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续编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狐假虎威续编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狐假虎威续编故事

狐假虎威续编故事范文1

【关键词】寓言故事 语言教学

寓言教学,就是要充分借助于寓言的这些特点,挖掘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促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学会思考生活,进行自我教育。

一、紧扣语言,品味鲜明形象

寓言教学也和写人记事类文章一样,应以读为本,抓住关键语言,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感悟语言中的形象。一是要有主线,围绕“文眼”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应该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教学《揠苗助长》,可以以题目为“文眼”,紧扣“揠”字,引导学生读、思、议:农夫为什么要“揠苗”?他是怎样“揠苗”的?他“揠苗”的结果呢?这样使得课堂教学以“揠苗”为线,形成三个块面来理解寓言。二是悟形象,通过抓关键词句感悟形象。《揠苗助长》可以抓“巴望”,形象体会农夫内心的焦急;抓“一棵一棵”,具体体会农夫的“认真”。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深入揣摩,农夫荒唐可笑的内心和行为得以充分展现,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在抓词扣句感悟的过程中,还应将语言的训练有机融入进去。如“巴望”与“希望”的比较、造句;“焦急”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将焦急时的语言和动作、神情展现出来;“一棵一棵”可以让学生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他“拔”的动作、表情、语言。这样,既感悟了人物形象,又训练了学生语言,凸显了语文的学科特点。

二、结合生活,感悟深刻哲理

寓言的目的在于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它所讽刺的对象不是寓言本身,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事。因此,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我们教师往往从应试的角度出发,将寓意板书出来,学生抄、背、默了事。其实寓意的揭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充分感受寓言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讽刺了哪些人和事,社会上有哪些人和事也同样可笑,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交流后,老师才把寓意归纳板书出来。如《揠苗助长》,在紧扣词句感悟人物形象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农夫傻在哪儿?使学生明白农夫傻在内心想法上,更傻在拔的行为上。这是学生容易理解认识到的表层,难的是认识农夫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寓意上。2.那你来帮帮他,农夫该怎么做呢?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成语”:施肥助长、除草助长等后。再追问:为什么你这样做就好,农夫“拔”就死呢?扣“枯死”一词理解,使得学生明白了禾苗有自己生长的规律。至此,学生对于寓意的认识还局限在故事本身,没有真正达到寓言讽刺现实社会生活的目的。3.寓言中的农夫可笑,那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也这样可笑的人和事?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现象加深理解,领会寓言的讽喻作用。

三、激发想象,训练创编能力

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炼简洁角色少,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说明道理,在结尾,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在学生充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问题情境的特定角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开创造性的联想,为写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续编寓言故事。续编寓言,是学生在已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对故事内容的了解,通过对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续编寓言。续编故事的写作空间大,想象空间大,创造空间大,并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写作的蓝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形式。例如《狐狸和乌鸦》在教学完后,设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续编小故事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本故事的思想意义,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

2.改编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训性、角色少和寓体形象夸张可笑的特征设计。例如:《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讽刺老虎的凶残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势欺人的可恶行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给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动物看见老虎来了纷纷逃走时,一只犀牛来了,它建议老虎站在旁边观看,让狐狸一个人自己向前走,结果老虎恍然大悟。

当然,步入高年级,对于寓言的学习还要从广泛阅读入手,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认识、熟悉寓言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选择优秀寓言让学生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补充寓言原文让学生欣赏,开掘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语言根基。

狐假虎威续编故事范文2

一、激发学生感受美

1.用眼睛去发现美

在教学关于“春”这篇识字课时,我带学生在校园里走一走,边走边让学生用眼睛去寻找春天。课堂上,孩子们会说“我在美丽的鲜花中找到了春天”“我在嫩绿的枝叶上找到了春天”“我在舒服的草地上找到了春天”。教师再配以相应的图片,出示文中的词语,对这样的教学学生是喜欢的、有兴趣的,自然就能读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用耳朵去倾听美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它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我经常进行范读、播放录音等,让学生闭上眼睛来用心倾听文本,想象文本所描述的画面,使客观事物在脑海中显现具体、清晰的影像,与文本进行心的交流,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美。

3.用身体去感受美

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母爱如春天般的和煦,教师可让学生回家与母亲进行亲密接触,拥抱一下妈妈或者亲一亲妈妈,再回到课堂中说说被妈妈抱着的感受,说说平时妈妈对自己的好,从而感受母亲的爱。这样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身体体会到了母爱,感受到什么是爱,而且体会到了语言文字那惟妙惟肖的美感。

二、引导学生理解美

1.美读课文感悟美

叶圣陶先生称朗读为“美读”。在语文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甚至可以根据对内容的了解及自己的想象加些动作以丰富朗读情感。例如学习第二册《鲜花和星星》一课时,学生把“满、这里、那里、到处”等词语都用动作表示了出来,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让学生感悟到了满地的鲜花和满天的星星是多么的美丽,促使学生萌生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从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妙。

2.亲自动手体会美

教学《云房子》时,教师可准备“一片”蓝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各种各样云的形态用自己的手剪裁出来,贴到准备好的“蓝天”上,当“蓝天上”飘着千姿百态的云朵时,学生不禁惊喜地喊道:“啊!好美呀!”这时引导学生说说美在哪里。学生通过想想――剪剪――贴贴――想想,体会到了白云的美,打出了各种各样的比方,说出了一句句“美丽的”排比句。通过自己的双手将文中那美妙的云房子展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了文字的优美。

3.图文对照欣赏美

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出示丹顶鹤的图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丹顶鹤的美,通过图文对照感受丹顶鹤的颜色美、形体美、姿态美,反复进行美读,感受丹顶鹤的美。最后,让学生边回忆课文内容,边给丹顶鹤涂出鲜红的头顶、黑黑的颈部和翅膀边儿。图文对照,不仅使学生感受了图片的美,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博大精深、汉字的无穷魅力。

4.通过表演体验美

爱表演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教师可抓住这一点让孩子们在表演中理解美,将美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在教学《会走路的树》时,教师设计了角色表演,激发了学生主动表演的热情。学生戴上喜欢的角色头饰,学着小鸟、驯鹿爸爸和小驯鹿的动作神情边演边说。通过生动的表演,孩子深刻体会到了驯鹿的温顺,体会到了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友爱。融入角色的表演,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使他们能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也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5.借助音乐享受美

如《水乡歌》一文展现了美丽幸福的水乡,把轻快欢悦的《太湖美》与一幅幅的水乡美景结合起来,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歌多,还有鱼也多,米也多……同时体会到了水乡人们的生活非常幸福安乐。优美的音乐与画面不仅渲染了语文课堂的气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了文字,享受了水乡的美。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时,孩子们读得欢悦、优美。语文课堂中音乐的运用应注意把握时间的契机,抓住“愤悱之处”来帮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

三、激励学生创造美

从美育观来看,仿说、仿写、配画是语文教学中理解美和深化美感的途径之一,是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良好开端。在读完《家》一文后,我让学生仿说、仿写、配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他们想说的,写他们想写的,画他们想画的,激励学生创造美的情感,让学生在模仿中有所创新。

狐假虎威续编故事范文3

一、立足于课堂,强化语言积累

教师可以把自己定位为学生阅读的合作者、共同探究者。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阅读体悟,内化语言,强化积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情感和体验,获得启迪与乐趣。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语文要多读多背。虽然低年级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较强,但也不能去死记硬背,要让他们觉得背诵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需要。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有不少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学生在朗读中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如在阅读《狐假虎威》一课时,学生喜欢故事中的角色,时而露出“神气活现”的表情,时而扮作“摇头摆尾”的样子。我没有去阻止他们,而是投之以肯定鼓励的微笑。在形象的表演中,学生理解了语言,很快就能有声有色地背诵课文了。形体语言中蕴含着学生的想象,而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更是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不少学生兴致勃勃地对故事进行了续编,想象有趣、合理。一旦朗读、背诵成了轻松的表演,学生就更乐于记忆、积累语言了。

二、着眼于课外,丰厚语言积累

积累语言,更多的是靠大量课外书本的诵读。阅读课外书籍,也是对语言的迁移、运用。在运用中积累,又在新的积累中运用语言,才能使学生语言的基础更厚实。

(一)沟通内外,开展实践

有人说,学生语言的积累一半左右来自课外,这并不是夸大其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145万字阅读量应该说是最低的要求,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个量并不大,学生是完全可以完成的。据专家实验统计,一位成人一分钟可读300字,每天坚持15分钟,一年的阅读量就有160万字;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只要每天坚持30分钟,一年的阅读量也近80万字。所以,学生要达到阅读量,养成每天都安排时间、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的好习惯很重要。谈到自己的读书体会时有句名言:“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学生只要持之以恒,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来用于课外阅读,完全是可以达到阅读量的。

例如,低年级学生喜欢看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也喜欢读形象的诗歌。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前段时间,我执教了一节二年级课外阅读公开课《长大后做个好爷爷》。这是一本曾被翻译成13种语言、获过英国儿童图书奖和法国科罗诺斯文学奖的图画书。虽然是绘本,但是它讲的却是关于生命的话题,即“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年人,死亡是神秘的。亲人之死,万分遗憾而无奈,它带来的是深深的悲恸,甚至是恐惧。但是,它又是无法回避的。这节课,我带领学生阅读了绘本《长大后做个好爷爷》,用朗读、猜想等多种形式感悟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脉脉温情,并用这样的方法尝试自主阅读,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在阅读中,我让学生以乐观友爱之心去诠释生命,以理性智慧之眼去看待死亡。

优秀的绘本故事感动的可以是每个年龄层次的人,从幼儿园到中学生,乃至我们成年人。这是我最近特别深刻的感受。这学期教五年级,我向学生推荐了绘本《一棵苹果树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大爱无边,果真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故事中的树、男孩就是生活中的父母和我们。年少时,我们喜欢跟父母玩;长大后,我们就离开他们;只有当我们遇到麻烦的时候,才记得回家,只知索求。可无论如何,父母总是一如既往,竭尽所能让我们开心。故事的画面定格在孩子成为一位花甲老人,与老树桩相依相伴。开学以来,我每天忙于教学,学生忙于学习。现在静下心来,共同分享这一棵苹果树的故事,我也仿佛回到童年,嗅到了爱的芬芳。学生从好奇、沉思,直至感动,我竟然读到了他们眼里的泪光。经典的故事就是这样,能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后来,有的学生还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儿童诗,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优秀的课外读物,教师往往可以“以一带十”,以这一本经典激起学生对同类读物的极大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如在指导《长大后做个好爷爷》绘本阅读后,我又向学生推荐了“聪明豆绘本系列”的其他读物,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并指导他们阅读的途径。“厚积薄发”是古训,“厚积”更重要的途径是向生活学习语言,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二)沟通内外,开展实践

以阅读教学为透视点,我觉得教师可以设计许多形式的实践活动环节,发散学生的思维,根据需要可安置在课前,或贯穿于课上,或作为教学延伸。如阅读《鸟岛》一文时,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环节,即让学生争做小导游。这时的语文课就要与其他课程沟通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如摘录书报、询问家长、上网等,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再一次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学会迁移运用,探索问题。

总之,积累譬如云彩,厚了自然会“落雨”。积累与实践,犹如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添上了双翼。在开放型的阅读教学体系中,学生会随着语言积累和实践活动的深入,实现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

狐假虎威续编故事范文4

通过多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低年级进行写话练习时,要做到:起点低,起步稳。即先从基本的句式训练抓起。从单句到复句;从看图用词仿写一句话到看图写几句话;从看图写话到观察生活写话;从观察生活到想象写话等。这样容易取得成绩,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愿望,从而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一年级的上学期,通过汉语拼音和常用字的学习后,学生能够用拼音加汉字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表明学生萌发了表现自己和表达认识的愿望,于是就有了基础性写作兴趣。

孩子们经常把自己画的画送给我,并在上面写上一句话,如“老师,你好”“送给老师的画”等,并以能得到老师的会心一笑为荣。学生送的画多了,我不由灵机一动:如果能让他们都愿意把写上自己想法的画送给老师,岂不是一举多得!于是,我班的语文作业就有了画画一项,但必须在画上写“一句话”,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可以问老师、同学、家长,可以到书上去找,可以查字典。孩子们出奇地喜欢这项作业,都想把自己美丽的图画送给老师,画中的“一句话”也越来越丰富。如“这是我的家”“我和明明一起玩皮球”“我喜欢爸爸妈妈”,等等,我选择了其中一些画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孩子们的兴趣更高了,争着参观、比较,有的暗下决心,争取自己的作品能够上墙。

有了这样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们表现自我的愿望更加强烈。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后,我慢慢地把作业换成了只写“一句话”,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于是有的孩子渐渐地写出了“我爱妈妈,我爱爸爸”“我今天回家把作业做好了才出去玩的”,有的写“我看见小燕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今天,我看了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这里面,很多字是用拼音代替的,也有错字别字,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标点符号,初看起来一头雾水,但用心一揣摩就明白:这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的所认识的大千世界呀!

二、 挖掘课本写作的素材,在感悟中学会写话

1. 抓住关键的词语,结合图画联想写话。“词串识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课文中的四组词串合辙押韵,情境图形象直观,课文和插图相辅相成。教学时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由静止的词语联想到具体的事物,由每行词串想象相关的画面,之后在看图想象说话时试着用上每一组词串,如:第四册《识字 1 》中的四组词串,分别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图文并茂,接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结合图画,说出每幅画面的图意,加上合理的想象,用上所学的词串,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效果不错。

2. 按照一定的句式,引导孩子仿写。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课文中人物的外貌、对话、物体的形态等进行描述,按照句式特点进行仿说、仿写,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具有句式整齐、易读易记的特点。在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句式练习说话。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美丽的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诗歌中最主要的句式是“我想变……(什么)。”课堂上,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兴奋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雨滴、小鱼、蝴蝶……),边做动作,边朗诵诗歌,个个神采飞扬,诗性大发。

3. 结合实践,自由发挥创造。“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实践是作文的基础,让学生亲身实践,身临其境,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动口说一说、议一议,动脑想一想、猜一猜,然后再让学生自由地写,会使学生产生极浓厚的写作兴趣。如:第四册的《春雨》是一首赞美春雨润物无声的古诗,在教这首诗时正是早春时节,于是我就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春雨滋润过后万物复苏的景象。回来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想象、练习写话。通过亲自实践,同学们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这难道不是一首首优美的春的赞歌吗?

4. 借助童话,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最爱。我发现,孩子们在课堂上最专心致志的时候正是给他们讲童话故事的时候。

因此,我根据孩子们这个特点,指导他们续编童话故事,以提高孩子的说话、写话水平。如在学完了《会走路的树》一课后,要求同学们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续讲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又如《狐假虎威》是一个传统的寓言故事,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后,让学生续编故事,给他们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他们的童话故事是没有限制的,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赋予人物性格特点,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故事发展的结局,寄托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因此编童话,不但能体现儿童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 发掘生活中的情趣,把语文和生活用写作紧密结合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其实,不论是识字、阅读,还是口语交际、写作训练,学生都是从生活中积累经验,再到书本中探索真知,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学生每天要从生活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与父母、同学的交谈对话;从电视上、校园里甚至小食品袋上接触大量的字词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但儿童的心理特征反映出他们并没有把这些和大脑中贮存的书本知识一一对应起来,只有通过老师的指引,才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因此,要想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需要老师随时注意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观。

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寻找学生认识的字,经常让学生自由朗读课外读物上的短文,更多的时候是和他们一起讲故事、看课外书、猜谜语、做字词游戏……孩子们都喜欢这样的活动,喜欢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寻找课堂上学过的和没学过的语文知识,更喜欢把每一次活动中见到的、学到的用“一句话”真实地记录下来。有的写道:“星期天,我在田边找到一只小蝌蚪,全身黑黑的……”有的写道:“老师带我们到公园里找春天……啊,春天真美呀!”有的写“我有两个好伙伴,我们经常互相帮助……”“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看到那里的学生没有家了,我很难过……我真想帮助灾区的孩子们呀!”就在这一次次的生活实践和语文实践中,孩子们用他们的语言,用他们的眼光描绘了这个多彩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情感。

四、 不断激趣,用写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低年级学生兴趣培养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学生的“一句话”写多了,问题也出现不少。如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方言与书面语出现混淆,写话内容的单一等,这些都是小学生固有心理特征在写话中的反映,老师要经常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并保持他们写话的积极性,做到有始有终,坚持把“一句话”写好。

我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有时用当小老师的方法来纠正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有时用当小翻译的方法区别方言和普通话;有时拟定专门的题目让学生写命题作文;每到假期时给他们介绍一些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成语故事》《唐诗三百首》等课外读物,让学生大量阅读,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有了好的作品,我还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登上了报纸,兴趣更大了。

在语文学习中,作文是一个难点,有了从低年级起写“一句话”的良好开端,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已不只局限于书本当中,局限于枯燥的字词练习当中了,将来的写作对他们来说,我想应该不会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