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笔译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笔译实训总结范文1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在册的翻译公司数目庞大,达到了15039家。这些翻译公司的总部大部分都设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中,如:北京、广东、上海等。这些翻译公司对笔译岗位的要求具有不同的侧重方面,主要有翻译经验、英汉语言水平、个人素质、学历、证书、知识面、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要求,其中有的翻译公司占其中3项,而有的则占了9项。但是80%的公司都要求翻译人员具有一定的翻译经验,并且有的公司要求有20万字的翻译量,有的公司提出要具有至少1年的翻译经验。而对中文要求一般是表达流利顺畅,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对英汉语言的水平要具有专业英语八级或者英语六级。另外,这些公司对翻译人才素质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都要热爱翻译工作、善于工作、责任心强、善于沟通、诚信守时、认真细致。而对学历和证书方面,大多数公司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都在本科以上,这说明大多数公司对应聘者的学历和证书仍然很看重。除了学历和英语水平证书之外,还要求具有“通过国家口笔译二级以上者优先”或者“持有人事部二级笔译证书者优先”的翻译证书。同时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知识面方面,大多数翻译公司越来越重视译者的行业背景知识和计算机软硬件操作能力。在对翻译软件的使用上,翻译公司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即:译者要会使用翻译软件或Trados翻译软件等,并且会优先考虑录用这部分人。而在工作时间上要求译者最好原来是自由译者,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应对比较大的工作量。一部分公司比较关注译者的效率和阅历,要求具有翻译速度和出国经历。还有一部分翻译公司比较关注翻译理论,要求译者要具有市场对理论的作用认识。而对使用设备,一部分公司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译者会使用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适合翻译公司的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翻译经验,至少本科学历,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同时要具有责任感,热爱翻译工作,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善于与人沟通合作,会使用翻译软件,熟悉掌握办公室设备,要诚实守信,讲求效率,具有充足的时间,最好能进行中英互译。
二、基于市场需求的翻译教学策略
(1)根据翻译市场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做到理论和实践兼顾设置合理的课程重点在于翻译方向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并重,课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达到一定的英语翻译水平,要根据大纲开设所有必修的专业课程,使学生能修够学分,从而达到市场对应聘者语言水平的要求。首先,口译具有独立的特性,通过一系列翻译课程设置将翻译方向体现出来,构成口笔译课程组。同时,要开设入门课程和交替传译。其次,市场对翻译经验要求最高,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在学期授课任务完成之后,可以增加实训环节,并且学生在学期末或者寒暑假等时间段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翻译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集中实训。同时,在理论课的基础上,课堂教学环节可以开设高级英汉笔译和高级汉英笔译课程,增加学生语篇翻译的实践。再者,在翻译理论方面,为了使学生了解各种翻译理论,掌握各种翻译技巧,可以开设英汉互译基础和翻译概论课程。除了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作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补充,如开设一门或者多门翻译鉴赏类课程,重点在于批评和鉴赏。在品读经典翻译的过程中,对比不同的译本,从而培养学生的翻译感。另外,在实训环节学习中,针对市场要求的翻译软件使用上,不用单独开设一门课程,可以教会学生边学边用,在翻译实训室中安装一套翻译软件,增强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翻译方向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鉴赏课程。其中理论课程可以开设英汉互译基础和翻译概论;实践课程可以开设高级英汉笔译、高级汉英笔译、集中翻译实训等。而鉴赏课程可以开设翻译与鉴赏等。
(2)增强学生笔头翻译的基本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翻译的能力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使学生具备笔头翻译的基本能力是笔译课的目的所在。”在没有普及互联网的时候,翻译工作者翻译工作主要靠笔、纸和各种纸质词典以及百科全书,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构成翻译能力的因素也发生了变化,翻译能力的核心便成了双语能力、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双语转换能力等,因此,翻译教学的内容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互联网普及以后,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翻译能力有了新的内容,增加了网络沟通能力、计算机软件、硬件应用能力以及电子工具书使用能力等,特别是翻译软件的应用能力。由于社会发展和需求,翻译能力的构成有了拓展,因此,在研究翻译能力的基础上,翻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翻译教学内容涉及到了翻译实践、翻译理论以及翻译鉴赏三类课程。而这三类课程比较容易分清,内容差别很大。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分析翻译实例是任何理论讲授都离不开的,但是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中,所有翻译方向课程组的课程实际上都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不能不提到翻译理论。为了避免在不同课程中重复相同的内容,根据课程设置,课程组教师要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在理论课程中,一般情况下,英汉互译讲授过程中使用的译例是句子和短语,其基础的授课内容是最基础的翻译入门课程,也是基本的概念和翻译技巧。而翻译概论的授课内容从翻译研究的角度上授课,是各种翻译理论流派和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一般情况下,在讲授的过程中使用的译例是句群和句子。其次,高级英汉笔译和高级汉英笔译的内容是不同文体的语篇翻译,在实践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基础上的译文评析,教师讲授文体特点与翻译策略之后,才组织学生进行语篇翻译实践。而集中翻译实训的内容主要是大量翻译应用文和少量翻译文学语篇。另外,一般情况下,翻译鉴赏课程通过比较分析,选择有多个参考译文的语篇翻译,选出最佳译文,或者对所有参考译文讨论出一个最佳译文。综上所述,翻译课程的内容明确化主要有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以及鉴赏课程。其中理论课程包括英汉互译基础和翻译概论,教学内容主要有基本概念、翻译技巧以及翻译理论流派和翻译热点问题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高级英汉笔译、高级汉英笔译以及集中翻译实训,教学内容有大量应用文翻译和少量文学语篇翻译等。鉴赏课程主要包括翻译与鉴赏,教学内容有多个参考译文的语篇翻译。
(3)针对不同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课堂教学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针对不同课程,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翻译责任感、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首先,对于理论课程来说,教学方法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主要是讲解理论,以学生翻译练习为辅。其次,对于实践课程来说,课堂研讨是教学方法的主旋律,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充分体现出学生翻译实践的价值。同时在课堂上,对于高级英汉笔译和高级汉英笔译来说,学生做翻译的话,教学效率不会很高,因此,最好就是课上师生讨论,鼓励学生课下完成翻译。在每次上课的时候,教师要讲评学生译文,通过课程网络平台和电子邮箱布置作业,并且教师可以上课的时候,选取部分学生上台讲评自己的译文。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积极地互动起来。而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集中翻译实训室模拟翻译工作者的工作环境,集中进行大量翻译实践。翻译工作的密度高,强度大,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做好项目管理和译审工作,不能和平日的课堂教学一样,学生需要扮演译者和校译角色。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课程中,教师布置任务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翻译小组,便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再者,翻译语料在鉴赏课程中,要求教师能够以理服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并不是完全凭直觉对译文作出评论,因此,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备课的时候,教师通过比较、分析、师生讨论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选取有多个参考译文的主体语篇供课堂使用,从而得出最佳译文。这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最好是以师生讨论为辅、教师讲授为主。不同翻译课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会有所侧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需要灵活应变,充分备课,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
三、总结
笔译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文化创新;视角;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1引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任何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适当得体的交际方式可以让人准确地获取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交流。
2文化视角下英语教学的文化功能
通过育人发挥大学的文化功能,这体现在大学的所有活动之中,但最主要的途径则是课程教学。从表面上看,课程教学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其根本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每一门课的教学,都渗透着深刻的文化使命。而英语由于其课程性质的特殊性,更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首先,基础性。同其他课程相比,大学英语教学时数多,学生覆盖面最大,受益学生最多。因此,必须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在“文化校园”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其特殊的文化功能。使大学生不仅能习得语言,更能掌握语言的文化功用。其次,学科交叉性和文化多样性。由于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广泛性,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它的文化内涵最丰富,这些文化色彩最浓厚的课文最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陶育的最生动教材。第三,跨文化性。全球化时代,一方面人们迫切希望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另一方面,由于能力、素质等的障碍,又使跨文化交际变得困难重重。因此,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素质与能力,以使他们适应2l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3英语教学的文化培育路径
近几年,通过加大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长期存在的应试性、工具性、功利性的价值偏向,改革的成效尚不明显。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英语教学的非文化性,教者、学者为了应试的需要,往往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英语学习的全部,忽视语言综合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英语教学来说,张占一先生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应跳出对单词、词组等知识点的孤立理解,着重揭示这些知识背后的文化意蕴,做到既不放弃知识的积累又加强文化的输入。这在教学方法上叫文化导入法。具体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利用课前几分钟,讲解主要涉及的英美国家的主要知识,尤其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一是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加强与世界各国大学的联系,充分利用外教资源,聘请外国教师到大学任教,实现零距离的跨文化交际。二是加强英语的实践教学,如与在华的外资企业、旅游景点合作,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三是定期举办外国文化讲座和学术报告,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升学校的学术文化氛围。四是利用各种阵地、媒体,搭建学生学习外国语言文化的平台,如英语角、校园广播电视、网络、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演出等等,使学生在各种平台上“练拳脚”、“试身手”,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素质和能力。
4文化教学与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翻译是语言的产出过程,翻译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输出,没有输出驱动的输入,就没有对语言假设的检验及反思,也就不能促成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整合、重构与内化,现有的陈述性知识难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不利于译者语言体系的形成与拓展。由于时间有限,所开课程有限,学生的翻译实践机会少,结果是培养的学生既不具备翻译能力,也不具备从事翻译研究的能力;现有以输人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设置既不能满足学时迫切运用英语交际的需要又不利于盘活学习者多年积累的语言知识,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现有的教学方法推崇单项技能训练,一方面违背了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不符合职场的实际需要。欧洲高校翻译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逐渐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转而以市场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语言习得实现的条件是学习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不断地验证和修正对输入的理解,使输入转化为真正的吸人,但这些理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符合我国的语言教学体系。针对的学习群体不同,输出驱动假设只针对中高水平的学习者,不适合初学者或低水平的学习者,而Swain输出假设不区分学习群体;使用的学习环境不同,输出驱动假设只限于正式的外语课堂教学;对输出的界定不同,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不仅包括说和写,还包括口译和笔译,而swain的输出假设中,输出不包括译的技能。各高校的优势资源各不相同,作为区域性高校,层次低、生源差,在翻译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确立一个合理、可行的目标,应酌情侧重培养某一个方向的翻译人才。可将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口、笔译的初、中级层次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能达到国家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三级水平的翻译人才。目前我国翻译课程体系受到严重质疑。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抓住本校的优势,培养能胜任基础翻译任务或某一专业领域的翻译人才,为学生提供就业或继续深造的机会,培养方式趋向职业化。区域高校翻译教学应依据职业能力要求组成课程模块的形式,建立以技能递进为顺序、以技能及相关文化和职业道德为横向结构的模块体系。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步入社会进行翻译实践,让他们根据自身的体验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以提高翻译实务意识和认识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翻译研究所、同声传译设备及网络资源设备等,建立翻译实训室,为翻译专业的学生提供翻译实训平台,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与社会及翻译机构联系,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口译、笔译、培训及咨询服务,利用网络搭建翻译资源中心与翻译公共服务平台(翻译网站),为学生创设广泛的实践机会,以适应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5结语
从理论和实践上是教学研究的改革和创新,对促进高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不仅仅在于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并积极地反映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兰.陈思平.浅谈跨文化教育与英语教学[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2付永钢.儒家中道思想与跨文化交际[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李建忠.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几种要因[J].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4赵厚宪,赵霞.论文化教学原则[J].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笔译实训总结范文3
POCIB项目实训以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提出的体验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在线国际贸易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仿真环境。学生通过体验———反思———理论———体验,在仿真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将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会贯通,达到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1.认知实训,为POCIB项目实训树立美好愿景
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邀请资深从业人士来校讲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未来就业方向和工作内容,增强其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动力,也为POCIB项目实训树立美好的愿景。
2.基础实训,为POCIB项目实训打下良好基础
基础技能实训是根据课程内容和企业对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的实训,一般安排在POCIB项目实训前,在课堂内与课程同步进行。基础技能实训是后面进行的POCIB综合实训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一些基础技能课如商务听力、口语、口译、笔译、外贸函电、单证、国际结算等都可在课堂内进行实训。实训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和运用,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步到位。
3.POCIB项目实训,为夯实基础实训工程奠定基础
POCIB项目实训比大多数高校仿真模拟实验室里采用的诸如SEMITRADE软件(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更具有仿真性,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首先,POCIB系统里所有的指数都是动态的,依据市场行情在变,这加大了学员成功交易的难度,学员深刻体会到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而SIMITRADE则是一个静态系统,里面的所有指数不会自动依据市场行情变化,学员很容易达成交易,体会不到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其次,POCIB实训项目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来源多样化(既有学生,又有各涉外企业的员工,还有准备从事外贸业务的其他人员),这对学员的商务谈判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是一个锻炼与挑战;而SIMITRADE是安装在学校实训室里的实训软件,学员只是一所院校的学生,学员彼此之间熟悉,他们的商务谈判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基本得不到锻炼。最后,POCIB实训项目是互联网培训证书课程,学生在实训中能够随时得到在线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实训效率会获得很大提高。实训结束后,达到60分的同学还能获得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颁发的POCIB实训证书。
4.顶岗实训,优化POCIB实训教学外部环境
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学校根据学生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具有相应专长的老师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及决断能力的培养,突出对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效的培养。
以教师双师化、校企联合、相互融通为原则构建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运行体系
1.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注重实践,教师是学生实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一方面,在职教师必须定期到企业实习锻炼,熟悉实践运作环节,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另一方面,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培训,获取教学所需的最新商务理论知识;最后,从企事业单位里选聘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向学生传授宝贵的实践经验。
2.健全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为实训教学活动的高效、平稳运行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健全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训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必须紧密联系企业,在校企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企业、行业专家可以根据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对实训教学项目的目的、计划、内容、操作规范、指导人员要求、考核评定提出建议和意见。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结合企业和行业专家的建议,制定本校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学校要在实训教学项目的建立、实施、完善的不同阶段组织实训课程教师、企业和行业专家对实训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笔译实训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 21世纪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本文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有效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21世纪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如何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成为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合理课程设置
1.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职业外语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旨在培养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商务英语和贸易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其专业设置必须遵循英语和商务两个知识领域内各自学科设置的系统性,体现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的平衡;把有关学科最新成果、理论引入课程,使教学内容紧跟并超越时展的步伐,突显人才培养定位原则。
2.课程设置合理。课程设置应根据21世纪国际商务英语外贸交流面临的新任务、新形势,依托英语语言类课程为基础,突出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应用型训练,合理增设《商务英语口笔译》、《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等专业类商务英语课程。同时,依据国际国内外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的,将商务知识类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类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开设《商务函电》、《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金融》等基础课的同时,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聘请国内外知名企业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或高校专家以具体案例形式,开设一系列讲座,重点传授商务英语实践中所须掌握的《商务谈判技巧》、《报关实务操作》等相关课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获得切身实践经验,增强对社会的感性认识,还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使课本与实践活动接轨,提高他们日后成为贸易人才的可能性。
二、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开展商务模拟实训。为适应外贸企业对应用型商务人才“工作适应周期短,工作效率高”的具体要求,就必须加强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利用高科技和网络资源建立商务模拟实验室开展模拟实训,组建仿真模拟公司,明确工作章程、流程及各部门职责分工,让学生轮流担任进出口商、商务,公司老板、秘书、部门经理等角色,对不同角色进行实践训练,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潜力,加强学生商务技能训练,如询、极盘、完单、包装、标记信函等的撰写。
2.培养学生创业设计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创业计划参加创业设计大赛,邀请外贸行业专家学者对创业设计进行评估、指导,分析创业设计可行性及操作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客观有效的参照体系。
3.加强商务实训基地建设。开展积极有效的创业见习,组织学生到相关外贸公司、企事业单位实地考察,了解商务流程和商品产出环节,增强学生对岗位的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到企业公司等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或外贸公司顶岗实训,身临其境开展业务,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让学生切身体会自身专业技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以后从事实际工作积累经验。
三、创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1.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评价相结合。人才培养应结合社会需求,注重培养人才实用性、创新性和交际性,改变传统考试制度,创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除掌握商务理论外,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商务实践操作技能,如各种进出口单证、外销合同等的制作;在模拟商务谈判中,制定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实训评价的效果评价体系,检测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小组协作与组织策划等能力。
2.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评价相结合。建立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就业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全国国际商务单证考试》、《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全国外贸跟单员考试》等,进一步检测学生商务技能,促进学生早日与社会接轨,成为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英语语言教学和商务技能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务英语教学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已达600多家。面对学习者众多而教师匮乏,部分教师语言功底强但商务知识不足, 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当前我国急需高水平且能熟练运用商务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将英语语言教学与商务技能教学结合起来,便成为商务教学的主要任务。
2.加强师资商务技能培训。除英语语言能力外,还应加强教师商务理论、外贸操作技能及行业知识培训, 派教师进修国内外最新商务课程,参加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所开设的寒暑假讲座培训等。
3.加强师资课堂教学技能指导。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就业为主导,商务技能为特色开展教学,善于运用鲜活具体商务案例进行情景教学,确立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锻炼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将商务英语教学与英语商务教学相结合,采用边实践、边改革、边完善、边总结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商务活动中人际交往与沟通、协调与共事合作的能力。
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商务英语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只有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笔译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需求分析 高职 商务英
语口译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20-02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趋密切,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而高职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和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各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以口译能力为例,目前高职口译教学中有诸多的问题亟须解决。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将需求分析理论如何应用于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进行探讨。
一、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特点和现状
口译根据其活动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联络口译(Liaison Interpreting)、随从传译(Personal Interpreting)和会议传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本科层次的口译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口译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口译能力和口译的强度要求更高,其培养的人才在工作中更多会接触到的是一些大型会议、正式研讨会、交易会等场景的交互传译甚至是同声传译。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它更侧重的是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它是在一些具体的商务活动或是有着明确目的性的商务交往下进行的。如小型商务谈判、机场接待、商店购物、餐厅就餐。
虽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口译教程,但是许多授课老师还是以翻译理论教学为主,极少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一方面,就师资建设而言,大多数从事商务英语口译教学工作的教师本身并无口译实战经验,很多时候只能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而学校也并未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所以最终导致口译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没办法得到很好的口译训练。另一方面,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本身英语底子薄,对于口译知识只能被动接受。而口译对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如听力和口语要求都非常高,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不好,学生不爱学的恶性循环。学生在进行口译演练时,往往会面临诸如听不懂源语、发音不到位、用词不准确,甚至是词汇量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原则
目前在国内的口译教学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便是“吉尔模式”。吉尔提出了口译理解方程式:C(理解)=KL(语言知识)+EKL(非语言知识)+A(分析)。即交替传译中的第一阶段,首先是听力与分析,加上笔记,然后加上短期记忆,最后是协调。在这个过程中,听力+分析即语言的输入是最重要的。而在第二阶段则是由记忆、笔记、表达三个部分构成。在这个阶段,语言输出或传达则是最重要的。根据吉尔的口译模式,我们可以得知口译实际上就是一个任务过程,在这个任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理解。由此可见,口译教学应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着重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则是记忆能力(尤其是短期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才是训练学生的口译技巧,如口译笔记技巧等。
三、需求分析理论概述
自Richterich1972年提出第一个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模式,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应用于外语教学已经有30多年。其中“需求”一词具有广泛的含义,需求分析就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余卫华对国外学习者的定义进行了总结,首先,需求可以指学生目前的学习要求以及未来的工作要求。需求可以被定义为“外语学习者真正习得一门语言必须做的事情”。需求分析属于实证调查与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决定,改进教学。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需求分析是外语课程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学的基础。需求可看做外语使用者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所认为外语学习中有必要或者说最好应掌握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开展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如果能结合需求分析理论,并应用于教学中,一定能有很大收获。
四、需求理论应用与教学改革措施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口译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目前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外贸行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尽管不同的岗位对于外贸人才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但还是有一些共性。以商务英语毕业生为例,通过笔者对本校商务英语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回馈的数据可知,大多数用人单位首先要求商英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是否能与海外客户进行交流,业务洽谈等。其次,是否熟悉外贸业务如贸易惯例、金融知识、外贸法规等,能否灵活处理各类外贸业务。越来越多的商务英语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仅仅能进行笔译已经远远不够,还需要能够胜任商务活动的口译工作。这些都是指导我们进行口译教学的一个指标,无论是在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上还是在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需求分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学方,应该先主动了解目前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进行课程设置前,应该先分析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习者的目的,然后才能确定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尝试使用自编教材或教学资料,尤其是一些实训教材,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确立灵活的评估方式。这样能很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并分级,也有利于教学安排。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重新确立目标,从而对自己的情况有新的认识,并实现转变。
(二)以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口译能力。首先,根据需求分析理论我们得知,在教学过程开展前应该先了解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对口译能力培养、口译学习的需求。根据这一原则,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中心位置,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对口译技巧进行梳理和引导。在布置任务前,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准备。并通过具体的任务环节,可进行分组操作,进行演练。其次,理论基础的学习。虽然口译教学更多应该是倾向于实践教学,但基本的口译理论和口译技巧的学习还是不能忽略的。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将“吉尔口译模式”始终贯穿其中,而且要明确口译教学是完全区别于笔译教学的,并且商务词汇与表达方式的储备是一个长时期的培养过程,这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再次,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需要引起重视。在口译教学中,应加入文化背景元素的学习,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口译中,才能翻译出漂亮地道的句子。
(三)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提高口译教师自身素质。在口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引导作用,并能够传授口译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口译教师应该首先是或曾经一名优秀的口译员,这样能很好地起到示范作用,让学生体验到口译的魅力。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口译教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口译教师都并不是口译专业,也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口译培训。这就导致口译课上,教师很大程度上只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最后口译课堂也变得空洞无趣。根据需求分析理论,作为教学的实施者的教师,也应该要了解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了解自身知识结构的欠缺点在哪,不断创造条件进行“充电”进修的机会。如可参加一些口译证书培训班的学习,“以证促教,以证促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这个方式既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需要提高的口译教师。或是尽可能多地接触口译实战工作,等等。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创造和编排一个有意思和有收获的学习过程。
(四)以口译教学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大口译教学环境建设。通过以上对目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口译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口译教学要有更好的发展和提高,需要学校这一整个教学活动的提供者不断地创造良好的教学平台,提供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这样才有利于口译教学的开展。学校首先应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派教师参加口译相关的培训,或是增强口译教师的师资力量,如加大外聘教师的聘用比例等。其次,要在条件允许下,尽可能多地开设口译模拟实训室,为口译教学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环境。如果能和校外企业建立口译实训基地,则能更好地组织和安排学生去参加一些外贸和文化活动。同时,学校还应该根据需要,为学生创造“考证氛围”,鼓励学生参加口译译员证书的考试,创造“以证促教,以证促学”的氛围,这样也能从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商务英语口译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实用性和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而口译课程又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课程,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学校提供配套教学设施才能顺利进行。高职商务英语的口译教学和别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一样,也是依赖于需求分析,只有通过需求分析才能保证口译教学的目标与内容适应社会、适应学习者的需求,从而最终培养出能体现高职特色的高职商务英语实用型口译人才,并最终能为社会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管春林.试论需求分析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3)
[3]廖莎.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4)
[4]李海欢.高职应用型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5]李燕.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6]束定芳,华维芬.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六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2009(6)
[7]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8]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立项课题(GZGZ7611-348)
笔译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探讨与研究
许多专科院校的英语教学已从单纯要求通过等级考试转向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发展等立体化需求。根据时代要求以及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实需要,2007年教育部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别提出: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以发展空间;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对选修课部分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将选修课分为语言技能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和专业英语类课程。这个针对选修课程的建议使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程体系呈现出了质的飞跃,为专科院校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
(一)选修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愈加频繁,英语的运用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长期以来,许多专科院校的外语系开设的只是一成不变的英语知识教育类课程,过分关注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导致学生往往只学会了哑巴英语,且不具备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相关知识。最终致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不甚满意。因此,近几年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外语系在全系范围内开出了英美概况、英语报刊阅读、英美文学和英语翻译等一系列英语选修课,同时构建形成了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程的完整体系。这些选修课,专业性强,体系结构完整,深受学生喜欢,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选修课程设置的总体方向
随着专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重构学生的英语知识体系,以提升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及能力,便成为了各大专科院校的首要任务。大体来说,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可以细分为三大类:
1.英语语言知识及英语语言技能类。这类课程大致包括:英语视听说、外贸英语、英语信函、英语公文写作和英语口译、笔译等。
2.英语语用类。这类选修课程包括:商务英语、文秘英语实训,英语演讲等。开设此类选修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把已知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融入到英语学习之中。
3.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类。这类课程主要包括: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概述、英美影视欣赏等。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英美国家的人文、地理、文化等背景知识,以使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 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开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开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的开设,其最终的落足点在于实用性。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外语系开设的英语选修课程,如英美国家概况、文秘英语、外贸英语及英语实用翻译等,都是与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不仅可以激发教学对象的学习兴趣,更增添了他们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二)尽量采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各大专科院校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其优势在于:可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英语知识学习变得形象、生动;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可听、可看、可说;使原本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在这种立体化教学模式中变得更主动,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倡导优秀教师承担选修课
优秀的任课教师是专科院校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的骨干力量。各大专科院校应该努力开发优秀教师的潜力,积极倡导那些教学态度认真、专业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开设选修课。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外语系便组织了一批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年富力强的教师开设选修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的教学与管理
(一)严格执行审批开课制度
专科院校中的教学管理部门,务必要严格执行审批开课制度。选修课承课教师必须向教学主管部门上报详细的开课审批表,并随表附上该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外语系执行的便是严格的选修课开课审批制度。只有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才能开设选修课。不具备此资格的教师,一律不予审批。另外,教学主管部门也要严格审核选修课教师的开课材料:教参、教材、教学计划等。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外语系充分利用了其校园高速网络,及时在网上公开选修课信息,以便学生自主选择。其中动态信息随时更新,以便学生能够随时掌握最新选修课的资讯。
(二)严格监督教学过程
1.选修课开课。教师必须在校园网上对自己将要开设的选修课内容予以详细介绍,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导答疑形式、使用教材、参考书目和成绩评定方法等。
2.教学管理部门定期听课。外语系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院教务处、督导处等教学管理部门对选修课授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以保证其总体教学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也要调查学生对该选修课的评价,并将其及时反馈给承课教师,以便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使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得以整体提升。
(三)严格学生管理,规范考试制度
鉴于大部分专科院校已经实行了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许多学生选修某课程有时仅仅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这种情况,不仅使学生对所选选修课不甚了解,同时更浪费了来之不易的宝贵教学资源。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积极性,必须严格学生管理,重点要落在“选之必学,学之必得,得之必用”这十二个字上。同时鼓励承课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考核评定制度,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根据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外语系多年来开设英语选修课程的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两种较为实用的成绩考核方式:
1.渐成形考核方式。渐成形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此成绩综合体现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及完成作业等总体情况。
2.总结性考核方式。总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依据具体情况,总结性考试课细化分为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但无论哪种考试方式,承课教师务必都要做到有两套试卷,并将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一并上交教学管理部门。如此,可以扩大考查的知识面,通过考试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沈燕琼.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与管理初探[J].教育探索,2000(11).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2007.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叶依群.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探索和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