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期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期中总结范文1
公司领导的关怀下,公司担任行政助理一职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这段时间里。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业务水平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团县委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现将09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动学习、认真工作
所以在刚开始干行政工作时,学的理科。对有关的内容完全不了解。最初的一段时间,通过配合领导的工作,上网查资料和对公司的文件进行整理,不断熟悉行政上的事务,全面了解公司的发展历程,为下一步工作做好铺垫。部门主任让我负责起公司新闻稿件的编写和网络宣传工作,开始我也比较头疼。一是自己的文笔不够精彩,二是没有发现新闻点的意识,常常要主任提醒我该写什么,怎么去写。于是就多翻阅有关应用写作方面的书籍,多看新闻稿,熟悉新闻写作特点。留心公司里每一件小事,发掘新闻点。另外,适当学习一些摄影技巧,拍出精彩的照片为新闻锦上添花。全面负责起公司的网络销售工作后,特别是网上开店和参与公司内刊"金果视窗"策划与编写时,对产品图片的要求比较多,而且怎样制作出吸引顾客的图片也有很大的学问。闲暇之余,就下载一些自学教程,学习photoshop等一些专业软件,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宣传公司产品,提升对外形象。
二、积极参加团委活动,不断对外宣传
在和工作不冲突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团县委的志愿者交流会和发起的各项活动。印象最深的是在团委发起的"巴东县青年志愿者牵手留守儿童"的爱心活动中,我和长江小学一名儿童进行了"一助一"结对。原来我以为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和父母的交流,性格应该比较孤僻,但当我见到自己资助的小荆艳是那样活泼可爱时,不禁感到十分高兴。我们在一起开心的谈论学习和生活中的趣事,交换了留有对方联系方式的爱心联络卡,之后还一起参与了趣味游戏。活动结束时,我们都感到依依不舍,我再三叮嘱小荆艳如果有不开心的事,一定要记得告诉我并答应在她过生日和六一的时候去看她。
三、努力适应,积极生活
中职期中总结范文2
为了更好的管理团总支学生会,在下学期,我们建立健全了学生会各级组织机构,将团总支学生会划分为六个中心,实行中心化运作,团队化管理。
在本学期的工作当中,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是立足于服务学生、老师以及整个学生团体。本中心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整理整个经管学院的各方面材料,协助维持整个团总支学生会的沟通联络工作,以及帮助老师管理做好对班级的管理、监督和考核。现讲整个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工作繁杂,分工不明。本中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的三个部门都必须每天与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机器打交道,并且需要大量处理文件,因此导致了工作的繁杂和不稳定性。而由于本中心是一个联系团总支学生会所有中心和部门的纽带,并且本中心的某些职能也是每一个中心和部门同样拥有的,所以导致了各部门之间存在了分工不明,工作出现重复的情况。
第二、事务部门,缺乏锻炼。由于本中心是一个事务性部门,没有做过活动,导致了干部和干事缺乏这一方面的锻炼,因此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自然没有得到锻炼。
第三、工作琐碎,缺乏挑战。本中心的工作基本上是每天重复,并且相当琐碎,因此干部和干事普遍觉得工作缺乏挑战性,特别集中在下半学期,干事基本感觉没有激情,在做事情上也有了怠慢的情绪。
虽然本中心在本学期的工作还有待完善,但是也由于本学期刚刚运行中心制,导致了对于中心运行的效果不太理想,但这些都是能够在下学期得到弥补和完善的。因此相信团总支学生会在“班级承办制”和“中心制”的运作下,下一学期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期末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更多同主题文章 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期末总结
中职期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理论 动因 优势
近年来,中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策略,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截至2012年9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29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以美元计的资产,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定量宽松(Quantitative Ease)政策的执行增大了我国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压力,将美元计资产置换为中国经济发展急需的初级资源成为中国外汇投资的占优策略,这一目标需要由企业海外投资实现。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等一批金融企业在支持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近年来认真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并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金融对外投资与合作的方式,在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的支持下,成功运作了中俄石油,中巴石油等一批重大项目,签订了数十项金融合作协议和融资协议,支持中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探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优势,为思考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约翰・邓宁在总结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于 1977年发表了《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集大成者。该理论将出口、对外技术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结合起来,被认为是当代最完备、解释力最强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论的核心是: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必须拥有三种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邓宁将所有权优势定义为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而国外企业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所有权优势主要包括技术优势、企业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和金融优势等。这实际上是海默等人所称垄断优势的另一种提法。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对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使用而带来的优势。拥有无形资产所有权优势的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组织和经营活动,将这些优势的使用内部化,从而可以比非股权式的转让带给无形资产所有者更多的潜在利益。跨国公司的内部化优势就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运用内部交换机制替代外部市场交易,以克服市场失效的能力。区位优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包括直接区位优势和间接区位优势。直接区位优势指东道国的有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间接区位优势指由于投资国某些不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的大小不仅决定着一国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投资地区的选择,还决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和部门结构。邓宁认为,如果企业仅拥有一定的所有权优势,则只能进行对外技术转让;如果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则选择出口贸易是较好的方式;如果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则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参与国际经济的最好形式。
该理论是根据西方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提出来的,虽然存在诸多的局限性,但总的来说对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较大的阐释力,同时,对于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规模、技术、产品已日益成熟,已具有了相当的竞争优势,如果向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是具备相当的所有权、内部化以及区位优势的,近年来对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直接投资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即可证明。在某些高科技行业中中国企业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企业的许多工业产品在发达国家也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也完全可以到发达国家投资设厂,进行跨国经营,比如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二、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宁针对国际投资折中理论缺乏动态分析的严重缺陷,写下了《投资发展周期论》,提出了从动态角度解释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地位关系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对本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的实现以及本国区位优势的状况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决定该国直接投资的地位和状态。
以人均GDP为例,邓宁将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并指出在不同阶段直接投资的流入状况:第一阶段,人均GDP在400美元以下,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由于缺乏所有权优势,因而没有经济实力向国外输出直接投资,由于本国投资环境太差,国外也只有少量资金直接投资流入;第二阶段,人均GDP在400―150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明显增加,外资大量流入,但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外资本输出仍然有限;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000―475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对外投资大幅度上升,其发展速度有可能超过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但净对外投资仍为负值;第四阶段,人均GDP在4750美元以上,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为发达国家,他们拥有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和经济实力,净对外投资呈正数增长。总之,对外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随着经济发展而进行动态演进的。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对外投资,缘于它们自身不断增长的所有权优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差异取决于各自拥有的不同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影响各国在投资发展周期中所处阶段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内资源禀赋的结构、对外开放的程度、国内市场的大小、国家的经济制度、政府对吸引外资以及对外投资的政策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所拥有的不同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了不同国家吸引外资和引进外资的不同产业结构,并最终决定了各国在某一时点在投资发展周期上所处的不同阶段。 我国目前已达到第四个阶段,基本具备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外部条件,这预示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
三、小规模技术论与技术地方化理论
1983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出版了其专著《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用小规模技术理论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行为特征进行了解释。他指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其特殊的技术优势,这种技术优势正来源于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市场环境,威尔斯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一是拥有小规模生产技术。这种小规模生产技术适合小批量生产,来源于实际生产工艺的某些局部改进,或者是引进国外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后逐渐加以改造,使之适宜于小规模生产。二是劳动力密集的生产工艺,并倾向于使用当地要素投入。三是研究开发费用低,广告费用低,实行“低价格”战略。四是由于与本地市场联系紧密,发展中国家的许多跨国公司适应性非常强。
拉奥于 1983年出版了《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关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地方化理论。拉奥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为适应小规模市场、标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等,但这种技术却包含着独特的创新活动。他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如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定优势”:第一,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的。不同的环境下要素的价格及供给条件都有极大差异,对技术的适应性改造是一种创新活动,而不只是单纯的模仿。第二,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各地的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并不一致,只要企业对技术加以改造,使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这种技术创新就可以形成竞争优势。第三,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适应性技术在当地市场比原有技术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第四,在市场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者的品味差别大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开发出与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企业不同的产品,仍然可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五,由于国家之间在民族、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别,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上述几种优势可能得到加强。
小规模技术理论与技术地方化理论表明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具有的竞争优势不是直接优势,而是相对优势。这个“相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拥有更更加适合当地市场条件的生产技术,因而在同类型发展中国家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相对于欠发达国家的当地企业,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又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因而具有竞争优势。
四、国家利益优先取得论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其对外直接投资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这些国家的企业按优势论的标准来衡量是难以符合跨国经营条件的。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企业为了赶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不得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寻求和发展自身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活动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使投资者保持着资本的所有权,从而取得由收益率差异引起的资本收入,更重要的还在于使投资者保持着对资本运行和使用的控制权,从而获得远比货币收益更广泛的综合效益。这在投资者是国有企业从而国家和企业利益有着更紧密联系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对外直接投资给国家带来的利益是综合性的,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转移效果。投资国通过对外进行直接投资,不但可直接从国外取得低成本的自然资源供给,间接地享受东道国当地资源供给和基础服务,还能吸取和传输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和管理知识,这也是目前发展中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最基本的动因之一。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对于大多数投资国,一般向东道国进行“一揽子”要素转移的,也主要是国内较为成熟、产品供给相对富余甚至饱和的产业部门。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跨国界的转移,则既保证了现有资产的应有价值,又起到了调整和优化国内产业结构的作用。第三,国际收支效果。除了麦克杜格尔模型所显示的直接国际收支影响外,跨国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国际收支还产生若干间接影响。这些影响可概括为:直接创收外汇利润;带动和扩大产品出口,间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带动和扩大劳务出口,增加和扩大非贸易外汇收入;境外企业进行反向投资以及联系介绍外商对投资国投资,增加国家的收入。第四,市场竞争效应。跨国经营企业的不断增多,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对国内原有的竞争趋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一些率先跨国发展的企业,将会因为在国外取得了新的市场空间,或者取得了稳定的资源供给或新的技术信息,而大大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使自己的竞争地位发生跃升,从而使国内竞争对手感受到新的压力。这将迫使国内竞争者或者采取跨国发展的行为,或者改进经营,加强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在国内市场应付挑战。显然,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对投资国竞争水平的提高、经济活力的增强发生积极作用。国家利益优先取得论对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John H.Dunn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M]. 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drin,1981.
[2] Peter J.Buckley and Mark Casson: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M]. New York:Holmes and Meiers,1976.
中职期中总结范文4
其中中考一块成绩较为突出。
我所任的初三政治,年年参加中考,满分为30。
07年我校两个教学班约70个学生,去了辍学的学生,最后参加中考的实有学生42人。42个学生中38人取得了满分(30分),另四名学生一名29.5分,其他三名均29分(陈昭、张利等学生)。
县教育部门每年年底都要按中考升学率、学科成绩,把各乡镇中学、各学科的任教老师排出名次(县城外乡镇30所中学在一起排名)。我们学校在全县排第五名,各学科名次分别为:物.第三名,化学第四名,数学、语文、政治、体育排名第五,外语全县排第六名(学科总分除以学生在籍数),学校几十元不等奖励了我们。学校又用“学科总分除以学生的参考数”的方法排了一下名次,我的政治学科在全县排名第二。学校又给了我几十元的奖励(奖励前五名,我是唯一受奖者)。学校小,财政紧张,其实给不给“奖金”并不重要,关键是作为一名老教师没有“职业倦怠”、没有不前不后“随大流”,打发日子,混到退休最为重要。我多年来的中考政治成绩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老教师无心于年轻教师争持(先、优、模几乎与我们无缘),只是证明自己“廉颇老矣,尚能用饭”罢了。
除了“教书”,我没有忘记“育人”。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一直是我最为关注和探讨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是我教育教学中时刻恪守的崇高理念。我把它看成是隐性教学目标每每加以落实和渗透。例如,早在几年前,我就曾对学生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但如果我们尽力了,确实有哪科真的没能学好,也不要自卑。我们可以务农,当一个现代农民,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从事种、养职业;我们可以掌握一门技术进入工厂做工;我们也可以在商场上大显身手,创造财富……“不求每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帮助学生树立“人人能成才”的正确思想和信念。我认为创业虽艰难,但充满机遇和挑战,令人振奋。有个学生说,老师,寒暑假,我想练练摊,行吗?我说,也未偿不可。我就把这方面的体验和经历简单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我和当老师的妻子在寒假里的每年春节前卖对联,如今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今年——o8年,我和妻子在小镇上卖了十天半“对联”,净挣2770元)当然作买卖,哪怕是这小买卖,学问也不少,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创业教育让学生往往跃跃欲试,心怀憧憬,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择业或者说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有价值吧。创业教育需要“案例”,我起早贪黑地抄,记,复印(别人杂志上的好文章)、剪报纸……这方面下的功夫不比仅仅传授知识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少。
中职期中总结范文5
我,作为电气公司的一员,在今年,也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再出色的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后,也增长了我的技术水平。我的这一年是勤勤恳恳的一年,是为公司尽职尽责的更好完成工作的一年,是比去年大有长进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既参加了化工二厂的己稀新建项目的施工,又在大乙烯的项目中指挥外力队伍进行施工,这一年的工作把我从一名劳动密集型的一线职工培养成了带领别人完成工作的以工代管的劳动复合型人才,并从中又学到了很多东西,更好的充实了我的个人素养,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为我们公司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学习就会有进步,虽然从前我没有管理过施工,但我会从头学起。在己稀的施工过程中,我与我的工作伙伴们一直坚守在一线,他们带着工具在现场干活,我带着图纸在他们的每个施工现场给予指导。虽然我从事这个职业也没有几年,但是我依然用我的经验来帮助他们完成所有的工作,当他们有什么困难与麻烦时,我知道的都会与他们共同分享,让他们更快更好的完成施工任务。所以,我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施工,但是工程的圆满完工也有我的一份功劳,也是我辛勤努力的结果。
上半年,我直接参加了己稀-1项目的施工,我们项目组负责己稀项目中的两个主要厂房—压缩机厂房和主厂房的施工建设,这两个厂房共有电动机28台,轴流风机及热风幕21台,事故风机7台,照明灯具60多套。所需配管任务繁重,而且现场的条件还很艰苦,有些管所经路线并非直线,需要给其他一些设施避让,针对这些问题,我与施工人员天天蹲在一线进行研究和测量,直到找出最佳的路线来敷设我们的钢管。特别是当我们已经配完管后有些工艺管线经过我们的管子时,又把我们的管子锯断,这样我们只好找新的途径重配我们的管,为了大局着想,我们义无反顾。除了配管,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穿完电缆后组织他们校接线,这也是我们安装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前面的许多工作虽然繁琐,但是却没有过多的技术要求,而校线接线却要求施工人员要有足够的技术功底,既不能错接和盲目的接,更不能校错一颗线,否则为之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将失去意义。这也是那些外力人员的一个弱点。他们在校线的时候,我必须亲到现场进行指导和监督,以确保每一台电机的电缆都是正确无误的,这样才能保证一次试车成功,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虽然在这阶段没有什么需要研究的地方,但是教会他们识图和接线的意义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们当中有些人有悟性,一教就会,但是大多数人需要你反复耐心的讲解,直到他明白这张图纸上所绘的电机原理,明白每一颗线在回路中所起的作用,你才能放心的把这台电机交给他接,并从中体会到授人以教的乐趣。
下半年,我们又投入到大乙烯项目的施工中,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拆除11面低压盘,利旧6面盘柜,拆除化工二厂的丁辛醇装置里的佬催化变电所馈出的所有电动机电缆,重新敷设接到利旧的低压盘上。这其中我们需要倒电机负荷13台,虽然这项工作不用配管,利用原有的电缆保护管,但是工作环境非常复杂。既有易燃易爆场所,也有有毒有害的危险场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像气体泄漏这样的致命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场必须做好安全措施,我身为安全员,既要监督施工人员有无违章发生,也要在工作现场具
备了施工条件后督促我们的工作人员才能进入现场施工。我的职责赋予我监督施工安全,保障生命财产不会无谓的损失。我要为和我同甘共苦的弟兄们负责,也要为我的单位在这一年里实现零事故和零伤害的目标负责。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再熟悉每一个现场后,制定好安全措施,并传达给每一个工作班成员,既要让他们熟悉现场的危险因素,也要知道发生危险后的逃生路线。他们在工作前需要工艺确认现场具备施工条件,办好所有手续并做好测氧测爆工作,虽然这个过程很繁琐,但是却是保障安全的唯一选择。这项工程还有很多复杂因素,我们的施工必须与装置的大检修同步,由于今年不是大修,所以检修的工期时间比较短,我们再重新制订了施工统筹后,安排工作班成员必须加班加点的投入到施工中去,抢时间抢进度。利旧的低压盘进线引自丁辛醇变电所内,建设单位要求我们在对接时只能晚间施工,针对此次施工时间的调整,我们也作出了相应的安排,我带领工作班成员从晚上六点一直施工到半夜两三点钟,给母线钻眼,做电缆头让后于母线对接,虽然中间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但是我与施工人员共同研究后逐步得到了解决,并达到一次送电成功,我们因此非常的欣慰。在随后的提纯变电所电缆移位工程中,我们的工作班成员依然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的战斗作风,夜间施工到几点,他们就坚持到几点,我们共同完成了1800米电缆拆除,重新敷设了500多米,制安电缆头12个,两段进线电源均一次性送电成功。并因此受到建设单位和大乙烯项目组的共同表扬。
中职期中总结范文6
[关键词] 《七宗罪》;惩罚;原罪;人性;批判性
一、引 言
上映于1995年的美国影片《七宗罪》由大卫·芬奇导演,安德鲁·凯文·沃克编剧,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格温妮丝·帕特洛、凯文·史派西担任主演,片长127分钟,以罪犯约翰·杜制造的连环杀人案件为线索,叙述了警员沙摩塞和米尔斯破获凶案的故事。影片曾获奥斯卡最佳剪辑提名,英国学院奖最佳编剧提名等奖项。
影片抛弃了传统拍摄模式,从两名警员的视角呈现七桩凶杀案而非机械的罗列。由摩根·弗里曼饰演的沙摩塞是一位睿智的老警员,已经在这个肮脏混乱的城市中工作了三十余年,一个星期后便会解甲归田,他早已习惯冷眼看待罪恶、漠然实行惩罚;而由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青年警员米尔斯血气方刚、冲动易怒,怀着对工作的热情与对罪恶的不容主动请命调至该地,与沙摩塞搭档共同调查这一连环凶杀案。沙摩塞的冷漠、老成、严谨与米尔斯的热情、高傲、冲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极大的反差,正是在此反差之中二人最初水火不容,但在几经思虑后,沙摩塞决定留下来帮助米尔斯破获案件。米尔斯的高傲与冲动不仅冷却了他与沙摩塞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了他最终的悲剧结局,即成为连环凶杀案凶手约翰·杜设计之下的受害者。当已经退休的沙摩塞看着因愤怒枪杀了约翰·杜的米尔斯时,不禁感叹这个充满原罪的不堪世界,思忖着或许天真也是一种罪。
由凯文·史派西饰演的约翰·杜冷静而睿智,他以天主教中七项重大罪行为宗旨设计了一系列的凶杀案,向社会中的邪恶进行挑战,他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折磨受害者,而且把自己的手指皮肤剥去以避免留下指纹来制造完美的犯罪过程。影片中约翰·杜是魔鬼的化身,在他引以为豪的犯罪过程中数人为之殉葬,同时他也代表着宗教惩戒的正面力量,在美国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每天都存在着贪食、贪婪、懒惰、傲慢、、妒忌、暴怒,经常有生命在这些原罪的诱惑下颓败或消亡。包括影片中正义一方的警员米尔斯也在失妻之怒的驱使下枪杀了约翰·杜,让愤怒吞噬了光明的前途、幸福的生活和正义的灵魂。审讯室中的泰然自若、车内对话时的平静目光都表征着约翰·杜不仅自主地设计着“七宗罪”的凶杀计划,而且自愿舍弃生命将自己纳入其中,导演大卫·芬奇的这一剧情设置可谓是意义重大,不仅构成了约翰·杜“七宗罪”的完美设计,而且隐喻着原罪的不可抗拒性,将影片的深层意蕴延续到了127分钟的故事之外,带给观众弥留至久的惊叹与感喟。[1]本文试图通过对影片中“七宗罪”系列谋杀案情节的展现,结合天主教中“七宗罪”的相关内容,解读罪罚交织中的影片《七宗罪》。
二、罪罚交织中的《七宗罪》
“七宗罪”最初由希腊神学修道士庞义伐草撰而出,内容包括“贪食”“”“贪婪”“伤悲”“暴怒”“懒惰”“自负”及“傲慢”等八种损害个人灵魂的恶行;六世纪中后期,教宗额我略一世将“自负”归入“骄傲”“悲伤”归入“懒惰”、加入了“妒忌”,并以对爱的背离程度为准则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十三世纪时的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进一步明确地列举出这属于原罪的七大罪行的表现,但丁也曾在《神曲》中对“七宗罪”进行了详尽的阐释。
在天主教中贪食、贪婪、懒惰、傲慢、、妒忌、暴怒对应着不同的惩罚,依次是强迫喂食蛇鼠、生煎于油锅之中、投入蛇穴、轮裂、熏蒸于硫黄和火焰之中、弃入冰水之中和活体肢解,上述罪行均源于人类的自大,自大使人类对神的敬爱之情大为削弱,从而受到触目惊心的惩罚。在电影《七宗罪》中,导演借助剧中主人公之手设置了不同于天主教中“七宗罪”的惩罚措施,在带有一定宗教规诫性质的同时,更为鲜明地隐喻了美国物欲横流和罪恶横行的现代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性。
影片中的约翰·杜依照天主教的“七宗罪”设计了七桩凶杀案,其中第一桩杀人案件是对贪食者的惩罚。在一个爬虫滋生的公寓中,一个僵死的肥胖男人的脸埋在桌前的意大利面碗之中,通过现场探查,沙摩塞发现冰箱后的墙壁上用油脂写下了“贪食”的字样,结合死者被紧缚的双腿和因过量进食而撑破于体外的肠胃,沙摩塞判断死者死于谋杀,而凶手极有耐心地强迫喂食直至被害人破肚而亡。在但丁的《神曲》中贪食也被译为暴食,是指过度放纵食欲,其中也涉及酗酒和过量囤积食物,但丁认为贪食的罪责在于过度地贪图安逸和享乐。导演大卫·芬奇在影片中并未介绍第一个受害者的贪食背景,而是通过镜头对于受害者极度肥胖身体的惊鸿一瞥暗示了死者生前的贪食行为,尤其是冰箱后的“贪食”字样使这一凶杀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让观众意识到这并非寻常的杀人案件。
在第一桩“贪食”案件尚无破案头绪之时,第二桩与第三桩案件接连发生。第二桩案件发生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内,著名而富有的律师被杀并在房间内的地板上赫然用鲜血写着“贪婪”,这使沙摩塞和米尔斯意识到这是一起连环凶杀案。细探之下,警员在一幅被颠倒的挂画背面,发现了用指纹拼写出的“救我”,而蹊跷的是“救我”字样的指纹并非来自于房间内的死者,而是指向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疾病的累犯,房间中被杀害的律师曾为其辩护并成功洗脱罪名。当沙摩塞和米尔斯来到指纹指向的嫌疑人住所时,一个已经严重腐败、几近枯骨的人出现在镜头之中,他被牢牢地控制在床上,而床头上方的墙壁上写着“懒惰”,更为惊奇的是这个人并未死亡,当警方将其送至医院后,医生解释到此人被控制在床上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期间未曾进食,依靠抗生素等药物维系生命,无疑这位被害者受尽了折磨,最终在医生无力回天的抢救中死去。
但丁认为贪婪是希望占有所需之外的罪,具体而言是过度热衷于金钱或权力的追求;而懒惰则是指没有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或浪费时间,这就不仅导致其他人需要多工作来填补整体的空缺,而且是一种未能全身心的敬爱上帝的表现,具体包括懒惰、自我满足、懦弱、悲伤、缺乏责任心和想象力等。在《七宗罪》中,因“懒惰”而遭受惩罚的受害者是一个罪行累累、劣迹斑斑之徒,他通过犯罪来榨取他人,获得自身的生存资本,而死于“贪婪”的律师曾经为“懒惰”受惩者洗脱罪名,在金钱的诱惑下放弃正义与博爱,可想而知这位律师的财富的获得多是不择手段的,在一人功成万骨枯的风光中犯下了“贪婪”之罪,从而成为约翰·杜的惩罚对象和谋杀目标。
在三桩谋杀案接连发生后,沙摩塞来到图书馆查找关于天主教中“七宗罪”的相关叙述,期间发现了嫌疑人约翰·杜的犯罪笔记,是锁定嫌疑人的重要一举,但此举并未制止“七宗罪”系列杀人案的进行。约翰·杜在一家娱乐场所内逼迫一名客穿上特制的皮裤——一条前方胯下置有锋利金属器具的工具,并与一名发生关系,导致这名在剧痛之下流血身亡。但丁认为欲之所以是一种与原罪息息相关的重大罪行,其原因在于其不合礼法性,因过分爱慕对方而缺失了对神的尊重,导演大卫·芬奇选择特殊的娱乐场所和者作为约翰·杜实施对欲惩罚的场所和对象,便于在有限的片长中简明地展现“欲”的罪罚。随之而来的受害者是一位毁容的女模特,沙摩塞和米尔斯在发现这位受害者时她已然自杀身亡:在被强力胶水粘在手上的电话和粘在另一只手上的安眠药之间,受害者选择了后者,“傲慢的她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带着被强酸毁坏的面容存活于世,无疑她被毁容和自主选择走向死亡的命运源自自身的“傲慢”之罪,最终得到了一种具有反讽效果的“惩罚”,正如但丁在《神曲》中对于“傲慢”之罪的阐释——过分爱慕自己而轻视他人的情绪及让他人注视自己或过度爱好自己的期望。[2]
正在沙摩塞与米尔斯对于连环杀人案一筹莫展之际,疑犯约翰·杜来到警局自首,并要求沙摩塞与米尔斯随同他一起去寻找“妒忌”和“暴怒”的被惩罚者。天主教中认为“七宗罪”之一的“妒忌”是由于他人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即对自身优点的爱堕落为一种剥夺他人优点的欲望;而“暴怒”源自憎恨引起的不适当抑或邪恶的感觉,在法律赋予的权利之外否定他人或进行复仇。《七宗罪》中约翰·杜设计的“妒忌”与“暴怒”很好地契合了其宗教中的罪行特质,在约翰·杜的引领下,沙摩塞和米尔斯来到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之中,随后一辆小货车出现在二人的视野之中,货车司机称雇主支付了高额的运输费并命他在指定时间将包裹送到米尔斯警员手中,而这个包裹中的“礼物”即是米尔斯已有身孕的未婚妻的人头,与此同时约翰·杜正在向毫不知情的米尔斯叙述自己对于米尔斯的妒忌及杀害其未婚妻的过程,暴怒之下的米尔斯不顾沙摩塞的劝阻最终杀害了约翰·杜。约翰·杜淡然就死,更为恰当的描述是他希望米尔斯射杀自己,这样他就实现了完美的“七宗罪”计划,用自己的生命和米尔斯的自由实践了对“妒忌”和“暴怒”之罪的惩罚。
三、结 语
埃及僧侣伊瓦格里厄斯·泊恩太格司曾对“七宗罪”做出了经典的定义即“致命的激情”,这种“致命的激情”源自人类欲望的冲动,是深藏在人类体内的罪恶,主动追寻或拒绝与之抗争即为罪。[3]在影片《七宗罪》中约翰·杜是罪恶的制造者,同时他也在坚定地执行着宗教的惩戒理念,在物欲横流的美国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惩罚恶行的角色,但讽刺的是约翰·杜的行为本身就是触犯了“七宗罪”,妒忌米尔斯的功成名就与幸福家庭而杀害其未婚妻;在充满邪恶的社会中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成为系列谋杀案的执行者,这本身就犯了“暴怒”之罪。影片《七宗罪》之所以独立于犯罪题材和宗教题材的美国电影之林,关键在于对美国现代社会中“七宗罪”的隐喻,导演大卫·芬奇通过简明而恰切的人物形象设置和紧凑的故事情节意蕴深长地演绎了设计于约翰·杜之手和横行于美国社会的“七宗罪”,同时大卫·芬奇在影片中也传达出积极的因素,正如沙摩塞在片尾化用海明威在《战地钟声》里的名言,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且值得为她奋斗,虽然我只同意后半句。
[参考文献]
[1] 张巍然.通俗的哲学家大卫·芬奇[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