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纺织业发展战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纺织业发展战略范文1
纺织工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纺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改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虽然电子商务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近年来,选择网上购物的人数迅猛增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纺织业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其推进电子商务的步伐显得有些迟缓,这无疑会阻碍我国纺织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为了跟上时展的潮流,纺织企业有必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根据电子商务的要求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改革。
1.纺织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加剧,纺织企业生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纺织行业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拥有比较长的历史,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得纺织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经验,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其历史包袱比新兴产业更加沉重,改革所面临的阻力也就更大,所需要的力度也强。在电子商务的应用方面,就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当前,在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之时,多数的纺织企业都看好电子商务,因此也有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意愿,而且目前一些较大的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并且通过官方网站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涉及到了电子商务[1]。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纺织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应用方面还相当薄弱。
2.我国纺织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纺织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作用认识不足。纺织作为传统行业,受到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影响和制约更为严重。从总体上说,我国纺织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利用上还比较落后,许多工作多年来一直难以有效开展,存在组织结构不完善,制度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管理层在认识上还存在问题。我国纺织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其信息化建设十分薄弱,企业领导往往也没有很高的学历,尤其缺少专业的管理知识和互联网知识,因此,信息化意识不强,难以意识到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电子商务工作不够重视。
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电子商务虽然发展迅猛,但是对于我国多数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事物。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从技术到观念都是一个突破,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但是,目前纺织企业在这方面表现得不太理想。我国纺织企业中中小企业比较多,他们大多以家族制为主,具有较大的排外性,这种封闭性的管理方式,导致企业人才比较缺乏,管理观念也会相对落后。
纺织企业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商务要求企业拥有基本的网络基础设施和计算机设备,但是,我国纺织企业在这方面的建设十分缺乏,由于管理者信息化意识不强,并不重视相关方面的建设,投资也非常少,因此,企业计算机设备较少,而且都比较陈旧,网络基础设施远远达不到发展电子商务的要求。
管理制度建设落后。当前,虽然一些较大的纺织企业已经建立了官方网站,但是,企业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的理解还很狭隘,有的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建立网站,就是在网上查找供货信息等,而没有从企业管理方面来认识电子商务,导致纺织企业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建设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纺织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很大,资金本身就不是十分充裕,而发展电子商务首先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较大一笔投资。网站建设所需要的投资就更多了,而且网站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维护更新,这都需要资金。而且电子商务也需要做广告,网络宣传必不可少,其所需要的投资量也是相当大的[2]。另外,与电子商务密不可分的是物流,物流成本也不可小觑。综合考虑这些,电子商务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是,我国纺织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多数,他们的资本称不上雄厚,因此对于电子商务投资拥有诸多顾虑。
3.纺织企业提高电子商务水平的管理策略分析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可以预见的是电子商务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商务形式,对人们的生活以及企业的管理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日趋完善,互联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这一切都表明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在这种大背景下,纺织企业应该认真研究自身的特点,根据行业情况和自身实际,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从而跟上时展的步伐,使传统的行业焕发生机。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从企业管理方面入手,创新管理方式,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良好的企业环境。
提高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是提高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关键。首先,纺织企业管理者要突破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突破家族制的局限性,开拓眼界。具体来说,企业领导者应该主动去了解电子商务,搞清楚电子商务的内涵,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国内外应用情况、未来的发展走向、需要那些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比较成熟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等等,不断地学习电子商务的知识。当前,一个成功的范例就是阿里巴巴,它的经营策略和管理理念对于纺织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具有诸多借鉴价值。值得强调的是,纺织企业尤其需要学习阿里巴巴的营销思维,积累信息、与客户交流等方面的经验,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电子商务。
做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策划。现代企业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发展战略的策划,通过发展战略策划可以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确定管理中需要重视的因素,战略策划必须具有前瞻性,要充分分析当前市场状况,准确预测未来走向,从而确保企业发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3]。当前,电子商务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纺织企业也应该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从企业发展战略策划来说,纺织企业应该将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在未来一个时期纺织企业应该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研究新的营销策略,把自己的产品通过网络平台推介给顾客,使顾客认可和购买。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电子商务并不是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仅仅是进行网站建设、信息等,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牵涉的方面比较多,因此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设计,为推进电子商务提供制度保障。企业管理有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高层主要是进行战略管理,中层主要是对业务过程的管理,基层管理就是对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具体事务进行管理。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因此信息流管理至关重要,根据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主要策略有快速反映、即时服务、企业资源计划、有效客户反映等,这些都是值得纺织企业学习和借鉴的,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策略,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和高效化,从而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准确的信息。
提高信息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纺织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需要实现企业信息化,这就要求企业进行信息管理,因此信息管理部门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纺织企业中信息管理部门建设工作十分缺乏,许多中小型纺织企业根本没有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而较大的纺织企业虽然有信息管理部门,但是地位较低,其工作得不到重视,而且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也不高,从而导致信息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纺织企业要想发展电子商务还需要加强信息管理部门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使信息管理部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电子商务离不开信息化建设,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必要前提。纺织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同时也是充满活力的产业,信息技术也是一个具有强大渗透力的技术,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下,纺织业要想走向全球化,也必须推进信息化建设。因此在纺织企业资金分配中,应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比重,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通过电子商务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市场资源。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电子商务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基础,在技术上首先需要进行网络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这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而且除了专业技术之外,建设人员还需要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丰富的管理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把握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力。另外,还需要具有营销思维,营销思维在电子商务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如何将产品介绍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认可和购买,让产品和服务适应消费者现代生活的需求,对于纺织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纺织企业缺少这样的人才,所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纺织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走进人们的视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的管理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场变革当中,纺织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产业,既面临着重大挑战,同时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纺织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对策,转变企业管理方式,最终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动产业升级。
(作者单位: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纺织业发展战略范文2
尽管近年来我国纺织产业的科技进步显著,并带动了产业创新发展,但总体上看,自主创新能力仍相对薄弱,在体现产业向高端、绿色发展的纤维材料,高品质及高技术纺织品创新设计与开发,先进纺织加工技术,生态染整技术,高端纺织装备以及应用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产业等方面仍有待加快发展。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正处在由“大”向“大而强”转型的攻坚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说:“纺织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大’转向‘大而强’,并在部分领域引领世界,是今后5年 -15年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而持续的科技创新将成为纺织产业新一轮发展的核心。”
立项初衷
为对未来5年-15年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进行战略布局谋划,以支撑我国纺织产业由大转向大而强,中国工程院作为为国家提供战略咨询的学术机构于2012年底设立“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2016-2030)”重点咨询研究项目,并于2013年启动项目研究。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2016-2030)”项目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向《科学家》记者说:“我们在两年前针对建设纺织强国这个目标,结合国家‘十三五’的发展规划,制定了一个中长期的研究计划。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对纺织产业进行战略性研究,创新驱动发展也是本项目的亮点所在。”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2016-2030)”重点咨询研究项目组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材料工程学部13名院士和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苏州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纺织设计院等高校及研究单位、企业等130余名教授、专家组成。项目包括8个子课题组、1个顾问组和1个综合组。8个子课题组的研究领域分别为纤维新材料技术、先进纺织加工技术、生态染整技术、现代服装产业技术、产业用纺织品技术、高端纺织装备技术、纺织信息化技术、纺织产业经贸与管理运营技术。
据蒋士成院士介绍,最终确定项目的依托方为东华大学,是因其在国内纺织行业特色高校中占有一定优势,东华大学学科相对健全,纤维材料、纺织加工、染整、纺织机械、服装、纺织信息化以及纺织经贸管理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研究历程
“该项目的研究更是为了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纺织行业管理方面提供桥梁,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所属的各个专业委员会等提供‘十三五’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布局的参考资料。”蒋士成院士说:“通过这个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国际、国内纺织产业的科技状况进行了梳理。两年多来,课题组查阅了370多篇文献资料;对纺织企业高层技术人员开展了科技创新情况问卷调查;分4次深入浙江、山东、福建、江苏、上海等36家纺织企业及纺织集聚区进行现场考察、座谈咨询、调研代表性企业发展概况、技术创新,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瓶颈等。对比分析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将来的战略重点应该放在哪些地方,把科技创新路线都进行了梳理。”
蒋士成院士介绍道:“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项目组通过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等高层平台,了研究项目的初步成果,同时也听取了各方意见,不断地完善相关研究结果。”
如蒋士成院士所说,2014年5月17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180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对项目研究内容进行研讨。在那次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就结合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6-2030)”初步成果,从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地位、我国纺织产业科技现状与问题、纺织产业主要领域科技发展趋势、纺织产业科技创新战略需求、面向2020年和2030年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发展重点、重大专项建议、政策措施建议等八个方面,作大会主题报告《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成果
2015年该项目最终形成了一份约30万字的研究报告,并在5月16日举办了成果会,从七个角度公布了研究成果。
纺织业发展战略范文3
一、造成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1.企业财务战略以及战略执行本身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战略财务以及战略执行过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根本原因。企业财务战略以及战略执行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企业财务规划与业务规划之间不够统一协调,很多企业在制定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时候没有对企业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的考虑,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发展实际业务之间相脱节,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就会导致财务战略无法有效实施。其次,是企业内部在财务战略方面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财务战略的合力不够,企业组织内部的摩擦会随着战略执行过程逐渐加剧,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另外,企业财务战略没有进行精细化分解,财务战略目标不够细致,无法将战略职责和工作内容分配到个人,执行过程无法有效开展。最后,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战略信息控制系统,无法对企业财务战略实施提供可靠地保障也是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问题。
2.企业发展影响因素对财务战略执行的影响
企业内部发展因素与外部因素与企业制定的财务战略不匹配是导致企业战略执行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首先,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当前的理财环境不够统一,财务战略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到外部因素和环境的影响,战略制定的层面比较狭窄,很多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其次,企业财务战略制定没有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有机协调,财务战略的执行必然需要一定的执行组织和机构,但是很多企业在这些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导致财政战略执行力低下。另外,企业财务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等之间的不匹配等都是导致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二、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1.构建企业财务与业务规划的一体化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力度和效果,必须将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业务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协调统一,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规划流程,将企业财务预算规划与企业业务发展经营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企业业务经营计划相关指标和步骤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规划和计划,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企业业务规划是财务战略规划和执行的基础,因此这是决定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提升的关键。
2.强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共识
企业要做好相关的沟通交流工作,要在企业内部,就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相关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具体的说,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对共识的范围、共识的内容进行确定,明确是哪一些人要对财务战略执行的哪一些方面达成共识,要在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等各个方面达成相应的共识,消除不同层级的员工在企业财务战略执行上的认知偏差,统一认识,共同提升战略执行效果。
3.对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进行精细化分解
对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进行精细化分解是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重要方法,在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分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将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分解为短期内的计划目标,这些短期计划目标的设定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也不能过高,避免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次,财务战略目标的分解不应当只是针对财务管理部门,而是要在整个企业内部进行目标分解,要让多个部门参与到财务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共同协作、合作努力。最后,财务战略目标的分解要落实到个人,尽量将目标进行精细化处理,这样能够保证财务战略目标执行的效率,明确相应的权责。
4.完善财务战略执行的信息化控制体系
根据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对财务战略执行信息化控制体系建设进行完善。要通过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对财务战略执行的进程和效果进行实时的掌握和评估,并且运用信息化控制系统和体系对企业员工的执行力进行评估,强化员工的行为控制能力,将员工的职业发展、绩效考核等与战略目标执行进行有机结合,采用鼓励手段,优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
5.做好企业战略执行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最主要的就是要对外部理财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科技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等等要素,要对企业所处的现状进行分你,关注理财环境变化,实时更新和调整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策略和方法。
6.强化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内部环境要素的协调
首先,就是要调整组织结构,做好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组织结构发展之间的相互匹配,对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和结构进行创新,使之与现代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相适应,优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其次,要做好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结合工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财务战略的执行力度。另外,要完善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建设,做好人才机制工作,为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执行奠定良好的制度保障,并且积极引进和培养战略财务管理人才,提高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水平和质量。
纺织业发展战略范文4
关键词:定位 管理会计 企业战略 制定 执行
一、企业战略的核心
只有首先理解战略的核心问题,管理会计才有可能参与制定战略并辅助落地执行。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中,战略不再是口号也不是宏伟蓝图,指导企业赢得商战的战略只有一个,那就是竞争战略。1996年美国著名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在其经典论文《什么是战略》中清楚地论断:“真正的战略,应以竞争性定位为核心,对运营活动进行取舍,建立独特的配称”。所以,真正的战略有以下几层含义:
(一)战略的核心是定位
战略就是创建一个价值独特的定位,迈克尔・波特强调用市场中的定位牵引战略制定。
(二)战略依赖于独特的运营活动
战略应该是竞争导向,而不是顾客导向。竞争战略就是要与众不同,从事或选择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运营活动,开创差异化竞争。
(三)持久的战略需要对运营做出取舍
不能指望为所有的顾客提供所有的商品和服务,要在既有的定位指导下进行取舍,保持业务聚焦和战略定力,至关重要。
(四)运营配称协同并维持战略竞争优势
定位不仅决定企业将开展哪些运营活动,如何配置各项资源,而且还决定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如何协调配合,环环相扣而形成的整体系统,竞争对手难以仿效,从而维持了竞争优势。
二、定位的基本原理
(一)定位的基本原理
商业中的“定位(Positioning)”概念,由美国著名商业战略实践家,被誉为“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于1969年首次提出。所谓定位就是如何在顾客心智中与众不同,获得顾客认知优势,从而让品牌获得顾客的优先选择。
定位以心理学为基础,围绕人类心智的运作规律和如何处理信息,提出了五个基本原理:
第一,竞争力。这个原则由心智容量有限的运作规律决定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研究结论显示,普通人的心智无法同时处理七个以上的信息,心智非常有限。所以,定位要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才有可能被容量有限的心智接受到。
第二,简单。这个原则由心智厌恶混乱的运作规律决定的。人类通常厌恶复杂以及带来的混乱,而保持简单才容易被记住。大道至简,最高明的智慧和解决方案总是简单的。所以,定位要简单一致。
第三,信任状。这个原则由心智缺乏安全感的运作规律决定的。别人在购买,所以我要跟风购买,或者赶潮流的消费,这种将他人做法视为正确而自己也付诸同样的消费行为的倾向非常普遍。这是人类心智缺乏安全感,往往为了避免或少犯错误,自己也就跟着判定正确的心理。所以,定位要带着信任状出场。
第四,顺应认知。这个原则由心智很难改变的运作规律决定的。人类总是相信自己胜过他人,甚至非常固执,对变革天生抵触。因为人类对许多问题和信息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所以,定位不要轻易试图改变人们的已有认知,而是要顺应认知,并调动认知的力量。
第五,聚焦。这个原则由心智容易丧失焦点的运作规律决定的。在这个信息爆炸、传播过度的社会,每天会诞生无数的新商品和品牌,每天也会有品牌延伸的乱象,即原先代表某一个商品或服务的品牌,现在代表两种或更多的商品或服务,使得一个高度聚焦的品牌变成了一个没有焦点的品牌,导致在人们心智中丧失焦点,消费时选择困难。所以,定位要聚焦,品牌要主导或代表一个品类。
(二)定位和战略的关系
根据以上所述,真正的战略就是竞争战略,战略的核心就是定位,它需要着眼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在什么地方竞争;二谁和谁竞争;三是怎么开展竞争。而这正是“定位”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基于多年大量的商业战略实践和成功案例,杰克・特劳特在其名著《什么是战略》中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指出战略应围绕抢占顾客心智资源,在顾客心智中展开竞争;它是代表商品的品牌和品牌之间的竞争;它运用定位的方法与对手开展竞争。所以定位首先是品牌定位,以品牌为载体和顾客沟通,获得顾客的认知,战胜竞争对手。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战略要以定位为起点,定位引领战略。
三、定位方法和步骤
(一)定位方法
定位在战略上的应用就是围绕顾客心智,通过精准品牌定位获得顾客心智的认同,从而占领顾客心智资源,一般有以下三种基本方法:
第一,抢先占位。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你首先进入了一片蓝海,在无争议地带开疆拓土,第一个推出了某类商品或服务,率先占有了顾客的心智资源;第二层意思是在时机上,让某个商品特性抢先进入顾客心智中,占领心智制高点。总之要找到心智中的空位,第一个进入占位。比如王老吉的定位是“预防上火的饮料”,率先抢占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个品类(注意不是药饮,也不是凉茶)。
第二,关联定位。即好的心智位置已经被强大的对手占领了,那么就傍上他,和他紧密关联在一起,顺带被顾客感知到继而认同。比如美国七喜汽水把自己定位为“非可乐”,榜上饮料可乐品类的老大可口可乐和老二百事可乐,一举成为美国饮料业第三品牌。
第三,对立定位。当心智资源被强大竞争对手牢牢占领了,这时候分析竞争对手并发现对手的弱点,从弱处入手,给对手贴上负面标签,在顾客的心智中替代了原先的强大竞争对手。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百事可乐针对饮料老大可口可乐,把自己定位为“年轻人的可乐”,因为可口可乐是传统的,历史悠久的可乐,找到这个战略上的弱点,把竞争对手定位为“过时的落伍的”可乐,从而走上了腾飞之路,牢牢占据美国饮料市场老二的位置。
(二)定位步骤
那么如何发现定位?通常有四个步骤:
首先,竞争环境分析。特别是行业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分析,首先要厘清谁是你的竞争对手,然后要从市场和顾客对竞争对手的认知入手。
其次,找到差异化的概念。要做到与众不同,必须和竞争对手区隔,或者找出竞争对手的战略性弱势,避开竞争对手的战略性强势,确立自己的优势位置――定位确立。
再次,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和背书――信任状。
最后,以此定位引领企业内部运营,融入到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特别在传播上要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将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中。至此,定位找到,战略初步确立。
以上的方法步骤只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的一般性的总结和提炼,在具体战略定位的决策和制定中,千变万化,不拘一格,不仅要对市场高度敏感和顾客心智的深刻洞见,而且要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随着行业趋势,市场规模和竞争环境的变化,还要及时重新定位。
四、管理会计在战略制定中的作用
在引入上述定位理论和方法协助企业制定战略时,管理会计自身上接战略,下通绩效,软硬兼施(定量和定性),过程管控,广泛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贯穿整个价值链,所以在参与战略活动中能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一)竞争对手的分析
在此阶段,主要界定竞争领域,分析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市场规模、竞争形势、未来走势和发展机会,找对竞争对手是谁以及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包括顾客和市场对竞争对手的认知。管理会计可以充分利用SWOT工具和财务定量分析工具,对竞争对手整体评估和分不同维度的细化评估。整体上可对竞争对手的近三年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包括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还有融资和投资等资本运作计划,初步判断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资源持续后劲和经营情况。也可以找同行业业务近似的几家做参考,综合评估竞争对手的行业位置等情况。细化评估比如营收要从品类、产品、渠道、区域市场、事业单元等多个维度进行,可按绝对额比重、销售额增长率在不同维度进行分析,找出对手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和弱势等等。总之,搜集竞争对手的经济财务资料后,管理会计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利用分析工具深入挖掘和分析,为战略制定的初始阶段提供相关信息。
(二)企业自身分析
当然也有企业内部分析,包括自身经营状况、品牌竞争力、战略成本相关性信息,特别是自身关键资源等优劣势的分析等。但要注意企业本身的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比较起来,不太重要。因为按照前述的定位理念,它是一个由外向内的思维,企业本身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某种程度上不由自己决定或者不那么重要,定位机会只能在企业外部找到并牵引战略,才可能转化为绩效和成果。
由此可见,在战略制定的起始阶段,管理会计参与其中,特别是找对竞争对手和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分析,以及自身的资源和经营现状的分析,从而协助找到定位机会,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五、管理会计在战略执行中的作用
战略定位一旦在企业外部确立,作为“一致性的经营方向”,向内决定企业组织结构、产品规划、营销和内外的沟通以及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如何协调配合。而管理会计广泛参与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并且参与了战略制定,将战略定位思维融入到以下主要管理会计实践中,所以能够更加理解战略和支持战略执行。
(一)预算管理方面
定位一旦确立,要求企业走专业化道路,聚焦经营。所谓聚焦就是在跟定位无关或不协同的领域内做减法,涉及到对原有业务的取舍和剥离,研发方向和产品线的重新梳理和规划,品牌重新打别在顾客层面的指标设计时,要以顾客心智资源的占有情况为主要目标和核心评价指标(可委托第三方市场调查公司进行独立的评估调查),这里不再详述。在此重点对战略“任务执行的过程”的评价提出基础性评价标准。
1.关键性运营活动的评估
关键性运营活动以及相关配称(包括产品、定价、研发方向、市场拓展、营销、上下游资源整合等)有没有偏离既有定位。比如品牌传播环节,很多企业或高管经常有创意的冲动,这个要特别给予注意,传播表现形式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新颖创意,但多年广告的定位不要轻易改变它,否则会模糊你的定位,造成顾客的认知混乱和选择困难,多年的广告投入和积累的品牌势能就会浪费和削弱。所以,关键性运营活动要以是否持续积累强化品牌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优势为评价标准。
2.品牌带来的商誉价值的评估
定位战略以打造品牌为中心任务,是个较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所以在业绩评价时,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视品牌的投入和产出,以及品牌带来的商誉价值。在此要特别关注是否有品牌任意延伸而稀释了品牌价值的活动。
六、结论和启示
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企业战略的本质就是关乎如何赢得商业竞争。定位理论和方法起源于美国,经过40多年的实践应用,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制定企业战略、赢得商业竞争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实战工具,虽然需要考虑不同市场竞争环境和具体行业以及企业的特点,但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指导性和实操性。管理会计体系发端于并发展于美国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不仅财务部门具有管理会计的职能,其他其关键性经营管理部门(如战略、工程设计、生产和销售等)都设有管理会计岗位,管理会计广泛参与包括“战略制定”在内的重大决策和日常运营活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应用相对滞后,而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不仅与其他管理学科理论交叉重复,而且其程序与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具有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特点。战略制定作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的核心职能,管理会计应积极主动参与战略制定和落地,责无旁贷。所以定位理论和方法可为我国管理会计积极借鉴,并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实际状况创造性应用,帮助企业制定战略和辅助执行。
纺织业发展战略范文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纺织行业也是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间接就业人数接近一亿。中国纺织业的实际海外依存度为30%,这意味着一旦纺织品出口受挫,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就业形势都会受到严重威胁。同时,由纺织品创造的贸易顺差名列其他商品之首,20多年来,纺织品为中国保持贸易收支基本平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在纺织品配额解除之后,2005年,中国外贸争端的焦点几乎全部集中在纺织品贸易领域,最终中欧协议和中美协议的签订仅仅是暂时平息了贸易摩擦,我国纺织出口仍可能是国际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从2006年4月至今,美国、印度、欧盟纷纷对中国纺织品发起反倾销,税率之高、金额之巨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究竟路在何方?
我国纺织品比较优势分析
在人们的观念中,比较利益的贸易格局是:发达国家进口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各国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我国对外贸易也一直以此为指导。迄今为止,我国净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净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占出口第一位的纺织、服装明显属于此列。中美、中欧纺织品频繁的贸易摩擦显示,比较优势理论运用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发展战略上时,出现了严重问题。中国真正的优势在于巨大的国内市场,只有中西部及东北等潜在市场不断被开发出来,中国的就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出路。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和欧洲似乎应该放弃在纺织品行业的生产能力,将其让位于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以充分发挥后者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既是相对比较优势,也是绝对优势)。但是实际情况是,欧美不但不会放弃本国纺织业反而会对其进行保护。因为如果欧美放弃纺织品行业,这几十万的产业工人将面临下岗和工作转型的挑战,而其培训和迁移成本巨大。此外,美国的纺织品行业可以利用他们的政治力量去游说议员,进而给政府官员施压,要求对中国的纺织品加以限制。
通过分析可知,如果我们继续增加低附加值的纺织品的出口,可能会引发以下结果:(1)在纺织品领域与其它发展中国家发生更加激烈的竞争和贸易摩擦, 受到更多的反倾销指控,贸易环境恶化;(2)纺织品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专业化水平低,导致整个纺织品产业竞争力低下,进一步降低低附加值纺织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如纺织品虽然在快速发展,但在整个纺织生产、销售过程中,中国企业只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许多与品牌、营销等环节相关的市场收益,都被其他国家的企业所分享;(3)纺织品的贸易增长只是在数量上带动了经济增长,却缺少重要的技术和管理效应,产业结构难以升级。
由此,纺织品出口要想正常健康发展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比较优势,而应尽快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把纺织品的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
我国纺织品竞争优势分析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是否能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则在于是否具有非价格竞争和创新力竞争的实力。即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的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垄断优势的资源和产品,而不一定是本国比较成本低的产品。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从比较优势转向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轨道是必然选择。在当前,中国纺织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成本、规模和质量等方面:产业链完整、劳动力资源廉价、一些天然纤维的种植生产丰富(如棉花、亚麻、蚕丝等)、投资不断增长、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和国内社会政治稳定等,其中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构成中国纺织品价格优势的主要源泉。但也应该看到,纺织产业的产业链很长,其上游产业(包括纤维的生产、自主品牌的创立)和下游产业中的市场营销环节均属于技术或资本密集型,这方面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中国的竞争优势仅限于下游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环节。在纺织品业高附加值方面的欠缺部分的抵消了我国在劳动力资源上的优势,使得我国的纺织产品只能靠价格优势占领低端市场,获得微薄的利润。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化
我国提高纺织品的竞争优势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研发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策略和营销策略,使企业由于具有创新机制而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构筑我国纺织品的竞争优势,需要企业竞争优势的确立、技术创新以及政府扶持等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和集团化战略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波特认为,一群在地理上互相靠近、在技术和人才上互相支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是一国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这种地理上的相对集中虽然加剧了彼此间的竞争,却缩短了各个企业之间沟通的渠道,能够快速的相互借鉴学习,不断进行观念交流和技术创新,这就是好莱坞、硅谷、中关村的成功秘诀。我国纺织品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产业群聚的方式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集团化战略,我国可以从纺织业的产业链长且联系紧密的特点出发,加快中小企业联合、兼并重组进程,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规模竞争优势,建立多元化、国际化的企业集团。但是纺织业的集团化战略并非培养垄断消除竞争,而是提高竞争的效率和水平。企业集团的形成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遭淘汰是必然的,但集团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同时,中小企业将在与企业集团的分工协作中获得新的市场机会,这将有利于纺织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也推动我国纺织业更好地与世界经济接轨。
其次,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加快我国纺织业向高新技术发展。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纺织品才是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对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进行再创新的同时,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逐步掌握原创性技术和科技成果并最终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这只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市场的力量,激烈的国内竞争迫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服务,使得企业有了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的压力。将新技术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这是创造纺织品竞争优势的关键。
第三,延伸产业链,培育我国纺织业的品牌优势。长期以来我国纺织业没有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名牌,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很大,其中多数为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牌加工,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甚至不超过10%。事实上,品牌和销售才是纺织品利润中的大头,而这恰恰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有实力的大企业一方面可以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海外投资设厂,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全球供应链;另一方面培育自有品牌,学习国外企业营销策略和经验,获得品牌和销售环节的利润。目前鄂尔多斯集团、兆君山羊绒集团等都在国外注册了品牌,通过在国外建立市场拉动国内生产。红豆集团也决定加快企业境外办厂的步伐,大力开发非配额产品和非配额地区,提高自身品牌。
第四,政府及时调整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要提高,政府可以发挥如下作用:在理顺与主要纺织品消费国贸易关系的同时,鼓励企业开拓其他海外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支持企业“走出去”,为企业在国外投资建立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提供便利;完善纺织业的技术法规,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颁布各类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技术性标准,用市场化手段来设立出口门槛,以此限制低端的加工贸易无序发展;适当调整与出口相关的税率政策,减少对低档纺织品出口的政策刺激作用;设立纺织业投资准入条件,对于利用淘汰设备投资生产的行为要立法惩处,彻底淘汰劣质生产力,形成规模和强势纺织业。
纺织业发展战略范文6
我国与越南既同为纺织服装出口大国,结构互补性强,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长期并存。作为新兴的服装和纺织品出口国,入世后,越南纺织品和服装将免配额进入全球纺织服装市场,由于劳动力素质较高,价格相对低廉,贸易环境不断改善,其纺织业势必会对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越中纺织品服装的竞争现状及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一、越中纺织品服装竞争现状
(一)越纺织服装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越政府十分重视纺织服装业发展,视其为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自1993年开始出口纺织品,1998年至今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额一直排第二,仅次于原油出口,此后更是连年增长,其增长率在越南出口产品中可谓独占鳌头,成为越南重点出口商品之一,目前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供出口。为了适应出口需要,2001年越政府更专门制定了“越南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战略”,提出了纺织服装业的十年发展规划,提出将纺织服装业发展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既要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又要提高产品竞争力,稳步融入世界和地区经济。
目前,越纺织成衣市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分为配额市场和非配额市场。配额市场主要是美国和土耳其,非配额市场主要是欧盟、日本和加拿大,这些国家和地区是越南纺织品成衣市场的主要出口地区。
越南现为美第七大纺织品进口来源地,2004年对美出口约23.5-24亿美元,占越全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55.2%,比2003年增长21.5%。其中配额内纺织品达16亿美元,占对美出口的67%;非配额品种约7.5-8亿美元,占33%。2005年越南对美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约28亿美元,占美国该类产品总进口的3.8%。
欧盟是越南第二大服装出口市场。越欧双方签订纺织品贸易协定于1993年1月1日正式生效。此后,欧盟连续十年成为越纺织成衣的最大配额出口市场,占配额出口总量的80%以上,对欧出口纺织品年均增速达23%。2004年越对欧盟出口纺织品约8亿美元,占全国纺织品总出口的18.4%,比2003年增长40%。其中配额品种约占90%,非配额品种占10%。2004年12月3日,越欧双方签署协议,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越南对欧出口纺织品配额。2005年欧盟25个成员国共进口来自越南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约8.5亿美元,占欧盟市场的1.3%。
日本是越第三大服装出口市场和最大非配额市场。自1998年以来,越对日出口服装列各国对日出口第五,主要包括和服、西裤、衬衫、运动服等。2004年对日出口纺织品约5.3-5.5亿美元,占纺织品总出口的12.6%,比2003年增长9%。2005年越对日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共5.9亿美元,约占日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2.8%。
此外,加拿大宣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对越南纺织品的配额限制,2005年越对加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0.87亿美元,占该产品总进口的1.6%。
(二)越中纺织品服装的竞争状况我国是传统的纺织服装出口大国,而越南作为新兴的纺织品出口国,与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可以区分为两类:一个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即越中在越南的几个主要出口的竞争;一个是在越南国内市场的竞争,即中国出口商与越南国内纺织业之间的竞争。
从出口规模和增长率的角度衡量,在国际市场上,越南纺织品和服装的地位日益显著。虽然与我国相比,其成衣类产品在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已开始把越南的服装和纺织品生产商作为他们的战略供应商。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商协会(USAITA)说,在许多产品方面,越南的生产商被认为是继中国之后的第二最佳供应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则根据美国市场上服装和纺织品的竞争情况,指出越南是唯一一个能够在美国市场上同中国进行竞争的亚洲国家。
我国是越南纺织原料和服装半成品的重要来源。2005年我国对越出口纺织服装产品达8.64亿美元,其中近90%是对越出口的化纤原料、棉花等纺织原料和服装裁片等半成品,用以在越加工出口。近年来,我国广西、上海等地企业也开始在越投资设厂,利用国内服装半成品和越出口配额向欧美市场出口服装。因此,在越南国内的竞争主要是越中两国纺织原料和服装半成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
二、越中纺织品服装竞争力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分析各国竞争优势的基础、预测其发展方向以及长远发展潜力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通过分析一国四组基本因素和两组辅助因素的数量、质量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并将它们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就能发现一国的竞争优势的存在领域、大小以及持久性。下本文将借助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框架,分析越中两国的纺织服装业的竞争优势。
(一)基本因素分析
1.要素条件。首先,由于气候等原因,越南不适宜棉花的种植与生长,而生产的原棉和真丝产量十分有限且品质不佳,远不能满足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需要。这使得越南纺织服装加工出口所需要的面料、辅料、服饰,甚至纺织化工原料、纺织机械、纺织机械零配件等的50―80%不得不完全依靠进口,对越南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冲击。其次,越南纺织服装业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技术水平与越南纺织服装业发展目标的要求尚有距离。越南现有纺织工人的知识水平较低,且有74.8%的工人达不到专业技术要求,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却仅为中国企业的60%,是导致越南纺织品附加值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受资金不足的刚性约束,现阶段越南纺织业的发展只能依赖成本较低的服装和织布部门,而需要高技术含量的资本密集型纤维生产暂时还无力顾及。
2.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越南的纺织机械产业和原材料产业都缺乏足够的发展以满足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需要,这使越南70%的纺织品出口是属于加工贸易,仅有30%的出口产品是制成品、且缺少自主品牌,其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出口效益都不高。再者,由于社会融资渠道不畅,缺乏资金,使得越南纺织服装行业的陈旧机器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技术研发、创新等活动无法系统进行,继而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3.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越南纺织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且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企业间未能形成强有力的联合。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与控制管理能力,零星分布的各个纺织服装企业很难与强大的外国企业集团竞争。再加上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低,产品品种过于单一,款式落后,产品质量差等,更削弱了越南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可见,越南的纺织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原材料资源短缺,纺织工业基础较薄弱,纤维、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各门类的产业体系不健全,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和档次低,国际竞争力较差。 相对而言,我国纺织品的强大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纺织品原辅料可国内供应(棉花可以种植,布匹可以纺织,印染化工原料可以生产);工人技能熟练;外商投资纺织设备不断更新;基础设施较好等。因此,总体而言,越南产纺织品服装在价格、产品质量、数量、交货期限、付款方式、商标、包装等诸方面要与我国竞争还尚显稚嫩,尚不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构成较大的威胁。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周边国家如印度、中国相比,越南纺织品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28-48美元/月,远低于我国的73美元/月)和无出口限制仍为其在低端产品市场以及加工贸易方面赢得了不少市场。而我国纺织业面对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不少有实力的国营纺织企业为摆脱特保设限、配额危机,亦开始转产越南,利用其零配额成本和更低的劳动力价格进行转口加工。而那些缺少资本实力和国际贸易知识的企业则在欧美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后,为国内品牌代加工或转向生产低端的非设限产品,加工价格更加低廉,牢牢套住了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
(二)辅助因素分析
第一,政府作用。为了改变当前纺织服装业落后状况,加快纺织服装业现代化建设,越南政府制订了“2001-2010年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战略”,提出了纺织服装业今后十年发展规划。在行业发展政策方面,越南政府优先鼓励本国企业积极投资纺织、服装业并提供相应优惠政策。政府规定,凡在规划园区内投资该领域的越国内企业,50%的资金由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年利率3%;其余50%的资金提供商业贷款,年利率5.4%,两项贷款平均年利率为4.2%。贷款期限为12年,宽限期3年。其次,越政府欢迎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经营方式投资越南纺织服装业。《越南外国投资法实施细则》规定,“纺织服装设备生产”、“使用劳动力500人以上”、“成衣出口产品生产所需的高级原料和辅料生产”等项目为鼓励外资领域。最后,除国家对投资规定的优惠政策外,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业区还可在地租、税收、收费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
第二,机遇。此次越南加入WTO带给其纺织和服装工业发展的极好时机。入世以后,越南纺织品可享有无条件、多边、永久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获得关税减让与关税约束的利益,与世贸成员国一样享受对等贸易的权利与义务。根据越南纺织服装集团(Vinatex)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李全安说,在越南加入WTO之后,第一个优势是向美国市场的出口将不再有配额限制,纺织和服装工业在许多市场上将具有平等的地位。此外,纺织和服装工业的基础设施将提高,这是因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因此,入世后,越南可以摆脱配额限制对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阻碍以及长期受双边协议约束、出易要通过中介的局面,为纺织品出口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可见,政府作用和机遇这两个辅助因素的相互作用,将是改变越南纺织服装业基础因素上的劣势、获得并提高其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越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将在河内和胡志明市组建大型纺织服装原料交易中心,以解决纺织服装生产加工原料不足的被动局面。在2006-2010年期间将重点投资24个项目,集中力量发展纺织原料生产和纺织业,扩大纺织设备生产,建设分销体系,提高时装设计研发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到2010年使国产原辅料满足出口纺织品服装需求的比例达到75%以上。同时,入世后越南纺织品贸易将由双边转向多边体系,越南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其是可为纺织业充分利用国际资金、吸引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对越南纺织业投资创造有利条件,纺织品贸易环境将得到改善。此外,在越逐步扩大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同时,其将逐步建立起开放型的纺织品贸易体系,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创造出越南自己的服装品牌。
因此,长期而言,越南纺织服装业在政府规划和入世机遇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将从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等方面系统地得到提升,增加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是我国同行不可小觑的重要竞争对手。
三、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及对策
后配额时代,只有那些拥有高质量产品、快速供应和生产周期的国家,即注重时效性和高效的物流体系的国家才会赢得市场。入世虽然给越南纺织品带来了机遇,但由于目前其竞争力方面的弱势,出口空间不会立即出现过多的扩大,相信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竞争也不会在短期内急速加剧。
而且,越南入世使其纺织和服装工业同时也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入世后越南国内市场的保护壁垒将不复存在,目前所有的进口税率将削减到10%-15%的低水平。因此,越南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将不得不同进口产品进行竞争。此外,政府对纺织和服装工业的激励政策和对工业的支持措施将取消,再加上越纺织业原料缺乏这一结构性矛盾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因此,短期内我对越出口纺织原料预计将继续保持较大增幅。
但如前分析,就长期而言,入世带给越南的长期动态利益将会促进越南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的提高,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和越南国内市场的出口地位构成威胁。对此,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应对战略是: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已经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近半的份额。但是,针对来自越南等其他各国家的竞争压力,我国纺织企业应当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同时注重自由品牌的创立。以高质量和品牌优势取代低成本和数量优势,以获取更多的附加值和贸易利益。
在全球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投资利益比贸易利益的获得使行业具有更持久的国际竞争力。越南入世带给其发展和升级纺织服装业的机遇,也给了我国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赢得投资利益的契机。我国纺织业应该积极利用越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以各种方式投资越南纺织服装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的走出去战略,有效利用越南纺织业的廉价成本,通过加工贸易等方式将低附加值的环节外包出去,使我国内企业能以高附加值和符合高质量标准的产品的创新研发、生产、品牌营销等为主营业务,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注释:
①2004年越南在各国家、地区的纺织品出口数据来自我国驻越大使馆经商处网站《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背景下的越南纺织业》。2005年的资料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HS2002下第61和62号产品的统计数据计算而得。
② 美国进口商选择越南作为他们的战略供应商,,2005年4月12日。
③ 张二震、马野青著,(2003)《国际贸易学(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第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