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法规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法规论文范文1
摘要: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新的《会计法》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会计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这对于规范会计行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法》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宗旨,现就会计行为规范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会计会计行为会计行为规范
新的《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并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作了具体规定;同时对假账作出特别规定。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依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使会计核算规范化。
所谓会计行为,就是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目标的驱动下,对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条件制约所作出有目的的会计反应活动。就一个企业来说,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会计行为的制约因素有很多。它与会计行为主体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制约会计行为的内在因素,是指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各种条件在质量上的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政治素质、知识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等。新《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就是要求我们应重视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培训,督促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准则处理会计事项,不做假账、不畏权势,以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
制约会计行为的外在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上讲,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以及信贷政策等,将制约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济活动行为,从而影响会计行为。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限定了会计人员的行为范围,会计主体的行为不可能超出会计法律之外。市场环境,也限制着企业经济战略行为,从而影响着长期和短期会计行为。从微观上讲,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战略方案,以及对内部机构的管理行为等,对会计主体的行为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企业内,会计行为的方向和规范化程度受制于企业行为的方向和规范化程度。从实际情况看,很多违法行为是在企业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下进行的,如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虚增利润骗取贷款,隐瞒利润逃避交税,转移国有资产,账外设账,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污受贿的罪行等,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此,新《会计法》明确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这就抓住了矛盾的关键,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规范会计行为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主体,有利于会计行为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很显然,要保证会计行为的良性运行,就得有一系列行为规范为基础。从会计系统的目标和会计行为的主体出发,会计行为规范着重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为主,以此在强大的外部监督体系下发挥行为主体的能动作用,达到优化会计行为的目的。
会计行为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我们国家的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它通过对会计人员的权利、方法、责任、义务的规定,以确认、维护和发展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社会关系和经济秩序。会计行为法律规范概括性强,是会计行为主体必须普遍遵循的行为模式,可据以判断衡量会计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是符合规范还是不符合规范,只有通过会计立法,才能使会计职能得以有效发挥,使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会计行为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为调整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要求的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和社会性,在法律和道德规范下的会计行为,必须达到合情、合理、合法的效果。行为的合理化体现为会计行为在追求本单位的经济效益目标的同时,力求保持与社会效益目标的一致,会计行为规范必须在会计法制的前提下,而各单位在追求本单位经济利益目标的同时,也应力求保持与社会利益目标的一致,遵纪守法。
总之,只有自觉维护会计法规的尊严,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维护会计法;加强会计人员法制教育,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经济法规汇编[Z]北京:中国财政济济出版社,2005.
会计法规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信息,会计准则
会计人员除应正确掌握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原理外,还要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具备在不确定经济事项下进行决策的能力。会计人员要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通过计算、分析、比较等方法对某一事项做出推定、判断与选择。
一、会计职业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验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一)专业性
经济活动复杂多变,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熟知相应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决策和经济事项的处理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业务水平。做出正确的选择只能由会计人士进行。
(二)目标性
为了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效益最大化,会计人员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会计的确认、计量、会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有效维护企业。
(三)权衡性
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过程,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权衡、取舍的过程。因此,会计职业的判断过程也是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博弈最后达到一定均衡的过程。
(四)社会性
会计职业判断是在会计法的限制下和要求下进行的,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不能单纯从会计角度出发,应更多地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二、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的实质是对会计事项利益均衡的过程,本人认为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法律、会计制度不完备
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政策、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虽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法律、行政法规,但是由于法规对新生经济业务不完善。导致会计与税收的矛盾。
(二)会计行为缺乏独立性
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生产经营特点不同,但是企业的目标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有者为达到目标,会不择手段,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听从管理者,出现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干预,从而丧失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独立地位。
(三)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较弱
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依赖会计制度向职业判断发展,由于会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会计职业判断质量高低受制于会计人员自身业务技能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两个方面。
三、如何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实行终身教育
要培养会计人员过硬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必须熟练会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是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开拓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对会计人员实行终身教育。
(二)强化会计行为独立原则
会计人员为了服从管理者,放弃了应有的原则和职业道德,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客观公正处理经济事项,加大会计人员独立地位。但是这种独立行为不能超然独立。避免出现会计人员为利益操纵企业。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工作者在工作中的行为规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净化社会环境,对在职会计人员每年都应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培训。在工作中时刻以职业道德为标准衡量自已。有助于反腐倡廉,有助于社会廉洁建设。
(四)增强会计职业判断意识
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很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会计人员要建立职业判断意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在会计工作中,要做到客观、公允,不仅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对会计目标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会计环境的敏锐感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泉军,张政伟 “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 《会计研究》2009年第三期
会计法规论文范文3
电子商务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由美国带头发起并迅速向全球发展。根据目前企业电子商务的运作情况和发展趋势可将其划分为二个应用层次:一是普通电子商务层次。主要表现为单个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网上商务活动。二是电子商社(E-businessCommunity,简称EBC)层次。在电子商杜中,互联企业通过InternetExtranet(企业外部网)、Intranet(企业内部网)和确保安全的虚拟专用网VPN等网络手段和企业运作规则把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资源迅速组合成超越空间约束的统一经营实体,以最快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电子商社是电子商务应用的高级阶段。
电子商务造就了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也改变了传统会计运作的环境。随着我国商务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下的会计问题将会逐步显现出来,以下十个问题仅是笔者的初步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一、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任何会计理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与实务基础上的。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也必然对会计选论带来影响。如电子商社是建立在两上的一个经济组织,但无论从组织上还是地理上都是一个虚拟企业,且在内部成员的组成和整个组织的存续时间上存在不稳定性,这给会计主体的认定、是否持续经营的判别带来困难。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将受到冲击。又如被誉为新兴数字经济最大和最明显推动力的数字化产品,不仅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物质资产,也无法用物质资产的方法对其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传统的会计要素理论及相应的计量原则需要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相关会计法规的冲击
传统商务活动从签约、履行合同到款项结算,伴随业务过程的信息流、资金流等一般均以书面形式出现并由经办人签字确认,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结算制度、审计制度等均离不开这些原始资料。电子商务造就了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数字签名代替了纸面签名,这必然对传统的适应于纸面交易的现行商业法规(包括会计法规)带来冲击。需要解决的问题有:(1)交易双方身份认证办法在会计上的确认,即制定为参与网上交易的各方提供法律认可的认证办法;(2)电子合同的合法性程序在会计上的确认,包括电子合同的规则与范式、构成有效电子书写文件和原始文件的条件;支持数字签名和其他身份认证的手续规则;数字凭证合法性有效性的规定等等;(3)电子支付管理,即规定电子支付命令的签发与接收规范以及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电子商务对传统货币及其结算体系的冲击
电子商务对企业传统货币及其结算体系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支票、现金的主导地位将逐步被数字货币所替代。数字货币是采用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在市场上流通的按照法定货币单位来反映商品价值的信用货币。它实际上由一组数字构成,含有用户的身份、密码、金额等内容,并以字节形式储存在个人电脑中的数字价值单位(DVU)。数字货币可以通过Internet从一个作为付款而提供的帐户上下载,也可以用数字信用卡从网上购买。与数字货币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则是没有银行大厅没有营业网点只有Internet站点的网上银行(或称虚拟银行)。数字货币的出现也造就了新的金融犯罪和各种形形的舞弊行为的出现。如何保证自己的某些数据不被窃取,怎样保证对方的真实性等安全问题将成为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最突出问题。
四、数字产品的会计核算问题
在传统商务活动中,诸如计算机软件、报刊影视产品等是以实物产品形式出现,在会计上作为存货以历史成本原则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进行进、销、存数最金额核算并反映到会计报表上。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数字产品已超越了资源限制的约束,数量和内容可无限制地复制,按实物产品方式?quot;映资产价值失去意义。在具体会计核算上,这些产品无法反映具体存货数量和金额,只有销售数量和销售额。数字产品的广泛应用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并必将成为未来的遁要产业之一,因此,会计界需要从会计理论到实务:包括会计准则)对数字产品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研究。
五、建立网上实时会计报告模式问题
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一般指企业对外提供会计报告方式,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揭示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Extranet和Intranet基础上的,不管是提供定期信息还实时信息,是提供综合信息还是明细信息,具向债权人、投资者提供还是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技术限制已不复存在,建立网上实时报告模式成为可这给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表现在会计报告的目标上,传统会计报告模式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员经营责任的信未来将更侧重于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相关息;(2)表现在会计报告周期上,建立在分期假设成本--效益原则约束之上的定期报告模式,将被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实时动态报告模式所替代;表现在会计报告要素上,传统模式把会计报告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几大多已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划细会计报告要素以全方位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事项的即时信息是发展趋势;(4)采用上述网上实时报告模式,还须研究如何通过会计法规和准则来规范和约束报告司的会计行为,以及如何进行网上审计等问题。
六、会计的国际化问题
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的电子商务,本质上是全球性的。近几年来在美国的推动下,WTO、APEC、OECD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相继发表了电子商务文件,国际电子商务框架正在形成,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将面临深刻变革。另外,电子商务也给多国企业合作、国际证券市场等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运作空间。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会计准则的国际差异提出挑战,不同的会计准则反映不同的会计信息,如果这种差异需要投资者、合作双方甚至多方在网外经过特殊调整后才能解决,将影响电子商务作用的发挥。因此,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和电子商务应用的日益普及,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再过份强调会计准则的本国特色,不符合时展的潮流。
会计法规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会计,会计诚信,治理
1.会计诚信的定义
从现有的文献看, 对会计诚信的定义有以下两种代表性观点得到会计界的广泛认同。其一是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的定义:会计诚信包括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优质会计服务。其二是由杨雄胜教授首先提出的: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对于以上的定义,笔者认为,有些方面值得考量。一是我们缺乏衡量会计准则是否有效的必要尺度,会计准则作为执业规范和标准、工作评价的依据是否有效都存在疑义,那么会计诚信从何谈起?但这往往超出了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能力。二是财务信息的使用者的素质问题, 如果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没有得到财务信息或是他们没有正确使用它, 那么财务信息的提供就不能完全防止使用者监督职能的失败,这有利于界定各方责任,而不是简单归咎于会计诚信问题。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会计诚信是指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 能对会计信息的生产和会计信息公信力具有直接影响的会计人员,即诚实、守信、不偏不倚依据公认会计准则来提供会计信息,同时不断完善加强内部约束。
2.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2.1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1)委托关系下的视角。委托关系意味着交易双方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的福利成为受托人行为的函数。因此,要使得交易顺利完成,受托人的诚实、守信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于委托人和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 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是,他们的效用目标通常是不一致的。鉴于此,有效保护委托方的利益和消除委托方的信息劣势就成为必需。现代会计制度恰恰充当了消除委托方信息劣势的角色, 完整的会计信息有效地满足了委托方监管方的基本需要。会计诚信原则正是基于此才成为会计生命的。论文大全。当委托方现实地存在并对会计产生足够的影响时,会计诚信原则的体现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委托人变得远离企业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 那么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行为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 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就成为一种必然,会计造假问题泛滥成灾就不足为奇了。
(2)博弈论下的视角。吕长江教授通过建立一个会计诚信缺失的理论模型,说明现有的企业制度破坏了所有者、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三方的利益及风险制衡关系,而形成了企业与监管者、事务所与监管者两种利益关系。杨雄胜教授也指出,中国的会计诚信是因为中国会计陷入了“囚徒困境”,缺少真正的委托人。由此可见“, 诚信”的实质就是博弈参与方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的一种非正式约束。由于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利益的不一致,从而最终导致会计诚信的缺失。
2.2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法学分析从法学的角度看,诚信是民法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可适用于整个民法领域
就会计而言,它是一种商事行为,而我国未制定单独的商法典,可认为我国是民、商法合一的国家,因此,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守民法有关诚信的规定。如果某一会计行为有具体的法律条款进行规范的话, 则应适用该具体法律条款,不能绕过该具体条款而直接适用诚信原则。在我国建立社会诚信基础还是比较困难的,同时法律体系、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市场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其实最终还是法制问题。由于我国未能用法制增加非诚信行为的成本,所以使得会计诚信缺失成为必然。
2.3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文化分析诚信不仅是一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因此,职业道德标准的高低直接对会计诚信产生影响。由于我国的道德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于是社会变迁发展与道德规范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反差,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道德历史真空”,造成人们的社会行为失范,从而产生了社会道德危机,诚信危机也就应运而生,会计诚信缺失也就不可避免。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强调诚实守信与信誉的,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和信誉的基础是脆弱的。传统文化对于违反诚信的约束一般只停留在人的内在道德领域, 而缺乏自上而下的普遍的法律制度约束。并且,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是单方实践诚信、道德义务型信任,重视以人情为基础的诚信,而不是以市场关系为基础的“契约型”信任。因此,由于市场经济破坏了旧的道德秩序,而新的标准还未完全建立,导致新旧观念的不协调,使得会计诚信缺失成为必然。对于市场微观主体来说,自身的文化环境对会计诚信无时无刻不产生影响。
3.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对策
3.1完善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加大会计法规执法力度
市场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其实最终还是法制问题,要用法制增加违背诚信行为的成本。在我国,要从法律角度增强会计诚信,一方面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违法者进行严厉的惩罚,并对法律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会计法》修订时,将其作为会计工作规范和会计信息披露等的最基本要求,将会计诚信直接写入《会计法》。论文大全。同时, 《会计法》应明确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任何违背会计诚信的行为,最终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应注意仅有强硬的法律制裁是不够的,法律制裁还应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用。
3.2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及相关监督体系。监管体系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监管,即外部监管,是指财政、审计、税务、中国人民银行、证券监管和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职责,从对全社会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对违法违规行为、会计失信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和惩处。
(2)社会监管,即社会监督,既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 还要发挥各种新闻媒体对会计诚信缺失的监督作用。
(3)内部监管,即内部监督,是指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应当创立新型的会计监管体系,即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管和内部监管三者有机统一的会计监管体系。同时,完善信用披露及监督体系,增大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力度。
3.3加快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构建合理的企业文化
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道德风险。一方面,在会计人员的选拔上,要尽量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人员。另一方面,会计工作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检查,以促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不断提高,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论文大全。以集体利益为上,国家、集体、企业利益有机协调的价值观念,从而为会计诚信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喻辉, 余珍. 论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关系[J]. 商场现代化, 2009, (01).
[2] 刘丽, 张金贵. 试论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J]. 卫生软科学, 2009, (01).
会计法规论文范文5
会计诚信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它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而完善会计立法是最重要的。所以,明确会计法的立法思路,将会计诚信明确写入《会计法》,这不但能将会计诚信提升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其权威性。
会计诚信是企业法人、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证券分析师和会计人员等的行为准则之一,如同社会个人的道德规范,它的作用不但是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更在于向社会传递企业的信用和声誉。因此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机制,如何从立法角度有效抑制虚假会计信息,弘扬会计诚信,需要我们有正确的认识。
《会计法》的立法思路
首先,在《会计法》修订中应明确以程序法为导向的立法思路。因为从法律制度的整体来看,会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综合反映的信息系统,《会计法》作为会计工作的根本法,会计法规必然包含经济、行政、民商和刑事等多方面的内容,试图将其简单地归属于某一特定属性的法种范畴是不可能的。从程序为导向的立法思路来看,《会计法》不但要规范会计的总体概念和基本程序,而且还必须要起到规范其他会计立法的作用,也就是《会计法》应该成为其他会计立法的“立法法”。
其次,对于程序立法的有关规定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因为从《会计法》本身来看除了具有程序性特点外还必须具有针对性,即除了应关注和有效协调相关法律外,如审计法、公司法、税法和证券法等,还应更多地集中概括专门的会计法律规范,并保证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如会计核算、控制、披露和处理等会计特有的法律规范,对于类似会计工作的行政、社会监督,会计内控制度和违法检举等,都应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明文规定,真正使《会计法》成为会计工作最集中和最具有权威性的根本法。
增加会计诚信的条款
会计诚信问题目前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在《会计法》修订时应当将其作为会计工作规范和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披露等最基本的准则。将会计诚信直接写入《会计法》,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体现了整个社会的一种基本意愿和期望,表现出法律的权威性,也表示出政府、法律制定和执行机构及社会大众对杜绝会计造假的坚定决心。
其实,无论现行的《会计法》还是会计制度,都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必须提供真实、合法、准确和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也将客观性原则作为会计原则之首。但由于其都没有明确和直接地提出“会计诚信”的概念,所以大部分人都将这些规定作为一种技术标准,而没有将其与企业和会计人员的职业诚信和道德标准联系起来,这样就将一个重大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信用品德问题,简化为是一种技术方法的运用问题,这不但对于强化会计诚信机制,甚至对提升我们全社会的诚信水准都是十分不利的。
要特别注意的是,会计诚信并非只是针对会计人员而言,在《会计法》中应明确指明,会计诚信涉及所有与会计信息相关的人员,除了一般会计人员、财务经理、总会计师外,公司的高管层领导、注册会计师、社会中介机构、机构投资者、证券分析师、政府行政领导和国家监管部门等等,都会涉及会计诚信问题,不能让公司高管层、行政领导和监管部门等认为会计诚信只是会计人员的事,而与他们无关。通过《会计法》会计诚信责任的明确,不但要建立一种全社会遵循诚信的风尚,更应明确无论是谁,违反了会计诚信就要受到法律的惩戒,包括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
明确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会计法规论文范文6
[论文摘 要]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虚假的会计信息使企业法人无法真正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生存危机;会计信息的失真,还会造成企业管理上的混乱,为经济犯罪活动大开方便之门。企业要加强内部监管,建立内部监管体系,从源头上防止企业信息失真。
内部监管是公司治理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可以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保证管理层的经营决策及行为合法且符合股东利益,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
一、内部监管的构成
国际上存在两种内部监管机制:单层董事会制和双层董事会制。单层董事会制下的内部监管,只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同时在董事会下设置各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多由非执行外部董事组成,共同行使监管职权。审计委员会设在董事会下,对内部监管起主要作用。审计委员会是隶属于董事会下的为控制监督服务的组织,是代表董事会对外与注册会计师沟通的机构,也是隶属于管理层下的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组织。为了确保审计委员会的职能能够充分履行,委员会成员中,独立董事应占1/2以上,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是财务专家,有一名是法律专家。
双层董事会制下的内部监管,是在股东会下同时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由监事会行使监管职权。双层董事会制内部监管还分为垂直式和平行式。垂直式指监事会与董事会成垂直“领导”关系,董事会会在计划某项交易的初期就让监事会参与,监事会有权否决某些交易。平行式指监事会与董事会是独立平行的,监事会只履行监管责任,对董事会的行为只能评价,而没有否决权。监事由股东会选举,和董事的任职资格基本相同,在内部监管上起主要作用。
二、公司会计的内部监管体系所涉及的内容
1.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现阶段,许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大部分的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对于会计信息的失真仍然控制得不到位。第一,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将企业的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分立,分担不同的职能,分属不同的领导。财务管理部门由总经理领导,负责日常的财务相关工作。会计部门由董事会领导,对董事会负责。主要会计人员由董事会任命,这样可以使会计人员真正成为财务信息供给的主体,为会计人员的独立工作创造条件,使其有能力拒绝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要求,从而有效地避免管理人员舞弊。第二,加强内部审计。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监督,由监事会领导,对监事会负责。健全董事会、监事会机构,使其认真履行其职责。职位分离,解决好大权掌握在董事长兼总经理一人手中的现象,防止其独断行事,为自己谋私利。第三,明确财务人员信息供给主体的地位,强化披露财务信息的内部监督,建立监督人员在企业中行使其职权,保持高度独立性的保障机制。
2.健全公司的内部约束机制
公司会计内部监管体系的建设要重视内部约束的力量。要求企业以《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约束机制。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约束机制,完善基础管理制度,控制舞弊行为,防范经营风险。第一,改革现行财务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建立对其的管理约束机制。财务会计人员通过上级财务会计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职权,保持财务会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从源头上阻断财务会计弄虚作假,充分发挥广大财务会计人员依法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作用,使企事业内部财务会计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第二,要明确企业单位责任主体在财务会计监督中的责任。现阶段,很多公司中,大多数的单位负责人权责过大,对其限制不够。有时候,这些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认识不够,任意指挥;还有的单位负责人不顾公司的利益,利用财务工作为自己谋私利。这就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我国企业应进一步落实《会计法》关于“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规定,加强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懂财会法律、经济法规。同时,还要让其明确违反财务制度和法律的严重后果,使其切实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认真履行相应法律赋予的财务会计责任。
3.完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监督体系
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监督体系应包括对企业会计法规遵守情况的监督、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监督、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运行各程序的监督。公司各个单位应当根据《会计法》等法规的要求,健全单位负责人负责的,由会计人员自我检查、审计部门全程审核、会计部门内部稽核相结合的,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力争把不合格的虚假的会计信息消灭在企业内部,从源头上加以控制,以保证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维护单位的信誉。企业管理者要借鉴国家颁布的评价体系构建内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结语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其职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计工作的质量。2007年1月1日后新的会计准则实施,也给会计人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公司一定要重视内部监管中会计人员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其力量,加强对他们的培训,进行诚信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诚信的会计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司内部监管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蒋晓凤:论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管[J].现代商业,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