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1
今天,奶奶拔回了一袋生花生。我想,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花生得花生啦!于是,我趁奶奶中午睡觉时,从麻袋里拿出了几颗花生,种在了地里,还浇了一勺水。我想,花生宝宝们,快快长大吧!
8月6日 小雨
咦,今天怎么下雨了?我打着伞,去看看花生长得怎么样了。花生果然不辜负我的期望,发芽了。花生里的小芽儿撑开了花生壳,小芽儿好像一朵只有两个花瓣的小花。希望今天的雨水能让花生快速成长。
8月10日 晴
天气终于转好了!花生也长大了一些,又有两根嫩茎长出来了。另一根茎上还长出了四片叶子,好像四叶草一样,好漂亮!不过叶子的形状和四叶草的有点不太像。太阳已有两竿高了,花生的叶子垂了下来,好像在说:“好热!好热!好热呀!太阳可真毒辣。”我立刻给花生浇了一勺水。花生苗仿佛把腰挺了起来,精神了许多。
8月14日 多云
今天,天气总算转凉了些,花生不会像昨天那样软绵绵的了。不过,我观察花生的热情一点也没少。花生又长高了,还新长出了三根嫩茎,比昨天长得还多还快。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花生终于长大了!
特别点明是“生”花生,只有“生”的种子才能种活。
与种花生间隔了四天。
花生发芽了。
再间隔四天。
写花生苗的叶,与四叶草相比较。
对花生苗的生长变化观察细致,记录了花生苗的微小变化。
可以记录具体的高度。
观察日记需要清楚记录当天日期、天气情况,有些详细的科学观察日记还需要把温度、湿度都记录下来,作为科学数据以供参考。
这是自然之道。
种下花生。这里可以把种的过程写详细一点。
描写花生芽的形状。不过,农民们大多是把花生剥了壳后种的。
雨水有利于植物生长。日记记录天气,其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
写花生苗生长的变化。“又有两根嫩茎长出来了”,是同一棵苗又长出了两根嫩茎,还是另外几棵幼苗上长出新茎来的?下文写“另一根茎上”,那么这里是在写“这一根茎上”吗?作为观察日记,这里应该交代清楚。
写花生苗随天气的变化而发生反应与变化
又间隔四天。
天气变化,芽苗也随着有变化。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2
认识自然始于观察自然,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如“四季星空”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分散、抽象,学生很难形成对四季星空的整体认识。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科学地安排学生观察四季星空,保证观察的持续、完整。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写出观察日记,积累有关四季星空的感性认识和材料。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不同小学自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自然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自然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谈谈个人的体会。
1实验设计要符合自然学科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季节星座交替出现,北极星始终停留在原位置不动,周围的星座绕着它逆时针转圈,且一年转一圈等有关四季星空的变化规律。“水的循环”的教学设计则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水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冰的循环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2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实验设计,教师可通过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等直根,土豆、红薯等须根,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设计“水的浮力”的教学实验,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杆达到平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
教学大纲规定:“自然课要密切联系当地自然条件。”,我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抬头可见,垂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丰富自然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自然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问、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3
教学目标
基于知识建构理论,以博客群为教学平台,穿插利用平板电脑等硬件,通过真实的任务和活动,个人、小组及全班集体合作完成校园花圃的设计与施工项目;让学生经历搜集资料、亲身体验、交流互动、合作学习、学习成果汇报等过程,完成多种形式的观察日记的撰写与评论;使得学生们的合作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和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平台选择
“博客”(Blog)是“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通常定义为:博客是一个新型的个人互联网出版工具,是网站应用的一种新方式,它是一个网站,它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信息、知识交流的传播平台,博客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用文字、链接、影音、图片建立起自己个性化的网络世界。其具有“零技术”、“零成本”等特点,学生只要会打字,有邮箱,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博客,登录方便,是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上手的技术。
教学对象
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二年级3班学生,共26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2人。在计算机使用方面,除了不太会使用特殊字符和需要多键组合的字符外,打字速度不快但也基本无障碍;对于博客使用不多也不熟悉,在家长的协助下注册了账号,经过前期培训学习,可以自行登录。读说听写能力是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有了一定字词量的积累,也出现了看图写话的要求,培养他们基础的文字表达能力成为必要;观察日记就是建立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写作能力的一个好的开始。
教学过程
1.准备阶段
准备工作从二年级上学期末(2013年1月中旬)就已经开始了,中间横跨了一个寒假。假期的时间成为实施新教学的一个缓冲期,刚好也为学生练习打字,熟悉计算机和博客的使用赢得了时间。因为结合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校园花圃设计与施工―种植日记”项目化学习的准备阶段分为技术准备和课程内容准备两个方面。技术层面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要求每个学生注册并拥有一个网易博客账号;多数学生是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此项任务的,部分学生能自行申请,也有个别学生原本就有自己的博客。教师在寒假前就建立了班级博客群,教师陆续给每位学生发出邀请,学生接受邀请,于是所有学生和授课教师就组建了一个班级博客群,搭建起e学习的教学平台。技术方面的准备还包括技能准备,教师要求学生在假期进行打字练习。学科内容层面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教师初步拟定教学方案,做到心有教学框架;准备教学引入材料――《种子的一生》绘本,向学生初步介绍项目化学习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对课程的想法――“我想做什么?”(如表1)
2.活动实施阶段
寒假一结束,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是种植植物的大好时机,我们的课程也跟着正式展开了,并以“周”为时间单位向前推进。学习活动由线下和线上两部分构成,学生一边忙着照顾好他们自己的花园,一边细心观察园圃中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进行拍照记录。具体学习安排如表2所示。
3.成果展示阶段
经过“校园花圃设计与施工―种植日记”这一项目主题的学习之后,学生可见的学习成果有:花圃的测量数据、花圃的设计方案、博客中的日记记录、观察时拍摄的花圃照片和可能拍摄的一些视频资料。这些都将依据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共同决定是否对这些原始的成果资料进行后期的分类、整理和加工,以便进行展示活动。在项目学习进行过程中,根据植物生长变化情况,会不定期地进行小组汇报,孩子们就近段时间观察到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在观察中遇见的问题。根据种子发芽的情况,定期举行集体讨论,孩子将这段时间观察到的结果进行交流。对于整个班级的学习成果,设定为整理形成一本关于观察日记的儿童书籍或者主题网站。
“青春花园――种植日记”主题活动,开设网易博客群,为课题开展提供教学平台。在校园一角亲自开发、培育和管理花圃,观察记录,到最终进行成果的展示。学生通过参与该项目,不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自然的美,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协作交流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都将有相应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具有一定意义。
总结
本次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具有如下一些特色。
1.准备时间长,横跨两个学期
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现今社会,孩子们在很小便开始接触各种电子设备,但多是用来玩游戏,而对用这些设备练习打字还比较陌生,更别说将博客系统应用于教学平台了。所以间隔的一个寒假刚好可以用来做这些技术层面的准备工作。
2.参与人员多,“智囊团”支持
虽然表面上看来项目参与人员只有1名教师和26名学生,但是教学的实施还得到了学校教师团队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张义兵教授及其研究生团队的支持与帮助。两周一次的例会,帮助教师及时解决疑虑和困惑。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得到研究生们的帮忙。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4
关键词:小学生 科学素质培养 两点做法
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产生,正好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就是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学科的性质就很明朗的揭示了科学素质培养是这门学科教学的宗旨任务。科学素质培养,就是要求我们科学课时教学,要时刻关注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针对这样的要求,我在科学学科教学实践探中尝试做了如下几点:
一、对教材编排动外科手术,做出适合自己的教材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要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实际教学中我很注意这一点,在学期备课、单元备课时都会用培养学生实际观察、实际操作思维,去审视课本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再编排。及时按照学科教学知识的传授是否适合学生,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感受到知识,再引发思考,为教授课时知识目标、过程目标、情感目标原则。课时备课,积极发现,大胆取舍,及时补充完善相关知识点,完善课时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目标。如:三年级科学下册时,由于当时季节温度的不适宜,第一单元《植物生长变化》课本对凤仙花一生观察,真要获得第一手资料知识,是达不到直观形象,亲身感受这一潜在科学素质培养要求的。于是,我大胆尝试“肢解”教材内容原有编排秩序,把课本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提到开学后第一个月内讲授。把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中观察凤仙花种子萌发,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及固有特征,小苗刚出土叶子不同知识的观察,生长过程小苗茎叶的变化前五课时内容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蚕卵孵化,小蚕饲养观察,作茧羽化融为一个生命大单元去处理。教学实践证明,效果不错,学生兴趣浓厚,了解掌握的知识很是牢固。再如:在五月底指导学生观察凤仙花开花结果时,植株是否还在生长时,并没有停留在课本原有知识――植株为保证集中营养供给开好花,结硕果,而植物的植株停止生长,这单一知识。而是把知识向外拓展,把芝麻开花后,植株继续生长加入课时知识的教学。力求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懂得,植物在某一方面有共有的特性,但也有自己的特殊一方,从而给学生形成一个探究神奇美妙大自然的情趣。
二、积极采用“学科整合”理念,组织设计教学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5
1、我校在3月8日就下发植树节活动方案到各班,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在11日开展“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为主题的班队会。会上全体师生根据本校实际,都踊跃的提出了建议,再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后,制定本班级的活动方案。
2、在3月11日晨会还安排了我校的叶晨燕老师开展了以植树节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叶老师给全体师生介绍了植树节的由来,介绍了国外对植树节所开展的相关活动,同学生真是受益匪浅。从而对植树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叶老师还号召大家人人参与植树,为校园和家乡添点绿。
3、在护绿周期间我校的红领巾广播室也利用大课间进行大力宣传,呼吁我们的同学植树造林,爱惜身边的花草树木,要求我们的同学回家也和爸爸妈妈互动,利用周末时间去野外植树造林等等。
1、以班级为单位在校内开展植树护绿活动,要求各班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在去年植树节的认领区域内为本班级认养的树木亲自施肥、除草、修理枝条,忙的不亦乐乎,就像是在照看自己的小宠物一样无微不至、关爱有加。
2、各班还要在12号前,同学们亲自出一期以植树节为主题的黑板报,要求全班同学都学习树木的正确种植方法和养护注意事项,更要了解树木的生长特性等等。
3、我大队部还组织一部分学生参加“大手拉小手”带上树苗到中心幼儿园植树护绿,在老师和学生的帮助下带领幼儿开展种树活动,在幼儿园的四周种上了许许多多的树苗,有茶花树、琵琶树、竹子、还有玫瑰花栀子花等等,还手把手的教幼儿浇水,施肥,恰逢此时,天降甘霖,有同学幽默地说:“老师您看,我们给小树苗浇水,老天也给我们浇水了!”浇过水的花草仿佛更加鲜绿,为幼儿园里又增添了一道春天的风景。
在午间休息时学校领导对周围进行查看,学生们一般选择的是果树,这样,既适合本地的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让学生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学校的绿化带、花坛经过全体师生的悉心整理,清洁过的校园更加美丽,浇灌过的花草跟家鲜艳,学校仿佛有多了一道春天的风景。
此次植树节活动,加深了我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大家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为了保护地球母亲,为了美化家乡的环境,也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暖风习习,春日和煦,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响应国家植树绿化的号召,使学生充分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其远大意义;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保护树木花草的责任感;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我校特将3月10日——16日定为“绿化周”,组织了“争做绿城小卫士”植树节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意义,以班为单位,围绕爱树、护树,进行树类知识讲座;2、利用周末对本学校及自己所居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自发的爱树护绿行动,为小树浇水、施肥,除杂草等;3.低年级学生可进行“我和小树共成长”主题绘画大赛; 4、中年级学生可创树护绿标语,制作标语牌; 5、高年级学生可上网了解树类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一次树类知识调查,在班内进行汇报交流。
3月7日,各班老师号召学生利用周末搜集、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植树节的来历及其远大的意义;3月10日(星期一),全校以班为单位举行了一次以植树节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深化学生的思想意识,明确此次活动的要求;3月12日,一年级各班的小学生一大早就捧着自己在家中精心绘制的关于种植小树的画交到了各班老师手中,各班班主任将选出的优秀作品张贴于本班墙壁,营造绿化氛围;五年级的学生利用美术课,集体设计创作了十几条爱苗护绿标语,不仅语言凝练,而且制作精美;下课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饶有兴致地将这些标语小心翼翼地悬挂于校内外的花草树木上,以提醒师生及行人:要爱护花草树木!将整个活动推向的是六年级学生集体给小树苗浇水活动:12日下午,六年级的学生从家里带来水桶、洒水壶、铁锨等劳动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为校园内、外的绿化花草浇水、松土,场面热火朝天。恰逢此时,天降甘霖,有同学幽默地说:“老师您看,我们给小树苗浇水,老天也给我们浇水了!”浇过水的花草仿佛更加鲜绿,为学校又增添了一道春天的风景。
此次植树节活动,加深了我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大家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为了保护地球母亲,为了美化绿城郑州,也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月
是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花草树木在阳光和春雨的滋润爱好开始萌芽,在这个布满生机的时刻,我校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展开了“齐行动,争做绿色环保小天使”的活动,活动前各班老师与学生交换了关于树木的相干知识,并在户外漫步时挑选了一棵要认养的树,各班的同学都从家里带来了一些花草树木。为了能更好的照顾自己的花草树木,同学们不但了解了这些树木的名称,更是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了有关这些树木的相干资料。3月11日下午第三节课,学生们手拿铲子、水桶精神抖擞地来到自己班管理的花坛旁,把从家里带来的植物种进了自己班上的花坛里,为小树浇水、拔草,跟小树说静静话与它合影。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明白了本来在中心校内的树木,原来和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都要喝水、都会生病,而且都是有生命的。并让学生们学会观察树木的变化,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建立起用自己的双手照顾自己身旁的绿化,从保护身旁的绿色做起,共同创建美好的绿色校园的意识。
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我校在全校少先队员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令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1、植物种植全校播种行动:大队辅导员在升旗仪式上向全体队员发出号召:“我为绿树挂名牌”,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学生自带种子进行动手种植的实践,撰写观察日记或实验报告,进行成果展示。
3、环保护绿行动:各中队成立护绿小队,认养校内绿化植物,开展拣垃圾、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等活动。各中队制作护绿卡片,统一悬挂。
4、“我知道„„”植物生长知识班队交流活动:收集有关植物生长知识在十分钟队会上交流、宣传。
通过这次植树节活动,全校师生都认识到植树是为了环保,是为了绿化环境、净化校园、美化教室,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这次活动中,不仅是对社会、校园环境的改善,也是对我校师生环保意识的又一次提高。现在,全校师生爱护绿化的风气蔚然成风,大家都愿意为绿化出一份力。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给我们的家园增添一点绿色,为给学校发展作点贡献,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结合我校环保教育内容,在本中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体学生的踊跃参与。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3月1日,在中队活动时号召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然后利用本周课余时间搜集树木的知识,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在3月5日下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召开小组会议。各小组分别围绕“爱绿护绿”为主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有的小组以“保护树木、人人有责”、“绿色的朋友”、“小树,伴我成长”等主题开展了活动;有的小组组织队员组成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解环保植树知识;有的小组则集思广意,发出“植树造林”倡议书。在本中队浓浓的“爱绿护绿”活动氛围中,全体少先队员纷纷行动起来,人人争做护绿小卫士,为美好的环境、祖国的绿化出一份力,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美丽。
利用6日、7日的周末时间,号召学生亲手种下一颗种子,细心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结合我校校园绿化活动,从8日开始,本周进行了集体绿化活动,在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劳动中,一颗颗小树苗被种在了绿化带里面,看着被同学们打扮得美丽的校园,大家都笑了。
3月18日下午,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认养校内绿化植物,开展拣垃圾、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等活动。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6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学;农村;资源;农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323-01
我校地处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丰富的教具,教师们常感叹一些科学课无法上。其实,农村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培养迅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是我们积极探索的课题。 农村科学教育,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科学活动乡土性的优势,避实就虚、扬长避短,发挥农村科学教学的特有优势.让学生了解认识农村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了解农村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现代化技术发展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体验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劳动,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培养“学农、爱农、为农服务”的农村有科学精神的创造人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下面就谈谈我平时是如何利用农村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教学和开张科学实践活动的。
1、发挥农技在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农村,生源都来自于广大的农村,对农村的生活比较感兴趣。因此,在科学教育教学 活动中,思路上必须体现一个“农”字,在“热爱农村,认识农村,改造农村”上做文章;在内容上反映一个“新”字,以最新的农业科学知识作补充;在教学中落实一个“用”字。让学生在农技实践中学习种植、饲养技能,来增强学用知识的意识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田野是教材。农村的科学活动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40分钟,这是因为有些内容的教学,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是不够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着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把课堂放到大自然中去,把美丽的田野作为教科书,让学生更直接地去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
农民、农技人员是老师。现在的农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种养殖方面形成了比较科学有效的种养模式。在这些农民中,不少是种养大户,成为科学致富的示范户和带头人。因此,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邀请他们作为我们科学课的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现场农科学知识讲座,传授农业科学知识,并以此为契机来影响学生家长,来带动整个农业村科学知识的传播。
劳动是作业。多年来,我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实践基地种植蔬菜、花卉、茶树,真正把学生的手解放出来,动手不是单纯的依样画葫芦的模仿操作,而是强调有思维的参与,在劳力的同时劳心。我校的做法是,在征得耕地使用者同意的前提下,确定一块无人荒废的耕地作为学校农艺专用地。每班负责一块种植地,根据季节特点种植一些常见的蔬果,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有意识地观察植物,了解一些植物生长的常识,积累一些相关经验。在收获时节带学生一起收获,体验劳动的成果,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参与,自然就获得了植物生长的简单规律。另外根据农村特点,我们还设计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科学教育活动。
2、发挥自然室和饲养室的作用
学校自然室是学生认识自然界的窗口,我们还利用自然室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内容投放根据季节特点不断变化,如春天饲养小蝌蚪、蚕、金鱼、乌龟、种子发芽等;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探索,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卵―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没有了―青蛙,知道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的;夏天养些金鱼、螺蛳;秋天收获种子、果实等。投放的内容大多是学生身边常见并感兴趣的自然现象。
活动中,学生们对植物是如何如何结出果实产生了强烈的探求欲望。学生们每人带来了自己喜欢的1―2棵植物,如大蒜、洋葱、青菜、萝卜、刀豆等,每天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植物朋友浇水,看看它们长大了没有,并尝试用画日记的方法,来记录自己植物朋友的成长过程。当青菜开出第一朵小花时,学生们都睁大了惊奇的眼睛;当刀豆结出第一个豆夹,学生们欢呼雀跃,大家还一起参与到收获的劳动中。
3、利用本地特有教育资源开展活动
小学科学不仅仅是读读课本,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或做做手工,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活动去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科学道理。因此教室必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践与认识相结合,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实践、去认识、去创新。我们将积极利用本地教育资源,广泛联系各种适合开展教育活动的场所,聘请一些农技员作课外辅导员,为学生解决一些困难和疑惑。如带学生们去果园、养鸽场、菌种场等农业生产基地参观、劳动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有一颗热爱农村的心,去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索大自然,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科学教育新视野》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