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二生物学习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二生物学习目标范文1
一、切实抓好师德建设,增强业务能力
组织科组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教风等方面不断提高,为人师表。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认真落实《东莞中学常规教学要求》,仔细研究《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学分制)》,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
组织好科组活动、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积极与市内外生物老师交流。第一学期的第八周组织科组老师到黄山市黄山一中(省一级学校)参观学习,了解教改动态、交流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并听了高二一节《水分代谢》课,对我校生物常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承办了全市的生物优质课初赛工作,学习了我市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了解全国新课改信息,讨论初步决定高一使用人教版教材。
参与编写市高三辅导材料,张子胜老师参与编写《高三综合科》一书和下学期的综合复习练习,刁宏垠参与编写下学期高考生物的练习。
参加全市生物年会,林春来当选为东莞市中学生物教研会副理事长,黄炳炎、周平凡、刁宏垠当选为理事和常务理事。
二、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工作
1、选好备课组长,组织好每周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认真落实常规教学要求,具体见各个备课组记录。每周至少有一节集体备课时间,要求做到“四统一”: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练习。科组长检查落实。
高三:刁宏垠(生物)、张子胜(综合)
高二:黄炳炎(组员:任彩棉、何惠平、谭慧英)
初二:周平凡(组员:林春来)
选出高二备课组为优秀备课组。
2、搞好个人备课,提倡电子备课,网上交流;全体生物教师积极参与科组网站建设,积极向学生推荐科组网站,提倡网上师生交流。目前科组资源库常用多媒体资源有7、36GB。科组网页得到更新。
选出何惠平的教案为优秀教案。
3、加强常规教学检查,提高课堂教学貭量;计划落实科组公开课,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第一学期的研究课
任彩棉第十周 《新陈代谢与酶》
张子胜第十二周《生殖与发育》
周平凡第十三周《细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谭慧英第十四周《水分代谢》
选出张子胜的公开课为优秀公开课。
第二学期的公开课
任彩棉第六周3、19 《遗传病与优生》
周平凡第六周3、19《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选出任彩棉的公开课为优秀公开课。
5、研究高二、高三的文科周班、理科班、生物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选择性地练习,切实控制作业量,严把资料关。加强考试命题研究,提高高二“八校联考”生物成绩、高三市统一摸底考试成绩。
高三生物班黄柏球同学以783分获东莞市生物高考单科第一名,生物平均分为571、2列全市各生物班第一名,总分700分以上3人,重点人数一般本科人数完成目标,超2人。
三、加大教研、教改力度
1、进一步充实完善科组资源库,完成高二、高三的电子教案、课件系列化工作。积极参加学校教师打字比赛,成绩优良。完善科组网页。
2、完成学年度论文总结,向市教研会提交学科教育教学论文和学生小课题研究。
刁宏垠课例设计《观察植物细胞的饿有丝分裂》市一等奖
周平凡课例设计《WEBQUSET主题探究——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市二等奖
刁宏垠教学论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拓展策略》市二等奖、省二等奖
任彩棉教学论文《创新教育与生物教学》市二等奖、省二等奖
张子胜教学论文《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市二等奖、省一等奖
四、搞好第二课堂活动。
1、按照高二、初二生物课程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
周平凡老师指导学生小论文写作,获奖如下:
初二(4)吴晓翎陈彦《关于眼镜问题的研究》市一等奖
初二(6)李敏怡方韵怡《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市二等奖
初二(7)颜晓茵苏丽华杜旭林《蜻蜓为什么把卵产在绿色的操场上》市三等奖
2、继续做好初二、高二生物竞赛辅导工作。
刁宏垠指导学生在20xx、7参加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
高三(6)刘炯、吴惠玲,高三(8)黄柏球三位获全国二等奖
高三(6)黄兰红、高三(9)朱家乐、高三(10)梁沃威三位获全国三等奖。
任彩棉、何惠平、谭慧英、黄炳炎等老师辅导学生在20xx、4参加的全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20xx、510位同学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结果没有公布
省一等奖李安钰祝彩霞王振军叶瑞施张尚凡黄嘉欣 黎雪芬
省二等奖王申钟监森黄加敏
省三等奖曾堔王广发袁银欢许虎云卢佩芝叶婉玲
周平凡、林春来老师辅导初二学生在20xx、5参加全省初中生生物竞赛
省一等奖余志杰涂安然李健荣何奕邝俊杰区永曦
省二等奖陈卓华蹲隅?颜晓茵张海彬
省三等奖袁镜初谢无奇叶润康
市三等奖梁晓琳叶立仁张潇潇
高二生物学习目标范文2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夯实基础,满足高考全面提升素质的实际需要。根据我县的实际,在讲授新课的同时,适当补充有关初中的生物基础知识和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建议
1.备课组长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搞好集体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难易标准。
2.新课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上,并完成课本习题及相应的补充题,每单元结束,进行一次单元自测,成绩记在成绩册上。
每月进行一次月考,月考由备课组长组织命题制卷(也可用单元自测题代替),统一阅卷,成绩上墙。
3.教研组要有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和专题研究。
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要逐一落实,并有所创新。另外,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教法上以“讲授型为主、自学型为主、训练型为主、探究型为主”的四大系列进行对比实验。并找出它们的最佳结合点,提高教学效率。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物的习惯和兴趣,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开展如何挖掘新教材的能力价值和思想教育内容,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专题研究。
5.突出生物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
对演示实验要求全做,对学生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要全做,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至少要在课堂上演示,所有学生实验要有实验报告。
6.加强对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成就的习题以及学科内综合习题的`训练。
并要求学生有知识疑难和错题摘录本。
7.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备课组长要认真督促检查,其方式方法应与高三年级相同。
三、高一年级教学进度上学期
第一至四周:绪论、生物的物质基础(含实验一)
第五至九周: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含实验二至三)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至十八周:生物的新陈代谢一至五节(含实验四至七,补初中生理卫生的循环、消化、泌尿系统)
第十九至二十周:期末复习和考试下学期第一至四周:生物的新陈代谢六至八节(补初中生理卫生呼吸系统)
第五至九周:生命活动的调节(含实验八、实习1.补初中生理卫生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至十八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补初中植物花的结构)
第十九至二十周:全书复习,全市统考四、高二年级教学进度上学期
第一至九周:第六章第一、二节(含实验九至十一)
第十周:期中考试第
十一至十八周:第六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至第七章完
第十九、二十周:期末复习和考试下学期
第一至九周:第八章第九章(含实验十二: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至十八周:选修教材一至二章(含实验一)
十九至二十周:全书复习(第六章至选修第二章),全市统考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高二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一,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第二,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
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生物虽然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但也是文科生这学期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牢,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以往的知识内容,经常出现遗忘的状态;不过,由于已经是高二下学期,虽然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最少,但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有所增强;其中重点班级比普通班好些,在课堂上能与老师互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理科班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文科班这学期主要是复习必修1至必修3的内容,迎接6月份的海南省水平测试。
选修3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属于高科技的内容,技术复杂且进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介绍各种生物技术时,更侧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则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的惟一依据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有几方面是必须遵循的。它们是:以学习专题方式来呈现。即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尽管前四个专题存在互相联系与渗透的关系,但仍各自作为独立的专题来学习。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应予遵循。五个专题合起来,具体内容标准为17项。即在知识性目标上以了解水平为主;在情感性目标上以经历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交流讨论、专题综述等。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内容均属现代生物科技的前沿,已经很深了,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活动建议部分,只能加强,不应削弱。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在贯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上述三方面的原则要求下,突出以下各点:
(1)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都是当前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作为教学内容,不易把握好分寸。为做到基本原理准确,实例可靠,技术方法相对全面,教师要不断进行资料的查阅和备课组的集体合作。
(2)斟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4本学期我担任高二(86)、(87)、(88)三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高二(88)班是文科班,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另外,学生间的差异较大,学习刻苦用功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学习成绩相差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除少数学生成绩比较好外,大多数成绩不是很理想,甚至很差。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会考”展开进行。由于会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对于理科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依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学生实际,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会考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四、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5为了提高高一生物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备课组努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南,努力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新学期高一生物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于生物学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数学校不开设生物,学生缺乏必要的生物知识基础,因此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绵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具体措施
1.在包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研、教学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本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
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3.组织好每周年级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具体分工见教学进度表),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高考要求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做好教后反思。
4.完成实验班练习编写、批阅和评价工作以及普通班课堂笔记和练习的检查。
5.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新教师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达到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一种教学发展的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
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7.加强网络教研,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内质网互动平台,积极参加网络问题的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配合生物学科组搞好本学科集体教研工作,切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9.完成本学期新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评价工作。
高二生物学习目标范文3
关键词:教材;生活;生物课
Abstract: Teachers need to combine knowledge learned from text with the knowledge of life organically, so tha it can stimulate students’strong curiosity.
Key words: textbook;life;biology class
教学中,笔者常跟学生说这样一个例子“公鸡怎么不下蛋?”这是一个高二学生在学激素调节时向我提出的问题。从此也看出我们学生虽然学了高中生物学课程,却无法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生命现象,不懂解决现实中常见的生物学问题。
1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生活点”,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
1.1教材内容与生活中生物学问题(生命现象)
(1)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同一把豆角在夏季室温下很快干瘪,而放在冰箱中几天还完好如初。
(2)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很多蔬菜瓜果能在冰箱保鲜,香蕉为什么不放冰箱保鲜?
(3)酶的概念。用“粉”腌肉,肉不韧。
(4)酶的催化特性。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有奶迹、血迹的衣物,而一般的洗衣粉做不到。
(5)酶的特性受温度的影响。用温水配合加酶洗衣粉使衣服洗的更干净。
(6)验证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用同一棵月季植株截成上下两段进行扦插,一段是形态学下端插入泥土,另一段形态学上端插入泥土。
(7)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带芽的扦插枝条比不带芽的易成活。
(8)植物的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把盆栽植物横放后一段时间,茎弯向上而根弯向底地下生长。
(9)消除顶端优势。“摘心打顶”现象。
(10)植物激素的作用。一箱未成熟的木瓜中,只放一个成熟的木瓜在箱子里就可催熟。
(11)细胞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食物、饮料包装说明书。
(12)内环境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范围。医院的一些体检报告及化验。
(13)内环境的水盐平衡。夏天人大量出汗要补充盐汽水。
(14)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高原反应。
(15)稳态失调。空调病、尿毒症。
(16)血糖平衡调节。糖尿病、低血糖的一些症状。
(17)特异性免疫。艾滋病。
(18)过敏反应。花粉、棉絮、鱼虾等过敏。
(19)器官移植。白血病、尿毒症、角膜病等病人的治疗。
(20)倒置生物金字塔。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
(21)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的多级利用。
(22)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稻田除杂草、鱼塘除乌鱼。
(23)信息传递。蜜蜂的圆圈舞与摆尾舞。
(24)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缸。
(25)我国人口增长。当地连续几年人口普查的数据。
(26)婚前体检、产前诊断与优生。羊水、B超检查。
1.2教师要善于运用,适时举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学生中,很多是为高考的指挥棒而学习的。因此,学生对生物课兴趣大减,上课质量也大打折扣。如果我们教师能在课堂中适时融入学生熟悉或听过的一些例子,来解决一些生物学的问题,那么整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可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更多的学生认为,只有贴近生活事例的课才是生物课。例如,在讲“血糖平衡调节”这节课时,先设疑“什么是血糖?低血糖、高血糖与糖尿病的病人有哪些症状?”提出这些问题之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既然有高、低血糖病人,那么解决血糖正常范围是多少的问题就变的顺理成章。接着再弄清楚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以及调节。最后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高二生物学习目标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 备考策略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73
对于新课改下的新高考我们还没有太多的经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生物高考复习也再紧随其步伐调整着备考复习方案,不再是以往的备考复习的理念来指导学生。为此,本人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新课标试卷及结合个人的经验就新课改下的高三生物备考复习策略谈谈个人一些看法。
新课标下的高考考什么?这是制定高考备课复习方案的首要解决的问题。凡是担任过高三的教师几乎心中很清楚学生进入高三阶段的任务是什么。就生物学科而言,高三这一年的时间是对高二生物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再整合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高三的生物复习是对高二知识的简单重复。高三复习课本实质是让学生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夯实基础,优化思维,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笔者认为在高考复习备考时主要要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标理念主要有: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标理念体现在考纲要求,而每年的考纲都有一定的变化,生物命题的方式、思路等方面也做了相应的变化。
一、深入研究,定方向
即研究考纲、研究考题、研究学情,制定今年的高考复习方案。
1.研究考纲。考纲指导我们的一、二轮的复习。一轮复习是明确考试范围,可依据考试范围进行地毯式的过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纳,将所有基础知识串接成为知识网链,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二轮复习指导是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提高,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种能力考查中分别要达到什么层次。例如,分析图表和分析图解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求有实验与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
2.研究考题。即研究近几年的全国高考卷。高考试题虽然不可能再考,但为什么我们还要研究?因为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是不变的,这对我们把握考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告诉我们高考题考查的深度及考查的题型和角度。如果认真分析近几年的全国新课标的生物高考题,我们会发现有以下特点如:重视课本基础知识、课本小资料及旁栏知识、侧重主干知识的考察;知识点考查紧扣考纲,难易适中;整个试卷无偏题和怪题;减少了文字的书写量,但却提高了学科术语的科学表达的要求;命题情景贴近生活,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重视考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生物学科素质和能力的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生物图、表等资料信息题的考察力度加大;实验考察的地位显著提高,以实验分析形式命题的比重加大,简化了实验题的设计步骤,有利于考生的答题。这些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
3.研究学情。研学情能使我们今年的备考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了解往届学生与本届学生情况,通过对比学生的学习情况,应找到更适合本届学生的高考复习方案。
一轮时间是从2015年的8月1日――2016年3月9日,内容是地毯式地扫描考点,小范围内知识的综合、归纳。目标是全面、系统、扎实地复习。
二轮时间是从2016年3月中旬―4月底,内容是以专题为主,强化理科综合训练。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即做好三个转化: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解题方法转化应试技巧。同时处理好三个关系:课堂容量与课堂效率;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作用;讲评方法与讲评的有效性。
三轮时间是从2016年4月26日―2016年5月31日,内容是题型专题复习如“单项选择题”“材料信息题”“实验分析设计题”“曲线、图标分析题”等、全真模拟演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目标是强化学生做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最后一周, 学生每天做一套由命题组命制的理综压轴卷,要求难度适中,接近高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调适。目标是回归基础,调整心态。
二、充分准备,扎实备考,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过去的“闭门造车”和 “孤军奋战”的备课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充满了热情。如果教师要想系统地掌握教材,把握考试大纲,准确地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很难完成的。而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集思广益,互相借鉴,达到共同提高。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概括为:确定任务――形成初稿――主讲人试讲――集体研讨、修正――组织实施――检测与反馈。
根据教学整体规划由备课组长将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最好先由一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其他教师观摩后,集体再分析研讨、再修正,然后上课,尽可能地做到每节课不留遗憾。有效避免备而不用,用而不一,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鉴借外力,智慧备考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各省市学校间的交流,派教师到课改先进省校学习取经,避免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捷径之道;同时多参加各省各地的高考研讨会,不断吸收搜索信息,有助于充分备考。其次,有必要进行省内联考,从中找优势、找不足,这样可时时检测反馈我们的复习策略的有效性。
四、及时反馈,精确备考
为了提高复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建议制定班级评比表和学生答题情况统计表,通过填表准确地把握学生近期复习的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遗留下的疑团。
高二生物学习目标范文5
关键词: 模拟实验法 生物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模拟实验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依据科学家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是科学家都已经作过了实验,研究过的内容。而现在的社会需要有创新和探究意识的人才,通过“模拟实验法”恰恰可以达到这一目标。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其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基本环节: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并加以讨论。“模拟实验法”正是把实验法的这几个环节中的部分或全部融入到生物学课堂中,怎样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这几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些环节更好的实施?
1.问题的发现与提出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这一环节是“模拟实验法”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往往有几种:
1.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并提出问题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情境是一堂课的起点,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使用恰当的情境能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同策略来同化和顺应新知,为学生走向成功(解决问题)开好头。所以,情境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比如说就高二年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课在教学引入环节中设计的情境:
教师播放一段时长2分钟的FLASH短片,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动画简介:开始时,为一系列的色盲检测图,经过必修二的学习,学生对此很熟悉,马上投入其中,并说出检测的是某个数字或图形。而一分钟后,当学生精力集中时,图片迅速转换,变为一副较刺激的动态图,并伴随较大声响。)此时,部分学生会产生惊吓后的心跳加速,呼吸加剧等一系列现象……师问:你能说出你的身体受刚刚这个刺激而产生的现象是通过什么调节来完成的吗?生A:神经系统。生B:体液系统。师:感受到外界刺激的是我们什么系统?生C:神经系统。师:而使我们心跳加速的又是什么激素呢?生D:肾上腺素。师:所以,准确的来说,能出现刚才这一现象,我们通过的是……。众生:神经——体液调节。……以此引出课题。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等”那么,比较上述两者,同样是以学生活动来设计情境,情境2显得自然,更贴近教学目标。“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这一现象既能连接着上节教学内容“体液调节”,隐含着复习回顾激素的生理作用,让学生在切身感受到某种激素调节的作用的同时产生想了解如何产生这一现象的强烈愿望,对下一教学环节的实施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情境创设承上启下,连接自然,目的指向性很强。相反,情境1的设计给人感觉很生硬,在设计活动中前后问题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萌发,探究新知的氛围没有真正地调动起来。
1.2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或自然现象从而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亲身观察或体会到的现象,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高一生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问题的引出,可以先说一说学生都亲身体验或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根据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有关植物是怎样吸水与失水的问题。还是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几组实验现象:将同样大小的萝卜条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其中甲中装有适量的盐水,乙中装有相同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取出两个萝卜条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会很清楚的发现两个萝卜条的大小有不同的变化。这样就很容易提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因此 ,亲身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3由教师提供数据实例等,让学生分析并提出问题
有些实验现象不容易让学生观察到,可以以数据的形式体现出来,比如:在高二生物“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实验中,可以先给学生出示几组数据(不同时期酵母菌种群的数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从而提出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一旦能够提出有效问题,那么他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有理可循的,下面的步骤也就不难进行。
2.作出有效的假设
当发现提出问题之后,往往要等针对你所提出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判断,从而做出假设,那么这个假设的提出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有的学生会说:“老师,是不是怎么假设都行啊?”。我告诉他:“当然不是”。事实上,我们要做出的假设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一般情况下,是根据你所提出的问题而做的假设,举个例子: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这一实验中,学生在影像资料中会发现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可是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吗?”,那么做出的假设就要与问题相关联,假设: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或者温度不影响酶的活性。而有的学生就会抛开问题自己做出不相关的假设:高温会使酶失活。虽然这句话是没错,可是却与本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不相关的,这样的假设被视为无效的。因此,正确的假设为整个过程的"敲门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重视对结论的讨论过程
高二生物学习目标范文6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种群数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介入数学知识,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然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能力方面)。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较强的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从知识方面来说初步具备了与数学模型相关的数学知识储备,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足以理解种群数量变化。所以,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自己将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学问题归结成为数学问题,进而尝试应用建模成果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我对课标的理解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知识目标: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器对酵母计数;尝试利用数学模型解释当地的环境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法与学法
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三疑三探”的授课模式来完成所定的三维目标,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前以预习题案为依据进行预习,总结自探提纲,教师归纳、总结自探提纲,并给有贡献的小组加分并鼓励,此节归纳自探提纲4点: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及其步骤?
2。种群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3。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解疑合探:
在完成设疑自探的基础上,各小组学生围绕自探提纲,进行解疑合探,在学科组长的安排下有序尽心,对难点进行探讨整理,达成共识并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后,按分工逐题进行评价,教师强调补充,归纳,教师利用评分榜计分,尤其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其他学生要双倍加分。经过此过程基本完成教材中主干知识(完成“J”、“S”型曲线及相关知识)
质疑再探:
给予学生反思时间。启发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我采用了学生直接质疑,全班学生争相解答,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直接解答,或引导学生课下带着兴趣探究。
运用拓展: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巩固知识,我结合本节重点、难点和易混点等知识内容出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遍题,在此环节中对及时编题,抢答者加分鼓励。
四、全课总结:
学科组长对此节课进行评价,评价出本节课的展示之星,评价之星,质疑之星及诺贝尔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