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处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处工作计划

信息处工作计划范文1

第一,加快信息通信网络宽带化发展

以光纤宽带为重点,加快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光纤到楼入户、进村入院,光纤网络覆盖到全部行政村和城市社区;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建或改造区域,加快光纤宽带接入部署;大力发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扩大3G覆盖范围,推进3G业务创新,在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邢台等设区市开展无线城市试点,鼓励TD-SCDMA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及其他行业领域的应用;发展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推进固网与移动网一体化建设,形成支持多种业务的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和完善全省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提升应急服务能力;积极支持下一代网络研究和试商用网络试点与部署,推进TD-SCDMA网络向TD-LTE和TD-Advaneced的演进。

第二,加快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改造

完成全省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及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结合新农村和新民居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到“十二五”末,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00万户;以县级以上城市为重点建设地面数字电视网,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高清晰度地面数字电视业务;依托现有广播电视无线传输网,建设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覆盖全省县以上城区、机场和主要高速公路。

第三,稳步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

加快宽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提高网络覆盖率。稳步推进互联网网络的升级改造,在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开展IPv6商用建设、网络过渡和业务迁移,支持网络和网站同步改造,逐步实现对IPv6的支持,促进向下一代互联网的转型。

第四,扎实推进三网融合

选择**等有条件的地区,在信息基础省市共建共享、区域性全光网络建设等方面开展试点。加快建设IP电视和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和优质的信息服务。积极申报国家三网融合试点,鼓励广电与电信企业合作,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应用。

信息处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计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268-01

一、信息化管理对计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管理是信息化在管理领域的体现,对计生工作试行信息化管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积极推动计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当前人口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等方面的协调性,是党和国家制定人口政策,实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效性有重要作用。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整合人口信息资源,把握人口资源现状,为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人口的素质、结构、分布、迁移规律、老龄化特征、就业状况、健康状况以及收入状况等重大问题搭建了高效而开放的平台,有利于加强对人口问题的研究,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支持与参考。人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人口是国家重要的资源,人口信息又是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县和县以上的人口计生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初步建立了业务系统,为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计生工作的信息化日益成为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重要部分。

二、我国计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现状

我国计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有95.6%的乡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网络互联。75%的县级及其以上的人口计生部门开始应用信息系统对计生工作进行管理,初步形成了综合管理、服务提供、科学决策的应用体系。在基层,计生工作的信息搜集、传递与处理渠道也已经逐步完善,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和国外以及国内其他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的部门而言,我国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化管理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

计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因此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也遵循系统的规律,逐级逐层的展开,而不能只是在一条线上开展或者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目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的信息区域包括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奖励扶助信息系统、流动人换平台等方面,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每一个子系统之间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这进一步加重了维护和管理的负担,也扩大了实现信息化的成本。

(二)信息资源的开发不足

由于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难以统一,计生工作中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存在着大量重复建设的现象,各子系统都有各自的网络,但各系统之间就像一座座孤岛,这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我国目前在计生工作中所使用的软件均已单机产品为主,主要投放在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以及上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这不仅使得软件的维护与更新变得非常困难,而且势必会导致基层与上层之间缺乏数据连接,信息化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同时,计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在信息资源利用的创新方面却投入很少,这直接导致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难以有效开展。

(三)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明显滞后

目前,主管计生工作的相关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存在着滞后的现象。相当多的工作人员虽然掌握了信息化的相关工具,却不会或者不能运用信息化设备为公众服务,这也是当前需要积极推进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原因。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广大计生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使得信息化的成果并未见到成效。第二,目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本就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提高。

三、加大计生信息化建设力度

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也要立足当前,策划长远。人口变量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很基本的,且具有全局意义的变量,人口发展战略乃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基础性、最根本性的战略,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是制订人口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最重要的依据。要抓紧制定“十一五”等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人口发展战略中,从某种程度来讲,要破除“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战略,始终要把人口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观念中去思考,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去把握,从另一方面来说,要实现由“就数量谈人口”到“就发展谈人口”的观念转变,着重探讨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种种复杂的关系,建立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和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人口规模、趋势、素质、结构等人口和计划生育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湖南省当前面临突出问题的重要措施,才能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报印刷厂

参考文献:

信息处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 会计基础工作; 信息化; 建议

一、研究背景

会计基础工作是指单位或部门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考核经济责任的一系列基础工作。

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1996年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等问题做出了全面规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尤其是ERP系统的推广应用,会计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很多日常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会计数据主要以电子化的形式存在,会计凭证和很多账簿无纸化;而且会计工作的流程、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内部控制措施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云计算、SaaS这些IT新技术、新模式使得企业能够非常经济地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越来越多的管理活动,同时也使企业更加依赖专业的SaaS服务商。

会计信息化相关法规制度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在目前形势下,迫切需要研究相关规范应该如何修订完善,研究如何保障规范的有效落实。

二、对会计基础工作相关规范的内容修订建议

(一)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修订建议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条对于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条件做了多方面限定,但缺少对于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但是,如果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不懂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流程,很难想象他们能够有效地推动所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建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二)对《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修订建议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要求:“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但在信息化环境下,尤其是在ERP环境下,记账凭证的数量比手工环境大增。因为ERP实现了会计的精细核算和跟踪控制,通常每笔交易、每张业务单据都会自动产生对应的会计记账凭证;而不是像手工环境下那样,通常是多张原始凭证汇总后对应一张记账凭证。如果仍强制要求打印所有凭证、一一签字盖章,会给基层单位造成大量工作量负担和成本压力。在《电子签名法》已实施5周年、无纸化办公深入人心、“低碳经济”被大力宣扬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提高会计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减少打印存档要求,降低电子数据存档的门槛要求。建议首先在大中型国有企业试行将经过电子签名的会计数据作为电子会计档案,取代纸质会计档案,然后逐渐推广。

(三)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直接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规范的修订建议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与会计信息化直接相关,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补充。《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出:“关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的规定,除特别指出外,一般适用于手工记账。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的有关要求,应当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对软硬件配备、人员培训、凭证填制和账簿登记的细节要求、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许多内容现在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明确了财政部门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管部门。《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对规范会计软件开发、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但这些规范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甩手工账审批等方面的要求,与《行政许可法》冲突,导致它们虽未被明文废止,但在实际工作中已被很多人遗忘。

为了促进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必要对以上规范统一清理、修订。在删除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甩手工账审批相关条文的基础上,建议做如下修订:

1.合理划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学会和协会、IT服务商、用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责任

明确财政部门是会计信息化的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行业学会和协会的专业指导作用。财政部门的规范,应努力避免陷入技术细节,不必对会计软件的功能细节提出具体要求,保持规范的相对稳定。由行业学会和协会并定期更新规范的具体实施办法,适应信息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IT服务商保证其软件提供的核算处理功能符合国家会计准则和制度要求,提供正确的核算处理方法。用户对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和软件系统参数设置的正确性负责。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性,既要评估用户所使用的软件本身是否功能正确,也要评价用户是否正确使用了软件功能。

2.以结果为导向,规范会计信息输出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促进会计信息的交流和利用

对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内容和形式要求的详细规定,以前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

-2004)中。《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2004)由审计署和财政部提出并组织专家研究起草,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于2004年12月24日,并于2005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但现在形势有了变化。一方面,财政部在大力推进中国XBRL分类标准建设,于2009年11月了《中国XBRL分类标准架构规范》、《中国XBRL分类标准基础技术规范》和《财会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另一方面,审计署在组织GB/T19581-2004的修订,于2009年8月了《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第1部分:企业》、《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第2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征求意见稿,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并没有采用XBRL技术。两大部门之间的标准建设工作需要协调统一。

3.区分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的不同方式和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细化岗位设置和分工牵制要求

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可采取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购置商品化通用软件辅以客户化实施、租用SaaS服务商提供的系统等多种方式。不同方式所需的IT设备和技术人员投入存在明显差异,IT人员与会计人员工作协作的程度和方式也有较大差异。在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结合的紧密程度、复杂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所需的岗位分工和牵制也有较大差异。在规范中应区分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的不同方式和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细化岗位设置和分工牵制要求。

三、对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相关规范有效实施的建议

促进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有效实施,需要企业、IT服务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共同努力。集团企业可推广集中财务系统,将统一的会计工作规范、核算管理要求固化到软件中,保障规范有效贯彻实施。IT服务商可改进软件系统设计,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的集成。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可大力发展信息系统审计业务,评价通用商品化软件系统与企业具体实际的结合情况。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可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加强监管和服务。

(一)在集团企业推广集中财务系统

集中财务系统的核心思想是“软件统配、规则统一定义、数据大集中、业务自主核算管理”。在集团内各企业应用相同的会计软件,可节约采购成本、人员培训成本,也省掉了不同供应商产品间集成或者数据导出导入的麻烦。由集团总部统一定义会计科目、辅助核算项、人员权限、业务流程等,各子公司在上级公司规定的范围内增设下级会计科目等,保证各子公司的核算数据口径一致、数据可比。各子公司基于互联网在各处独立录入数据,完成日常会计核算处理,维持各会计主体的独立性,各自对本单位核算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电子数据集中存储于集团总部数据库,支持实时的信息查询与处理,便于集团总部及时掌握下级的详细经营动态、核算管理的规范程度,并能实现跨账簿、跨企业的多维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的集成

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的集成,一方面实现业务系统的交易业务按照用户设置的映射规则自动生成会计记账凭证,减少人为干扰或错误,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对业务的监督能力,实现有效的事中控制,及时发现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等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提出调整应对措施。

(三)大力发展信息系统审计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委员会(ISACA)定义为“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计算机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地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程度、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不仅依赖于会计软件本身的设计和开发质量,也取决于用户的使用水平,有必要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全面考察会计软件的合法合规性、用户业务流程定义和参数设置的合理性、数据的安全完整性、系统的处理性能和易用性、用户转换或升级系统的难易程度等方面。信息系统审计可以和报表审计结合起来进行,由会计师事务所实施。

在评价会计软件的合法合规性时,建议遵循独立客观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从岗位分工和权限控制、整理工作流程合理性、数据输入输出的内容正确完整性和形式规范性检查机制、数据处理规则的正确性、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审计线索保留程度等方面综合评价。

(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加强监管和服务

财政部高度重视以信息化手段提高会计管理和监督水平,不仅在2009年启动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系统二期建设,还了《推进省级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计行业协会和学会在建立网站宣传财经政策和会计法规制度、提供在线培训、远程教育服务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一方面,这些现有的信息系统,需要继续完善推广。尤其需要完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相关监管信息的搜集和运用,发挥信息系统的预警功能,结合日常监管工作获取的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抓住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实现动态监管和专项检查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目前对于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考评管理工作缺乏信息系统支撑。有必要实现与工商、税务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在获取企业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把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考评细则标准、考评过程、考评结果、奖惩情况等方面纳入信息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信息处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煤炭企业内部审计

一、信息化环境对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1、信息化环境对煤炭企业财务审计的影响

我国煤炭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人员只要根据原始凭证将会计处理的第一步工作完成后,相关的账务处理工作基本都是由会计电算化软件自动处理,几乎不会发生错误。但如果有关人员将系统的应用程序进行任何的非法篡改之后,计算机按照错误的程序执行的财务操作将会对财务信息带来巨大的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信息化条件下应包括用于处理和控制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内容审查,都需要人为来处理。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很多努力精确地获得财务信息,来验证计算机处理所得出的结果。目前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的数量规模1000多家,总资产近万亿,并且煤炭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房地产相关领域。如此大规模的企业资产和这种社会大环境,对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一个关键问题。

2、信息化环境对煤炭企业经营审计的影响

伴随着国有煤炭企业规模的不断变大,其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各种核算,主要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做贡献。2013年中旬,我国国家经营的和国有控制的煤炭企业利润总共达到大概1551.90亿元。增值税大概是840亿,如果要发展进步,只有不断地在管理经营方面下功夫。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对象不仅包括内部的各种要素,还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业务流程、操作系统和交易事项等,审计证据的收集和整理是电子数据处理的结果,与传统的数据搜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显然增加了审计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在信息环境下,审计对象的变化,使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评价和处理信息化数据和重大错报风险测试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一步。

3、信息化环境对煤炭企业管理审计的影响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对于效率的增强很有用,市场信息发达,管理审计能更有效的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益,对于市场运行状况做简单推测还可以针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变化做分析,所以说,信息化对于深化管理审计意义非常深远。因此,对于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说,不仅是一个金融方面的专家,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审计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审查、审计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对信息系统审计和网络技术有较高的熟练程度。

二、信息化环境下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的困境

1、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经济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国家对煤炭行业企业内部审计方面的立法相对较慢。最近这些年,国家虽然也出台了相应的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但是因为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内容不完善,对煤炭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还不能形成足够的威慑力,煤炭企业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无法可依,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2、内部审计具有“双重性”,弱化了监督职能

我国内部审计尤其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双重性”特征。从第一个角度而言,内部审计扮演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角色,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和企业的拥有者来说,发挥着自我监督的作用。从另一角度来看,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活动,受到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由于这个原因,煤炭企业内部的审计职能也无法十分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煤炭企业内部审计是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煤炭企业的高级决策层的监督管理,能够有效地防止他们作出一些不符合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情,拥有政府管理职能;内部审计同时又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信息,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为煤炭企业的利益服务。

3、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工作“形式主义”严重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的机构都处于企业领导层的监视范围,所包含的工作内容也是在企业管理层的考虑范围内,因此,这决定了企业的内部审计客观性的独立性有待考察。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工作人员都是有企业来选派的。就一个企业的一个部门,它的人员选派、职务调整、工作条件都是由企业的领导者决定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内部审计的组织、工作、经济来源都不能自给自足。从工作的内容来看,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结论的形成发展以及应用都深深的扎根于企业领导的意思和思想,尽管有时候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发现了一些企业的高层在相应的领域内违反经济纪律,甚至法律等严重的个人问题时也并没有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讲对煤炭企业可以说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从理论学的角度讲有权利的人对无权利的人监督是最有效的,上级监督下级也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然而,处在同一级别的机构之间由于权力的对等,相互之间不易制约,监督效果并不理想,而下级监督上级则更难以达到想象中的目的。因此,内部审计工作也就流于形式。

4、内部审计工作多为事后审计,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是逐步建立起来的,尤其是在通讯和先进的技术的参与下得以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很明显,我国的传统审计方法对企业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弱,由于单一审计和静态审计等审计方法的存在,这些事后审计方法并不能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煤炭企业审计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后进行工作,日常主要是对财务收支的核算,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内容,审计的范围都是在过去的交易事项中形成的,所处理得都是过去的经济效益结果,对企业的作用并不明显。

5、内部审计目标单一,达不到企业管理的目的

当今状况下煤炭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处理层次上缺乏调整,职位所带有的责任没有那么的明确,都是依照个人对内部审计的感悟,按照不同的方向来组织内部审计机构的各个部门。例如为了使监督部门的作用得以显现,就会设立各种各样的机构与国家的其它检查机构相结合,也会在企业和国家质检总局设立财务核算机构等。类似的设置都不符合内部设计的精神特点。审计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审计机构作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使审计工作顺利的进行。但是,多年以来我国煤炭企业的审计工作多以财务审计为主要目标,对企业的控制理论、风险处理、企业发展战略之类却很少研究,他们的认识与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距离。

三、信息化环境下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煤炭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按照既定的方式运行,关键在于没有成立现代企业制度,所以,如何运行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重点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理念。第一,公司必须是能够自给自足,自己承受风险的经营实体,拥有自己能够支配的资产并在其基础上营运。第二,定义清晰的资产所有制,就是明确企业的拥有者所具有的支配权力。对国家企业而言,煤炭企业权力改革的方向是有单个集体所有制缓慢转向更深层次的单个所有,当然,这是依据不同的境况而决定的。第三,在前两项已完成的情况下,组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就是说符合现代企业标准的经营结构,并在他们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的作用,给煤炭企业以正面积极的作用。还有就是要不断改进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制定各种必须的方针来约束其自身的运行:一方面,在从事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做到层次清楚,法理明确。企业应该依着行业的特性和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改进并形成一种适合它发展趋势的体系。更应该在运行的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不断地完善和改正,来迎接新的环境的挑战。另一方面,应该严格贯彻既定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必依。应建成处理事情相关的所有审计程序,使各项审计步骤成为企业运营管理行动的必要过程。

2、建立董事会直辖模式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其独立性

监控机制和企业自我约束的实行其实是煤炭企业进行自我监督的一种措施,目的是加强审计和对企业的监管,促进企业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正常情况下,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取决于所处的层次,领导层次越高,它的独立性就越高。从当今公司制度下的运行状况看,股份制理所当然成为企业主要的操作模式。当前,全球的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董事会主导的领导模式、总经理主导的领导模式、监事会主导的领导模式。这几种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但是经过比较就可以发现,董事会领导模式下的领导层次较少,它所代表的相应地位也较高,其独立性必然会更好。因此选择这种模式是最明智的选择。在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下。审计的人员组成主要是一些执行董事和相关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在委员会的领导下完成工作,组织的人员配备和相应的资源管理都属于委员会。这种组织模式是最具有科学依据的模式,同时它也是国际化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优先选择。

3、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全面推进内部审计工作

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之所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努力方向,都归功于全球化企业制度的推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增加企业的收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内部审计的最根本目的。财务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不是内部审计的唯一对象,只有把经营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社会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相结合,扩大审计范围,并且改变注重于事后审计的方法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将简单的静态审计与复杂的动态审计相融合,全面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将审计工具由传统的手工变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更先进的技术,才能体现企业内部审计真正的价值。

4、合理配置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特别是在信息化环境下,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系统能够实现业务服务的终极目标,不仅需要有健全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更需要配备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这些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应该洁身自好,拥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必须具备综合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不仅要不断增加服务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地学习如何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还要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增值服务,进而提高组织的管理,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在同一时间构成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多样化,不仅要有财务和审计专业人士,还要有精通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和具备综合业务经验的人员,以满足审计的领域不断扩大的需要。

(基金项目: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基地会计研究中心资助。)

【参考文献】

[1]林小丽: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思考[J].财经界,2013(2).

[2]张京欣: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做好施工企业内部审计[J].中国外资,2014(306).

[3]李文静: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对策[J].商,2013(1).

信息处工作计划范文5

20__年德育工作计划

20__学年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20__年工作计划

20__年行政工作计划

交通局20__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

20__年度医院工作计划

镇土地所20__年工作计划

20__年全市民政工作计划

20__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20__年中学工作计划

镇政府20__年城建工作计划

20__年度宣传工作计划(乡镇)

镇政府20__年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镇农办20__年度工作计划

教务支部20__年度工作计划(,20__年1月6日,100)

镇政府20__年经委工作计划(,20__年1月6日,100)

20__年水务局工作计划(,20__年1月6日,101)

镇政府20__年工作计划(,20__年1月6日,152)

20__年护理工作计划(,20__年1月6日,100)

20__班主任工作计划(,20__年1月6日,100)

主管医师个人工作总结(,20__年1月6日,154)

20__年春运期间公路安全保障工作方案(,20__年1月6日,151)

市公路管理局委员会20__年党务工作要点(,20__年1月6日,101)

区20__年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计划(,20__年1月6日,101)

预防科20__年工作计划(,20__年1月6日,101)

公诉科20__年工作计划(,20__年1月6日,101)

20__年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意见(物价局)(,20__年1月6日,101)

20__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20__年1月6日,101)

地税局机关支部20__年工作总结(,20__年1月5日,112)

工商局党务工作汇报(,20__年1月5日,112)

工商银行分行20__年工作总结20__年工作思路(,20__年1月5日,126)

街道人大工委20__年工作要点计划(,20__年1月5日,181)

团委办公室20__年工作思路(,20__年1月1日,180)

20__ 党支部工作计划(,20__年1月2日,353)

学校卫生工作计划(,20__年12月31日,146)

20__年财务工作思路(,20__年1月3日,451)

20__年工会工作计划(,20__年1月2日,409)

20__工会工作计划(,20__年1月3日,265)

市经济商务局20__年工作总结和20__年工作计划(,20__年12月31日,154)

民政局20__年工作计划(,20__年1月3日,181)

20__-20__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20__年1月3日,150)

某中学20__-20__学年工作思路(,20__年12月31日,148)

20__年林业工作计划(,20__年1月2日,154)

新城区教育督导室20__年工作思路(,20__年1月2日,138)

计生协20__年工作计划(,20__年1月3日,151)

通信部门20__年度工作总结及20__年工作计划(,20__年12月31日,180)

档案室20__年工作计划(,20__年1月3日,160)

公司党委20__年工作计划(,20__年1月3日,175)

20__电教工作计划(,20__年12月31日,142)

20__年度个人工作计划(,20__年1月3日,1265)

办公室20__年工作思路(,20__年1月2日,574)

驻村工作突破年工作计划(,20__年12月30日,163)

村20__年-20__年经济发展三年规划(,20__年12月28日,281)

20__年档案工作计划(,20__年12月28日,220)

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__年工作目标(,20__年12月28日,277)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__年工作要点(,20__年12月28日,249)

20__年度爱国卫生工作计划(,20__年12月26日,325)

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情况汇报(,20__年12月21日,227)

县宣教工作20__-20__年规划(,20__年12月21日,270)

20__年社区科普工作计划(,20__年12月19日,336)

20__年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意见(,20__年12月19日,318)

平安社区建设工作计划(,20__年12月17日,389)

20__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计划(,20__年12月17日,531)

创建平安学校建设工作计划(,20__年12月17日,224)

20__年街道办工作要点与计划(dyx558,20__年12月14日,469)

村20__—20__年新农村建设规划(,20__年12月4日,427)

20__党支部工作计划(,20__年12月1日,3330)

20__年学校工作计划(,20__年12月1日,691)

信息处工作计划范文6

1.计划的含义

作为文体,计划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活动作出预想、设计、安排的一类文书。

不论是日常工作还是专项工作,要想得以顺利完成,必须前有计划、后有总结。计划能够建立起正常的工作秩序,明确工作的目标,是领导指导、检查,群众监督、审察工作成绩的依据。计划也是一段时间过后本单位总结工作时的基本标准,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说明工作成绩是突出的;相反没有完成工作计划,除非不可抗拒因素外,则说明工作存在严重问题。

计划是一类文体的总称,在实践中,又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名称,如:“安排”、“要点”、“设想”、“方案”、规划”、“打算”等。

2.计划的特点

(1)预见性

计划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预见性。计划不是对已经形成的事实和状况的描述,而是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的任务、目标、方法、措施所作出的预见性确认。但这种预想不是盲目的、空想的,而是以上级部门的规定和指示为指导,以本单位的实际条件为基础,以过去的成绩和问题为依据,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之后作出的。可以说,预见是否准确,决定了计划写作的成败。

(2)针对性

计划总是针对具体的工作制定的。计划的内容,一是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指示精神而确定,二是要针对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主客观条件和相应能力而确定。总之,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来的计划,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计划。

(3)可行性

一份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也是衡量其成功失败的一个标准。可行性是和预见性、针对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预见准确、针对性强的计划,在现实中才真正可行。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措施无力实施,这个计划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说,目标定得过低,措施方法都没有创见性,实现虽然很容易,并不能因而取得有价值的成就,那也算不上有可行性。

(4)约束性

计划一经通过、批准或认定,在其所指向的范围内就具有了约束作用,在这一范围内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必须按计划的内容开展工作和活动,不得违背和拖延。

3.计划的基本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计划可分为多种类型。

按其所指向的工作、活动的领域来分,可分为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生产计划、教学计划、销售计划、采购计划、分配计划、财务计划等等。

按适用范围的大小不同,可分为国家计划、地区计划、单位计划、班组计划等等。

按适用时间的长短不同,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三类,具体还可以称为十年计划、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等。

按指挥性的强弱不同,可分为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按涉及面大小的不同,可分为综合性计划、专题性计划。

(二)计划的写法

1.计划的标题

计划的标题的常规写法是由单位名称、适用时间、指向事务、文种四个要素组成的。如《××建筑工程安装公司20__年工作计划》、《××大学××学院20__~20__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除常规写法外,还有一些变通的写法。变通一方面表现在要素的省略上,一方面表现的文体名称的变化上。

先说要素的省略。有些计划,省略单位名称,由适用时间、指向事务和文种组成,如《1999年度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工作计划》。有的计划,省略适用时间,这在专题计划中较常见,如《××大学第二期教师安居工程工作计划》。有的计划,省略单位名称和适用时间两个要素,由指向事务和文种组成,如《科研工作计划》。也有只用文种做

标题的,不过这种写法因太不正规不值得提倡。省略要素时要注意,越是基层单位的计划,省略要素的情况越普遍,因为涉及范围小,有些要素不说大家也明白。越是大单位的正规计划,要素越不可省略。 再说文种名称的变化。由于每一份计划所强调的重心各有侧重,其指挥性、约束性的强弱程度也有较大不同,计划不一定都用本名做标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变换名称,如《××大学党委宣传部1999年度工作要点》、《党委中心学习组1999年理论学习安排》。

2.计划的正文

(1)前言

前言是计划的开头部分,简明扼要表达出制定计划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等,一般一两个自然段即可。如《深圳市20__年改革计划》的前言:

20__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深圳市第三次党代会的部署,我市20__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统揽全局,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综合配套、规范完善的要求,加大体制创新的力度,重点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几项重大改革,大力推进科技体制、财政体制、中介组织、信息管理和文化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改革,增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前言有时可以更短小一些,如:

根据省委和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和会议上具体部署意见,结合我县粮食工作实际情况,为全面完成20××年粮食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前言的详略长短,要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内容的多少来确定,总体上以精练简洁为原则。

(2)主体

主体部分要一一列出准备开展的工作、任务,并提出步骤、方法、措施、要求。这是计划最重要的内容,也是篇幅最大的一部分。通常主体部分由于内容繁多,需要分层、分条撰写。常见的结构形式为:用“一、二、三……”的序码分层次,用“(一)、(二)、(三)……”加“1.2.3.……”的序码分条款。具体如何分层递进,依内容的多少及其内在的逻辑性而定,可参考后附例文。

(3)结尾

结尾可以用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展望前景、明确执行要求等,也可以在条款之后就结束全文,不写专门的结尾部分。

计划在结尾之后,还要署明单位名称和制定计划的具体时间,如果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还要加盖公章。

【例 文】

20__年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工作计划安排

为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20__年,各级统计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和考试工作。要按照“完善制度、依法检查、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稳定和扩大规模”的总体要求,认真总结经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工作。

一、培训对象

现在统计岗位上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中,不具备中专以上统计专业学历、未取得统计员(初级)以上技术资格又未参加过统计上岗培训的人员。

二、培训内容

统计上岗培训开设:

1.统计法

2.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实务

3.地方统计法规

总学时为120学时。

凡参加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统计“三五”普法培训,并取得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颁发的《结业证书》者,统计上岗培训考试中可免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课程。

统计上岗培训采取业余自学为主与集中面授辅导(每周占用工作时间三个半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三、培训教材

按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由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编写的《统计法》和《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两本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相关的培训辅导材料。地方统计法规培训教材,广东省地方统计法规由广东省统计局政策法规处编写,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法规由深圳市统计信息局法规处编写。

四、统计上岗培训的组织实施

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工作,由市统计信息局统一部署,组织实施。为了使《暂行规定》能按时实施,上岗培训纳入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上岗培训工作分下列三个阶段进行。

1.组织发动阶段。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认识开展统计持证上岗工作对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稳定统计队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各级统计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各级统计部门要首先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使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深入到基层,使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普遍认识、了解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的重要意义和内容,强化依法开展统计工作的意识。

其次,各级统

计教育部门要与统计法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抓好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在今年的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中,要把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贯彻执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工作情况作为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要加强督促和检查。 再次,各级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统计教育培训组织网络的作用,广泛开展宣传工作,要认真做好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生源的组织、学员的报名及编班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行业特点,统筹兼顾,安排好培训班次和培训时间,确保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工作有序地进行。

宣传发动和组织报名工作于5月31日以前完成。

2. 报名培训阶段。20__年4月27日─5月31日为报名阶段,20__年6月起至8月份期间开展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的教学工作。

(1)凡符合参加统计上岗培训要求的人员,应填写《统计上岗证书申请表》,并提交大一寸彩色正面近照两张。

(2)收费标准:三科学费400元;教材费、资料费90元;报名费10元,合共500元。

(3)由各区统计部门组织辖区内单位报名,汇总后上报市统计信息局培训中心。

各区报名地点 联系电话 联系人:

福田区:福田区政府大楼计统科 2718333-407 李 军

罗湖区:罗湖区管理中心大厦1810室 5400715

曾建斌

南山区:南山区政府大楼计统科 6569003 严晓辉

宝安区:宝安区政府二楼204室 7783152

张敏敬

龙岗区:龙岗区政府大楼1305室 8904285

彭亚林

盐田区:盐田区委大楼626室 5361613

谢彦洪

市统计信息培训中心: 2101248、2102333-1032

办公地址:同心路1号统计信息局b座二楼培训部

3.考试、发证阶段。

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结束后,按照国家统计局教育中心的统一安排组织考试。考试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命题(统计法的地方统计法规部分占30分,其中广东省地方统计法规占15%,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法规占15%,由省统计局法规处与深圳市统计信息局法规处共同命题),根据各地要求,并请示国家统计局教育中心有关部门同意,今年我省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考试安排如下:

按全国统一的考试时间,在9月15日进行,具体安排是:

上午:8:30~11:00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下午:2:30~5:00统计法基础知识(含地方法规)。

考场设在区(镇)一级。

全市统计人员上岗培训的考试、阅卷和成绩登记造册由市统计信息培训中心和法规处共同负责组织。

统计人员参加上岗培训,经考试成绩合格,并经审核符合发证规定的其他条件者,由市统计信息局统一颁发经省统计局核审的全国统一式样和内容的统计上岗证书。

五、统计上岗培训的教学安排

1.市统计信息局培训中心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分期分批进行。每期上岗培训安排在四周内完成。

2.由培训中心统一安排教师到各教学点上课。

3.为方便学员就近入学,在各区、镇设立分教点,由各区派专人负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