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差生评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差生评语范文1
你是个聪明又可爱的小男孩,认真学习,作业及时完成,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如果你今后上课时不做小动作,做作业不粗心大意,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师一定能看到一个更出色的你。
你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男孩,只是课堂上自由散漫,从不完成作业,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老师知道你并不愚笨,只是对学习缺少信心。贪玩占用了你很多时间,爱玩虽不是缺点,可是贪玩却会影响你的进步。希望你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我相信你定能取得好成绩,你说对吗?
知道吗,最近,你的进步可真大啊!你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为你感到高兴。每次老师表扬时,总有你的名字。你的漂亮的字迹,你那高高举起的小手,你那正确无误的回答,都让老师深切地体会到你在越变越好!继续加油,你将会时最出色的!
你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你并不比别人差,只因你老是闭着嘴不说话。为什么总是那么胆小?缺乏自信,你已失掉了不少成功的机会。老师希望你以后大胆些,主动些,你会进步的,能做到吗?
你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小男孩,老师知道你的理想是做个“伟人”。可“伟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你要实现理想,必须从小事做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勤奋努力。可是,你好好想想,你都做到了吗?试试吧!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
你是个让人喜爱的男孩,打扫卫生态度认真,每天坚持最后一个走,老师一直被你的这种精神所感动着。最近,老师发现你的学习有了不少进步,也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为你高兴。如果你今后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讲,你会进步得更快。有信心吗?努力吧! 其实,你是很聪明的孩子。你模仿力较强,记得那次班队会上,你表演得“孙悟空”,惟妙惟肖多令人记忆犹新。孩子,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去打败你的“天敌”吧!到时,会有“奇迹”出现的。
记得你跟老师说过自己要学好,当时我夸了你,你是那样的兴奋。尽管你思维不够敏捷,做作业速度慢了些,可你有许多优点:诚实纯朴,乐于助人,热爱集体,遵守纪律,你仍不失一个可爱的学生。好孩子,请记住自己跟老师说的话,只要你肯怒力,老师和同学都会帮助你的,你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你有礼貌,爱劳动,讲卫生,发言积极。瞧,老师一连串数出你这么多优点,看来这学期你进步不少,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是你有时仍贪玩,爱调皮同学,作业马虎,纪律松懈,也让老师失望。好孩子,你那么聪明,要是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学习上,谁也比不上你。努力吧,老师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
差生评语范文2
1、xx:运动场上你奔跑如飞,为班级争得了不少荣誉。但在运动场外你却给表现不大好,有时还有违规的行为。老师知道你爱玩好动,这不是缺点,不是过错。错的是你在不该玩的时候玩,为此你也受了不少批评。老师希望你在假期好好思考,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非常好?好好努力吧!
2、XX:看你作业认真,字写得漂亮,的确是一种享受,说明你有着认真的态度。老师一直认为上课好讲话的同学一定不会是你,但为什么又偏是你?如果能把这种态度用到课堂上,那么所有的同学包括老师一定会对你另眼相看,那时的你一定是很优秀的,我期待着你以后有好的表现。
3、xx:能坚持参加晚自修这点做很好,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这也做的不错。不过你身上也有很严重的错误:上课喜欢讲话,影响到课堂的秩序。这个坏毛病一定要改正,不要因为这个毛病影响了你的学业,也影响到你自己在老师同学眼中的形象,更影响到我们班级的声誉。老师希望在下个学期你会变得很好!
4、你活泼好动,很顽皮,爱说话。有时上课不够留心,还有些小动作,作业很马虎,有时分辨不出写了些什么字,和同学要好好相处,不要太小气了。当然你也有你的优点如:在田径赛上,为班级争得荣誉。不过老师更希望你能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
二、表现较差 各项较差
1、xx:所有老师都认为你是位头脑灵活的学生,然而你不是把你的聪明用在好的地方;所有的老师都知道你的性格很坚强,但你不是用在对待困难上;所有的老师包括班里的同学知道你现在要变成一位好学生,但这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己,你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表明你的决心。认真努力吧!
差生评语范文3
论文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我院150名男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水平及其体育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目的明显,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但体育消费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价格太高、消费场地少和学习任务重。并针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黄冈师范学院15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75名,女生75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立问卷调查表,对我院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表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42份,其中男生67份,女生75份,有效率为94.700。运用SPSS16.。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 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表1可以看出,支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消费动机是健康、积极的,这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是相适应的。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必须掌握体育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影响我院大学生积极的体育消费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娱乐休闲、审美、明星效应、从众与攀比等等。其中娱乐休闲占的比重最大,可见我院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而且在审美的影响因素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不好因素的影响,像从众与攀比就占了15. 6%,所以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必须正确地引导。
2. 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元之间,男女平均占75.400,可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层次。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来自家庭,消费能力受到影响,体育场馆数量偏少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消费。但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正逐步提高。
2. 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2. 3. 1参与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为了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体育教育培训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从表3看出此项消费女生要略高于男生,是由于女生比较乐于参加俱乐部的锻炼,以求达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2. 3. 2观赏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统称观赏类体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此项消费的比例不是很高,这主要还是跟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不高有关系。
2. 3. 3实物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球拍、球等小型体育用品。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比例较大,男生占65.200,女大学生占58.700,男女生差异不大,说明男、女生都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
2. 3. 4精神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名牌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总体较高,男略高于女,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当代大学生偏重于运动实践的锻炼效果,在讲求实惠的同时,也注重对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获取及知识面的拓宽。
2. 4大学生体育消费方式
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主要以班集体消费和与朋友一起消费为主,而个人消费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与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与缺少体育消费的经验、缺少判断力与自信心有关。
2. 5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度与体育消费的关系体育消费水平与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关系十分密切。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周参加3-4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消费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男生占5 6. 7,女生占50.2000说明体育锻炼已经必不可少,同时体育消费已成为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6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6.1经济条件不允许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大学生经济上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的需求,然后才会去考虑和承受其他各方面的消费支出。由于各自地域经济对其体育消费能力的影响,大学生之间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因此经济支付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水平。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很大,这主要是跟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来源有关。
2. 6. 2体育设施太少
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也很高,这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 6. 3学习任务重
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准备考研上,这样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减少了。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
(2)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时间,如在周末适量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等。
差生评语范文4
关键词: 学生评教 现状调查 建议对策
学生评教是指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堂表现、授课效果及自身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一种活动,是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衡量和判断。学生评教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高校的教学评估提供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及标准;二是为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1]。简而言之,学生评教的目的就是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为教师的教学调整提供方向。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同时结合文献查阅及人物访谈等方式。问卷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共派发学生问卷3420份,教师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3087份和504份,回收率分别达到90.3%和80.4%。被调查学生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各学院,主要为大二、大三学生,被调查教师执教于华南农业大学各个学院,涵盖各类R怠W酆侠纯矗此次调查所得数据说服力、可靠性较强,能够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群体,分析高校学生评教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二、部分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学生评教”的认识。
1.学生评教时的做法
在对“学生如何完成网上评教”的调查中,87%的学生表示能独立完成评价,10%偶尔请别人代评,3%基本请别人代评。大部分学生评教态度良好,但少部分学生有请别人代评的经历。
在对“学生评教时如何思考”的调查中,50%的学生凭借对教师的总体印象,大致给出一个评价,42%认真阅读每个指标,力求客观地给出相应等级,8%不进行认真思考,随意完成评教任务。由此可看出,不少学生不够重视评教,评教的态度不够端正,不严格按指标评教的现象较为严重。
在对“学生如何对教师评分”的调查中,51%的学生总体上往高分段进行评分,47%能按实际评判,2%评分偏低,与评判总体结果显示的教师分数偏高、评教结果区分度不明显的现状相符。由此可见,评教结果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评教结果缺乏客观性。
2.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
(1)教师优点
学生评教要求学生对教师的各个方面均要给出真实的评价,不能因为教师某一优点突出而忽略其缺点。59%的学生有时会因为教师突出的优点给教师打高分,22%表示不会因此给教师打高分,而19%的学生会忽略该教师的其他不足,为其打高分,由此看出评教时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因素。
(2)教师要求
据调查,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会对评教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认为教师的要求不影响或影响不大的学生达85%。认为影响较大的15%的学生中,给要求严格或要求宽松的老师打高分的人数相近,这可能与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要求不同有关。
(3)课程难易程度
经调查,46%的学生认为课程难易程度不会影响对教师的评分,46%认为影响不大,仅有8%认为课程的难易程度对教师的评教结果影响较大,倾向于给易学的课程打高分。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评教时相对理性,不会将课程难学归咎于教师。因此,课程难易度对学生评教的结果影响较小。
(4)影响学生评教的其他因素
影响学生评教的其他因素可分为教师与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我们发现,6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水平”对评教结果的影响较大。但部分无关因素如“学生对课程喜爱程度”、“考试安排与成绩预测”的干扰也不可忽视。
(二)教师对“学生评教”的认识。
1.教师对学生进行评教的看法
(1)学生参与评教的能力
经调查,82%的教师认为学生有一定的能力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14%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而4%认为学生没有能力。这说明评教结果基本能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状况,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的评教能力仍有所欠缺。
(2)学生参与评教的态度
由调查数据得知,63%的教师认为学生对评教持有认真的态度,31%认为学生评教态度一般,6%认为学生对待评教不够认真。由此可见,部分教师认为评教结果与实际教学存在差异。而在对学生的调查中,42%的学生能认真对待评教、力求客观,两者的结果基本吻合,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部分学生不够重视评教、评教态度不够端正的现状。
(3)评教结果与真实情况符合程度
58%的教师认为评教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实际教学情况,34%认为评教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程度一般,7%的认为评教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综合来看,学生评教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小的改进空间。
2.教师的做法
在对“教师是否会因评教情况改变教学方式”的调查中,35%的教师表示会,61%表示有时会,4%表示不会。另外,对“教师是否关注评教排名结果”,63%的教师表示比较关注评教排名结果,32%表示不太关注,5%表示不关注,说明大部分教师对评教结果较为重视。
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评教排名结果表示关注的教师会根据学生评教的情况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对学生评教的关注度与教师对评教结果的利用率成正相关,且对评教的排名结果关注度高的教师中,能较好地利用评教结果。由此推测,评教结果与教师评优挂钩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评教对教师的影响力,但在这方面仍需权衡考虑,以使考核更加客观公正。
针对“是否为获得学生好评而放松教学要求”的问题,10%的教师认为普遍有这种情况,38%认为存在这种情况,31%认为存在个别情况,21%的教师否认。调查表明,不少教师认为该情况普遍,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学生评教作为学生与教师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反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却间接导致教师迎合学生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为学校将评教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衡量指标,导致部分教师的教学态度有所松懈。因此,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评教结果是学生评教改革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三、相关建议
(一)端正师生评教认识,加强学生评教宣传。
学生评教的态度是决定评教客观性及有效性的基础。学生评教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评教工作的正确认知。学校可进行新生培训召开主题班会,举办评教指导相关讲座,并做好评教前的动员准备,使学生了解评教流程及意义,端正评教态度。同时,高校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各学院网站等途径宣传学生评教工作,强化学生评教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评教的积极性。
教师既是学生评教的对象,又是学生评教结果的利用者及利益相关者,学校应向教师宣传学生评教工作的意义。另外,教师与学生都是评教工作的主体,有必要对评教流程、评教制度及指标方面进行了解,共同促进评教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完善评教指标体系,适应多学科发展需求。
现有评教指标虽按理论课、实验课、实习课、体育课等课程性质制定不同的评教指标,但由于学科多样,不同科目教学质量的衡量指标也有所差异,现有的评教指瞬⒉荒芎侠砺足华南农业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发展的评教需求。因此,评教指标应根据课程性质、学科内容的不同而做出相应修改,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评教指标。
评教指标可不局限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四个部分,在对教师教学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可增设教学价值、教学组织及教师教风等考核内容。同时,可设置教师自选评价指标部分,满足教师个人特色需求。各指标所占的权重应分配得当,有主有次,适当提高“教学方法”的权重,而适当削减“教学秩序”、“教学手段”等指标的权重。
另外,合理的指标应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贴合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在评教指标设置过程中,除了强调教师的“教”,也应适当反映学生的“学”。学生从教师“教”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知识,也是教师教学质量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优化学生评教流程,调整学生评教频率。
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学生评教均在学期末进行。据调查,多数学生和部分教师均表示评教时间偏后。评教时间设置在课程结束之后,导致评教效果滞后,参评学生未能及时感受到评教带来的直观效益,从而降低了学生评教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由于该学期学生的评教建议未必适用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导致评教结果的参考价值降低,进而影响了教师对评教结果的重视。
因此,建议改变学生评教频率,分为课程中期评教和期末评教。通过增加学生评教的频度,降低由于单次评教造成的偶然性和误差,增加成绩的信度和效度[2]。通过课程中期评教,教师可以得知学生对自身教学的意见及建议,并通过下半学期的教学进行调整,在期末复评中检验教学改革成果。
在强制评教的前提下,可尝试开放平日的评教系统,同时限定学生单学期参评次数,结果将以一定比例计入。平时参评人数可能较少,但学生主动评教的结果可能更有说服力。教师可在平常阶段查询即时评教的结果,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模式。
(四)合理使用学生评教结果,完善学生评教结果反馈制度。
学生评教作为一个教学质量反馈途径,却很难为教师的教学调整提供方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华南农业大学现有的学生评教结果基本应用在教师评奖评优及职称评定等方面,教师可在教务系统查询个人的评教结果,学生无法得知。学校既不组织教师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又不深入研究如何完善高校学生评教[3],没有切实发挥学生评教在促进教学和完善教学服务中的重要作用[4]。
教师评价包括同行评价、上级评价、自身评价及学生评价,但考虑到华南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可将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评教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其结果应占较大权重,同时与其他评教方式的结果计入最终评教结果,以提高评教结果的效度。另一方面,考虑到教师的意见,评教结果在教师评优及职称评比中所占的比重应适当减小,以减少教师在此方面的顾虑。
评教结果向教师本人及修读该课程的学生公开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可进行相应尝试。学生评教活动,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应对评教结果享有一定的知情权。对于学生评教结果反馈方面,各学院可公布排名靠前的教师,并授予荣誉,既肯定了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又能调动其他教师改进教学的积极性。
(五)开设多种教学反馈渠道,增加教师反馈途径。
经调查,学生存在与教师交流缺乏,对教师具体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等缺乏了解的情况,而教师也想针对教学等方面多跟学生沟通交流。网络评教是华南农业大学目前主要的评教方式,师生间关于教学的交流方式比较单一。华南农业大学现有的评教流程中,缺少了教师反馈这一环节,教师的参与度较低。除去教师自身的原因,更多的是没有参与评教工作的渠道。因此,建议在学生评教系统中增设教师回复栏,教师可通过该系统对学生的评教信息进行回复,增加师生沟通。学校应提倡师生经常交流,除了课间课后,也可以通过座谈会、交流会、交流群等方式实现师生双方教学信息的交互共享。
四、结语
虽然部分学生存在评教敷衍的情况,但大多数学生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生评教。教师对评教认识的总体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部分教师对评教持冷漠态度。高校需加大学生评教关注力度,分析现有评教制度的不足之处,完善评教体系与监督制度,使其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雷敏.论提高高校学生评教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高教探索,2005(1):50-53.
[2]尹新,谢仪梅,银晴.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思考――以22所“985高校”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3(4):44-48.
[3]李金枝.高校学生评教现状调查与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单利娟.基于个案的高校学生评教指标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差生评语范文5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革旧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发展、全面提高的催化剂,对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会,对学生成绩的考查与评定谈点粗浅的体会和构想。
一、成绩评定的原则
1.科学性
学生成绩的考查和评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与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定方法应具有严谨性,并且是合理而有效的。它既要全面显示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反馈。
2.整体性
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要促其健康个性、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对这些综合内容的评价必然要求评定方法具有整体性。
3.导向性
导向性是成绩评定的重要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结果,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上,改革成绩评定方法既要通过对评定目的、评定方法、结果的改革,引导学生踏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4.激励性
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不仅要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而且要主动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成果以及学习效率等给以及时评价,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
5.可操作性
评价功能本身要求评定方法具有可操作性,传统考试能较好的测评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却无法检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态度等,无法检测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成绩评定方法,要在考试的基础上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测评,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建立综合性、操作性很强的评定方法。
二、成绩考查与评定的内容
成绩考查的目的决定考查的内容,应试教育成绩考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升学,表现在考查内容上即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考查;素质教育成绩考查的目的,是全面测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获取的进步,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考查内容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涉及到能力、情意等方面。
1.加强对数学基本规律、基本知识的考查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所以,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考查学生成绩时,都要把基础知识放在重要的地位,加大考查的力度,加重考查的比例。
2.加强对学生能力因素的考查
为了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新的教学大纲把知识、能力、思想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应当是能力受到培养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在成绩考查时,重点采用笔试的形式,把能力因素渗透在试题中;也可以采用口试的形式,对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进行检测,考查学生思维的简捷性、流畅性、创造性。
3.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及实践能力的考查
在应用题和几何知识教学中,很多知识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很多问题是在动手操作中解决的。操作可以建立表象,启迪思维,在考查学生操作能力时,首先也要制定评分标准,内容要包括:操作的思路、程序、动作熟练程度以及操作速度、结果等。然后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当面评分,及时反馈。
4.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考查
非智力因素包括态度、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其中兴趣、情感、意志对数学学习影响最大,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依赖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等,对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可以遵循大纲的要求,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情感因素,并结合兴趣、意志、态度、习惯、动机等在数学学习中的不同表现,编制定性的问卷调查表,每一个定性的条目对应一个分值。根据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总分。
三、学生成绩考查与评定的方法
学生成绩的评定,要做好三个结合:
1.多种考查形式相结合
考试作为考查学生成绩的一种手段,它既可以为应试教育服务,也可以为素质教育服务,成绩的考查与评定,要在笔试的基础上变单纯的笔试为多种考查形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1)笔试:笔试可以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命题时要依纲靠本,试题内容要有典型性,不出偏题怪题。单元形成性检测,期中、期末考试主要以笔试为主。
(2)口试:口头考查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口算、口述基本概念,说思路训练等,以及非智力因素发展情况,口试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考查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以及回答的速度等,这种形式的考查,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及时,教学调控有力。口试多用于日常教学中,每学期,教师要争取对所有学生进行相同次数的随堂口试,并予以课后记分,学期结束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分项成绩。
(3)操作考查:教材中的概念、法则、几何知识等,大纲都有相应的操作要求。操作能力的考查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平时结合教学内容,对一个学生进行多次考查,并记分。在学期结束时,编制操作能力系列考题,让学生随机抽取操作并记分,也建立一个分项成绩。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应试教育注重终结性评价,以期末考试的分数对学生的成绩“一锤定音”,素质教育成绩的评价要把终结性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在保留终结性考试的基础上,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布鲁姆认为,重视过程性评价,就是重视评价的反馈功能,及时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过程性评价的考查分别以口试、笔试、操作等不同形式进行,及时反馈,并且以鼓励为主,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
3.教师评定与学生评定相结合
差生评语范文6
关键词:山东省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一、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现状及区域划分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山东省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山东全省GDP总量达到25887亿元,排名全国第二,综合实力也跃居全国前列。但山东本身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其内部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差异最为严重。西部城市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不仅落后于东部城市,也普遍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虽然从2003年起山东省委、省政府实行了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提出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由于差异积累的长期性以及各地同时高速发展,区域差异并没有明显缩小的迹象。以2007年为例,人均GDP最高的东营市达到了90849元,而人均GDP最低的菏泽市却只有7415元,前者竟然是后者的12.25倍。
本文按照地理位置把山东17城市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具体划分如表1所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按此划分,2007年东、中、西三地区人均GDP为2.76:1.33:1,比1995的3.03:1.33:1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本文根据1995~2007年的相关数据对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发展趋势,找出其产生差异的内部原因。
泰尔指数,包括Theil-T和Theil-L两个代表性指标。本文利用Theil-T指标以山东省内各城市为单位构造山东的区域经济差异程度。Theil-T指数可以定义如下:
其中yij是i地带(i=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中j城市的GDP,y为全省的GDP( ),fij代表i地带j城市的人口数,f为全省总人口( )。
如果用Tpi表示i地带内的各市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程度,则 。如果用TBR表示地带间的差异,则。
这样,Theil-T指数就可以分解为:
其中,yi是i地带的GDP总量( ),fi为i地带的人口总数()。
三、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公式,把山东省各城市1995~2007年相关数据代入进行计算,得到反映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Their-T指数值以及泰尔指数的分解值,如表2。
(一)Their-T指数的总体差异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1995~2007年这13年间,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时增时减,但从总体来说,2000年之前呈快速上升趋势, 2000年后变化相对平稳,并呈现微弱下降趋势。
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时期山东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不同特点,根据总体差异值的变化,我们将1995~2007年这13年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考察:
第一阶段:1995~2000年。这一阶段,泰尔指数连续上升,区域差异扩大的势头强劲,尤其在2000年,指标都达到了最大值,这一阶段山东经济的发展总体上来看是十分快速的,GDP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速度,但总体经济发展差异在迅速扩大,充分验证了谬尔达尔的“累计因果循环论”,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越来越好,差的地区越来越差。这一阶段只有1995年是个例外,据作者了解,1996年山东省对全省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核实调整,所以这个例外应该是统计原因造成的。
第二阶段:2001~2007年。这一阶段从总体上来看,差异指数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没有继续前一阶段的快速增长趋势,但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差异水平上。其中2001~2006这6年泰尔指数大体保持稳定,2007年明显降低,达到这7年的最小值,但仍维持在0.14571,比1996年的0.12786大很多。这说明山东省委、省政府实行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差异积累的长期性,政策的效果在短期内又不是那么立竿见影。
(二)通过泰尔指数(Theil-T)的分解,找出山东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对Theil-T指数按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次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分解,通过表2和图2可以发现地区间差异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1996年这一数据达到79.9%,2007年是这13年中的最小值,也占到62.6%,这说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从内部差异在总差异中所占的比例的变化来看,地区内部差异对总差异所做的贡献比例除了1995年,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由1996年的20.1%上升到2007年的37.4%,这既说明了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同时也说明了地区内部差异变化是造成区域总体差异变化的主要原因。
由图2还可以直观地看出,区域间差异指数在这13年内总体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从2000年后呈现出微弱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指数可以以2000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前差异指数伴随着一种快速的上升状态,2000年后仍然保持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比前一阶段要小。
通过东、中、西三个地区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2007年西部地区的内部差距最大,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并且西部地区的内部差距指数是东部地区的1.8倍,是中部地区的5.7倍,这说明三个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相差巨大。
从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在这期间的变化来看,西部地区内部差异上升的幅度最大,由1995年的0.04892迅速上升到2007年的0.10506,上升了1.1倍,尤其是1996~2003年这几年上升速度最快,说明这一阶段西部欠发达地区内部的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出现了不发达中的不发达地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的内部差异也呈现出快速扩大趋势,虽然其内部差异指数比西部地区要小很多,但上升幅度几乎与西部持平,2007年的差异指数比1995年的上升了1倍。中部次发达地区这13年来内部差异指数总体上呈现出先缩小再扩大的趋势,1999年其内部差异指数达到最小值0.00959,2000年后保持微弱上升趋势,但2007年的差异指数仍然要比1995年略小,这说明中部地区发展相对均衡,内部发展差异在这一期间内变化不大。
四、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从1995~2007年这13年来,山东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总体差异开始先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2000年后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通过Theil-T分解可知山东东、中、西三地区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山东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但最近12年来地区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作用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地区内差异对总差异的作用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是造成总体差异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区域内的差异组成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内部差异都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这些年来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综上可得,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内部差异变化是造成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差异变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盖文启.论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变动及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1999(10).
[2]邓苏,张晓.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趋势与内部构成[J].东岳论丛,2006(7).
[3]李敏,李东坡,李志宏.基尼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初探[J].河北农业科学,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