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年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年调查报告

青年调查报告范文1

时间:2010年8月。

地点:石家庄、长沙、汕头。

现将此次调查的有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背景与意图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份责任与光荣。同时,孝道文化的建设,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是一切人论道德的基石,它所蕴含的伦理观念,也体现了现代和谐社会深刻内涵。然而,在我们谈及千古流传的感人孝义故事,歌颂着我们孝道文化的灿烂源远时,却忽略了现代青年的孝道文化现状。

在近代以来,由于反封建,误将孝道文化列入封建文化加以批判,特别是后来的社会受经济大潮的冲击,道德观念急剧滑坡,在一些家庭中,孝道出现了危机。为此,我们成立调查小组,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城乡青年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力图通过调查问卷中所包含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能够初步获得现代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改善提高该现状方法的合理分析。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以书面问卷及网络(包括qq,e-mail等各种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45份,其中有效问卷44份,有效回收率达88%。调查对象分散在石家庄、长沙、汕头三地城乡,分布范围广泛,符合调查要求。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年龄段16-2021-2526-3030-35人数11182510调查对象家庭所在地分布

家庭所在地城市城镇城郊农村人数172944三、调查数据分析:

我们选取了问卷中较有代表性的14道问题进行分析,原始数据统计如下:

1、你对孝道的了解主要通过:

“孝道”一词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已经传承了五千多年。从古至今不乏这类的典范,家里有父母的身体力行,学校有老师的教育,社会活动中也不免收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我们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加深。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群,由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程度的差异,使得对孝道的了解有着不同的途径。

2、假如你的父母让你继承他们的事业,你会:

父母对子女都是百分百的付出,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们。不少父母觉得为子女安排好一切是对他们最大的爱,通常会让子女继承他们的事业。可大多数孩子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喜欢的工作,对父母铺好的平坦大道反而不屑一顾,当然这些可以通过和父母的沟通来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3、你对于祭祖的态度: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祭祖文化,是人们对祖先的一种思念、一种崇敬,还有一种畏惧,是民族心理的真实写照。调查时间正值中元节期间,通过采访和所见所闻,即使在现代社会,祭祖仍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家族传统,有64%的被调查者对祭祖活动持不同程度的赞同态度,并且有超过75%的被调查者家庭举行过不同形式的祭祖活动。可见,祭祖仍是孝道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

4、如果认为父母说得不对,你采取什么态度?

5、你对于“生男孩延续香火”的态度:

6、你周围不赡养父母甚至抛弃父母的现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57%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父母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沟通方式比较可取,一味的服从或是顶撞对双方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还会阻碍事情的解决。21%的人赞同延续香火这一传统的思想,32%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反对这种说法,但绝大多数人对这种古老的思想选择中立,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73%的被调查人群周围不存在父母被遗弃的现象,而且几乎没有人经常见到父母被遗弃的情况,这说明孝道这种美德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

7、你觉得你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

每个人都是父母爱的结晶,父母的哎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做儿女的理应尽心尽力的照顾他们,可现实并非如此,只有14%的人认为他们对父母已经很好了,同样也有14%的觉得愧对自己的父母,大多数是处于中立状态,不好也不坏。28%的人觉得自己也付出过,但比起父母曾经对自己的照顾还差很多。将心比心,回忆当初,即便是儿时那些模糊的记忆也可以涌出满满的爱。也许只有自已为人父为人母时才能体会那种舍己的心境。

8、你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解程度: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风筝,而线的另一头就是父母。由于学习、工作的原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对他们的关心也仅限于一通电话、一条短信,因此只有32%的人对父母的健康很了解。儿女在外,父母何尝不是时时刻刻牵挂着,他们多么希望能看到儿女承膝下之欢,可为了孩子的前途,不得不松开手中的线。年龄不饶人,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的就是病痛,他们不说是不想给儿女们造成负担,外面的孩子们,记得常回家看看,多关心一下亲爱的爸爸妈妈。

9、假如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你又恰好出门在外办事,你会:

在外的儿女们最牵挂的莫过于父母的身体健康,可现实又有很多时间和地点上的冲突,59%的人在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时无论如何会赶回去,这是很孝顺的,可也有34%的会选择通知邻居朋友帮忙,甚至还有等事情办完再回去的,当然这是极少数的,大概是7%。对于照顾父母这方面,绝大多数的子女的做法还是可取的。

10、你平时跟父母沟通主要是为了:

小时候事事都顺从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与父母的交流也不甚理想,再加上年龄的差距,代沟对两代人的沟通有着太大的影响。只有23%的人和父母的交流是为了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18%的人会主动与父母谈心。一半的人是通过日常的聊天来与父母沟通,不过还有9%只是为了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这种做儿女的就太不应该了。

11、假如你长期在外,你会怎样联系父母:

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长期在外生活,与父母的沟通少之又少,不免会觉得日渐疏远。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科技产品可使得异地沟通方便快捷,打电话、视频聊天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信件成为当代大多数人交流的的途径。为了了解父母的日常生活及身体状况,我们需要经常的联系他们,可是只有47%的子女经常打电话或是写信,39%偶尔打电话或是写信,有事情才联系的居然占到了14%,可见我们的主动性还是不够。父母有事为了不打扰我们,不想经常打电话,可是做儿女的要体谅他们的心境,不能经常回去看他们了,起码也要经常打电话去问候一下,一句贴心的话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12、对父母“生前破屋破床,死后风光大葬”的现象,你的态度是:

风光大葬的背后,到底是对死去的人的孝道,还是活着的人的风光,这个基本属于不用讨论的问题。如果背后还要收受礼金等物,就跟孝道更没有了什么关系。生死事大,活着时未必多孝顺,死了之后进行风光大葬也算是尽孝的途径之一,这是一些人表现自己孝道的手法,风光大葬的标准各个时代不同,但总不脱场面宏大、参与人员众多这几个硬件,其中参与吊唁的人越多,仿佛办丧事的人家就越孝道。一半的人非常鄙视这种做法,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些人确实是对父母有愧,觉得生前没能力让他们过好,葬礼一定要让他们风风光光的,27%的人对这类人表示可以理解,5%的表示赞同。当然世事无绝对,是好是坏都要看办丧事的人家是什么心态,保持中立的占18%。

13、你所在地区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情况:

近年来,也有不少地区政府和社会团体意识到孝道意识日渐淡薄这个问题,受访者中有59%的人所在地区有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活动,也证明人们正在开始强调孝道在人们思想道德中的生要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41%的受访者未接触过与“孝”有关的活,说明重建孝道文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面道远。

青年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青年教师;思想动态;青工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19-02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3.3%。作为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师德情操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并且,高校青年教师是青年中知识层次最高的群体之一,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其中一些人近年来已陆续走上领导岗位,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队伍的主体。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值得关注。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出现的新特点。近年,某课题组开展了全国40岁以下(1971年以后出生)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和思想动态调查,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五个城市的135所高校发放问卷54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38份,回收率95.1%。此外,课题组还采取个别访谈、集体座谈和研讨交流等社会群体研究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60余场,学生座谈会30余场,深度访谈500多人,最终形成了调查报告,写下了当代青年教师的现实状况。青年教师队伍保持稳定和繁荣是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强大引擎,在当今社会思潮、经济形势、利益分配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思想学习、价值取向、自身需求呈现了新的特点,下面从个人发展、学生工作与教学自评、政治观念和社会态度加以介绍。

一、个人发展

1.青年教师的归宿感,幸福感较强。青年教师的归宿感和幸福感影响着高校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所以关注青年教师的诉求,走进青年教师的内心世界是加强高校青工工作的必由之路。在某高校中,有23.6%的青年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非常满意,66.0%的青年教师认为基本满意,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仅占总数的7.8%、2.2%,在进一步对幸福感和归宿感不强的青年教师调查时,与自我兴趣、专业不符,待遇方面是其对现在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然后依次是人际关系处理、工作压力、住房分配等方面。总体来说,高校青年教师的归宿感和幸福感较强,但高校一定要重视青年教师的主流诉求,只有在优化工作环境、满足实际需求上下功夫,才能争取青年、赢得青年、影响青年。

2.青年教师的学习成才观念强烈。在某高校,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青年教师的求知欲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发现青年教师把继续学习和完善自身能力作为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他们觉得自己欠缺的能力依次有:科研能力、专业知识、写作能力、口才、创新能力等,除了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有明确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进行锻炼和提高的能力与欠缺能力呈现相似的比例高低状,口才、创新能力等均受到较多青睐。对于青年教职工更愿意走职务路线还是职称路线的调查中,35.6%希望通过职称路线,18.9%更偏重职务路线,另有44.9%两方面都要走。同时,有56.4%教职工对职位晋升所报态度是主动积极的,希望尽快展现自己的才能,19.3%时刻准备着,等待领导提拔,24.1%认为无所谓,领导让我就干或对职务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在面对自身发展,大多数青年教师持积极态度,因此,高校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完善自我、成长成才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和热忱关心青年教师,任用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扎实的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

3.青年教职工存在一定压力。在某高校调查青年教师如何分配工作之外的时间时发现,自我学习占36.9%,家庭事务占35.9%,娱乐占20%,其他占7%,但从整体看,因工作占用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教职工达到总数的72.0%,随后是家庭事务及自我学习,分别占到总数的11.4%,10.0%,多数青年教职工已开始背负家庭负担,放在娱乐上的精力明显少于其他方面。面对这方面问题,高校要不断提高工作针对性,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压力。

二、学生工作与教学自评

青年教师是教学队伍的新生力量,他们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却有独特的育人理念,对于如何表达对学生的关爱,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三成的青年教职工认为“严格管理学生”最重要,较为次之的是“积极指导学生社团、科研活动”、“关注学生思想状况”,而看重“扶助贫困学生”方面的教职工较少。我们还对教职工的工作现状做了全方位的调查。被调查者针对自己的情况,在“很好”、“较好”、“一般”、“很差”四个等级之间作选择,直观地反映工作状况。从政治入手,以工作为主,细化到工作环境、个人涵养、社会道德等各个方面。结果反映,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与“较好”所占比重大,其中选择“很好”一项的人数比例在41.62%~67.96%之间波动,选择“良好”一项的人数比例在27.09%~43.82%之间波动,数据显示高校青年教师对自身工作状况满意程度较高。报告体现了青年教师群体现阶段工作状态积极,态度认真,作风严谨,团结互助,风气良好。

三、政治观念和社会态度

在某高校调查时,当问及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渠道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大事的频率时,55.1%的人每天至少会了解一次,25.5%每周至少三次,仅有4.0%的人频率为每周至多一次,剩余的人则每周至少一次。在众多的热点问题中,青年教师普遍关心就业问题、医疗改革、教育问题,就政府工作的开展,我们也进行了调查。对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领全局”方面,49.7%的青年教职工认为成效显著,觉得较有成效的也达到了43.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控制高房价”和“控制物价上涨”问题上,高达47.5%和47.1%的人都认为“没成效”。总体来看,高校青年教师在自主了解时事,接触社会和进行政治学习方面,大多数人表现出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充分体现出当代青年关心时事的社会态度和热心政治的精神。高校要把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政治培养统一起来,探索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新机制,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够将关心政治、学习政治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明确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现状,绝大多数教职工的思想观念积极,工作态度端正,目标明确,人际交往和谐。但同时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勇于面对和正视,并积极而认真地去改善。高校要不断创造青年教师发挥才干的环境,认真解决高校青年教师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关注影响青年教师思想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也要坚持政治思想对青年的引领作用,以此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关心时事,勇担使命。总之,我们要不断关心、关怀、关注青年的思想动态,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何芳,德阳.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生活思想状况研究[J].魅力中国,2011,(14).

青年调查报告范文3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2、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外来务工青年就业难度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下岗职工人数在不断上升,城市就业面临着十分尖锐的矛盾和沉重的压力。另外,外来务工青年的就业渠道不畅,也是择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3、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虽然多数外来务工青年有数量不等的经济收入,但是却很不稳定。在回答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时,选择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的外来务工青年达25.1%回答没有收入的达7.9%,两者之和为33%。占外来务工青年总数的三分之一。

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收入除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外,还要寄钱回家。这就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从座谈和个案访谈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和城市职工同不同酬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在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劳资纠纷案中,涉及外来务工青年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拖欠、克扣或拒发工资的案件。调查中发现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外来务工青年劳动保护条件极差,超时疲劳工作现象十分严重,因而造成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外来务工青年因工伤致残后,大多数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经济上的赔偿。在问及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得到过单位或社会有关方面帮助时。有22%的人回答从未得到过,23.7%的人表示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两项相加达到45.7%。

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强化管理。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

2、要建立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外来务工青年,应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并动员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对他们进行分层次、多渠道的系统培训。要制定相关政策性规定,将培训与就业挂构,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维权工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青年学法、懂法,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外来各工青年不受歧视、不受排斥、不受虐待,与当地人同工同酬、平等对待。

4、依靠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各地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在资金信货、土地批租、工商税收、手续审批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方便,并在协调和开拓产品市场及提供今年2等方面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以良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青年回乡创业。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参一就业竞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本地化。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

青年调查报告范文4

一、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性

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大青年是创业就业的主体力量,推动青年创业就业是青年最具体、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有效的载体和途径。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不仅为青年创业提供融资、培训、项目等,更重要的还是为青年创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目前,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在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全面发展,它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搭建创建平台,引导自主就业。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最为核心的理念一是教育青年人自食其力,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不同的培训内容,引导青年树立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二是有利于创业人才和项目库的建设,为创业工作搭建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基地能把具有创意的项目和掌握一定创业技能的人纳入到这两个资源库中,争取造就一批符合地方产业模式的新项目。

2、争取财政支持,解决融资难题。创业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现阶段国务院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能为创业青年提供有效支持,这其中包括政府拨款、税收减免、SIYB创业培训。特别是青年融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关注,建立基地有利于金融机构全面系统的了解辖内青年创业情况和资信等级,针对性地做好创业贷款的发放工作。

3、实现优势互补,获得资源共享。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以乡镇为单位筹建,实现辖内不同行业集中管理,使青年创业者共同拥有一个创业致富平台。该种模式的运用,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创业青年分享经验、汲取教训,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创业青年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从而实现辖内青年自主创业、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引领地方百姓共同致富。

二、制约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解决农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成果,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诸多优势和机遇,也必须遭遇各种条件的制约。

1、管理成本较高,经营存在风险。尽管有不少部门表示,他们会响应团组织号召,积极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筹建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但是企业在重视社会效应同时,也时刻关注着成本支出。由于农村地域广阔,有创业需求的青年较为分散,要将他们实现集中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这期间涉及水费、电费、场地租赁、办公经费等各项费用支出,这些费用由谁来承担,以及今后维系基地正常运转的资金由谁提供,这都是事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融资渠道单一,授信额度偏低。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发放贷款往往要求提供住房等抵押物,农村青年虽有创业热情,但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财富积累,加上部分青年家庭实力有限,又难以提供有效担保。虽然在信贷支农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这一专项金融产品,但是授信额度相对偏低,5万元信贷资金虽能解决简单种养业需求,倘若遇到科技创新型项目,则也只能杯水车薪。

3、存在惧贷心理,影响基地建设。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信贷资金投放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但是一些基层信贷人员指出,在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是最高的,一缺有效抵押物,二缺实践能力,一旦产生风险,吃亏的肯定是银行。另外,大多数信贷人员又实行的是模拟利润考核,对小额农业贷款实行包收、包放、包管理,绩效薪酬直接与资产质量挂钩,这也使得他们存在惧贷心理,从而影响基地建设。

4、政策支持不足,制约规模扩张。农村就业问题是国务院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如何发挥基地作用,凝聚团员青年力量,引领新时代农民致富、奔小康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这不仅仅是团组织和金融部门的工作任务,它的成长更离不开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目前,基地部分产业项目虽获不少优惠政策,但是多数以部门为单位针对-

青年调查报告范文5

【摘 要 题】青少年社会调查

【关 键 词】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调查报告

【正 文】

2004年广西农村青年共有1214万,外出务工的约625万,占38.0%。为了了解广西青年农民工的现状,我们在“21世纪初广西青年发展状况调查”活动中,采用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并走访了玉林市、柳州市、南宁市等地方,专门对青年农民工作了一次调查。本次共发出4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24份,占81.0%。现把调查分析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外出务工的目的及实现的程度

在外出打工之前,除了24.7%是学生直接从学校走向社会以外,绝大部分人都是有工作的,其中31.6%从事农业种植,28.8%跑运输,9.8%搞农业加工,2.6%从事鱼虾养殖。相对农村来说,外面的世界要精彩得多,不安于现状的青年人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离开农村去寻找自己的梦想。

那么,他们外出务工的具体目的是什么呢?24.3%的人“为了在城里发展打基础”,22.5%的人“打算学本事好回乡干事业”,21.5%的人“打算积累钱好回乡发展农业生产”,15.6%的人“生活困难挣钱养家”,13.1%的人“想赚钱回家建新房结婚”,3.0%的人“因为在农村闲着无事干”。

这些农村青年离开农村后,便进入各行各业工作。他们工作的行业分布如下:20.8%是餐饮服务员,19.0%是制造业工人,13.7%是建筑工人,9.8%是商品销售员,8.6%是企业管理者,娱乐业服务员、运输工人、仓储保管员均为3.6%,3.5%是环卫工人,3.2%是保险推销员,3.2%是家庭保姆,2.6%是养殖人员,2.3%是房地产推销员,1.8%是种植人员,0.2%是矿山工人,还有1.9%其他工作。

工作单位性质方面,青年农民工42.9%进私营企业,20.1%进个体经营企业,17.9%进中外合资企业,13.9%进外商独资企业,5.2%进国有企业。

打工农村青年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换过工种的。换工种7次以上的有18人,占5.0%;换5~6次的有33人,占9.3%;换3~4次的有93人,占25.8%;换1~2次的有119人,占33.0%;只有59人还没有过工种,占16.4%。打工青年大部分人外出打工的时间都不太长。有77人打工不到1年,148人打工1~2年,20人打工2~3年,45人打工4~5年,5年以上的只有28人,平均2.3年。为什么他们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频繁地换工种呢?这有打工者本身的问题,也有雇主的问题。从雇主方面看,有的雇主嫌其雇员不好、不合适而辞退,有的雇主则压低、克扣、拖欠雇员的工钱逼走雇员,有的雇主则是因为欺负、歧视雇员而把他们气走。从打工者方面看,他们变换工种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工钱太低,有的是因为工作太辛苦,有的是因为劳动环境太恶劣,有的是因为原工厂没有工作做甚至倒闭。总之,对于打工者来说,变换工种是常有的事。他们虽然希望工作稳定,但是,如果稳定对自己不利,他们还是选择变动。

农村青年在若干年的打工时光里,他们有些什么收获?他们实现了当初出来打工的目的了吗?实现到什么程度?

我们先来看外出务工对农村青年的影响。有65.7%的人认为自己“学会生产和管理技能”,47.8%的人认为自己“会用现代工具”,这对于打工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收获。不是有20.5%的人怀抱“学本事”的目的加入打工者的行列吗?他们的目的应当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了。当然生产技术、管理技能和现代工具种类繁多,有的还很复杂,打工者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学得很多、很全,但只要把最主要、最急需、最适用的部分学会,那么,不论他们是回乡创业,还是留在城市发展,都是具备了可喜的技能技术基础。如有的人到饭店打工若干年后,学到了一手烹饪技术,给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的给雇主当几年的售货员以后,掌握了经营商品销售的各个环节,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便回本地自己开店当老板。69.4%的人认为自己“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自然打工者经历的地方多了,经历的事多了,便看到从来没有看到的东西,接触到了从来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也从而学到了以前在农村学不到的东西。46.6%的人“感到自己的本事不够用”,这里应验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古谚。在受调查的打工者中初中文化131人,占39.0%,显然学到初中只算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文化知识、专业技术能力不高,即使是高中、中专和技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学校学到的多是书本上的知识,或者只有某些少量的技能,与实际工作的需要仍有千差万别,所以,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感到自己的本事不够用”就不奇怪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感到自己的本事不够用”这是思想认识上的收获,这和“学会生产和管理技能”、“会用现代工具”同等重要,因为打工者在重新发现自己、重新认识自己之后,会更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激发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应当说,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后,经历了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的洗礼,他们会更加成熟,会加速向现代人的转变。38.3%的人“感到城乡的巨大差距”,这就有两种可能的趋向,一种是立志今后回乡改变家乡面貌,一种是下决心不回乡,在城市打拼到底。20.6%的人认为“太辛苦把身体搞坏了”。不少企业老板,给青年农民工的工作任务很重、工作时间很长,工作环境也很不好。显然这对正在长身体的青年青年农民工来说是很不利的。

打工青年在思想认识和技能方面的收获是巨大的,那么,他们经济方面的收获又是怎样呢?我们先看他们平均月收入的情况。我们把青年农民工的月收入划为三等,500元以下为低等收入,501~900元为中等收入,901元以上为高收入。调查结果显示,月收入500元以下的低收入者占了36.4%,中等收入占48.1%,高收入只占15.5%。对于在城镇生活的青年农民工来说,500元左右的月收入除了吃饭、住宿等开支以外,所剩无几。只有到了700元左右的中等月收入才能有所节余。

影响打工者收入有两大因素,一是打工者的文化水平。中专文化水平的平均月收入622元,技校文化水平的平均月收入612元,高中文化水平的平均月均收入582元,初中文化水平的平均月收入485元,小学文化平均月收入450元。可见,文化水平较高,而且又有专业技能,比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专业技能的,他们的经济收入要高。二是受行业和岗位的影响。不同的行业和岗位,经济收入明显不同,总是有些行业的经济收入高出另一些行业。青年农民工在不同行业和岗位的收入排列如下:(1)企业管理人员918元/月;(2)保险业人员835元/月;(3)商品推销人员720元/月;(4)仓储保管员712元/月;(5)矿业工人700元/月;(6)运输业人员677元/月;(7)种植工人643元/月;(8)制造业工人629元/月;(9)养殖工人625元/月;(10)娱乐服务人员608元/月;(11)建筑工人586元/月;(12)房地产推销员575元/月;(13)环卫工人550元/月;(14)保姆526元/月;(15)其他485元/月;(16)餐饮服务员445元/月。

那么,打工者的这种月收入和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收入相比如何呢?请看下表。

表1.青年农民工和城镇在岗职工月收入比较(单位元)

行业名称

城镇在岗职工

青年农民工

农林牧渔

525

634

采掘

802

700

制造业

830

629

建筑业

745

586

交通仓储

1151

694

批发零售

608

720

餐饮业

517

445

保险业

1247

835

房地产

868

575

社会服务

800

608

和城镇在岗职工的月收入相比,青年农民工的月收入除了“农林牧渔”和“批发零售”这两项高出城镇在岗职工以外,其他的都低于城镇在岗职工。相差最大的是交通仓储业,相差457元;其次是保险业,相差412元;第三是房地产业,相差293元;第四是制造业,相差211元;第五是社会服务业,相差192元。青年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大都比城镇在岗的低,其原因大致有:一是青年农民工工龄短,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还不高,不像城镇在网职工,他们的工龄较长,技术技能等级较高,自然青年农民工的工钱比城镇在岗职工的低;二是青年农民工大多数是到私营企业或个体户企业打工,这类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管理也不太规范,因此他们支付工钱时总是想办法压下来。

我们再看打工青年农民工平均一年存入银行或寄回家的工钱的情况。从总的来看,平均每人每年寄回家或存入银行的钱有2135元,个别的有25000元以上,这是很不错的,但1年能够积累2100元以上的不很多,只有148人,占45.7%;2000元以下的有120人,占37.0%;还有56人(占17.3%)一年下来分文不剩。2000元以下和分文不剩两者共有176人,占54.3%。据广西统计局的统计,2000、2001、2002年广西农村的人均收入分别是:1864元、1944元、2012元。相比之下,年积累2100元以上的打工者要比2002年农民的收入高些。对于为了积累资金发展农业生产、赚钱起新房结婚或为了解决生活困难的那部分打工者来说,他们的目的只能算勉强达到。只有那些年积累达4100元以上的打工者比较幸运,只要熬过若干年,拿钱回家起新房娶媳妇的梦想就不难实现了。人们在农村看到的新起的红砖瓦房或水泥砖房,不少就是靠青年农民工打工积累的工钱,或者大部分是靠他们积累的工钱建起来的。

但是年积累不到2000元、占37.0%的打工者,他们的收入只相当于2000、2001这两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显然,这部分打工者的积累太少了,是不理想的。而一年到头分文不剩的打工者还不如在农村劳动的农民。为什么有多达44.3%的打工者积累很少或根本没有积累呢?工钱太低是主要原因。那些月收入还不到300元的这部分人,他们支付全部生活费时已经颇为勉强,因而就谈不上再有什么积累了。那些平均月收入4、5百块钱的,他们虽然尽量节省开支而想多些积累,但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免只有少量的积累。积累少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打工者不善于积累或者不想积累。有些月收入6、7百元的打工者,一年到头也存不了几个钱,甚至两手空空。有的月收入达到8、9百元,但一年下来也只积累千把块钱。他们有些人受城市高消费的影响,跟着别人赶时髦,把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去了。甚至有少数人染上赌博的恶习,辛苦赚来的工钱,不到一个晚上便在赌桌上输个精光。

回顾青年打工者的经历,总结他们的收获,有的当初想得到的东西,他们得到了。在一项“最满意的事情”的调查中,44.1%的人认为“学到了有用技术”,39.8%的人认为“开阔了眼界”。有些并不是在他们原来的计划中,他们也意外地得到了,如21.9%的人认为“学到了社交方法”,16.3%的人认为“结交了好朋友”,16.0%的人认为“锻炼了胆量”,还有4.6%的人认为“碰到了好老板”。如果说无形的东西如“有用技术”等的收获是比较理想的话,那么有形的收获如工钱的收入就不那么理想了,在“最满意的事情”的调查中,只13.6%的人认为自己的“收入较高”。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青年怀抱“学本事”、“增加经济收入”和“在城市发展”等美好愿望到外地打工,但他们的目的不会那么顺利达到,其中会碰到各种困难,遇到各种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来自农村青年自身、雇主和社会等。

(一)关于来自农村青年自身的问题,主要有4个

第一,文化水平问题。在一项关于“你最烦恼的事情”的调查中,有195人(占58.0%)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小学未毕业5人,小学11人,初中131人,这3项共147人,占43.6%。这种状况也是广西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的真实反映。《广西统计年鉴2003》对2000、2001、2002年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的统计:

表2 每百个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单位人)

文化程度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文盲或半文盲

5.43

5.27

4.7

小学程度

35.97

34.19

33.57

初中程度

47.38

48.47

49.66

高中程度

8.94

9.34

9.48

中专程度

2.1

2.52

2.42

大专程度

0.02

0.22

0.18

广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绝大部分处于小学到初中这个层次,因此,外出务工青年农民的文化水平也就高不到哪里去。文化水平低,学技术也就较难,也影响了他们对现代知识的吸收。学知识学技术较难,现代知识贫乏,必将使这部分人在打工者队伍中处于弱势、劣势,使他们在工作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如月收入300元以下的,大部分是小学至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制造业人均月收入625元,中专文化水平的是810元,技校文化水平的是735元,初中水平的是620元,半文盲的是400元。餐饮业人均月收入445元,中专文化水平的是714元,技校文化水平的是640元,初中文化水平的是440元,小学文化水平的是400元。当然,他们只要肯学习,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他们的收入也会达到甚至超过有中等文化水平的。

第二,技术问题。有153位青年农民工(占45.5%)认为自己“最烦恼的事情”是“没有过硬的技术”。这是真实情况。在青年农民工中,除了中专生、技校生在出去打工之前学过专门的技能技术外,其他人是没有学过什么技能技术的。他们往往是一涌出农村便急忙找自己能做的工作,中间很少自己花钱花时间进行技能技术培训。即使是有部分人在工作实践中学到了一两门技术,但由于他们的工种或岗位变动很大,往往刚学会不久就又用不上了,得重新学习。特别是他们没有经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因此学什么都比较难,难免总是处于技术缺乏的状态。

第三,精神问题。在一项“你是否感到寂寞、孤独、无聊”的调查中,23.8%的人“经常感到寂寞、孤独、无聊”,28.6%的人“偶尔感到寂寞、孤独、无聊”,只有8.6%的人“从不感到寂寞、孤独、无聊”。对于大多数青年农民工来说,他们在外地很难找到一个令他们永久扎根的地方或单位。他们在一个地方、或在一个单位都是暂时的。没有靠山,没有根基,游动不定,是他们的生活特色。为了寻找能容纳自己、或有较高收入的单位,他们往往从一个地方游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单位飘到另一个单位。这种动荡不定的生活,难免不产生“寂寞、孤独、无聊”的感觉。他们虽然也有不少同乡、同学,但他们各自忙于谋生,很少有机会相聚。他们也有不少同事,但是他们没有时间、没有地方娱乐和交流。没有人来考虑、来安排他们的业余生活。他们也想谈恋爱,也想结婚,但聚少散多的生活,使很多人只能把恋爱结婚的事放后。他们也想到娱乐场所潇洒,但囊中羞涩,只能望而却步。这种种情况,使感情丰富的青年人“寂寞、孤独、无聊”的感觉油然而生。如果人的精神总是处于低迷的状态,那么,对于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工作和他们的行为都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这种状况,我们不应忽视。

第四,自我保护问题。当青年农民工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14.0%的人选择“团结工友向老板争”,24.7%的人选择“向有关机构求裁决”,14.2%的人选择“向团组织等求助”,10.1%的人选择“向媒体呼吁”。应该说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明智的。8.0%的人选择“向亲戚朋友诉苦”,这种方法离解决问题就较远了。7.1%的人选择“自动离职”和9.8%的人选择“敢怒不敢言”就显得软弱无能了。有6.5%的人选择“找机会向老板报复”就不理智了,报复虽然解了心头的一时之恨,但结果是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使问题复杂化。青年农民工一方面要意识到什么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清楚怎样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方面,还是有部分青年农民工不很清楚。

(二)关于来自雇主方面的问题,主要有3个

一是劳动时间安排的问题。在“你最烦恼的事情”的调查中,有26.4%的人认为“劳动时间太长”。请看我们对农民工“工作中的休息状况”的调查,41.3%的人“8小时以外有空闲”,50.7%的人“8小时以外少有空闲”;29.5%的人“周末得正常休息”,60.5%的人“周末不得正常休息”;43.5%的人“加班后轮班休息”,40.8%的人“加班后不轮班休息”;35.7%的人“超过8小时工作有补休”,53.3%的人“超过8小时工作没有补休”;43.5%的人“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得休息”,46.5%的人“国家规定的节假日不得休息”。关于青年农民工工作和休息的5种互相对立的情况,前者是肯定性回答,属于正常情况;后者是否定性回答,属于不正常情况。在5种情况中,除了“加班后轮班休息”肯定性回答稍微超过否定性回答以外,其余的都是否定性回答超过肯定性回答。其中,“周末不得正常休息”比“周末得正常休息”多31个百分点,“超过8小时工作没有补休”比“超过8小时工作有补休”多17.6个百分点。而像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这样重要的日子,竟然有46.5%的人不得休息。据一些青年农民工反映,当雇主要赶工的时候,往往给雇员加班加点,很少考虑雇员的休息问题。这种时候,雇主不惜让雇员一天工作14~16小时,两班、三班连轴转。工作时间过长,再加上有部分雇员的工作任务重,这对他们造成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在对青年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影响”的调查中,有67人(占16.9%)认为工作“太辛苦,把身体搞坏了”。雇主们的这种只顾自己赚钱,不顾农民工身体健康的劳动时间安排,应予改正。劳动监督部门对雇主的这种做法,应予以批评。

二是对青年农民工的工钱及工伤的处理问题。在“你最烦恼的事情”的调查中,有16.3%的人认为“老板给的工钱太低”。确实,有些雇主给的工钱很低,一个月只给青年农民工300多块钱,甚至不到300块钱。在当今什么地方都要用钱的时候,这点工钱显得很可怜。但是,即使是这点工钱,一些雇主也不是按时发放,而是想方设法拖,有的拖几个月,有的拖半年,甚至有的拖上几年。有12.0%的青年农民工对此很烦恼。克扣工钱,这也是雇主们常用来对付农民工的手段,有18.2%的人认为这是他们最烦恼的事情。有些雇主克扣工钱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叫扣压金,有的扣培训费,有的扣工装费,有的扣下农民工的工钱说是作流动资金。总之,农民工辛苦一个月下来很少能领到全额的工钱。

雇主们对青年农民工的工钱问题处理得不好,对青年农民工因工负伤的处理也不好。工伤后,有37.5%的人认为雇主“简单处理后就不管”,36.6%的人认为雇主“不主动管”。只有22.3%的人认为雇主“能负责到底”。在因工负伤医疗费的处理上,36.2%的人认为“全由受伤者负担”,37.5%的人认为“单位和伤者各担一半”,22.3%的人认为雇主“只给一次性补助”。在因工负伤者治疗期间的工资给付问题,13.7%的人“不得工资”,32.1%的人“得一半工资”,14.9%的人“得全额工资”。虽然有部分雇主对青年农民工的受伤怀有同情心,给予适当的照顾,但是许多雇主对自己雇员的负伤显得相当冷漠。

第三是劳动保护问题。劳动保护是保证劳动者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就是说雇主把劳动环境中某些可能危害劳动者的各种因素加以屏蔽、遮断,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各种操作规程,了解可能造成的伤害的各种情况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从而避免那些有害因素的危害性,从而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我们的调查结果如下:13.1%的人“有劳动保护”,32.7%的人“基本得到保护”,18.2%的人“得不到保护”,34.8%的人“不清楚”。从调查的结果看,有超过半数的青年青年农民工没有劳动保护。雇主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关心是不够的。有些雇主并没有把工作环境中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告诉他们的雇员。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关心不够,必然也就不太注意考虑劳动环境、劳动条件的改善。在关于“你最烦恼的事情”的调查中,有15.4%的人“劳动条件太差”成为他们最烦恼的事情。把劳动者放在简陋的、甚至有害的地方工作,这是一种短期行为,也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

(三)关于来自社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是劳动中介问题。劳动中介给找工者提供准确、真实的用工信息,并从中取得一定的酬劳,这本来是对各方都有好处的事情。但是一些劳动中介为了捞取自己的好处,采取各种欺骗的手段,和所谓的用工单位联合诈骗找工青年身上仅有的一点钱财。在我们的调查中,曾经有20.5%的人受过劳动中介的欺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被劳动中介欺骗过的人,以及他们的亲戚、朋友从此便对劳动中介敬而远之,再也不信任他们了。因此,在对“外出找工最好的途经”的调查中,40.8%的人靠“熟人介绍”,31.0%的人希望“团组织介绍”,只有17.0%的人打算找“劳动中介”。这充分说明,劳动中介机构的信誉度在青年农民工心目中是很低的,远远比不上熟人和团组织的信誉度。

二是法律援助问题。青年农民工在城镇里是个弱势群体,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雇主的势力强大、或态度蛮横时,青年农民工抗争取胜的结果就很渺茫。还有些青年农民工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去争取、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时候,我们的劳动监督部门、劳动仲裁部门、律师事务所等有关组织和机构,就应主动给他们提供帮助。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实际情况并不太好。在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只有16.7%的人得到过有关部门的帮助,有17.6%的人经过呼吁才得到帮助,20.5%的人怎样呼吁也得不到帮助,38.3%的人不清楚是否得到过帮助。应该说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自己不能解决时呼吁有关部门来帮助是明智的,而那些“不清楚”的人则表明他们在如何保护合法权益上是糊涂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有关部门对农民工的主动帮助是很不够的。

三、应采取的对策

625万广西青年农民工,这是一个庞大的劳动队伍。他们在城镇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参与了许多急、难、重、脏、危的劳动,承担了许多城里人不愿承担或承担不了的劳务,同时他们对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以他们人均一年积累2100元来计算,那么他们一年为广西农民增加了大约131.25亿元的收入。对于这样一个作用明显、数量巨大的而又处于弱势的群体,我们该予以足够的关注。

首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有了打工经历和城镇生活经历之后,青年农民工很快发现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他们迫切希望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他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提高呢?在我们的调查中,多达67.3%的人希望“多学实用技术”,58.3%的人希望“提高文化知识”,36.9%的人希望“提高管理能力”,33.9%的人希望“提高法律知识”,26.8%的人希望“提高社交能力”,23.2%的人希望“提高文娱水平”,20.8%的人希望“提高政策水平”,16.7%的人希望“提高外语能力”,11.9%的人希望“丰富健康知识”。青年农民工的这些需求和愿望,光靠他们是无法实现的,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他们予帮助。70.5%的人希望“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51.2%的人希望“提供准确丰富的用工信息”,45.8%的人希望“主动了解和解决民工的困难”,30.0%的人希望“建立外出务工青年服务站”,28.3%的人希望“制定保护民工的法规”,25.6%的人希望“解决比城市人低一等的处境”,12.8%的人希望“在政协和人大有农民工代表”。

其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一是建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牵头负责农民工的工作。这个组织机构的主要工作是:收集用工信息,组织青年农民进行必要的专门技能技术培训,组织青年农民劳务输出,保护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青年农民工的身心健康等等。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建立了“进城务工青年活动基地”、“进城务工青年就业培训点”,“进城务工青年服务中心”。这些组织为进城务工的青年农民提供维权、就业、培养等服务,也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交友的阵地。这些组织机构表示我们对农民工的工作有了进步,但仍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县级以上政府应把建立这样的组织机构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在人力、财力上加以保证。

青年调查报告范文6

根据《关于开展“五失”青少年基本情况摸底调查的通知》(__关委发〔2015〕3号)文件精神,乡上成立调查小组,全面摸底了解全乡失学、失业、失亲、失足、失管青少年情况,提高关爱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为青少年做好事、解难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摸底各村(居)五失青年情况来看,全乡共有“五失”青年9人,其中男青少年5人,女青少年4人,主要分布在__村1人,__村1人,__村3人,__村1人,__居委会3人。据调查了解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青少年自身原因。如__(自身不能站立)和__(聋哑)身体残疾导致失学。第二,监管人原因。如韩宇轩和__父母离异,父母离异后对其子女不管,爷婆无能力管教。又如__父亲残疾,母亲离走、__和__父亲死亡母亲离走,__父亲精神病,母亲出家离走,导致三青年失管。第三,社会原因。如__父亲在外打工,母亲患病,爷婆年老多病和残疾等家庭原因,对该青少年失管。

由此可见,出现“五失“青少年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某一种原因造成的。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使问题得到切实有效解决。

乡关工委对“五失”青少年高度重视,在思想教育上、生活困难帮扶上做了大量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方式教育,争取财政拨款、社会捐助等方式,给予“五失”青少年最大程度帮助,使其感受到社会大家庭温暖,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一)健全组织,齐抓共管,关爱帮扶“五失”青少年

各村(居)设专职关工小组副主任负责“五失”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针对“五失”人员,乡关工委牵头,由学校、妇联、团委、派出所、司法、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关爱帮扶小组。积极邀请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出山”,加强对“五失”青少年的关爱帮扶。

(二)积极倡导,广掘资源,积极帮扶失学青少年

加强对失学青少年的帮扶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如__由市统战部门负责帮扶,__家修建房屋,乡村通过多渠道争取资金解决修房困难,终建成了楼房。对失去双亲的孤儿,乡政府纳入低保范围,民政困难救助,解决家庭困难。学校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结对关爱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