岁~40岁)、以及职业中期危机阶段(在30多岁和40多岁之间的某个时段上)。

4、维持阶段(45岁~65):个体在这一阶段逐步进入中老年,心态趋于保守。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个体在这一阶段开始进入退休生活,想发展除了工作之外的新的角色,维持生命的活力,以延缓身心上的衰退。

处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人,应考虑不同的事情。大学生正处在探索阶段,可以多做些尝试、探索,在工作中摸索出本人的职业性向、职业锚、职业兴趣等,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而40岁以上的人,就不应该做过多的尝试,而是应该认真分析清楚本人的职业锚、职业性向,选择本人有优势的职业做长远的打算。这里的年龄阶段划分还应该针对不同的职业加以区分,例如:在中国,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30岁已经该退休了;而作为教授,30岁差不多是最年轻的。

(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特点

大学时代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和初步确立阶段。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能力迅速得到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许多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逐步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进行考虑,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开始从事某种职业。在这个阶段,个人承担学生与求职者双重角色。产生的主要疑问是:“我是谁?”“我能做什么?”迷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社会经验。尤其当走向工作岗位后,发现理想与现实不相符,更会面临着是否重新选择的矛盾。

根据大学阶段的职业发展特点,大学生要制定短期到中期的行动计划,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根据自己的具体目标因人而异。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有计划地学习一些职业技能技巧,整合收接到的信息资源,结合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随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学生的就业日益走向市场化,而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多样化使他们在择业、就业中面临更多的选择,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研究,希望能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职业准备,给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一些借鉴。

大学生进行职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同一个班的毕业生,工作若干年后,发展结果大不相同。据有关资料显示,对自己的职业有规划的人,其发展明显好于他人。在广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诸多成长困惑,渴望今后有一个好的职业,但不知从何入手;渴望自己今后有大的作为,却信心不足,目标模糊;渴望别人理解自己,却不知道自己是谁;往往有大的抱负,却往往成为空中楼阁。所有这些,可归结为对自己缺乏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

简而言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并不了解,尤其是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具有比较大的盲目性和不切实际性。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征,对自己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着力培养某些职业特质,及早地建立职业准备意识,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2、可以帮助大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社会

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常常缺乏对社会,对外部职业资讯的了解,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不断获取外部信息,学生获得的外部信息越多,心理准备也就越充分,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考虑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合理规划自己。

3、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自信才能成功,自信是一种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它较少受认识的影响。自信方面的障碍并不是认识障碍,而是与以往的经历和体验密切相关的情绪障碍[5],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大学生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随着知识的积累,培训和教育的增多,对自己和职业工作的认识的加深,自信心也就会逐渐建立起来。

4、促成大学生自我实现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6]。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当代大学生更是如此,一份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机会,并能够扬长避短,最终迈向成功。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考虑的因素

(一)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因素

职业发展既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作为,它既是有目的的行为,又是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进行的行为。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主观方面,如个体素质,个性心理特征,心理活动,个人能动性的发挥等;二是来自客观方面,即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机遇、机会等。这些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在人生舞台上,不同个体之间职业经历千差万别。有的人自始至终从事一种职业,有的人却经常变换职业;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却一事无成,抱憾终生。这些差别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对每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设计产生了不同的重要影响。

大学生在自身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的是往往自信心不足,怯懦、顺从。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种自我暗示和自我限制的行为,是需要克服的,否则,会对职业生涯发展产生致命性的影响。在社会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些职业的需求量可能会增加,而有些职业可能会出现结构性供大于求的状态,这就出现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热门和冷门专业。另外,信息资源的不足也是制约职业发展的瓶颈,由于信息不畅,大学生缺乏有关职业的职位信息,缺乏方向选择的信息,也缺乏科系选择的信息,因此,只能在一种相对盲目的状态下进行选择和发展,其结果可想而知。

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非常多,只要正确认识自身特点,发展自身潜能,把握求职的机会,定能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风采。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对人的发展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2、知识技能才是择业的首要因素。兴趣不代表能力,要处理好个人兴趣与工作的关系,掌握做好该工作的知识技能。

3、注意抓住身边的机会。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天地是没有仁爱的,机会与不幸是任意抛洒的。

4、注意有选择的“充电”。大学里面学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被耗尽,应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

5、注意尽快适应新环境,多与人沟通,让同事和领导意识到你的忠心和诚意。

6、注意眼光放远。仅仅是为了得到当前的“饭碗”,而丢弃未来的“饭碗”,忽视了自我价值的尊重,那么必然会出现职业困惑。

7、注意合理选择坚持还是放弃。不少职场新人在刚刚遭受一点挫折后,马上就会把职业发展道路的希望寄托在跳槽上。事实上,职业人从无知到有知,往往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学习。让自己的判断能力,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潜力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时,是去是留就不用别人说了。

四、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和认识职业世界

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要真正准确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借助科学的心理测试等方法,也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自我反省、比较、分析。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除了要正确认识自身条件,又要认识与之相关的环境,了解职业世界,主要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对此了解得越透彻,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以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特点以及所学专业知识等方面正确评价自己能力素质,要了解你周围的环境,通过与父母、兄弟、亲戚、朋友的沟通,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和期望,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更好地为自己设立目标和定位。

(二)其次是职业选择和目标设定

大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选择职业。通过自我评估、认识职业世界,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在选择职业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即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自己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是职业选择的前提条件。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事业上是失败者。正如人们所说的“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要选择职业,首先是要了解职业,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特质与职业世界的特点,要做出科学的分析并使之尽量匹配。可按照职业设计的“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四个基本原则[7],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

“没有方向的船永远遇不到顺风”,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制定的职业目标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按近期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进行规划。短期目标一般为1-5年,近期目标又分为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5-10年,长期目标一般为10年。确立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有效的生涯规划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甚少,择业观尚未定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制定长期的具体的规划有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专业,但可以选修其它一些课程,因此,职业的可塑性还很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是现在就业,而是为以后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因此,要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潜能的挖掘,提高就业竞争力,赢得事业的发展力。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就是个人理想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最长远目标。通过制定大学学习生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把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8]

(三)职业生涯评估

通过不断学习并针对自身势劣,制定自我学习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并在实践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尽量参与到组织管理运作等各个环节,在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估,不断改进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的真正意义在于选对职业,实现职业目标,真正意义的成功也在于实现目标。机会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有预见性人的一种报酬。希望每一位大学生能够把握机会,忠于目标,不断进取,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开始自己充实多彩的职业生活。

俗话说:“你能看多远,便能走多远。”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的目的只是为养活自己,或者当作过度阶段,从不考虑生活质量和工作方向,更谈不上对自己的未来做详细的规划。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里都会遇到危机,有竞争的危机,也有失业的危机,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及早发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工作,才不会在危机来临时措手不及。对每个刚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职场新人步入工作的头几年,是其树立职业意识,或创业观念的关键时期,学会根据自身条件,设计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予大家一点启示和帮助,也衷心祝愿职场新人在今后发展中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 王岳森、范千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指导》,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第6、7页.

[2]《中国大学生就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5期,第13页.

[3] 博锐管理在线,boraid.com. Printor Friedly Version,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

[4] 王岳森、范千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指导》,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第24页.

[5] 艾真.《规划成功人生的6个关键》,海潮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77页.

[6]丁远峙.《方与圆》,广州、广州出版社,2003年3月第2版,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