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馆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馆培训总结范文1
国家教委(85)教高一司字065号文件《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要求新生入校进行图书馆使用方法的教育。教育部教高[2002]3号《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文件中又提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指出大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性。
任何文明的民族,都不能没有图书馆,任何一个想在科学文化上有所建树的人,都需要利用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又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教辅性机构。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是大学生完成学业、学有所成的重要课堂。大学学习阶段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仅靠教室里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是书的海洋,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他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的知识都是你的。
一、 入馆培训的重要性
新生入馆培训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引导新生入校后自主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大部分新生对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不是非常了解,对如何利用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也不太清楚,这都导致他们在利用图书馆信息和馆藏资源方面存在很大障碍,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一些问题。对高校新生进行入馆培训,能使大学生入校后迅速掌握图书馆的有关知识,提高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和效率。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课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和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环境,对新生进行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珍惜书籍、爱护公物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文化修养。
二、入馆培训的具体实施
为迎接新生的到来,校图书馆在开学伊始就筹备工作。新生入馆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老师讲解、电教图片、发放须知手册等。根据校图书馆现工作情况,安排馆里老师逐个讲解,选择出优秀的讲解老师,并针对新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讲解内容,并刊印出《图书馆新生入馆须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服务,在图书馆网络环境下展示、宣传图书馆以及各项服务措施。包括网上介绍图书馆概况、电子资源、信息检索、读者指南、网络导航等。对新生再进行实地的培训,带领新生到图书馆各个楼层实地参观,进行实地的演示图书借还情况,使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实际操作,便于他们更快的使用图书馆。通过介绍图书馆使用的基本常识、学生行为规范等,使学生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有个初步的了解。比如,了解图书的分类号,知道图书是按中图法编目,使其在以后借阅图书中很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
三、入馆培训的主要措施
为了使学生入馆培训得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必须从学生思想意识的实际出发,加强图书馆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从而提高培训效果。新生在学习使用图书馆的同时,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为图自己方便,多拿多占图书,造成书库乱架现象。为了自己再次便捷找到图书,私藏图书在书架的角落,更有对图书中喜爱的图片进行切割,夹带出库,造成图书损毁等。对于这些问题,要善于发现,并总结规律,补充到入馆培训中,减缓因新生对图书馆不能合理规范的使用而给图书馆各个部门带来的压力。高校新生入馆培训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合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使新生入馆培训工作得到积极的展开。不定期开展图书馆形式多样的联谊晚会、书法比赛等活动,展示在校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后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为其他还未很好的使用图书馆的同学做出更实际贴切的帮助,这一点也纳入新生入馆培训中。通过借鉴其他高等院校图书馆入馆培训的先进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并听取学生对图书馆借阅制度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更适合更合理的新生入馆培训模式。
四、总结
学校每年的新生入馆培训,不仅可以帮助新生充分了解图书馆,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能,还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顺应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新生入馆培训是高校新生入校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未来高校图书馆工作中,需要结合大学生时代需求的发展,提高入馆培训的质量,使图书馆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江华.大学新生入馆教育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
[2]王学勤.章蕾.论大学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
[3]连爱青.论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4]马小方.浅谈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图书馆培训总结范文2
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一、图书馆学的发展历史
图书馆学的发展历史实质上就是关于图书馆学研究探讨深化发展的过程。对于现代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经历了萌芽、发展、大成、深化几个阶段。
1.萌芽。在文艺复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图书馆主要业务工作是整理图书。在1808年,施雷廷格鉴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藏书的整理,其内容是图书的配备和目录的编制。
2.发展。随后艾伯特、莫尔贝希、爱德华兹等对藏书建设、分类编目、典藏保护和读者服务等在理论与方法上都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经验总结,并用图书馆管理的概念加以涵盖。施雷廷格的以图书馆技术操作、工作方法为研究核心的观点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
3.大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知识体系的要求不断加深,图书馆的管理也在向着全面化、专业化发展。以图书馆管理为研究对象的集大成者是杜威。他于1887 年创办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管理学院, 其教学体系的核心是探求图书馆管理的“实际的效用和经营”。他的这一观点受到普遍重视,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4.深化。进入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巴特勒和后来的谢拉等人,认为图书馆的管理和技术方法问题,不应成为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图书馆学应研究其理论基础和科学原理以建立图书馆哲学,从而揭示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扩大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助于人们在更广大的实践范围内,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进一步去科学地总结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工作的规律。
二、图书馆学的学科建设
图书馆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方面与一些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交叉重复,在历史渊源、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中,有着同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图书馆学作为一个复杂的学科体系,存在着很多分支学科。
1.与图书馆学有同族关系的学科主要是档案学、情报学、文献学和目录学等。早期的图书馆工作和档案工作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而即便是现代,图书和档案的积累、整理、组织和利用、保管等重要环节,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都有很多共同之处;图书馆学是情报学的先导科学,为情报学准备和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材料、理论原则和工作方法,对情报工作的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总结,同时,图书馆学的发展必须研究文献情报源,必须利用文献情报;目录学始终是图书馆学最亲密的姐妹学科,在图书馆业务中,最先发展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部分内容是目录工作,从文献收集、整理加工,一直到宣传推荐、检索和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要应用目录和目录学知识。
2.当代图书馆学的主体部分是由理论图书馆学、实用图书馆学和专门图书馆学组成。理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学一般原理的学科,它为整个图书馆学提供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描述整个图书馆发展的概貌,对图书馆学的其他组成部分和相关部分起着指导作用,同时也是不断深化的领域;实用图书馆学是在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图书馆具体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一大门类,包括图书馆工作规律、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现代化等实际工作领域;专业图书馆学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分别进行专门研究而形成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它以某一类型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不仅要根据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来研究该类型图书馆各方面的特点,也要按着实用图书馆学所提供的一般方法与技术来具体研究该类型图书馆的工作和管理问题,从而形成专门图书馆学的众多学科分支,诸如公共图书馆学、大学图书馆学、儿童图书馆学等等。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化扩大,现代图书馆学教育,即现代图书馆学教育应运而生。
三、现代图书馆学教育
图书馆教育氛围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继续教育)两方面。
1.学历教育,即从“零”开始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最早是从学徒制(即师傅带学徒)开始,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一些较大的图书馆开设训练班,进行较有计划的、具有学术性质的培训,受训人结业后或留在训练班所在馆或到其他图书馆工作。随着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细分,接受图书馆学教育的受训对象具体到了只进行专业工作的图书馆员。
在教育体制方面,现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学教育以大学本科为主,辅助以进行事务性工作的中等专科教育和更专业的研究生教育。
在课程设置方面,70年代中以后许多国家 (包括中国) 总的特点是都改变了过去侧重教授采访、分类、编目、参考咨询等传统技术方法的方式,增加了计算机应用、情报服务等课程,朝着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综合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的核心课程分为:①图书馆和社会,包括交流、图书馆在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情报机构的社会作用、交流载体形式等。②图书馆服务和资料,包括图书馆服务的机械化、资料类型、藏书类型、图书馆和用户类型、采选的原则和方法、采选工具、藏书利用、目录著录、主题分析和标引、情报查找、参考服务、自动化检索等。③研究,包括问题鉴定、研究方法、设计、数据收集和处理、研究成果交流。④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控制;系统分析;效率测定;馆际合作。
2.在职教育,即图书馆员在受过从事图书馆和情报服务所必需的预备教育之后,对以前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观念不断更新的学习过程,通常又称为继续教育。它可使工作人员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了解新的思想观点,掌握新的知识、技能,为成为不断出现的新兴领域的专家做准备。
教育的主要机构有:①图书馆协会,它通常都把继续教育确定为首要职责之一②专业学校,在逐渐认识到支持毕业生的毕生事业是应尽的职责后,也提供各种继续教育机会,这样做也有助于改善学校的经济状况。③图书馆,许多大中型图书馆往往被赋予向本地区、本系统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任务。它们通常与图书馆协会、学校合作开展在职教育。④政府部门,管理图书馆事业的职能部门往往通过有关法规或直接资助促进在职教育,有的还组织各种长期或短期的培训。
许多国际组织都意识到继续教育的价值,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活动。影响最大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文献联合会,它们都经常组织国际会议,举办短期培训班,提供师资、出版物和给予指导等。继续教育方式目前主要是专题研讨会、研习班、讲座、函授、电话会议、录像资料等。一些欧美国家正大力开发无时间、地点限制的传授系统,如通过卫星的单视道双声道远距离会议、软件包系列、录像-录音带等。在中国,在职教育主要是为已经从事图书馆和情报服务,但未受过必要的预备教育或专业培训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的补课性预备教育,这通常称为成人教育或业余教育。
图书馆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
我国高校图书馆界开展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始于20世纪90年代。志愿者分为两种:一种是专家志愿者,主要活动旨在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开阔视野;另外就是学校学生组建的志愿者,主要为图书馆读者提供各种服务。本文主要论述的对象是后者,即大学生志愿者。1995年,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就已经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1]。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引入高等学校图书馆,已经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从文献上看,在这十多年中,同中国志愿者的大环境一样,08年以后,部分高校的志愿者团队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促进这方面的研究处于一个上升的过程。通过中国知网,我们检索出相关文献近两百篇,完全匹配的有一百余篇。其中最早关于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的论述在2002年,宁艳艳的“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设想”中就提出了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活动的一系列问题,简要叙述了组织原则、岗前培训、考核办法等,并对开展这项活动意义做了详细的阐述:图书馆志愿者活动能够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有益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拓展了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2]。从2010年以来,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研究文献年发表量(CNKI收录)从个位数增长到了十位数,笔者根据题名信息和摘要提取主题,比较了近三年相关研究主题分布见表1。从上面可以看出,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管理体系和服务内容上,很多都是关于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管理、考评等方面的具体实施办法的探索。并且,从文献上,至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是最早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宁艳艳,河北师范大学职技校区图书馆)组织之一。将志愿者工作引入图书馆,非常契合图书馆的公益精神。文献表明,大家对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的积极意义都予以了肯定:此举倡导奉献精神,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缓解图书馆人力资源紧张状态,提高大学生获取与利用文献信息的技能,沟通读者与图书馆的桥梁,激励馆员的创新热情等。所有这些,都是图书馆乐此不疲的引入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原因。同时,各种相应的管理办法,服务制度,激励机制,考评体系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个体的研究,包括其心理素质,专业技能,志愿精神等。
1对组织管理模式的认识
由于学生志愿团队一般是团委或者学生会组织,采取从上至下的层层行政性的推动,学校大型的活动莫不如此。过去,图书馆如有需要,只需要向他们提出要人要求和人数,就获得志愿者的派遣,进行操作层面上的简单培训便上岗,志愿者的来去和考核都与图书馆无关。这其实和志愿精神不太吻合,不是“我要参加”而是“服从安排”。[3]基于这个认识,不少研究者认为应提升此过程中图书馆管理的主动性,将团委学生会主导转变成图书馆自己主导。当然,哪些工作由团委主导,哪些工作由图书馆主导,甚至还有志愿者自己的协会,是否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组织?徐祥谦、尚红琳等人就指出了三者都在其中担任了角色,主张还是在团委领导下,学生志愿者建档、注册、认证、表彰、推优等,都应按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管理办法》进行。图书馆负责具体业务指导和考核建议,剩下的则由志愿者协会自己开展活动。[4,5]陈艺、范莎莎、殷丽、兰晓霞等作者都主张图书馆自己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或将志愿者管理的业务交给图书馆既有的某个部门,由图书馆全面负责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奖励等事务。殷丽建议成立图书馆志愿者协会,由图书馆直接领导,相关老师参与负责,制定详细的管理细则。[6]兰晓霞建议由图书馆信息咨询部负责志愿者管理,内容包括接受志愿者报名、面试;及时掌握图书馆各部门的岗位需求,招募志愿者;建立和更新志愿者信息和服务档案,记录服务效果;做好志愿者活动的宣传、总结、考评;积极为志愿者提供信息资源,搭建服务平台等。[7]李晋瑞,吕芳主张由图书馆办公室和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负责,成立专门的图书馆志愿服务队来参与图书馆管理。学生分配到具体岗位后,采取图书馆部室主任负责制,负责岗前培训、学期考评等工作。[8]江汉大学图书馆则实行三层管理方式:首先学生志愿者3-5人自成一个小组,并选出组长,加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志愿者小组到具体工作岗位有专门指导老师作工作安排和业务管理指导。由馆办公室负责志愿者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9]夏美华提出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志愿者自我管理与图书馆管理结合的机制:自我推荐、自我培训、自我考评、自我激励。[10]
2管理体系里的各项制度研究
大部分的研究者都对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管理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了描述,只是各自的侧重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是:注册制度、招募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这些制度以线性方式组成了整个管理体系过程上的重点环节。2.1关于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引网的注册制度有利于志愿者的宏观立体管理。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在其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有志愿经历是学校和社会对他们进行评定的参考指标。图书馆这方面的论述比较少。陈艺以为应以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为核心,构建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体系。目前,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布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为标准的志愿者注册制度,已在全国普遍实施,开始向每位志愿者颁发志愿者手册,并对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时数进行认定。它代表着被服务者和社会对志愿服务的一种认可,是对志愿者荣誉的确认。[3]但是,图书馆志愿者团队并没有进行类似的过程。温州医学院图书馆尝试进行这种注册认可,以此提升志愿者的热情,并解决志愿者临时不固定的问题,使学生在图书馆的志愿活动真正变成志愿的性质。但是并没有说清楚图书馆的注册认可是否与团中央颁布的管理办法对接。而其它大多数实行的只是在本校相关部门进行备案或者就是图书馆成立一个管委会进行人员登记。2.2关于志愿者招募制度基本上,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图书馆都有自己的一套招募办法和流程。兰晓霞在其文中开出了详细的招募条件:(1)全体在校学生,身心健康,品行端正;(2)热爱图书馆,热爱公益事业,自愿参加图书馆志愿服务;(3)做事认真负责,态度积极端正,有强烈的责任心,乐于奉献;(4)具有正常学习以外的适合图书馆服务的业余时间,服从图书馆安排,按时到图书馆参与志愿服务工作。[7]沈红兵所在图书馆的招募条件是:(1)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不占用教学时间和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每周有一定时间参加志愿者工作。(2)遵守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志愿者工作时间需要有连贯性和稳定性(一般工作周期最好为一个学期),每周工作时间相对固定。(3)服从指导老师工作安排,勤于学习文献典藏、书库管理知识。有的则还是将此项任务交由学生会或者团委去解决,由图书馆开出招募条件和人数,剩下的工作由学校其它相关部门去完成。几乎所有涉及志愿者管理制度的文献都有论述招募环节的。广州青年职业学院的蒋家红专门就招募的时机,招募的渠道,招募的规模、招募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志愿者招募工作是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的起点,成功、有效的志愿者招募不仅有利于志愿者的后续培训与管理,也有利于保持志愿者与图书馆的黏合度与忠诚性,减少志愿者的流失,从而更好地推进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同时提出:招募工作的最大难题是吸引力问题,所以如何明确详细的阐明志愿者的权利义务是必要的环节。[11]图书馆在引入服务志愿者之前,向全校师生及图书馆员明确志愿者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1)对志愿者组织的合法性有知情权;2)有选择与个人知识技能和兴趣相符的服务岗位的权利;3)有获得服务指导和培训机会的权利;4)提供服务时获得的安全保障和享受意外伤害保险权利;5)对组织提出建议、批评与监督权利等等。[12]同时志愿者也要在图书馆的指导下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2.3关于志愿者培训制度对于培训,几乎所有作者都认为培训主要是由图书馆的老师或者技术人员来完成。这是从图书馆业务角度出发的,因为志愿者将要从事的是他们之前基本没有体验过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所以,图书馆成立全面负责的学校学生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奖励等事务的办公室。[13]学生分配到具体岗位后,采取图书馆部室主任负责制,负责岗前培训、学期考评等工作。[8]图书馆相关人员还总结出了不少有特色的培训方式。比如将志愿者分为三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就类似军队三种层次的兵:新兵,老兵,特种兵,根据他们处于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安排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指导老师。[14]很多研究者不约而同的提到网络学习交流培训平台。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人不可分割的生活内容,因此,通过网络学习是作为培训流程中重要的一环。在网络世界,年轻的大学生们更容易接受一个相对轻松的平台,在这里,不仅仅是培训,还是大家互相沟通和交换信息的平台。有很多固定下来的规定和流程,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反复的访问和学习。超过一半以上的高校图书馆对志愿者的培训尚停留在入门阶段,即刚到馆工作时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之后便不再有任何的不同的培训内容或者更深的培训课程。因为由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兼职的培训师大多并不具备专业的素养,新手一次培训后多采取老手传帮带的形式进行接下来的任何工作。培训一般组织两次:一次课堂讲解,一次实地实习。[9]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了发挥志愿者的才干,于2012年增设学生培训大使志愿者岗位,由志愿者直接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培训讲座,志愿者原有的工作内容得以丰富和拓展。[15]这种创新无疑具有现身说法的激励作用,同时也打破了培训人员基本上是工作人员的局限。为志愿者的培训拓展了思路。2.4关于志愿者考核制度考核是对人所做事务的记录和评价。每个图书馆制定的考评制度时都会考虑这样一个原则:如何公平的考核。公平公正的考核不仅仅是对志愿者所做工作的一种认定,能够找到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考核,能够给予努力认真的志愿者精神鼓励,使缺乏责任意识的志愿者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达到提高图书馆志愿者制度的执行效率和志愿者个人的各项素质的目的。北京图书馆倡导以小时为导向,从量化方面考虑,同时综合考虑志愿者包括出勤、服务态度、工作热情、工作技能等,建立恰当可行的志愿服务考评体系。[1]有些推荐星级考评制度。星级档次可参考服务时间等量化指标分为多个档次,使志愿者随着服务时间的进展获得更高的荣誉感。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志愿者,学期结束后发给优秀志愿者证书和适当奖励。[8]沈阳化工大学的邵贤等提出从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服务的程度、服务的次数、服务的时间长短。[16]这里提出了一个非量化的范围:服务活动的程度。这是个主观评价指标。即志愿者工作的重要程度和其能力大小。不过他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2.5关于志愿者激励制度完善的激励制度是志愿者行动长久有效的保证。2.5.1精神与物质结合的奖励制度。目前存在的通行的一些措施比如:赠送电子阅览室免费上机卡;增加图书借阅量、延长借阅周期;免费办理联合高校通用借书证;图书馆举办的讲座及其他活动可优先参与;对工作表现优秀者将授予图书馆“优秀志愿者”称号;图书馆予以表扬,颁发感谢奖状,赠送纪念品或者直接给予奖励;完成一定时数的志愿服务工作,由图书馆开具志愿者服务绩效证明书,提请所在学院作为学生评优表彰、推优入党、学期鉴定、就业指导、免试推研的重要参考条件或者给予奖励。[6]兰晓霞所在郑州轻工业学院由岗位指导教师对志愿者按制度进行考核后,工作时间达到60小时以上的,经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组织评议,授予“学院优秀志愿者”称号,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7]对于物质奖励,有人认为对志愿者的回报不是市场条件下的那种等价交换,可以有多种形式:给予少量的经济补偿其实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另外,不少研究者认为图书馆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充分肯定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和成绩,将所取得的成绩作为申请奖学金、助学贷款、升学、评优、入党、就业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全校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志愿者的工作,给予志愿者以关爱。72.5.2学分制的争议融入学分制,可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表现与学生党员的发展、学生干部的遴选、奖学金的评定。程荣芳建议将志愿者服务工作与学分制挂钩[17]。陈钟彬认为可以与入党、升学就业推荐以及奖、贷、助学金等方面的综合评定相挂钩。[18]肖可以将目前存在的高校图书馆激励措施划分为三个类型:精神激励、权益激励、物质激励。将权益激励从精神激励中独立出来,即是对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认可方面的措施,比如推荐就业和获得选修学分。强调了权益激励的重要性。[19]对激励制度的研究和阐述非常多,更印证了高校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的松散与流动性强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对志愿者的激励应以精神上的肯定为主。因为这和志愿精神才能一致,学分制激励和过多的物质激励会混淆志愿者和学工的区别,并且背离了最初引入此项活动的初衷。总的来说,由于融入学分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有国外学生志愿记录要作为升学和毕业的依据,所以,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倾向选择与学分制挂钩。
3管理体系里的其它研究
3.1大学生志愿者岗位设置方面大学生志愿者在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既为图书馆提供了服务,又使自己的专业得到了实践和应用的机会,这是最完美的结合。陈颖颖认为高校图书馆的岗位设置可以主要从读者引导、图书整理、信息宣传和技术维护4个方面考虑。[20]岗位设置同时在招募、培训、激励过程中进行配套保障,都要配合岗位设置的数量、内容和需要进行。殷丽认为首先应协调理顺馆员和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志愿者主要进行馆内向导、图书借还、巡库、上架整理、卫生、展览会学术活动的参与等工作。馆员则主要进行对志愿者队伍的督导、培训、考核和更深层次的文献服务。[6]笔者认为岗位设置的多少,深浅,不同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的需求特点比较突出,已经突破了打扫卫生、上架、馆内向导等几种简单工作,这也反应了岗位设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趋势。3.2学生志愿者信息化平台管理志愿者信息化平台是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志愿者服务的网站、论坛或交流群等,建立基于网络的志愿者管理系统,对志愿者的信息及相关活动进行管理。信息平台的作用在于可以实现学生志愿者网上宣传、招募、报名、培训、考评等流程,同时扩大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影响,通过论坛交流等形式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反馈信息。[21]王爱玲认为当前图书馆志愿者网站主要趋势在于构造一个逻辑的集成图书馆志愿者信息服务机制,以支持分布的数字信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实现这些志愿者网站系统间无缝交换和共享分布的、多样化的志愿者信息资源与服务,从而形成基于集成信息服务的志愿者服务网站。[22]这种信息平台对于管理就像一个机器对于生产的作用,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管理制度的延伸,进入志愿者、非志愿者、潜在志愿者们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在信息化社会,无疑是必要的技术工具。
4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总结
图书馆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读者培训 新思路
读者培训是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指通过对读者实施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包括培养读者的检索意识和检索能力,以及提升他们的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水平),从而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一种社会性活动。作为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项目的读者培训,在图书馆的整体目标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情报领域的拓展和渗透,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地单一纸质馆藏资源转变为纸质和数字相结合的多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与此同时,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也使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培训内容和方式随之不断扩大和深入。在新形式下,如何使读者了解、掌握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类型不同的信息检索方法及技巧,增强他们自我服务水平,提高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是当前图书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为辅助读者利用馆藏资源而开展了一些读者咨询和导读工作。但从总体来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培训还比较落后,培训形式单一,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与读者的信息需求还有较远的距离。具体表现在:(1)开展读者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水平较低,除部分高校图书馆外,大部分图书馆没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读者培训工作;(2)读者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跟不上读者信息需求和社会发展。很多读者培训传统的集中起来,讲述一些简单的进馆利用资源方面的常识等。在对读者的情报意识、电子资源和各种数据库检索与利用等信息素质方面的培训不够深、专、透,存在着形式上走过场的现象,导致效果不理想;(3)很多图书馆没有重视读者培训工作,存在着培训工作可有可无的思想。实际上,读者培训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读者培训工作,认真抓好读者培训的各个细节,不断提高读者培训质量,以适应读者的需求,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二、提高读者培训工作质量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对读者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过去,图书馆普遍存在对读者培训观念淡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读者培训,帮助读者熟悉和掌握各种信息检索手段,便于准确获得所需求信息资源,从而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因此,学校和图书馆领导及培训人员要转变对读者培训的观念,重视读者培训工作,对读者培训给予积极投入和支持。只有重视读者培训工作,深入到读者中间宣传图书馆服务项目、介绍利用图书馆的技能,积极主动为读者服务,才能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2.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是提高读者培训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支高素质的培训人员队伍是顺利开展和提高读者培训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提高培训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培训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读者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提高读者培训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做到爱岗敬业、开 拓进取、踏实工作,全心全意地做好读者培训工作。其次,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因此,馆员要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通过参考咨询和定题服务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促使读者培训工作更加科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后,更要加强培训人员的创新素质教育,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充分运用新知识、新技术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不断探索有利于提高读者培训质量的内容和方式。
3.根据不同读者特点,开展分层次的读者培训工作
(1)对新生进行入馆前教育。对新生进行图书馆基本知识培训,主要讲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机构设置、藏书布局、目录体系、服务方式、规章制度、读者的义务权利以及查找和利用馆藏资料的基本方法等,使他们对大学图书馆有感性认识,认识到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学习的第二课堂。
(2)为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使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检索性和参考性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网络和数据库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和信息技能。
(3)为老师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学习讲座。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学习讲座,可以为教师们搭建一个和名师大师、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近距离接触的平台,让大家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互动的空间里,感受知识 的魅力。让老师们在自己研究和感兴趣的领域了解更多的最新研究动态。分享专家们的独特思想观点。
(4)大力加强读者网络培训工作。网络教学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势。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应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主动紧跟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培训内容的整合。
参考文献:
[1]周有芬.江苏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对策[J].图书馆学刊,2007,(5).
图书馆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043-01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在各院校的评估中,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文献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参考咨询建设等诸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投入,使得学生在图书馆的知识海洋中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提高科学素养、人文底蕴和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成为在校大学生自由吸纳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场所。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对每一个新生来说至关重要。
新生入馆教育可以说是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启蒙教育,对于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也具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入馆教育工作现状
1、高校对新生入馆教育不够重视 现今的很多高职院校认识不到新生入馆教育的必要性,觉得不开展入馆教育培训,也不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对入馆教育组织工作不积极,安排上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教育效果也是漠不关心。部分新生对图书馆的理解具有片面性,不能够积极的参加教育培训,即使参与培训也不能很好的消化,为日后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
2、新生入馆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简单 入馆教育大多采取课堂讲授、参观图书馆的方式。主要讲授内容就是图书馆的规模、机构设置、馆藏布局、借阅流程、规章制度以及注意事项,带着学生在各库室实地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没有为新生提供互动和体验的机会。课程紧凑,培训内容又多,新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培训中传递的大量信息,培训效果不理想。新生一旦碰到问题,无法应对,进而延误其角色转换进程。入馆教育结束后缺乏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和跟踪辅导,学生很难系统的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
二、图书馆入馆教育的必要性
1、入馆教育有利于培养新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我国小学、中学一直进行的是课堂化教学,对于刚刚跨入大学生活的新生来说,全新的学习环境、陌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还处于适应的过程中。大学里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鼓励新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在接受课堂教学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我的实践操作能力。入馆教育通过专项课题讲座、实地借阅操作、后续跟踪服务等方式培养新生获取、检索、表达、交流图书馆信息,并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进行创新型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使新生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阶段,通过自觉、自主的学习,不断掌握文检的基本方法,增强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意识,为其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入馆教育为图书馆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保障 入馆教育是新生入学必修第一课。有的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从来没去过图书馆,面对图书馆成千上万册的文献,新生往往感到十分茫然,无从下手。绝大部分新生不会查目录。更不会利用计算机检索资料。因此,及时进行新生入馆教育,讲授图书馆性质、馆藏资源布局、图书分类、目录体系、借阅流程、开馆时间、规章制度、数据库检索等,使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读者在图书馆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入馆教育工作改进方法
1、采取多样化教育方法,办好培训辅助读物 根据校图书馆现工作情况,图书馆安排馆员逐个讲解,选择出优秀的讲解老师,针对新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专题讲座、实地教学等方式让新生了解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措施。刊印出《图书馆新生入馆指南》手册,详细介绍图书馆概况、开馆时间、机构设置、电子资源、信息检索、网络导航等使新生们直观地了解图书馆。
2、采取实地参观形式,提高新生操作能力 对新生再进行实地的培训,带领新生到图书馆各个楼层实地参观,进行实地的演示图书借还情况,了解代书板、借阅证的使用及书目检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实际操作,便于他们更快的使用图书馆。通过介绍图书馆使用的基本常识,使新生对图书的分类规则有初步的了解,知道图书是按中图法编目,使其在以后借阅图书中很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
3、建立信息咨询台,做好跟踪服务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利用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的大厅或者显眼的地方设立信息咨询台,派专人接待读者咨询,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站,设立各个部门的博客,建立图书馆QQ群、论坛等方式,及时的解答学生们的各种问题。新生入馆不能作为一劳永逸式的一次性教育,图书馆要长期地对读者进行连续性地教育,做好跟踪服务,定期地查漏补缺,将普及教育、专题讲座、预约讲座、网上答疑等活动结合起来,从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们的各种需求。不定期开展图书馆形式多样的联谊晚会、书法比赛等活动,展示在校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后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总之,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在大学教学领域里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帮助新生充分了解图书馆,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能,还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顺应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图书馆工作中,我们应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实际成熟的新生入馆教育方式,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更好地为学生、教学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张敏.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探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图书馆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1 移动信息服务的概念
所谓移动信息服务,是指基于通信网络平台,通过各种移动设备,以无线接入网络的方式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其信息内容可以是简单的文本信息,比如手机短信息,也可以是复杂的图片、音频、视频信息,比如彩信、手机音乐、手机电视、上网浏览等。
2 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原理
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是指读者通过手机等终端移动设备,以无线接入网络的方式接收图书馆提供的各项信息服务。读者只需通过手机等设备进行注册,认证身份,便可实现图书馆书目查询、预约登记、续借、到期催还、图书馆公告信息浏览、新书荐购、电子图书下载等功能,甚至可与学科馆员进行在线交流,提出参考咨询、学科服务等个性化服务要求。
3 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
3.1 国外
早在1993年11月,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图书馆提出“无屋顶图书馆计划”,使用PDA通过移动通信网检索图书馆资源。到2000左右,移动图书馆在国外得到高校图书馆的重视、发展和应用。2000年9月,i-mode手机书目查询(OPAC)系统在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研究成功,2001年5月,东京大学图书馆也正式开通OPAC系统。2001年秋季,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图书馆正式向读者提供基于手机短信息的移动服务。2001年7月,韩国西江大学图书馆开通利用手机进行查阅图书馆资料的移动服务。这些图书馆提供的移动信息服务内容也很广泛,其主要涉及了在线书目、期刊、视频查询、催还、预约、续借、即时通知和图书馆信息咨询等。
3.2 国内
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与中国移动服务提供商合作,开通了手机短信服务系统,以短信的方式向读者提供基本功能服务,拉开了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序幕。2005年底,上海图书馆与当地移动公司共同研究开发了手机图书馆服务系统。2006年6月,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在湖南省内首先开通手机短信提醒服务。2008年3月,重庆大学图书馆与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通了西部地区首个高校手机图书馆系统。2010年9月,国家图书馆推出升级版的“掌上国图”手机图书馆服务系统。经统计,截至2011年4月3日,开通WAP服务的国内图书馆有16家,开通短信服务的国内图书馆有34家[3],笔者通过测试有近50%的WAP网站无法正常访问。
国内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和国外相比,还有以下不足:
3.1 普及率低,服务方式相对单一。与国外的高普及率相比,国内图书馆提供移动信息服务的普及率还是较低的,且以短信服务方式为主,WAP服务方式较少,同时存在访问不正常的现象。
3.2 服务内容相对简单,主要集中于通知提醒、催还和认证等方面的服务,较少的图书馆可提供移动阅读、移动检索等方面的服务。
4 面向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发展策略
4.1 移动服务平台的构建与资源整合
手机通过运营商提供的数据链接接入Internet,用户可以利用手机浏览器直接访问WEB网站,其同PC访问网络的原理。因此,面向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系统平台,在整合图书馆WEB门户网站、电子资源、数据库以及各种集成管理系统的同时,还需要构建一个图书馆WEB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手机短信服务系统、手机WAP服务系统。
本系统采用基于B/S架构的三层体系结构进行设计,它们分别是:表现层、业务层。
4.1.1 表现层
它是读者和管理员访问的门户界面。它包括: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由手机注册、定制短信服务、短信推送、短信后台管理四个子系统构成。手机注册子系统是读者开通定制服务或取消注册服务的认证,其采用导入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中读者信息与管理员审核注册相结合的办法。定制短信服务和短信推送子系统是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的核心部分,系统与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存储读者的定制内容,然后系统从读者注册信息数据库中获取读者手机号,发送定制短信给读者。短信后台管理子系统是管理员日常维护、管理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的平台。
手机WAP服务系统。手机WAP服务系统是图书馆WEB门户网站的扩展和延伸,它将手机移动通信网络和Internet连接起来,读者可以通过手机WAP无时间、地点限制的去访问Internet网站。手机WAP服务系统由WAP网站和WAP后台管理平台构成。用户通过手机WAP访问图书馆WAP网站,可以浏览图书馆公告、预约登记、进行书目查询等内容,甚至可与学科馆员在线交流,请求帮助。另外,此WAP网站与图书馆WEB网站相互共享数据信息,整合电子资源、数据库,读者可以浏览获取有关资源;WAP后台管理平台是管理员进行图书馆WAP网站信息和管理的凭借。此平台具有良好的配置性和扩展性,管理可以对其进行参数配置和数据库调度、管理。
4.1.2 业务层
业务层由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图书馆WEB门户网站、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构成。其通过协议访问,整合核心数据库的数据,提供图书馆WAP门户网站所需的各种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查找、修改、删除和保存等操作。
4.2 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仅有面向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平台来整合各种业务和资源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各种相应的技术人员和业务服务人员,人才才是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灵魂。
4.2.1 人才培养
笔者在这里主要讨论如何利用馆内现有人员短期培训,满足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要求。
技术人员培养,可针对技术部的人员或者本馆计算机能力出众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人员需对本馆数据库熟悉,具有数据库管理、信息处理、网络安全、图书馆系统软件维护以及编程方面的经验和能力。经培训后,参与系统平台构建,并负责平台开发后的维护工作。
在线咨询和学科服务人员培养,可根据系统平台咨询服务功能特点,短期培训信息咨询部的相关人员或者学科馆员,熟练掌握系统功能。培训人员需熟悉本馆资源、学科服务流程,具有信息处理等计算机方面的能力。
4.2.2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图书馆人才激励机制要坚持人才为本,领导予以重视,满足人才的合理化要求。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为读者服务,重塑图书馆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刘云英.泛在图书馆与移动信息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1):28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