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1
各位老师好,我是XX学校初二地理老师xx,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复习课,这样课型的说课我从来没有尝试过,现在将自己的说课稿呈上,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和第四节,主要包括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描述气候类型的方法四部分等。本节内容不仅是后面复习分区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础,还是中考考试的重点。
二、说学情
初三学生已经学习并且复习过这一部分,一些基本的答题技能已经具备,为了更好的更系统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有必要进行复习。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这部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中学地理大纲上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并且学会说明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方法,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判断气候类型
(2)学会描述气候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关心环境从我做起
从历年中考卷来看,判断气候类型考察的较多,因此把(2)(3)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知识规律性较强,难度不太大,所以本节课在授课中以板书和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采用:
(1)坚持启发式教学,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具体方法复习旧知识,引发思考,然后总结归纳,进行练习。
(2)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直观效果,加大课堂容量。
(3)讲练结合,有讲有练,加深理解记忆。
五、教学过程
1.考纲解读,目标引领。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且强调重点,让学生知道将要复习的内容,哪个方面是重点
意图:帮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做到心中有目标,有导向。
2.考点一,影响气候主要因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这个环节主要是导学案上出示问题,问题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出示,把影响气候的因素进行整合,然后学生回答。意图:回顾已经学习的知识,梳理知识点,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图,形成知识网络。
3.考点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
(1)先是让学生完成导学案考点二的内容,一些特殊的气候类型学生可能已经忘记了,所以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记忆准备,整理自己的思路,
(2)PPT出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然后展示自己复习成果。这个环节包括四个部分,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
意图:将复习主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思维成果的舞台,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以及总结归纳能力。
4.考点三,本节课的重点是判断气候类型方法
(1)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些困难,所以这部分内容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总结判断的具体步骤,包括三步,一以温定球,二以温定带,三以水定型。
(2)小组合作区分9种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部分学生区分困难,所以让能够解决的学生说一下是怎么区分的。
(3)最后完成两道典型中考例题,巩固
意图: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归纳方法,会做中考题。
5.考点四,描述气候特征,
(1)这部分内容较简单,所以学生自学完成,然后展示
(2)用一道题进行练习
意图:帮助学生学会描述气候特征。
6.练习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组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主要是把历年关于本节的中考整合在一起,通过训练,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本节内容中考的考试方式和考点。
意图:在学生掌握答题方法技巧后,通过针对性的强化练习,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牢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7.知识回味,认知重建
意图:最后让学生对本节复习内容进行回味整理,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课堂小结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可以清晰看到本节课的知识点,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对学生起到一个积极引导作用,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2
一、新课学习要依据课程标准,夯实基础
(一)时间安排
从高一年级开始――高二年级(上)期中考试,前后两个半学期。
(二)主要任务
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学考全部内容的新授课
(三)具体安排
高一上学期,完成必修1;高一下学期,完成必修2;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前,完成必修3(文理分科后,此为理科的进度要求,文科按高考节奏进行)。
(四)教学特点
具体要求:从实际出发,精讲精练,减负高效。每课随堂必练5―10道选择题,当堂巩固。课后不留作业。(此为文理分科后的理科要求)
(五)考试检测
这是我们学校的成功经验,五次考试均由学校统一组织,即高一(上)期中、期末考试,高一(下)期中、期末考试,高二(上)期中考试。
这五次考试非常及时必要,对老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很好的检查、监督、引导作用。
(六)注意事项
1.学校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学校平时按课程标准开齐各学科课程,并且开足课时。这既是规范办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取得理想学考成绩的前提条件。我校在这方面做得一直很好,例如,高一未分文理科时,各班政治每周都是2课时,高二分文理科后,理科班政治每周仍然2课时,这就为我校取得优异的学考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师要做到认真上课,优质高效
近两年的学考试卷表明,政治学考知识覆盖面对3个模块,12个单元,均达到100%全覆盖。对30课题覆盖了25―26课,覆盖率85%以上。由此可见,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覆盖面比较广,因此,教师的新授课一定要扎实全面,不留盲点,否则,临时突击将会捉襟见肘,成绩不会理想。
二、学考复习要依据考试大纲,突出重点
(一)时间安排
从高二年级(上)期中考试后到寒假,前后半学期的时间。
(二)主要任务
学业水平考试全部内容的复习课
(三)具体安排
每课时复习一个单元,每两周4课时复习一本书(文理分科后,此为理科的进度要求)。
(四)教学特点
具体要求:每课时复习一个单元6―7个重要知识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巧记活用。当堂完成,不留课后作业。(此为文理分科后的理科要求)
(五)考试检测
即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高二期(上)期末考试,范围:学考全部内容(文理分科后,文理科的进度、范围应有所差别,此为理科的考试范围)
(六)成功经验
2014年政治学考内容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共145个考点,以及年度间重大时事政治。
具体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由低到高表述为了解(A)、理解(B)、运用(C)三个层次。其中了解层次的考点71个,占49%,理解层次的考点59个,占41%,运用层次的考点15个,占10%。由于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低层次的目标要求,因此在命题中对于要求达到较高层次的知识内容,可以出较低层次目标要求的题目。
为此,我校政治教师特为学业水平考试专门编写了学案――《大开八中学考复习学案》。以单元为单位,把B、C两级的考点,作为复习重点编入学案。
1.学案的编写依据
辽宁省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思想政治教科书(必修1、2、3);我校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师备考经验。
2.学案的编写数量
本学案以单元为单位编写、使用,每个必修模块四个单元,一共编写了12个导学案。每个学案B5纸一张的量,包括教师依据考纲提出的问题,学生依据教材整理的答案。一个必修模块四张B5纸,印刷为一张试卷纸(正反面),这样,全部学考重要考点被浓缩为三张试卷纸。考生人手一份。
3.学案的编写体例
问答式。每个学案都是由5―7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都是由“提问”和“回答”两部分构成。问题由教师依据考纲提出,留白由学生依据教材回答。例如: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B级考点)
(2)我国财政的作用有哪些?(C级考点)
4.学案的具体落实
理科从11月进入复习开始使用导学案;一课时完成一个学案,复习一个单元,两周4课时一本书,半个学期3本书。文科则把学案作为寒假作业,由学生在假期独立自主完成。效果也非常好。
5.学案的效果反馈
本学案目标明确具体,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使学生复习备考有了抓手。并且好、中、差学生都可用,提升快,效果好,因此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三、考前强化要依据考试说明,巧练精练
(一)时间安排
高二(下)开学――学业水平考试,前后共3周的时间。
(二)主要任务
考前模拟训练和强化重要考点
(三)具体安排
1.自测三次
教师自选自编模考试题,利用政治课组织考试、反馈、改进、提高。
2.模考三次
第一次,3月1日,开学即考,目的是检查学生寒假复习效果,发现问题,查找漏洞,引起重视。(如果学校不组织考试,学科自己也要利用上课时间自行检测,非常必要)
第二次,开学第一周末,最好由学校统一组织,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合场分卷考试。
时间150分钟,第一个50分钟发、收地理试卷,接着第二个50分钟发、收政治试卷、最后第三个50分钟发、收历史试卷。(这是学考答题纸的顺序)让学生体验各科的题量、时间的安排等。
第三次,开学第二周末,最好由学校统一组织,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合场分卷考试。
与第二次不同,开考同时下发三科试卷,结束同时收三科答题纸。考试期间150分钟,完全由学生自主支配,先答哪个学科,用多长时间,完全由学生自行安排。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学考程序和模式,把一切问题都暴露并消灭在学考之前。
(四)注意事项
1.重视样卷
学考前这六套模拟试题,一般都要本校教师自己选编,试题的质量和导向对教师也是挑战,所以要利用好近三年考试说明中的样卷和题型示例,以及近两年的学考真题。
经研究发现,2012、2013两年的政治学考试题,虽然没有一道是当年题型示例或样卷中的原题,但有一些是依据题型示例和样卷改编而来的试题,特别是2013年,此特点更为明显。改编的方法通常是换材料,其核心考点并未改变。
2.降低难度
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高考,千万不要把高考模拟题直接用于学业水平考试的模拟训练。
降低年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用材料提示答案,考生读完材料和问题,答案即呼之欲出;材料的选择非热点即经典,学生似曾相识,没有歧义,不设阅读获取信息的障碍;设问搭梯子,在材料和选项之间架桥,问法直接、精练,不拐弯抹角,不做任何干扰;选项的设置为四选一,或组合选项四选三,少有四选二的;答案降低难度,知识要点都在教材上,非常明确具体,结合材料可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替代答案设置灵活多样,等等。
3.注意题型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英语复习;方法;策略
九年级英语总复习是一个夯实基础,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过程,它是初中阶段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做到精解精练,适当点拨,巩固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使学生能力课得到全面提升,最终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我校自建校以来,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全县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几年来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求和改进教学方法,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使教学成绩逐年提高,下面把我校九年级英语组在总复习中的一些做法作如下汇报。
一、合理安排复习计划,群策群力,积极抓好集体备课
英语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点,语言点分散,我们英语组在复习前经过多次教研会,共同讨论,研究制定了多轮复习计划,包括复习内容,复习进度,复习方法以及冲刺强化训练等几个方面的周密复习计划。充分利用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搜集教材中的知识点,重点词汇、短语,句子句型及语法知识,坚持超前一周备课,细化每课时的知识点,明确考点和考查方式,围绕考点,重点适当拓展延伸,充分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二、扎实学案教学,夯实基础,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经过近五年我校英语组教师的共同探讨,共同实践,不断改进,目前的学案教学已经较为成熟,我们所设计的学案是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认真研读课标,教材的前提下而制定的,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我们把学案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梳理教材,主要是由教研组共同讨论,通过教材而自编的一些基础知识题,题型不限,灵活多样化,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易考点、易错点,这部分知识内容由学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完成。第二部分是词汇辨析。我们把教材中的学生易混的词汇、短语放在一块进行比较,并通过例句和习题进行巩固,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第三部分是作业和巩固提高部分,学生完成后上交老师批阅,然后在下一节课进行订正,这样教师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解决,不让学生留知识死角;经过这样处理的学案,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学习材料了,而是一套很系统的复习资料了。学案印发给学生之前,我们先根据学案的内容给学生布置复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先熟悉所要复习的内容;布置的内容要具体,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复习时间可以是早自习、早读,也可以从课堂中抽出一小块时间给学生。总之,要让学生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通过学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复习的重要性和学案的知识系统性,从而能更好地复习,更好地发挥学案的作用。
三、稳步推进“三轮复习法”,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轮复习”即整个复习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进行课本知识的全面复习,然后进行各种题型的专项重点复习,最后进行综合模拟试题的应试复习,做到着眼全面,突出重点,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这样,即能确保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让他们灵活应付具体考题,以考出好的成绩。
第一轮复习中,梳理教材,夯实基础。这一阶段计划八周,复习用的时间较长。针对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因时间久、已遗忘的共性特点,本着“研标依本”的原则 ,重视教材,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在教材整体处理和时间分配上,七年级上、下册各一周,八年级、九年级每册各两周,每周运用4张学案来进行知识梳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每周一测试,通过测试,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巩固复习;每周一次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每周一次英语写字,要求学生写好规范字母;每周一次小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练习。学案中的巩固练习题和每周的测试题都是教师从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中精选出信息新、题型得当、练习到位的习题汇入学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剪刀加胶棒”拼盘组题,进行了强化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又可以取得复习的最佳效果,从而使复习达到良性的循环:知识—能力—知识。复习中,我们英语组统一要求,复习教材时要做到“全面、深入、透彻”。“全面”就是通过通过对七、八、九年级的每个单元话题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掌握课标要求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各项内容,不遗漏;“深入”就是所选练习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要贴近中考点;“透彻”就是通过对知识的复习,激活学生对所有已学相关知识的再现,引导学生广泛联系,归纳总结,发现规律,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第二轮复习,知识板块复习,也就是专项练习。这一轮复习历时三周。在学生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基础上,针对语法知识体系和中招题型指导学生进行专项复习。课堂上语法部分先由教师归纳、总结,再通过训练题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点拨、强调。我组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做到讲、练、评结合。针对中考题型,我们分别进行各种考题题型的专项训练,把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洞察各个题型的特点,强化分类练习,最终使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程度。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 轻负高质 讲评策略
每位高三地理教师都要经历紧张有序的高考复习,有效的试卷讲评可以对学生已学过的地理知识起到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这种课型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是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分析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试卷讲评是高三地理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仅供同行参考。
一、试卷讲评要认真做好准备
1.数据统计
准确的统计是为了对成绩、试卷、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除了统计整套试卷的平均分、班级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之外,还要对每个学生的每一题及每个知识点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目的是利用好试卷的检测功能,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认真分析失分原因,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漏洞或薄弱环节,同时为试卷讲评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比较
分析是根据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归纳造成学生考试出错的主要原因:心理、审题、书写、语言表达、知识积累等。比较是为了发现问题,利用试卷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可以同类班级比较分析,也可以将本次考试和上次考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看是否有进步;可以对同一试卷中不同题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看教学的薄弱环节;还可以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试卷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优等生之所以优秀、后进生之所以后进的原因,以转化后进生。
3.制作学案
由于试卷讲评课时间紧、内容杂、拓展练习多,因而在上课前适时地准备一份学案,笔者认为相当重要。学案内容包括:一是考点归纳,即对整张试卷中考察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以便学生上课前能系统了解试卷考察的知识点;二是典型例题的变式训练,即针对试卷中一些正确率较低的题目,教师可寻找同类题目进行当堂巩固练习,增强学生对此类薄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三是模式总结,即对试卷中常见的或典型综合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答题规范度;四是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即对整张试卷中的相对较基础的题目,教师可以以填空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当堂背诵记忆。
二、试卷讲评要有针对性
讲评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测试情况确定,前面提到的课前准备阶段数据统计就是为提高讲评课的针对性和有效的。要找准学生答题的失误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只有真正准确分析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缺陷,才能解决学生的答题易错处,真正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在讲评过程中要抓住典型性和普遍性问题,挖掘出错根源,展示并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理清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2012年苏州高三地理二模试卷的26题。
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冬季含冰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岩土被称为季节冻土,包括季节冻结层和季节融化层。图15为北半球季节冻结层与季节融化层深度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6.下列有关受冻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季节冻土阻碍农作物根系向下伸展,对农业生产不利
B.冻土对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线的建设不利
C.多年冻土影响地表水下渗,在地势低洼处,易形成沼泽
D.有植被覆盖的冻土层较难融化,其上不适宜建造房屋等
这个题目全班36个同学只有10位同学答对了,班级平均分为0.83分。学生不能回答出正确答案BC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仔细阅读试卷中的图文材料,另一方面是对冻土的相关知识没有真正掌握。上课讲评时首先要和学生一起仔细阅读试卷中的图文材料,教会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试卷中的信息为答题提供帮助,其次讲评时教师要对冻土做详细介绍,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冻土的全面系统的知识。
三、试卷讲评要注意拓展
高考考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命题人却可以在设计题目的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随意变化题意、角度,让应试者防不胜防。试卷讲评时要适当对试题进行拓展,可以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变式延伸,也可以增加、丰富答案要点,还可以增加考点难度,让学生在试卷讲评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并对试题题型、知识点分布、解题思路和技巧进行归纳总结,从中获得规律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例如:2012年苏州高三地理二模试卷上的第3题。
图2是2011年12月某日14时部分地区等压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处与图中所示我国风力最大城市的气压差值范围是( )
A.35
C.25
这个题目全班36个同学中只有14位同学答对,班级平均分为0.78分。学生这道题不能解答出正解答案B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对于图中甲的气压不能读出正确数值,对于锋线出现在低压的规律没有掌握,因此在讲解完这个题目后,我及时利用学案,让学生当堂训练了三个类似的题目加以巩固。
举一反三:读图3“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已知丙、丁是锋线,完成下列题目。
(1)图中气压最大和最小值相差( )
A.35
(2)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中,能形成暖锋的是( )
A.甲、丙 B.乙、丁 C.丙 D.丁
四、试卷讲评要注意师生互动
讲评贵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一堂成功的试卷讲评课上,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时间。教师只有知道了学生的疑问所在,才能更好地为其解惑。因此,试卷讲评要利用启发性语言,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激发,逐渐形成解题思路。例如:2012年苏州高三地理二模试卷上的第28题(3)小题。
材料二:图19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示意图,N处有全国最大的熏衣草种植基地。图中E村依山傍海,山青水碧,某集团公司计划在该村兴建一重化企业,将给予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关于征地办企业一事,有支持,有反对,两种意见相持不下。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学业水平测试 复习策略
带领学生复习小高考也有几年时间了,期间遇到了不少困难、疑惑,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教训,现总结出一套省时省力,又有成效的复习方案。
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复习背景:
1.时间上:从2010年开始,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时间调整为3月份下旬的第一个双休日,比原先整整提前了一个多月,加之“五严”规定,授课时间大大缩水。学业水平测试各科成绩只需达到C级,就能获取高考资格,所以期望学校牺牲大量语数外和选修科目时间停课复习,几乎是不太可能。
2.内容上:从近三年试卷总体来看,试卷考查了必修三本教材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平均每年涉及的考点达到40个以上。
3.要求上:从2011年的开始,考试说明在测试内容方面,许多知识点的测试要求都提升了一个等级,与往年相比,指望仅仅通过对考点死记硬背就能过关,甚至拿A,是难上加难,学生必须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就要锻炼自己应用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等级上:09年省教育厅就规定,高考不再是6A才加分(只有极少数尖子生有此可能,教师负担轻),而变为是见A加分(人人都有可能,人人想拿A,教师任务重)。
因此,小高考复习的实际困境是复习课时少,内容多,要求提升,抢A压力大。
地理学科在中国基础教育中,一直处于尴尬地位,即使在如今的初中也仍未被列入中考科目,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其不够重视,延续到了高中,在高一、高二地理学习中重视的程度就不够,基础不太好。而且目前不少学校对小高考理解不到位,宣传也有偏差,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肯定拿不到A,也不想拿,只要过关就OK。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给复习带来了诸多困难,课堂纪律懒散、复习效果差。其实,常年带小高考的老师都知道,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历年来通过率最高,就拿我校来说,已经连续几年100%通过,且更容易得A,得A的机率常常是其他学科的几倍之多,只要方法得当,稍加努力,拿A是不难的。
所以我认为,在正式复习之前,做好复习动员,端正学生态度,使其了解复习的重要性,并给予充分信心,是小高考复习成功的关键,也是必备工作。当然对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也是必须的: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只要求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就可以,尽量不要占用其他学科的时间,以免影响将来的高考学科,但一定要鼓励他们尽全力取得最好成绩;对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重点在于增强信心,只要课堂上紧跟老师走,课后适当花点时间,不懂就问,过关是没有问题的,我校已经连续几年100%通过,千万不要有思想包袱。
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分阶段复习的方法,每一阶段的复习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一轮复习:
大家都知道,小高考试卷中基础分就占到70%以上,且纵观近几年考试情况,大半学生都能拿到80分以上的好成绩,但其实最终效果和拿60分没任何区别,其实这些学生很多人都可以拿A的,阅卷老师和命题专家分析,不少学生都是在基础题上没有拿到该拿的分数,非常可惜。因此,第一轮复习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夯实基础。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三星级普通高中,虽然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但复习时间较少,像上新课时一样,通过课本,将每个考点逐个落实、详细讲解,似乎不切实际。那怎么办呢?
我选择的策略是:教师对照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列出每个考点,并对各考点逐条解析,自编提纲,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同时括号注明,哪些仅仅要求知道、了解的,哪些要求归纳、说明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复习中,准确把握不同考点复习的难度和时间。要说的是,不要以为所有学生都明确了复习的重要性,也不要轻信所有学生都能严控自己,因此抽背和上黑板默写是我用来检验复习效果和督促其认真复习的良方,高中这个时期好胜心和自尊心极强,在全班同学面前下不了台,是件不很光彩的事情。
在必修三本书中,必修1对学生来说是难度最大的,尤其是地球运动和大气部分,想靠完全自主复习掌握这部分考点,效果肯定不理想,容易导致死记硬背,又记不住,做题就头疼,学习兴趣降低。这就要求教师针对重难点精讲巧讲,选择适当的方法。我个人在复习这部分考点时,是这样做的,提前上网搜集多媒体课件,根据自己需要,充分整合(要求课件简洁、知识点全面,对难理解、抽象的知识点,有动画演示,同时教师配以讲解,形成系统性)。
当然仅靠复习知识点是不行的,学生往往容易眼高手低,而且缺乏系统性,只有通过适当练习,才能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前阶段复习不到位的地方,据此调整日后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并提升自己原理、规律的应用能力和实际解题能力,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前阶段教学效果,以此调整日后的教学方法。这里还要强调的是这一阶段试题的难度和练习时间,是以基础题为主,尽量涵盖所有的考点,不太适合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的题目,否则容易造成基础题没做到位,复习不全面,学生能力达不到,浪费时间,影响复习进度等问题。练习尽量做到课本的一节内容一个练习,一单元结束一个综合练习。
二轮复习:
虽跨了年尾、年头两段时间,但实际在校时间不长,学校开始加课了,一定要充分珍惜这段时间,除了督促学生继续认真复习自编提纲、巩固考点外,更关键的是,要充分把握这段不长的时间,培养学生实际解题能力。这段时期以做综合练习为主,各大市的模拟题、历年真题、自编练习都可以。
对于自编练习,这里再次要提的就是分层教学,同一份试卷要体现分层设计,通常我出练习习惯在每道题后注明等级层次,用A、B、C表示,这样学生能明确自己目前所能达到的层次,知道自己离目标还存在的差距。
因为时间关系,试卷评析不要求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是通过练习反馈实际情况,重点讲解错误率高的习题,个别同学不懂的习题可以通过课后个别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解决。当然常年带小高考的教师都知道,要想拿A,就题讲题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重视对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如看到农业区位分析,要立刻想到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考虑,自然因素从哪几方面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又从哪几方面考虑;看到什么对什么的影响,就要知道一定要从有利、不利两大方面分析;等等。
错题复习也很重要,每次试卷讲评结束,无论时间多紧,一定要腾出部分时间让学生看错题,我的目标是题目不要求多,要涵盖所有的题型和考点,但做过的一定要拿到分,同时,教师课后必须认真分析近期易错的、错误率高的题型和考点,通过改头换面,以试卷的形式,再次让学生做,以查漏补缺,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要注意的是,不少学生做题心态不正确,因为是只要求自己过关就行,所以经常是,试卷只认真做选择、判断,估计再做几道综合题就可以拿到60分了,综合题往往是应付差事,等着下次老师报答案。对待这类问题,平时练习,我喜欢请学生上黑板做,而且每次都不固定是哪几个人,人人都有可能,甚至有个别人一堂课可以被不止一次请上黑板,因此,每个人都会很认真地完成综合题,做题的正确率往往也比较高,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轮复习: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地理 记笔记 学习效率
高中与初中相比,知识结构有很大变化,但内部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很多初中生往往靠死记硬背,或对单一题型反复练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即便不太用功的学生,其成绩也不会太差。但到了高中,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要求都有了较大变化,并不是简单地背一背就能得高分的。
有的人认为:“记笔记就是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地罗列和摘抄,很浪费时间。”这是对记笔记的错误认识。其实,有实验表明:刚听完课,能记住知识的80%,过了48小时之后只能记住10%。这说明记笔记是很有必要的,记笔记有很多种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注重书写笔记的方法和格式
记笔记要记单面,采用提要式记法,不仅要按照教材的知识脉络,还要结合教师的授课内容,分出几点来。有的知识可先分成大段再分成小段,做到分层记录、脉络清晰。上课时主要以听讲和理解为主,在教师书写板书时,要简略地记下大纲、思路和疑问。对于教师的总结,在记笔记时要用词简洁,可用代号,听、看要结合,不能一字不落地记,可用不同符号标注出重点、了解、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反思与复习,只要自己能看懂即可。课后把教师讲过的内容整理完毕后,先回忆一下,再默写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把答案归纳成小点后再进一步熟悉,如果忘了,可翻阅笔记,但做题时不要把笔记放在一边,当遇到不会的题时再翻阅笔记。
二、彩色笔标注法
我要求学生准备一套彩色笔,根据每一个知识点的考试要求,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了解、重点背诵、单选、大题。对于定义,常考的那几个字可以用红色笔来书写。如“洋流”的定义:海水常年稳定的沿一定方向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其中“常年”“一定”就是关键词,要用红色笔写出来,课后复习时,着重注意这几个字就可以了。“暖流”的定义:海水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对于这个定义就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定义,而应用等温线图展示出来,其中寒流用蓝色表示,暖流用红色表示,还可以把等温线与纬度的关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纬度低的地区温度高。这样,知识点和考点就有效结合起来了,避免了只是把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但做题却得不了高分的问题。
三、重新梳理教材知识结构
人教版教材,结构清晰、明朗。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要面面俱到地掌握,有些知识点只需了解,有些知识点只需理解,而只有一部分知识点才需要重点理解、掌握、背诵并拓展。对于文科而言,答题时不需要全用原话,只要答出采分点即可,所以,我更注重让学生听讲和理解,以听为主,以记为辅。如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教学中,第一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水体,介绍了海洋水是主体,占全球水量的96.53%,这种常识性知识,学生在小学时就学过,也就没有必要写在笔记上了。
四、教师补充教材中没有的知识
新课改之后,对于知识点的考查更为灵活,让人难以把握。因此,教师应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和补充。如在“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课教学中,洋流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但练习册中却有很多关于这一知识点的习题。因此,我在讲课时,一边画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一边总结规律,提出风海流的定义,让学生加深理解;一边在板图中画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结论,即风海流的方向最终与赤道相平行,而整个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的形状类似于数字“8”,大洋中低纬度洋流,以大洋为参考,西暖东寒,而以大陆为参考则相反。我把学生的总结制作成了表格,以便学生在课后把课上板图中的内容直接填加到笔记本中这一知识点旁即可,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
五、补充知识点对应的典型题
很多学生对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但考试时却得不到高分,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或是做题方法不正确,不能把知识点和多变的考题进行有效结合,我总结出了学生的几个主要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2)审题过程不细致;(3)信息提取不全面;(4)解题思路不清晰;(5)语言表达不规范。针对以上问题,我把做题的方法又做了总结:第一,审题。审的是什么?审的就是图中的经纬度、典型地区的轮廓和形状。第二,找关键词。看看题中考的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因素;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是后者与前者相比,还是前者与后者相比。第三,借助选项给出的答案来分析这道题要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再去做题。我让学生用单面儿记笔记,背面儿进行例题补充,把平时在练习册上遇到的比较好的典型题写到对应知识点旁边。如果图比较简单,应尽量手绘,如果图和图例非常复杂,就可以把练习册中的图直接剪下来,粘到笔记本上,且文字部分要详细解释ABCD四个选项,如A为什么是正确的,考查了哪个知识点;B为什么是错误的,怎么改才是正确的。起初按这种方式做题,学生会感觉很费劲,速度也很慢(每个选项都涉及多个知识点),但经过两周的练习后,学生就会发现,这样做题可以反复巩固以前的知识,进一步熟悉知识点,当再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就可不用再翻阅笔记了。
六、编小口诀帮助记忆和理解
地理知识体系庞杂,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做题时还有很多图像,涉及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是文科当中的理科,所以背诵时千万不能死记硬背,而要有技巧地背,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编一些小谚语和口诀,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如在学习“商品谷物农业”这节课时,分布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和俄罗斯,但这些国家中又有好几个国家和其他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分布国家重复,所以,我就编了一个拼音口诀:美、加、澳、a,o,e……这样既好读又好背,还不容易忘。对于“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天无三里晴,地无三里平。”这类谚语,我们可以把他们作为小故事,讲给学生听,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七、成果展示
经过了一个月的训练,学生都能按我的要求自觉记笔记了,90%以上的学生能从记笔记中收获成功。通过记笔记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理清脉络,找出错误原因。每次月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总结试卷。在试卷总结课上,80%以上的问题已通过查阅笔记、反思理解、小组讨论纠正过来了。不仅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提高了,其他学科成绩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