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1

关键词:有机化学;安全教育;实验教学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指出: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与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实验教学都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在以化学为基础的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中,有机化学实验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扩展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方式、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1]。如果要上好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学生清楚地了解整个实验的内容、步骤,不仅要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而且要深入了解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的性能与安全使用方法。有机化学实验所使用的试剂与无机、分析、物化等实验有很大程度的区别。有机化学实验所用试剂大多为易挥发、易燃烧、易爆炸、有毒性,反应物、产物及副产物均为有机化合物,均为化学危险品,特别是副产物是未知的化学物质,具有不确定的安全隐患[2-3]。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课前预习、实验过程到课后实验报告的撰写都必须贯穿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将安全教育贯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精选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步骤,完善实验装置,深入实验思考,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目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

1安全意识贯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全过程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机实验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机化学实验课与有机化学理论课是学生培养计划中两门平行的独立课程。有机化学实验与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相比,其特点之一是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实验试剂具有刺激性、腐蚀性、毒性或者易燃易爆,实验装置组装比较繁琐,实验操作涉及高温加热、加压、减压,实验过程中容易引发火灾和伤害事故等。学生在工作中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及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减少安全事件,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有机化学实验室正是培养学生具有这种意识的有效场所[5-9]。因此,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任务。1.1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覆盖化学、应用化学、材料、药学、食品、医学、生物、海洋科学等几十个专业,而有机化学实验课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由于在中学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机化学实验课开设很少,多数学生几乎没有亲手做过有机化学实验。在大学时期进入有机化学实验室时,许多学生面对有机化学实验室和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有些不知所措,更缺乏安全意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有机化学实验开始之前必须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如进入实验室必须养成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的习惯,不许将食品及饮料带入实验室,实验过程中要戴手套,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离开实验室要洗手及关掉水闸、电闸、气闸等。1.2强化实验教学安全意识。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分为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与高分子化学实验等5大基础实验课程。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为有机化合物,具有种类较多、结构复杂、性质特殊(易燃、稳定性差、有毒、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等)、反应复杂(反应慢、非单一反应)等特点,这些特点必然导致有机化学实验在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如下问题:(1)具有一定安全隐患;(2)试剂消耗量大;(3)训练的操作程序多,且多为连续操作;(4)需要的时间长;(5)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等。有机化学实验的一些安全隐患已经涵盖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及高分子化学实验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1.3安全意识融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自始至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稍不小心,就会发生烧伤、割伤或被试剂灼伤,严重的可能出现爆炸、伤人致命。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分为3大模块,有机化合物分离、有机化合物合成与有机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基本实验包含蒸馏、分馏、萃取、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与水蒸汽蒸馏等。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包含烷烃性质、芳烃性质、卤代烃性质、醇酚醚性质与醛酮羧酸性质。从以上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可以看出,有机化学实验无论是原料,还是产物都属于危化品,属于易燃、易爆类化合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整个过程中都要贯穿安全教育。如开始称取化学样品时,要告诉学生针对试剂(样品)不同的化学性质,采用不同取样器皿;实验结束后,所有的试剂及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要针对其化学性质,采用不同的回收器具,用不同的办法进行保存,确保安全。

2安全知识融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各个环节

有机化学实验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起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与动手的能力。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状况,需要灵活面对、临机处置,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好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求教师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些知识与技能。本文把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分为4个教学阶段,即课前预习、课程讲解、实验操作和撰写报告[10-12]。为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知识融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每个阶段。对于教师来说,该课程不仅是有机化学实验知识的教学,而且是有机实验安全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取有机化学实验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学到了有机化学安全知识,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目的。2.1课前预习——评估安全风险。如果要达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确保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以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同时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融于预习之中。为了提高实验效率,把学生将要在课堂上进行操作的实验,全部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课前预习。如在预习“乙醇蒸馏”实验时,课件告诉学生如何选择热源,如何控制蒸馏时不能将烧瓶中液体蒸干,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危险。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学生一定要学会安全风险评估,对实验课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风险评估,确保每次实验课的安全。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学生要牢记如何安装仪器、将要用到哪些仪器、实验过程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同时通过预习,学生要了解在每一步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安全风险、如何避免、如何解决;一旦出现安全事件,如何采取应急措施,立即解决。如在预习“熔点测定”实验时,该实验要防止如下安全事件,如温度计打破、水银散落,温度计套管上的小洞不能指向旁边的学生,防止酒精灯起火,防止烫伤、烧伤,b形管必须干燥,防止有水,以免甘油外溅。为了有效防止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如在预习“四氢呋喃除水”实验时,该实验最大的风险是产生氢气,氢气见光容易爆炸。针对这一安全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如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先要在敞口容器里,钠反应一段时间,必须使用微小的钠粒,使反应缓慢。此外,在预习阶段,师生还要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2.2课程讲解——注重安全细节。课程讲解阶段是在学生动手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对本次实验内容进行系统讲解的过程。在该教学阶段,教师应告诉学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明确所需仪器设备、药品的种类和用量,讲明实验条件、实验中将出现的情况等,特别是让学生了解在实验操作中、实验反应中的安全知识。在该教学阶段,培养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掌握好相关的安全知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如在讲解乙酰苯胺重结晶实验时,该实验掌握的安全知识包括如何避免沸水外溅烫伤、趁热过滤时烫伤、玻璃打破的刮伤等安全知识。2.3实验操作——警惕安全事件。实验操作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关键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此外,实验成败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实验课程的成绩,关系到学生是否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感兴趣。在此阶段,由于学生独立操作,以及有机化学实验的独特性,可能因学生操作流程发生的变化、化学药品数量的称量不准确等,都会导致化学反应发生变化,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要特别警惕安全事件的发生。如在“正丁醚的制备”实验操作中,为了确保实验安全,警惕以下事项:实验装置必须规范,三口瓶与冷凝管夹子必须固定在同一铁架台上形成一个整体,摇动时避免玻璃断裂,使正丁醚着火;浓硫酸取用必须按规程操作,否则容易灼伤;反应前在三口瓶中加入沸石,防止反应暴沸;检查分水器是否漏液体,以免正丁醇燃烧等。2.4实验报告——扎牢安全意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最后教学环节——撰写实验报告,也就是实验总结。基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求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时,一定认真分析此次实验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使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得到升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在撰写“正溴丁烷的制备”的实验报告时,一定要总结该实验的安全知识,如使用浓硫酸,要如何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反应中生成酸性气体溴化氢,除用吸收装置外,应在通风条件下进行操作,防止中毒事件发生;正丁醇及副产物正丁醚和1-丁烯都易燃烧,要防止着火事件发生;因此,对实验产物正溴丁烷应全部回收,登记入账管理等。

3结语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2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本科生;科研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77-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实验课是化学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从理论课程的学习向从事科学研究过渡的重要桥梁。尤其是有机化学实验,以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安排为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分两学期开课,每学期100学时,共计200学时,是化学专业中学时最多的实验课程。本门课程对于巩固学生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其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有机化学实验课起到桥梁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地从理论学习的模式转入科学研究的模式,笔者根据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评价系统的改革三个方面探索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实验课教学观念的转变

1.任课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本科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1],为其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很多高校实验课程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有机化学实验课经常被视为有机化学理论课的附属课程,一般年长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愿意去带实验课,最后只能安排一些新进的年轻教师去带课。与此同时,许多任课教师力求简化、敷衍了事,对学生放松要求,这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不利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让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或是科研做得比较好的教师参与其中。这样,一方面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能将其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例如在《用脂肪提取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中,由于中间回流、提取的过程时间较长,我们可以采取先给学生讲解如何提取装置的组装,待装置搭建好,体系开始回流后,再讲解后面的实验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实验过程中空出时间,导致学生没事情做,凑到一起说笑,玩手机。另一方面,教研室多年积累的优良、教风、教学传统也会得以传承,起到了薪火相传的作用。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渗透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前沿科技知识,科研做得比较好的教师甚至可以将他们平时科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讲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讲《化合物熔点测定实验》时,我们使用的是毛细管熔点测定法,而现在我们做科研一般是用数字或是显微熔点仪,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加精准,但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前者呢?这是因为毛细管熔点法虽然不是最精确的,但由于样品用量少、简便易行,还是被广泛采用的,而且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认并采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实验课,培养其综合的科研素质。大学生多年来学习过程中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如何转变学生的这种观念,任课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首先是对有机化学实验认识观念的转变,跟理论课相比,实验课更要重视课前预习(很重要,这相当于科研工作中的文献阅读),还要消除学生的两个误区(即使是化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有机化学实验也会有极端的认识):一种是一说到有机化学实验马上就想到的是易燃、易爆、剧毒等,于是做实验时畏首畏尾;另一种是要有“奋不顾身,敢于牺牲”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就。这两种极端的认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前者会对有机化学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后者容易在实验过程中造成事故。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有机化学这门学科。例如在实验中涉到有危险性的试剂或操作时都要重点强调(如浓硫酸、金属钠、乙醚等)。通过具体地讲解试剂的特点、性质和使用注意事项,既让学生对相关试剂、仪器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其安全意识。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其他科研素质的培养,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严谨与实事求是的态度、团队合作意识等,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无论是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还是走向工作岗位都将是受益匪浅的。

二、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1.课程讲解增加互动提问环节,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其中。作为教师不应恪守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不能照搬理论课教学的模式。通过实验课的教学,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本门课程里所涉及的若干反应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等,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的科研素质与能力。另外,实验课的教学不能像理论课那样只有教师在讲,讲完大家就去实验。有的教师把整个实验的内容讲得非常仔细,所有的注意事项也完全指出。即使这样也可能会出现两种问题:(1)学生做完这个实验并没有真正掌握该实验,他们只是“照方抓药”地完成实验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作用并不大;(2)还有一部分学生,实验做得并不顺利,这是因为他们只是应付性地完成了预习报告这一环节,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实验。当教师在讲到关键问题或注意事项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也并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原理,导致实验过程中状况百出。因此在实验讲解过程中,教师不能平铺直叙地讲解,要举一反三、前后知识联系,因为实验课上很多用到的知识都是理论课上学过的,同时多以提问的形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这样既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是一种监督,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能力。

2.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与理论课相比,实验课的教学形式可以更丰富些,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就应该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这个过程可以循序渐进,从前面说的提问环节可以逐渐过渡到让学生上台来讲(比如:实验原理或是实验中要注意事项等)。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试着来讲解全部的实验课内容,让学生自己做一次“教师”。多媒体教学已经渗透到了所有学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果实验室配备了投影仪,可以让学生将要讲的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来讲解,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组负责一个实验,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并查找资料,制作幻灯片,讲解完,其他同学也可以提问。在学生讲完之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注意事项的强调。这种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形式,活跃了教学气氛。

三、评价系统的改革

有机化学实验虽然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一般只作为考查课,即其成绩是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由任课教师打分。由于学分比较重,学生还是很重视的,如果只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而不改革成绩的评价体系,可能会造成打分的不公平。实验课的成绩一般由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几部分组成,但很多时候任课教师还是很看重实验反应的收率,这种考核方式引起的后果是学生只是片面地追求产物的收率,根本不注重实验过程,进而忽略了对于规范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等方面意识的培养。因此,只有将评价方式也进行改革,学生才会真正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实验、每一步操作。在基本按照上述几个方面进行评分的原则下,侧重于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两个方面。课堂上的表现,不只是实验操作,还包括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遇到问题时能否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实验结束后打扫卫生的情况等。在实验报告方面,不只是看其是否书写的清晰,还要看实验现象、收率、实验结论是否记录的规范完整,实验日期、实验装置图是否准确记录,以及课后的思考题或是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否做到了认真思考,并分析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上述这些方面是能够真正反映一个学生是否用心去做实验,是否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对于实验所得的产物,要综合分析其收率、颜色、状态等并给出评价。例如,如果一个学生本次实验不是很成功,但其操作规范,并且能够在实验报告中对其相应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那么本次实验的分数就不会太低。相反,如果某学生本次实验虽然结果很好得到产品收率较高,但在实验过程中有很严重的违规操作,或者书写实验报告时照搬教材或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甚至杜撰实验数据,也要对其成绩适当扣分,严重者甚至要对其进行警告。此外,还要鼓励那些在实验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踊跃发言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2],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对于在这些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要适当在其总成绩中加分。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从学生的反应上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所带班级的学生中,有的在国家大学生化学竞赛中获奖;有的出国深造;有的被保送到中科院或“985”重点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作为化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科研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3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Exploration in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Chen Zhen, Jiang Dong, Cao Xiaoqun, Zhang Changjun, Jiang Hongli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6, China

Abstract: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fundamental experiment. Aiming at the defects of conventional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practice in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including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laboratories, open experiment teaching, study of microscale chemistry and examination systems. The teaching quality has been enhanced via reform.

Key words: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有机化学实验是现代诸多理工科课程的重要基础实验课,是医学、药学、化学、化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农药学等学科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实验课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安排学时偏少,实验内容单薄且较为陈旧,使用化学药品的量也较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有机化学实验,并不能达到上述能力培养的要求,也难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成绩往往仅根据实验报告判定,这种评分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真实的实验水平,由于实验报告之间差别小,打出的分数相差甚微,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甚为普遍。同时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实验所用的教材、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提高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水平,确立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这一课题,列入了我校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并针对上述问题,设立了多项子课题,由相关教师负责牵头研究。

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这一课题下,细分了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目标的确定,多种设计性、开放性实验的开展,实验微型化研究,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式的改变等多项子课题。通过对上述子课题的研究,对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1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目标的确定

高校实验室种类各有不同,规模也相差较大,但从功能上来看,主要分为教学和科研两大类。据此可以将高校实验室大致划分为教学型实验室和科研型实验室。科研型实验室与教学型实验室在实验目的、管理体制、办公区域等诸多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我校有机化学实验室每年承担着约4000名普通本、专科生的实验教学任务,属于典型的教学型实验室,根据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我们确立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目标。

教学型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入手。软件方面有管理体制、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技术队伍等内容;硬件方面主要指仪器设备的购置、更新和维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我院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将原有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改为学校、学院二级管理的新体制,实验室也由隶属于教研室管理改为由院设立大的实验教学部管理。通过改革整合了实验教学资源,统一了仪器设备、实验耗材的采购及实验课程的编排,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实验耗材的采购成本得到了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得以均衡分配。我院同时还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鼓励原有的实验技术人员在职进修,并引进一些高学历人才充实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来,使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仅能担任授课、指导实验、维护维修仪器设备等日常工作,还能指导学生的设计性实验或自选科研课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人才保障。我院还加强了仪器设备的管理并引进了多台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充分保证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我院还加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室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已逐步实现了网上预约实验及实验教学网上反馈;通过仿真软件开设虚拟实验和仿真实验也在逐步开展中。这些措施使我院的有机化学实验室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果。

2多种设计性、开放性实验的开展

有机化学教研室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在每一个学期末,有机化学的任课教师根据实验室可供使用的时间、仪器设备等条件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实验项目,实验室汇总后在校内网站上公布,有兴趣的学生可报名,在相应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我校开设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大体可以分为了解和学习使用新型仪器的实验、扩展性实验、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开放性实验3种类型。了解和学习使用新型仪器的实验有“现代有机合成仪器的使用”“现代有机分析仪器的使用”等开放性实验。这些实验与传统的熔点测定、减压蒸馏等实验相比,使用了一些新型的、先进的仪器。学生可以接触到有机合成装置,旋转蒸发仪等普通学生实验难以使用到的仪器,因而学生积极性较高,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实验的扩展性实验有“多种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和“没食子酸甲酯的合成研究”等开放性实验。这些实验可以认为是对“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乙酸正丁酯的合成”等常规教学实验的一种拓展。这种类型的实验相当于让学生进行几个较为简单的文献实验,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实验与各个实验指导教师目前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有关,具体内容可以不断变化,有些还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这些实验中,学生不仅成为了教师的科研助手,而且自身也得到了锻炼。

我校实施的这些开放性实验难易程度各不相同,所需时间也有很大差异,因此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有利于激发化学基础较弱的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中等水平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还给了一些对有机合成有热情、有天分的学生一个提高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一做法切实可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实践技能的获取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也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这一工作的进行需要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需要教师和实验员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还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支持和鼓励措施。一些探索性实验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科研水平。

3实验微型化研究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实验操作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试剂和玻璃仪器。近年来,由于化学试剂和玻璃仪器的价格不断升高,化学实验所需经费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困扰化学和化工院系的一个问题。虽然学校对实验教学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学生的数目、开出实验的项目也在迅速增加,经费不足的压力始终存在。另外,有机化学实验所用的试剂大都易燃、易爆、有毒,很多实验中使用的芳烃类溶剂还难以降解,会对实验室及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污染。如果通风条件不好,有毒气体排出不畅,更会使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受到危害。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气、废液等直接排出实验室,会对校园环境产生污染;如果由专业回收公司处理,又需要增加一笔经费。要解决这些问题,做到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金,进行实验微型化改革是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针对原先开设的部分常规实验存在污染大、实验成本高等问题,将薄层色谱、纸层色谱、乙酸乙酯的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合成、阿司匹林的合成、甲基橙的合成等改成微型化实验,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机化学实验微型化的改革具有多方面的成效。减少试剂的使用,节省了实验经费,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还减少了废弃化学品的排放,学生的实验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微型化有机化学实验的开展还有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环保意识。

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与所使用的实验教材有着密切的关系。微型化实验的开展更需要专门的教材与之配套。课题组针对我院实际教学情况编写了《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编写的教材吸收了一些有机化学最新的研究内容,还增加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验,增强了趣味性。尤其是实验教材中加入了相关微型化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4实验的单独设课及考核方式的改变

课题组对2009年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进行了单独开设的试点,实验的单独设课和考核使得学生加强了对实验课的重视,取得了较好效果。我院还对学生实验评分方式加以改革,在考虑到大学一年级学生普遍重视分数这种心理背景下改革实验评分制度。课题组针对有关实验制定了可以较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实验水平、鼓励学生动手积极操作的评分标准。这种改革给学生造成一种动力,促使学生努力提高实验技能。在实验全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验的不同进程进行追踪考核综合打分,在打分中根据学生实验质量高低注意拉开成绩的差距。这一成绩评定方法与普通的实验教学只是根据实验报告打分有根本的不同,与实验课程的考试有相似之处。这一考核方式要求小班化教学,实验室的学生数要少,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要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核过程的客观公正,促使学生提高实验水平。我们利用改革后的考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多次有机化学实验技能比赛,增强了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学习热情。2010年课题组对化工类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全部单独开设,并强化考核,实行卷面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

5 结束语

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通过上述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山东省举办的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中也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课题组成员还将继续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增强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性和可推广性,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世芳,周艳,邓文娟,等.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78~179

[2] 余兆菊.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1):65~67

[3] 江栋,曹晓群,孔茜.论高校教学型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46~147

[4] 陈震,张昌军,曹晓群,等.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3:100~101

[5] 杨小弟,张英华,周耀明,等.大学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7(4):104~106

[6] 周鲜成.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07,5(4):57~59

[7] 曹晓群,刘欣.结合科研工作开展学生设计性实验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6,3:135~136

[8] 曹晓群,朱晓慧,王玉民.化学实验微型化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1:24~25

[9] 张昌军,陈震,原方圆,等.化学实验分步计分制对基础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65~67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4

【关键词】教学实践;有机化学实验;学习兴趣;主体作用;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我校应用化学的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正确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鉴别、和分离提纯的方法,能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初步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应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化学、应用化学、化工工艺和食品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开发及管理工作,所以更应该学好有机化学实验这门课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应化专业学生而言,学好有机化学实验,对他们后续课程如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才能学好有机化学实验,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本文从强调课前预习;重视课堂教学效果两个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这样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

一、强调课前预习

大学生的学习不同于中学生,大学里教学时间相对不足,有机化学实验课一次实验基本上是一个下午,一般是教师先讲大约三十分钟,然后学生自己在实验室做实验。实验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关键是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所使用的仪器,药品实际用量和性能。如果老师不强调预习,基本上没有学生去预习。如果学生事先不进行预习,照着书本上的内容去做实验,基本上不动脑,尤其是第二个学期,效果很差。我们可以在做实验前检查预习实验报告,通过抽查学生的预习实验报告,提高了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相对缩短了做实验的时间,能更快、更好的完成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重视课堂教学效果

怎样去搞好应化专业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首先任课教师必须做到认真、负责,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操作只有多实践才能掌握,然而在学时和资金的限制下,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和教师不断追求和研究的永恒主题。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掌握本领域渊博的知识首先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信服外,还需要教师改变循规蹈矩的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沉闷的学习气氛。具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主讲教师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学生照着书本来做实验。这种方式虽然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是也让学生产生很大的依赖性,不动脑,这样激发不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对实验进行创新的欲望。尤其是有机化学实验的第二个学期,若还是经常采取这种授课方式,效果不好。我们着重从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

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指导阅读法、启发式讲授法,对比法,讨论法等。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采用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合适的教学教法,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多种手段并用,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往届学生的调查,没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出来。例如:边讲边实验法,教师适当地讲解提示,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独自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可以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1],提高创新能力,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方面是老师压得太紧学生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导致学生的逃学厌学心理,另一方面是当老师给了学生自由,学生就以为真正的自由了,没有了义务和责任的担当,没有强烈自主学习意愿的学生也会沉迷于虚幻的游戏和各种与同学的攀比之中。

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动脑、动口、动手,在学有所得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形成认识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就会成为学生较稳定的,持久的学习动力[2]。例如:讨论法,教师不讲解,由学生自己做实验,然后分小组讨论。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思路,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有好处的。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参与探索,通过各同学之间的探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感觉课堂学习的轻松和自由。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些提问往往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提问的情景,有重点、有计划、有启发地提出的,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做实验时老师多走动、勤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实验操作错误。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实验记录要及时、真实、详实,由于每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都是不完全相同的,都会出现一些独有的现象,要求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进行总结与讨论。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活动空间,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供更多的、更好的科研平台,熟悉化学科研工作的流程,初步获得自主进行科研的能力。老师尽可能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大胆想象以及大胆下结论的能力,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学生做实验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实验,并演示搭实验装置,最后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对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任课教师提供及时的指导,能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消极心理和盲目性。

在抓好化学教学的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大本科生的实践力度,使本科生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本科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就业、工作的竞争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5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有机化学是化学科目的基础教学内容,是化学工业各个方向的基础性课程。而实验教学更是有机化学课程的重中之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的态度,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根据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结合各教学方法的优劣之处综合运用,保证教学效果,确保教学安全。

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及特征

有机化学是一门应用型较广的,与诸多学科相关联,具有基础性质的课程。与化工,生物,制药、农学、环境等诸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分离鉴定等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较为常见的有机反应、有机物的合成、分离,鉴定法等。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则是有机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对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以及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认识、总结能力,以及撰写试验报告的能力。近年来, 随着新反应、新技术和新合成方法的不断涌现, 交叉学科, 边缘学科的创建, 教学仪器, 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 以及现代分析技术在有机化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1]。如何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成为一线教学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根据上述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叙述和探讨,结合目前一线教师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情况,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使用频率较高,教学效果较好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主要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探索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辅助下自觉的进行知识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方法[2]。探究式教学法的一般途径是创设情境,设置疑问――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强化问题意识――实验探究,培养创新思维――以角色体验增强师生互动――细化内容,调动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作业,完成课堂内容升华。可以看出,这种探究式教学法通过一个情景,不断的引出新问题,新思维,并在学生的讨论中完成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建构,最终通过一定的任务完成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和总结。

案例: C2H6O的可能结构式

教师情境创设:我们知道C2H6O中的氧原子如果舍去,就是常见的乙烷。现在我们在乙烷分子中添加了一个O,那么新的结构会是什么样的呢?

实验探究: 学生用相关器材搭建模型

学生讨论: 根据每一组学生搭建成的不同分子结构,探讨这些结构都有哪些异同之处。如(CH3CH2OH和CH3OCH3)

二)模块式教学法

“模块化教学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表现和完善。根据该理论,为了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使学生在课堂中实践,在实验项目开发中掌握所学课程的知识点,并能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提高[3]。针对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处理,我们可以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分为基本实验、化合物性质及其鉴别、化合物合成与制备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包含其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教学实体,每个实体内部是一个独立的,健全的体系,同时每个体系之间也构成了整个有机化学实验的大体系。在模块化处理后,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也都需要进行微调以保证模块化教学特点的突出。

教学内容:实验基本操作(70%乙醇重结晶萘和水重结晶苯甲酸+两种不同的方法重结晶苯甲酸)

实验方法:重点突出学生上台示范环节

实验手段: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影像呈现分子结构、仪器、实验过程等内容

三)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以问题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在各个环节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所以,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在问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去设计每个环节的核心问题,以问题作为带动学生思维的动力。问题教学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多方面,多层次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和核心用实验、实践、讨论方法去探究――对所有问题逐一解决和完善,并做好总结。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且有一定的顺序,按照流程进行的问题教学可以将问题解决作为整堂课的核心,让学生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找到核心内容。

乙酸乙酯的制备

提出问题:根据反应式思考该反应的特点、浓硫酸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可逆反应的产率如何得到提高、粗产物中的成分等

实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可以进行多种实验方案,尤其是对不同催化剂的使用

问题解决:通过实验报告,现场回答,课后作业等形式对实验前所提问题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总结和回答。

参考文献:

[1]张卫民,冯宇,刁开盛.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v.16;No.5602:90-92.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6

关键词实验教学;有机化学;药品生产技术专业;高职

1传统有机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材编排与课时安排不合理

高职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与研究型本科院校内容结构基本相同,根据官能团结构或碳链结合官能团结构进行编排,含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醚酚,醛酮醌,羧酸等十四个章节[3],每一章节又遵循命名、理化性质、制备与来源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尽管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但高职高专只有三年学制,课时量势必要强行压缩[4],加之高职重点在于技术技能的培养,难以在有限课时内详细讲解所有内容。

1.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除课时少内容多外,有机化学具有理论性较强,识记内容多,相似度大,容易混淆[5]等特点,对于理论基础整体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未接触过化学教育的学生来说,有机化学的理论学习难度非常大。有机化学实验部分又多以简单的观察和验证为主。刘克建等认为当前有机实验还存在污染严重,学生兴趣寥寥;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依赖性强等问题[6]。苗涛认为有机化学实验存在内容设置不合理;实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欠佳;环保意识不足,污染情况不容乐观等问题[7]。强根荣等则认为有机化学实验存在实验内容零散,相互独立分割,重点不突出等问题[8]。

1.3教学评量方式陈旧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有课堂出勤率、平时作业及期末考试三大块[9]。靠课堂出勤率“强迫”学生学习;单一习题限制了专业知识的职业性,无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标准答案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10],反倒助长抄袭之风;期末考试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也只是临时抱佛脚。陈旧的考核方式难以考查是否达到有机化学的教学目标,无法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情况。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结合有限的课时及实验设施,达到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这一培养目标,是高职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改革

高职有机化学教学应模糊理论课与实验课程的界限,构建以实验教学为基础,通过综合实验项目,进行知识的有效整合,让学生“从做中学”。学生操作实验,熟悉反应流程,了解反应原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验态度。

2.1以实验教学为基础重组教学内容

[11]实验教学应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将命名、理化性质等知识点融合在产品制备验证实验中。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为例,整合理论3课时及实验4课时,开设环己烯的制备及验证实验6课时。实验前,学生需要进行实验前资料检索收集和反馈;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际的制备、纯化及验证等操作明确和熟悉制备来源、物理化学性质等,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他们“化学思维”的形成;实验完成后,实验报告及其他成果的呈现及转化,可培养和提升学生书面汇报和文本撰写的实际能力。

2.1.1实验前准备

[12]学生需要在实验前明确涉及物料。如环己醇、浓磷酸及产物环己烯的理化性质,环己烯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易燃等特性;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设备等作为课前作业,需要实验开始前提交。该过程不仅有利于教师发现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整体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检索、筛选和整合能力。

2.1.2实验中实操考查

实验过程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的能力,包括实验装置搭建,称量取样,实验监控记录等,注重学生实际熟练、准确操作技能的培养。此外,不确定的合成路线,学生可依据实验前准备,自由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操作台面洁净有序情况,危险试剂的使用规范及安全防护处理等考查评价,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强化绿色研发生产的理念,植入自我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1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实时记录实验情况,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处事原则。通过对最终的产品产率、品相等的小组竞赛有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制备反应结束后,通过分液、过滤、干燥及蒸馏等操作对环己烯粗品进行提纯,对终产物进行性质验证。如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高锰酸钾水溶液反应,进一步学习和熟悉烯烃的化学性质和鉴别方法。区别于传统实验教学中“照方抓药”,系统的综合性实验可让学生认识和明确自己的不足,探索产率或产品品相不好的原因及出现问题的具体环节,在教师针对性的指导下有机会重复和修正练习。

2.1.3实验报告输出

实验报告输出,主要包括实验装置图、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及自我反思。书面汇报总结,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实验要点、重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文案撰写能力。依据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进行有机化学的课程改革,通过对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重新整合。打破理论与实验界限,按项目管理模式,将章节重点及要点知识糅合于一个产品制备项目。实验前准备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合成路线,仪器设备及原材料的探讨和确定;实验过程中通过装置、实验监控、产物制备、纯化、鉴定验证等步骤,强化操作技能;实验后的成果输出,巩固实验操作的重点和要点,提升文案撰写能力。让学生边做边学,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协作解决问题;在不断实践和试错中完成学习,及时收获

2.2教学评量方式改革

传统考核方式多以期末考试为主导[14],辅以课堂考勤及课后习题作业的完成情况,无法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无法给予学生及时肯定与预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为全面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程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细化和明确评价规范,更有利于学生明确和掌握操作的重点、要点。以实验为基础的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中,过程性评价作为主要评量方式,占成绩总评的70%。在过程性评价中,实验前作业考查占20%,涉及文献资料检索质量及数量、原料产物性质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实验的实际操作占过程性评价50%,含实验后处理及产品验证等;实验报告及其他成果占30%,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数据处理情况、报告撰写及成果输出情况。实时的预警和鼓励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实验情况直接影响期末总评,课堂参与度得到有效提升。期末书面测验只占据成绩总评的25%,重点在于知识点的回顾,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剩下的5%为学生的合理自评和团队互评,重点考查团队合作、团队贡献等。加强过程性评价和细化考核规范,可以避免学生“考前抱佛脚”,有效保障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指导和实时预警。

2.3实践比对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以1631班为参照班,1731班为实验班,对比发现,学生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有了很大的改善,作业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期末考试的卷面平均成绩提高7.5%。在总评考核中,优秀率及良好率实验班级都较参照班级有明显提升,不及格率也有了明显降低。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有机化学课程改革将原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拔高进入优秀和良好的行列,中等及不及格率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