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级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级学习计划范文1

进入大学,我们仍应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是学生,自己的职责仍是学习。要明确的认识到学业是大学生立身之本。我们应集中精力掌握知识、能力、素质,具备和拥有良好的文化知识体系。绝不可以为所学的东西暂时没有发挥作用而不去学习。我们需要社会发展趋势,和个人兴趣,特长及所学专业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做好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来知道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业观。要珍重自己的学业,热爱自己的专业。来到了大学,再也没有人来安排我们去上晚自习,没有了清晨催命似地起床号。大学,多了那么多的时间,多了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间……但是,一个学期几十门课的考试还要继续,一份份作业仍要继续,各种证书仍要继续。大学是我们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有人将大学比喻成一个小社会,我觉得这样很贴切,我们在大学所学的不仅仅只是专业知识,还有我们的实践能力。大学学习是有深度的,只有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掌握真正的专业知识,

一、选定学业规划

自我分析

我的兴趣:爱运动,包括各种球类运动和跑步,喜欢利用互联网来丰富我的业余生活,业余时间喜欢看书,听音乐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事将球脚踏实地,有始有终,不喜欢半途而废。往往对身边的每一件事情都持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且能够对自身进行总结和反思,善于向他人学习,具有团队精神。

我的优点:乐观,不怕困难,有很好的抗压能力,充满热情,对未知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不喜欢一成不变,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当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能过不畏一切困难,全心全意投入其中。

我的缺点:性格不稳定,容易懒散。粗心,三分钟热度。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主见。

总结:必须沉下心来,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缺乏意志力,培养毅力。

分析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管类专业 近年愈加火爆的趋势,市场需要大量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说,我们这个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将来都有较高的收入,但是,这也造成本专业人才的基础化,大众化,缺乏更高级别的专业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将基础知识学扎实以后并向更高一方面发展。

二、强学业规划

当学业规划选定以后,很多人或者拖延不动或者立即行动,结果导致很多人有了学业规划却不能实施或实施不能持久,最终无法实现既定的学业。所以,我们要强化学业规划,下面我具体列出几点制定好学业规划并能实施下去的好处。

做好学业规划能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没有学业规划,我们的时间精力容易处于荒废和散化之中,生活上漫不经心,心态消极怠慢,很容易进入跟学业无关的琐事之中,虚度大学美好光阴,浪费青春。而学业规划能让我们明白现在做的每一点都是实现目标的一部分,从而重视现在,把握现在,集中时间、精力和资源选定学业。

做好学业规划能增强生活和学习的主动性。一份有效的学业规划,能过引导我们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的和潜在资源优势,对自己的综合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和分析,树立正确的学业发展目标和未来职业理想,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业竞争力,实现学业目标和职业理想。从大一开始,同学们就应该认清自己的目标和努力,而不是到大四快毕业了,才开始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改变以往的被动局面,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做好学业规划能促使大学生的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学业规划是我们努力的依据,也是对自我的鞭策。随着学业规划的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我们就会越来越有成就感,我们的思想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好的学业规划为我们提供了完成学业的清晰画面,使自己对学业的实现过程有了清晰透彻的认识,进而更有信心,勇气,达到自我完善。

做好学业规划有助于自我定位。同学们要不断的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特点,进而进行不断的调整与修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既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既自我定位。而学业规划确立的就是一个明确自己“能干什么”,“社会可以给我提供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等问题的过程,进而理想具有可操作性。为进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

三、学业规划分解

学年具体规划

大一:大一时期是培养基础的时候,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上我会将重点放在必修课程上,如数理基础类课程和英语,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就,夯实数理基础。逐渐适应和掌握大学时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当然在这一阶段,我会好好培养自己的沟通、表达和写作能力,练好自己的普通话,同时,我要坚持每天记单词和阅读,争取在第二学期就将四级通过。计算机也不能轻视。另外就是保持一定的阅读量,而且也完成自己以前高中就感兴趣而没看到的愿望。另外,要看一些有关一些自己专业的书,丰富专业知识。同时在这一阶段要根据培养要求和自己的兴趣出发选好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拿到足够的学分。

大二:在这一年里,我要将基础抓好。还要做好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而且,还要浏览一下大三的课程,以便自己从容过渡到高年级的课程。同时,在这一时期,如果可能我要积极参加考研训练创新实践。另外,也浏览学习一下其他专业的课程,使自己的知识多元化,也尝试一些有关自己专业的兼职,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也不能松懈下英语,毕竟过了四级就不代表一切都结束了,自己要努力将六级通过。而且在这一年,要能熟悉掌握技术及基本操作,这一年贴近专业的课也多了起来,因此在专业课上,我要学会从大一的粗浅理解课本到钻研琢磨,对课本内容都自己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同时到图书馆运用大量时间来阅读书籍,提升自己的管理实践思维能力,提升自己财管专业素养。我还要广泛涉猎,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比如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书,开阔视野,储藏知识,同时,大二留给自己的思考时间是最多的,我要着手准备职业规划和考研准备,做足准备,为自己接下来俩年定好基础。

大三:大三下学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市场所需来规划自己将来的去向,理解有关考研的信息,准备考研。并且在这一年我要奋起直追。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并把大四的课程尽量挤入大三这一年,以便大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去准备考研。还有就是大三的时候我要积极参加研究性专题的学习和实践,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同时大三时期应适当减少娱乐休闲时间,努力查缺补漏,完善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为找工作和考研做准备,不能留恋于轻松地生活方式,要为了以后的工作和更好地生活奋斗。以专业为主,各种知识辅助自己的专业,精益求精。对于我们来说,一个大学生给予不了别人用十年、二十年或更多时间换来的经验,所以,我们只有把自己的思维用到别人所走过的路上,获得属于我们自己的财富。最后要锻炼自己强硬的实践能力。

大四:大四是大学的最后一年,尤为重要。做事要果断,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一件事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大四进入总结阶段,重点任务是准备考研,大四意味着大学即将结束,但也意味着新的征程即将开始。大四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要准备考研的知识外,还要加强自己与社会的沟通能力,毕竟考研并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也不是考上研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考研不过是增强我们的竞争力的筹码,所以这个阶段也不能一味的看中学习,还是要总结自己的大学阶段,看看那些在规划中,却没有做到,努力分析原因,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做一个总结,并找出原因就,以便为以后的职业规划做更好的规划。

作息时间:

周一至周五:5:50起床,梳洗整理内务。6:10分到操场跑步,6:10-6:30跑步,6:30-7:10分上早自习。背诵自己的英语,需要对单词进行针对性的朗读,背诵。大三至大四,考研词汇突击背诵,政治背诵。大一高效利用晚自习打好课程基础。大二至大三晚上,坚持每周上六个晚自习,在处理好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做高数考研题,做英语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

四级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优化 观念 目标任务 课程整合 任务驱动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1.1 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2 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②信息能力;③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④信息道德。

1.3 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1.4 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2.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3.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3.1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求教师要在学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

3.2 “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教育部2000年11月14日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3.3 “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

四级学习计划范文3

回归课本,巩固基础

课本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做做例题和习题,巩固学习每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即为什么要这么做,正推的同时,还要学会反推,这样知识点才会掌握得更好。

此外,要多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学会分析每个单元考试的题型,去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小学数学的题型一般分为概念题、计算题、实践应用题、操作题。) 【篇二】

找出和解决知识漏洞

数学学习,查漏补缺必不可少,多对以往的错题多研究,找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找准了错误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会做的题目不再做错。

同学们还可两人一组互提互问,在争论和研讨中矫正,效果更好。千万不要认为使用和分析错题本既费时又费力,一定要养成习惯,因为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同学,就非常重视收集错题,然后在错题的分析和处理中得到提升。 【篇三】

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粗心和马虎是数学考试常见的扣分点,一些同学考试时题题被扣分,大多是答题不规范,抓不住得分要点。复习时,若能注意检查,发现和改正“不拘小节”的地方,规范作答,做好了,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对此,建议以下地方多注意:

(1)检查列式是否正确。读题,看是否该用加法、减法、乘法或是除法来算;

(2)列式正确后,看算式中的数字是否抄错,是否和题中给我们的一样;

(3)用估算的方法检查得数,如259+487,我们一看至少要等于六七百,如果得数是四百多,或三百多等,那计算一定错了;

(4)精确地再算一遍,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注意要尽量笔算,五年级后,小数计算用口算很容易错。

(5)使用草稿本也要多注意,草稿本稍微工整一点,极客数学帮老师就曾发现不少同学在使用草稿本时乱写乱画,导致草稿纸画面混乱,导致抄答案都抄错了;

(6)检查单位和答案有没有填写齐全;

(7)遇上操作题,要用铅笔,尺、三角板画图,切不可信手乱画,画完后记得标明条件(如:直角符号、长2厘米、高3厘米等),是否和题目要求一致。 【篇四】

归纳考试窍门

四级学习计划范文4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其内涵。但因为学生接受能力差异较大,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学生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从整体来说,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学生作文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等现象,公式化较严重。

二、复习内容:

1、掌握本册要求写的199个生字及相关词语(包括查字典、组词、多音字组词、成语、近反义词、用词语及关联词语造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写各种句子(包括主、被动句、扩、缩句、陈述句、反问句、修改病句、补充句子、排列句子)。

3、掌握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法,能正确分析段落,初步掌握分段知识,能简单概括段意、能找出中心句、能回答与文章有关的问题。注重训练回答问题的模式、答题的规范性、全面性。

4、掌握要求背诵的课文,并进行与课文相关的积累的巩固。

5、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在阅读复习中相机进行实践。

6、进一步了解本学年段的习作要求,对本册书中的作文类型有所了解,掌握每种类型作文的基本写法。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清楚,写明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会写书信。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根据不足进行指导。

三、复习措施

1、 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注意复习的实效性,特别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避免过多的题目训练。尽量让学生在复习中多读书,多感悟,多学习些有用的东西,少让学生死记硬背。

2、重视针对性补差工作,加强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注重后进生的心理疏导,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让复习尽量轻松、快乐。

3、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4、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复习措施。

字词句:每天听写词语。列出平时易写错的字词,反复听写巩固。摘录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多义字,比较字形及选择字义。背诵默写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句段篇:列出课文中重点词句或语言优美的句子,加强朗读与体验。对要求背诵的段落,背诵、默写或变式填空。复习、巩固课后所涉及的“单元训练目标”的练习题。选择几篇综合性较强的文章, 进行单元训练点强化练习,并进行多题型的训练。

作文:写好课本上的7篇习作,扎实作文基础。选择一些作文题进行多题训练。分写人、写景、写事等几个方面进行写作指导。交流优秀习作,对照、修改。

四、复习目标

1、巩固本册生字词,能准确认读120个生字,会写227个生字,6个多音字,并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能正确理解、运用这些生字。掌握340个词语,认读并听写词语,会造句,找出部分近义词和反义词,给词语归类,排列词语,搭配词语。

2、能背诵指定课文,领会课文含义,会背诵、理解、默写古诗。

3、句子:

(1)复习学过的句式。能把叙述句改为把字句或被字句。会把有联系的几个简单句子合并成一句。

(2)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3)会判断句子的意思是否正确,能修改问题明显的病句。

(4)能通过理解句子中的主要词语来体会整句话的意思。

(5)能区分句子是否完整,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并通过一定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

4、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大意。复习三种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方位顺序。

5、习作: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能按指定的段式写一段通顺的话;在写话过程中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6、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较完整的复述课文内容,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态度大方,口语情楚,有礼貌。

五、复习方法:

1、单元复习和分类(写字、习作、阅读)相结合,两线交叉进行。

四级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常见暂时血糖应激性升高。为了研究血糖升高在病程的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空腹血糖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病例随机选自我院2005-2008年住院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及入院时空腹血糖分为三组:血糖正常的38例,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32例,血糖升高但无糖尿病的36例。比较三组病人发病时的症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2结果

2.1入院情况三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但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年龄低于其余2组,见表1。表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糖统计

2.2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时的血糖在10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血糖升高发生率为64%,三组病人的血糖见表1。

血糖升高者合并糖尿病组包括隐性糖尿病病人,在使用降糖药物前高血糖持续,给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后,出院时血糖为6.0~15mmol/L。血糖升高但无糖尿病组36例,在3~7天血糖降至正常的10例,在7~14天降至正常的9例,在14~28天降至正常的7例,4周内降至正常的占总例数的72%,其余10例高血糖持续,有的经过胰岛素治疗后下降至正常出院。

2.3三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表现

2.3.1无胸痛发作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组发生率31%(10/32),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8%(2/38)和血糖升高无糖尿病组的11%(4/36)。

2.3.2心律失常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组发生率为72%(23/32),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34%(13/38)和血糖升高但无糖尿病组的58%(21/36)。

2.3.3心力衰竭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组发生率53%(17/32),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16%(6/38)和血糖升高无糖尿病组39%(14/36)。

2.3.4心源性休克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组发生率为34%(11/32),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8%(3/38)和血糖升高无糖尿病组25%(9/36)。

2.3.5死亡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组的发生率为28%(9/32),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13%(5/38)和血糖升高但无糖尿病组22%(8/36)。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糖升高是机体应激反应的表现[1],使隐性糖尿病显露,原有糖尿病恶化。本文报道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糖升高率达64%,在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别,合并糖尿病组血糖升高明显,持续时间长,须通过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升高的非糖尿病患者,其血糖升高水平较低,持续时间短,72%的患者在2~4周内下降至正常。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升高的程度与刺激强度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糖升高病人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与机体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高血糖素的协同作用有关[2]。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有胰岛素抵抗,从而加重血糖升高的程度。有学者认为血糖升高有利于向缺氧心肌提供能量,抑制脂肪分解,是机体自我保护的反应。

本文表明无心前区疼痛症状率在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及血糖正常者,这些不典型症状易造成误诊,可能与糖尿病神经病变使患者对疼痛的刺激不敏感有关。

Bellod等指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死率随血糖升高而增加,高血糖与心力衰竭显著相关,因此血糖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加快,致室颤阈值降低,增加猝死的危险。本文资料也支持上述提法。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糖升高可选用降血糖药物治疗,常需要用胰岛素治疗,本组用药物控制血糖效果较好。但对无糖尿病史,血糖轻度升高患者不主张积极降血糖治疗,因为高血糖可有利于增加心肌收缩力,形成高渗状态,降低心肌水肿。

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的平均发病年龄低,症状不典型的居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高。对于心梗早期血糖升高明显及合并糖尿病的给予积极的降血糖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四级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探究学习;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和传统学习的区别]

中文“探究学习”最初是由英文“inquiry learing”翻译过来。美国学者施瓦布将其定义为“儿童通过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因此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探究性注重的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再认再现,不仅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反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探索,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有机统一,且探究学习没有否定反而加强了教师在学习中的主要引导作用,更加强调了师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双向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倡师生互动、互助。因此,探究性学习的改革指向是双重的。

[化学探究学习对教师的挑战]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化学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实践,是前人探索性思维的集中表现。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主要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进行探索,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化学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社会责任感、情感、意志、方法、态度及勤奋、坚毅合作等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化学教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化学教师要不断地从各方面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一、对教师管理探究过程能力的要求

分析探究式教学,我们不难看出,它与我们现在学校惯用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采用的是开放式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真实或模拟的各种活动,这样便能帮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可以想象,教师是作为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全方位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的,这就对教师管理探究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确定问题方面,教师要向学生阐明为什么应进行探究?首先,了解他们知道些什么?探究的问题是什么?让他们自己确定探究性学习的目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研究文件、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并讨论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确定完问题之后再决定怎样通过组织扮演角色、游戏、案例分析进行现身说法。另外,应适当确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应掌握的问题,但此问题事前不公开,在学生探究活动即将结束时再进行补充性说明。其中,任务的分配最为重要,可以将职责按照个人特长分工到人,使活动得以有序地开展。探究学习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查找资料,学生因为知识面窄、知识不系统而不知道怎么查资料及相关信息,不知道查什么资料,不知道能否用别的方式找到这些信息,不知道如何使用数据等。查到资料之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通过比较和分析,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得出结论。探究整个过程的效果在这时才真正体现,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解释获得的信息,完善并改进判断形成一般性结论,解释异同,建立联系,并可适当要求学生表达他们的见解,如提问:“××能说出些什么,注意到有哪些异同点,得到什么样的一般性结论”等。

二、对教师知识容量的挑战

探究性学习使教师面临着最大的挑战。教师除了要熟悉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内容外,还要注重学习更多新的、综合性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希望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教师的专业范围内,也可能是他平时不关心、不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知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学习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目前不同的人对探究性学习抱有不同的态度,但可预见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指导探究性学习将成为每位教师的必备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精通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结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

当今,全球计算机产业进入了计算机新时代。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可在计算机中得到反映,并且可通过文字、图形、语言、声像等形式在网络中进行信息交流。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能够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实现发展的跨越。积极利用现代媒体具有的先进性、形象性、高效性及交互性等特点,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要利用好现代媒体,迎接现代媒体的挑战,只有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入手,转变观念,继续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三、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创设探究学习空间

探索精神首先来源于一个人的崇高理想、远大抱负,对祖国的热爱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为有了宏图大志,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追求目标的强烈愿望,才能调动自己的全部精力、智慧、情感、意志等,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极好举措。例如,在讲授“碱金属”一章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在讲授原子结构理论,可讲述居里夫人的故事;讲授氮族元素时,可介绍致力于应用科学的戴维……通过生动活泼的材料,适时地激发学生探索创造的欲望。教师还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入手,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知道:化学这门课程同其他学科一样,要不断地思考、实验、再思考,举一反三。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化学不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更是搞好其他学科研究和探索、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知识积累。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源泉。采用教师设疑,学生质疑、因疑而发诱导学生的好奇心理,激活学生思维,是唤起学生探究欲望的最佳选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课堂设问更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实际,应充分挖掘它们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护、鼓励和尊重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发展,为此,教师运用评价手段要多表扬、多肯定、多启迪,如采用“×××,你真棒”等。另外,评价还要注意科学安排评价的时机,要因材施评及重视评价后的补救,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管处于主导地位,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不是单向传递,它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情感投入,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化学教师应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尝试着变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读课本,提出问题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观察、分析和总结,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活动。这样,以自主活动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设了一种宽松的环境,使每个人都在未知领域中驰骋想象,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思维的不断换元和转换中走向创造。以元素化合物中物质制取这部分内容为例,有的教师先演示后,学生再做实验,或者边讲边做实验,有的甚至在黑板上做实验,学生对所用的装置和步骤“照方抓药”,机械操作。而有些教师先交给学生这样的自学方法,即让学生抓住:反应原理、所需原料、实验仪器及装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归纳出此装置可制取哪一类物质、比较此实验装置与类似实验装置有哪些异同点。然后让学生沿着这条思路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既不告诉实验步骤,也不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实践方案,独立探索,不断变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显然,这两种教学方法相比较,后者更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通过课本显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这样的隐性智慧,使每个人都拥有创造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而前者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虽然这样学生也能获得一些化学知识、训练一些基本技能,甚至也比较适应传统的考试,但遇到较活的试题时学生就变得束手无策。因此,教师要引导、总结和实验有关的现象,联系学生学过的知识,诱导学生由现象推出结论,使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解决新问题,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再现旧知识,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加以巩固,且专心思考教师是怎样利用旧知识推出新结论的。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学生步步前进,逐渐深入。相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法,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认识,或对实验及装置提出改进方案,或将化学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写出有关专题报告或小论文等等,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以及思维发展创造条件,开放一个更加宽阔的空间,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伸展性和开放性,从而达到深化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教学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坚持不懈、活到老学到老,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上来,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扬美秀.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教改实践与探索,2002(2).

[2]胡军哲.试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更新.课程·教材·教法,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