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防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灾害防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灾害防御论文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1

关键词:玉米;施肥;水灌

1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钾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开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阶段占总需肥量的13%。

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施用种肥可以壮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够或者没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种肥效果明显,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氮、磷、钾合理施肥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

氮肥:玉米需氮量较多。幼苗期占2.1%,虽然需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氮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严重减产。

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缺磷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难补,生长中期5-8片叶、需磷最多,占63.9%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后期需磷占35%,缺磷严重减产。

钾肥:玉米需钾时间早,吸收量也多,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孕穗期吸收最多,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高峰,后期减少,因此钾肥宜早施底肥。

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时,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00005∽0.0001%时应施用硫酸锌。

玉米的施肥,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4万公斤,磷酸二铵150∽200公斤,尿素150∽225公斤,硫酸钾50∽75公斤,硫酸锌7.5∽15公斤。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70%在玉米6-7叶期追肥。

合理追肥促进后期生长:①、早施苗肥,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气温低,雨水少,肥效较慢,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一般情况不施基肥,所以要早施苗肥。②、适施穗肥,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长且稳定,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利于增产。

2玉米水灌技术

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蒸腾系数仅240-360,在生长季节有250mm降水的地方就能种植玉米,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年降雨量是550-650mm,且雨量分布均匀。

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玉米苗期耗水较少,播节期需水激增,是玉米水分临界期,这时如遇干旱,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多水分,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蜡熟期需水较少,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应在玉米8-10小时,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玉米灌溉定额为:

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400~17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1000~1200立方米/每公顷。

一般年:地面灌1600~21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100~15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800∽1000立方米/每公顷。

湿润年:地面灌1300~16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900~11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650~800立方米/每公顷。

玉米播种时滤水量在50~100立方米/每公顷。玉米灌溉一般为湿润年7~10叶期灌一次,一般年7~10叶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5~6叶期、拔节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灌浆期各一次。

3玉米丝黑穗病(乌米)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

3.1发病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

3.2防治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药剂处理种子:用吉农高新吉农4号种衣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丝黑穗病,也可用立克秀拌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君子兰苗),叶色浑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矮化严重,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一般不能抽穗,造成绝产,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但发育不良,减产幅度很大,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指名病害。

玉米粗缩病具体预防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植株一旦染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一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二是适当早播,调整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农村雷电防护;现状;措施;山东枣庄

AbstractRurallightningprotectionsituationinZaohuangwasintroducedinthispaper.Thenthelightningprotection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inordertoproviderefereceforthesafetyofruralareas.

Keywordsrurallightningprotection;situation;countermeasure;ZaozhuangShandong

枣庄是雷电活动和雷击灾害比较频繁的地区,且具有雷电活动频繁、活动期长、季节性强等特点,雷击主要集中春季和夏季,雷暴日数一般在23.5d左右,雷暴初日一般在3月20日前后出现,终日一般在9月20日前后,属于多雷暴区。近几年,雷击灾害事故发生在农村的机率约占总雷电灾害数的3/4,雷击伤亡事故4/5以上发生在农村。因此,结合枣庄农村防雷实际,研究分析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1农村防雷现状

1.1农村防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农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房屋缺少防雷装置。有些农户在屋顶上放置了不锈钢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普通电视天线、卫星天线等金属物,大部分没有作接地处理,这些金属成为雷电放电的对象,存在严重的雷击隐患。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等无防雷装置。

1.2农村学校防雷现状

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建筑物防雷设施现状调查,大部分学校没有防雷设施,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无任何设施的比例达95%以上,城区学校虽然有防雷设施,但防雷设施达不到要求,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大多数学校师生的避雷意识正逐年提高,但经费不足,部分建筑物虽然有直击雷防护装置,但防雷装置倒伏、断裂、锈蚀、脱焊现象普遍存在。有避雷设施的学校,也只不过在主教学楼顶立了避雷针,大部分教学楼、图书楼、宿舍楼、食堂等都没有安装避雷设施,部分建筑物上安装的防雷装置材料规格或安装位置、引下线间距、保护范围等不符合规范要求,校内无避雷带,计算机机房未安装防静电地板,几乎全部电教设备无任何防雷电电磁脉冲措施,一旦建筑物遭受雷击或学校附近有雷击现象发生,势必在电源线路上有雷电感应发生,将会对学校整个电教设备及微机造成损坏。

2农村雷电防御措施

2.1加强农村防雷科普的宣传和雷电知识的普及教育

农村防雷宣传和雷电知识普及是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其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成败。只有提高群众防雷意识,增强群众安装防雷装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够真正做好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应采取防雷宣传画、防雷公益图片、雷电灾害警示图片、防雷宣传幻灯片、防雷公益广告等形式,利用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防雷宣传,以及在农村宣传车巡回宣传等方式开展大规模的防雷科普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预防雷电灾害知识[1]。

2.2建立严密的制度体系

农村防雷减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制定一套适应农村特点切实可行的防雷工作制度体系来保证农村防雷工作的健康发展[2]。应建立雷电灾情收集、调查和评估制度,建立农村防雷装置的检查制度,建立农村防雷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县、乡2级防雷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制度。

2.3加大对农村建筑物防雷建设的监管力度

对农村企业和个人新建扩建建筑物,要安装避雷设施,定期进行防雷检测。从源头上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政府可以对农村避雷设施建设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植,减少农民的负担,从而减少雷电伤亡的发生[3]。

2.4规范电力、电话、电视天线等线路的防雷措施

由于农村都是架空线路,雷击到线路上和线路上感应上雷电流的时候较多,直接安装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难以承受。一般情况下,线路在人户前套15m长的钢管埋地引入或改15m长的屏蔽线入户,并把屏蔽线两头接地,这样可以把线路感应的雷电流的大部分通过屏蔽层和钢管传入大地。电话线路入户时应将其绝缘子(例如通信蝶式绝缘子)的铁脚接地,电话线路也不宜采用木杆架设。需要架设电视天线时,一定要在它的旁边架设金属避雷针并保持3m以上的安全距离,用避雷针来保护天线。否则当天线遭雷击时,不仅电视机将受损,还有可能伤及室内人员。

2.5做好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

山东省已初步建立由卫星、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自动气象站组成的立体雷电监测网,可以提前数小时预测到雷电的落区[4]。要加强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提前预警时间,并借助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及时通知农民,让农民有针对性地提前作好雷电防御工作,从而有效地避免雷电灾害事故发生。

3结论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加大防雷减灾的宣传力度,以预防为主,排除防雷隐患,严格按照防雷安全规范去做,才能将农村雷电灾害降低到最小。

4参考文献

[1]刘辉,郑细华,马强,等.龙川县农村防雷现状及预防对策[J].广东科技,2010(4):109.

[2]洪展.探讨农村防雷措施[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2):185.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3

摘要以乐清站多年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乐清市的几种主要气象灾害,包括暴雨、大雾、高温、大风、雷暴等,并提出防御对策,以期为应对城市气象灾害、减少损失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对策;浙江乐清

城市建设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引起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行为,它意味着建筑物林立、街道纵横以及局地气候的产生。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统计,大城市自然灾害事件中约有90%是气象灾害或气象衍生灾害。由于城市人口集中、财产密集,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相对较大[1,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后,乐清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1998年城市化进程为45.5%,2008年已达56%,且每年保持约1%的增长,这也意味着城市人口和财产大量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气象灾害带来的威胁也更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暴雨、大雾、大风、高温、干旱等各种气象灾害对乐清市的影响也日益加剧,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也日趋严重。

1乐清市主要城市气象灾害

1.1暴雨

城市暴雨导致的灾害是重要的气象灾害,暴雨对城市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失效,导致洪水冲毁道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使城市的运输、供水供电等中断。据统计,1934~2005年72年间,乐成区域日最大雨量的前10位有7次发生在1980年以后,占70%。2004年,受“云娜”、“海棠”、“麦莎”台风影响,乐清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陆续发生3次严重的洪涝灾害,市区和虹桥、柳市、北白象、大荆等几大集镇都曾1次或几次被淹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活、生产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全市经济损失总计高达数十亿元。2005年7~8月“海棠”、“麦莎”台风连续2次引发特大洪水之后,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1.2大雾

乐清市境内历年平均大雾日数为19.6d,其逐月分布及其出现几率见表1。由表1可知,自9月开始雾日逐渐增多,至翌年春季及春末夏初达到峰值;自6月起逐月减少,至8月为全年最低值。一天之中,雾的出现几率以夜间至早晨最高,且浓度也最大,以午后出现的几率最少。

大雾特别是持续2d以上的雾害,会引起输电线路短路、跳闸、掉闸等故障,造成大面积断电,对交通和供电系统造成严重影响。2006年3月29日,受大雾影响,高速公路乐清雁荡至湖雾路段连续发生5起交通事故,10辆汽车先后相互追尾、刮擦,造成2人受伤。2007年5月9日受大雾影响,乐清段近300m的路段上双向共发生6起交通事故,14辆过往车辆相继追尾,造成5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

1.3高温

乐清站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是一致的。由图1可知,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距平上升率为0.32℃/10年。其中60~80年代负距平明显,为相对偏冷期;90年代开始,正距平显著增加,为相对偏暖期。乐清站各旬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1971~1980年为573d,1981~1990年为613d,1991~2000年为637d,增幅明显。高温不仅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还造成城市供水、供电紧张,并加剧城市光化学污染,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

1.4大风

据风洞试验,高层建筑物的周围也会出现大风区,即高楼前的涡游流区和绕大楼两侧的角流区。这些地方风速都要比平地风速高30%左右。如果高楼底层有风道(通楼后),则该风道口处附近的风速可比平地风速高2倍左右。也就是说,当环境风速为6m/s时,风道附近就可达到18m/s,也就是8级大风。城市风灾会造成广告牌倒塌、简易房倒塌、输变电路刮断、信号灯和交通指示牌翻倒等,导致行人压伤、死亡,大面积停电断水、交通受阻等事故。据统计,乐清站1975~2000年26年间,风速≥10m/s的总日数达到205次,≥12m/s的次数达到72次。随着乐清高楼大厦的增多,城市风灾威胁也越来越大。

1.5雷暴

乐清市年平均雷暴日为51.3d,属高雷区,全年均有可能出现雷暴,雷暴次数自2月开始逐月增加,8月达到最高,为9.1次,9月开始逐月减少。乐清市10年雷暴总次数20世纪70年代为441次,80年代为398次,90年代为366次,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城市中因雷击引起的财产损失(以计算机、仪器设备和电力线路等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损失动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防雷工作任重道远。

2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由于城市气象灾害种类多,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对灾害情况进行认真研究、细致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防御措施。

2.1加强科技研究,提高科技贡献率

气象科学是防御气象灾害的“尖兵”,在防灾、减灾中起着先导作用,许多城市气象服务的产出与投入效益之比为20∶1,有的达到40∶1。加强科学研究,应围绕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应对,组织精干力量对乐清市暴雨、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总结,提炼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关键物理量特征指标,对上级气象部门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进行本地化。加快未布点乡镇的自动站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乡镇天气预报业务服务,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关键性天气,不仅要力求报出落时落点、量级范围,还要延长预报时效。

2.2加强预测、预警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气象服务能力

根据乐清市防雷工作起步不久的特点,加快建立雷电监测系统和防雷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对易遭雷击的单位,应严格做好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防雷不合格的建(构)筑物不得投入使用。加强油库、加油站、化危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经营储存场所的年检[3]。

继续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积极推进水文、国土等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加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和气象防灾知识普及能力,充分发挥部门协同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提高城市气象服务的敏感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根据气象灾害轻重程度的预测结果,及时完成影像、图标警示信号的制作,迅速气象灾害信息。在城市中心或人流密集区设立电子显示屏,争取最大的信息覆盖面,为防灾减灾争取时间。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站、因特网、咨询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气象预警信息。通过人机交互实现灾害性天气的最终识别和预警,建立基于gis的省-市-县灾害性天气临近预警联防系统。

2.3完善预案编制,提高社会防灾综合能力

应高度重视近年来乐清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强度增大、频次增多的客观事实,提高城市防汛排水系统的防御标准,加强城区排水管网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城镇一级的各种预案,全面考虑可能发生的气象及衍生灾害,并纳入预案,使得救灾人员和物资第一时间投入应急处置,并有效发挥作用。加强气象灾害评估和区划工作,有重点地合理配置好城市气象灾害应急防御队伍和物资。建立部门合作机制,提高城区气象灾害管理和防御能力[4]。

预防和减轻城市气象灾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需要一个强大的公共防灾、救灾体系,体系建设应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以人为本为原则。在救援方面,加强低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险和赔偿力度;加强小区、校园等社会基本单元或重点单位的气象防灾演习;加强市民自救互救的共同防御城市气象灾害能力。

2.4改善城市生态气候,重视气候资源保护

改善城市生态气候是防御城市气象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程度的空气污染都与大气中的空气流动、温度、降水等气象条件有关。日照在城市总体布局中也有重要作用,城市居住区规划要考虑日照的年、季、日变化规律。城市绿化对净化大气、改善市区生态气候有重要作用,可起到降温、增湿、降低风速和减少噪音的作用。

建设生态城市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气象灾害,还可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气象局应抽调精干力量,研究建立城市气候模型,将气候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使城市和建筑物与城市气候相适应,作出最优化的建筑设计,创造出适宜居住的城市生态环境。另外,应该根据经济的发展和气象观测数据及气候变化研究,综合分析城市规划、设计等与气候资源之间的关系,修正有关规划设计体系和规范,以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和经济效益。继续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编制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城市建设规划,以指导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全面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6]。

3结语

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系统,城市气象灾害防御涉及社会各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种基础设施与建筑物的安全是防御城市气象灾害的基础,广大市民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是防御城市气象灾害的重要保证。气象局应当充分利用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开展大范围的宣传工作,利用宣传挂图、播放影音资料、气象科普小册子等形象生动的形式,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努力提高市民接收和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和水平。

4参考文献

[1] 章国材.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2006年世界气象日主题[j].气象,2006,32(3):3-5.

[2] 韩淑云.气象预警塔预警防范气象灾害[j].城市与减灾,2008(2):48.

[3] 董旭光,王栋成.济南城市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c].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

[4] 胡晓梅,钟琦.城市气象灾害监测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17-18.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4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重点推进气象灾害基层防御系统建设。

1、政府主导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防御工作进一步规范。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继印发实施《__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之后,发文成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和办公室,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气象应急信息工作的通知》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气象预(警)报信息制度,推进各协作单位明确职责,建立信息响应机制,畅通绿色通道,推进气象应急信息分类、分级、分区域、分灾种。

2、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

编制并实施《__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全面完成__区所有乡镇(街道)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成为我省首个全面完成此项任务的县(市、区);深入推进社区和重点单位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针对性指导20个村社区完成省级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全区57个重点单位全部完成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梳理调整气象防灾减灾“四员”队伍结构完善,气象应急联动人员扩充至4000名。针对__区涉化企业多、规模大,对气象灾害特别是雷电灾害敏感度高的特点,探索“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监管模式,加强和推进__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将防雷安全监管列为安全生产监管的新常态,落实“自查为重点、抽查强促进”的安全监管评价体系和自律机制,积极构建完善的雷电灾害防御体系。

落实区镇(乡、街道)两级气象防灾减灾视频通报业务试点工作。完成气象灾害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印发《__区区镇(乡、街道)间气象防灾减灾视频通报业务办法》,建立通报业务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气象信息互通和工作联防,提升防御准备和应急反应能力。制定《__区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完成100个预警广播系统的安装和使用,进一步提高我区重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时效,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灾害预警在村(社区)、人员密集场所、防汛危险地带的覆盖面。

1、公共气象服务软系统建设

丰富服务产品,改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推出天气周报、月气候监测公报、霾监测公报等气象服务产品,通过应急短信网站即时显示、气象微信、微博等新兴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提高气象服务时效。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不断深化气象为农服务,特别是深入开展__特色的设施农业和旅游农业气象服务。

开拓公共气象均等化服务领域,借助“智慧.爱心24小时”残障人士信息服务平台,为残障人士提供个性化免费气象信息。针对残障人群的特殊需求,为盲人朋友提供语音气象服务信息,为失聪人士提供文字气象信息,《__气象》影视节目推出手语气象服务新模式,使得气象信息均等化服务触角进一步深入蔓延。2012年起连续四年推出并扎实落实气象为民服务五件实事,以为民实事工作呼应社会需求和群众关切。

加强对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致灾机理,以及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提高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科学预测预防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值计算能力,以提高天气预报预测精细化和准确率为核心,进一步提高中小尺度区域数值天气预报能力,建成网格化、分灾种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建成预报预警一键式业务平台。

2、综合气象探测系统建设

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在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__气象公园一期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新型标准气象观测站和__霾监测分析气象业务系统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二期建设项目也已具备建设条件。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非工程性措施建设项目气象部分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小港实验学校区域气象观测站投入运行。__区智慧气象系统一期建设项目完成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监测设施补建,综合气象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旅游、

交通、农业、海洋、公共等专业气象服务分平台建设等。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气象监测网络,提高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信息平台的搭建将整合现有各类专业数据库资源以及与市、省、国家的气象业务工作平台对接,推进气象服务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实现气象事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梅山保税港区气象综合服务新思路。针对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和科学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新要求,积极谋划气象服务新思路,结合实际按“四有”标准(有综合观测基地、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固定气象服务联络人、有固定气象服务产品)积极推进梅山保税港区气象综合服务工作,已安排专人开展气象服务工作,努力发挥气象在保障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防灾减灾、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成立__港口气象中心,建成由多要素自动站、雷达等组成的港口气象监测网,同时加强与海事、港口等部门合作,共享企业自建的测风站、能见度站等资料。__港口气象中心已形成细化到作业港区、锚地、航线的产品多样化、预报精细化的预报业务体系。同时,完善近海海洋气象服务监测网络,提升对海上大风、海雾等的精细化预报能力,不断完善针对港口、航线的预报服务产品,全面服务以__港为中心的__港口经济圈建设。

积极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跨部门多领域合作研究,《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蔬菜种植的关系》、《__区霾特征及天气形成机制研究》、《__港口气象服务产品与平台开发》三个科技项目分别获市、区立项,多篇学术论文获得交流或发表,气象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业务转化能力得到提升,有力地支持了全区气象预报预警及服务能力的提升。初步建立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和高素质的专业骨干队伍,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达90%,气象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十二五”气象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5371万,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省、市、区三级财政)。2011-2013年地方财政配套__市气象局统一建设推进气象监测、预警等系统项目资金约3072万。2013年推进实施的全国山洪地质灾害气象保障工程项目由中央财政配套300万,市区财政配套300万,开展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等。2013-2015年__市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系统二期工程中央、地方配套资金共计约1.2亿,支持进一步完善气象海洋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气象为农服务系统;完善气象传输层中通信网络的建设;完善气象应用层的建设,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

目前已完成__气象、流域监测网、水平能见度自动观测网、沿海地面监测网、残疾人无障碍信息气象平台、农业园区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农业气象综合系统、交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部分、旅游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部分、沿海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等项目建设。

通过“十二五”发展规划部分项目的实施,气象事业整体水平有了提高,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到防灾减灾、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初步建成了机构健全、管理规范、适应__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决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气象公益服务受众面明显增大,行业专项服务效益明显增加。气象服务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明显提升。雷电监测、预警能力和雷电防护水平及其检验检测能力显著提升。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实现防御规划到区级、组织机构到乡镇级、精细预报到乡镇级、自动观测到乡镇级、气象服务站到乡镇级、气象信息员到村级、灾害防御责任到人的防御体系建设。

数值预报产品与雷达、卫星、自动站等综合探测资料的分析应用能力明显增强,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全面提高。制作与7-10天天气预报;区域性暴雨、寒潮、大风、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24小时预报准确率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达30分钟以上;全面开展农业、环境、交通、电力、港口等行业的气象影响条件预报预警。

综合气象观测网更加完善,重点突破气象观测从陆地向海洋、从城市向乡村、从常规向特种的转变。自动气象站实现乡镇和气象灾害多发的重点水系流域全覆盖。建立布点合理、探测要素丰富、基本覆盖我区港口和沿岸的立体化的海洋气象自动化观测体系,填补我区海洋和临港气象观测资料缺乏现状。加强大气成分观测,提高霾、负氧离子的监测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__建设港口经济圈以及__区建设港口经济圈核心区重大要求,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港口经济圈气象保障工程、公共气象服务提升工程、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应对工程以及公共安全保障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为__区以更高水平跻身全国县(市)区综合实力第一方阵提供坚强气象保障。

需求牵引,突出特色。根据气象现代化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内在需求,彰显__港口特色,明确重点目标和主要任务,最大限度发挥气象现代化效益。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协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合力。

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着力建立气象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格局。统筹协调现代气象业务、气象科技创新和气象科学管理,统筹协调行业和地方气象事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气象现代化集约、高效、协调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从人才、资金、体制等方面深化气象改革,开创__气象工作新局面。加强与同行气象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合作,促进全社会资源和气象信息充分利用和共享。

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服务高效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气候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形成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适应新时期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新格局。气象事业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县市区先进水平。

1、现代化的综合观测系统进一步完善

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全天候、多要素、高时空分辨率的连续自动观测。重要区域或重点领域的专业气象观测网络基本建成。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得到有效保护,技术装备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气象预报预测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进一步完善,预报时效得到延长,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得到提高。

3、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

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手段不断完善、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明显提高

,基本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城乡均等化。4、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责任制基本明确,气象灾害防御职责及内设机构设置更加规范,部门间应急联动防御机制得到有效落实,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5、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进一步提高

气候资源监测评估以及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积极应对资源环境压力提供有力气象科技支撑。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5

今年我区天气气候总体正常,无重大气象灾害发生,但仍呈现灾害性天气多发,极端气候事件显露的特点。冬季低温冰冻阶段现,持续暴雨初冬袭,大气静稳霾日频,对流天气初雷晚。春季气温低迷春来迟,阶段阴雨多滋扰,短时暴雨频造访,对流天气来去匆。夏季天气凉爽高温寥,日照偏少创历史,梅雨丰盈过程频,“凤凰”台风穿港城。秋季初秋连晴降水少,干旱显现火险高,雨少风弱雾霾现,冷强暖弱入深秋。今年主要气象灾害有:较强冷空气、低温冰冻、连阴雨(雪)、强对流(雷电、雷雨大风、短时暴雨)、台风、暴雨、雾霾等。

1-11月(截止11月中旬)我区平均气温18.7℃,比常年偏高0.7℃;降水量__01.5毫米,比常年偏多__7.3毫米;降水日数136天,比常年偏多0.5天;日照时数1234.5小时,比常年偏少382.3小时。区域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5.2℃;降雪日5天,积雪日1天,低温日(≤0℃)8天,冰冻日16天,霾日89天,雾日5天。

1、深化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提升决策服务成效。

(1)加强值守,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保障服务。面对我区复杂的天气气候条件和日益严峻的气象灾害防御形势,我局始终将气象防灾减灾、保障公共安全、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和保障服务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年内较好地完成低温冰冻、连阴雨(雪)、暴雨、台风、强对流、大风等(重大)灾害性天气保障服务,其中“凤凰”台风为历史上自9806号台风以来第二个穿过我区的台风,具有登陆次数多影响时间长风雨强度强等特点,正面袭击我区,给我区带来大暴雨和内陆区域7-9级,沿海区域8-10级,沿海海面9-11级大风,局部海域12级严重风雨影响。

(2)精心服务,做好重要节假日、重要活动、重大工程、关键时期、过程性天气等气象保障服务。根据今年的气象服务重点和业务工作特点,我局进一步完善天气预报预警流程和规章制度,严密跟踪监视、精心分析会商、主动扎实服务,切实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应对灾害天气、保障重点工作、服务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保障完成重要节假日、重要活动、重大工程、关键农事、过程性天气等气象服务。呈报气象呈阅件5期,气象信息内参29期,气象决策应急现场服务5次。

(3)积极融入,扎实落实“五水共治”气象职责任务。履行“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全力做好“五水共治”气象保障任务。根据“五水共治”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气象专项服务方案,全力完成气象保障任务,气象内参12期,重要天气过程专题周报43余次,重要气象信息短信120余条。按要求制定县域突发暴雨精细化监测预警工程实施方案,启动试点县(市、区)建设,落实“五水共治”专项考核任务。

(4)加强合作,发挥气象应急联动保障职能。主动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合作,强化联动应急与共推共建共享机制,与农林(海洋与渔业)、海事、水利、国土、旅游等部门共推农业、森林防火、海洋港口、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旅游景点等灾害防御和共建合作机制;与环保部门共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信息宣传和研究合作机制;与民政、科技等部门共推生态环保、综合防灾体系建设和宣传培训等工作;与涉海、涉农、涉企、涉灾、涉防等多部门和行业开展数据共享和资源共用,公共服务效率和公共安全防御效益日益提升。

2、丰富公共气象服务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效益。

(1)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拓展宜居城区和民生实事新举措。继续修订和公布年度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承诺,全年有序开展数十类气象公共服务工作。继续推出并扎实落实气象为民服务五件实事,以为民实事工作呼应社会需求和群众关切。深化特殊群体气象服务工作,与区残联联合推进“气象进万家,心系残疾人”特色服务,谋划手语气象服务新模式。

(2)深化公共服务要求,拓展气象信息新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开设“__气象”官方微信和“__气象”官方新浪微博,提供“双微”气象新服务。完成__公共气象服务网升级改版,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

3、强化气象科技创新,提升专业专项特色服

务能力。(1)扎实推进__港口气象中心建设。强化方案调研、技术研究和合作共建,根据建设方案制定“八个一”( 一个前期调研报告、一套岗位人员队伍、一套监测系统建设、一套业务平台开发、一个服务流程制定、一批服务产品开发、一个周年方案制定、一套合作机制建立)建设任务,全面推进港口气象中心各项工作进度,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港口(海洋)气象服务20__年度提升方案目标任务,在加强沟通,促进合作;优化平台,促进服务;加强研发,丰富产品;优化布局,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提升水平;建章立制,优化流程等六个方面得到有力提升。

(2)积极探索梅山保税港区气象综合服务新思路。针对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和科学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新要求,积极谋划气象服务新思路,结合实际按“四有”标准(有综合观测基地、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固定气象服务联络人、有固定气象服务产品)积极推进梅山保税港区气象综合服务工作,努力发挥气象在保障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防灾减灾、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有序推动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再深入。依托智慧气象项目建设,建立交通、农业、旅游、海洋、防雷等专业服务分平台,气象服务精细化、专业化、针对性有效提升。同时多形式多渠道做好各类专题专项气象服务,积极做好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做好重大项目和重大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候影响分析评估。

1、有序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快我区气象事业发展。

(1)按计划完成年度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依托__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平安__建设、生态__建设等各项现代化建设工作和上级气象部门的项目和技术支持,__气象现代化工作稳步推进,促进气象监测分析预报预警能力逐步提升。建设完成梅山综合气象观测站项目、__区智慧气象服务系统一期项目、雨雪冰冻观测项目等;中国气象局海雾综合探测基地试验项目启动建设。

(2)按要求推进“五水共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项目。根据各级党委政府对“五水共治”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省市区三级政府就“五水共治”气象保障工作的要求,积极谋划完成我区“五水共治”工程气象保障任务。开展突发暴雨灾害气象保障工程建设项目调研、实施方案制定、项目立项等工作。

(3)评估“__”谋划“__”,依靠气象现代化推进事业再发展。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倒排工作计划,加快有序推进,尤其对部分现实存在困难的项目,进一步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同时启动“__”气象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将气象现代化发展规划与我区总体规划体系以及我区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2、强化气象社会管理,推进企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

(1)突出重点,探索企业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新模式。__区危化企业多、临港工业密、企业规模大、经济总量集中,对气象灾害敏感度高、灾害危害大,尤其是雷电灾害防御形势严峻。__局紧密结合当地平安建设重点工作,着力推进以防雷安全监管为重点,以企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企业自管”相结合的防雷管理工作新模式,推进企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向社会化、规范化、常态化迈进。

(2)强化管理,规范施放气球活动各环节。为进一步消除隐患,规范__区施放气球活动,7月印发《__区气象局进一步规范施放气球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未按规定报批、未按审批规定使用氦气充灌、未按规定设置识别标志、施放现场无人值守等情况,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检查,有关单位施放气球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明显提高,施放气球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3)狠抓落实,防雷设计施工跟踪和防雷装置年度检测工作有序开展。努力克服我区防雷安全隐患大,技术服务要求高,技术人员不足,保障体制不畅等特点,进一步加强防雷技术服务和现场监督,努力保障重点企业、公共设施防雷装置运行安全,全年开展现场服务1000余次,服务企业350余家,其中定期检测检测点达到24000余个,年检及时率、复检率、应检已检率达99%以上。

3、强化气象服务入基层,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效益。

(1)建立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促进区、镇(乡、街道)、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进一步修订完善;梳理调整气象防灾减灾“四员”队伍结构完善,气象应急联动人员扩充至4000名;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和气象灾害特点,强化涉化企业以雷电安全为重点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跟进安全宣传、技术服务和部门管理,培育指导条件成熟的企业创建全省首批气象灾害防御示范单位(企业)。

(2)强化气象服务入基层。根据市区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开展基层气象服务站建设,送气象服务进村(社区)、重点单位、有关企业。建立健全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机制,进一步扩大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联系卡”发放,纳入专业气象短信服务名单。针对农村仍是防雷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免费送防雷技术服务进村(社区),义务开展社区用房防雷安全排查。

(3)落实区镇(乡、街道)两级气象防灾减灾视频通报业务试点工作。完成气象灾害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印发《__区区镇(乡、街道)间气象防灾减灾视频通报业务办法》,建立通报业务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开展技术培训和业务试验,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气象信息互通和工作联防,进一步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决策会商信息互通机制,提升防御准备和应急反应能力。

4、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理清深化改革新思路。

(1)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使审批制度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气象行政审

批工作全面提速、上档,气象业务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1.3个工作日。在气象证明服务中简化开具气象证明服务流程,压缩办件时间,科室联动,调取当地自动气象站的监测数据传输到气象证明网络系统,使得服务对象当场就可以取走原本两个工作日才可以完成的气象证明。进一步完善“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严格执行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和气象非税收入收费标准。(2)理清气象行政权力清单。根据理清权力清单的总体要求,依据气象法律法规规章,认真梳理权力清单指导目录,从101项原始事项,确定61项权利事项,完整、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权力清单,做到依法履职、审批简化、用权规范。

(3)谋划防雷技术服务改革过渡。充分调研,开展防雷中介机构改相关问题研究及过渡部署。根据__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探索防雷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改革工作,经深入调研,基本思路形成,努力落实方案出台和若干家有意愿入驻本区的防雷技术服务中介结构的备案准备工作。

1、加强气象宣传,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根据__省宣传部、气象局等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宣传工作的意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气象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气象宣传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全民科学素质教育成员单位职责,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全年结合我区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防御特点和科普工作重点,以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周、安全生产月等为契机,结合五水共治、生态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了“四进”(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宣传、广场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指导__实验学校校园气象站建设,一名同志荣获全国校园气象站优秀辅导员称号。

2、狠抓作风和廉政建设,促进工作作风转变。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与反腐败工作,强化管理提高效能。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落实中央、省、市“八规六禁”和区委关于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部署,认真开展气象部门第十三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__区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纪检监察员主动向区纪委汇报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情况、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年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等内容。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完成地方和部门两次财务审计工作,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和财政保障机制规范化。积极参与全区中层负责人作风效能考评,促进服务意识增强和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宗旨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进一步提高,秉传承、强队伍、树形象,积淀深厚的气象文化底蕴,不断提升气象事业软实力。

3、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强化跨部门多领域合作研究,《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蔬菜种植的关系》、《__区霾特征及天气形成机制研究》、《__港口气象服务产品与平台开发》三个科技项目分别获区、市立项,5篇学术论文获得交流或发表。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参加预测报、防雷、财务、信息、网络安全、法制等各类专业培训、业务比武和学历晋升学习。以“立足岗位讲奉献,服务群众创佳绩”为口号,积极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工作有序推进,为促进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根据中央和中国局的统一部署,3-10月集中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省市气象局和区委活动办的精心指导下,结合实际,认真落实规定动作,精心开展自选动作,坚持边查边改,有序进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组织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搞好学习教育、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查摆问题,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确保整改落实,加强建章立制,建立长效机制。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使干部职工深受教育,作风转变取得明显成效,突出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群众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制度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气象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

从今年工作实践来看,在工作中有以下四点问题和困难。

(一)气象精细化预报能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气象社会管理能力还不能满足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更高更精细化更广泛的需求。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支撑能力提升不快,全方位多层次服务能力不够,精细化监测预警能力不强。

(二)气象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技术支撑能力不强,在保障临港工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核心领域方面切入点不够,具体抓手不多,服务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三)全民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虽已初步建立,尤其在政府主导气象灾害防御部署和抢险救灾方面,部门各司其职又密切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但全社会民众自主应急避险救灾意识还不强,应用各类应急知识主动开展自救能力不够。

(四)人才队伍总量和质量与日益拓展逐年强化的气象工作职能不相匹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气象各类法律法规规章的逐步健全,气象部门在承担原有的气象基础业务工作基础上,在气象公共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社会管理等方面职能大幅度拓展和不断强化,急需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配置和保障机制配套,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和气象职能的全面发挥。

(一)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建设、廉政和作风建设。加强气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创建工作质量。

(二)提高气象保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特别是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分析预警和服务能力。做好气象服务民生、防灾、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推进城乡气象“两个体系”建设。重点在发挥效益、加强服务、规范管理上下功夫。

(四)积极面对__防雷安全工作形势,强化防雷技术服务和社会管理。通过纳入区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强化企业气象防灾(防雷)安全主体职责,通过防雷技术服务扩组,提高防雷技术服务效率。

(五)广泛开展气象宣传工作,深入推进“平安__”建设进程。

六)精心谋划气象现代化发展,开展气象发展“__”规划问题研究和编制工作。(七)深化气象改革,强化履职能力。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各项部署,重点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在正确履职上做功课。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6

1 冻害的发生与防御

果树生长都有一定的温度范围,特别是冬季低温限制其分布。幼树比大树更容易发生冻害,在容易发生冻害的地区对于1~3年生的幼树要特别注意保护。预防措施主要有:加强树体越冬保护:幼树采用埋土、缠膜措施;大树采用主干培土、包草、缠薄膜、涂白、喷施保护剂等措施(图1)。一般树干西北侧容易先发生冻害(图2),在果园西北面栽植防风林,为果园挡风可有效防治冻害。选抗寒品种或抗寒力较强的砧木进行高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品种的抗寒能力。

图1 枣幼树培土和缠胶带防冻

图2 苹果大树树干受冻状况

2 抽条的发生与防御

在我国北方地区早春升温快,并且气温上升的比地温快,地上失水后,地下的根系难以补充,就造成枝条失水干枯,这种现象叫抽条。一般多发生在气温回升快、干燥多风、地温较低的2月中旬至3月下旬。发生抽条的多是幼树,因为幼树长势旺,枝条不充实,所以容易发生抽条。

防止抽条的主要措施有:在生长后期,控制土壤水分、不施氮肥而施磷钾肥、多次摘心抑制枝条徒长、喷施生长抑制剂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措施可有效防止抽条;营造防护林、树干涂白、果树培半圆形土埂、秋栽幼树卧倒埋土、树体喷施保护剂(羧甲基纤维素)等;缠塑料薄膜是防止抽条较好的办法,薄膜要做到严、紧、薄(图3)。

图3 樱桃幼树缠膜防止抽条

3 晚霜危害及预防

我国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早春气候变化大,经常有冷空气活动,同时这个时期又是果树开花坐果的时间,非常容易发生冻害。晚霜多发生在凌晨,当气温骤然降至-2℃的时,苹果就会遭冻害,有时低于5℃的低温持续时间长也会对坐果造成伤害。霜冻时凌晨地面出现的一层20厘米的冷湿气层,会使果树枝条、花芽、花朵等器官受冻。果树的花芽,分化越完善抗冻性越差,顶花芽较腋花芽分化完善,顶花芽易受晚霜危害。

预防晚霜冻害的措施主要有:建果园应建在缓坡地带,平地建园要在主风向建防风林带,以改变果园小气候;选栽抗低温能力较强的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早春不要偏施氮肥,生长季节氮肥施量不要过多,增施磷、钾肥;春季灌水,延迟果树发芽,花前灌水2~3次,可延迟花期2~3天;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和天气预报,当气温降至5℃以下,或地面最低温度降至0℃以下,则可能发生晚霜,霜冻来临前进行熏烟防霜,可提高气温度1~2℃,在果园上风头放6~10堆(每堆约25千克或更多的)熏烟材料(落叶、秸秆、杂草),每隔20~25米放1堆(图4),点燃熏烟防霜,但点燃后应只冒烟不要发生明火;利用大型吹风机,在果园内隔一定距离设点,将冷气吹散,也可有效防止霜害。

4 日灼现象与防御

日灼是由阳光对果面或枝干的直接照射引起的,日灼多发生在华北、西北光照充足的地区,尤其在山地和丘陵地果园发生较多,严重影响苹果品质。多在果实上发生烫灼状圆形斑,在绿色果皮上呈黄白色,在红色果皮上为浅白色,斑块无明显边缘,当果实已全面着色时,日灼部分仍呈浅白色。果树南面或西南面的枝干,常常发生浅红紫色块状或长条状的日灼斑,有的条斑长达1米左右。发病较轻时,仅皮层外表受伤;严重时,皮层全部死亡,乃至形成层及木质部外层也死亡。小枝严重受害时枯死,夏季多日阴雨后突然晴天还能造成叶片日灼。

主要的防治措施有:果园适时灌水,及时防治其他病害,保护果树枝叶齐全和正常生长发育,有利于防止日灼发生;采用树干涂白、缚草、涂泥或在夏季喷洒2%的石灰水(图5);在修剪时在主干保留一些直立枝,避免枝干光秃,特别在向阳面留些枝叶;大伤口及时涂保护剂;生长期应及时灌水,避免叶片生长受阻,加剧枝干的日灼;干旱地区越冬前要灌足冬水,减轻日灼伤害;套双层纸带果实必须分两次脱袋等。

图5 树干涂泥防治日灼

5 雹灾的预防

雹灾是夏季时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在有些地方还经常发生。雹灾能够造成果园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甚至造成果树被砸伤,造成严重损失。在经常发生雹灾的地区最好建造防雹网来预防,虽然投资较大,但可以一劳永逸,还能防止鸟害。发生雹灾后应根据果园受灾程度进行救治,坚持救管并重、地上地下同步、树体救治为主、救治与加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受灾果园枝叶受损严重,养分消耗大,要加强水肥,每亩增施高级有机肥150~25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40~60千克,以利树势恢复。受灾后由于枝叶受伤很容易感染病菌,必须在雹灾后马上喷一遍杀菌剂。同时结合喷药,每隔10~15天喷施1次营养液;受伤面积较大或受伤死亡的枝条从未受伤的地方剪除,以利伤口保护,促其生长;受伤果树伤口处起皮、裂皮要刮平,刮后可涂抹长效康复灵,伤口小,不必涂抹;清除落地枝、叶、果。

6 大风危害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