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客房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客房实训总结范文1
本文根据实际教学,提出启发互动教学模式在酒店管理课程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校园中对酒店行业有深刻的了解,学校培养符合酒店需求的专业人才,以便于专业教学过程与工作岗位对接,缩短企业的培训时间。
一、基础教学模式
目前,学习学者和专家研究出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模拟训练模式、体验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项目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些部分相近或相同,选择时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没有一种模式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对象,也就是说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用与否。
二、启发互动教学模式的要求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而推导出的相应的教学内容、结构、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有机整体。启发施教、教改互动模式在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课堂上的应用,对其要求主要表现在:
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还应该熟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信息。课前,教师需要根据讲授内容及其特点,对课堂需要讲的内容、方式等进行设计,并对课堂需要的材料做好准备。
其次要求教师平时注意案例素材的积累。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引入的案例是否合适就需要教师的专业判断。教师不能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而应该在日常的阅读、研究以及生活中有目的的去搜寻和积累,在课堂上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
再次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讲课不同于舞台表演,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需要与学生这群没有事先排练的演员进行现场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掌控教学进程,调动课堂气氛。
最后要求具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启发互动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还是人境(或人物)的互动。
三、启发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启发互动教学模式不提倡课堂教学模式固定化、单一化,而要求从实际出发来安排教学过程,大体归为四步走:
第一步课前布置作业,收集材料。教师在上完前一部分课程内容后,对下一次课堂内容进行作业布置,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收集材料,集体讨论,课下还可以通过邮件、面谈、电话等方式,实施资源共享。例如:《客房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这一节的内容,可以事先根据酒店客房岗位设置将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学生选出一名“主管”,课后由“主管”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选出“领班”和“员工”,在“主管”的主持下,查阅每个岗位的设置标准和岗位的职责。又如,《酒店客房预订业务》这节内容中,主要讲解饭店客房预订的方式和类型。在进行这一章节讲解之前,要求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预订方式了类型的资料,学生分组对各种预订方式进行模拟,便于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去加深对客房预订方式和种类的了解。
第二步学生讲解、演示。教师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材料展示出来,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的掌握课程的重难点。以《客房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这一节的内容为例,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导入“部门例会”的形式,教师扮演“客房经理”主持会议,又各个“主管”和“领班”描述岗位职责、日常事务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种互动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制。再将这种互动式运《酒店客房预订业务》这节内容中,学生的演示主要体现在将酒店岗位的工作程序和内容搬到课堂当中。教师在课前准备电话预订、网络预订实训的场景,包括客人姓名、电话、传真;客房的类型;住离店时间;付款方式;客人抵达方式及特殊要求等。学生运用课前收集到的材料,根据教师场景的设置,模拟一段电话预订或操作网络预订。
第三步巧设疑问、学生探讨、教师指点。“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才是课堂教学的轴心,这起到了启发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效果。教师在学生演示和讲解完后,先不加以评论和讲解,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相互的探讨,点评出优秀的、值得借鉴的部分,也指出不足的的地方。学生在课前已经对资料进行收集,讨论也得到一定的结果。
第四步精简小结,巩固新知。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课堂小结,也是启发施教、教改互动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
四、结语
酒店客房实训总结范文2
一、学校出资建设,酒店自主经营
百川花园酒店是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出资兴建的四星级酒店,自2007年建成至今,酒店位于校园内,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00平方米,共有四层,整体呈“品”字型结构。酒店拥有3个不同标准的会议室,可承接20-120人不等的各类会议培训;酒店共有8个包间用以承接宴会,大厅可容纳团体就餐,咖啡厅可提供品种自助餐和西餐等料理服务;酒店拥有各式客房近80套,除去标准房、大床房外,还有日式房、老年房、欧式风格房、中式房、残疾人房等,这些特色房都有相应的设施配套。
百川花园酒店内部常规部门设置与普通星级酒店并无差异,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该酒店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是酒店员工,面向客人的一线服务人员全部是参与轮训的学生,同时酒店管理人员还要兼任学生实训的指导教师。酒店客房部、前厅、宴会部、咖啡厅和传菜间保留核心管理人员,进行常规工作的管理和督导,一线工作人员均为轮训的饭店系学生;在面点间和厨房同样是酒店的正式员工在担任日常工作,期间还有烹饪专业的学生在此轮训和学习;酒店的收银员、厨师、安保、电工等专业技术工种的任职人员是聘用员工。
考虑到酒店的经济运营和功能定位,百川花园酒店的初始投资完全来自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并委托山东百川对外交流有限公司以企业法人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百川花园酒店承担着两项职能:其一,作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实训中心,除了要完成学校饭店系和烹饪系学生的实训任务外,还要完成相关课题研究、教学成果展示等;其二,独立进行对外经营,需要完成酒店运营的年度财务指标等硬性条件。
二、精简管理人员,学生轮流实训
为加强酒店经营和学生实训工作的有机结合,尤其是为了确保提高学生的实训质量,百川花园酒店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先后多次调整管理方案,其实训工作思路如下。
(一)多形式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
针对每轮参训的学生,培训内容包括酒店介绍、应知应会、仪容仪表、日常行为规范、服务流程、酒店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安全常识、设备维护等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每期实训过程中采用座谈、调查、表彰等不同形式进行,充分与学生沟通,使学生既能遵守酒店的制度,又能愉快融入酒店工作中。
(二)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业务水准
学生实训主要集中在餐饮部、房务部和前厅,依据酒店管理专业细分和专业化发展趋势,学生实训岗位逐步扩展到营销、总办、人事、文秘、大堂副理等工作岗位。以餐饮部为例,酒店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方面非常具体,包括餐前准备、上菜服务、餐中服务、结账程序及餐后收尾工作等现场训练,以及托盘、斟酒、摆台、餐巾折花等实际操作,利用工作之余安排学生参与酒水培训、厨房设备、菜品知识学习。房务部和前厅部等都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具体的实训内容和流程安排。
(三)规范实训流程,严明激励机制
按照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规定,实训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为配合学校安排和规范实训流程,酒店建立实训生在酒店实训期的考核档案,每批实训生到酒店安排分岗,按岗位填写学生信息登记表,复印下发各部门,原件在人事部门存档,实习结束后各部门上交实训学生综合测评表至总办,由总办汇总整理并交至学校各系部。
百川花园酒店各相关部门在每个实训周期的第四周安排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同时邀请专业课教师和酒店中层人员担当评委,现场评出名次。根据部门技能特点和理论考试选出优秀实习生,酒店在每个实训周期最后一天召开总结大会,根据实训测评结果,通常每班评选10名优秀实习生。
三、经营和实训有机融合,造就学院派特色酒店
百川花园酒店将学生实训融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中,这一模式逐渐规范化和流程化,实现了酒店经营和学生实训的有机融合。对于酒店而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首先必须保证经济收益平衡,实际上百川花园酒店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这就导致经营难度较大,仅是酒店的人力成本就会使其入不敷出,而结合学生实训的客观事实恰是弥补高昂人力成本的有效途径。酒店在校园内成功持续经营,并为学生实训提供了良好场所,尤其是逐渐规范的实训流程和考核方式,也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水平,符合当前旅游业对专业化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在目前竞争日趋激烈的酒店市场,百川花园酒店的学院派风格逐渐显现,高标准的服务质量正成为酒店的突出优势。百川花园酒店秉承“学校是旅游行业理论的前沿阵地,酒店是实践的前沿阵地”指导思想,借鉴行业先进经营、管理和服务经验,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教育年度2011》课题组.中国旅游教育年度报告(2011)[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1-25.
[2]于玥.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服务实训室建设分析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144-145.
[3]王中利.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2(10):153-154.
[4]吴志[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伦,卢艳.基于共赢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J].继续教育,2010(12):28-29.
[5]范恒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5-58.
[6]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文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9(2):87-91.
[7]王莹, 唐静.法国酒店管理的教学特色及其借鉴意义[J].内江科技,2008(9):76-77.
[8]周艳.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模式优化的探讨—奥地利MODUL旅游和酒店管理学院学习的启示[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0(10):62-63.
[9]徐敏.设计自我成才之路、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借鉴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校教学模式,也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08(31):71-73.
[10]狄保荣,王晨光,杨秀东,等.国际化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02-158.
酒店客房实训总结范文3
一、掌握行业状况,定位核心课程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首都酒店业发展现状,紧紧围绕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部署,培养具备高星级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部门服务与督导等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进行服务流程设计、服务标准制定、酒店市场开发与产品推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酒店基层管理者。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核心课程的建设必须以专业调研为基础。对旅游行业、酒店企业的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进行筛选、归纳,分析出职业岗位的专业管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确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而确定专业的核心课程。
(一)北京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
1.专业人员需求量分析。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中,对北京多家著名酒店(国际酒店集团、国内酒店集团、国内单体星级饭店等)进行调研得出的结论是:随着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北京各酒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未来北京每年需要10万名左右的酒店专业人才,而目前只能向酒店市场供应3万名左右的专业人才,人才缺口巨大。随着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升级,酒店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将会进一步的增加。
2.酒店部门用人需求分析。按照酒店部门来分析,酒店业目前在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销售部等部门用人需求比较大。根据酒店经营的实际状况表明:客房部是酒店收入及规模最大的部门,劳动力需求也很大。
3.酒店各层级用人需求分析。通过对北京多家酒店人力资源部的人才需求调查,目前首都酒店业最紧缺的就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扎实专业技能、丰富工作经验的饭店服务和管理人才,其中包括基层管理人才(领班、主管)和技能型人才。
4.酒店从业人员总体学历状况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在对酒店各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学历要求中,基层管理人员如主管、领班要求为高职、大专(70%左右),其次是本科(30%左右);对于服务员的学历要求是高职、大专(75%左右),中职(25%左右)。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正是酒店所急需的有大专学历的人才。具体的学历状况见图1。
5.通过对北京酒店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现状调查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岗位,主要是酒店的前厅、客房基层管理岗。同时,也为相关旅游企业的岗位培养人才。就业岗位如图2所示:
(二)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提炼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上述情况的掌握对核心课程的确定和建设意义极为重要。据此,提炼了核心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思路。核心课程设计的理念是根据教育部[2006教高16号文件]“工学结合”的精神,为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理念。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的设计原则,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对酒店房务部门所涵盖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进行分析,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考虑了该门课程的前后序课程的情况,以房务部服务与管理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多家校企合作酒店合作开发了《酒店房务服务与管理》课程作为酒店专业核心课程。重组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因此,建设这门核心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就业后,能胜任酒店房务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使教学中突显出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目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设计思路是以酒店房务部的基本作业程序为依据,以酒店房务部真实业务情景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流程为脉络展开教学。根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进行课程设计。
以酒店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酒店房务部所涵盖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设置了11个工作情景。教学计划安排72学时,其中的8学时讲解房务部的基本功能、组织结构、岗位职责等,其它64学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真实情境”教学模式,完成房务部对客接待11个工作情景的学习。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和企业兼职教师带领下进行对客服务。在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随时发现问题当即予以指导,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采用与流程相结合的结构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引入、问题提出、知识联接、技能训练完成每个单元的设计,以实训教室为学习场所,教、学、做三者结合,使学生在仿真环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二、核心课程建设应反映行业、企业状况
(一)2010年GB/T14308-2010———《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的出台,对旅游饭店做出了新的定义“以间(套)夜为时间单位出租客房,以住宿服务为主,并提供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等相应服务的住宿设施,按不同习惯可能也被称为宾馆、酒店、旅馆、旅社、宾舍、度假村、俱乐部、大厦、中心等。”从此可看出房务部门在酒店中的重要性。
(二)把握旅游饭店内部运营机构的变化情况,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近几年,旅游饭店为了合理配置资源,保障内部管理系统畅通,所以,饭店在内部机构设置上,改变了以往单独设置前厅部、客房部的做法,成立了房务中心(部),从宾客入住酒店到离开酒店的全过程都由房务部门进行管理和服务,有效地节省了资源,减少了环节,使工作更加顺畅。现在大部分酒店都设立了房务总监一职,统管前厅和客房业务。
(三)适应酒店市场发展变化进行课程建设,特别是快捷酒店的兴起,改变了以往酒店膳宿共管的模式。快捷酒店的业务内容主要是提供房务服务,满足了一大批特殊顾客群体入住安全、整洁、快速的需要。故此,建设《酒店房务服务与管理》核心课程是必要的。
(四)确定企业实际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北京国际国内酒店集团、单体品牌酒店的调研,总结和分析出酒店基层管理者的核心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表1)
三、强化校内外实训教学环境建设
为配合核心课程建设,形成课程教学的有机体系,必须加强实训环境建设。在建设方法上,采用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场地,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际情景环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以建立的校内酒店前厅、客房实训室。以保证课程效能的发挥。另外,校企“捆绑”,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毕业前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聘请实习基地企业的人员作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学生的在岗实习。开展全真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一是通过实际操作,给予学生真实的酒店企业情景再现,达到学生学习体验感和真实度,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在“教”中体现任务驱动,在“学”中体现项目导向,在“做”中体现工学结合。;二是能够把酒店在经营管理中多年凝练的企业文化植入教学过程中,促进校企合作,加强了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认知,尽快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
四、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
为使核心课程更加符合酒店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坚持与企业合作,吸纳了校外专家,特别是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参加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课程教材编写。与在北京的著名国际国内酒店集团、单体品牌酒店开展紧密的校企合作,实现课程共建。这种教材编写方式,使得教材的内容更加科学,更加具有实践性,更加贴近行业前沿,学生对教材内容便于掌握理解和操作。
酒店客房实训总结范文4
一是课堂的教学环节仅仅局限在教室里授课。在课堂上,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占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45分钟的课堂教学,老师点名占5分钟,最后总结占5分钟,教室讲30多分钟,学生开始15分钟注意力非常集中,越往后听课越感到无趣,故而出现看手机、看杂志、看课外书甚至睡觉等现象。二是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数在45人以下的,几乎都在小教室上课,而小教室大多数是无多媒体的,老师仅仅通过讲授的形式来描述旅游的场景、导游员应注意的事项、酒店的管理模式等,导致学生只能凭空想象着授课的内容。三是旅游管理的教学内容是环环相扣的,比如:《酒店管理》课程,可以从客人来到酒店,进入酒店的全过程提供相应的服务及注意事项,一直到客人离开酒店的顺序来讲授这门课,条理清晰,学生也容易记住、理解也比较透彻。但现在的教材是以章、节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还得按照教学大纲的的要求来讲授,所以很难将教学内容很完整的串成一条线。四是课堂教学最能吸引学生的地方,现在的高等学院的教育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有些教师的课讲得枯燥乏味、毫无新意,甚至照本宣科。学生听久了就失去了兴趣。五是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在开学之初还是满满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开始下降,有小部分开始想方设法转专业,对专业的从业方向很迷茫或者失去从业的动力。六是现在的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限制在课堂教学为主,实习和实训的时间少得可怜,学生毕业后,对专业的方向还是模糊。酒店管理优秀人才的培养来自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针对酒店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普通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的目标,结合专业课程设置,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
二、本文以《酒店管理》课程课堂教学为例,尝试从五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注重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完美结合,不仅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引人入胜,学生的学才是主旋律。《酒店管理》的课程,就有明显特点,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知识才能掌握的深刻、透彻。课堂教学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酒店管理》讲授理论知识“前厅接待”可以让学生按照讲授的知识点和注意事项在课堂上演示、课堂上模拟场景。当客人来了,作为一位行李员要去给客人,开车门,在开车门时,先开哪个门?有什么注意事项?这都很有讲究。如果单纯地在课堂上强调应该开司机后面右手侧的车门,学生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但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演示,参与进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如果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话,课堂会死气沉沉,效果一般,但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记得也扎实,学生兴趣也高。另外,旅游管理专业是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整合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现在的课堂教学资源丰富,多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对于用语言无法直观表达的知识点,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形式,用图片或幻灯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更生动,形象。比如:《酒店管理》中的客房整理过程,如果单纯的按照1、2、3点的顺序去讲授,学生无法领会其中的要领,很快也就会忘记。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或现场播放视频来边看边讲解的话,学生也记忆深刻,不仅可以学到如何进行客房操作的程序,而且也对酒店管理的行业有个直观的认识。另外,还可以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还可到相关的酒店去参观、学习,更加增进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还可以举办相关的学习比赛,技能操作大赛等。如:酒店客房的铺床大赛,选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形成赶、帮、超的学习氛围。除了课堂获取的知识: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图书馆资源,补充相关的知识,电子图书,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受益面。还可聘请酒店管理的专家现场讲座等形式,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衔接有序
《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十分丰富多彩,条理清楚,如果单纯的按照酒店的部门来讲,可能学生难以系统的掌握。本着服务学生,满足学生就业需要,把前厅部的八个部门的知识贯穿一条线来讲。比如:从客人来到酒店门口,礼宾服务处的行李员和门童就应该提供相应的提拿行李服务、开车门服务和迎宾服务。然后客人到达前厅的总服务台处,总服务台处的四大部门(预定处、接待处、咨询处、收银处)依次为客人提供相应的服务。预定处的员工先检查客人有无预定,然后接待处服务办理相关的接待工作,问讯处可以为客人提供咨询和留言以及信件的处理工作,收银处为离店的客人提供结帐服务等。这样讲解将酒店前厅部的相关部门的特点、工作要点、注意事项、提供服务的职能,介绍的一清二楚,学生听起来也非常有条理化。在课堂上融合了酒店管理的理论知识,再结合实际的案例,内容更加生动,而且贴近酒店的实际运作,使学生学习了以后,直接就能上岗工作。依次类推,酒店的客房部、餐饮部和洗衣房等部门知识的讲授,也与前厅部讲授的一样,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四)注重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
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逻辑性,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环环相扣,由易到难,逻辑严密。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应该做到。比如《酒店管理》的课堂设计中:先回顾复习、介绍这一节新课的内容、案例导入和分析、讲授新的课程内容、小结、作业。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插播一些小视频,比如:客房的铺床的演示。这样学生即学到的基本的理论知识,也学到了遇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更加切身体会到《酒店管理》课程的趣味性。导入和新知识的简介是为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而新课程的讲授需要案例的配合,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知识的运用效果和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视频的观看是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实践和理论是紧密相连的;小结环节,是对此堂课内容的高度凝练;作业环节是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7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由易到难,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注意力直接吸引到课堂上来,一个个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抓住了学生的心。
(五)注重对学生从业自豪感和责任感的培养
情感因素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源泉。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产生从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比如《酒店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五星级酒店和四星级酒店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责任是重大的,为客人服务是自豪的。因为它不等同于路边的餐馆和旅店。经营的思想和理念是不一样的,认识上也不同。让学生领会到“我们是为女士、先生服务的女士和先生们”!使学生体会到酒店管理行业的前景广阔。情感被激发,认识得到升华,可以得到学生们的认同感和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主动、自信的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取得进步。因此,教师在教授《酒店管理》课程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兴趣的提升,这样才能激发同学们巨大的学习热情。
(六)课堂教学的实训环节: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体制
鉴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即办学单位和企业联合合作,使教学、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这样既能解决高校教师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难题,也能够为学生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结语
酒店客房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1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概念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学校与企业通过深度合作,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的模式。为培养更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工商企业管理专门人才,借鉴了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双重资源,真正培养既有较高专业素养,又有较强实践管理技能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
2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2.1学生职业选择标准过高,与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脱节
通过对2015级和2016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的岗位工作要求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认为自己是“管理型人才”,不屑做诸如酒店客房接待、顾客接待等工作,而企业则要求学生必须从这些基层的工作做起。
2.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足,急需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约500人,现有的实训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学生技能训练需要,急需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2.3所学与所用存在差距,就业学生岗位适应慢
通过重庆财经职业学院2015级、2016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满意度的调查统计,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在校学习的知识与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差距,希望在专业教学中加大岗位技能训练的力度[1]。
3校企协同育人,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1“学校+企业”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围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主题,邀请了包括北京交换空间永川分公司、重庆智汇人才开发有限公司在内的10余家企业的管理者代表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最终形成了以质量管理内审员和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为培养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2]。2)校企双方共同建设课程资源。为了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标准,使课程内容更贴近企业实际,邀请了多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参与专业课教材的编写和在线课程建设,丰富了教学资源[3]。3)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在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实行“双导师”制,即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由学校专业老师和企业老师共同指导,理论学习任务由学院老师负责,岗位实践任务由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双导师”制度的推行,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岗位实践能力两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3.2校企协同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1)专任教师完成理论课程的教学。结合各专任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特长,《管理学原理》《员工关系管理》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大部分由学院的专任教师来完成。2)学院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对《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现代企业管理实务》等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具有三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3)企业兼职教师完成实践课程的教学。为了有效缩短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岗位的距离,构建了一条“企业认知实习—校内实训—企业实践调研—多岗位实践—专业岗位实践—顶岗实训”的实践贯通途径。①专业认知实习:第一学期的学习中,安排学生到重庆智汇人才市场、北京交换空间永川分公司等企业的行政及人事岗位进行为期2天的参观学习,让学生对专业岗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②认真做好校内实训工作:第二学期的学习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综合实训室及“HR”实训软件,完成“员工招聘与培训”的校内模拟实训任务。③企业实践调研:第三学期的学习中,对难度较大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行了“企业调研”的实践教学方式。④多岗位综合实训:第四学期的学习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岗位实操能力,安排学生到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智汇人才开发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的行政、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岗位进行多岗位多角色实训,进而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⑤专业岗位实践及顶岗实习:第五学期的10周以后及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者到校园专场招聘会的部分单位进行专业岗位实践及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融入企业的岗位实践工作,实现所学与所用的有效对接[4]。
4结束语
校企协同育人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所需,只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不断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零距离接触企业实践工作岗位,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东升.构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平台的几点考虑[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
[2]单作民.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酒店客房实训总结范文6
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于不同的专业其合作点应各具特色,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理解为理论教学与实习结合或理解成科研成果转化、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本科及以上如此)。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而言是培养学生形成岗位特色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一种教育过程,而这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只有通过学校与酒店联合设计,共同培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研究背景分析
当前从我国酒店的人力资源情况来看,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十分缺乏,管理队伍学历水平不高,我国酒店的基层员工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数都只有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大多是靠操作技能突出得到晋升的。很显然我国酒店出于竞争发展的需要是愿意吸纳高素质的专科以上人才的。但在笔者在对上海、无锡等地的一些星级酒店用人需求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1)随着旅游经济的增长我国各星级酒店和连锁酒店产业扩张需要大量的酒店管理技能型、应用型人才。(2)大量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对酒店行业认识不够,有很高的热情,但却不想吃苦。起步就想做管理人员,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在酒店工作中频繁跳槽,使我国酒店人才大量流失。(3)高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酒店工作中不如中专生或打工族的操作能力强,无法适应酒店工作而使相当多的酒店在用人上不愿考虑聘用高学历学生,使酒店管理专业高校毕业学生处于无法就业的尴尬境地。这种现状说明,当前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偏重文化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实践环节仍然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得不到有机的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与酒店用人的需求错位。因此要培养适应我国酒店行业需要的人才,必须改革目前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方法,与酒店一道重建酒店管理教学体系,科学设置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出符合酒店用人标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实现高校学生毕业即到酒店就业的无缝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
1.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建。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产生首先必须以酒店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决定,教学计划来自于市场需求,应充分听取各层次酒店企业人力资源部的意见。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到酒店现场去研究,要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由酒店企业领导、旅游行业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来共同参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进行指导、咨询、审议和协助,是沟通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酒店企事业运作的“桥梁”或“接口”。避免闭门造车的封闭式做法,做到计划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要有目的性,所开课程应充分考虑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特色,突出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所选教材必须是实践环节充分,技能性强,符合高职办学特色的教材。
2.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选择。
校企合作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首选方案,合作方式选择与应用是否恰当,关系到人才培养是否达到目标,分析目前被各院校广泛采用的合作模式主要如下:
(1)“产学一体化”的模式。即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以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楼即酒店,教学楼一层有大堂、前台、会议厅、咖啡厅、酒吧、餐厅和厨房,分别供教师和学生课间休息享用,既提供用餐与服务,又是教学场地。学校没有一名食堂职工或厨师,学生既是服务员又是顾客,学生要轮流充当顾客与服务员角色,教师在旁指导与授课。教室实训室二层以上备有不同设施的教室以及中、小型会议室和一座能容纳200多座位备有多种同声传译及新闻传媒设备的大会议厅,处处体现着职业的环境。这样的培养对学生适应酒店工作,提高技能是非常有利的,我国也有一些高校自办酒店产业,酒店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在酒店内学习专业技能,一方面学校的专业理论研究可以更好地促使酒店的发展。
(2)“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学生在学校上完专业课后再到酒店顶岗实习,实习期满毕业后实现在实习酒店或其他酒店顺利就业。以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洋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在专业实习中采用了该模式,对教学计划上进行了调整,采用“2+0.5+0.5”或“1.5+0.5+0.5+0.5”两种计划形式。①“2+0.5+0.5”形式,即学生先以两年的时间学习必修的文化理论、专业理论、专业基本技能等课程。这段时间以学校为主进行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五学期,完成以酒店人员培训为主的学习。在第六学期里,学生到酒店进行实际岗位的训练,这段时间以酒店为主进行顶岗实训和现场管理,现场教学,结合实习实际情况选择毕业论文题目,并在学校、酒店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在毕业时能达到酒店业基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服务人员的水平。锦江之星班1-4期都采用这种计划形式,通过最终统计,学生对这种形式认可度高,而且学生可以达到100%的顺利就业。②“1.5+0.5+0.5+0.5”形式,即学生前一年半在学校学习,第四学期到酒店顶岗实习,第五学期回校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第六期毕业实习,学生再次返回酒店岗位上并最终实现就业。这种方式南洋学院在旅游041、旅游051、旅游071班予以了实行,参加实习的酒店为南京名人城市酒店、北京凤凰台饭店、无锡湖滨饭店等,效果较好。学生到酒店工作一段时间后回校有目的的学习,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知道该学什么,如何学,带着问题学习效果好,但与第一种情况相比酒店在接收实习生安排上较困难,实习生顶岗工作时间太短使酒店的服务质量难以稳定。学生就业相比第一种形式低一些。但这两种形式都可保证学生有前后一年的时间在酒店实训实习或接受酒店的培养,能使培养出的学生工作技能强、素质高,在酒店的工作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上得来”。③与酒店密切合作的短期顶岗实习。利用寒暑假、节假日临时性顶岗促使学生紧贴酒店行业,学好专业技能,掌握行业动态,实现顺利就业。在酒店每年的接待高峰期,组织学生到酒店参加临时性的接待服务工作。这种形式充分利用节假日使学生主动到酒店做临时员工参加酒店实际工作的顶岗服务,如酒店的会议接待、活动接待、酒店客房营销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做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能更好地为酒店建设出力。笔者对南洋学院近三届学生进行了顶岗模式的调查研究,了解到酒店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上采用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期两周的酒店文化、服务理念、服务意识、礼仪规范、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酒店企业入职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个阶段重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和作为酒店人员的行业自豪感。
第二阶段:学生被分派到各具体部门进行技能培训。餐厅部、前厅部、客房部等部门进行分类操作技能培训。这一阶段要持续3个月的时间。以餐厅为例,学生首先要学习托盘,从单手托一块砖保持站姿进行训练开始,到学生摆台操作训练,看台服务训练。
第三阶段:酒店各部门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考核,合格者才能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合作看台服务。最后师傅和管理员认可后方能独立看台。通过培训顶岗,学生的操作技能、服务技能得到了全面提高,符合酒店对人才的要求。
根据实际调查,笔者将常规分段实习与顶岗实习两种实习效果进行比较。从(表一)可以看出,顶岗实习学生的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大大提高,完全能独立胜任酒店工作。顶岗实习的学生就业与常规分段实习就业时几乎完全转行迥然不同,实习学生基本都能留在酒店行业工作,学生通过到酒店的顶岗实习顺利度过了学校到酒店工作的过度期。使他们一毕业就能充分就业,成功实现了毕业即就业的无缝链接。
(3)“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学校教师到酒店参加生产实践,使老师通过到酒店接触现场实践而得到实践知识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针对酒店员工相关理论知识欠缺的问题,教师给员工上课或与员工一起研究探讨服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帮助酒店解决生产管理中的难题。除此以外,学校在课程教学中聘请酒店的操作能手、业务骨干到学校给学生或教师上课,传授现场管理操作的经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
(4)“订单培养”模式。学校的学生就是酒店企业的准员工,建立酒店企业冠名班,学校与酒店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酒店的技术骨干人员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地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以上几种模式在高职院校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笔者通过在南洋学院工作实践比较分析认为: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中应选用以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这种方式为主,同时根据学校的办学实力灵活选用校企互动,产学结合以及订单式教育等其它几种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接触酒店实际工作,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酒店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四、校企合作将对学生、学校、酒店产生多方共赢的局面
1.校企合作使学生受益,家长满意,实现了学生高质量的就业。
学生在实习酒店与学校双方的培训中增强了专业技能,成为高素质、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具有了酒店行业的职业道德与技能,能对自己工作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在实习中学生还可以获得前厅、餐饮和客房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证书,使旅游(酒店)专业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至少有一种职业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又使学生提前适应了酒店的生活。学生在操作技能上熟练的工作能力,以及对酒店管理机制的熟悉,使其在就业时能比其他人更能轻松胜任工作。一些优秀的学生由于在实习酒店顺利度过了实习试用期,在毕业时就能得到晋升职位的机会,择业的优势明显,能成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如南洋学院第四期锦江之星班学员何星伟在实习3个月后便担任了锦江之星上海世博园店前厅经理等等)。学校也因此实现了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的办学目标。
2.校企合作使学校受益、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校企合作使学校能在大幅度地减少教育投资的同时实现办学思想,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一方面,由于酒店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的场地、设备以及培训基地,也可以提供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来担任培训的指导工作,弥补实习操作老师经验的不足,从而可以从整体上大幅度地减少学校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促进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到酒店顶岗实习期间,专业老师应全方位跟踪学生的培训学习和管理,参与酒店对学生的培训和管理工作,这样教师不仅能了解到酒店服务与管理最前沿的信息,还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有助于专业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案,知道“教什么”以及“如何教”。
3.校企合作使酒店企业受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提高了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成了酒店的人才储备库,学校给予酒店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酒店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的对接,解决了酒店企业人才流动频繁、服务管理质量无法稳定的问题。一方面,酒店企业能亲自参与对自己选用人才的培养,针对性强。对掌握了熟练技术和综合知识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可从优秀的学生中选拔管理人才,培养酒店管理的骨干力量,优化内部结构,激发内部活力。另一方面,酒店在与学校合作教学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管理理念,逐步认识到自己管理理念与知识型员工要求之间的差距,而改变以往纯经验管理的方法,有利于酒店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知识型人才,稳定人才队伍,促使酒店的整体管理效率提高,服务文化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提高了社会对酒店企业的认同度和酒店企业的知名度,从而提高了酒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科学合理地选择酒店。
建立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实习基地,要考查实习基地的培训实力以及管理理念。选择管理思想先进、管理能力强、高素质的酒店或酒店管理公司作为实习实训的基地。
(1)建立以四、五星级高规格酒店或知名连锁经济型酒店为主的实习基地。根据南洋学院旅游(酒店)专业实践调查结果,首先,在上海、无锡、南京某些四、五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普遍对实习效果表示满意,这些酒店知名度高,口碑较好,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其次,在锦江之星连锁经济型酒店实习的学生感到效果较好。而一些自行安排在低星级酒店实习的同学的实习效果普遍不佳。知名度较高的酒店在经营管理上、服务操作上都具有既严格又合理的制度,在与学校合作聘用实习生方面也具有相当的经验,酒店管理层和酒店员工对实习学生比较重视,能针对实习生心理周期帮助他们度过心理上的难关。实习生也会在此帮助下获得更多的与酒店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与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经济效益较好的高星级酒店或知名连锁经济型酒店达成长期实习合作是校企合作成功、提高实习效果的保证。
(2)在旅游、经济、文化发达城市建立实习基地。高职院校应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寻找合作酒店。以南洋学院为例,首先,学生普遍的实习心理是希望在上海、苏州、无锡地区实习,这些地区除了酒店档次高、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地区经济发达之外,同时城市本身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学生较为熟悉这些城市,能在工作闲暇时间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心态,使之放松后重新振作面对实习工作。其次就是在南京、杭州等经济发达的周边地区。通过对南洋学院旅游(酒店)专业实习地点调查,充分体现了实习生对实习地点的期望程度,这也间接影响着实习效果。
(3)与地方联系,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的实习基地。如在无锡的一些商务酒店以及景区酒店建立定点的短期实习顶岗点,这些酒店管理层次各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让学生定期参与这些酒店的工作,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操作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2.规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是实现校企合作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
(1)高职院校应切实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动员工作。实习前的动员工作是整个实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要给学生充分讲解清楚实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实习中将要面对的困难,特别是要强调实习纪律。一方面要对即将实习的酒店开展详细和充分的介绍,另一方面要对实习期间的纪律做严格的申明,并强调把实习成绩同毕业成绩挂钩。而实习成绩必须由酒店与实习带队教师共同确定。
(2)高职院校还应培养好学生的职业心态。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提高服务技能的重要性。酒店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管理与技能两方面,懂技术会管理是酒店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最终目的。不精通业务的人做不好管理。同样,满足于局部技术的人也无法做好管理。一般而言,实习生都想尽快地进入管理岗位,希望在基层实习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而企业则认为,一个新手要在服务技能性的岗位上充分锻炼1年以上才会有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学生的心理期待与酒店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差距。因此,在酒店实习中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基本技能,也要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心态,培养他们对酒店企业文化的快速融合能力和适应能力。
(3)在实习中采用双导师制保证实习效果。“双导师”制,即为实习生设定2名实习指导教师,1名为学校专业教师,1名为酒店的部门老师。专业教师负责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学习上的问题,酒店指导教师负责解决学生工作上的实际问题。科学制定学生实习手册,每位学生记实习周记。专业教师到酒店进行检查,了解实习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4)酒店应加强实习培训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是让实习生了解工作内容、感受酒店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等的过程,目的是保证实习生能够独立胜任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习生的工作以及酒店的服务质量、声誉等。酒店切不可为了节约培训费用而忽视了培训这一关。培训合格的实习生可能给酒店带来好的服务和声誉。而一个不合格的实习生,则会影响到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因此,酒店对实习生的培训应给予重视。力求做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保证实习生能够完全胜任工作。
(5)酒店应注意薪酬合理化、关注实习生未来的发展。实习生一般薪酬要求不高,而且比较固定,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实习生一种不平衡感。许多实习生在工作中与正式员工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实习生薪酬问题值得酒店关注。酒店应注意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薪酬标准,将实习生能力、工作绩效评估与其薪酬挂钩,以便更充分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合理的薪酬来消除实习生的不平衡感,并激励其发挥潜能,为酒店做出更好的贡献。同时酒店应有具体的人才成长计划,让实习生感受到酒店企业文化,认同酒店先进的经营理念与人才发展战略。酒店还应关心爱护学生的工作热情,促进学生融入酒店,真正成长为酒店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