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以青春为话题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范文1
一、找准切入点,缩小命题范围
话题作文给了学生驰骋形象思维的空间,展现青春年华想像的瑰丽平台,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人鸟飞”的自由写作天地。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题目,既然允许自拟题目,学生就不能放弃展示自己写作功力的机会。可是有的学生分不清“话题”与题目(标题)的区别,就把话题拿来作题目;其实,这是不明智的做法,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下策。因为作为话题的词语,覆盖面极为宽泛,轻易用这个词语作为作文题,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下一步立意、选材、布局方面的难度。题目不宜过大,过大了就容易形成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之势。一个平淡无奇的题目,会导致读者没有兴趣去读你的习作。标题是你文章的眼睛,二目无神就会失去灵性。如以“发现”为话题,有的同学拟题为“人类的发现”好大的一个标题,他立意通过这个标题来说明由于人类的不断发现和创新,使社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可是600字左右的篇幅这个题从内容上说些什么?从结构上怎么写?由于拟题者找不准切入点,命题范围过大,只好是泛泛而谈了。正确的做法是先要找准切入点,锁定范围。拟题前认真审读提示语,调动自己的个人阅历、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紧扣“话题”这个词语,深入思考,在这个词语的前面加上若干词语进行修饰、限制或补充,逐步缩小拟题的范围,恰到好处地拟订适合自己写作的文章题目。题目最好要能比较鲜明地透视出文体、立意、选材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多方面制约、帮助自己的写作,同时还可以给阅读者带来愉悦感。
二、掌握拟题的方式方法
在话题作文的拟题中,使学生感到困难的一个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来拟一个称心如意的、又使读者一看就有赏心悦目、过目不忘的题目,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有以下几种拟题方式较为常用:
1.一“字”式。这种标题也叫“立骨式”,它是用一个字便能概括全文的内容。极大限度地拓宽了读者的想像的空间,这种标题中的这一个字一定要有较大的概括力,如“路”、“春”、“爱”等。
2.并列式。这种题目就外观来看是运用间隔号把题目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并列的词语隔开来,它显得整齐、匀称、美观。如以“读书”为话题,可拟为“读书・成才・报国”。以“高洁”为话题可拟为“荷花・荷叶・淤泥”,值得注意的是隔开的词语,既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示,又必须是互有联系。
3.引言式。这种题目就是引用名言、俗语、古诗句作为题目,达到生动形象之感。如以“教育”为话题,可以用诗句“润物细无声”来作题,此句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用它来盛赞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既生动又形象。
4.设问式。这种题目形式是就读者关心的但又不甚了解的问题提问,这样的题目容易造成悬念,产生吸引力。如《谁是学习的主人》、《道德从何而来》等。如以“战胜自己”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我为何取胜”,或“战胜自己靠什么”等。以“文化”话题――可以拟为《“文化快餐”真的不足取吗?》。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范文2
首先要明确拟题的原则,拟题的总体原则是力求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练、简洁、新奇,能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从而达到出题制胜”的效果。下面具体介绍拟题的三大原则:
1、准确贴切:准确,就是宽窄适度,标题与内容密切相关。既不可“题”大于“文”,也不可“文”大于“题”。否则就不当。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就不能写成“握住你的手”或“想握住你的手”,“一节生动的语文课”也不能写成“一节生动的课”或“枯燥的语文课”,两者的内涵与外延不一样,写作的要求也就不同。贴切,就是要适合文体,不同的文体,对题目也有不同的要求。
2、简洁醒目:简洁,就是精炼,富有概括性。简洁不只是字数越少越好,还要含义明确。醒目,就是要态度明朗,旗帜鲜明,夺人眼球,摄人魂魄。《拍卖诚信》、《你不诚, 我不信》、《听人之语,走己之路》、《躺着读书, 站着做人》、《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等可谓精炼醒目,旗帜鲜明。
3、新颖别致:新颖,就是不落俗套,别开生面,独具匠心;别致,就是有意味,发人深思。这是作文拟题的高标准要求。如在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一同学以《千手“关”音》为题目,批评了只看见别人的缺点,面对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建议视而不见百般狡辩的同学,读后令人拍案叫绝。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补题法:在所给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将话题扩充为短语或句子,从而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如:以“选择”为话题,可拟为《那次,我选择了放弃》、《选择挫折》、《无悔的选择》等。
2、引用(或化用)法:用人们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成语、谚语、典故、书名、广告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标题。这种方法能让文题显得别致,使人产生亲近感。如:以“读书”为话题的《想说再见不容易》,以“牵挂”为话题的《牵挂你的人是我》都引用了歌词。谈节俭的文章,可拟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或《粒粒皆辛苦》;谈逆境的文章,可拟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3、修辞法:灵活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法,不但可以使题目生动、鲜明、贴切,而且能传递出拟题人的褒贬之情,显现出拟题人一定的语言功底。如:《诚信――人品的试金石》、《价值――人生的引航灯》,以“亲情”为话题的《母爱是一把小伞》,以“青春”为话题的《长发长,短发短》等。
4、数学算式法:借助数学公式或数学关系算式拟题,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7+1>8》,作者用“1”代表体育课,“7”、“8”代表课堂学习的时间,“7+1>8”,意在强调同学们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它比“要重视体育课”之类的题目要新颖活泼得多。其他如《真诚+守信=真正的友谊》等都很有特色。
5、巧设悬念法:用疑问句做题,巧设悬念能抓住阅卷人的心,让人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冲动。如:《明天我们还有水喝吗》、《学生最需要什么》等标题就能一下子勾起人的阅读欲望。
6、逆向思考法:通过逆向思考,利用新视角,别开生面地拟出有穿透力的违反常情或促人想象的题目,发人之未发,自然会别具一格。如:《真想当个差生》、《100分,我恨你》、《最后一滴水》等,无不传递着新奇的信息。
7、故事新编法:许多名著是我们非常熟而又可以开发的话题资源,可以借其中的艺术形象来演绎现实生活,用老故事来阐明新事理。如:《悟空三回花果山》、《八戒减肥记》等,用老瓶装新酒,出招新奇,受人青睐。
8、应用文体法:嫁接应用文体,把新颖的形式与丰富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凸显个性,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可令阅卷人眼睛一亮,怦然心动。如:《家庭教育合同》、《一道关于环保的证明题》、《我的忏悔书》等。
9、意象组合法:把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以引起读者思考,显得有气势,有深度。如:《骄阳・爸爸・书》、《那脚印,那亲情》等。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激发;培养;改革
一、引入新理念,研究课程标准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以新理念引领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与学的重要工具,各种教育云平台应运而生,作为重要的教育辅助手段,已深入到我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了。最新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是要求高中学生要学会自主写作,勇于表达,敢于陈述自己观点,但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敢于推敲,锤炼语言,力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相整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线,激活作文教学
1.运用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提高创作积极性。兴趣和爱好是一切事业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写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写作的浓厚兴趣和爱好,就能从心理上积极投入到作文训练中去。”[1]当今社会,电子科技突飞猛进,各种APP应运而生,通过小影,爱剪辑等这类视频编辑软件和美篇这类图文编辑软件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平常课堂发言,以及精彩范文,作品通过视频,图文等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手机通讯软件与学生家长互动,让学生和家长欣赏,不仅读来赏心悦目,而且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如果再用配音秀这样的配音软件和之前的视频软件相结合,让班级中学习播音主持的同学去完成,每完成一件就成了班级原创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价值,体会到创作的幸福感,激发学生创作原动力,才能让学生爱作文、多作文,从而真正达到热爱祖国语言并熟练运用汉语言的教学目标。比如:我在高一作文课以“青春”为话题作文时,自己提前先写了一首以追念青春为主题的现代朦胧诗,用有关本班同学与青春,奋斗主题的照片做视频,结合配音软件,再自己配乐朗读,让孩子们在了解主题的前提下欣赏老师原创范例,对他们形成强烈的吸引力,从而大大刺激班级内同学写作的兴趣,并使孩子们的朗读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改变。2.运用信息技术的广泛性,培养观察能力。无话可说是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作文枯燥乏味、接近流水账是向上作文最常见的毛病。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观察力度不够。苏霍姆宁斯基也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来源。”[2]会写文章的人往往都有较强观察能力,他们懂得何时何地去进行“有意观察”,用“有意”的机制激发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眼前展现出一个色彩纷呈的奇幻世界。可是作为高中学生,很少有学生自主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没有生活经验,没有大自然赐予的灵感,作文当然是纸上谈兵。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及时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刻领悟,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作文自然水到渠成。譬如,我们以在“幸福”为话题,指导学生作文时,老师经常是让孩子们回忆自己的随见所闻,然后下笔。可是一部分中学生思维不成熟,处于浅层次的理解,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还停留在童年时最初的那种好吃好喝好玩的层面上,再让他们突然拔高一个层次,他们就会觉得对生活中的小幸福印象模糊,那么小幸福所汇聚成的大幸福也就难以呈现出来。如果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视频来反应生活中幸福的点滴,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对个别细节可以根据需要重放、慢放或定格,使观察更生动鲜活,再通过想象,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作文课不仅呈现了好的课堂效果,也带领学生养成爱观察、会观察、善观察,能成文的好习惯。3.运用信息技术的灵活性,培养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把学生自然而然从懵懂状态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呢?那就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可是有时候“见识会限制了想象力”,那么就让多媒体来帮助,开阔视野,为学生的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如在扩写王维《山居秋暝》这堂课上,我就充分利用音响来播放林间小鸟各种欢快的叫声,水声潺潺,少女曼妙的歌声,等等美妙的声音会迅速感染课堂,学生的情绪自然也会高涨。此时,再配以适宜的动态画面,再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出姑娘们的对话,姑娘偶遇诗人的情景等等,为学生的进一步想象拓展了思路。4.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培养说写能力。学生作文的好坏,不仅在于学生的见识和经历,更在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激发学生想表达、敢表达、会表达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造语言情景,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视频课件面前,鼓励、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善于思考、善于表达,长期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范文4
上一期里,王代福老师为我们总结、分析了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作文试题的趋势和常见的题型,同时预测了2017年中考作文的题型与主题的发展趋势,为大家有的放矢地备战中考,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上一期里,提出了“十大热点主题”,上一期刊登的是“青春成长”、“哲理思考”、“道德修养”这三个热点主题,这一期将继续“热点”的讨论:
热点之四:砥砺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一生都应该不断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与梦想渐行渐近,才会早日达成自己的愿望。2016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中,也不乏“砥砺前行”类的主题。如:山东莱芜题“坚持的力量”,引导考生学会坚持,努力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朝着目标坚定地前行,力争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湖北十堰题“追赶”,启示考生在人生的旅途中,保持最美的“追赶”的状态,在你追我赶中得到快乐,靠近成功和幸福;江苏宿迁题“迎着风”启示考生行走在人生的征途上,要勇于迎风而行,即使劲风打痛了你的双眸,痛苦在心的海洋中翻滚起伏,也要怀揣自信和执着,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一路无畏地前行;甘肃兰州题“相信你一定来临”,引导考生坚定自己的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付出努力、挥洒汗水,力争实现自己心中期盼的美好梦想。
热点之五:感知生活
每个人都处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不例外。作文是对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观察并感悟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考量学生感悟生活的水平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依据。2016年的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中,有不少涉猎到“感知生活”的主题。如:湖南郴州题“美在身边”,引导考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一切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浙江温州题“邻里关系”,引导考生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看到互联网时代邻居关系的变化,倡导邻里之间的关爱;湖南娄底题“___________创建活动刍议”,引导考生审视和思考身边的现实生活(包括学校或社会)中,政府行为或集体活动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品质所带来的影响,并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湖北随州题“家有_________”,命题直指家庭生活;山西省题“因为_______,我爱上读书;湖南邵阳题“阅读让我___________(快乐、聪明、高雅……)”等,命题指向精神生活,要求考生叙写自己的读书经历,阐发读书提升智慧、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体悟;上海卷题“没想到,真没想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重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提升自己,透过这个题目,学生可以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习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启迪。
热点之六:合作交流
中学时代,正是学生的自我意识最强的时候,他们善于以“我”为中心,张扬自我个性,表现自我风格。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需要完成从个体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学会合作、交流、倾诉,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平时在学习方式上也强调学生合作学习,作为考生要充分认识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指向合作交流和倾诉,应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理念。“你”、“他”等代词作为交流合作、倾诉和关注的对象,大量出现在2016年的作文命题中。如:湖北孝感题“陪你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德州题“陪伴”,山东临沂题“他(她、它)让我感到___________”、“我们一起来”(二选一),山东济南题“共度好时光”,江苏南通题“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等,着眼于“我”与“你”或“他(她)”的情感交流,体现了忧乐与共的主题;安徽省卷题“你是我最___________(选填‘贴心’、‘感激’、‘牵挂’、‘欣赏’)的人”,引导考生关注“我”与他人的联系,从与人的关系上看,促使学生反思别人对自己的影响,告诉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以取得进步。
热点之七:情感体验
人与人之间相处自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感,喜欢、厌恶、依恋、怀想、感叹、赞美等。作为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情感培养也是人生的重要一课。因此,“情感体验”便成为了中考作文常考不衰的主题。如:重庆B卷题“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引导考生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抒写帮自己拨开迷雾、找到人生方向的引路人的感激之情;山东济宁题“感动”、山东滨州题“温暖的旅程”等,体现了在平凡生活中感受人间温暖的命题意图;四川达州题“那一股暖流”、湖南永州题“_________温暖了我的岁月”等,引导考生积极地感知生活冷暖,体悟人间真情;四川泸州题“你用___________温暖了我”、四川眉山题“___________拨动了我的心弦”等,引导考生倾心交流、触摸内心,在自由天地里敞开善感的心扉;山东日照题“感谢你给了我更多”、四川巴中题“感谢有你相伴”等,引导考生在代际关系里读懂至爱亲情,在青春岁月里珍藏师恩友情。
热点之八:学习实践
学习实践,是中学生的主要生活。实践能力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新课标的有机构成部分。2016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对考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很重视。如:江苏泰州题“学着这样做”,题目限定了所写内容应该是自己的实践活动或生活学习状态;江苏淮安题“经历是一种收获”,强调了学习实践生活的重要性;湖南永州题“特别的经历”、湖南娄底题“新力量”(二选一)等,旨在引导考生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广东省卷题“我真想________”、湖北咸宁题“比”、河北省卷以“不可怕”为话题作文等,旨在引导考生大胆地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活动或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中,奋力前行,走向人生的辉煌;浙江丽水的材料作文题“别打扰我想事情”,旨在批评现实生活中那些只会一味的空想,而不去付诸行动和实践的人,从而引起考生的自我警戒。
热点之九:自然景物
人们身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会发现许多美景,从赏心悦目的美景中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进而陶冶人们的心灵。2016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也特别关注考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描写、感受和情怀,因而出现了许多有关自然景物的作文试题。如:山东东营题“雨,________”,引导考生向雨诉说心中的故事,表达对雨带来的期待与赞美之情;四川达州题“桥”(二选一),既可以写现实生活中与“桥”有关的故事,又可以写喻义性的桥;四川宜宾题“又见_______”(二选一)、四川广安题“错过”(二选一)、浙江湖州题“欣赏”等,这些题既可以写自然美景,譬如 “又见家乡春光好”、“错过那片风景”、“欣赏那片美景”,又可以写难忘的、错过的、欣赏的人和事;江苏盐城题“有那样一抹色彩”,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有那样一抹色彩,点缀着我的生活;有那样一抹色彩,绚丽了我的人生;有那样一抹色彩,照亮了历史的轨迹;有那样一抹色彩,打开了我的心扉;有那右荒ㄉ彩,凝固了记忆的美好……
以青春为话题作文范文5
作家秦牧曾指出:“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是很难真正理解教材中写作上的微妙之处的,是难以真正教好语文课的。”教师下水作文,其功效显而易见,报杂网络见解杂陈,概而言之:一者,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其动笔欲望;二者,教师提供了现实的优劣参鉴,学生取舍有;三者,有了范例引领,趋向取向更为明晰,预设的目标更易达成;四者,师生互动,教学偕长,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学生长的内驱力。
凡此种种,无须赘言,紧要之处,在于教师如何以长久的践行,对学生产生长期的、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对学生的写作习惯、认识水平、思维角度、技能方法、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的长效发展与良性蜕变,产生由量的积累而生成的质变,并对其应试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铺垫蓄势。基于此,在长达十余年的“弹唱结合”中,我确立并贯彻了以下操作思路。
一、形为先导,领其上路。
纵览当今高中学生作文之现状,大都一无技法,二无文采,连学生自己都觉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教师的评语也往往是“平平淡淡,亮点寥寥”。据此,教师下水作文,择取技巧运用、语言锤炼为突破口,由点而面,可操作性可掌控性显著,颇切实际,也易收成效。如在训练学生“以类比方式开头”的环节中,我随堂写了《解不开的球结》,开篇第一段是这样的:
这人间,有一些情,一经萌生,就会顽强生长,分蘖拔节、生枝添桠,密密匝匝,缠缠绕绕,盘根错节,直至拧成一个结,怎么也解不开。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们的老聂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过五关,斩六将,大挫了东洋人的锐气,于是,古老的“国粹”被哄抬出场,围棋一时热浪滔天。你看那堂前檐下,老老少少,不是在围着一盘棋指点比划,便是在眉飞色舞地谈论棋道人道。围棋成了一个结,一个一代人的心结。
但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1)班解不开的球结。
另外,在语言的铸炼上,鼓励学生多务实,少务虚,多“去陈言”,少当“搬运工”。记叙文多创设情境,多让文中人物自己登台表演,少去做“代言”,少去“替人受过”。如2002年上半年,我班学生以“选择”为话题作文。我结合自身实际,取题为《我选择这样的生活》。下面是文中一段:
没有原因,没有理由,我又鬼使神差地漠视了黄土地上学子们渴望的眼神,作别故土,混迹于都市的滚滚红尘。几回回,临风把盏,朋友们苦苦相劝:算了,改行吧!我无言,我恪守着如金的沉默。而第二天的清晨,在凛冽的寒风中,当我一如既往地“老夫聊发少年狂”,单薄着衣裳,率领孩子们奔跑在操场上时,我知道,孩子们急着要见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那里贮有我未见的美妙诗行。北风呼呼,脚步匆匆,热血在奔腾,青春在激荡,我岂能放慢自己的脚步?
二、神为中继,促其叩门。
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首倡为文应重“义理、考据、辞章”,认为无“义理”的文章没有灵魂,当为下品。在实施了训练技巧、训练语言的基础上,在初步完成“形”的平台搭建与基本建设之后,着手“神”的触击与开掘,遵循了渐进性原则,也符合学生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文体自然有别,但灵魂的贯注与统摄却没有区别。叙述类作文讲求叙述流畅,情感丰沛、饱满、真挚,流露自然,切忌游离与矫情。2001年,为配合讲评学生作文《校园红绿色》,我取达夫先生旧题,写了《春风沉醉的晚上》,旨在寄托一份复杂的师生之情。下面是其中几段:
教学楼六楼。独自凭栏。身后是我的班,那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高三(1)班。数学张平老师那洪钟般的声音正拂过孩子们的耳际,透过玻璃窗,播扬并消失在广漠的夜空。我回头看看教室,张老师正在讲圆锥曲线,孩子们都很专注,或静静地看,或细细地想,或痴痴地算。不时有学生提问,那里有我――一个二十年前的文科生都觉得并不复杂的问题。张老师顿了顿,略带苦笑地点了点,孩子们也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又跟着老师继续赶路。我不觉想起了白天课堂里提及的“悲壮”二字,想起了二战初期的波兰战场,而我身边的这些孩子又何尝不是当年那些装备恶劣却英勇不屈的波兰人!
不由自主地,目光又落到了第一组第三号那个空空的座位上。那是《一碗阳春面》里的“二号桌”,虚位以待陈婧。不过陈婧是不会回来了,这个承载着我太多关注与幻想的女孩,曾信誓旦旦要考个象样的大学为我争口气,却没有来得及给自己几近完美的中学生活打下一个句点,便毅然决然,匆匆打点行囊,远走异域,去寻她的另一种好梦了。陈婧不参加高考,或许是我心中永久的痛。
议论文是高中作文的重点,议论类作文崇尚理性与思辨,讲究观点鲜明,事例典型,理性充盈彰昭。如何将诸多材料有机整合,如何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论述,这是议论文写作首当其冲的问题。此外,学生作文在中心论点的确立上也易入误区,或观点林立,或主旨飘浮,或看法偏激,不一而足。强化中心意识,是作文之路上极其重要的一程。此文开头提及的我在1995年那堂公开课上的下水作文,标题为《人要有点量》。此处节选几段:
人生在世几十年,风风雨雨,坑坑洼洼,尽在意想之中。然而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呢?我看未必。常言道:“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要能忍,就得有点量,有了量就能透过眼前的风雨,窥见未来的曙光。同在三国的舞台上,曹操的表现就远胜于周瑜。当兵破赤壁,败走华容时,曹操为什么能从关羽的利刀下悄然走过,继而重整旗鼓,再定江山呢?这就是因为曹操有“量”。细心者不难发现,关羽曾经被迫寄寓曹操麾下,然而在得知刘备去向时,毅然头也不回,单骑走千里,过五关,斩六将。而此时的曹操,已对关羽的忠肝义胆钦佩得夜不能寐,只得三遣信使,令沿途关隘悉数放行,其大人大量可见一斑。倘若没有此时的大量,又何来走投无路时的路呢?
由此看来,“量”既抽象又具体。纵使人生路上再多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但有了气量,有了度量就有了更多的留住青山、柳暗花明、逢凶化吉的可能。
最近几年,新课标逐渐施行,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顿成教育的时代性主题。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问题,倚靠传y文化之大树,掺合时代元素、时新观念、流行主调,写出既具历史感又具时代感的文章,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思考与实践的课题。下面是我几年前与学生同观美国电影《热血教师》,同题《请为平凡中的执著鼓掌》而写的文章中的片段:
影片里未曾介绍,我们无法揣摩克拉克老师的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无法断定他的天资他的悟性,也一时无法明晰所有这些与他后来人生成就之间的必然或偶然关系,但,相形之下,我们这些起点高、悟性好、多少有些自命不凡的人,却经受不了几场人生的酸雨,挨受不了几顿命运的鞭笞,用余秋雨的话说:“几乎要走到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现实交手不了几回合,便迅速地败下阵来,垂头丧气地浩叹终身。”更其可悲的,还喜欢用一些过往的诗家词家的话来自我解嘲,如“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却木然浑然,全然不知“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三、形神兼修,助其入室。
虽说前路迢远,但有了引领、激励与扶掖,学生一路思考、一路拾掇,一路尝试磨砺,也会日渐贮满行囊,步履矫健。有了侧重于“形”的训练,也有了着眼于“神”的操习,完备的作文雏形逐渐浮出水面,形神整合,汇演合练,则学生“登堂入室”为期不远。
形神兼修,重要的是“和谐”,是余光中先生提倡的“感性与知性的统一”,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汇合。同时,应务求“到哪山唱哪山的歌”,因题而变,因时而化。下面附录参观上海世博会所写的《变》的结尾:
两天甜蜜的煎熬过去,第三天的上午,导游给了我们40分钟游览外滩,聊作道别上海的最后一瞥。原本占地不多的黄浦公园不见了,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醒目刺目的招牌自然也不见了,旁边1906年由外人修建的铁桥――外白渡桥依旧,前来留影者一拨一茬的;外滩内侧的万国建筑群依然赫然矗立,其方正与伟岸似乎仍在昭示着某种不愿褪却的威严与凛然,但楼房的脸面上,大都早已嵌入了“中国”二字。尤其有趣的是,这个群落与隔江而立的由“东方明珠”、“经贸大厦”、“环球金融”以及其它诸多现代建筑组成的摩天楼群悄然对峙,难免让人思绪丛生,浮想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