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范文1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一、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管理学课程内容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财经院校人才培养已直接面向生产经营企业,而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生源状况,为管理学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结合本校专业实际对管理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管理学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把不同专业对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原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加强通用基础知识教育,解决不同专业对基础知识的不同要求作为重点。 

课程围绕学生专业思想、专业通用基础知识教育做好管理学课程内容设计。针对各经济类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从精简课程内容、突出核心重点和难点、避免内容重复的原则出发,把与专业课相关的内容整合到专业课程当中,科学界定管理学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明确分工,使之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紧密衔,构建起管理学课程内容的系统化体系。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运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对管理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并系统了解和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了解、学好管理学,在现实生活中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以及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统筹安排的方法等,是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基础。提高对管理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基础。通过重点对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具体方法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管理技能和方法。 

2.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中要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原理,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管理思维模式,教师就要经常深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了解和收集具体的管理案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是做好管理学课程优秀教材选用。二是采用数字化更新管理学的课程内容。本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原则, 把更新管理学教学文件与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整合,形成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 

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采用典型企业的数据和实例。几年来,本专业的教师编写了15万字的《管理学习题案例集》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3.适时调整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适时修订教学大纲,使理论课程内容满足能力培养需要。以课程论文形式加大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测试。通过论文的写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全院各专业开设专题讲座,把最新的管理学理论与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教学内容改革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二、探索适应管理学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把解决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出发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实施案例等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素质教育。 

1.案例教学法 

紧密结合我国企业改革和上市公司实际,将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搜集整理编写了《管理学习题案例集》,辅导学生学习。教师将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指导学生分析案例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同时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启发讨论式教学法 

针对大一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管理学课程刚刚接触,对管理知识陌生的实际,结合专业思想教育,重点启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知和兴趣;了解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从事管理工作的前景,结合教学内容、案例分析进行启发式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形成师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为培养学生对经济类专业学习兴趣,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知识基础。 

3.erp沙盘模拟实战训练 

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结合企业生产运作的全过程,实施ERP沙盘模拟实训模式,师生团队合作,以小组形式完成。学生在灵活运用管理学原理,自选方法与路径完成一套完整的决策方案;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角色分工、明确规则,并进行沙盘初始化,带领模拟第一年决策,编制报表。通过企业模拟运行,使学生能在模拟实战中愉悦地体验管理者应掌握的技能,强化了实践能力。通过该项目实训,使学生领略了完整的工作流程。了解掌握基础管理理论与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过程,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具体分析、解决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学习热情。 

三、建立适应管理学课程改革的考核体系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期末考核采用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以基本理论与应用够用为度的原则设计考试内容,强化本课程的实践能力的考核,全面提升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民办高校学情分析,本课程的考核体系如下: 

1.课程考核比例 

平时课堂考核占总成绩20%,由书面作业、出勤和课堂讨论发言加权得出;课后考核占10%,包括实训报告、企业管理专题调研报告等方面内容;课程期末理论考核占70%,主要包括知识性考核。 

2.考核内容与题型 

考试课程期末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占总成绩70%,卷面实行百分制。考试试题覆盖全课程,其中第1~3部分占30%,第4~7部分占40%,第8~10部分占30%。考试题型原则上可分为填空题、选择题、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七种类型;其中客观题占40%,主观题占60%。考核为闭卷,笔试,实行教考分离,密封集体评卷,做到公正、客观,学生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这种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法,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管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适应未来管理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加强管理学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建设 

加强管理学课程建设,保障条件建设是持续搞好优秀课程建设的需要。对此,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的同时,加强了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使教材建设、网络资源整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同步进行,从而保证了管理学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1.收集、归类、整合管理学网络课程资源 

一是收集和整合与管理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资源, 既有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改论文,又有生动典型的案例,促使学生能在人性化的网络环境中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增加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二是进行管理学课程网站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学课程网站资源库由课程大纲、媒体教学、案例习题、前沿动态、视频课堂等五个模块组成,管理学课程网站设立交互功能,由学习评价、在线答疑、实践教学三个模块组成。 

2.通过局域网(校园网)和互联网等进行教学 

一是通过管理学课程网站,使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内容和各章节的电子讲稿,以及课题组统一制作的PPT讲稿得以在网上呈现。二是录制了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三是通过互联网下载企业的基本状况,使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经济与政策发展态势等。 

3.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一是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引进当前国际最流行、具有明显实效的“沙盘模拟实战训练”模式。二是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办学,走产学合作道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互利共赢。目前全院已与61家企业签订了教学实践合同,师生在不同的学期到企业进行锻炼。 

4.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管理学课程建设的核心保障 

几年来一直鼓励教师在职攻读高级学位,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说课、讲课竞赛,参与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实践与基地建设以及科研课题研究;有计划地组织课程组成员到签约企业参加管理实践活动,开展企业咨询服务等项目,提高其学术水平。教学团队中,课程组成员在研究方向、教学经历、学历结构、年龄阶段、职称层次等方面形成互补。通过团队学习和研讨的方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升了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强化了教师自身的团队意识,从而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了快速和持续提升,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同时为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五、管理学课程建设的反思 

管理学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还缺乏创新思维。目前,管理学教学模式仍是传统教学占主导,学生参与性较弱,并且教师过多依赖媒体教学。为了实现管理学教学多层次目标,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积极主动进入深度学习,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结构需要提高和优化。此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还存在不适应;学校与生产经营企业的联系还不广泛,阻碍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霍彬.<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讨[J].教改研究,2008(10). 

[2]武忠远,王成,李兴开.管理学课程改革新思路[J].教育探索, 2008(7). 

[3].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J].教改研究,2013(4). 

[4]贾明清,方林.管理学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5).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范文2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07-02

根据教育部2013年5月的统计数据,2011年的教育统计数据中独立学院本、专科毕业生人数为542638人,占当年660万毕业生总数的8.22%,而当年的独立学院招生人数为746028人,在校生总人数达2674448人。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都在增加,到2015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了749万人。在办学过程中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因此,在这样一个新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在学生培养上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重视其通用技能,而管理能力正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应需而生的一种重要的通用技能。《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在教授学生基本管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管理意识和管理技能。如何推进《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和一般原理能够让这些刚入校不久的大学生掌握,并能够结合实际的运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也由此决定了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

一、《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剖析

1.《管理学》教学中的“知识割裂”问题[1]。(1)从教材的内容上来看。一般高校选用的教材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国外的经典管理学著作,第二种是国内的知名度高、有影响力的教材,第三种是学校的自编教材。第一种教材在一般高校中使用较少,主要推荐为参考书。后两种是主要的选择,但不论哪一种,教材的主体框架都是从管理学概论、管理的计划篇、组织篇、领导篇、控制篇等方面进行编著,分别从不同的管理职能角度进行论述,各篇章都论述详细,但各篇章之间的联系却论述甚少,且主要是对前人的理论成果的综述,而对于现代结合实际的理论演进的研究部分论述却略显不足。因此,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是分别看到了管理的不同方面,对他们的相互联系仍不清楚,没有建立完整的管理科学体系,这就妨碍了学生对管理科学的系统理解和综合运用。(2)从教学的过程上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讲授《管理学》时,基础理论的讲授占据了教学课时的大部分,在讲授时也主要是从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的发展史、管理的四大职能的角度分别进行讲授,各篇章都有对应的案例分析,对于管理学的理论性、应用性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但各篇章之间如何关联,如何更好地体现知识的实践性却仍然存在着割裂。

2.《管理学》教学中内容的滞后性问题。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管理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时俱进不仅体现在管理实践中,同时也应体现在管理理论上。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在管理学著作的编写时总是会出现“滞后”的现象,对于现代管理伦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虚拟组织理论和组织再造理论等管理学上的最新发展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探析等在管理学著作中鲜有详述。这一块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较普遍的管理现象,以前的管理理论不再能够清楚地解释相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前沿性问题进行补充,因此,也对教师在管理学上的知识储备、研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3.《管理学》教学中实践性欠缺问题。《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课堂讲授为主,因受学时、场地所限,学生学习后没有具体实践环节的安排,也难以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性的认知。部分高校的沙盘模拟实践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模拟实践的效果,但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也缺乏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管理潜能的充分发挥。

4.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力影响教学效果。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学教师学术性普遍较强,理论研究造诣也要强于其实际的管理能力,主要是许多大学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从业经历,没有实际的管理经验,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很多来自于对资料、对知名企业管理活动的分析,因此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传授管理实践相关技能,使理论上的研究与实践真正的结合。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师的个人能力确实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二、《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1.重组教材,改革教学方法。(1)对于既定的教材内容,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可重组教学内容,将教材内容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理论篇,一块是实践篇。在理论篇中,把《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沿革、基本原理等基础理论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对什么是管理学在理论上有个基本的认识。在教学之初,可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如:刚入校军训时以班组方式的严格管理,加入学生会组织的遴选过程,一个宿舍为什么要选一位寝室长等),让学生感受身边处处都有管理学,用身边的事学习什么是管理学。一般一门学科的发展史是既重要又枯燥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用案例将早期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结合讲解让学生明白理论的传承性,同时明白早期理论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演进。课下要求学生研究一所熟悉的企业,分析现实企业管理中理论应用的效力。(2)在课程教学的中,可以运用课堂综合案例分析,引入最新发生的企业现实案例,让学生深入其中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并掌握各管理知识之间的关联。同时也请学生把学习、工作中的故事讲出来,分析其中管理的作用,通过《管理学》的学习有没有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3)邀请企业或教育行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进课堂讲学,让学生与管理人面对面进行交流,让学生对管理有一个现实的认识。通过对湖北商贸学院2012级国际贸易本科班9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实际收回有效问卷89份)分析得知,教学方法的改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要求,难以达到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能力等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主题课教学已成为现代《管理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也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在互动教学上,还需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在模块教学上,还需加强各模块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上明确管理各部分知识间的关联性。所以说,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提升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补充社会问题探讨。现在的《管理学》教材中,现代管理伦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虚拟组织理论等相关理论的阐述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专题讨论。例如,在每年的315晚会中都会有很多的实际案例,通过视频教学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讨论现代企业管理伦理问题,着意培养学生的管理之“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虚拟组织也进入到我们的生活,那么什么样的组织是虚拟组织?这种组织如何存在?目前我国较大的虚拟组织如阿里巴巴,它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它的管理者是如何对组织实施有效管理的?这些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的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需要授课教师充分准备、深入分析,让学生对这些产物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社会的发展有正确的分析。

3.课题教学即“任务驱动法”[2]。课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给出一个与管理有关的命题,让学生课下进行研究并在课堂进行讨论,通过课下自学、课堂讨论、教师点评、总结,最后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给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布置这样一个命题:“通过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分析,你认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上交其研究成果,同时课上请学生阐述其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补充,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对该命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理论梳理。另一种是布置情境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体会该情境中的管理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管理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完成的结果写成课题实践报告,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课堂点评,并对任务中的管理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加深学生对管理知识的认识。因此,在《管理学》课程教学组织上可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见下图)。

三、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管理学》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该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体会与认识。《管理学》课程教学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中进行教学改革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只有在不断的摸索和探讨过程中才能逐步加以完善,而对于教学改革中的新思路的具体形式也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补充、完善,以寻找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管理基础理论与管理技能结合能力的,能促进大学生管理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范文3

1、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问题、看法、观点的粗浅看法

2、会计的实质,会计控制

3、财务学与会计学的历史不一样

4、业务分工不一样

5、目标不一样

[论文]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问题,虽然人们争论己久,但从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对此,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会计与财务管理有本质的区别:

会计的实质,是对经济活动能动性的反映与控制。会计能动性反映,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会计反映必须以客观经济活动为对象,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真实、及时的记录和计算,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资料,这种感性资料只是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的感性认识。然后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感性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和判断,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会计信息,即会计的理性认识,其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会计反映过程中第一次质的飞跃。实现这一次飞跃,只是完成了会计反映过程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际,指导实践,即通过这咱具有“理性认识”的会计信息来指导企业经济活动,调节企业管理行为。

会计控制,主要表现在,对会计本身通过财经法规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直接控制,主要指对不合理、不合法的业务,通过“不予受理”而实施会计制裁;间接控制,主要指通过设计控制程序,完善会计方法,建立健全会计管制体系,来不断调节企业管理行为,促使企业经济活动泥永不偏离“经济上可行”的轨迫。

财务管理的实质一般涉及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两方面。财务活动主要指企业的资金起动,包括:①资金的筹措;②资金的使用;③资金的投资;④资金成果的分配。资金筹措,是指正是通过各种渠迫,包括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业积累、公司债、普通股、优先股等把资金集中起来、这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是一种社会收入的再分配。资金使用的实质,也是一个资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为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将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进行分配,投放到各种形态上,如存贷、现金、应收标据、固定资产等,资金的投资的实质就是投资决策权,如果没有投资决策权,就无力对投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投资决策是财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决策的好坏将影响公司未来多年经营获利的状况;资金的分配,实际上是指劳动成果的分配,即企业当期所实现上总产品价值的初次分配。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资金运动中与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包括与国家、其他企业、企业内部各单位以及企业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应该把企业产权机制引入财务管理内容之中,同时理顺日趋复杂的新的财务关系。

二、财务学与会计学的历史不一样:

以历史上看,财务是由会计工作的附带部分演变发展起来的。理财活动由来已久。但作为一门学科它不象会计学那样古老,而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主要原因是理财活动未能向会计工作那样人所有者的活动中分离出来,而是使用者分离,对筹资等行为进行研究,才出现了财务管理学科。第一部财务管理学著作是美国人格林著的《公司财务》。财务管理学虽然产生的历史不久,但发展十分迅速,经过三次大的调整和补充,西方的财务管理学已形成较完备的学科体系。

会计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从“零星算之,总合算之”到四柱清算直到西方较严密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流水式的付记帐法剥到科学的储贷记帐法,己经成为一套完整、科学的学科体系。

三、业务分工不一样:

财务管理学研究的是资金运动,以企业为主体,包括资金筹措,使用,投资和资金成果的分配四大内容,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是并列的,财务关系的调节体现在财务活动之中,即体现在筹资、使用,投资和资金成果的分配活动上,它是各财务活动的抽象,而非并列关系。

会计的职能是反映和控制、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真实的反映。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记帐凭证的控制的填制、成本费用的核算以及报表的编制等活动,来实现控制和反馈。

从两者不质上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业务分工。西方的股份公司已将财务部与会计列,财务部的职责是负责资金的运筹,由财务经理把关、负责资金的筹措,使用,投资和利润分配;与税务,银行、租赁公司及其他企业联系,经常就公司的日常现金状况及资本营运状况进行分析。会计部由主计长负责,主要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包括工资的支付,现金的

四、目标不一样:

西方财务管理的目标,历经了筹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停留在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上,带来的忽视风险,短期行为等弊端己严重阻碍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是我国国有企业今后的改革方向,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服从这一目标。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范文4

摘要本文提出“管理质量”这一命题,指出管理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从管理的职能的角度分析了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管理质量。阐述了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概念,探讨了应该对现有概念进行补充的地方。提出了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管理制度管理创新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企业管理?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有关以上

问题的讨论文章连篇累牍,成千上万。但直到现在乃至将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始终值得探讨。

一、关于全面质量管理与管理的质量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掀起了管理热。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接受国外新鲜事物的产物,也是国内中小型企业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管理是科学,是一种生产力,因此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这里,我们谈到管理的质量,平时,谈到质量问题,我们都容易联想到全面质量管理(TQC),它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提出的,标志着人们对质量形成的过程有了进一步科学的认识。好的质量实际上是一个产品从设计前市场调查、设计、生产到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一条龙的流程都要注重的过程。关于质量的管理在日本的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为世界各国不少企业学习。从日本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日本企业根据市场多样化的质量需求,质量管理突出抓了设计开发的质量保证;八十年代质量管理的重点转向开展合理化运动,努力降低成本,保持产品的竞争力;九十年代质量管理又突出了保护环境、节省有限资源,适应新的竞争形势需要。

那么,管理质量又与质量管理的区别是什么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国民经济的生命,质量工作贯穿在一切工作之中。

二、从管理的四个职能上提高管理的质量

(一)在企业管理者(领导)和内部激励制度上下文章

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必须首先提高管理者的水平。管理者水平的提高,才能最终实现高效的质量管理,才能使企业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企业的组织和人事管理上动脑筋

企业的机制要创新,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合理的管理制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起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的管理机构。二是企业要有一套合理的绩效评估和考核体系。管理的核心是组织,好的组织管理机构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在体制上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合理的人员分工和团队协作是企业面对顾客、赢得市场的内部基础,是胜利“一致对外”的内在因素。在企业内部要尽量压缩管理层次,减少职能机构,构建扁平型网络式的组织结构,使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迅速传递。扁平型的管理机构是当前知识型企业管理最有利的模式,其最大的好处是人员之间的沟通隔阂减少了,高低层级之间人员的沟通在没有以前那样高不可攀了。

(三)在控制与协调上做工作

控制是企业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为确保目标而进行检查、监督、纠偏的过程。从全面质量管理(TQC)的角度来说,控制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也是新一轮管理循环活动的起点。企业的控制工作要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一方面要保证当前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依据客观的标准来评价结果,只有当无法找到适当的客观标准时,才选择主管的标准作为评价的基础。

在做好控制工作的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要注意做好协调的工作。它就是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和谐的配合,使企业达到预定的目标。协调包括企业的内部协调、外部协调两个方面的内容。协调最重要的是做好信息的沟通工作,这是提高管理者决策能力、解决冲突的基础。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应该注意做到互相尊重、平等待人和互惠互利、诚实守信的等原则。

三、企业管理的创新

第一,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管理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的本质是“社会、心理系统”。这个系统受着经济、技术、社会与人事等因素的影响,受着外部大系统(社会)与内部小系统(人)多种因素的激荡,呈现为复杂不定状态。但系统中最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在研究管理问题时,不能只是现象归纳,而应挖掘出本质内涵――“人及其人性管理”。通过人的管理,进而达到物的管理。同样,对于企业管理,我们需要研究企业职工的“人性”的部分,就是职工的“效益潜能”.或者说与潜能直接相关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如责任感、成就欲、期望欲、公平欲、挑战欲等。只有控制人这个主要因素,才能达到科学控制管理系统、保持优化管理系统的状态。

第二,管理必须“创新”。管理定义除上述扩展外,还要加进“创新”这一要素。创新是企业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没有创新,管理的功能就不完善;没有创新,管理就会陷于僵化。管理创新有很多类型和方面,同时也揭示出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思想理论的创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思路决定出路,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不断更新。2l世纪出现了许多关于现代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制度。比如:市场营销理论、组织行为管理、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论、ERP(企业资源计划)实务、股份制改造、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等内容。管理者要结合企业实践,广泛吸收新的管理信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为管理创新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的说来,管理作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决定性工作,其质量已经提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也是做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现代企业的管理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本文从管理的四大职能,即从领导与激励、组织与人事、计划与决策、控制与协调的角度探讨了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的重要性和方法。至于如何评价管理质量的问题,另文再述。

参考文献: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信用探析

【Abstract】Thereare3aspectsofreasonsthatconsistofenterprisethemselves,financesystemandgovernment,whichleadtothedifficultyintheSMEsofChina.Sowemustsearchfortherelevantwaystosolvethem:Thefirst,enterprisesneedtoacceleratetheirimprovement,raisetheabilityofmakingprofitfactually,enhancethemselves’conceptiononcredit,andexpandthefinancingchannelandwayhardly.Thesecond,thefinanceorganizationsneedtoliberatethoughtandbringforthnewideasactively,dispelthefinancialrepressiontotheSMEsgradually,andbuildseverallevelsofinstitutionsofcreditguarantee.Thethird,thegovern-mentneedstoimprovethelawsandregulations,andincreasethesupportsofinstitutionsandfinancefortheSMEs.

【Keywords】TheSMEs;FinancingProblem;CreditResearch

【文献综述】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融资难是一个极为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真的勇士是应该直面而上的。实现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是十六大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必须所在。而要实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选题的原因、目的及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数量达293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在GDP当中,有51%是中小企业所创造的,出口中占到60%以上,中小企业完成的税收去年占到全国的43.2%。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经济收入增长的重要源泉就是来自工业化,而工业化要持久就必须发展中小企业,同时中小企业还具有重要的产业配套功能。

可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我国,按现有的有关贷款通则和有关规定,限制得比较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普遍都比较难。按原国家经贸委统计,约有80%的中小企业存在贷款难和融资难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积极引导并协调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贷款的增加与企业的发展明显不同步,甚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长低于贷款的平均增长率。比如,2000年青岛市贷款增长20.8%,而中小企业中的个体及私营企业的贷款仅增长18%。可见,多数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融资难仍然是当前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其发展就陷于瓶颈难以突破,十六大关于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我们必须给予这个问题足够重视,尤其是企业管理界更应多作些研究。这就是我选这个课题的动因和现实意义,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作一些积极的探索,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研究

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的形成需要具备诸多的条件和因素,华南师大经济管理学院的贾丽虹博士通过研究把企业的融资能力看作是这些条件和因素的复合函数,即:C=f[c,d,I,E(g)…]。在该式中,C代表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c代表企业的资产规模,d代表企业的风险,i代表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相关知识和信息,E(g)表明企业未来成长的期望。其中,c、I和E(g)与C正相关,只有d与C负相关。通过讨论c、d、i、E(g)等因素与C之间的关系,可以运用因素分析法来明确中小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提高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从而突破融资的约束。我在正文中便借用了贾博士的这一研究成果。

(二)金融改革的展望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如何解决,有专家认为,关键必须变商业银行被动贷款为主动贷款,人民银行要积极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和“道义劝告”,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在“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高级论坛”上谈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五大措施。第一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他强调,利率市场化最根本的问题是使得金融机构在一定法规的指引下能够形成利率的形成机制,能够根据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决定贷款水平、利率的形成机制和市场利率体制。二是商业银行应对中小企业加强专业化金融服务。三是加快发展风险投资。四是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开辟二板市场,建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五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监管。他指出,由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成分复杂,洗钱、关联企业交易、欺诈行为、过度无序竞争等隐患,所以需要加强监管才能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三)国外先进经验的介绍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金融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其严重,解决起来也特别困难。那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非常有必要借鉴一下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措施和经验,学习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作法。

1.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世界难题,也成为意﹑德两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内容

意﹑德政府制订的政策是全面的﹑配套的,但关键还是资金支持,一是财政支持,二是信贷支持,而且往往是结合起来使用。如德国复兴银行是德国两大政策性银行之一,其主要职能是贯彻国家金融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目前,每年向中小企业放贷规模约为330亿欧元,另外,还代表政府向外提供十五亿美元的金融援助与投资。为了使该银行能更好的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甚至是低息信贷服务,德国政府对该银行采取了国家担保、不上交利润以及免税等三大优惠政策。政府的这种有力且持之以恒的支持,使广大中小企业通过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获得了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宝贵的资金资源。又如意大利西曼斯特金融机构(国家占大股)按国家金融政策,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向外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不仅是出口者,而且是对外投资者。该机构每年执行中央银行委托的20亿美元中期优惠贷款,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产品出口、设备采购和对外投资;为进一步鼓励实力较弱的企业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该机构还可对企业进行参股(小于或等于25%股份),作为条件,给参股企业以低息甚至贴息优惠,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另外,该该机构还承担向企业提供人才培训以及国家的政策法律咨询业务等。

2.美国对中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

美国的中小企业政策是典型的市场主导型政策,十分强调市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推动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管理机构,财政金融支持,创新支持,信息与资料培训服务等。其中财政金融支持方面投入的资源最大,也很有特色。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四大块:政府贷款或担保,政府采购,风险投资及创新专项资助。虽然美国的中小企业政策是市场主导型政策的典型代表,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显然不小。这表明对中小企业进行适当的支持和保护不仅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共识。

在如何提高使用政府资源的效率方面,美国的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一方面政府的定位一定要明确,所以实施的扶持政策严格局限为市场的补充﹑修正,而不是去试图超越甚至取代市场,这一点对正在转变政府职能中的我国来说尤为具有启示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资源的投向要有重点,不平均,不盲目,有的放矢,特别要重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

三.论文结构、方法论创新之处及课题预测

我的论文除去前言和结论,正文按照逻辑顺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现状分析;第二部分,原因探析;第三部分,出路探索。而在后两部分我又分别从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制、政府三个角度入手探讨,最后得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多方努力,是一复杂系统工程的结论。

论文的一个创新之处是联系目前现实情况,把信用问题摆在一个突出位置上,使之成为正文的红线,贯穿于企业、金融机制、政府三个层面,不但强调了信用问题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并以此把中小企业、金融机制和政府三个截然不同的方面有机的联系起来,避免了片面地从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和出路,导致不能正确而彻底地认识和解决问题。任何脱离整个社会经济背景,隔离三者之间联系的的研究方法都是错误的。许多针对中小企业的研究要么陷于现象描述,要么观点淤于偏颇之潭,原因就在于没能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单从某一个方面入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是论文研究得出的的结论。譬如有些人在研究该课题时,过分强调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性,这就只考虑了中小企业素质低、贷款条件恶劣的情况,却没有看到中小企业贷款虽然存在着“急、频、少”的弱点,但由于中小企业群体众多,实际上分散了银行贷款风险,使得风险成本降低。造成这种研究态度是因为在不健全的金融体制下固守落后的金融观念,没有认识到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应该主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中小企业解决好自身问题以后再予帮扶,这本就是个“理性思维陷阱”:中小企业正是由于资金不足制约了发展才需要金融机构、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帮扶。得不到资金支持,就很难走出困境;走不出困境,就越发得不到资金支持。因此,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范文6

(1)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大一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通识教育课程,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就是《工程管理概论》。《工程管理概论》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作为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势必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引导完全外行的学生认识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管理专业,清楚地了解工程管理的专业特点、专业内容,培养其专业兴趣,明确专业学习目的,为今后的大学学习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考虑,甚至对将来的就业和执业也会形成初步的思考。

(2)涉及知识面广,概括性强。由于"工程管理"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专业知识,而《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主要介绍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该课程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归纳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各相关知识,课程涵盖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包括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工程力学等工程技术知识,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管理职能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经济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此外还包括学习方法建议、执业资格认证制度与就业领域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很强,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

(3)团队教学模式。正是由于《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概括性强的特点,同时考虑到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等知识的更新,在《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改变了如其他专业课程中只有一位教师单独授课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由工程管理各主要研究领域的几位专任教师合上该门课程的团队教学模式,即《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不同章节按照授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分别由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授课,让更多专业教师及早介人培养学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提前熟悉和了解本专业教师的专业领域和教学风格,而且更重要的是,团队中的各任课教师对自己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能够将涉及的专业知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传授给学生,同时通过对讲授知识的合理安排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后续专业课程的重复。

(4)课时安排少。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工程管理概论》教学总学时只有16学时,时间很短,而内容较多,如何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课程知识结构,并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构建《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体系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的总学时由以前的32学时减少到16学时,因此教学计划也应做相应的调整。根据《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的特点,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以满足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导论,包括工程和管理两大内容。其中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定义、分类、工程系统结构、工程相关学科专业的结构和工程相关企业和建筑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定义及基本职能。重点知识是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系统结构,管理的基本职能,同时了解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宜安排2个学时。

(2)工程管理概述,内容包括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工程管理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发展趋势、工程管理的行业特点和参与主体、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和建设程序。将"工程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古代、近代、现代的工程管理发展放在一起,使学生对工程管理的整个发展及特点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形成对比,加深认识,同时对将来的专业研究有个初步的思考,激发专业学习兴趣。重点知识是工程管理的定义、内涵、特点,工程管理的职能和主要任务,工程管理的建设程序和生命周期,同时了解并熟悉其他内容。宜安排2个学时。

(3)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内容包括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沿革、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与教学安排、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以及学习方法建议。在讲解这一章的内容时,尤其要注意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比如教育部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工程管理"的专业代码、专业方向和学士授予类型做了相应的调整:专业代码改为120103;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从工程管理专业中分离出来,这样工程管理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就缩小了;工程管理专业依据各学校的情况可选择授予管理学或者工学学士学位,因此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与主要课程应结合新的专业目录以及学校制订的新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讲解。同时在这一章中还应介绍工程管理"四个平台"体系结构及其构建的必要性,避免下一章各个专业教师分别讲授各平台知识的孤立、零散,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专业课程体系。此外,"学习方法建议"这一部分知识也是必需的,首先学好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注重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各方面知识的融合,同时增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遵循学习规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宜安排2个学时。

(4)工程管理的四大支撑平台,分为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和法律平台,具体包括技术平台涉及的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施工等知识;计划、协调、组织、控制和监督等管理职能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适用性;我国工程相关法律体系,如与工程相关的重要法律、重要法规和规章、规范,工程管理体制和制度等。重点知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和法律平台体系结构及各自发挥的作用,即必要性。对后续会涉及到的专业课程,如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材料等,只强调课程设置的目的和作用,尽量避免知识的重复。宜安排8个学时,每个平台2个学时。

(5)工程管理执业资格认证制度与择业导向,内容包括工程管理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工程管理行业人才的需求、工程管理行业择业导向。重点了解和把握工程管理相关执业资格的类别及资格认证的主要程序,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职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要求等。通过了解工程管理的人才需求和执业资质制度,有助于加强学校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人才要求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把握就业的主动性,以提高将来毕业后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宜安排2个学时。

3《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几点建议

(1)教学内容的讲解中,首先要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初步树立专业思想,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建立热爱工程管理专业的感情和对工程管理行业的责任心,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思想基础。在课程的讲解中,对涉及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尽量以科普教育的言简意赅的教育方式进行讲解,对概念进行形象化的讲解。其次注重专业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的讲解。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主要课程以及四大平台涉及的后续专业课程,比如技术平台涉及的工程施工、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专业知识进行介绍时,一般仅限于对其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加以介绍,不涉及这些课程的具体内容,注重与这些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和衔接,避免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再次就是注重四大平台结构的介绍和融合。工程管理专业理论及技术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专业知识体系是由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个平台的理论及实践知识构筑而成。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分别由四位专业教师讲解,分别孤立地讲解,必然会造成学生知识的零散和孤立,因此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这一部分知识讲解中,应同时介绍这四大平台结构、四大平台体系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四大平台分别介绍完之后,根据课堂安排,进一步介绍四大平台体系的相互融合关系,使学生了解其相互联系和区别,以加强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最后是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注重对工程管理未来发展趋势的介绍。专业知识更新迅速,作为专业引导课程,需及时将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同时提醒学生通过网络等其他方式进一步了解工程管理的现状发展,探索专业未知领域,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

(2)加强团队教师的交流。由于团队的专业教师中,最少的教师只负责2学时的教学,而最多的也只讲解4学时。各专业教师分别讲授各自部分内容,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过程管理和平时成绩的考核不统一或不连贯,也不利于对学生的了解和熟悉,因此应加强团队教师的相互交流。可利用专业教研活动或其他方式,召开《工程管理概论》任课教师交流会,共同交流确定教学计划的安排,相互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管理情况和考核情况,相互了解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引用典型案例或身边案例教学时,应分别从不同知识角度加以分析,尽量避免知识的重复。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注意可操作性及先进性。《工程管理概论》教学中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如案例教学、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既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实际工程项目,也可以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教学为切入点,进行案例教学;既可以采用工程录像、幻灯片、图片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也可以课后对学生进行总结、辅导和答疑,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络教学资源,供学生自学,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