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1

回顾一下自己在三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现象反思一下:

1、学困生比较多: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我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上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如:在评讲练习题时特别注意学困生是否能理解题意以及有没有做好笔记。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2、学生家庭作业质量不够好:

三年级的学生写字速度慢而且不端正,写得不干净。课堂上有老师监督字写得还比较干净,但是家庭作业就写得比较马虎了,一个字大一个字小的,写错了又擦不干净就继续写。这与学生自身的习惯有关,同时与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采取家庭作业上家长签名同时要检查作业是否做得够工整。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三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点,很关键。

3、学生不喜欢演算的现象较为严重,学习习惯严重滞后。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2

[关键词]:口算 小学数学课 2分钟口算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已经不言而喻了,在近一年的实验探索中,我对口算练习又实行了一些新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我制定了“三个2”的口算练习方案。即每节数学课前口算精彩展示2分钟,每天早上口算练习2分钟,每月口算比赛2次。

一、数学课前精彩展示2分钟

口算不能单纯凭死记硬背,而应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巩固算法,逐步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

1.口算练习的内容

我在每堂数学课前进行2分钟的口算训练,口算练习的内容尽可能的是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或近期的有关内容,这样保证学生口算的时间,这种练习目的是深刻理解算理和掌握方法如把例题或练习题,应用题分解成学生学过的知识以口算的形式展现出来。

例如,三年级下册,学习末尾有0的乘法时,下一节课前就可以出示16×30,生说出480立即说出算理因为16×3我们可以口算出是48,乘数扩大了10倍,积也扩大10倍,所以是480。待学生理清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后,在设计以下相关的口算练习如,60×3,45×20,36×40等等。学习完四年级除法时,课前就可以出示:1.8÷0.2,学生说出结果为9时,并说出算理,根据商不变的定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18÷2,所以结果为9,学生掌握了基本算理之后,再设计一系列相关有练习题,这样遵循遗忘规律及时练习形成口算方法,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

2.口算练习的形式

课前的精彩展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口算练习活动,如“开火车”“抢上”“采摘智慧星”“数字接龙”“口算卡片”等游戏和活动,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新鲜感,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成功和体验数学口算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3.实施效果

通过课前的两分钟,逐渐地孩子们对口算日久生情,这成为了我们共同认可的一种常规练习。学生的口算进步地非常快,对计算题的算理掌握了,熟悉了口算技巧,口算速度也提高了很多,对口算练习产生了兴趣,“粗心大意”毛病改掉了很多,口算质量也提高了很多。

二、口算练习每天早上2分钟

德国心理学专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他的遗忘曲线图可以看出,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过程。因此,及时练习很有必要,这种练习目的是深刻理解算理和掌握方法。口算不能单纯凭死记硬背,而应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巩固算法,逐步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

可根据班级内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均衡分组,并安排小组长,检查员以及各自的职责。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大约在5人左右。并设立口算练习本。每天教师根据学习知识的情况,以及各小组的学习差异,教师或学生自主出题,时间设置在2分钟以内,学生把题记录在口算练习本上,然后边思考边写出得数,由小组长检查并进行反馈。教师可以随时参与学生的口算练习活动,了解学生的口算练习活动的过程和效果。

任何的笔算都可以分解成几道甚至几十道基本的口算题目。笔算只是把较复杂的口算的计算过程记录下来,可以说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水平差的学生,在笔算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停留在基本环节的运算上,这样会使整个的计算思维中断。因而,口算的熟练程度直接会制约笔算运算能力的高低,影响计算的正确率先和速度,近而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起初孩子们对每天早上的2分钟口算练习带有一定的烦躁心理,认为没有必要每天都进行练习,我并没有对此解释什么,我想用时间来说明答案,实践出真知。通过一段时间练习和实践,每天短短的两分钟他,们便品尝到了其中的的甜头,他们逐渐地发现自己的口算题错误少了很多,笔试的计算题正确率也跟着上来了。他们用自己的成果证明了一切,渐渐地他们把每天的两分钟当成了每天必备的功课,并且喜欢上了它。

三、每月口算比赛活动2次

口算比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也可以使孩子们在争分夺秒的过程中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口算比赛最主要的应该是速度,包括审题速度,思考速度以及书写速度等。口算比赛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小组成员先在本组内进行比赛,选出优胜选手再参加班级内的比赛,每周日评选出一名“口算大王”。以后可以聘请“口算大王”担任次周的口算比赛的小评委。这样人人都可以参与,参与度提高,提高学生态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

口算比赛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自已和自己进行比赛,学生制定自己的计划,自己现在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一周后此类型的题目的正确率和速度又是怎样的,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来提高自己。也可以同桌之间进行比赛或小伙伴们之间进行比赛。每个班级评选出的“口算大王”可以再进行一次挑战,来超越自己,提升自己。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效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中阐述到:“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如何利用和发挥网络作用,优化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边教学边研究,我觉得以下一些做法很有效果。

一、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教材的情境全为平面的静止的画面,与真实情境有着较大的差距,学生兴趣不大。于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设计色彩丰富的逼真画面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把学生带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周长》一课,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利用网络环境模拟性和操作强的优势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在计算机上放一段小鸭子赛跑的动画,让学生观察三只小鸭运动的路线,找出哪只小鸭绕池塘刚好跑了一圈,起点和终点在哪,用鼠标点击出来。这样就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了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获取知识,与以前教学时用平面图加语言创设的情境相比较,学生的求知欲更强,学习效率更高。

二、开发合适的教学软件让学生探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是通过体验事物和反思自己的经验构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的。网络环境能巧妙地创设出探究某种数学情境的空间,在这种空间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方便快捷地进行操作;可以自主探索和与同学交流,通过思考、操作和交流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让学生通过点击长方体各个面的展开图和收拢图,自主探究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表面积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能看图用语言进行描述。在计算特殊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小组合作完成后,利用局域网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分析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方法,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步认清本质,发现规律,深化思路,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更为丰富和合理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学生在进行以上探究性学习活动时,通过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在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这样就能保持记忆效果,而且在提取时也可获得更多的线索,有助于回忆。网络环境下进行这样的探索只需给学生10~20分钟就可以完成,而在传统教学中要剪、摆、贴、画才能完成,小组分工合作再加上交流和再次探究,需要花费的时间会更多。

三、构建分层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不同的学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利用网络资源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单一传授知识的模式,构建出自主分层的学习模式,充分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学习,并使教学空间得到充分延伸,学习内容更为广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同一班级内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开发并实践的《小小口算王》学习软件,借助计算机网络的交互,能真正地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顺序,把握学习时间。使“快生”在课堂上的步伐走得更快,并借助网络让学去查找更多的,关于本课知识点的内容;“慢生”则可依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循序渐进地学习,这样学生都能把知识点吃得更深更透。在教学《口算退位减法》这一课时,我利用课件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题,使课堂练习有难有易,题是口算两位数不退位减法,题是口算两位数退位减法,题则是两位数减法发展性练习题,学生能自由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练习题目。此环节“慢生”可做较低层次的练习,“快生”就有时间去研究较高层次的问题。所有练习题配有讲解分析,如果在完成时遇到困难,则可向计算机请教或举手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也可讨论解决。进行分层教学和练习,能让所有的学生在数学上都有自己的发展,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又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题的练习还能鼓励人人思考和探索。

四、制订积极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育心理研究表明,他人对小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越积极,越容易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自信心。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师,且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这样的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内部因素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再者大班教学中,老师很难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交流的时间极其有限。

网络环境有着实时交互功能、监控功能,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与否、掌握好坏、熟练程度,实现学生最及时的自我反馈,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的支持,记录学生交互练习的进程、成绩与时间,学生在完成自己的练习后还可以了解全班其他同学达到的练习层次和成绩情况,相互激励、促进。在网络环境下,在局域网的支持下,这样及时地积极地对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与评价,确实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4

关键词:练习课;有效性;提升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在新授课后设计的一节以巩固新知、发

展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种种问题:首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练习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其次,对练习内容缺乏精心设计,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计练习。练习层次不清,泛泛而练,目的性不强。

下面以“除法估算练习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在数学练习课堂中让学生练之有效的。

一、在趣味中练

三年级的除法估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又是新知,学生比较难掌握,为此我设计了一节练习课。在设计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做习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感兴趣的事,肯定是贴近生活实际的,能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我国在2010年举办了广州亚运会,于是,我就把这节课的练习内容与亚运知识联系在一起,设计了课题为“谁是小小火炬手”的练习课。

二、有目的地练

练习课一定要从新课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基础出发,有目的地设计可以疏理新知识、明辨解题思路、形成知识结构的各种形式的习题。在教学“除法估算”时,难点就是让学生根据题目具体分析“能”与“不能”。于是,在这节练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同学们一起去参加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我们有194人,这个看台每行只能坐20人,请你估一估,这9排座位够坐吗?判断够不够坐,也就是( )和( )进行比较。当( )( )时,座位够坐;当( )( )时,座位不够坐。通过这一类型题目的练习,学生估算后,就会进行理性的分析。

三、呈阶梯式地练

在练习课中,同一层次的练习贵在精,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从模仿到再造,最后能创造,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练习题既要有基本练习,又要有一定量的变式练习,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思考性比较强的练习。一系列的阶梯式练习让学生对新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转化成技能。在除法估算一课中,首先,设计基础练习“口算抢答”“直接估算出算式的结果”,简单的变式练习有“估一估,判断哪道算式的结果最接近60”。当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的练习后,明显地对除法估算这一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点―线―面”层层深入练习,充分发挥了习题的功能,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数学技能。

四、在反馈中提升

这节练习课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抓住时机进行及时反馈,在反馈中不断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展示典型错例,让学生了解自己练习的质量,了解别人的解题思路,对整节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自我反馈能力。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5

一、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时要围绕教学重点,按照思维发展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在三年级第五册“笔算一位数除法”这一新课如何计才好?首先要学生进行操作,把准备好的69根小棒(其中10根为一捆的有6捆,单根的有9根)平均分成3份,并思考怎样分最合理?通过边操作,边思考归纳出最好的方法是:先分整捆的然后列出算式69÷3,摆出竖式369,让大家联系刚才分的过程,充分发挥联想,探索除列方法,让小学生通过手、嘴、眼、耳等器官的活动促进大脑的积极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先具体形象再到抽象逻辑思维,掌握了笔算除法的方法。

二、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思维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心理水平(认知结构)构成的矛盾是他们思维发展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因此,在学习中产生的新需要首先是对新知识感到强烈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第五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通过练习课安排了如下的一组练习题材:

1.苹果有800千克,梨有200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2.梨有200千克,苹果比梨多6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3.梨有200千克,苹果是梨的2倍,梨比苹果少多少千克?

4.梨有200千克,苹果比梨的3倍多100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5.苹果有800千克,苹果是梨的3倍,梨比苹果少多少千克?

6.苹果有800千克.苹果比梨的2倍多100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从同一思路出发,先易后难,逐步提高,每步设置一定难度,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思维也始终处在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

三、通过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内容、形式是很多的,但必须明确训练的目的。

例如:简单应用题补充条件,补问题的训练,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如这样一个题材组:

1.比三年级多8人,三年级有多少人?

2.平均每班有42人,三年级有多少人?

3.三、四年级共有150人.三年级有多少人?

4.二的级有120人,三年级有多少人?

同样一个“三年级有多少?”摆在不同结构之中,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角度的结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四、通过竞赛开拓学生的思维

竞赛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核,也可通过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开拓学生的潜在思维。

学习数学一定要过口算这一关,多练是必修课,但在一定程度上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以肯定。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三个层次;上、中、下,每个层次为一个组进行竞赛,结果原来认为好的一组当然做得更好。列在“下”的这部分学生也做得与好的部分学生一样好.通过竞赛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与小小的奖励,这对中、下学生起到推动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竞赛可选用阶段性的内容进行。通过每次的竞赛,抓住了学生松懈的情绪。

五、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学生语言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1.加强学生对自己解题步骤和思路的解说训练。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一般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审理,指出它的已知条件和所求,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有理有据地确定解题思路,然后要求学生用清楚、准确和有条理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如在引导学生做“美霞服装加工厂计划做670套衣服,已经做了4.5天,平均每天做82套,剩下的要在3.5天里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这道应用题时,可以先让学生审题,指出已知条件和所求。学生经过分析后指出:“670套”是总的工作量,“4.5天”是已经完成的工作时间,“82套”是开始工作时的工作效率。“3.5天”是剩下的工作量时间,这些都是本题的已知条件。而本题所求,即是剩下的工作所使用的工作效率。接着要求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即第一步,求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根据工作总量等于工作效率乘以工作时间,所以列式是82×4.5=369(套);第二步,是求剩下的工作量,用总的工作量减去已完成的工作量,列式是670减去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求出的剩余的工作量;第三步是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即剩余的工作量所用的工作效率,列式是:剩下的工作总量除以3.5天,求出的结果就是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最后要求学生把解这道应用题的整个步骤和思路用清楚、准确的语言有条有理地口述出来。这就可以把语言的训练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巧妙地结合起来。

2.加强学生解说他人解题思路的训练。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应用题时,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说他人解答应用题的思路,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例如,“一个班有45个学生,有一天带圆珠笔的10人,带钢笔的42人,两种笔都没带的有1人,问两种笔都带的有多少人?”这道应用题,他人有三种列式:

①10+42-(45-1)=8(人)

②10-〔(45-1)-42〕=8(人)

③42-〔(45-1)-10〕=8(人)

在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各算式分析和解说他人解题思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结合算式正确解说每一种解题思路,即做题的人是怎样想的?在进行这种训练时,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可以把一个班划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式的解说。即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以个人解说为主,他人给以纠正和补充,直到解说清楚、明白、准确为止。这种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解说,不仅克服了多数学生做题只求一解的惰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6

对于复习,据了解教师对此看法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复习只需要安排大量模仿性的机械

练习题,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做到熟能生巧。有的则认为复习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又要提出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和综合题,有所学的知识解答练习题。我认为,复习工作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且要学生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思维得到发展,解题能举一反三。我们在复习时要追求复习的“有效性”。

一、情境创设,再现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复习的内容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复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如在复习“量的计量”这个内容时,有个老师给学生读了一位同学写的数学日记,内容如下:早上六点半,我被闹钟吵醒,便从长6厘米,宽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我拿起一支长15米的牙刷刷牙,不知不觉过去了2小时。想到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不能迟到,于是我赶紧端起一杯200升的牛奶一口气喝完,背起1200千克重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生哈哈大笑)师问:你们笑什么?生:这位同学的日记里单位用错了。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发现了日记里的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生:可见我们要正确使用计量单位,不然会闹笑话。师:那我们来帮他改一改。

这里教师从学生的数学日记引入,故意错用单位,引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思维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改正错用单位,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复习了计量单位。

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相关的知识也一一激活,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沟通内在联系,使之串联成线,连结成块,形成知识结构。

二、归纳整理,实施创造

已学的各部分内容呈现出来以后,就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或者蕴藏的规律,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归纳整理是复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创造性地完成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构建。

自主整理归纳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教师一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来设计复习目标、复习提纲以及相关的练习,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复习,抹杀了学生的主提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例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时,有一个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以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8个顶点。表面积=(长×宽+长×高+宽× 高)×2 体积=长× 宽 × 高 体积=底面积 × 高正方体有6个面,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都相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相等,8个顶点。表面积=棱长× 棱长 × 6;体积=棱长× 棱长 × 棱长 通过这个表格,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重、难点,非常有创意地把知识点安排在一个立体图形之中,使人耳目一新。

特级教师邱向理老师在她的教学中就很强调复习课的创新性。其中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让“学生出卷”,以出卷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沟通知识、查漏补缺。不但取到了复习的作用,而且为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创设了条件和。邱向理老师强调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同样要从低年级开始,要相信学生是有潜力的。

三、重点复习,突破重难点

在复习中总是有要重点复习的内容的,抓住这个重点或者难点内容进行复习是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注意到重点难点之所在。

如一年级下册中的重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这个内容上,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三年级下册重难点是关于“年、月、日”的内容,教师要给学生梳理清楚关于这个内容的概念和关系。二年级下册的重难点是关于“认识方向”的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多练习这方面的内容,真正理解其关系。

复习无疑应抓重点、突破难点。复习中只注意“点”而不注意“面”,是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全面掌握的,特别是新教材、新课标。考核题对知识的覆盖面大大提高,习题越来越活,这就对我们的复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解决问题,整体提高

复习课中应整理并应用知识,因此在复习课中应该重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通过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一道题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老师家里买了一个金鱼缸,从外面量,长8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从里面量,长7.8分米,宽3.8分米,高4.9分米;你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些问题么?1.如果要把鱼缸放在柜子上,需要在柜子上留出多大的面积?2.请你算一算,制作这个鱼缸需要用多少玻璃?3.如果把鱼缸放在客厅,至少需要在客厅留出多大的空间?4.这个鱼缸能盛多少水?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体积之间的区别,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的不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