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通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婚礼通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婚礼通知

婚礼通知范文1

在**的传统婚礼举办前,男女双方家人都要通过媒人互相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学识以及人品等。如果互相有好感的话就先要父母们相见,所以有的时候本人结婚前并没有看到过对方。互相同意结婚后,一般男方先把“请婚书”送给女方。女方如果有结婚的想法就把“许婚书”送给男方,然后议婚成立。

2.纳采

收到许婚书,男方家会写上“纳采文”和“四柱”,用红布裹装送给新娘家。收到“四柱”的新娘家就会认真参考将要举办婚礼的新郎和新娘的出生年月,选择婚礼的日期和时间,然后在白纸上写出“涓吉”再送给新郎家.注:

——四柱:按着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录出生年月和出生时间的信。

——纳采文:对许婚的感谢文章和让对方选出结婚日期和时间的问候。

——涓吉:在传统婚礼上接受四柱单子的新娘家把择日单子送给新郎家的事,并请男方告诉女方在举行婚礼时新郎要穿的服装号码(大小)的信。

3.纳币

新郎家从新娘家收到信(涓吉)后,把新娘在婚礼时要穿的“采缎”和“婚书”用婚书箱送到新娘家。其中,采缎一般是在婚礼前一个月送。举行婚礼之前把“币物”和“婚书”以及“封采”装在一起跟“物品目录”一起送去,这叫做“函”。新娘把和结婚时需要的物品以及费用一起收到的“婚书”、“纳采”和“四柱”会一辈子诚心的保管,表示自己对丈夫的一片丹心,直到人生走到尽头时,这些东西会陪伴她进棺材。

注:

——纳币:婚姻时四柱单子交换结束后,证明订婚的聘礼,新郎家把礼物送给新娘家。

——采缎:在纳币时新郎家送给新娘家的礼物,主要装有蓝色和红色的绸缎,因此叫采缎。

——封采:一般家庭条件富裕的话多装一些别的衣料,这叫封采。

——币物:送给新娘的礼物。

——婚书:婚姻时新郎家跟礼单一起送给新娘家的信。

——函:婚书和礼单装在箱子里送给新娘家。各地风俗各有不同,大部分叫纳币或者封采。背上函(箱子)去新娘家的人一般是年纪较大、有子有女的多福之人。收到函(箱子)的新娘母亲要先保管婚书,直到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恭敬公公和婆婆,觉得女儿不会回到娘家时才会把婚书送给女儿。

4.醮子礼

准新郎按着传统对两家的礼节活动结束后,在举行婚礼的当天,新郎要早起床,如果有祠堂的话要先到那儿,如果没有的话要让父母坐定,郑重地给他们磕头。磕头结束后,新郎要跪在父母面前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并说要迎接新人(妻子)好好的认真生活,向父母的恩惠表示感谢,然后来到婚礼厅。

准新娘也要在举行结婚的当天早晨向父母磕头表示感谢,然后去婚礼厅。

5.奠雁礼

新郎打理结束后,在家人的指引下前往新娘家举办婚礼仪式。“娶媳妇”时一般是步行前往新娘家,但也会有人让新郎乘坐马匹去新娘家。新郎到达新娘家的大门前时,新娘家的代表出来迎接客人,把他们引入家里新郎进了大门时要跨越在院子里放着的“火”盆,这意味着赶走恶鬼的意思。

新郎把带来的大雁放在桌上,然后磕头两次。这时丈母娘出来端着大雁桌走进屋里。

大雁象征着白头偕老,表示一次结缘终生不变。过去用的是活的雁,现在使用的是木头做的雁。

注:

——奠雁礼:婚姻仪式的第一个程序,新郎送大雁的仪式叫奠雁礼。让人们学雁拥有的三种德:

第一:大雁代表一旦约定爱情就永远遵守。活着的时候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伙伴,决不会再找另一个伙伴。

第二:大雁飞的时候排着行列遵守上下的规矩,前面飞的大雁叫出声后面的大雁也会回应,表示尊重礼仪。

第三:大雁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自己来过的痕迹,借鉴大雁的这种习性,表示要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优秀的业绩,永远多福的生活。

6.交拜礼

新郎奠雁礼结束后,站在新娘家的大厅或者院子里已

经准备好的大礼桌的婚礼厅东边。在屋里等待的新娘,从新郎进大门后开始在头上戴簇儿(也叫簇冠),为了喜庆的日子不让恶鬼接近新娘,新娘的左右脸上还要贴上用红纸做的胭脂,眉心也要贴上一个,然后准备去婚礼厅。新郎和新娘在婚礼厅见面,相见结束后新郎和新娘对拜,按着东方哲学宇宙观的阴阳原理,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新郎为阳,新娘为阴,尤其是在“冠婚祭礼”的大礼时,要用双倍的数量磕头,因此新娘向新郎拜两次,新郎回拜一次,新娘新郎再重复一次。

7.合卺礼

交拜礼结束后合卺礼开始,新郎跪下新娘坐着,旁人在绕青丝、绕红丝的酒盏上斟酒,新娘弯腰揖礼。旁人把酒盏先端到大礼桌左边,再端到右边,然后才端到大礼桌上面给新郎,这时新郎要舔一舔酒再给新娘,最后把酒盏拿开。这时候的酒叫合欢酒,合卺礼结束后,客人们把放在大礼桌上的大枣、栗子都装在新郎的兜里,预示让小夫妻早生孩子。

8.新婚之夜()

在新娘家结束婚礼仪式后,到了晚上安排他们住的房间叫“新房”。他们过时有一种风俗就是偷看新房。偷看新房的由来很多,其中一个是说:过去为了早点传宗接代,存在早婚的风俗,平时单相思新娘的人或者偷偷有交往的青年,在时把新娘抢走,所以开始守护新房;还有一个说法是“好事多魔”,喜庆时怕恶鬼接近,因此守护新房。

9.于归新行

在新娘家的婚姻仪式结束后,要留在新娘家逗留3天,然后新郎跟新娘一起回家,这叫于归或者新行。于归日之前,新娘家准备送给婆家的大枣和肉之类的币帛饮食。新行时几乎所有的新娘都要坐上轿子去新郎家。到了新郎家后,人们出来撒大豆、小红豆(红豆博客,红豆新闻,红豆说吧)、棉籽、盐等,并在大门里面燃起柴火,让新娘跨过去,这表示赶走杂鬼的意思,这些风俗现在也能看到。

——币帛饮食:新娘首次相见公公婆婆时在桌上摆的大枣等的饮食。

婚礼通知范文2

关键字:离婚;制度;人口统计学

Divorce as an Institu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bstract: There are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divorce as an institu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is research paper, I exa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geographic, social and cultural probabilities of divorce have been inter-related or completely different in the United-states, China to argue that demographic factors important or not in divorce.

Key words: Divorce, Institution, Demographic Factors

1.Introduction

Our society expects us not to get divorced. Getting divorced is a rather complicated business. It involves mastering certain complex hustling and property distribution, raising children by one-side, and divorce is associated with substantial declines in economic well being, especially for women and their children and finally the difficult requirements of later strenuous life of being an ex-wife.

As beautiful romances are transmuted into dull marriages, and eventually the relationship becomes constricting, corrosive, grinding, and destructive, the beautiful love affair becomes a bitter contract. The only way we can get rid of such a mess in our unfortunate marriage is to getting divorced.

2.Different Types of Divorce in the United-States & China

Though divorce laws vary among jurisdictions, there are two basic approaches to divorce: fault based and no-fault based.

2.1 No-fault divorce

Under a no-fault divorce system, divorce requires no allegation or proof of fault of either party. The barest of assertions suffice. The application can be made by either party or by both parties jointly. In the United States, no-fault divorce is now available in all 50 states.

2.2 At-fault divorce

Prior to the late 1960s, nearly all countries that permitted divorce also required proof by one party that the other party had committed an act incompatible to the marriage. Most jurisdictions around the world still require such proof of fault. However, it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in China, it is not necessary to have proof of actual fault; it is permitted to be divorced by both parties voluntarily.

2.3 Summary divorce

A summary (or simple) divorce, available in some jurisdictions, is used when spouses meet certain eligibility requirements, or can agree on key issues beforehand. In my opinion, Summary divorce merely applies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ligh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 it is very complicated to adjudicate according to such simple key factors.

3. Discussion

In 1990 the divorce rate for the United-states was 87 per 1000 marriages. In the United-states, separation is used to mark the end of a marriage rather than divorce because the timing of divorce is to some extent an artifact of the legal process and other extraneous factors, and some permanently separated couples never divorce. Success in marriag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higher education and higher age. Population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in 2004 and 2008, liberal-voting states have lower rates of divorce than conservative-voting states, possibly because people in liberal states tend to wait longer before getting married. In 2009, 2.9% of adults 35-39 without a college degree were divorced, compared with 1.6% with a college education.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likelihood of divorce varies by demographic factors: race, age at marriage, and education, no previous study has made clear the implic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only for China, unfriendly and un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 The mother-in-law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life of the daughter-in-law. It is said that the mother-in-law usually kept severe control over the daughter-in-law. The elder woman finds the younger was disrupting unity; the younger finds the elder to be intolerably demanding and dominating.

4. Conclusion

In the modern world, couples are more inclined to have greater freedom which in turn can cause couples to have more demands and expectations for each other. A portion of the differences in marriage and divorce across racial, ethnic, and nativity groups in the United-states & China can be explained by demographic factors such as age at marriag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region of residence.

Reference

[1]Erlangsen, A. and Andersson, G. (2001). The impact of children on divorce risks in first and later marriages. Rostock: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emographic Research.

[2]Schoen, R. (1992). First unions and the stability of first marriag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婚礼通知范文3

    案例

    张某(女)与王某(男)系夫妻,为维持生活经营小卖部。从2002年起张某经常去李某处提货,有时付现钱,有时赊账,截止到2003年12月1日,共累计欠款5900元,张某给李某出具了欠条一张。2003年12月11日,在李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张某与王某在垦利县民政局协议离婚,并约定:外债由王某归还。之后,李某多次向张某与王某催要该款,但王某说不知道这事,现在我与张某已离婚,谁打条你跟谁要。张某说,我与王某已协议离婚,约定该一切外债由王某归还,外债问题与我一概不相关,所以该债务我不能还。因张某与王某互相推诿,李某便将两人起诉至垦利县人民法院。

    分析

    这里面涉及如何看待婚姻登记机关对离婚协议的认定问题,此问题对解决这类案件非常重要。本案涉及的债务系两被告间的共同债务是显而易见的,此债务的形成是在两被告婚姻关系存继期间。且为家庭共同生活所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1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从该条规定上,我们可以看出,夫妻对共同债务所承担的责任是一种连带责任,这一点无论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是如此处理的。对该共同债务的偿还,应首先是以其共有财产来偿还,共有财产不足时,或没有可供执行的共有财产的,夫妻双方任何一方均负有对该项债务足额清偿的义务。具体到本案,两被告协议离婚,并对共同债务作出了约定,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的离婚协议做了形式审查后,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了离婚登记,所以该离婚协议有效。但因该协议中涉及共同债务的承担的约定,由于没有争得债权人同意,故不对债权人发生效力,仅在两被告间产生约束力,是其内部约定,所以两被告离婚后该连带债务不因夫妻关系解除而免除。夫妻对共同债务的连带责任一经形成,与夫妻关系是否还继续存在没有关系。本案债务系买卖合同之债,债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即债权是对人权,其请求权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也是特定的,而身份关系的变化对特定的主体即人而言是一个与债权债务无关的法律事实。在本案中,两被告仍为连带债务的主体,由于离婚而引起的身份关系的解除并不影响当事人在此连带的共同债务关系中的地位。该案离婚协议中有关共同债务承担的约定,缩小了义务人的范围,增大了对债权人权利的限制,并可能会加大对债权人的债权的风险,所以事先未经债权人同意的这种约定对债权人不产生任何拘束力。虽然两被告离婚后任何一方的连带债务不因离婚协议而免除,但依该协议不应承担债务的一方在归还了该债务后,可依该协议对债务的约定向另一方追尝。

    夫妻关系的解除与连带责任的承担是两个独立的法律关系,不可混为一谈。连带责任表明了夫妻作为民事主体地位的独立性,虽然夫妻关系解除了,但他们在共同债务关系中的法律地位并没有变化。

婚礼通知范文4

关键字:混凝土;质量缺陷;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的质量通病有蜂窝、麻面、露筋,以及缺棱掉角、强度不够等,不加防治将会影响结构的安全。下面从水泥混凝土质量通病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出现蜂窝的现象、原因及防治措施

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3.防治的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麻面现象、原因及防治措施

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间过早导致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3.防治的措施

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三.孔洞现象、原因及防治措施

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

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露筋现象、原因及防治措施

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在结构构件表面。

2.产生的原因分析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3.防治与处理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应先刷洗干净后,再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表面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五、缺棱掉角现象、原因及防治措施

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3.防治措施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六、 外形尺寸偏差现象、原因及防治措施

1.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

2.产生原因: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3.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采用整体模板;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2)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七、强度不够,均质性差现象、原因及防治措施

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计量仪器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3.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无结块,经试验合格方可使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集料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期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才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婚礼通知范文5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道路工程中经常发生、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对工程的使用品质与寿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严重的后果。工程质量通病受设计、施工、材料、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未严格按规范进行选料与施工是当前的主要原因。以下从路基、底基层和基层、沥青混合料面层三个部位分别介绍质量通病的现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以消除或延缓病害的发生。

1.路基压实度质量通病及防治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对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将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否则会出现早期破坏,缩短维修周期,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和社会效益的损失。

城市道路因地下敷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且同期交叉施工。因此,各种管线敷设后,其沟槽回填的压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分。

1.1管线回填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1.1.1现象:

管线开槽和回填时均不考虑如何保证压实度。胸腔窄,下不去夯实机具;虚填不分层或分层超厚,甚至一填到顶,表面夯成硬壳。即使分层夯实,不检验,无法掌握夯实效果。

1.1.2原因分析:

各种专业管线,分别由各相关专业主管单位主持施工,施工单位对管道结构的安全不重视,对道路路基的稳定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意偷工、节约成本,亦无相应的法规进行管理。

1.1.3防治和治理方法:

加强图纸质量设计要求,对过路管线沟槽回填材料采用砂石、无机结合料、混凝土等。

向操作者做技术交底,严格操作要求,严格质量管理,惩戒有意偷工者。

应呼吁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立法,凡在道路建设范围内施工的管线沟槽,必须达至图纸设计压实度,规定有效的检测和验收办法、违规惩罚办法。

1.2路肩、边坡松软

路肩的作用是保护路基稳定和路面完整,对边坡进行防护和加固,可以保护路肩的稳定,防止水侵蚀路基。要求路肩碾压密实,横坡适度,边缘顺直平整。不允许出现积水、沉陷等问题。边坡要求坡面平整、紧实、稳定,不允许出现冲沟、缺口及坍陷等现象。

1.2.1现象:

边坡呈现松散状态,稍触外力,边坡土下溜。

1.2.2原因分析:

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使路肩和边坡未达至要求的密实度。

填方宽度不足,最后以松土贴坡,又未经压实。

路基填方材料为砂土或松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

1.2.3治理方法:

填方路堤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有20-30cm超宽,最后路基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有贴坡现象,有个别严重亏坡,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后削坡。

填料如为砂性土或松散粒料,其边坡应护砌或栽种草皮、灌木丛以保护,或加大边坡坡率,一般为1:2。

采用石灰土或砾料稳定路肩。

1.3路床施工工序控制不严格

1.3.1现象:

直接将路面结构层铺筑在未经碾压的土路床;

虽经压实,但压实度、弯沉值、纵、横断面高程、平整度和碾压宽度达不到要求。

1.3.2原因分析

施工单位忽视土路床压实度的重要性,有意或无意偷工减序,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

填土不符合规范要求,未采取合理的改良措施。

1.3.3治理措施

加强路床工序质量控制:测量人员随时检查桩位是否变动,及时补桩或纠正桩位;

雨季施工时,掌握天气预报,分段施工,坚持当天挖完、填完、压完;

挖方路段及旧路改造,必须认真检测路床弯沉值,使其达标,以解决在表层压实度合格的前提下,也使较深层土达到设计承载力,保证路面结构的耐久性;

路床土层禁止填筑黏性较大的土,碾压时严格控制土的最佳含水量,对翻浆处,要彻底挖除,换填好土。

2.底基层和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基层的材料和施工质量是影响路面使用寿命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基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常用的基层材料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2.1灰土基层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2.1.1现象

混合料经碾压养生一定时间后,仍较松散,未结成板体或表面起皮,呈松散状;

在碾压过程中,混合料出现弹簧现象;

在碾压或养护过程中出现局部或大面积龟裂;

结构层在上层铺筑前后出现横向裂缝;

灰土结构层施工完毕经过一定龄期后,进行平整度、弯沉检验,达不到规范或设计要求。

2.1.2原因分析

1)翻松与拌和机具功率不足,齿深不够,路槽上未充分翻深、翻松;

2)土的塑性指数较大,容易结团,拌和困难;

3)石灰掺加量不足或质量未达到规范要求,或因存放时间过长,品质下降,造成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要求;

4)压实机具选用不当或碾压层太厚,碾压遍数不足,强度达不到要求。含水量过多或过少,下卧层软弱;

5)冬季(气温低5℃)施工,气温偏低,强度增长缓慢。

6)结构层由于干缩和温缩而产生裂缝;混合料碾压含水量越大,越易开裂。

7)碾压时为弥补厚度或标高不足,采用薄层贴补,未及时洒水养护即遇雨雪天气,表面受冰冻。

2.1.3防治措施

1)合理选用机具进行路拌法施工,保证有足够的翻拌深度和打碎能力,在翻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调整翻犁的深度,务必使稳定土层全部翻透。

2)检查工地实际配合比,检查投料、计算、计量是否有误,工地施工时实际采用的石灰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

3)施工前,应对石灰质量进行检验,避免使用存放时间过长的石灰或劣质石灰,消解石灰应在两周内用完。

4)按规范规定及现场情况合理选用压实机具、压实遍数、压实方法,并控制碾压时灰土层的最佳含水量。

5)养生期间,保持一定湿度,防止冰冻,并封闭交通。

2.2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2.2.1现象

(1)混合料配合比不稳定;(2)混合料含水量波动大;混合料离析;(3)混合料碾压时弹簧;(4)基层表面灰浆过厚;(5)基层压实度不足;(5)施工接缝不顺;(7)施工平整度不好;(8)表面起尘松散;(9)混合料不结硬和弯沉值达不到要求;(10)横向裂缝。

2.2.2原因分析

(1)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消解石灰含水量过大、粉煤灰含水量、碎石级配不准确,导致现场混合料配合比控制不准,混合料拌和时含水率控制不好,混合料机拌时间不足,过干或过湿。

(2)出厂混合料不均匀,或者运输与倾卸过程中产生离析;摊铺机的摊铺过程中,大粒径石料被搅到两侧而二灰集中在中间。

(3)土基或下卧层弹簧,基础承载力不足;

(4)混合料含水量偏大,细料过多;

(5)碾压时,压路机吨位与碾压遍数不够;碾压厚度过厚,超过施工规范规定的碾压厚度。

(6)摊铺机摊铺时,纵向拼缝未搭接好。先铺段边缘的成型密度较低;后铺段搭接时抛高又未控制好,碾压后形成接缝不顺直,或高或低。

(7)机铺时不能均匀行驶、连续供料,停机点往往成为不平点。

(8)混合料级配灰量多,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表面干燥快,养护不及时使表面二灰松散;碾压时洒水多,表面冒浆干燥后导致起壳松散;混合料养护期不足、强度未充分形成就通车,将表面压坏使二灰和石料松散。

(10)干缩裂缝:由于混合料中水分蒸发后,干燥收缩、产生裂缝。含水量越大收缩越严重;温缩裂缝:碾压后的混合料,在低温季节由于冷缩而产生温缩裂缝;混合料末充分压实,强度不足或厚度不够在外荷载下产生强度裂缝。

2.2.3防治措施

(1)混合料中的二灰用量及含水量、原材料、骨料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采购时应按规定采购,进料时进行抽检,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在拌制混合料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拌制。当含水量变化时,要随时调整计量,或调整体积比保证进料比准确,拌和时间应不小于30s,以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

(3)堆场混合料有离析时,在出厂前必须用装载机(铲车)进行翻堆,使堆料上下翻拌均匀。

(4)局部范围出现露骨、或过分光滑,可局部翻松10cm厚度以上,撒入预拌好的石灰粉煤灰细料或粗骨料,拌匀后,再重新碾压。

(5)铺筑混合料前,必须对土基或下卧层进行检测,达到质量要求后才能铺筑,否则应进行处理或加固。

(6)产生弹簧的地方,必须将混合料翻挖掉。混合料过湿造成“弹簧”,则应停止碾压,并进行翻松晾干至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7)在接近最佳含水量(+2%—-1%)时按规范规定压实原则进行碾压。

(8)严格控制压实厚度,一般不大于20cm,最大不超过25cm。

(9)机辅时要保证连续供料,匀速摊铺;用铲车、推土机摊铺时,其行驶路线应该均匀,不应随意加铺混合料,以防松紧不一。摊铺后,应进行摊铺层平整度修整。然后进行碾压。

(10)碾压成型的混合料必须及时洒水养护或洒透层沥青或作沥青封层,保持混合料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混合料在养护期要封锁交通。

3.沥青混合料面层

面层是道路工程中主要组成部分,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平整度、安全性、耐久性直接影响路面的寿命,行车速度和舒适程度。

3.1沥青混合料面层通病与防治措施

3.1.1现象

(1)面层裂缝;(2)车辙;(3)壅包;(4)搓板;(5)泛油、光面;(6)检查井与路面衔接不顺;(7)压实度不足。

3.1.2原因分析

(1)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反射缝。

(2)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低,抗裂性差;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分渗入,加速裂缝的形成。

(3)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足,矿料级配不好,沥青用量偏高,沥青针人度偏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未充分压实,基层或下卧层软弱或未充分压实,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继续压密或产生剪切破坏产生车辙。

(4)面层壅包主要原因: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或细料偏多,热稳定性不好,在夏季气温较高时,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未喷洒(涂刷)粘层沥青,致使路面上下层粘结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匀,局部细料集中;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充分压实,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

(5)施工放样不仔细,收水井、检查井盖标高偏高或偏低,与路面衔接不平;检查井周边回填土及路面压实不足,交通开放后,逐渐沉陷;井壁及管道接口渗水,使路基软化或淘空,加速下沉。

(6)碾压速度控制不符合规定、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有焦枯现象,沥青丧失粘结力,碾压时面层沥青混合料温度偏低,雨天施工时,沥青混合料内形成的水膜,影响矿料与沥青间粘结,压实厚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引起压实度不足。

3.1.3防治措施

(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在基层与面层之间加铺土工织物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 SBS改性沥青)灌缝。

(2)沥青面层摊铺前,对下卧层应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宜喷粘层沥青。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选定、拌制和施工。

(3)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层的良好连结;

(4)面层车辙治理应完全凿去或用机械铣削,用与原面层结构相同的材料修补,并充分压实,与路面接平;若因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不好等原因引起车辙时,则应对基层进行补强或将损坏的基层挖除,重新铺筑。

(5)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的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选用针入度较低的沥青,并严格控制沥青的用量;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均匀洒布粘层沥青,确保上下层粘结。

(6)施工前,必须按设计图纸做好放样工作,标高要准确,收水井、检查井的标高与道路纵横向标高、横坡相协调,避免出现高差;检查井的基础及墙身结构应合理设计,按规范施工,减少或防止下沉;井周边的回填土、路面结构必须充分压实,回填土压实有困难时,可采用水稳定性好,压缩性小的粒状材料或稳定类材料进行回填;在铺筑沥青混合料前,须先在井壁涂刷粘层沥青再铺筑面层,压实后,宜用热烙铁烫密封边,以防井壁渗水。

(8)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油温、碾压速度、碾压程序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执行,在碾压时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行进速度缓慢而均匀,沥青混合料运到工地后应及时摊铺,及时碾压成形。

参考资料: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CJJ-200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第二版金荣庄 尹相忠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婚礼通知范文6

关键词: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质量追溯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是国内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管道材料,简称PCCP。该管道材料是一种具备高强度、高抗渗性和高密封性的复合型管材,其集合了薄钢板、异型钢、高强预应力钢丝、高强混凝土、高强砂浆和橡胶密封圈等原辅材料制造而成。该管道材料不仅综合了普通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和钢管的优点,而且尤其适用于大口径、高工压和高覆土的工程环境。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质量追溯信息系统是从原材料进厂、生产每一个环节、产品出厂,进行及时准确的产品质量记录和报告编号,一方面加强生产人员的责任心,确保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另一方面通过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分析质量事故,为处理质量缺陷争取时间。

1生产工艺

1.1承、插口制作

承、插口环是按设计要求的板厚及尺寸下料、对口焊接成圆环,焊缝及周围的焊渣应清除干净并磨平,然后涨圆成型至设计直径。

1.2钢筒制作及水压试验

钢筒是由承口环、插口环、筒体三部分组成。筒体成型可采用螺旋式或拼接式。制作好的钢筒必须逐个经过水压试验,依此按其规格计算所得的检验压力进行静水压试验,在达到检验压力后恒压,无渗漏点为合格。

1.3管芯制作及蒸汽养护

管芯混凝土成型:由钢筒和混凝土内衬组成管芯(简称PCCP-L)宜采用离心法;由钢筒和钢筒内、外两侧混凝土层组成管芯(简称PCCP-E)宜采用立式振动法,也可用其他可行的方法成型管芯。管芯成型后,按规定的蒸养制度进行养护,经蒸养后的管芯须达到技术要求的脱模强度。

1.4管芯缠丝

管芯脱模后冷至常温方可缠丝,缠丝时管芯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缠丝强度,缠绕环向预应力钢丝应采用机械法。根据设计要求的钢丝品种、直径、张力值(控制应力)和间距进行缠丝。

1.5制作保护层

制作砂浆保护层采用辊射喷浆法,管芯缠丝后完成砂浆保护层的制作。辊射的保护层应致密坚实,不应有空鼓现象。用辊射法制作保护层,可采用自然养护或蒸汽养护制度进行养护。

2标识管理

为确保进厂原辅材料、工序产品、成品以及过程控制中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实现产品质量控制的可追溯性,应做好标识管理工作。通过使用适当的标识,达到正确地识别产品和原材料及其检验状态,确保只有合格的原材料和产品才能进入下个工序和出厂,并在反馈时能顺利地追查到各阶段的作业记录。

2.1原材料标识

原材料进厂依照供应商在产品上的包装标识来识别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如供应商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须由仓库人员在原材料上加标签注明。同时仓管员及时通知试验室,由试验室人员在进厂原材料上挂、贴“待检”标牌,并记录取样时间、数量、取样人员姓名。

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则出具检验合格报告,作为入库的凭证,并将原材料上 “待检”标牌更换为“合格”标牌。如不合格,则出具检验不合格报告,作为退货的凭证,同时挂、贴“不合格” 标牌。

2.2过程产品标识

生产过程中产品以个体为单位,通过各工序记录表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加以识别。产品经检验合格则流入下一工序,不合格品在其堆放处应标有“待返工”、“待处理”或“不合格”标志。产品状态标识分为两种:“√”为合格品、“×”为不合格品,其中√B表示班检合格标识、√F表示复检合格标识、√Z表示专检合格标识。

各工序阶段产品的标识内容应能描述所在工序作业的内容。合格的成品,在仓库里必须注明产品规格、产品编号、工作压力、覆土深度、检验员编号、生产日期、出厂日期、产品状态,并要求在管道外壁标识 “严禁碰撞”等字样。

3资料归档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所用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提供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出厂检验报告应真实可靠,检测项目应齐全,编号填写完整,各项检验项目和数据指标应符合要求,合格证明文件及出厂检验报告应有鉴定结论。

管道档案资料汇总表

3.5资料组卷

组卷原则:PCCP管道按原材料、试验、生产工序、出厂验收的类别进行组卷;每个类别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提炼出各类资料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信息,建立电子档案。

4追溯方法

4.1 追溯流程:

管道编号―>管道出厂质量证明书―>生产日期―>生产工序记录表―>原材料复验报告―>原材料进厂时间及批次。

4.2追溯依据及控制:

4.2.1从管道编号能查到出厂日期。

4.2.2从管道出厂质量证明书中能查到管道的生产日期及检验日期。

4.2.3从管道的生产日期,可以查到各生产工序记录表、原材料复验报告、检验及作业人员。

4.2.4从原材料复验报告可以追溯到原材料进厂时间及批次。

4.3追溯示例:

为提高产品质量追溯的效率,采用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一体化管理,利用电子档案检索方便、快捷的优点,只需提供管道编号就可以调出任一所需的档案资料。

管道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