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散文写作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散文写作论文

散文写作论文范文1

关键词:李娟散文 游牧文明 民族特色

到目前为止,李娟出版的散文作品集有《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以及长篇散文“羊道”系列和《冬牧场》。《这世间所有的白》是她2012年11月最新出版的散文选集,入选的50多篇散文是作者在2001年到2012年间创作的比较优秀的作品。她笔下的文字大多与阿勒泰山区的游牧生活有关。

一.哈萨克民族特色的笔墨见证

李娟,是一个在牧场跋涉的女子,是一个痴迷于个人所见所思的作家。在她的笔下,关于牧场,关于哈萨克民族风情的描述随处可见。李娟的“羊道”系列包括《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三部作品,再加上《冬牧场》记录的就是作者深入牧民家庭,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跟从牧人们迁徙到不同牧场的生活。“给路过自家门口的驼队准备酸奶,是哈萨克牧民的传统礼性。黏糊糊的酸奶是牛奶的华美蜕变,又解渴又能充饥。对于辛苦行进在转场途中的人们来说,是莫大的安慰与享受。”[1]9这段文字写的是在春牧场上扎克拜妈妈站在门口,给转场经过此地的驼队递上自家做的酸奶。尽管都是陌生的人们,可是牧民们之间却是互助友好的关系,而不是像都市生活中人们感知到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防备与冷漠,这既是一种民族礼性的延续,也是艰难的转场生活的应有之义。喝茶,是牧民们很重要的一项日常生活内容,无论是平时繁重劳作的间歇还是客人到访时,都需要布茶,但是“喝茶不是直接摆上碗就喝的。还辅以种种食物和简单的程序。摆开矮桌(平时竖放在角落里),解开包着食物的餐布铺在桌上,摊平里面的旧馕块、包尔沙克和胡尔图。有客人在座的话会再取出新馕切一些添进去以示尊敬。再在食物中扒开点空隙,摆上盛黄油和白油(羊油脂肪)的小碟子”[2]66。在深山夏牧场上,到了六月,“大约因为天气凉快,牧草更加丰饶的原因,来到吾塞后,奶牛的产奶量明显地超过了冬库儿。每天早上三点半,卡西和妈妈就起床挤奶了。而我四点起来,劈柴生火烧开水,准备早茶”[3]212。而冬天一旦来临,牧人们就要赶着大批牲畜进入遥远、荒寂的“冬窝子”。他们要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寒冷中挖出地窝子,每天出去背雪回来作为平时的水源,要每天赶着牲畜去离地窝子较近的枯草地上放牧,还要每天清理牛圈羊圈。

作品中的李娟除了直接深入牧民家庭,跟着他们去转场放牧而记录下游牧民族一年四季的生活场景外,在她的早期作品中同样有着关于牧区民族生活的表述。“但这时没人先动手,吃之前还得做‘巴塔’――当地穆斯林的仪式,即祈祷和祝福。很快,席间最受尊敬的一位长者被众人推举出来,双手手心朝上摊开,开始做‘巴塔’。所有人也跟着摊开手心,作索取的姿式向前伸开,直到等到最后的一句‘阿拉’,所有人跟着一起‘阿拉’仪式才算结束。”[4]39这段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在哈萨克民族村庄里的一场拖依上,人们在吃一顿香喷喷的抓肉前所举行的简单的仪式。除了这种为婚礼、生日、割礼等仪式而举行的宴席,弹唱会也是哈萨克民族聚会一种重要形式。“弹唱会,就是以阿肯(哈萨克民间歌手、诗人)弹唱表演为主的哈萨克民间聚会活动。”[5]121李娟的文字就像一扇打开的窗户,我们从中看到了古老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的生存图景。

二.游牧文明中的“外来客”身份

李娟在牧区的流转,是生活本身的一种需要与形式,她和牧民一起经历着牧区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书写也正是来源于这种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在2011年李娟凭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获得了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此类散文的倡导者解释说“在场主义散文就是无遮蔽的散文,敞亮的散文,本真的散文[6]”。她的作品由于这种清新自然而贴近生活的文风赢得了当下文坛的关注与追捧。然而,李娟毕竟是一个在汉文化圈子里长大的地地道道的汉族女子。李娟,祖籍四川遂宁,出生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苏市车排子镇。因为外婆九十岁的养母瘫痪了,生活不能自理,还在襁褓中的李娟就跟随七十岁的外婆回到了四川乐至的老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幼年、童年和少年时期。上高中之后,她和母亲、外婆一起从四川老家搬到了新疆,常年生活在阿勒泰山区,跟随着哈萨克牧民迁徙,做着一些小生意,这期间她也曾到过都市去打工。她是一个深受现代文明熏染又同时跋涉在游牧文明中的写作者,而她本人的写作既融入了当地的文化风情,也是游离在牧区的汉人写作。对于新疆,对于牧区,对于游牧文明而言,李娟都是一个外来客。所以,在李娟的作品中,尽管洋溢着一种“在场”的精神特色,却也渗透着一种“旁观”的文化心理。

哈萨克牧民逐水草而居。“春天,牧人们追逐着融化的雪线北上,秋天又被大雪驱逐着渐次南下。不停地出发,不停地告别。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7]29牧民们一年四季有规律地迁徙,却是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在现代文明无孔不入的时代中,境内的游牧民族逐渐定居,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疆境内游牧的哈萨克民族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快了定居的步伐。李娟所在的阿勒泰山区的牧民也即将定居。当前来收购马匹的生意人告诉李娟顶多再过两年就不必这样经常搬家游牧了。李娟的回应是很吃惊,表示游牧的结束太快了。而那个生意人很生气地反问道“你觉得我们哈萨克受的罪还不够吗?”[7]30在常年靠天养畜而到处迁徙的哈萨克牧人眼里,天灾人祸带来的经济损失惨重而真切。同样地,在他们所处环境中的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在与现代都市文明的比较中是显而易见的。渴望安稳与充裕的生活,是这么多年来辛苦奔波的牧民们的心声。常年身在牧区的李娟当然能够体会到牧民们转场的艰辛,也认为“大地需要喘息,牧人需要公平地受用现代文明”[8]。而作为游牧文明之外的作家李娟同时也认为哈萨克牧民的定居会导致“游牧风景必然消失,与之对应的游牧传统也必然瓦解。从此再也没有哪种人类行为能与环境水融,与自然息息相关,再也没有谁的心思能真正体谅这片大地”[8]的结果。她感受到更多的是人类的一种古老的文明即将消逝的惋惜和荒凉感。这就是当局者与旁观者站在不同的文化立场上有着不同感受与思悟的结果。

三.朴素而幽默的文风

在当下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主流价值标准依然是金钱、地位和荣誉。人们在紧张忙碌中苦苦追寻,难以获得悠然闲适的心态去细致地感受生活。如果说现代人的痛苦源于内心期望与现实生活的冲突,那么文本中的李娟在自己的生存境遇中轻易地获得了快乐,亦是源于一种生存的自足感。李娟,是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女子,在清贫、寂寞与漂泊中长大。成年之后的她做过裁缝,当过流水线工人。艰辛而枯燥的日子并没有泯灭她对生活与细节的感受力,“对于身边的人、事、物、景,抱持一种息息相通的感情,这也使得李娟的写作,难能可贵地保留了一种亲切的素质――一种越来越少的可贵素质。”[9]与自然万物和日常生活的融合使她的文字充满了灵性、想象力和一种幽默感,苦难就这样轻易地消解在了轻松而有所隐忍的描述中。李娟有一年冬天在外地打工,每天工作十几个甚至长达二十个小时,然而苛刻的老板提供的饭菜量少而缺乏营养,李娟总是不够吃,在这样紧张忙碌的日子里,她还不忘了改诗打趣餐桌上的饭菜:浅浅一碟汤,疑是地上霜,举头叹口气,低头早已被抢光![4]136

“李娟所记录的大多是阿勒泰的角落里贫困的、艰辛的、平凡的、琐碎的平常事,而经营着这些平常事的平常人们,却自我愉悦,精神富有,在追求与满足之间,寻找到平衡的释放与快乐。”[10]长期生活在阿勒泰山区的李娟不仅忠实地记录了牧民转场的日常生活,而且深受哈萨克牧民善良、好客、坚强、幽默的民族性格的熏染。她很享受和牧人们一起转场放牧的日子,用自己略显年轻而无比真诚的笔记录了哈萨克人民生活的种种情景,她也很喜欢自己一个人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光,还有和母亲一起去荒野散步的情形。“无论是关照世态人心,还是领略自然之美,都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需要有各种环境中都安之若素的平和态度,有超乎功利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11]李娟就是用这样一颗感恩的心去理解生活中的艰难,去和这个世界进行着坦诚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李娟.羊道・春牧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2]李娟.羊道・前山夏牧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3]李娟.羊道・深山夏牧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4]李娟.九篇雪[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5]李娟.我的阿勒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6]卢一鸣.在场主义:一个民间文学奖的立场[J].信息时报,2010(11).

[7]李娟.冬牧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8]李娟.《羊道》繁体字版自序[N].文汇报,2013-12-01.

[9]刘志荣.大地与天空的辽阔与隐秘――李娟散文漫谈[J].文艺争鸣,2011.9

[10]李筱翎.向这个世界笔直走来――略论李娟的散文创作[J].剑南文学, 2012(11).

散文写作论文范文2

读书做人文明和谐统一一、前言

读书和做人看似两个不同的概念,实际上两者的关系紧密相连。一本优秀的书籍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犹如一杯甘澈的清泉,沁人心脾,引人入胜;又如一壶浓郁的香茶,耐人寻味且发人深思。

读书对于一个人增长才能、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开拓视野、拓展思想境界,提升道德品位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徐文长先生的对联: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年轻人更要刻苦读书,切勿荒废时机,错过学习的大好机会。

培根关于读书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对于诠释“读书与做人”间的关系更贴切,更符合实际。

读书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同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需要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体现。读好书、读有益的书对于促进一个人的思想健康起到决定性作用。思想健康,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浓烈,有群体意识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二、谈读书

读书是每个人的社会职责所在。一个学生如果不读书,就不能称之为学生,就像士兵没有武器一样。人的一生,应该是在不断的读书、学习中成长。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读书的好习惯。无论是在图书馆、在网上、还是在家庭,每天都有许多人利用一定的时间去读书、看报纸、上网络,涉猎知识,丰富阅历。

“读书使人进步”,从古到今,书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古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分别为我们诠释了读书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工作中、在社会实践中随时都会遇到与知识有关的东西。书读的多了,增长的见识就多了,运用起来也就很自如了。

同志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树立了要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目标。

但是,随着经济大思潮的冲击,部分人的经济头脑愈来愈强烈,淡化了书籍的重要性。这种不良倾向甚至会影响到在校学生。

在学校,就出现了极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意志不够坚定,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不思进取,不愿学习,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与读书不相干的事情上,出现了“上学不带书,带书不读书”的不良习惯,最终必将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获,不但虚度了大学阶段的黄金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到将来的就业,影响到自己的未来,到那个时候则悔之晚矣。

人的一生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处于不败之地,谚语“活到老,学到老”,更说明了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也是一个很好的熔炉,每一个人需要不断的磨练、锻炼,才能变的更加坚强,更富有思想,更加有修养。想要做一个有内涵的人,需要我们不断的好(hào)读书,读好(hǎo)书。

三、谈做人

学生在校,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做人摆在首位,毋庸置疑。这句话中,做人是根本。“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只学习,不做人,即使是满腹经纶,而思想品德很差,也必定是一个“无用”的人,甚至对社会有害的人;做人很好,不学习,不思进取,则会碌碌无为,成为一个庸人。

同学们在学校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嗑磕碰碰,比如在水房,在楼梯口,在食堂,在图书馆。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有大度、包容、宽阔的胸怀,我们的周围就是一片和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如果我们只顾及眼前的利益、只顾及自身的利益,做事斤斤计较。这样的人相信是不会被人喜欢的,也注定是会被社会淘汰的人。

还有一些学生,在大学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模糊了校纪校规,出现偷盗、打架等严重违犯道德甚至是违法的事情,不仅仅学习未成,做人也很失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教育好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谈文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越来越进入到一个更加文明的时代。比如部分城市公交站点出现公交坐车“引导员”,打着“跟我排队”的旗子;比如北京、长春等地,部分公交站点,人们坐车能够自觉的排队;前几天,看见一老外吃完巧克力的糖纸顺手装进口袋,而不是随便乱扔;经常会有人捡到钱包后交给警察或者多方寻找打听到失主,而不是据为己有;路上碰见盲人过马路的时候,经常会见到有人搀扶。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情,但是可以看出大道理,说明人们的素质提高了,文明离我们越来越近。

说起文明,话更长,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源远流长。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每个时代会有自己的时代特点,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不文明随之出现,近代、现代、当代也不例外。且不谈社会,就谈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学校吧。大学是传播和接受知识的殿堂,但是却出现了与文明、与高雅相悖的言、行。出现了食堂买饭不排队;图书馆占座位;上课期间来回进出上厕所;教室打手机;开会后的广场(操场)像个垃圾场;厕所用完不冲水;食堂浪费饭菜;公寓休息时间大声喧哗;公共场合男女行为不得体;塑胶操场(跑道)到处果皮纸屑;墙壁上到处都是脚印;上课带耳机,不尊重代课老师的授课效果;不能自觉抵制甚至是经不住黄、赌、游戏等的诱惑;“课桌文化”“厕所文化”涂鸦现象严重;公共场合吸烟,污染环境、危害他人健康。

出现以上种种的不良现象,在我们大学校园实属不该。这也映射出一个问题,说明我们离文明还有一段差距,说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还很重大,说明需要我们努力的目标还有很远很远。

文明,从我做起,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每个人文明的一小步就会促成社会文明的一大步。

散文写作论文范文3

散文化议论文集散文与议论文两种文体优势于一身。散文重在语言的形象生动,议论文重在有思想见解,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这就是好文章。它不仅具有充足的论证力和说服力,而且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散文化议论文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的散文化,有散文的特质,避免了传统议论文语言的枯燥乏味和空洞抽象。“语言就是力量!”雨果如是说。它最有利于展示语言的魅力,能把语言做好、做精和做美,使文章锦心绣口,文采飞扬。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也明确规定要富有文采。而且评卷时,同等内容的作文以语言的优劣评定分数的高低。

因此,散文化议论文也最能体现出文学性。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能展示较深厚的文化积淀,最能见出考生的文学功力和文化底蕴。而且语文阅卷老师也大都喜欢此类文章,因他们最钟爱于文学。

散文化议论文的本体是议论文,而议论文往往观点明确,便于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能迅速抓住全文观点和所写内容,不致于费时费力,阅卷既快捷又准确。很多学生包括语文老师都认为记叙文多年写作,十分熟悉,写记叙文最稳妥。殊不知,学生最难写好记叙文,一是语言平凡甚至平庸,二是难写出叙事的波澜曲折,所以学生不具备写好记叙文的能力。况且记叙文必须全文看完才知所写内容,而如此则会耽搁很多时间,不合考场阅卷习惯。因此记叙文难得高分,除了经典的小小说,但经典的小小说又是极难写成功的。而散文化议论文适宜于写任何内容,可谓以不变应万变。何况,散文化议论文还可做出具体模式,供学生借鉴运用,学生极易操作,精益求精,大多学生都能写好。

当然,练好散文化议论文必须首先练语言,而语言必须从高一开始慢慢训练,而且要用多种方法全方位训练:积累语词,尽量运用新鲜、新颖和新奇的词语,避免运用大众词、常见词,因汉词丰富多彩;多用典雅、纯正的书面语,少用或不用乏表现力的口语,可增强文章的书卷气;练句练段,不在乎句段的长短,重在其有意蕴,耐人寻味,力争练经典句段;练各类仿写和扩写,强化整句意识,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练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排比,这是散文的重要特征;练各种描写,描写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最具文学色彩;提炼诗语,诗歌语言是语言矿藏中的铀,能提炼或运用诗语,更增文章的含金量。不仅如此,老师还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名言警句、经典语段、新诗精品、古典诗词名句名作,学生多加领悟、背记和运用。通过种种举措,学生可提高语言水平,写好散文化议论文。

散文写作论文范文4

一、赏析语言的技巧

语言赏析主要是指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怎样进行语言赏析呢?

第一,要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一般来说,实用文体如记叙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说明文的语言简洁、准确,而议论文的语言精练、缜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又各具风格,如散文的语言优美动人;诗歌的语言凝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小说的语言传神、富有个性化的魅力;戏剧的语言则围绕矛盾冲突,扣人心弦……把握住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言特点,就为准确地进行语言赏析做了很好的知识储备和基础铺垫。

第二,要掌握不同文体的语言所起的作用。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语言都讲究“准确”,但是说明文中的语言准确,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而议论文中的语言准确,是为了突出观点的正确,论据的有力,使论证更符合逻辑。散文和诗歌的语言都讲究凝练,但是诗歌则要求更高,“添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且要求语言铿锵,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的特色。

第三,要把握语言赏析的切入点。语言赏析大致有以下几种切入点:1.抓关键词。关键词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巧妙使用,能够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特征。2.抓主旨句。主旨句或点明中心,或总结全文,或说明事理,或表达感悟,在文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抓修辞句。主要指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这是最常用的语言赏析切入点。如排比句的气势磅礴,比喻句、拟人句的生动形象,反问句的发人深思等。4.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主要指文中具有强烈感彩和深刻含义的句子。它们在文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中心或升华主题的作用。

第四,要掌握语言赏析的命题方式和语言赏析常用的术语。语言赏析类的试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指定语句,任学生在文中自选。这类试题充分尊重考生对语言的独特感受,极具开放性和灵活性。一般要选择句式比较简单、特点鲜明、自己有话可说的句子。另一种是指定语段、语句让考生赏析。答这类题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围绕文章的中心回答问题,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作孤立的分析。有时候,指定赏析的语句会有多个答题点,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时要考虑周全。

进行语言赏析的术语有很多,如: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复习中要注意积累一些有关的术语。

二、分析写作方法的技巧

写作方法是文章表情达意、陈述观点、说明事物的表现形式。中考中遇到考查分析写作方法这一类试题时,同学们应该怎样应对呢?

第一,要学会归类定位。归类即应准确地弄清楚考的是哪一种文体的写作手法;定位是在归类的基础上确定类别中的写作手法具体的种类和所起的作用。比如一看考的是散文(中考中现代文阅读几乎离不开散文,这应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脑子里要马上呈现出散文所常用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散文写作论文范文5

一、在活动主题和目标定位上体现语文性

语文活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并将语文课程内学到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进行巩固、运用和验证,使之熟练并高度迁移形成语文能力。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挺进,在掌握语文的工具性的同时,使之与语文的审美性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审美理性”。所以,语文活动课的主题要体现语文性,目标定位也要体现语文性。

将粤教版的活动主题“认识自我”与人教版的活动主题“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认识自我”是一个人文主题,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语文的元素,而“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却是一个“语文主题”,语文性很强。粤版必修一“认识自我”的单元导语是: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并最终学会塑造自我、实现自我。活动指引是:超越自我简介式的认识,深入剖析自我、认识自我从而规划自我。这些阐述几乎没有涉及到语文学习的核心――语言。看到这样一个活动的目标,我们是否会想到它是一个语文的活动呢?它与班会课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呢?如果活动的目标只是为了认识自我,那么其他科目也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它的语文性又体现在哪里呢?

经过反思之后,我对整个活动重新设计,跳出教材活动主题和活动指引的框架,将主题定为“我手写我心――自述性散文的写作”。将活动目标定为: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学习自述性散文的写作。第一个环节,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阅读文本,归纳出自述性散文的特征、写作要求。第二个环节,学生自主运用各种方法,如上网搜集、图书馆查阅等,搜集中外自述性散文。第三个环节,指导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积累成长经验作为写作素材,或采访父母、亲人、朋友,获得直观的写作素材。第四个环节,学生进行自述性散文的写作。活动的成果是学生写出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自述性散文。

二、活动成果要在语文的范围之内,充分体现语文性

1 要看活动成果是否在语文范围之内。如粤版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体验情感”,在真情告白环节,编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选唱最令你动情的歌曲,并告诉大家,这首歌是如何感动你的。”我认为,歌曲动人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情动人、曲动人,也可能是节奏动人、歌词动人,是否动人和演唱者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觉得这个环节设计得不够理想。

我在设计这个活动时去掉了唱歌的环节,把它改成欣赏歌词。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打动自己的歌词,要求文质兼美,感情丰富,然后自主组织一节歌词鉴赏课,探讨歌词的语言美。比如,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寓意是,每个人都是天使,都有实现理想的内心追求和力量,表达了对成功的信心,这首歌的歌词句式整齐而又有变化,用词生动而表意清晰,还可以直接引用歌词作为作文素材。这样,这个活动就充分挖掘了歌词的语文元素,充分体现了语文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语文能力获得了提升。

2 要看所设计的各个活动环节是否有利于活动成果的实现。粤版必修一的“认识自我”的成果――演讲,在教学实践中,我按照活动指引安排了演讲活动,但是在活动中学生问得最多的不是怎样认识自我,而是写演讲稿的方法和演讲的技巧。所以演讲效果并不好,空有形式,最后草草收场。因此,这个活动设计没有语文性,大部分教师觉得无法实行,都在第二轮教学中将其删掉了。

散文写作论文范文6

一、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困难所在

学生难以抓住文言文、散文、议论文等的文章思想。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阅读能力的锻炼是最为主要的,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但是学生通常觉得散文和议论文没有任何迂回曲折、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很难耐着性子将其读下去,因此不容易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更不能分析出文章层层递进的写作特点。而分析文章结构正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讲课氛围比较活跃,但是考试的卷面成绩却并不尽如人意。正因为语文阅读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再加上学生难以提起对议论文、散文等文章的阅读兴趣,因此就造成了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障碍,并且难以逾越。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方面的教学时,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例如,需要对某一个论点进行论证时,教师就应该就该论点穿插一些贴近生活的事例,如xxx事情是否应该存在,有何存在的理由等等,最终将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之后再运用议论文的解析步骤进行分析。

二、引进综合性语文教学的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包括文言文、古诗词、散文、议论文,还包括写作及许多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等。高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非常高的学科,因此其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样化的。高效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能够使学生拥有夯实的语言、文化、知识功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大量的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是一门包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许许多多优美特质的学科,对语文的熟练掌握就是传承这些优美品质的一种重要方式,要让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美文或者诗句的熏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美感。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方式,可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美,感受到生活的热情,以此提升语文各方面的能力,并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完成高中阶段语文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方面的,拿语文这一门学科来说,其包含的许多方面会使得学生产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引进综合性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从多方面入手,抓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高效的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多面化的语文。如有些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但是却喜欢领略古文中的某些特殊的情感,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古文这一个点来吸引学生,与此同时再像其展示语文其他方面的魅力,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能逐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综合性的语文教学,就像是学校所开创的社团一样,让学生可以投其所好,通过不同的方面来了解语文的内在魅力并且燃起对语文的学习激情,进而用真挚的情感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所在。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基础知识的教授,要升华到人文精神、兴趣爱好等比较抽象的方面。而且,高中语文追求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真情流露和人文精神的涌动。因此,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方式非常适用于高中这个阶段的知识教育。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探寻更多更高效的适合于高中生的语文教育方式来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的方面入手,鼓励、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进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作者:程云芳单位:江西省玉山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