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 检察机关 社会管理 工作机制 内部管理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开始被纳入党和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体系性框架当中。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司法机关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2010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指明了内容和方向。检察机关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夜人”,立足自身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自身职责所在亦是党领导下能动司法的基本要求。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需要观念上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功能目的,挖掘检察职能中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范围和实现途径,加强检察机关自身工作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功能目的

当前,就检察机关是否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基层检察人员存在观念上的偏见: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司法被动性、独立性属性,检察工作的要求只需依据诉讼法律规定,在诉讼进程如侦查监督、审查起诉、刑事抗诉、民行检察监督、刑事执行等程序中,履行法定职责便可,检察工作内容并未要求检察人员参与社会管理,或就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检察意见。即便检察人员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提出检察建议或检察函,这也是一种自主选择行为并非义务职责。这种程序被动主义观念的存在,笔者认为除了刑事司法固有属性原因之外,主要是缘于检察人员对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功能目的的认识不够明确,对自身职能定位发生曲解导致。

若要明确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功能目的,需要明确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概念。社会管理主要是政治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不局限于政府组织,他是社会、经济、政治运行中的所有团体性组织包括司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社会管理创新是在现有社会管理的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对现行社会管理理念、方法和机制进行改造、改进、改革,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实现社会管理目标及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中为了更好的实现社会、经济、法律效益,对原本落后的管理方法进行改进的过程,对检察机关而言,是其在履行检察职能的过程中,发现刑事犯罪背后存在的社会管理漏洞以及刑法实现过程中的就刑罚处置方式进行合乎法律法规、社情民意的创新改革。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检察机关在检察权实行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正当合法利益诉求,运用法定手段,主动参与或建议有权机关对各项社会制度进行合理有序安排,来实现建立在公平正义价值基础上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如果需要给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目的功能再设置普遍适用的标准,即是检察机关在履行追诉犯罪或法律监督检察职能要求,处理具体个案中,要注重个案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范围内容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范围内容,具体体现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能之中,在未提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内容之前,检察机关早已在自身职能履行中触及了相关的内容范围,因此,对于检察机关的此项工作不是新的职能创设,而是一种发现,在原有的职能中发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职能内容,或是根据原有的职能进行合乎正义的延伸,以实现检察机关服务社会管理的功能目的。

最高检《实施意见》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内容如下:(1)参加社区矫正工作。(2)监督监管场所依法、文明、科学管理。(3)协助做好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4)积极参加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5)积极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6)加强检察网络建设和检察宣传工作。

最高检对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范围内容采取的是列举式的方法,这种列举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随着经济社会环境变迁,或社会管理重心的转移,检察机关参与的方向不能灵活改变,创新工作变成了保守制度。例如时下的食品安全问题,新刑法修正案将食品安全犯罪进行修订后,检察机关参与该领域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极大拓展,而实施意见内容却并未就该内容给司法人员提供指引。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给予能动性的概括性,使该内容实现稳定性、变动性的统一。这其中变动性是司法能动的体现,即司法应当具备服务公民、社会、国家各种利益的功能,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概言之即为:其他检察机关在职能履行中,为维护公民、社会、国家利益而对原有社会管理方式进行合法、合理、高效的改进或建议。

三、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

当我们已了然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范围内容,那又该通过怎样的方式途径完成从内容到现实的转变,笔者认为需要从检察工作机制和检察机关内部管理两方面来完成。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体育利益;制度;功能;要求

1.体育利益关系协调制度化的整合功能

为了及时解决发生的矛盾和冲突,政治制度应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使得整个社会的政治规则结构完整,配合默契,从而实现其调节各阶层间冲突、促进合作的整合功能。政治制度通过相应的规则和程序,把互相冲突的各种社会阶层整合在统一的体制和秩序之中,使冲突得到解决或缓解,使合作得以进行。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分配不公和腐败,并缺乏利益表达机制、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机制。为了发挥政治制度有效协调和整合的功能,除了使政治制度在整体上具有协调和整合的机制外,还必须在政治制度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以及政治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建立起表达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利益、协调利益的规则和程序。通过这些规则和程序,使各阶层的利益、要求得到表达,矛盾和冲突得到解决或协调,并使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得到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得以确立,共同的社会目标得以实现。

1.1 社会协调的途径

从社会控制理论来讲,通常有三种途径控制社会冲突,即:观念途径、经济途径和制度途径,具体采用哪种途径则应根据冲突的自身特性来决定。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冲突的特殊性在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逐利行为的多样性,以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社会资源和财富的稀缺性和有限性,造成了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只有通过调整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社会利益的分配制度才能消除冲突。

1.1.1法律控制利益冲突有两个途径:第一,立法控制,通过公平立法,建立合理的利益整合制度,分配利益,保障利益和协商利益,在宏观上防范利益冲突的发生;第二,司法控制,通过公正司法,建立合法利益的救济机制,抑制非法利益,平衡合法利益,包容法外利益,在微观上解决具体的利益冲突。同时要注意保持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使各种利益诉求都能够得到及时的表达,避免矛盾的积累和激化[1]。

1.1.2体育利益冲突的关键在于,体育利益格局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分化和整合的过程,社会结构愈趋复杂,社会的异质性程度愈高,体育利益格局的分化重组就愈频繁[2]。然而解决体育利益矛盾是体育利益冲突控制的关键环节。并非所有的利益冲突都能由法律来调整,法律只调整适合法律评价的利益冲突:第一,这种冲突必须是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统治秩序、制度的基本方面及主流道德意识;第二,冲突的主体必须是特定的社会单位,即自然人和法人。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指出,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基于利益差别和利益矛盾而产生的利益纠纷和利益争夺”。则从控制论的角度提出了较深入的认识。研究冲突归根到底是为了控制冲突,但控制冲突首先面临着手段的选择。

1.2 社会体育利益的整合

中国单位制属于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结合的这样一种体制。单位成为整合社会体育活动的有效的组织系统[3]。具体说来,国家通过垄断各种社会资源,进而对单位组织形成控制;单位通过全面占有和控制单位成员发展的机会以及他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中所必需的资源,进而形成对单位成员的领导与支配。换言之,通过设置、运用一定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使得政治秩序与社会秩序得以产生。

2.体育利益关系协调制度化的公平分配功能

许多学者认为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社会中的价值或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分配,这种分配实际是在对人与人、阶层与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这种分配可能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也可能加剧冲突或引起分裂。问题的关键在于分配是否公平。而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分化过程中出现问题,尤其是收入差距拉大,说明政治制度的这一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政治制度和政府公平分配的功能,解决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分配差距过大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影响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2.1 体育利益主体

探讨体育利益的前提是体育利益主体的正确认识。利益是永恒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4]。根据改革以来人们利益获得和受损状况将中国人分为四个利益群体或集团,即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者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通过体育体制改革、加快体育市场化来实现体育利益相对公平[5]。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也谈均衡教育

 

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我发现,在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不均衡的现象存在:

现象一: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佘峥)市教育局近日公布了2011年小学特色班(生)招生计划,9所小学获批,招生总数为270人,面对的是今年秋季要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2011年厦门市岛内高、初中招收特长生的学校超过10所,招收人数超过千人。

分析:厦门市有个有趣的现象,各校对招收特长生热情高涨,局面越演越烈。从现象来看,以生为本,发展学生的特长,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但是实际利益面前,厦门日报资深记者佘峥曾做过报道,认为是打着招收特长生的旗号抢优质资源,这应该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特长生应该上特长生学校,厦门有音乐学校、钢琴学校、体育学校,如果政府觉得还要进一步培养特长生,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哪应再办几所特长生学校,这样的培养也会比较到位。在均衡教育面前教育管理论文,特长生政策似乎不那么均衡了。

现象二:厦门五缘实验学校2008年秋季招收小学一至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共930名学生,由于处于创建阶段,除了片区招生外,部分学额还将面向全市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转学生等。2008年,五缘实验学校靠这个从湖里区东部学校“抢走”了大部分优质生源,就拿我们学校来讲,本来派位人数应是600人,实际到位492人,少了100多人,其中五缘实验学校用考试“考”走了89人,这89人绝对是好的生源。

分析:政府为了带动五缘湾的房地产,给了五缘实验学校特殊的招生政策,在政策面前,均衡教育又一次低下头。

现象三:2009年07月03日商报讯(记者 李玉桐)今年秋季即将开始招生的湖里实验中学将加挂“双十中学合作校”的牌子。昨日,双十中学与湖里区教育局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毗邻湖里区政府办公楼的湖里实验中学是公办初中校,办学规模为48个初中教学班,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今年秋天,该校将迎来首批新生400多名。今后,两校将在师资配备、生源优化、行政管理、教学实施、质量监控、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论文下载。双十将对实验中学进行全面业务指导,安排实验中学的老师参与双十的教研活动,还将指导实验中学的招生工作、教学管理,并指导学生参与双十中学的实践等活动。今明两年,湖里区教育局将从本区其他公办校中引进各学科骨干教师充实实验中学的力量。实验中学也将争取在办校第三年拿到区中考教学质量奖。

分析:湖里区新办一所中学是为民办实事,这时政府又给政策了,在全区民办中学通过考试每年招收50名特长生,另外,将属于湖里区兄弟校生源的江头第三小学改派位到实验中学。这样一来,均衡教育又不均衡了。

现象四:湖里区有一个现象,人在湖里区上班,房子、孩子却在思明区。

分析:思明区的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在全市最好,导致家长都想方设法把孩子弄到思明区就读,按照循环理论,思明区的教育良性循环,越来越好。如此下去,均衡教育怎么均衡。

现象五:一中、双十等优质校周边的房子是一房难求或房价高涨。

分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共同心愿,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老百姓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因此,家长就想方设法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这看起来无可厚非,但却伤害了均衡教育。

现象六:厦门市教育局这几年都会公布初中教学优质奖学校名单,岛内能上优质校的在10到12所之间,2010年只有一所在湖里区。

分析:均衡教育说了几年了,为何湖里区和思明区的差距还这么大。岛内、岛外的教育也存在差距。

现象七:湖里区民办学校有世纪学校、华悦学校、启泰学校等近20所,学生人数远远高于思明区。

分析:民办学校多有两个问题教育管理论文,一是民办学校的硬件、软件远远不如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学生与公办学校的学生享受的教育绝对不均衡;二是民办学校的进公办学校,导致公办学校之间教育教学质量的不均衡。

现象八:厦门市新办的学校喜欢加上“实验”、“合作校”等称号,厦门市凡是带“实验”的教学质量都在前列。

分析:既然是义务教育,又提倡均衡教育,为什么还要这么多与均衡不相符的称号。

以上种种现象在我看来是不均衡教育的现象,归纳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为了目前的利益出台政策影响了均衡;二是地域问题,文明程度高的地域它的教育水平往往高于文明相对落后的地区,长此以住,教育无法均衡;三是经济水平影响教育均衡,往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育水平越高;四是社会、家长的需求影响教育均衡;五是教育评价导致教育不均衡,等等。在问题面前,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教育事业规律,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从而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厦门市的一些做法给我们思考与启迪:

做法一:厦门今年首次实行定向生招生制度。早报讯(记者陈小芬)昨日上午,厦门市招考中心通过视频向各校中考考生解读今年中招政策。记者了解到,厦门今年首次实行定向生招生,部分省一级达标校将普通生招生指标的20%由原来面向片区招生改为直接将指标分配到片区内各公办中学,这部分指标学生就是定向生。据悉,今年分配到各校的定向生有532名,其中厦门一中和双十中学各127名,均面向岛内26所中学;集美中学68名、外国语学校28名,面向海沧、集美的13所中学;同安一中89名、翔安一中93名,面向同安、翔安的31所中学。

报考定向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符合省一级达标校普通生填报条件;初中阶段均在学籍所在校实际就读的本市公办学校应届考生(简单地说,也就是如一名厦门外国语学校考生,他的学籍在外国语,并且初中三年都在外国语就读而没有到其他学校就读);借读生不能报考。

分析:定向生政策确实发挥了它的作用,据说,今年厦门各初中校之间的寄读生大大减少了,定向生的核心是名额给到学校,但我觉得力度还可以加大,才不会不痛不痒。

做法二: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厦门教师将成'流水的兵'。东南网-海峡导报10月8日讯(记者 沈晓丽/文 张向阳/图)在刚刚结束的厦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厦门市教育局局长赖菡在分组讨论上透露,今后厦门市年轻教师或将在全市范围内巡回任教,进行跨区流动,具体实施办法目前正在调研酝酿中。赖菡说,教师流动,这是今后厦门市教育部门下大力气要做的,因为“义务教育均衡关键在于师资均衡”。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思明区、湖里区等区域,教师已开始在区域内“流动”。在教育界人士看来,教师在全市范围内流动是很有意义的做法教育管理论文,尽管教师流动可能会面临种种困难,但从长远考虑,所有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教师流动是必要的、可能的、可行的。

分析:教育的均衡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在于教师资源分配的均衡,厦门市的教师流动是一项很好的举措论文下载。

2011年11月1日7日, 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邯郸市闭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闭幕会议并讲话。袁部长在会上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环节。一是明确职责任务,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以县域内实现均衡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范围。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三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更加关注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要尽快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四是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要科学确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模、层次和速度。五是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评估,及时纠正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4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漷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漷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xx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xx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xx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xx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xx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5

 

大学里教育学课教学早就面临学生不欢迎、教师无兴趣的尴尬局面。不管是网上评课还是已毕业的学生对教育学的评价大都如此。笔者对刚上过教育学课程的300名学生做了一个调查,经过统计得出:8.3%的学生学习认真,主动地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不断充实自己,是兴趣所致;15.6%的学生由于考研需要认真学习此课程;32%的学生认为教育学对师范生很重要,但又感觉纯理论太枯燥,提不起兴趣;44.1%的学生认为开不开无所谓,学到的东西不实用。

 

通过此调查,我们不难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睡觉的、说话的、看其他书籍的、发短信的、做其他作业的,千姿百态,只有极个别学生认真听讲。仿佛教育学课堂为学生们提供了身心放松,处理私人事情的最佳场所和环境。

 

二、教育学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1.教育学的教材体系不完善

 

首先体系庞杂、结构松散,缺乏逻辑性。现实的教育学涉猎范围相当宽泛,它既包含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也包含教育人类学和教育政策的内容;既包含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论,也包含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理论;既包含学校教育问题,也包含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问题,几乎囊括了“教育科学”系统所有分支学科已触及的各种课题,唯独缺乏一个明了的逻辑线索,所以许多学生都这样抱怨:面太广,太概括,什么都学,让人理不出头绪。

 

其次,目标缺乏专注性,教育学应是对教育者进行教育方法和技能的指导,而目前教育学却包揽了一些非本学科或一门学科所能了断的“多重目标”,对一门学科来说显然难负其重。再次,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时代性和创造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已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但教育学理论却大多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前的水平上,很少渗透当前国际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且教学内容的表述基本上还是继承以往的框架:定义、任务内容、特性、原则方法、目的、意义等,很少有新模式、新观念和新方法出现。最后,理论空泛、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务实的成份较少,而务虚的成份较多,在于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很少能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帮助,在解决教育具体问题时显得空洞乏力。

 

2.校内、校外教育环境的不重视

 

就我们的教育现状来说,给人们总的感觉是在“培养实用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就学校而言,虽然在教育学的教师配备、学时安排方面有了一定重视,但在教学条件、师生比方面还是相当不重视:上课是大合堂,一二百人挤在一个大教室里,没有扩音设备,教学效果差。而专业课教学设施齐全,专业技能课程大幅增设,学生必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上专业课、做作业、做实验、写实验报告上。对学生而言,学习实用的、操作性强的、能立竿见影显示效果的知识是当前所需。

 

随着就业压力的扩大,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素质教育中提到的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而教育学的知识是间接的,对人的作用也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短时间内看不到实效性,并且缺乏实践操作性,这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而在学生看来,只要学好计算机和专业课,才是以后工作所需的,不学教育学照样可以做好教学工作,教学技能、教学经验等可在工作后实践和积累。

 

3.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重视不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多年来,我国高校盛行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此风气严重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教师只讲发表了多少论文,但涉及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东西甚少。教育学是探讨教学方法及应用的,但学生却普遍反映此课程枯燥乏味。教育学里强调“启发式”教学,但现在仍以“填鸭式”为主,像“案例教学法”、“协作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法很少用,讲授教学艺术,却不运用教学艺术,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助长了学生惰性化学习方式。

 

虽然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多年了,传统的教育学课堂仍然以黑板、粉笔、教科书的单一模式为主,教学局限于教室、课堂、书本之中,这与生产、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形成了强烈反差。在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不够,联系高师各专业学生的具体实际不够,很少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真研究其特点规律,所以就有“照本宣科”、干巴巴的说教、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等教法,这些更加重了学生的厌学和抵触心理。

 

4.传统的考核制度不合理

 

教学评价一般分为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往往只注重总结性评价,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从而引发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死记硬背,考过一切忘光光的现象。忽略了学习是需要内化的过程。根据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知道、领会、理解、应用、综合、评价。考试大多考书面知识,而应用、综合和评价目标却考查甚少,学生只需强行记忆并稍加发挥,就能考试过关。考好考坏说明不了什么,教育学价值根本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教育学教材体系

 

对现有的“通论”式的教育学教材模式进行改革,侧重讲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注意教育的基础知识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将其庞大的内容分化为相关的选修课教材内容,突出逻辑性。教材编写时可收录一些经典实例,开辟问题讨论专栏,丰富教育学知识体系,使其形式生动活泼。

 

教材内容要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未竟性和非常态性,以便于学生的思维发挥。注意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增加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注重内容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使其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同时应加强教育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内容,尽量克服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

 

2.学校应加强教育伦理教育

 

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而恰恰忽视了教育伦理教育。学校应加大教育学教学条件的投资,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多方面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树立教书育人的正确教育观。

 

3.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首先,要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往教学惯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可更好地体现“教学并重”原则,可使由被动接受教育理论知识到主动构建知识,适合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现状。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是当前所需。一是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诸如课堂讨论、专题讲授、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行之有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环节,启发学生思考,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二是鼓励求异思维,促进问题解决。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是加强活动课程的渗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创办教育报刊,开辟教育园地或教育沙龙等谈话栏目,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同时采用“头脑风暴法”,展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争论,在教育实践中丰富和深化教育理论。四是注重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有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系列的课题和问题研究,并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最后,注重教学手段创新,提倡教育学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可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育学课程内容有机整合,更好地优化教育学教学过程。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互联网等,与教育学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学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素材资源,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教师的教学资料。

 

4.建全考核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考核重在考查认知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的考查。所以考核应注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态度、表现、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可采用多种考试方法,如笔试(闭卷+开卷),闭卷考基本概念和理论,开卷应以结构不良领域的应用问题为主。操作性考试、论文式考试等。课内外作业、课堂表现、活动课程等也评定相应的分数。这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价,并能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范文6

1.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回顾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历程,每一次转变都是与国家和苏州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可以说是学校对市场准确把握、主动调整的结果。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自发到自觉。苏州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自发的合作阶段。在自发合作的初期,大部分合作都是以短期、不规范的、依赖于人脉关系推进的低层次的合作,未能形成统一协调的、自觉的整体性行动,其合作的效果也是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苏州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这种高效高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步得到了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现已成为各方对应用型营销人才的自觉要求。校企合作也由初期自发行为逐步发展到校企双方的自觉行为。

第二,由单一到多元。在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早期,仅仅是一专业与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发展,如先后同苏州物流商会、中国营销行业协会、苏州市人才交流中心、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高新区人才交流中心等行业协会及人才中介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了“学校―行业机构―企业”三位一体的合作网络,大大拓宽了校企合作单位的数量和多元性。

第三,从单项到多项。初期的校企合作,仅限于实训上的合作。由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学生进企业实训,完成经管类相关能力的训练。随着社会对应用型营销人才要求的提高,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涉及经管类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其深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

第四,由无序到规范。在校企合作的早期,存在相当部分的口头合作承诺,这种口头承诺并未明文界定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经过多年发展,校企合作大多以合同和协议,双方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障。

2.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

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涉及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第二是用什么来培养人;第三个问题是怎样来培养人。第一个问题主要涉及培养目标和规格方面,属于目的要素;第二个问题主要涉及内容层面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方面,属于内容要素;第三个问题则涉及行为层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属于方法要素。下面,就苏州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具体阐述。

2.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苏州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将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在重视学生经管类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加大其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物流管理、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物流市场调查与分析、物流规划、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较强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物流管理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2实行一体化人才培养链路

根据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各经管类专业以校内的公共基础课为主干,以课程同步实习、短学期实习、竞赛项目、毕业实习为延伸,进一步拓实学生的经管类基础知识,为企业培养具有高效行动能力,具有一定压力承受能力、工作业绩突出的专业化经管类人才,形成无论是在内容层面还是行为层面与企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的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链路。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公共基础课。以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一些课程属于公共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例如:思想政治类课程、高等数学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经济学类课程、体育类课程、财务类课程等。这些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眼界,强化意志品格的塑造和情商的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公共事件能力。

第二,课程同步实习。在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均包含属于方法类、实务性的课程,如市场调研、物流分析与预测、营销策划、财务设计等课程。课程或采取在校内课堂上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或通过组织学生校外参观考察和调研,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短学期实践。苏州科技大学各经管类专业在暑假期间,都会开展为期两周的短学期实践活动。如一年级的学生,主要采取认识实习方式,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相关企业。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各专业安排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有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相关专业调研及写作,为学生今后的毕业论文及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年级主要安排学生进行经管类专业沙盘模拟实训活动,邀请企业相关部门经理作现场点评等方式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

3.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校企合作细则有待细化

在除人脉因素以外诸多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因素中,校企双方的合作协议无疑是最为直接的要素。但就现实情况来看,现有校企合作协议的内容部分不够细致,可能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3.2校企合作仅限于一校多企的阶段,亟待区域范围内校际层面上的合作和沟通

现有的校企合作仅限于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口碑,其辐射范围有限。如能由苏州政府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区域范围内“校际――行业―校企”合作网络,将使现有网络的覆盖范围大幅度扩大,网络合力也必将有所增强。

3.3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健全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学校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第一,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现有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科研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的共同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在将教学科研任务进行合理分配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引导教师通过校企合作获得更多教学科研项目的机会;同时,进一步落实学校关于“请进来、送出去”的校企合作方式,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企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