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2、体会丹尼斯的爸爸巧妙的做法。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些词语的意思。体会丹尼斯的爸爸做法的巧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图上是谁?
师:他们在干什么呢,继续来看,可要看的仔细呦!
(借助白板的展示功能,播放动画)
丹尼斯爸爸,小太阳,库伯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我们对库伯和丹尼斯的爸爸又有怎么样的了解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
指名读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交流。
三、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总结自学情况,听取汇报。
师:你怎样评价库伯,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出示句子:库伯立即朝教室门口的丹尼斯叫了一声。但是,只顾着跟同学打闹的丹尼斯没听见。库伯又叫了一声,依然没有回应。
生:谈体会,说明他诚实,善良。
(使用白板标注:“叫了一声,又叫了一声”)
抓重点词来体会。
(使用白板标注:“立即”)
可库伯还是捡起来十美元,说明这十美元对他的诱惑很大,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十美元哪!家境贫寒的库伯想起商店橱窗里那些价格不菲的漂亮玩具和文具,这对他来说,师多大的诱惑呀!
师:一起来看看这张十美元,看到十美元,他想起了什么?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使用白板的插入图片功能插入“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
图片)
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善良?
出示句子:可一走出教室,库伯就后悔了。他竭力说服自己,那只是从地上捡到十美元;但是,另一个声音总是不断提醒他:那不是捡的,是偷!整整一个下午,库伯一直非常不安。
使用白板标注:一……就……
师:库伯当时内心怎么样?(矛盾)
这句话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心理活动)
你能读出这种矛盾的心情吗?(同桌对读)
师:库伯很紧张,害怕、不知所措的矛盾心理让他觉得不安,他想一直这样下去吗?(不,他想找机会把钱还回去)
师:库伯最后做了一个什么决定?
生:最后,库伯决定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钞票还回去。
(学生使用白板标注词语:“神不知鬼不觉”)
师:神不知鬼不觉什么意思?能用什么词来代替?
师:库伯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就是怕别人知道,他想要在十分隐蔽的情况下把钞票还回去,可事与愿违,事态扩大了,丹尼斯的爸爸来到了学校,库伯又有什么表现呢。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课文的第一幅插图。
(使用白板聚光灯高亮显示)
仔细观察,你都看出了库伯哪些神态?
师:从这些神态中看到库伯害怕,恐惧,那么他到底怕什么?谁来读
只有库伯吓得心里乱跳,手掌出汗,生怕丹尼斯的爸爸一个箭走冲过来,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把他这个“小偷”揪出来。
指导朗读
使用白板标注:一个箭步,揪
能用一个成语形容库伯此时的心情吗?
库伯这样害怕,丹尼斯的爸爸会怎么做呢,接着来汇报。
师:丹尼斯的爸爸采取了什么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丹尼斯爸爸用送小太阳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此时,你觉得丹尼斯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正因为有了丹尼斯爸爸这种巧妙的做法,才有了之前我们看到的那一幕,长大后的库伯成了一名出色的警察,找一名同学读课文的10——1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库伯?
师:分角色朗读丹尼斯爸爸和库伯的话。
师:对话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师:课文为什么用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做题目?
师:回过头来,我们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认识库伯和丹尼斯爸爸的呢?
生: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
师:是的,我们就是通过这些描写来认识库伯和丹尼斯爸爸的,运用这些描写能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希望同学们在写作当中也要用到。
四、
联系实际,布置作业
1、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犯错误时的心情。
2、敞开勇气的大门,写一写自己所犯的一次不为人知的错误。
总结:
同学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希望你们心中也有个小太阳,时刻提醒自己知错就改,做个诚实,正直,勇于认错的人,和老师深情地读一遍课题,让我们都把这个小太阳装在自己的心中吧!
板书设计:
19.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送
还
丹尼斯爸爸—
小太阳
—库伯
聪明
诚实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2
商 量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交流,商量时,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2.初步感受与人商量的语气与表达要求,尝试在生活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人在社会上生活,就少不了与其他人打交道。有时候,我们还会有求于人。当我们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或者自己拿不定主意、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要学会与人商量着解决问题。
2.揭示课题。
板书:商量。
提示:“商”字标注拼音,正确认读。
3.生活中,你曾经与谁商量过什么事情?
板块二 范例观摩,明确需求
1.提供情境,原生态实践。
(1)假如今天是你生日,家人希望你早点回家团聚,而今天又轮到你值日。你想与同桌小丽调换一下值日的时间。你会怎么和她商量呢?
(2)指名上台表演。
提示:首先明确角色分工,其次让两名同学进行表演,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2.学习范例,明确要求。
(1)我们来看看书上的这位小朋友是怎样与小丽商量这个问题的。
(2)逐一出示范例图,指名学生读其中的句子。
(3)生生合作,角色体验,在言语实践活动中,体会遇到问题如何与人“商量”。
(4)同学们,遇到问题该如何与人商量呢?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引导学生体会到“商量”要语气委婉,让人乐于接受;与人“商量”时要说清事由,理由要充分。
板块三 实践演练,提升完善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跟别人商量呢?
情境1: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提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分“同意”和“不同意”两种情况进行演练。
情境2:与爸爸商量换自己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提示:教师可以扮演不同的“爸爸”,故意将商量的过程变得复杂多变,充满情趣……
(1)特别好说话,爽快答应。
(2)同意足球赛结束后换频道。
(3)以自己抽烟为交换条件调换频道。
(4)始终拒绝,坚决不同意调换频道。
板块四 丰富情境,多维实践
1.与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商量。
(1)沉默寡言者。周末,想约他一起写作业,然后一块玩耍。
(2)傲慢无礼者。想向他借用一下刚买的钢笔。
(3)性子缓慢者。本组作业本就缺这个同学的,可人家一点儿也不急,拖了你们的后腿。
提示:在上面的交际实践中,既要注意使用商量的语气,把需要说明的事项说清楚,又要根据交际对象的性格特征不同作出相应的调整。
2.与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商量。
(1)与熟悉的长辈、老师商量。最近想看一部电影,希望老师或其他长辈帮忙下载一下。
(2)与自己的同学、朋友商量。周末,你想约上他们不太喜欢的某同学和他们一起去爬山。
(3)与比自己年龄小的人商量。想向人家借一本书看。
提示:在上面的交际实践中,不仅要让学生注意使用商量的语气,把需要说明的事项说清楚,而且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调整自己的语言。如长辈、老师需尊敬;同学、朋友要言中有情;对低龄儿童要关爱体贴。
3.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商量。
乘坐公共汽车时,因为你晕车,想靠车窗坐,与旁边的一位陌生阿姨商量换一个座位。
如果是陌生人,我们该怎么商量呢?提示:首先是拉近与陌生人的心理距离,然后再展开需要具体商定的问题。
板块五 回归生活,养成习惯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3
专题一·拼音
(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专题一:拼音
考查形式: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选择题。
3.看拼音写词语。
经典例题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牛
虻
(A.méng
B.wáng)
2.丢三
落
四(A.luò
B.là
)
3.依
偎
(A.wèi
B.wēi
)
4.硕果
累
累
(A.lěi
B.léi
)
5.执
拗
(A.yòu
B.niù
)
6.面面相
觑
(A.qù
B.qǜ)
7.
嫉
妒(A.jí
B.jì
)
8.
锨
刃儿
(A.xān
B.
xiān)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这支军队终于投
降
(jiàng xiáng)了,他们的军旗也随之
降
(jiàng xiáng)落。
(2)
哼
(hēng hng),凭什么说他
哼
(hēng hng
)的歌好听些?
(3)土地面积太大,如果通过目测进行数
量
(liàng liáng)估计,没有仪器测
量
(liàng
liáng)的准。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汛
期(xùn)
油
榨
(zhà)
上
卿
(qīng) 浩
瀚
(hàn)
B.
酬
谢(chóu) 勤
恳
(kěn)
抖
擞
(sǒu)
摄
氏度(shè)
C.
驯
良(xùn)
耽
误(dān)
恍
惚
(hū)
强
逼(qiáng)
D.
凛
冽(lǐn)
嫉
妒(jí)
酵
母(jiào) 应接不
暇
(xiá)
四、读拼音,写词语。
我喜欢读书。在书中,我欣赏到了白这首精巧的诗,品尝到了浸满桂花香的gāo
bǐng
(
),走进了圆明园jīn
bì
huī
huáng(
)的diàn
táng(
)
更感受到了在那凛冽的清晨,手捧着火盆时的那份xián yì(
)。朋友,读书吧!读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来到了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让你xīn
kuàng
shén
yí(
)的故地。
过关训练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蛮
横
(hènɡ)
亲
戚
(qì)
剔
(tī)透
B.
挽
(wǎn)联
诺
(nuò)言
珊
(sān)瑚
C.
平
衡
(hénɡ)
依
偎
(wēi)
执
拗
(niù)
D.
脊
(jí)背
数
(shù)目
撒
(
sǎ)娇
二、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划
桨
(jiǎng)
聒
噪(guō)
压
抑
(yì)
B.
龟
裂(jūn)
凛
冽(lǐng)
沥
青(lì)
C.
嫉
妒(jì)
发
酵
(xiào)
某
个(mǎo)
D.
奉
命(fèng)
腼
腆
(diǎn)
树
杈
(chā)
三、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完
全
相
同
的一项是(
)
A.
传
说
传
奇
传
记
传
送
B.
差
事
美
差
出
差
差
遣
C.
着
急
望
着
着
火
着
力
D.认
识
款
识
博闻强
识
四、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步
履
(A.lǚ
B.
lǔ)
2.玲珑
剔
透(A.tī
B.tì
)
3.水
浒
(A.xǔ
B.hǔ
)
4.发
酵
(A.jiào
B.xiào
)
5.书
籍
(A.jí
B.jiè)
6.
栩
栩
如生(A.xǔ
B.xú)
7.博闻强
识
(A.shí
B.zhì)
8.直
奔
田野(A.bēn
B.bèn
)
9.
恃
强凌弱(A.shì
B.chí)
10.
潜
水(A.qián
B.qiǎn
)
五、看拼音,写词语。
1.我们吃的liánɡ
shi(
)与埋在地下的méi
tàn(
),
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2.
太阳光有shā
jūn(
)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
zhì
liáo(
)疾病。
3.远处突然响起了zhèn
ěr
yù
lòng(
)的声音,地震瞬间huǐ
miè(
)了这座diàn
táng(
)般的城市。
4.老师一再dīng
zhǔ(
)我们,遇到大事要zhèn
dìng(
),对待朋友要真诚,不能huǎng
huà(
)连篇。
5.爸爸lǚ
xíng
(
)了他的诺言,暑假带我到北京旅游。我bǎo
lǎn
( )着祖国的fēng
jǐng
míng
shèng(
),分外开心。我在故宫里观赏着古老huáng
gōng
(
)的huī
huáng
(
)jiàn
zhù
(
),在长城上感受着长城的hóng
wěi(
)气势,在国家bó
wù
guǎn(
)里见识着各种qí
zhēn
yì
bǎo(
)。
六、读句子,写出读音为“lì”的字。
1.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
)史文物。
2.
经过老师的教育和鼓(
),他终于振作起精神。
3.
对那些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地痞恶霸,必须给以严(
)打击。
4.
地震发生后,抢险人员(
)刻奔赴灾区。
5.
春种一(
)粟,秋收万颗子。
6.
“梁祝”的故事是个美(
)动人的民间传说。
参考答案:
经典例题
:
一、1.A
2.B
3.B
4.B
5.B
6.A
7.A
8.B
二、(1)xiáng
jiàng
(2)hng
hēng
(3)liàng
liáng
三、C
四、糕饼 金碧辉煌 殿堂 闲逸 心旷神怡
过关训练:
一、C
二、C
三、B
四、1.A
2.A
3.B
4.A
5.A
6.A
7.B
8.B
9.A
10.
A
五、1.粮食
煤炭
2.杀菌
治疗
3.震耳欲聋
毁灭
殿堂4.叮嘱
镇定
谎话
5.履行 饱览 风景名胜 皇宫 辉煌 建筑
宏伟 博物馆 奇珍异宝
六、1.
历 2.
励 3.
厉 4.
立 5.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学文;课文插图;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91-01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看图学文”,图文相映,内容生动,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好教材。它富有情趣,易教易学,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训练朗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好“看图学文”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好途径。就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几点浅见。
一、借助插图,进行词句教学
借助插图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是“看图学文”的特点。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从指导看图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提问和提示,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教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小山羊》一文时,请学生仔细看图。回答下面问题:①图上画了哪些动物?它们长得怎样?②小鸡在吃什么?③小鸡对小山羊说什么?小山羊怎么回答?让学生在这样的提问下,展开积极思维,寻找答案,明白图意,进而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这样段落中的文字自然而然在学生脑子里形成。接着,再让学生朗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在句中理解词语,在段中理解句子。通过“请”字可以看出小鸡和小山羊很友好,“谢谢你”一词可以看出小山羊很有礼貌。然后让学生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或几句话。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又学会了字词,也发展了语言。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看图学文”是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如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来了》,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哪些地方可看出秋天的季节?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认识到:天空是那么蓝,那么;一群大雁往南飞;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这一秋天景象。这些都是秋天的特点。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写好这些景色呢?请同学们分段朗读,逐句理解,弄清为什么树叶黄了会从树上落下来,显示了秋天的特点。天空的特点是那么,那么蓝,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这是大雁飞行时的样儿让学生知道秋天到了,所以情不自禁地说:“啊!”这里表示“知道了”,“看出来了”。除了这些以外,秋天还有哪些特点呢?通过想象,学生纷纷发言:燕子飞到南方过冬;稻子成熟了;开了;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用彩笔画出简笔画来。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同时在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理解插图,渗透思想教育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在小学进行语言文字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甚为重要。
1、以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义务教育新教材插图新颖,符合儿童年龄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对儿童有吸引力。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得到思想教育。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到了》一文时,让学生了解图意后可提问“秋天到了,大地有什么变化?”“天空又有什么变化?”“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让学生讨论,使学生知道一年四季,不但春天很美,而且秋天也不逊色。从而激发小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2、抓住重点句启发思考,教育学生做事不能纯模仿。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小猫种鱼》是讲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花生的种子播到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的玉米、花生,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想到了秋天,也能收到很多小鱼的故事。教学时要紧扣重点句子设问,让学生思考,理解句子的含义。如教到最后一自然段时,可提问:①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和花生播到田里,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说明了什么?(小猫有向别人学习的思想)②它的想法能实现吗?(不能)③为什么不能实现?(玉米和花生跟鱼的生长条件不同,玉米和花生是植物,在泥土里生长;鱼是动物,在水里才能养活)从而让学生明白:向别人学习时要动脑筋,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
3.扣紧重点词语,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讲文明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促进人们的互相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应选好“训练”与“教育”的结合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课文中有些词语蕴含着很多的教育意义,讲读时,既要引导学生掌握本义,要重视理解这些词在表达思想方面的作用。如《小山羊》一文中做“请”“谢谢”这两个词,是极为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
总之,要充分利用“看图说文”的教材特点,对儿童进行两个素质的培养,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精品论文doc[OL].互联网-其它论文-道客巴巴.
2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课件《月球之谜》[OL].互联网-豆丁网.
3《燕子》说课稿 PDF[OL].互联网-技术总结-道客巴巴.
4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OL].互联网-百度文库.
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山羊》[OL].互联网-[斐斐课件园].
6教学反思[OL].互联网-百度文库.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5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初中个人教学计划汇总集锦5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教案
教学计划小学5篇精选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汇总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机器人吗?同学们可以自己制作,锻炼动手能力。我们了解到2006~2012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参赛队伍支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组讨论: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分别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4、提问:请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呢?
(1)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和图例在制图中一定要有。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与什么不同?
复式折现统计图可以更方便的分析两个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5、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结合全国2001—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如下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出生人口数/万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数/万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识巩固
1、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1、2
月份气温最低,从 3 月份气温上升,5~8 月份气温最高,从 8 月份开始,气温下降。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 5 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这种植物在甲地种植比较合适。
2、陈明每年生日时都测量体重。
下图是他 8~14 岁之间测量的体重与全国同龄男生标准体重对比的统计图。
(1)陈明的体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14 岁比 13 岁增长的幅度最大。
(2)说一说陈明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
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
,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自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 问:2010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 生:边指边答2010年489支。 追问:489在哪? 生:在2010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
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 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4.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5.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 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 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质疑再探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课堂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 1)算出平均数是1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475m 的比较合适。
(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485 ,身高接近1 .485m 比较合适。
( 3)身高是1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52m 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十四的第1、2、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 1)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03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04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五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__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____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____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
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____—____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6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目标,以深化“制度改革、管理方式改革、评价改革、学生团队活动改革”为突破口,以典型带动、整体推进为基本工作思路,以管理创新和评价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办人民满意的小学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2、健全三级课程体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课程,并开足课时。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足学科专(兼)职教师,音体美、英语学科配专业(专任)教师,建立教师自主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以课标理念为指导,构建各学科新授课教学模式,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各年级学生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70%以上。
5、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推行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公示制度,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多方面、多角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6、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小学教研会的作用,建立教研会工作制度,制定教研会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本单位的教学视导活动。
7、强化校本教研管理力度,学校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专题研讨活动,组织开展经常性地听课评课活动,在课题鉴定的基础上推广一批课题实验成果。
8、以活动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十好”教育活动,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按照“习惯育人、生活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10、强化“亮点”,突出特色,打造有影响力的办学品牌,努力打造一批“镇名校、区名校、市名校”。
三、工作措施
1、解决好学校定位的问题,从2011年开始,各学校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以墙壁展板的形式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六个方面的内容展示出来。此项内容列入2011年上半年教学视导检查内容。
2、加强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设置,健全三级课程体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开全课程;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课程,开足课时。同时,要加强对各学科师资配备管理,配齐配足学科专(兼)职教师。英语、音体美配专任(专业)教师。
3、以省、市、区教学管理有关规定、要求为依据,各学校要对备课,上课,课堂教学,作业设置与批改,辅导,当堂当课练习与检测,理论学习,论文撰写,教学计划,个人研修,执教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课题实验,团队活动,听课与评课,教学反思,家长会等各方面的工作制度进行重新修订与完善,使其更加符合课改理念,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各学校要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本校教师教学评价方案,将常规检查结果列入评价方案。学校应按计划组织相关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定期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跟踪管理。同时,各学校要建立常规检查结果公示制度,每月检查一次,在学校适当位置设公示栏,将每次检查结果进行公示。
4、继续深化校本教研改革,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建立听课、评课制度,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活动。人人上研究课,人人参与评课。同时,按照“问题即课题”的原则,组织教师认真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专题研讨活动,每个学期、每个学科力争解决几个教学中突出的问题,并写出问题研究报告。对于已经立项的实验课题,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开展研究,积极准备课题鉴定,在课题鉴定的基础上教研室将以现场会的形式推广一批实验成果。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打造精品教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乡镇、街道教育指导中心要认真总结前段集体备课的经验,在教师自备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好集体备课与研讨活动,优化教学设计,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本学年要特别重视当课、当堂练习题与检测题的设计,并把此项作重点检查的内容之一。本学年,区教研室将推出部分学科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6、强化教学视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办学水平的提高。本学年,区教研室将继续组织上下两个学期的教学视导活动。增加视导成绩在教学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强化教学视导的指导、评价功能。同时,降低视导重心,将教学点纳入视导范围。各乡镇、街道教研会要切实发挥作用,真正担负起培养骨干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责任,每学期要对本单位的所有学校进行一次综合视导,将视导成绩纳入对学校的评价方案,并以现场会的形式进行反馈,各单位开展教学视导的情况列入区教学视导内容,年终要以总结的形式报区教研室。(1)
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7、以活动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十好”教育活动,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各学校不仅要制定活动方案、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评价打分表、评价结果统计。更重要的是不作表面文章,扎实、认真地开展活动。既要有班级活动,又要有校级活动。活动记录既要有文字材料,又要有照片、音像资料。照片资料要装订成册。班内及学校均要有评选结果展板,校级小明星、小标兵要佩戴标志牌或奖章。
8、按照“习惯育人、生活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各校要在“十好”教育活动、“五个一工程”、“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可有选择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教育活动”、“爱心教育活动”、“激励学习教育活动”、“爱家、爱校、爱国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生活安全教育活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活动”、“个人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等等。各学校要将“十好”教育活动、“五个一工程”、兴趣小组活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及其他团队活动按“校级”、“班级”活动统一进行规划,以墙壁展板的形式列出“校级”、“班级”活动安排一览表,直观地把活动内容展示出来。学校成立团队活动中心,有专人负责各级各类活动,做到定内容、定计划,定期开展活动。
9、按照“五园”创建要求,优化校园环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每个学校要在卫生、绿化、美化方面自我严格要求,做到持之以恒。“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同时,各校要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多挂教师、学生的作品,每个学校都要设计墙壁、楼道文化长廊,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学生的精品佳作,展示学校活动的过程、成果。每位校长都要清楚:学校的墙壁是会说话的;从学校的墙壁上别人会知道你做了什么,知道你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成果及办学水平。创建有品味的校园环境应当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附:2011年小学主要教研工作安排
2011年小学主要教研工作安排
一月份
1、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2、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题修订、编写。
3、小学部分课题实验鉴定。
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命制。
二月份
1、2011—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部分学科寒假教师培训会。
3、德育学科化课题实验情况调研。
三月份
1、参加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
2、全区小学各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
3、上半年小学教学视导。
四月份
1、教学视导。
2、小学美术教学观摩研讨。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
五月份
1、全区小学教学视导反馈会。
2、“快乐英语”课题实验研讨。
3、区级课题实验调度会。
4、德育课堂教学研讨会。
六月份
1、“十好”教育、兴趣小组,考查学科现场考查、测试。
2、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3、期末考试命题。
4、小学“攀登英语”课题研讨。
七月份
1、参加省、市各学科教学研讨会。
2、上半年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八月份
1、部分学科教师培训会。
2、新教师岗前培训会。
九月份
1、全区创新课评选活动。
2、参加省、市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3、下半年教学视导。
十月份
1、教学视导。
2、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3、区级课题实验鉴定准备。
4、小学英语多媒体新授课教学研讨会。
5、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
十一月
1、教学视导反馈会。
2、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3、“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研讨会。
4、全区美术教师外出写生、作品汇报展。
5、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
十二月
1、部分课题实验鉴定。
2、教科研工作总结。
3、编制单元测试题。
[2]
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