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先进事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医生先进事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范文1

*县地处辽西北,是我省的贫困地区。过去,这里农民的看病难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可自打有了新农合,农民的看病问题有了眉目,而对这里的医院而言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看来,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农民在基层就能解决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切实减轻其经济负担。

多舛命运的农家娃

39岁的*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娃,出生在*县四堡子乡。家境贫寒使得他从小就对改变家乡面貌有了全新的认识。幼年时的*亲历了乡村缺医少药的境遇,大伯就是因突发心脏病,抢救不及时,在那个交通闭塞、医疗十分落后的小村落里撒手人寰的。

*记得真切:那时家里很穷,村里连一个村医都没有,村民有个大病小灾要“上县到省”,经济负担异常沉重。一些村民有病干脆就硬挺着、扛着。也许这正是他日后从事农村医疗工作的最初“萌动”吧。尽管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他还是毅然走上了艰辛的学医之路,经过阜新市卫生学校的学习,又在吉林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学习深造,毕业后,他来到哈尔套镇医院,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2006年10月,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走上了领奖台……他成为辽宁1000多所乡镇卫生院管理者中的佼佼者。

心里揣着农民的事儿

对于农民,*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愫,他说这种牵挂时刻魂牵梦绕着自己。2007年7月,他来到县中医院,作为带头人,他把医院定位在“农民医院”上,并由此推出一系列方便农民就医的新举措。院里规定:凡住院农民看病一律报销打车费,参合农民门诊及出院当日即报销补偿费用,同时采取电话回访形式,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报销20块钱的车费看起来不起眼,但在农民眼里可不一样,他们说:“看看,医院心里装着咱农民啊!”

对于医护人员,医院严格“约法”,不准开大药方,不准搞“开单提成”那一套。不许搞小病大治,“以药养医”。让农民花小钱就能解决大问题。为限制大药方,院里规定:门诊超过200元,病房超过300元的收费,要经农民患者本人同意,并要经科主任签字。*说,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最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了,所以他的许多“金点子”的出发点都是“农民第一”。

村民张国华家境艰难。一次突遭车祸,生命垂危,张家拿不出钱做手术。救命要紧!一贫如洗的张家最后要拿自家10亩地打出的苞米顶医疗费,这是张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啊!当时还在哈尔套医院的*果断决定,免除张家手术费用3000多元。张国华的儿子“扑通”一声跪在*面前泣不成声:“你们救了我爸,真是俺农民的贴心医院啊!”

石岭子村60岁的村民王德新突发心脏病,来到县中医院时危在旦夕,医护人员紧急抢救,经9天住院治疗,转危为安。老人出院时拿着新农合1600多元的补偿款,激动地对*说:“真是太好了,这里服务好,价格也公道!俺农民放心啊!”43岁的村民顾维凤,自从患上乳腺癌,一家三口陷入了贫困潦倒之中。在县中医院,医务人员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她的生命,手术、化疗……出院时,报销了3100多元医疗费。

让农民“一般大病不出县”

11月15日,初冬的辽西轻雾缭绕,夹带着寒意。*县中医院医疗小分队的10名医护人员深入石岭子村,为乡亲们送来1万多元的药品,并为80多位村民进行了B超、心电图检查及血液化验等,过去被“江湖医生”害苦了的村民兴奋地奔走相告:“咱农民自己的医院来了!”其实,这种犹如农村赶大集般的沸腾场景在这里已屡见不鲜,那些动人的场景令人过目不忘。

*县贫困乡镇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缺医少药现象严重。*与班子商定:医院要经常下到贫困乡镇、村屯最基层,为贫困农民免费送医送药。时下,这已成为不成文的“院规”了。这些年,医院下乡为农民送医送药累计超过了10万元。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医院开展中医疗法,让农民花最少的钱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兴隆山乡老虎村村民林秀芬腰腿疼病好多年了,不能坐立行走,经医护人员的针灸理疗后,病情迅速好转。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范文2

二、不断加强典型宣传要总结近年来选树、推广先进典型和举行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等经验。继续开展正面典型宣传工作。进一步塑造卫生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要结合白求恩奖章荣誉称号、南丁格尔奖、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和标兵、优秀乡村医生等评选表彰活动,探索以先进模范人物评选、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开发制作宣传典型人物的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宣传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广泛深入地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并发动新闻媒体开展深入宣传报道;要多渠道加强典型的培养、选树和推广工作,注重积极主动地会同党委宣传部门、文明办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选拔推出一批各类各层次行业先进典型,挖掘、整理典型事迹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使典型的核心价值得到凝炼提升,影响更加广泛持久。

三、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并遴选表彰一批先进创建单位和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和标兵;会同文明委组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参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同时,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自觉参与到以医德医风建设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制订完善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计划。要着眼于全行业管理和在卫生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卫生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将卫生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覆盖到全行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配合党委宣传部门有关“三下乡”工作的要求,协调、落实好帮扶项目、物资和资金,注重完善长效工作机制,配合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把“卫生下乡”经常化、品牌化。配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工程”协调、落实好村级卫生室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面貌的改善。

四、拓展卫生行业文化建设。年内完成反映同志先进事迹的大型现代京剧创排工作。完成大型历史陇剧创排工作,要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做好卫生题材舞台剧目创排和巡演工作。完成反映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黎秀芳同志生平事迹的黎秀芳》二次创排工作。并启动展演活动;要会同卫生部办公厅等开展大型现代秦剧西北五省区的第二轮巡演工作,完成大型秦腔历史剧全省的巡演工作。借助文化部、广电总局、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在北京举办有利时机,协调推荐二次晋京演出;要会同省文化部门在全省卫生系统层层开展文艺调演工作,办好全省卫生系统迎大型文艺汇演,并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选拔、推出一批优秀作品;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医院文化建设,丰富医院文化建设载体,培育医院精神,端正办院理念。要不断推进院区“美化、绿化、亮化”建设,开展“院徽、院歌、院报、院训、院史”创作、征集活动,着力为城乡群众创造更加舒适、方便、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范文3

整理新变化点亮30年行医路

【画面】经过一段乡间小路,车子停在肥西县花岗镇过岗村卫生站门前。夏日明亮的阳光中,56岁的站长陈尚学正在门口等候。一方小小的院落、一片郁郁的绿色,卫生站的干净整洁和家一般的亲切让人惊喜。

【记忆】我1971年初中毕业后,做过民办教师,当过会计,1975年,经推荐参加“乡村医生培训班”后,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但那时,生产队的一间简陋小屋就是医疗室,村医收入也较低,工资主要靠村里补贴。“合作医疗制度”虽为农民看病提供了一定保障,村民每次看病,每人只需付5分钱的处方费,但因资金总量有限,“生大病”仍是大家最怕的事儿。

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后,我自己开了个诊所。托改革开放的福,老百姓经济生活条件普遍提高,我的诊所也不断“升级”,房子、冰箱等很快都置办齐全了。好的诊疗条件给大家看病提供了方便,附近三四个村子的乡亲看病几乎全找我,每天都是早晨5点开诊,晚上披星戴月回家。

1999年,肥西推行农村卫生改革,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大家一致推举我做过岗村卫生站站长。尽管这一改革让之前“单干”的乡村医生收入锐减,但大家在了解了党的农村卫生政策后,最终愉快地走到一起,共同为家乡人民服务。近10年来,卫生站从未出现过一例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始终保持24小时有人值班。如今,农民看病又有了“新农合”,不但大病、小病都能报,“家门口”的即时报销方式更是大大方便了老百姓。

同甘共苦撑起心中大爱

【画面】病人的询问使采访不时被打断,药怎么个吃法、日常注意哪些事项、饮食如何调整……陈尚学总是微笑着一一耐心嘱咐。一言、一行都能透出他与病人间令人感动的彼此信任。

【记忆】早些年,农民普遍家庭经济困难。因为心里始终装着乡亲、装着病人,经营自己的诊所时,我就常上门免费为“五保户”、孤寡老人看病,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户,除减免医疗费用,还对他们赊账,也从不催债。但每次我到村里出诊,善良的乡亲们也会用一杯水、一顿便饭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知识水平提高了,乡亲们的健康意识也明显提高。 20xx年“非典”、20xx年手足口病以及今年的流感疫情期间,我们基层村医的宣传和排查任务虽然艰巨,但乡亲们普遍都能积极配合、自觉防控,我们卫生站每周更新一次的健康知识黑板报,他们没事总喜欢来“研究”一番。如今,各种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可谓是家喻户晓,切身体会到提高健康保健水平带来的好处后,我们和乡亲们间的“信任”也更牢固了。

受之于恩需用一生报答

【画面】县优秀卫生站长、县卫生系统“健康卫士”、“全省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提及曾获得的荣誉,健谈的陈尚学突然变得腼腆,“国家培养了我,全身心为患者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范文4

关键词:乡村医生;职业道德;研究

一、乡村医生及乡村医生职业道德的界定

在中国历史现代卫生事业发展史上,乡村医生曾立过赫赫战功。乡村医生都是全科医生,许多人既懂中医又懂西医。医生对患者的家庭病史、经济情况等了如指掌,而且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初始病情资料。他们工作在农村第一线,除了医疗,还担负着辖区内的预防保健任务,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卫生防疫、除害灭病、初级合作医疗、两管五改、地方病普查、疟疾歼灭战,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公共卫生宣教、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等,乡村医生几乎把初级合作医疗建成了较为规范的农村卫生网络。

乡村医生,又叫“赤脚医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农村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各种疾病肆意流行,在严重缺少药品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赤脚医生”半农半医,一根针、一把草治疗,曾和农村卫生网、合作医疗制度并称我国农村三大支柱。这部分人当时由三大部分成员组成: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中毕业且略懂医术病理之人;三是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现在的乡村医生基本还是靠体温计、听诊器和血压计等“老三件”诊治疾病。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基本上没有投入,地方政府也不重视农村医疗,因而乡村医生收入非常微薄,这也限制了他们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预存”在乡村养老,更没能力购置仪器改善就医环境。

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患者、社会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公德在医疗行业中的特殊表现。乡村医生作为村卫生室的主体,处于农村三级卫生网的终端,他们直接承担着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预防及保健任务。乡村医生的医德水准及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百姓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所以,加强乡村医生的医德教育,引导乡村医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从思想上重视医德修养,将有利于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广大农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农村卫生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健康发展。对推动农村卫生事业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现状及其成因

有关资料显示,占全国人口20%的城市人口占有我国卫生资源的80%,而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人口却只占有20%的卫生资源。农民是弱势群体,乡村医生也是弱势群体。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还会非常依赖“乡村医生”这一群体。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数量少,无法满足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年龄结构偏大、分布不均、知识老化、职业素质低等,未能充分发挥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网底的作用,乡村医生队伍急需整顿,等等。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医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国家没有把乡村医生的门槛提高,乡村医生无法和乡村教师相比较,更不用说公务员等。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对乡村医生医德教育重视不够,乡村医生培训从内容到形式都跟不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跟不上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在培训中只重视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而轻视医德医风教育,没有将医德教育和医学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市场经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乡村医生的观念中来,在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影响下,一些医德修养淡薄的医生把从事医疗工作看作赚钱谋生的手段,以致出现乱收费、卖假药和过期变质药品、小病大治、开大处方药、拿回扣和差错事故频发等现象。乡村医生受所处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的制约,很多人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处理问题,得过且过,不懂得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不注重自身的医德修养,这也是医德滑坡的原因之一。

三、提升乡村医生职业道德的举措

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并保证各项经费的落实和投入,从制度上解决乡村医生职业素质提升的问题。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就是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保障村民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2011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则明确指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发展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并明确规定了“乡村医生的补偿和养老政策”,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乡村医生的重视。

乡村医生应加强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并要兼顾以能力为本的学历教育和以临床实践技能为主的非学历教育,要制定符合乡村医生的教学大纲,加大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运用。乡村医生医德教育体系的建立,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新农村卫生工作和乡村医生的特点出发,完善乡村医生教育的规划。要把医德教育作为乡村医生培训中的必修课,重视医学知识的培训,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找出乡村医生医德教育的侧重点,帮助他们提高医德认识,形成医德情感,磨练医德意识,坚定医德信念,指导医德行为,养成医德习惯。使乡村医生们真正做到敬业、乐业、精业、清正廉洁、尊重和关心病人,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较好地完成“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责。加强乡村医生医德教育的课程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医德教育。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把人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认为影响其健康状况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心理和社会因素,医生的服务不仅要医治患者生理上的病痛,还应承担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的心理状态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等,这就要求乡村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知识。所以,在乡村医生的培训中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学习科学发展观相关理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设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和卫生法学等课程,还要注重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不断提升乡村医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对乡村医生的要求。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下的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制度,构建和实施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向乡村医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服务平台。为增强乡村医生医德教育的实效性,对乡村医生来说,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的空洞理论和单纯的说教,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乡村医生进行医德教育。寓医德教育于专业教学中,医学专业课中蕴涵着丰富的医德教育资源,这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同时,要积极建立乡村医生绩效考评制度,逐步形成良性竞争,以提高乡村医生整体队伍的素质。重视发挥榜样的示范教育,选择典型的医德标兵介绍个人的先进事迹或用报告的形式介绍我国历代涌现出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专家,使其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启迪、教育,引导他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责任感,恪守医德,牢记救死扶伤的天职。发挥培训教师主渠道的作用,培训教师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体,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在关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前提下,积极拓宽专业口径,增设符合乡村医生的特殊专业,加大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有针对性地进行职后培训。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适应新形势的乡村医生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这也是加强医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立监督投诉电话、意见箱、聘请社会监督员、召开患者及其家属座谈会等形式,构建群众、患者、社会监督制约体系。

参考文献:

[1]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Z].http:///

law/law_view.asp?id=79062.

[2] 杨静.乡村医生职业素质提升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 汪小云,钟初森.在医学生职业指导中加强职业道德教

育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9).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范文5

自____9年我县实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在政府主导下,着力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建立起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推进了公立医院的改革。通过6年来的改革,医保、医药、医疗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得到了重新调整,广大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些缓解,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得到了切实履行,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特别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医改工作健康、有序、稳步推进。

(一)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县级层面整合初步完成。去年12月份,按照省、市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成立了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两个单位均在短时间内整合到位,实现了合署办公,完成了职责调整,做到了人员融合、责任融合、平台融合,在整合的形式和内容上,走在了全市前列。

(二)公立医院改革攻坚克难,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县自____3年12月31日实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两处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实施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内部运行机制等综合改革,今年6月1日进行了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以来,各级财政投入有所增加,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公益性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全力推进新华医疗与县中医院合作,新中医院迁建项目目前已基本完工,具备验收条件,到位三期出资1.87亿元,在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县公立医院改革为全国基层医药体制改革探索了新路。

(三)信息化建设抢抓机遇,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强力支撑。县人民医院电子病历通过国家卫计委6级评审,达国家目前评级最高水平,开通了“玫城网医”。在此基础上,联合市中心医院申报了市科技局重大民生科技专项,获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在前期各医疗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县级医疗服务机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互联互通,建立市、县、乡三级联网,联教、联科、联研、联医的“三级四联”信息化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四)医疗服务实现新提升,硬件软件建设不断加强。一是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县中医院新院迁建项目进展顺利,孔村精神卫生中心7000平米综合楼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二是加强医联体建设。省千佛山医院、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别与县医院、中医院,县医院、中医院分别与6处镇卫生院,组建了医疗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加强中医药管理。继续开展了五级师承和薪火传承工作,东阿镇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了五级师承省级考核工作,孔村国医堂投入使用。我县被列为山东省中药资源普查和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项目试点县。四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县医院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孝直卫生院入选国家卫计委首批“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申报医院。老年乡村医生摸底调查和生活补助发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五是着力打造平安医院。将医疗纠纷纳入全县__8调解体系,建立起警医、司法、联动,相互协作、信息互通、快速反应的对接机制;实行“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全市率先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实现全县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

近几年来,虽然医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受经济利益和医疗服务质量以及医疗服务模式等多重影响,加之医改又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深层次的机制体制矛盾、复杂的利益调整等难点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深化医改中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

(一)医疗方面

一是县乡医疗机构定位不明晰,存在县内竞争问题,造成医疗资源重复、浪费。上级医院依然人满为患,群众到上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原因就是这几年医改强基层力度不大,基层医疗机构担当不起应有的职责,一味追求医疗实施“高大上”,而人才、技术等方面却不相匹配,服务能力没有明显提升,而上级医院干了基层该干的事。

二是县乡村医疗设备更新购置问题。由于经费保障不足,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陈旧、老化,难以满足当前群众的就医需求,导致一些病人不得不到上级医疗机构看病住院。同时,基层医疗网络建设有待加强,由于有些医务人员年龄偏高,存在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问题。

三是县级医疗机构债务问题。医改前,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进行了一些基本建设和设备投资,目前普遍有债务问题。医改后,由于执行药品零差率,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减少,直接导致了债务化解能力的弱化。

四是基层卫生机构保障问题。一方面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偏低、待遇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心理不平衡,极大挫伤了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村医办公经费无保障,比如,水电暖、网络、笔墨纸张、租赁费等日常开支,只能在个人收入中垫付,有的村医把看病救人当做第二职业,业余时间从事驾驶、开商店等职业,心思和精力不能全部投入卫生事业。

五是村医后继乏人问题。全县共

575名村医,其中,35岁以下68名;35至60岁359名;60岁以上148名,8月底,到达退休年龄128人。由于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高度重视,门槛相对较高,明确了大学生必须取得从业资格,才能进入医疗卫生行业。加之村居医疗办公环境较差、福利待遇保障少、风险高压力大等原因,导致了村医人才队伍匮乏,呈逐年减少趋势。(二)医药方面

一是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问题。部分药价虚高,加重了群众就医负担。特别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许多低价、高效的药物未列入基药,导致乡镇卫生院无药可用,病人只好往上输送。

二是药物定价机制问题。医保政策调整后,实行了“限额、起付线、签约”等政策,很多病人对医保政策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不少群众直接到药店看病买药,导致医疗机构病号明显减少,营业收入随之减少。

三是药品配送问题。部分药品配送不全、不及时,尤其是采购量少的药品或者价格低廉的药品,不能及时配送到位,影响了诊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一次采购后多家、多次配送,配送方式不一,增加了基层医疗机构负担。

四是药品储藏、分送、损耗费用问题。药品具有其特殊性和高质量性特点,科学地储存和保管药品,才能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如不按规定储存和保管,即使在有效期内药品效能也会逐渐下降,疗效逐渐丧失,甚至会产生毒性,因此,只有科学分类管理,才能保证安全,而这也需要一定的费用。

(三)医保方面

一是新农合、居民医保整合需要消化。由于机构合并,基层计生办与卫生院存在脱钩现象。医疗患者期望值过高造成盲目消费,由于缺乏医学知识,治疗心切,往往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医疗需求,认为越大型的检查越准确越放心、越贵的药疗效越好,造成医疗费用的增长与浪费。

二是医保药品目录和基药目录衔接不够,使惠民政策打了折扣。医保经办机构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控制采用了定额包干的办法。医院主观上不可能作亏本生意,结果这笔帐需转到医保对象身上。

三是医保政策调整频繁,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平稳运行。由于近几年医保政策调整变动频繁,相应的医保政策宣传也不到位,群众对此不是很了解,影响了医疗机构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深化医改工作,总的思路是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强化顶层设计,勇于探索,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和发挥市场作用,采取更加有力的手段,积极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能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路子,把医改不断推向深入。

(一)找准定位,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把强基层放在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原则,除了重大疑难疾病之外,常见病、普通疾病应该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治疗,这方面的业务量要占90%以上。一是做强龙头。县级医院要大力发展龙头科室和特色专科,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二是建设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三级医疗服务网的中心。要在按照建设标准填平补齐的基础上,提高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治疗等综合服务,特别是要加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以及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开展一般普外和妇科手术,做到“中病不出镇”。三是打好基础。把村(居)卫生室全面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统一价格和收费,医疗费纳入医保报销。对由乡村医生举办的卫生站由政府提供一定补助。其它卫生站由政府举办,纳入卫生院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执业。四是扩大补充。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依法举办民营医疗机构,适应市场需求,锁定债务,避免新债,积极化解债务积压问题。同时,加强医院经营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基层医疗网络建设,提高业务操作水平。

(二)提升内功,加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按规定严格核实人员身份编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的人员支持,按照实际需求适当按程序增加医疗人员,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同时,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二是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落实精细绩效管理,按业务量给予适当补贴,把对每一个科室、每一项工作的要求都体现在绩效中,避免“大锅饭”,坚决禁止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的做法。三是加强医院道德和文化建设,强化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提供真诚、优质、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关心。四是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对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培养,选派骨干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鼓励个人自学,提升业务水平,调动医务卫生工作人员钻研技术、增长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释放潜能,争取事业不断发展。五是保障待遇。依法保障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对困难基层医疗单位给予适当补助或倾斜,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基层医疗单位健康发展。探索建立村医合理报酬补偿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解决村医后顾之忧,同时为建设发展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创造条件。

(三)统筹推进,优化乡村医生队伍

一是合理配置乡村医生。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建立,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中、高职医学生培养,县级医疗机构适当下派帮扶。二是加强继续教育。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和培养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村医进入中、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医药院校)接受医学学历教育,提高整体学历层次。对于按规定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医学相应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对其学费予以适当补助。同时,联合职教中心委托培养村医。三是拓宽乡村医生发展空间。在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优先聘用、招录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进一步吸引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

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同时,对已退休的优秀医务人员进行返聘。四是切实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方式设立专项资金,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乡村医生合理的收入水平。(四)形成合力,建立科学沟通协商机制

改革制约医院发展、制约医院提高服务能力的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加强卫计、财政、人社、发改、物价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监管和指导,发挥职能,积极推进医改。一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加快推进“三医联动”步伐,医保、医药、医疗互为条件,密切相关,应做到同步建立、综合互动,才能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的目的,降低因其它两项改革不到位给医保基金带来的过重负担和风险,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除了组织、人事部门要支持医院建立全员聘用、能上能下的机制外,对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才要加大委托高等医学院校代培的力度,加快全科医生、专科医师的培养,尽快出台本科院校毕业生到三级医院进修后返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全科医生、专科医师培养的政策。三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控制药占比,现在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特别是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偏低,未能体现医护人员的技术和劳动价值,或多或少引发“大处方”、“过度检查”等不合理的医疗行为,调整理顺医药价格,注重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四是建立医疗帮扶机制。利用“大手拉小手”工程,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具体的帮扶工作计划,将完成情况列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细则,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五)大力宣传,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医保政策宣传,明确参保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积极探讨个人医保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让全体参保人员了解医保政策和就医的各项规定,积极支持医保,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让参保患者了解“基本医疗”的含义,树立合理医疗消费的保障意识和费用意识,摒除参保患者医疗旧观念。三是加大对违规就医行为查处力度。凡有不当就医造成医保基金损失或恶意骗取医保基金的违规行为,经查实后,按规定从严查处,促使参保人员规范就医行为。四是探索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凡是国家批准的合格药物都可以进入市场竞争,借助电子商务等手段进行运作。并允许地方和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探索,解决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院与药品商店价格相差悬殊的问题,使更多的药品加入医保报销范围。五是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环境。通过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卫计系统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弘扬正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良好氛围。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范文6

乡村,是现代教育的发源地,那里有许多值得挖掘与传承的精神财富。徐其军,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拒绝了功利的价值判断和平庸的世俗追求,坚守着内心深处纯真的乡村教育信仰(本刊2010年第2期“成长故事”栏目曾予报道)。当我们有意“忽略”他独特的患病经历给我们带来的心灵冲击之后,更能阅读到他内心的梦想、爱心的力量、奉献的幸福。值得欣慰的是,这样的“苏派”乡村教师还有很多很多。对于他们的独特身份,我们不该居高临下地怜悯、同情,而应发自内心地尊重、敬畏。沈健厅长在2011年12月20日召开的学习徐其军老师先进事迹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给我们以深远的启示。且让我们铭记海德格尔的那句劝告:让我们抛开这些屈尊俯就的熟悉和假冒的对“乡人”的关心,学会严肃地对待那里的原始单纯的生存吧!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系列报道之二

叙事

一个教师的乡村教育信仰

――记南京市竹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教师徐其军

本刊记者蒋保华

秋风萧瑟,落叶飘飞。汽车蜿蜒在群山之中,几小时后,终于抵达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一下车,立刻被久违的乡愁和美好的童年记忆包围着。村里的娃娃们跳着橡皮筋、踢着毽子、猜着拳……虽然衣着朴素、满脸稚气,却自由自在、欢声笑语,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弥漫着山岚的氤氲。

迎面走来一位“最美丽乡村教师”:质朴无华的外表,腼腆淡定的神容,即使身体消瘦,面色昏暗,也不失“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的谦谦君子气质,他就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主人公――徐其军老师。

我的乡村,我的梦

乡村,一个略显沉重的字眼,开始逐渐淡出时代和媒体的视野。有人以为,它代表着贫穷、闭塞、保守、愚昧,于是避让、拒绝、逃离;有人以为,它代表着诗意、温情、古朴、恒远,于是向往、爱恋、回归。在徐其军老师的心中,“乡村”无疑属于后者。

1977年4月,徐其军出生于六合区泉水乡四合村,这是南京市西北角最偏远的一个山村,交通闭塞,鸡犬相闻;经济落后,邻里相亲。徐其军在这里度过了温情脉脉的童年。村外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是山村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徐其军从这里走进止马岭旁的枣林小学就读。小镇上流行着一句顺口溜“家有一缸粮,不来‘枣小’上”。因为这是六合最贫穷、最偏远、规模最小的小学,校舍破旧,教具简陋,而且只有五名农村民办教师。徐其军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境贫寒,生活困苦,兄妹三人常常缴不起学费。幸好当时遇到通情达理的黄老师,允许缓交,待收成季节卖粮了再补齐。可有些邻居孩子就没这么幸运了,几个非常聪明的童年伙伴因此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永远留在了大山深处。这些老师虽然学识不高,但种过庄稼,特别能体会“要那么收获,先那么栽”(语)的道理,他们对待学生犹如农夫对待庄稼,爱得自然,爱得无私,爱得有法。在日常教学中,他们也遵守天时,遵循天性,呵护生命,守望成长。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时空里,一起阅读着、游戏着、探究着……这段幸福快乐的六年小学生活,伴随着“寒门难出贵子”的酸涩记忆,让徐其军在毕业时就种下了“回到乡村当一名教师”的梦想。

1994年,正值中等师范最为辉煌鼎盛之时。徐其军以超出全区最好的六合一中录取线27分的中考成绩,考进了溧水师范学校。这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家境的选择,更是夙愿的兑现。如此可以更早地扎根山村,走进教育,将自己所学所悟惠及山里的娃儿。在三年师范生活里,他常常会想起山村的孩子,他们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条件,周围的文化氛围,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和城里孩子的差距都非常悬殊,自己虽然无法改变大环境,但可以改变小环境。将来自己一定要尽绵薄之力,牵引这些娃儿到“山的那一边”,一起欣赏心灵的日出。

1997年,即将毕业的徐其军因文学功底深厚,基本功扎实而被学校推荐去南京晓庄师范继续深造。徐其军想起这将意味着山里的娃儿要再等他两年,意味着将来可能被分配在城里,于是,他果断而委婉地拒绝了。因为只有回到大山里,他的内心才能安宁。徐其军听从了山里孩子的呼唤,听从了心中梦想的招引。于是,风华正茂的他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回到大泉湖畔止马岭下的枣林小学。他说:“人人都不到偏远的地方去,那里只会更糟糕。留在城市,改变的只是我一个,回到大山里,能改变很多个‘我’。我是从枣林小学出来的,那里有渴求知识的山里娃,山区太需要对农村孩子有感情的老师了!”

虽然当年未能遂愿,泉水乡中心小学因扩容缺少英语教师,徐其军最终被分配在了那里。但在2000年,他终于如愿调到枣林小学这个“教师梦”开始的地方,终于有了一块属于自己心灵的教育土地。有了这块“土地”才有了人生的价值,才有真正的灵魂,才可以把自己的爱心和教育的种子一起种进山村娃儿的心田。他坚信,哪怕只埋下一粒种子,也总有生根发芽的机会。

徐其军的到来,改写了枣林小学的历史,他成为该校第一个“正规军”,执教五年级语文、英语,兼班主任。如久在他乡的游子,终于“归园田居”一般,徐其军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与枣林小学的生命相遇,与山里娃儿的灵魂晤对,是何等幸福的事儿!油然而生出何等的生命能量!平日与学生畅游课堂,大鱼前导,小鱼尾随;假期与娃儿游戏山林,风乎舞雩,咏而归。备课、批改、谈心、家访……徐其军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却也怡然称快,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这些山娃儿有明亮的未来,自己苦点、累点值得!正是这种坦然和满足,他才能从容地行进在乡村教育的深处,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他常常想方设法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能力,还经常利用进城办事的机会,自费购买学习资料给孩子。通过参加县区作文、演讲等竞赛,为这些深居简出的山里孩子找到自信,看到更远的地平线。

我的讲台,我的命

甘地曾说:“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我的世界;就精神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徐其军满怀着浓郁的乡愁和对乡村教育的挚爱,回到自己充满温情与敬意的精神家园――枣林小学。此心安处是吾乡,徐其军在乡村教育这块幸福的自留地上,找到栖息灵魂和双足的地方,从此不再是大地的“异乡者”,也不再“生活在别处”。正是这种纯净、崇高、敬畏与恒心,徐其军每天和山里的娃儿一起,过着宁静、简单而快乐的山村生活。

然而,这又是一个考验人的灵魂的时代。2002年,25岁的徐其军乡村教育事业风生水起,也将收获甜蜜爱情的果实。婚检时,医生意外地发现,徐其军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导致肾衰竭,加上没有及时治疗,已并发尿毒症。更可怕的是,先天基因排列紊乱,要找到匹配的肾源置换难于上青天,只能以药维持,生命最多还能维持两三年。面临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徐其军崩溃了、绝望了,甚至有点歇斯底里。过往的一切追求,山盟海誓,此时都化为乌有。万念俱灰的他,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把多年来凝聚自己心血的读书笔记、发表文稿、获奖证书全都焚烧成灰。看到火烬在眼前慢慢熄灭,他似乎感觉自己的生命也在慢慢终止,被无边的黑暗吞噬……

生命需要信仰,它是灵魂之乡的一种亮色。有了这么一点亮色,当我们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至于走向绝对虚无。生存,还是毁灭?徐其军遭遇到自己生命最为黑暗也最感虚无的时候。然而,他对乡村教育的守望,对山里娃儿的挚爱,给他的生命带来一丝亮色,让他超越了巨大的恐惧与无尽的痛苦,获得继续生存的理由与勇气。他说:“从来看望我的孩子那充满渴望的眼神里,我看出他们是多么地需要我。能和学生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讲台上。”这既是他的自我救赎,也是他的“凤凰涅”。当死亡的阴影突然落在徐其军无边的灵魂畏惧之上时,他清晰地看见了自己的生命是怎样地超越阴影,又是怎样地终结悲伤,于是他更加地热爱自己的生命。他想,既然生命的长度无法延长,那就拓展它的宽度;即使短暂而不可逆转的生命注定不能灿烂辉煌,那也力求以自己的一点星星之火,去点燃孩子们求知做人的明灯!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痛苦折磨、抉择、历练之后,他和未婚妻解除婚约,重新回到讲台。

重返校园的徐其军,深知属于自己的日子已经非常可怜。可他已经从生命的废墟上挺立起来,越是逆境在给自己做减法时,越要想着给自己做加法,和时间赛跑,向生命挑战!他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踏刃而起,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教语文、英语、音乐,一周十九节课。他要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山村教育,时刻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幸福时光。病情越来越恶化,他的听力、记忆力日趋下降,头发大面积脱落,每早起床很是费力,得折腾十多分钟,平时二十分钟的上班路程,现在步履蹒跚地要花上一个多小时。上课经常疼痛难忍,只好一手扶着黑板,一手撑着讲台。虽是如此,徐其军依然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管理工作更是细致入微。

2006年10月,徐其军终于到军区总医院接受系统治疗。手术之前,当医生让他选择血透还是腹膜透析时,徐其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虽然这种方式需要无菌环境,极易感染,但可以独立完成,不会耽误自己的教学。徐其军必须每天两次将两公斤的药水注入体内,隔四小时后再将代谢出的血水放出。每天经历体内生命的“轮转”,徐其军逐渐退隐自己的心灵,保持精神世界的宁静一隅。

2007年六合区进行乡村小学合并调整,枣林小学被“消失”了。被安排到竹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的徐其军,既为山里的娃儿有了更好的成长环境而欣喜,也为他们能否适应、融入新的集体而担忧。他一直牵挂着原来班级的十六个孩子,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新的学校,徐其军依然忘我地投入教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起奏响生命的交响乐。即使在2011年3月份换肾手术之后,一有老师外出参加培训或会议,徐其军就会主动要求代课。

在徐其军的宿舍,我看到他正在阅读的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这是一本让许多人灵魂得以安顿、心灵变得纯净高贵的书籍。徐其军划下了这样的句子:“不要再随便地游荡,因为你将面临自己记忆力的衰退,……那么抓紧你前面的最后一些日子,丢开无用的希望,来自己援助自己,如果你完全关心自己的话,而这是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的。”对徐其军而言,拯救自己生命、安顿自己灵魂的最好方式,就是栖息在乡村里,坚守在讲台上,生活在孩子中。在他看来,“活着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找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去做。离开了讲台,我将失去生命的全部意义”。

我的学生,我的魂

当今,日新月异的生活正逐渐淹没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寻求,即使在有着“象牙塔”美誉的校园也开始“倾斜”。而徐其军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却能如西西弗斯般不断追寻着内心的信仰。

徐其军内心深处存有的信仰是什么?是对乡村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对山乡学童的炽热情怀。这是一种来源于他内心深处的召唤,而这种召唤使得他每天身处在乡村教育的情境中,总能真诚地谛听来自生命最本真的悸动和低语,和山村的娃儿们一起享受温暖美丽的精神文化之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这里没有耳提面命的疲惫,没有自欺欺人的虚伪,徐其军和孩子们的内心都向着真、善、美敞亮着。他说:“能跟孩子们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教书是治病良药,站在讲台上,活着才有意义”。徐其军正是在这日渐清晰而坚定的人生目的的探寻中,拥有了一颗高尚睿智的心灵,一种博大纯净的精神,一份真诚温润的情愫,一种高贵雅致的人格。

乡村家庭大多家境贫寒,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青年家长们开始大量涌入城市打工,留守在家的儿童成了徐其军新的牵挂。对于这些孩子,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做人的常识,甚至还要为他们的生活排忧解难。每届学生进班后,徐其军都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自带干粮和开水,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徐其军认为,教育之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从无条件地接受孩子开始。班上每个学生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谁是孤儿、谁是单亲子女、谁是留守儿童,他都知道;谁烦了恼了落后了,他也都清楚。孩子们常常像小鸟儿一样围在他的身边,缠着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2011年4月23日,得知教过的几个学生要参加初三英语考试,徐其军从医院偷偷地乘车来到竹镇民族中学给他们鼓劲加油。学生回忆说,“当时徐老师戴着大大的口罩,挨个儿跟我们讲解注意事项,进入考场时还冲我们做了一个要自信的手势”。

童年捉襟见肘、家徒四壁的生活记忆,拖延学费、食不果腹的难堪经历,让徐其军常常默默地对贫困家庭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虽然自己只有千元的月薪,还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日子过得相当窘迫,但一听说学生中有兄弟俩的父亲病故,母亲出走,家里还欠着巨额债务,眼看就要辍学时,他还是硬挤出钱来接济他们,直到毕业。徐其军还利用各种机会,给学生们买回文学、科普、社科以及其他书籍,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抽空分批带学生们到城里,让他们看看山外的世界,激发学习的动力。其实,徐其军家里至今仍然很贫困:几间普通的平房,一个碗橱改成的书橱、一张堆满书籍的小方桌、一台只收到一个频道的八十年代生产的十四英寸熊猫牌黑白电视机……然而,徐其军的内心却很富有:有自己挚爱的事业,有自己欣赏的学生。

徐其军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乡村的孩子们,孩子们也用生命温暖着徐其军。在他生命最低谷的时候,孩子们对他的期盼、对知识的渴望鼓起了他活下去的勇气,获得了生命的力量。学生是他的救命草,是他全部的精神寄托。有个学生发来这样的手机信息:“爸:不要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与命运也许不公平,但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不断地去努力,生命就会创造奇迹!对吗?”有的时候,孩子们看到徐其军面色不好,就会走过来给他擦擦汗,捶捶背。换肾手术之后住在无菌隔离病房时,一个已经升入高中的学生来看望他,将一张写着“徐老师加油!”的纸条举在窗前。这些不经意的话语,细小轻微的动作常常震颤着徐其军的心弦,给了他莫大的精神鼓舞和前行的不竭动力。学生成了徐其军魂牵梦绕的孩子,他说:“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自己的学生,我和他们血脉相连,亲得就像一家人。如果不能让我站在讲台上看到自己的学生,那才真的是要了我的命啊!”

淡淡斜阳中,我们驱车离开了徐其军,走出了大山,迎来了都市滚滚的车流。我想起了托克维尔的一段话:生活不是苦难,也不是享乐,而是我们应当为之奋斗并坚持到底的事业。徐其军从教十几年来,虽然命途多舛,但始终扎根在乡村教育的生命林子里,与孩子们一起追随内心,相互取暖,守望未来。其实,只要我们用信念和生命坚守讲台,如证严法师说的那样“有愿,立志,力行”,不断提醒自己的信仰,不断揣摩自己的灵魂,我们的乡村教育一定能迎来“放牛班的春天”!

观点

源自坚定信念的大爱

杨瑞清

徐其军老师虽然身患绝症,却谱写了壮丽的人生乐章。是什么力量让他创造了奇迹?是爱!徐老师用爱的力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用爱的力量拯救了自己的生命,用爱的力量为创建南京教育名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徐老师爱孩子,爱教育,爱乡村,爱父母,爱女友,也爱自己。他的爱,是真爱,是会爱,是大爱,是自爱。当我读到徐老师日记“枣林小学的孩子们,在我不多的日子里,我爱你们”,禁不住热泪盈眶!因为爱得真,爱得纯粹,所以徐老师孱弱的身躯释放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感动了无数的生命,激发了无限的能量,也使自己赢得了尊重,赢得了抗击病魔的巨大力量。

无论对于国家、民族、事业,还是对于个人,信念都是极其重要的。徐老师爱的力量,来源于他内心坚定的信念。用他自己在2008年“周涛说故事”访谈节目中的话说,他觉得这样做“舒服”。是的,徐老师用生命诠释了一种人生观,一种价值观:人,活在信念中,活在“梦想”“希望”“意义”“价值”“盼头”“理想”中,就能得到精神力量的滋养,就会真正觉得“舒服”。

我们要学习徐老师这个典型、这个模范,我们更要看到一个健康的徐老师,一个自在的徐老师,一个专业获得更大发展的徐老师,一个淡泊平凡的徐老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

责任担当之路上的坚毅人格

丁伟明

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时代,在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成为刚刚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主题的时刻,徐其军以其事迹启发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他曾放弃读当地最好的高中,而选择读师范;放弃被推荐继续深造,而选择去最偏远的山村小学任教;当他得知自己患病时放弃了姻缘,而选择了把幸福留给他人。这些选择,隐含着他崇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当今,教育越来越关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幸福,优质教育越来越成为百姓的诉求,由此,教育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教育者应该如何担当?徐其军告诉我们,教师的责任是关爱学生,改变儿童的命运。徐其军主动选择到条件最艰苦的乡村小学任教,主动担当为把“牧童引向山外”的“吹笛人”,这是热爱家乡、热爱学生的体现,也是追求教育公平的体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学习徐其军,要把增进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好每一所学校,关爱每一个教师,发展每一个学生。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并在的充满变革的时代,特别需要坚毅的人格。徐其军身患尿毒症、肾衰竭,他痛苦过、彷徨过、颓废过,但内心强大的他,凭着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凭着对教育事业的钟爱,最终坚毅地站了起来,诗意而幸福地挺立在他喜爱的讲坛上。这种坚毅是我们在人生和事业旅途中克服艰难险阻的需要,是提升生命质量的需要,是成就伟大事业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

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

窦平

走近徐其军,我们不禁要追问:是什么让在校期间表现突出的他放弃了被推荐继续深造、留城工作的机会,来到条件相对落后、师资不足的乡村小学任教?是什么让他在药物的作用下听力、记忆力不断下降,还能强忍晨吐,坚持上课,心系他的学生们?是什么让他放弃了医院透析,果断地选择明知道易感染的自我腹膜透析治疗的方式?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教育理想执着追求的信念!他像苦寒中磨砺出的梅花,以坚定的信念,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拖着病躯在讲台上一站就是十多年。正是这种信念,让他用顽强的生命力,筑起一道意志的“长城”,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在与痛苦的抗争中、在与死神的赛跑中,以一个精神巨人之姿,屹立不倒。有人要为他捐款,他却说:“你们不要为我捐款,如果一定要捐的话,就给学校的孩子们捐点书,或者教学光盘,因为山村的孩子太缺书了!”他心里总是想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即便是生命如同风中之烛,他最关心的依然还是孩子们。在饱受煎熬的日子里,他选择了孩子和讲台,他对学生们的爱是无限的,更是伟大的。他情系学生,大爱无言的红烛人格被人们赞誉为“山村中最耀眼的红烛”,他为农村的孩子们燃烧着自己的生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

书写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笪尚花

在徐其军的身上,我读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与爱心。我们该如何像徐老师那样,去书写属于自己的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像徐老师那样坚定信念,拥有博大的教育情怀。“我想快点好起来,尽早回去给孩子们上课!”徐老师朴实的话语充满教育的情怀。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我觉得,这是对教育理想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是对莘莘学子的炽爱情怀!在他的内心里有着一股坚强的、足够支撑自己面对一切困难的力量,激励着他一往无前、创新实干、追求卓越!

像徐老师那样志存高远,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我从来没有想过做英雄,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做着琐琐碎碎的小事情……”徐老师坦诚的话语展现出他伟岸的师表形象。是的,小学老师的工作是琐碎的,但就是在那平凡的小事里,我们将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展示给学生,以真求真,以善求善,以美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