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1
一、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实效。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教研组定期进行业务学习活动,继续组织聋教全体老师认真学习《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深入领会其精神,重视学习教学新理念。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鼓励全体老师学习各类教育刊物中有关聋教教学的新做法、新思路,要求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重点的组织学习。我们全体组员做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语文、数学等学科运用、实践能力的同时,重视人文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过程中积累和感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看成是老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大语文、大数学等大教学观,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科学习和应用的渠道,增加学科实践机会,提高学习效率;讲求训练手段的多样性,提高练习有效性,作业设计采用分组分层式,让不同学生学有所获。
2、 紧抓课堂教学,促进师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们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学习、扩展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1)听课:听教研课,老师们做到组内研究课、公开课必听,边听边思,及时评注,课后评课、总结;听资料课,我们利用网络、或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带回来的课堂教学资料,组织组员观看外地优质课,分享先进地区的教学资源,大面积地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听常规课,平时教师之间也互相听课、随时交流、学习,青年教师更是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外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教研课:根据工作计划,我们每位教师本学年都上了一节以上的教研课。做到课前集体备课,骨干教师引领,任课教师执教相结合;听、评课做到全员参与。并收集研究课的全部资料(包括教案、课件、反思等)存档。
3、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根据目前课程与教学情况,立足于课堂和教学实际,开发职教、心理健康、综合实践课课程,以及语文、数学(乡土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取得较好成绩。如滕副的语文课和我们的手工、烹饪、劳技等课。
二、抓好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功能及运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重视研究过程,将课题研究与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与课题相关的培训、研究、总结、交流活动,让课题研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真正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学校发展助推剂。本组成员每人都撰写了论文,并全部获自治区级三等奖以上。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全体组员的手语水平急待提高,今后我们除了强调教师自学手语外,将安排出更多的集体学习时间,并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促进教师手语水平的提高。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2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教法 阅读教学
中职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起点较低,学习兴趣缺乏,课堂参与热情不高,对于思想政治的抽象性不能深入了解,给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带来较大的障碍。思想政治课运用阅读教学从指导学生读懂教材入手,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理解教材内容的能力与主题提炼、材料概括能力。能有效实现思想政治课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标,阅读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让中职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来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学习效果,让中职学生参与政治课阅读培养学生勤阅读善思考的习惯,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思想政治课的生活意义。我们的做法是:一、指导阅读,培养能力政治课阅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的深刻认识和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
(一)指导课内阅读,用好教材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要成为理解教材“平等中的首席”,要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内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教材,让学生形成具有广泛联系的知识网络。主要的做法是,借助现有教材,指导学生精读理解。
1.教师示范,精选阅读
教师精心选择符合学生现有认识能力的教材,让学生来读明白,深入理解。一是指导学生读好教材。把教材中的片段认真读懂,做到正确理解原文意思,全面理解原文的思想;二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文章,为学生阅读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料,如网络文章和其他案例信息。
2.提出纲要,释疑诱导
中职学生基础起点不高,需要教师降低难点,突出重点,让学生能参与对教材的阅读,通过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学中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加以整理,课前给学生一个重点阅读提示,并设置学生能通过初步阅读理解的一般问题,诱导学生深入阅读。也在教学活动中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联系教材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要设置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由简单问题逐步过渡到较深刻的问题的解决。
3.提炼要点,培养思维
教材内容是具有代表意义的范本。可能与现实的变化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补充教材的相关资料加以理解。比如,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国家的科学决策?验证改革开放的标准是什么?通过《经济政治与社会》阅读材料“见证改革开放成就的5组数据”,帮助学生概括出改革开放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家庭收入的增长、经济、科技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更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把握改革开放的成败。
4.情景设置,学用结合
现行教材图文并茂,学生如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是没有思想上的收获的。
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做到精讲,启发思考。
比如教材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框题内容,生活在农村中的学生,大都感觉大自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有资源利用的危机感,如何促进学生形成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共识?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的境况,对比现实的环境污染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指导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也要与学习相联系。一是能有效防止学生漫无目的的滥读,浪费时间;二是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激发学习的动力,拓展知识视野,开阔思维。
1.热点阅读,关注社会
社会的热点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既能创设现实情境,也能通过具体事实理解教材,形成哲学就在身边、政治就在身边的意识,也容易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的阅读,把学习知识的目标导向真实的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
2.时事阅读,了解细节
案例和教材细节阅读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形成综合概括能力。《法律常识》教学时常利用新闻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通过案例分析,提供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因此,通过阅读方法的正确培养,学生学习目标正确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哲学阅读,感悟价值
古人云:文以载道。哲学阅读,是对阅读价值的提升,既有对哲学原理的阅读,也有对生活哲学感悟式的阅读,让哲学教学回归生活原点的阅读。政治课程思维的统筹性、哲学的方法指导性特征都很明显,是知识中的知识,“把最有价值的知识”教给学生,更是思想政治课“态度价值观”维度的重要目标。如《哲学常识》教学就要求学生学习要多“悟”,不能光记住条条框框的句子,要与现实联系,把哲学道理的真实意义概括出来。哲学故事、哲学寓言、哲学小说,哲理名言,都渗透随着生活哲学的价值,也更能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的动力。
( 一) 挖掘思想,启发思维
为了让学生能读懂哲学,我们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哲学的启蒙书籍,如《苏菲的世界》、《塞莱斯廷预言》等。从普通的生活事例入手发现学习哲学的乐趣。
(二)联系实际,阐述理解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一定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除了社会现实,还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新课程强调学生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让学生通过漫画“杀鸡取卵”的故事,理解经济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警示。如教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时,让学生讲诚信故事、阅读诚信故事等,懂得诚信思想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三)古为今用,化繁为简
名人名言,精辟扼要,往往渗透深刻的哲学原理,教材中有很多引用古今名人的描述,有助于对教材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要好好利用。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些浅显易懂的短句、名句让学生深刻理解,读思结合,并能牢牢记住。
三、趣味阅读,培养兴趣
(一)趣事见闻,联系教材经济学基础、哲学基础教学中,中职学生都感觉知识晦涩难懂,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教学中必须把哲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说明哲学原理对生活的启发意义。
因此教师自身要有阅读的基础,把生活事实与哲学原理结合起来。如人们常用“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来说明投资风险与收益机会之间的对立统一。
(二)身边素材,深入思考
将客观事实上升到哲学原理,这是一个抽象的思维过程,我们必须从身边的素材来帮助思考:为什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什么付出才有回报?学生就会联系生活中说的“不劳而获”,“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有舍才有得”等典故来概括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一哲学原理。
(三)引发讨论,情理交融
探究式阅读方式更适合思维活跃的中职学生。选择与中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话题来展开讨论,既能融合学生对教材的深刻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思辨性和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讨论活动中激发了头脑中的潜在知识。比如根据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以及在寻找理想职业与现实学业成就之间的矛盾关系来展开讨论“理想与现实”的主题,既能让学生深入对自身条件的思考,也能激发学生为未来理想职业作奋斗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讨论中彰显真实的价值。
总之,政治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好阅读教学法,指导阅读能帮助学生理解,哲学阅读让学生把握思想政治阅读的思想价值,兴趣阅读增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力,三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掌握了,阅读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提高了,课堂参与的热情提高了,政治课教学的成效就自然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 杨耕, 吴向东. 哲学教学体系:历史与现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 版,2011,9,1.
[2] 中国教育报.《儿童哲学阅读悄然起步语文课标更加高远》,2011,07,21.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3
关键词:语言积累 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写作时大多都知道“写什么”,“怎样写”却成为写作的最大困难,这是由于学生语言积累匮乏的原因所造成的,在写作时不知道用恰当的语言、准确的词汇、灵活的方式表达所写作的内容和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语句毛病较多,用词平淡,就象一杯淡白水,无滋无味,读来枯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加强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为专题进行研究,通过努力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言积累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形成能力的主阵地,笔者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1、加强学生课文阅读的引导,在阅读理解中促进学生语言积累。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充分说明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多读,读熟,才能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才能理解课文语言的运用意义,做到真正读懂,弄通,读有所得。我在阅读教学中做到阅读理解与语言积累平衡发展,相得益彰,使语言积累更加有效。
2、强化学生背诵篇目的背诵训练,在背诵记忆中促进学生语言积累。背诵记忆是积累语言的一种重要方法,从古至今教师广泛使用。南宋朱熹曾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可以有得尔”,“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背诵这种读书方法不仅符合汉语的教学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背诵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学生在自悟、反刍中理解消化当初背诵的语言材料,不断充实语言库存,从背诵中领悟体味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
3、坚持抓好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训练,在激情诵读中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它强调加强语文实践,注重语文积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把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课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动之以情,油然生情,在情中主动积累语言。
4、在教师的引导下赏析阅读,在欣赏品味中促进学生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教学,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鉴赏、感悟中,情感积累与语言积累水融、相得益彰。
5、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在扩充容量中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初中的语文教材中课文由于篇幅的限制,选择的仅仅是名著名篇的片段,类似课文很少,往往我把课文上完了,学生仍然兴致勃勃,我抓住时机,运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通过网络查找相应的名篇,扩充课堂容量,达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的目的。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训练,在课外阅读中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语文即生活”强调的是学习语文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吕淑湘先生也曾经谈起“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都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即使把课文内容篇篇都滚瓜烂熟,不见得能写出好的文章。每次学生写作前我都有目的地布置学生课外积累的作业,教给方法,明确要求,加强督促和检查。
1、我与学生比读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我每周用一节课与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体会,或介绍读书内容,或讲读书心得,或比积累好词佳句名段,学生往往想把老师比下去,课外阅读的欲望就越高,兴趣就更浓,营造了良好课外阅读氛围。
2、精心选择课外读物,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在写作之前或下次交流之前我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指导他们根据阅读教材的方法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读物,或摘录,或归类,或整理,或写心得体会。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日积月累,丰富了语言。
3、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验课外积累的成就。学生是在不断地鼓励不断地检查中成长起来的。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后,学生必定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我通过“课前三分钟一佳句”、“我的佳作欣赏”、“散文、诗词朗诵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才华”,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激发后续的课外阅读热情。
三、增加习作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习作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回放、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和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习作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怎样指导学生巧练笔,做到课课练、日日练呢?我们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习作训练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联想练习,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情感交融处。当学生沉浸在课文意境中时,马上安排写话练习,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下会有话可说。
3.练在思维的发散点。如教学《太阳》一课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向学生提出模仿课文句子的要求,孩子们果然写出了“沙漠里,太阳是沙子吹出来的;动物园里,太阳是老虎踢出来的;小河边,太阳是河水流出来的;天空里,太阳是白云追出来;喔,美丽的世界是太阳照出来的”等好句子。
4.练在情节的空白处。如安排扩写练习,续编故事等,可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4
关键词 互动讨论 案例教学 多种渠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职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法律品质的重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基础课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实现教学目的、发挥思想品德课教育功能的关键所在。在本课程教学中,我积极探索尝试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基础课每章的教学内容都十分丰富,在课堂上,我多采用互动讨论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在讲解或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和提升。如在学习“人生观、价值观”时,我让大家讨论“什么样的人生观是有科学的”,学生各抒己见,尽情发挥,然后我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样,把学生的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参与,通过学生发言,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引领,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集中听课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另外我还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布置课题,组织学生随堂演讲,最后分组讨论。比如讲到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时,开展“夸家乡”的主题活动。按不同的地域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课件上的中国地图,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依不同的地理方位有重点地发言。发言的内容主要是自己家乡的名山大川、人文景观、名优特产、文人墨客、知名人士等。通过发言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热爱家乡的大好河山和灿烂文化,进而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分析乡情、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互动讨论教学,加强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积极采用案例教学,使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受到启发,得到能力培养
案例教学就是围绕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合。在备课时,依据教学内容收集、整理案例材料,用实例阐述道理,用现实生活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教育启发同学,使学生感受真切。教学典型案例的运用,使教育更加直观、具体,更深刻地引发了学生思想深处的思考。这种模式使学生增强了现实感、实践感,在案例的分析学习中加深了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受到启发,得到分析、判断能力培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讲关于荣辱观之前,我将学校学生食堂、图书馆、宿舍和教学楼内一些不文明行为记录下来,作为案例资料,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中有关荣辱观报道作为例子引入,重点分析荣辱观的产生、作用、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进入对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层面的思考;在讲抽象的讲法律思维时,我用李天一的案例为范例,引导学生从讲法律、讲证据、讲法理、讲程序的法律思维逻辑来分析本案,从而对学生形象具体的进行法律思维训练。
三、全面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强感染力
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网络技术、音像资料、影视资料等广泛运用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光、电”、 “全方位”、“立体感”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增强了直观性、客观性,提高了本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使每个同学能够真切接触最贴近的生活启迪,最透彻的人生感悟,最动人的人生体验。比如,讲到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的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时,为学生放映纪录片《圆明园》,学生观后深感震撼,踊跃发言,纷纷表示:“落后就要挨打”。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新使命;在讲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时,放映马家爵案件的庭审录像,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场景,感性地认识审判程序。然后,分析马家爵的犯罪动机,他的心路历程以及导致此案发生的家庭、学校、社会原因。教会学生处理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
四、课后利用多种渠道与学生进行沟通
我认为思政教师教师在学生的人格培养与人生道路上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课后的沟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开学第一节课,我就给学生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任何的困惑都可以与老师交流,学生很乐意通过这种方式来与老师对话,很多学生通过QQ与短信跟我谈心,通过谈心,我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人。
总之,在基础课教学中,我通过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较大的提高了学生对基础课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其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使学生从这门课中真正收获了学习的动力和成长的支持。
参考文献: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5
>>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初探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及其技能训练初探 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式初探 新形势下中职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方法初探 中职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方法初探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浅析 中职政治课堂教学问题研究 关于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的探讨 浅谈中职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 增强中职政治课堂教学活力探究 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初探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导语教学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政治课堂教学初探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政治课堂教学“情理交融”氛围创设初探 主动参与式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政治课课堂教学设问初探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析中职政治课堂教学方式初探 浅析中职政治课堂教学方式初探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笔者认为,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方面,为此结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笔者认为,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方面,为此结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探究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学习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收集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实质上是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作为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主动探索、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改的需要,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去质疑、去操作、去讨论、去合作交流,强调尽量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
探究学习也不能不分时间、场合绝对地套用。如有些学习本身并无探究必要却要去探究,往往会导致浅层化和庸俗化。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陈述性知识根本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完全可以通过接受式学习,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探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大胆发散、求异、尝试、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理智、解决问题的过程,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能舍本逐末,注重过程并不是不要结果,还必须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采集、分析、处理信息,从而得出结论、实现问题的解决,并把这种结果与前人的经验进行比照,从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探究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二、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明确提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问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依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以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要把学生分组,定好组长,明确共同的任务和个人承担的职责,每个学生都要阐述自己的见解,小组中轮流发言,并与其它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各组的合作情况,参与讨论,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仔细观察,并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以提高学习交流的实效性。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展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据此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小组之间的互相交往、沟通、竞争,使学生积极参与,不流于形式。
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团队精神。从教学内容来看,合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甚至是每个议题都需要的。合作学习只适合当个体无法独立完成某个议题的时候进行,是一种互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可弥补教学中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另外,合作学习应和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合理运用,不厚此薄彼。准备阶段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言才会有针对性,对问题不理解的学生才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了合作学习前的独立思考过程,言者会有话说,听者会用心听。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善于倾听团队意见,也要保证他们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交流倾听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学会学习。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教师应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道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等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先看、先想、先说、先练,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教师不能轻易放弃引导的责任。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性越强、教师讲得越少越体现新课程的精神,以免有“满堂灌”的嫌疑。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虽然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放弃者。如果教师疏于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就会限于经验主义甚至自由主义的误区。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教师必须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做他们的引路人。在自主学习前,教师应首先给学生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和氛围。过程中则应时时引导,该“出手”时就出手,切不可该“引”的置之不理,该“导”的不予理睬。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更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意识,鼓励他们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很重要。让他们在阅读中与伟人对话,在体验中与高尚交流,在感悟中与智慧撞击,在实践中与生活沟通。引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及生活内容带入课堂,写入自己的答卷;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敢于挑教师的毛病,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丢弃以往依葫芦画瓢般地墨守成规,去收获思维放飞后的创造与喜悦,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实施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诱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如创设问题情景,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质疑;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思维的闸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动手去做,尝试未有的体验,获得新的发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等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贴近生活、激发兴趣的情景,如以故事、游戏、小品等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利用挂图、实物、自制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情景,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学生“有感而发”、“情不自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6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教师不想教,另一方面,学生不想学。不少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学起来不仅枯燥无趣而且除了应试以外基本无用。不少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从知识到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二、原因分析
导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上述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更有教师的原因,而且教师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陈旧;教师的教学方式呆板;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师的教学语言干瘪等等,但笔者这里想指出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没有在教学中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我以为这条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和灵魂。
三、策略探讨
学生究竟为什么而学?显然不是为学而学,也不是单纯为考试而学,而是为生活而学,为问题而学。我们的教学应该面向生活,直面现实中的问题,并且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服务。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生活是书本世界的基础,是课本知识的意义之源。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效果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现实,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让思想政治课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开场白”――新课的导入。新课的导入不能只关注教材,更应该关注现实,尤其要高度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把握好教材知识与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从现实问题中自然而然引入教学。
我在教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容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我从网上搜了一段两分钟左右的视频,视频的内容是关于三鹿集团破产的新闻。这段视频学生很感兴趣,因为三鹿奶粉事件是当时的热点问题。视频展示完毕,我顺势提出以下问题:曾经的知名企业为何瞬间轰然倒塌呢?同学们个个神情凝重,都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然后我引入新课。我想,这样的导入,学生既感兴趣,又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从生活中来的原则。
(二)课中探究生活化
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尝一尝的感觉,绝对和只听说的、只看到的滋味不一样,因为那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因此,政治课教师在课堂展开过程中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动起来。让他们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心灵感受。总之,学生通过全身心的参与,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悟,教师要尽可能避免空洞的说教和勉强的灌输。
我在讲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课时,我就和学生进行一次模拟市场交易活动。活动中,我特意把自己打扮成小贩的模样,并拿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食品(大部分是优质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过期的、假冒伪劣食品)做起买卖,鼓励“买家”们来购买我的商品。这样一来,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马上进入“买家”角色参与进来。不出我所料,他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很少有人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等,都是付了钱之后拿了就走。在这一买卖活动结束之后,我特意把不合格食品要了回来,于是引发了学生一场激烈的大讨论: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应注意些什么?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而且,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内心真正有了感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提高了认识,这样的东西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课中探究生活化的常用方法有:
1、实例教学法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列举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新闻事例等来表明、分析、理解教材中阐述的道理和要求。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对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发表看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分析、认识、解释、说明具体的事实、材料、例证。依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来观察、分析、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
2、活动教学法
体验性活动:就是强调活动的开展旨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的认知感悟和实践锻炼。这类活动可以是小品表演、才艺展示、模拟法庭、社会实践活动等。
制作性活动:它是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作品,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这类制作可以是手抄报、调查报告、卡片等。
3、探究教学法
就是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创设真实生活情境,通过分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主要类型有:在观察质疑中探究、在角色体验中探究、在社会实践中探究。
上述《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的教学案例就是体验性活动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三)课尾延伸生活化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政治知识,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在运用中不断提高能力,在生活中践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一节课的课尾不能突然停止,应富有创意地向生活实践中延伸,驱动学生将课中学习的收获和道德感悟拿到生活中去验证,促使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讲授《保护环境》一课后,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本地的环境问题还不少,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于是,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另外,同学们还自发编辑了一期黑板报,宣传环境问题的危害,号召大家保护环境,还向环保部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课尾延伸生活化的主要方式有:撰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搞小制作、社会实践等。
(四)作业设置生活化
在作业设置上也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关注的话题、社会热点或敏感问题。
1、认识类作业
可以以材料分析、实践与探究的形式出现,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比如在学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后,可以“三鹿奶粉”事件为材料设置习题:
1.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
2.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3.作为消费者,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4.如果你是生产者,你会怎么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觉悟,更好地指导他们以后的生活。
2、行为类作业
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在学完《孝敬父母》一课后,向学生布置“我为妈妈洗脚”的作业;学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后,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义务植树”或进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等,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积极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真实的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泉。只有用真实的生活来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迸发出生机和活力,才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