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1
关键词: 高考 阅读题 答题技巧
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都呈现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且大多都为必做题。在众多高考阅读文章体裁中,最主要的是小说和散文两大类。近几年来的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均要求文学类文本命题主要以“散文、小说”为主。为此,我们就散文和小说这两大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谈谈如何很好地答题,如何很好地得分。
一、散文阅读
散文通常是用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见闻的,运用短小的篇幅、自由灵动的手法表达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自然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做好散文阅读题,通常要理解以下几个方面:
1.散文的类型
分清散文类型是读懂散文的一个重点,只有知道文章的类型才能读懂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才能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1)写人叙事性散文。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的《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
(2)写景状物抒情类散文。
如: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
(3)议论性的散文。
如:冰心的《谈生命》。
2.散文题型的分类
一般在高考散文阅读中,题海泛泛,正确把握题型特点有利于更好地答题,下面归纳了几种:
(1)对文章标题或句子的理解。
例如,高考中有一题“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这一题就是要求考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主旨大意,分析标题的作用。
(2)根据文义分析某个词或某个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例如,江苏高考阅读题中有一题:“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这道题符合《江苏考试说明》要求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重点考查把握段落内部层次及段与段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3)赏析文章,分析表现手法。
例如,高考卷中有一题:“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这一题要求考生通过对文章开头两段的仔细品读,在修辞手法上说明景物描写的特点。
3.散文的阅读方法
散文阅读方法和小说的阅读方法大体相似,在进行散文阅读的时候,要牢记散文中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的运用是很灵活的。通过明确答题技巧,才能提高答题效率。
(1)通过文章的题目,把握好对象,对象可以是具体的实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
(2)把握好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作者的感情流露,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3)仔细阅读文章的末尾,抓住文章主题。
(4)通过环境了解文本主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重视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
(6)重视文中带有议论性的语句。
二、小说阅读
1.小说阅读的关键
小说阅读题在全国各地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增多,江苏高考卷自然也不例外。在高考中,命题者设的问题都离不开小说的“三要素”。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细致深刻地理解小说所要展现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内容是关键。
2.小说阅读题的题型
小说阅读中的题型有几种,包括归纳概括题、分析题、作用题、探究题、理解题、鉴赏题等。正确掌握小说文本阅读的题型才能准确地分析和理解题意,更好地答题。
3.小说阅读的方法
做小说阅读题,只有准确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掌握其精神内涵,而正确的小说阅读方法则是通篇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关键。
(1)通过对故事的反复咀嚼,了解文本主题。
(2)通过对比,鲜明地得出主题的褒贬对象。
(3)通览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4)理清文章脉络,划分好层次,明白每一层讲什么。
(5)认清写作手法,明确该写作手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小说阅读题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题有一定的答题技巧,在审题、答题和表述上运用合适,将能够很好地解答题目,得到相应的分数。
(1)认真审题。
在做小说阅读题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准确审题。审清题目,抓住题目要求的重点,认真仔细地分析题干要点,是答题的重要也是关键一步。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认真审题就会发现,题目所包含的信息暗藏了答案的大体范围和答题规律。因此,认真仔细的审题至关重要。
(2)确定答题区域和范围。
一般命题者设置题目的目的就是限制答案的内容,因此,往往为了不至于让考生在答题时不知所措,命题者总会在题目中或深或浅地透露一丝答案,就是在题目中提示考生答案的范围,或者直接规定了针对某一段或某一句文章来答题。这样考生就可以锁定答题范围,抓住重点,找出答案。
(3)筛选关键词句。
认真阅读文章,理解上下文的意思,快速有效地抓住重要词句。很多情况下,很多答案就在文中,锁定目标就可以正确答题。而那些不容易直接找出答案的,可以在锁定词句的情况下归纳概括出符合题意的文段,思考答题。
(4)整合概括,正确表述。
在答题中,尽量用考生自己的话针对题目思考表述答案。根据题干所要问的问题,通过对全文的理解,整合概括出有用的信息进行准确合理的表述。
总之,要提高提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得分除了对阅读的文章有一定了解之外,还要有一定的阅读解题技巧和方法,方法是多样的,只有多做、多练、多听、多看、多总结、多归纳才能做到对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充实自己,为高考服务。
考生应该坚持每天阅读不同类型文章,做必要的归类与总结,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有阅读计划,做阅读笔记,这样才能在阅读中感受到美,体味到生活的千姿百态,在高考阅读中获得高分。
参考文献:
[1]杨建华.现代散文阅读答题的“三大技巧”[J].语文学刊,2010(16).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2
【基本方法】
1.遵从题目要求
一道题中往往含有解题范围、所提问题、答题要求等信息。答什么和怎么答,命题人的思路早已在题目中写得非常具体明确了。答题如同执行命令,一定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2.圈定解题范围
有的题解题范围很明确,但有些却不够清楚,所以应该到题目所指的原文内容去找。并且“一定要关注全文”,以全文作为解题基础。
3.筛选有效信息
解题范围中往往有不少相关信息,这就要结合题目仔细筛选。把该选的都选出来。不要笼而统之,一古脑儿照抄,那样既费时间,又不简明,还可能不准确。
4.归纳答题要点
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首先应当简单地打一个草稿,把要点分条列出;然后所有题全部答完后,再做一次修改,确保回答准确、简明、周全;最后再正式誊写。
【解题套路】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光讲套话没用,但缺乏套话“没头没尾”也不行。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阅读材料的具体语境来答题。但同时也要依照一定的规范或者套路: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等。
2.文中:承上启下;领起下文;总结上文等。
3.文末:揭示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
解题时首先要考虑这种修辞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也就是它本身的作用,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加以分析鉴赏。现代文阅读中常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对比、反复等。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等。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描绘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问、反复:强调,加强语气等。
某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命题者所选择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技巧。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把句子的意思简要明白地疏通一下,解答就基本到位了。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这种题,要做到有问必答。第一问,即使很简单也不要遗忘,以免造成损失。解此类题,先要揣摩推敲,通过比较体会所涉词语的“妙”或“不妙”。一般来说,原文的词语较好,因为作者有他的考虑。但也可能命题者故意把原先用词换成不太合适的词,而把原来的词提出来让考生比较。
1.动词:不行(或者行)。因为某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用某词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2.形容词:不行(或者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用某词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或者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和范围等),用某词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某句话中某两三个词或短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这样的题一般回答是“不能”,因为原文的语序是有严密的逻辑性或时空顺序的。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前后是一致的。
3.这些词语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逐层加深,不能互换。
段落内容的归纳概括
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选料(阅读文本)一般是散文这类文学作品。散文从常用文体的角度看,一般归为复杂记叙文。根据内容的不同,有的侧重议论,被称为议论性散文;有的侧重叙事,被称为叙事性散文。当代散文都是比较复杂的,常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1.记叙性文段:抓住要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议论性文段: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答题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3.说明性文段: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题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4.描写、抒情性文段:抓住描写对象及其特征,回答清楚描写人(或物或景)的特征,表达的感情。
答题格式:描写了+对象+特征;抒发了作者对+对象+感情。
【解题小技】
1.分数和答题要点有对应关系
近年来,现代文阅读题越来越明显地要求答题者确立“要点意识”。答题不是字写得越多拿的分数越多,有人答题密密麻麻一分也拿不到,花了工夫,却没有效益。通常情况下“一个答题要点大约对应两分”,一道4分题,它的答题要点一般是两个;一道6分题,答题要点可能是3到4个,只要答准3个就可以拿到6分。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3
纵观全国各地多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我们会发现,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概括内容要点类
这类试题是考查的重点,基本上每份高考试题都有这类题。
首先,从审题的角度看,这种题型要求有两点:一是要分点分层答题,二是要概括。一般来说,这种题型,分值在4―6分之间,有3―4个得分点。这就要求考生分3―4个点来答题。如何准确分点呢?这就凸显了分层的重要性。分层次的依据有四个:一是按照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不同划分;二是按照描述对象的不同划分;三是按照时间和空间的转变划分;四是按照情感的变化划分。准确切层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把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层面上概括,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
所以这类题型的答题步骤是:第一步,在文本中确定概括内容的区间;第二步,把这一区间的内容进行分点分层;第三步,按照题目要求,概括内容每点或每层大意。
其次,从分析答案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印证以上所说方法的合理性。
例如2009年江苏卷《上善若水》: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标准答案是:(1)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2)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3)功效长久:至今仍在灌溉、防洪;(4)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2009年高考重庆卷《瓷器的意味》:阅读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答案:(1)从陶器到瓷器;(2)从实用到艺术;(3)从粗陋到精致。
分析答案,其解题思维都符合三步骤的答题模式。《上善若水》的分层依据是描述对象的不同,《瓷器的意味》的分层依据是时间空间的转变。
二、梳理脉络类
从审题的角度看,散文最大的布局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以高考命题愈来愈注重梳理行文脉络、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技巧。由小到大,由实到虚,由日常生活到文化历史,由叙事描写到抒情议论――掌握这些散文的文体特点是解答这类题型的前提。答题时要先理清文章的脉络,再概括。它的答题模式是: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显而易见,这类题型凸显了划分层次的重要性。
从分析答案的角度,我们也能看出梳理散文的脉络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例如2008年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答案: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分层依据:时间空间的转变(人的成长)和情感的变化(对时间的感受)相结合)。2009年重庆卷《瓷器的意味》: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答案:(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这篇散文是由瓷器这个具象的物体上升到这个物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含义,是由实到虚的典型。它的分层依据是描述对象(瓷器的意味)的不同。)
三、表现技巧类
从审题的角度看,这类题型在高考题中会有这几种表述方式:文章某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某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赏析某处画线句;文中某处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无外乎从内容、结构、主旨三方面考虑。
从分析答案的角度,这类题型的答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内容,包含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二是结构,即谋篇布局技法。
为了答题更加规范,我们把这类题型按照考查内容的重点不同,分为四类。
1.对含有修辞和表现手法句段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
例如2009年江苏卷《上善若水》: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表达方式)。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表现手法+主旨)。
答题模式:表达技巧;用这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内容;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和好处。
2.分析景物描写语段的作用(与前一类型有重合)
例如2009年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1)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2)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内容);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结构/表现手法);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表现手法)。
答题模式:此处景物描写渲染(烘托、衬托)了某种环境的……特点(氛围、意境),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心理),与上文写……呼应(对比)/为下文写……作铺垫(呼应)
3.分析文章开头段落的用意
例如2008年四川卷《我爱水》: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从“我爱水”写起,为什么这样写?答案:(1)照应标题,并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结构);(2)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行文自然(内容)。
答题模式:开头扣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或:与下文写……作对比,从而突出……
4.明确文章中间某处(段)的写作用意
例如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内容)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谋篇布局);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内容)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谋篇布局)。
答题模式:文字表达的内容+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一般为承上启下,前后呼应)+与主体内容的关系(一般为因果、反衬、对比等关系)
四、探究题
从审题的角度,近年来高考散文文本的选择,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文本价值取向,或揭示积极健康的人生感悟,或彰显真善美,或凸显时代思考,或对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作深层思考。文本探究往往就此设题,探究的内容以文本思想内涵居多。
从分析答案的角度,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类:人与自然、人与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民族、人与哲理的关系,还有人的价值观及审美等。
例如2010年江苏卷《溜索》: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答案:1.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人与自然);(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人与人);(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人与自身);(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价值观)。2.情感取向(价值观及审美):(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4
以近三年的浙江卷为例,2008年选的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乌米》,2009年选的是英国作家大卫・洛契伏特的《魔盒》。《乌米》和《魔盒》都是小说,但它们与传统的小说明显不同――传统的小说重情节,重故事,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达,而《乌米》和《魔盒》却颇有散文的笔致和韵味,淡化情节,淡化故事,淡化人物形象的塑造,关注人物心理的变化和情感的流动,语言风格趋于自由、疏朗、灵动,可以称作“散文化小说”。
2010年选的是李丽娟的《静流》。《静流》当属散文,但又有一些小说的因子在内,比如有人物,有人物之间观念和情感的冲突,有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等等,不妨称其为“小说化散文”。
由于“散文化小说”淡化了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小说化散文”虽有小说的人物、情感、冲突,但着墨有限,所以这样的文本在命题时,从情节、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分析出发的不多,而更侧重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艺术手法的分析以及主题内涵的赏析。
考点一:文章的语言
“对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和“对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也是常考考点。
例1(2009年浙江卷第13题)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例2(2010年浙江卷第13题)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1)拍拍:(2)喝令:(3)挺直:
这两道题都是考查对文章语言的体会。例1的三个“似乎”是虚词,但虚词不虚,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各自丰富的表现力。例2考查对三个动词的理解,三个动作都是父亲做的,要求深入体会父亲的心理,品味动词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做这样的词语题,须紧扣语境,在理解词语含意的基础上,着重品味词语的表现力。
考点二:文章的表现手法
不论“散文化小说”还是“小说化散文”,作者要表达思想感情或营造氛围,都要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来呈现,因此表现手法理所应当地成为了高频考点。
例3(2008年浙江卷第19题)指出第五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例4(2009年浙江卷第12题)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例5(2010年浙江卷第12题)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例3要求不仅能辨识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还能分析其表达效果。例4要求从第一段中概括出景物“封闭压抑”“阴沉死寂”的特点,并分析这样写在营造气氛、渲染情感方面的作用。例5考查对文章内容结构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从内容结构上说,由弟弟“迷恋音乐”而父亲“严厉禁止”引出两人“犹如宿敌,冷战、僵持”及“沉默”,“后文叙事”的内容是两人深深的矛盾;从表现手法上说,这一描写为后文叙事即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作了很好的铺垫。
解答有关“表现手法”的题目,应准确辨识所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聚焦于特定的表现手法在渲染气氛、营造结构、突出事理、表现人物等方面的作用,切忌泛泛而谈、架空分析。
考点三:文章的意蕴
高考语文卷越来越重视考查探究能力,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在阅读部分由考查“对作品内涵的赏析”和“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来实现。
例6(2008年浙江卷第20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
例7(2010年浙江卷第16题)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这两道题考查对文本意旨、意蕴的把握。例6涉及作品内涵,也关乎表现技巧。乌米的歌声忧怨中不失希望,反复描写她的歌声,能更充分地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内涵,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同时渲染气氛,使作品笼罩在明亮与黑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例7考查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将考生的阅读视角由通常的指向文本引导至阅读者自身的内心感悟、思想认识,体现阅读的教化功能。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5
关键词: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除了要注重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外,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通过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阅读理解题的解题应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1、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2、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二、审真审题,定向扫描
阅读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语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目,把握题目要求,即是把握题目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目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目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目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目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目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目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目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目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目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目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中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6
一、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1.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这一段第一句是起始,说月光照在荷塘上,是中心句。第二至五句展开,具体描写月光下的荷塘。最后一句是终结,总说塘中月色的印象。当然,有的文章连续用几段来写一层意思,就不一定每段都有终结了。
2.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一致的句子反复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如2000年全国卷散文《长城》中就有“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这样的标志性句子,明显地把文章的中心内容分成了几个层次。
二、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散文,她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的组成成分――词语就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
三、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其重要。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甚至有的文章开头就是“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的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四、品语言,悟句意,分析写作手法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质朴明朗等方面思考;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
写作方法多指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人物、环境、景物场面、细节、白描等)、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铺垫(伏笔)、渲染、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另外,谋篇布局方面的线索、过渡、照应、详略等也属于写作方法。
五、观全文,明哲理,领悟深层意蕴
哲理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常运用象征手法。所以,我们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的关键句仔细领会。另外,哲理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考而意在言外。因此,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辩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