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球气候变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气候变暖,碳汇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由此而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并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此国际社会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围绕缓解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国际社会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探讨和协调行动,并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92年6月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立,专门负责各国的工业温室气体的清单调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UNFCCC)于1994年3月正式生效后。但由于在关键性“承诺”条款的内容上存在模糊性,使得在UNFCCC框架下的法律实施和执行都存在诸多的问题。

在1997年12月11日,国际社会根据公平原则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了具有法定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使世界各国在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中国也于1998年签署了该协议。《京都议定书》第一期将于2012年到期,在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京都议定书》未来的发展令人担忧。

1.2 研究意义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国度排放。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为70%左右,比国际水平的27%高43个百分点。据估算,2000年—2008年,中国一次性能源总消费量累计183.3亿吨标准煤,总排放二氧化碳累计450.4亿吨碳当量。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碳排量较大的国家之一。

尽管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期的行动中,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强制性的减排任务,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将继续增加,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制约作用凸显。

1.3 碳汇及碳汇项目概述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之首,而人类社会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暖的根源。因此,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的手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排放源;二是增加吸收汇。

根据议定书中的定义,源是指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森林能清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属于碳吸收汇,简称碳汇论文下载。①

碳汇项目是指通过造林从而恢复森林植被,以吸收、固定大气中的CO2气候变暖,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缓解气候变化。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机制,即排放贸易( ET)、联合履约(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 。排放贸易( ET)是指已经达到减排目标的发达国家把温室气体排放权卖给其他发达国家;联合履约(JI)是指发达国家之间可以通过共同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将获得的减排额度相互转让;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将项目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完成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①

2 现状分析

2.1 主要推动力

中国开展碳汇项目的主要推动力有两个:

第一,中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变,再加上我国巨大且持续增长的人口规模,使我国面临者庞大的能源和资源需求。根据我国“多煤、少气、少油”的资源禀赋,形成了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我国面临着排放总量增加、生态破坏范围扩大以及能源供需矛盾严峻等严重问题,已经危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来自国际社会要求履行减排义务的巨大压力,中国必须做好迎接后京都时代挑战的准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估计,2001年—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12.28%,总量从27亿吨提高到70亿吨,累计排放量为415亿吨。[1]中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趋势显示中国必须在减排上作出努力。国际上,美国、日本及欧盟等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面临着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艰巨发展任务,承受着国际上要求减排的巨大压力,因此需要在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之间寻找平衡。从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技术水平较低上看,目前中国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与发达国家开展碳汇合作项目的代价较低。

2.2 优势分析

(一) 稳定的政治环境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CDM项目的实施需要合作双方国家政府部门的认可和保证,包括国家CDM项目活动运行规则和程序的确定、项目的审核批准,以及邀请公约缔约方大会指定的独立经营实体对CDM项目进行和个性认定和减排量核实、证明等。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经济环境稳定,才能够保证CDM项目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而保障项目细节的具体实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都非常稳定,具有实施碳汇项目所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社会制度保障。

(二)中国森林发展空间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我国森林碳吸收情况进行了比较精确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森林表现为碳的净吸收汇。2004年—2008年进行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表明: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新增森林面积205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比五年前第六次森林资源普查时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15个百分点。②根绝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目标,预计到2020年,新增森林面积296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3.4%以上;到2050年,新增森林面积46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我国森林的快速发展表明我国开展碳汇项目有着资源优势。

(三)有利的技术合作环境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这使我国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引进技术的机会增多、成本减少。目前,中国和欧盟之间已签署《中欧关于气候变化的共同宣言》,美国也发起《亚太地区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等多边合作,均是基于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

另一方面,经过中国过去30多年的造林和护林活动,目前可供造林和急需护林的地方多为条件极差的华北西北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河谷地区以及石质山区,这些地方的造林和护林存在着较大的技术瓶颈,急需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2.3 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我国在开展碳汇合作项目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如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市场机制不完善气候变暖,而碳汇项目本身对我国新能源项目发展也存在一定制约的因素。

(一)市场不完善

从市场边界角度看,碳汇项目的交易开展市场属于国际市场,目前碳汇交易的双方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碳汇的交易市场过大,导致市场交易参与者获得信息的成本过高,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又存在较大的信息技术水平差距,进一步推高了信息获得成本。

从市场机制来看,由于碳汇交易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都不能充分体现,交易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必然会损害居于不利地位一方的利益。中国目前在碳汇交易市场上属于供给方,处于不利地位,利益容易受到损害。

(二)发达国家走减排捷径,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允许发达国家把帮助发展中国家削减的净排放量作为本国的减排量,这个规定使得发达国家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大打折扣。对发达国家而言,在发展新能源、减少石油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等方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代价很高,很可能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很多发达国家通过植树造林护林等碳汇项目于发展中国家合作。我国也成为开展这个项目的重要发展中国家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发达国家对投入成本较高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合作项目的实施,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对一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的技术引进,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目前,对中国来讲,一方面通过CDM项目合作的大都是在森林碳汇方面,对中国走节能减排的实质作用有局限;另一方面中国对新能源等技术的引进仍是走商业途径,代价较高,这打打增加了新能源研发的成本。

(三)公众对开展碳汇项目的作用不大

目前,在中国,公众对全球气候变暖很关注,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主动意识更没有渠道参与到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二氧化碳减排的公共事务中论文下载。中国目前有2000多家环保非政府组织,但是大多处于自发、松散和各自为战的状态,徘徊在体制之外。碳汇合作项目一般都由政府部门负责,造林护林一般涉及到的是国有林区,民间资本并未进入,所以公众与环保非政府组织虽有满腔热情,但对于碳汇合作项目开展所起到的作用不大。

3 对策分析

3.1 完善市场机制,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碳汇项目顺利交易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

首先,根据碳汇交易市场的边界建立一个统一的碳汇供需信息库,充分收集信息,提供给交易需求各方,减少交易双方寻求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还要提升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需要从引进技术和培养专业人才两方面入手;

其次,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避免价格长期偏离价值,在定价方面要充分考虑国际市场上的供需情况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等问题。

3.2 继续碳汇合作项目的同时,走开发新能源之路

碳汇合作项目是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承诺的一个捷径,但是对目前中国来说,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节能减排任务基本上是从增加吸收汇方面完成。所以,在今后一段很长的时间里通过国际合作进行碳汇项目仍是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

在继续开展碳汇项目的同时,也要从减少排放源方面进行研究开发气候变暖,积极发展水能、风能、核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如在农村可以开展沼气项目,在城市可以通过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标准,发展绿色建筑,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对节能建材的研究开发给予支持。

3.3提高森林碳汇容量的“外延”和“内涵”

碳汇项目的开展是以森林作为依托的,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之以前有利很大的提高,这都得益于我国的造林护林运动。在新的形势下,要保障碳汇项目的顺利进行,仍需做到:

首先,在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导下,继续进行造林护林工程,弥补长期以来森林资源过度耗费所造成的碳汇缺口。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现一个显著增长趋势,但是要达到我国林业发展战略制定的目标,仍需要更加努力。这是从“外延”提高森林碳汇容量。

其次,提高森林碳汇容量的“内涵”,即提高森林的固碳能力。我国大多数森林资源的质量较低,固碳能力较弱。大力培育碳汇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同时要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

4 结论

本文对中国开展碳汇合作项目进行了分析,中国有开展碳汇国际合作的先天优势,如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碳汇交易市场的不完善。 总的来说我国在进行碳汇国际合作上有巨大的潜力,我国也成为重要的碳汇交易的供应方。但是在继续进行碳汇国际合作的同时,也要加大力度进行风能、水能、核电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从根本上走上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①此段文字来源于《京都议定书》

①三种机制的概念来自于《京都议定书》

②数据来源于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金融 银行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全面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1997年的一个重要法律文件《京都议定书》,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义务首先由发达国家去承担,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2012年以后,在去承担节能减排方面的相关义务;(2)国际贸易减排的机制(IET),联合履行的机制(JI)和清洁发展的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对温室气体进行减排的三大种机制。

低碳经济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项重要举措,备受全球关注,一并达成共识。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低碳经济的特性体现为较低排放、较低污染、较低消耗和较高效益、较高效能以及较高效率。国际社会将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低碳经济也是工农业文明后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进步标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在发展经济中必须选择低碳经济这种形式。金融与低碳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作用甚重,发展低碳经济必然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支持,低碳金融产品的开发、低碳金融制度的完善创新等将会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低碳金融毫无疑问将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创造一次重要的理论成效。

低碳金融是指与低碳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环保)相关的不同种类的金融交易活动和金融制度创新,其内容主要有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投资和交易。低碳金融的不断推进,促成低碳金融长效完善制度,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金融服务业的主要动力的银行,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保护环境,敢于创新,积极发展低碳金融。

一、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低碳金融,顾名思义也被称为“绿色金融”。低碳金融泛指低碳与金融的交融,即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服务,内容包含碳排放权交易及其相关的如银行信贷等等。所以银行的重要意义在低碳金融中得到非常充分的体现。2009年刘明康提出,两个重要的成分需要银行去发挥:一个是实行推广低碳金融的观念,二是努力去创新低碳金融相关的业务。2010年马骁说,虽然对于低碳金融,银行试图在发挥一些些的作用和措施,然而仍然没有发挥到实质的程度,很难对金融机构造成影响。

银行作为低碳金融开展的主力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经济转型发展、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民生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充分发挥银行业的社会责任,低碳金融发展势在必行。

(一)低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伴随经济增长背后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低碳口号,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思路来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实施的节能减排任务工作,遏制高耗能、高污染投资,发展低污染、低耗能投资,优化资源配置,这些都需要金融手段的支持。低碳金融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发展的一大创新

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发展自我、应对现代复杂经济形势的自主选择,是实现银行业有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的最佳路径。开发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相关配套设施不可避免地需要研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融资方式,而低碳金融的提出正合时宜,延伸了金融创新的创新空间。低碳金融也推动了银行业的转型发展,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大潮流。

(三)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银行的社会责任不仅表现为缴纳税收和创造利润,进行慈善捐助,更表现在通过自身的银行业服务特别是信贷,向那些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项目发放贷款,优化信贷资金配置,达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双重功效。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统一。银行业通过低碳金融服务和业务创新,既可以达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实现自身的企业价值。2008年,兴业银行率先公开宣布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国首家、全球第三十六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机构,也成为了低碳金融的先行者。

二、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分析

(一)低碳金融得到银行业普遍认同

赤道原则,国际大多金融机构遵循建立推行的,它的依据是世界金融银行及公司相关的规则,主要是评判、估测以及管理各项融资服务中的相关社会和环境风险的一项标准,旨在管理和发展与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作为用来规范银行业项目投融资的赤道原则目标是对银行企业项目在投融资时,综合评判、考察此项投融资对环境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为了在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的运行。赤道原则为金融机构的融资提供了行业标准,已成为国际惯例。赤道原则适用于全球各个项目资金总成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所有新项目融资和因扩充、改建对环境或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原有项目。赤道原则的意义在于把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和项目融资具体化,为银行信贷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准则。截止2006年,位于世界各地的90%以上的金融机构在利用《赤道原则》进行全球的项目投融资业务。联合国大力倡导各国开展低碳金融的相关立法。

我国第一家赤道原则使用的兴业银行,在2009年,在项目融资服务上兴业银行为扩大福建华电永安发电,赤道原则遍布全世界69家的金融机构,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5﹪是其提供的。

(二)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

我国当前的低碳金融以绿色信贷为主,主要开发一系列相关的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项目,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扩张。绿色信贷为转变银行信贷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绿色信贷主要依赖于银行,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进行大量的积极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到2009年末尾,兴业银行总计总计发放了金额高达165.83亿元、共计223笔的节能减排的贷款项目。兴业银行在绿色信贷说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银行业的低碳金融创新

一段时间内,快速发展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断出现与低碳金融相关的金融创新项目,包括各种产品创新、融资服务以及其他金融服务。

在2007年,中国银行有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理财产品,随后深圳发展银行也推出了。2010年4月8日,《中国光大银行碳中和服务协议》是北京环交所与光大银行签订。同时,私募基金和我国信托公司在低碳金融相关义务进行开拓。在信贷中为了应对金融环境类风险,在积极支持低碳金融相关类的融资项目,国际银行开展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双高”项目减少贷款,同时严格检测环境风险。

三、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不足

(一)我国低碳金融的政策法律支持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政府对于低碳金融的关注日益增强,然而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成型,信贷投融资和税收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服务的不完善,不能够达到为低碳金融发展的投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撑。

(二)我国的低碳金融服务业务的准备不足

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低碳金融尚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类的利润幅度、利益空间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没有优良合理的安排好银行业的人员分配、公司治理、机构配备的各方面的情况。低碳金融业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成套的风险包括社会风险、环境风险、科技力量风险、国内市场化的风险及一切其他不可预知的风险。

(三)金融业特别是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比重仍小

目前,在绿色信贷方面,中国主要倚重的是绿色信贷银行公司,很大范围的体现在银行上。银行不断提高的绿色信贷利益在银行业的信贷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依然是较低的,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是绿色信贷所需要的外部环境的不乐观。目前绿色信贷仍然较模糊,银行业金融机构缺少专业的相关人员,绿色信贷的产业项目标准和指导目录仍然不明确,无法去制定金融机构内部的考核评定办法和无法细则化。

四、国内银行业发展低碳金融的完善建议

(一)加快建立与低碳金融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金融企业的相关社会环境保护的责任没有制定出来相关的法律法规。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政府对于低碳金融的关注日益增强,然而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成型,信贷投融资和税收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服务的不完善,不能够达到为低碳金融发展的投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撑。我国虽然大力宣传赤道原则,但是效果欠佳,金融企业对此回应甚少。所以,建立健全的低碳金融法律法规,明确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使之体系化是当务之急。在现在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贷款人的相关义务,科学审慎的评判金融企业的环境社会问题。同时,对社会环境的评估报告去参照赤道原则做出相应的更改。

(二)完善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

低碳金融业务要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现在,银行业的产品相似和一些规则制度的相近,银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活力不足,银行准入的不完善,在市场竞争中让银行之间竞争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显然是力不从心。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在推动低碳金融发展中的意义得到证实。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的完善对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积极地作用,低碳金融普遍得到公众的认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需要建立完善的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

(三)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绿色信贷的推动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国际经济法;低碳经济;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转变

低碳经济是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工业化时期出现新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模式可以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以及生态能源,并且具有清洁、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特点。发展低碳经济,其主要是为了能够解决全球出现的气候变暖现象以及自然资源浪费的现象,通过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对能源的使用机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不但可以有效的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同时也能够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在这期间,也会影响到国际经济法中的一些相关法律制度,并且对国际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国际经济法能够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适当地进行改革,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一、低碳经济贸易与国际贸易法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目前,无论是从国际上来看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上来看,都在为缓解全球变暖这一现象不断进行经济体制上的变革,从此也不难得出,生态环境对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政策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衡量低碳经济的标准也越来越多,例如碳足迹、碳标签等等。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法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大潮,也积极地参与到变革的潮流中来。碳标签的对低碳环境的衡量,是一种新型标注形式,它是将所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以及投入使用的这个阶段内,所排出的碳量标注出来。然而,碳足迹则是通过它的大小,来体现产品在整个生产与消费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碳足迹越大说明碳排放量越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大,全球变暖的现象就会越明显,自然,对人们生活的危害也就越严重。

(二)低碳贸易与自由贸易化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的贸易交流应该是自由平等并且没有任何歧视的。但是,受到低碳贸易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国家之间自由贸易往来的进程。碳标签的出现影响了非关税贸易的政策,成为了在贸易之间经济自由往来的障碍。由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在测量碳足迹的技术上还不够成熟,所以,就必须要从发达国家中花费大量的资金去购买测量碳足迹的技术,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成本上的优势。同时,发达国家也在利用各国之间技术上的差异,在用自身高端的科技来压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正常往来,在破坏国际自由贸易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上的歧视。

(三)国际贸易法的变革

近年来,国际贸易正在逐渐向低碳贸易、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在低碳理念与国际贸易自由往来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可以利用国际贸易法来进行调节,但是,在国际贸易法进行调节工作时,也需要自身的不断变革与进步。首先,在制定《京都议定书》以后,明确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对低碳经济以及循环经济所应该履行的责任。并且,一些发达国家也不能利用各种手段来对高端的环保技术进行垄断,发达国家有义务将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传授给发达国家,实现国家之间共同拥有,并且共同建造低碳环保的经济局势。第二,发达国家应该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低碳经济贸易的标准,给发展中国家留有一些能够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促进国际贸易的整体发展进程,让低碳经济逐渐转变为国际间进行贸易交流的核心。

二、跨国低碳经济投资与国际投资法

跨国的低碳经济贸易可以在向国际上其它国家进行资金投资的时候,利用低碳经济的投资方式,这样的投资方式,无论是在针对本国对外投资还是国外对内投资上,都会达到良好的投资效果。目前,就碳投资的热点话题而言,这种投资方式主要是侧重于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生态能源的保护和一些环保产品的制造。深入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投资法产生的影响,就拿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言,随着大量的三资企业加入中国市场,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企业大多都是以产品加工的贸易为主,然而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特点正是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加之我国是贸易大国,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国家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在国际投资法当中,各国的国内立法也被包含在其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严格控制碳排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也不断地出台各种相应的法律制度以及管理手段。例如,碳排放的交易机制、单独的碳税收取制度以及对一些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企业进行整改,甚至对一些问题严重的企业进行取缔等等。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在实行低碳经济方面就仍需加强,并且改变以往的投资方式以及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的渠道,同时,也要对那些在加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企业在进驻本国市场时提高入驻的标准。其一,禁止发达国家中带有高碳排放量的企业进驻到本国市场,从源头上控制碳污染转移的现象发生。其二,鼓励那些具有清洁环保能源、低碳排放量的企业进驻本国市场。其三,加大自身的科技水平,研发新型环保的低碳能源,与此同时,也要创新思维,多方引进对本国低碳经济有益的外资企业,让它们融入到本国市场的发展中来,并且能够互相交流制造新能源的研发技术以及使用方法,共同努力减轻经济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压力。

在低碳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国际的投资法也在发生着变革。这种经济模式以及理念上的转变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以往的、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也控制了在进行对外贸易往来时所带来的碳污染,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除此以外,国际投资法的改变,也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绿色、健康,改变了发达国家将碳污染排放到发展中国家的现象。

三、低碳经济对国际税法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发生变化,向发展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国际税法势必会受到全球经济变化的影响。在发达国家中,它们会为了发展低碳经济,降低对产生化石能源的需求标准,与此同时,也会将国内的碳排放量企业进行重新的分配,把碳排放集中区域的一些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此来减轻国内的碳排放压力。同时,也加强了国家之间工业生产的技术交流,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技术上的支持。在企业转移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国际上的税收问题。然而,在国内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针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例如征税、补贴等等,这些政策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国内的税收问题带来影响。在国际低碳经济发展中,国际税法也随着这种经济体制的形成,依据生态能源、自然资源、碳排放量等因素制定了碳税率以及纳税种类,并且,一些与之相关的税法内容也依据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做了进一步调整。碳税率通过对一些碳排放量高的企业区提高税率,以此来抑制这些企业的碳排放量,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四、低碳经济对国际金融法的影响

在《京都议定书》中已经规定了为碳排放提供的交易市场体制,分别为国际排放交易、联合机制、清洁发展等。其中国际排放交易主要是指在一些发达国家之间针对碳排放的制定机构要求进行碳经济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联合机制则是指发达国家之间互相进行技术上的交流或者碳排放量的分担来降低碳排放量。清洁发展,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国家,通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的帮助,来使发展中国家可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能够完成节能减排的工作,改善整个节能环保工作的流程,改进降低碳排放量的技术。随着低碳经济模式的逐渐形成,在国际金融上对于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金融市场也在发生的转变,各项金融法律体制也在不断地完善中。

当前,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这种经济形式也在逐渐促使国际经济体制向环保、循环经济迈进,金融的投资方向也更加注重于发展低碳排放、清洁新型能源。在投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受到新的经济体制的影响,国际金融无论是从法制上还是从市场上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变化也使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士乐于投资一些低碳环保的企业,银行也发行了一系列的碳经济衍生品,比如碳期货、碳证券、碳基金等。在国际低碳经济的市场当中,银行具有对碳经济信贷资金的约束以及配属的责任,其中碳基金就是整个金融交易中的主体,它承担着一定的金融价值,随着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碳金融与国际金融之间的结合也会越来越密切,这样一来,相应的国际法律也要进一步完善。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范文4

关于人生演讲稿通用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并非所有的探索都能发现奥秘,并非所有的航行都会风平浪静,并非每一次奋斗都能成功……失败了,再爬起来,成功是属于奋斗的人的,何必紧锁眉头,为何不仰首一笑呢?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对一切的不幸。

  别紧锁你的眉头了,笑笑吧!生活是美好的,笑一下,它会更丰富多彩。

  笑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人生短短几十个春秋,生命只有一次,不让它多一点笑声,多一点欢乐,太对不起生命对我们的厚爱了,生活在这样的美好环境里,生活在飞速发展的祖国,每天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不用为生计而四处奔波,更不像祖辈在旧社会那样整天担惊受怕,备受欺凌……生活这样美好,笑就是最美好的音符。

  当你发言感到紧张时,如果这时老师给你一个鼓励的微笑,我想你的恐惧顿时全消。

  当别人不小心踩你一脚时,如果她给你一个善意的微笑,并说一句“对不起”,我想你心里集起的乌云会马上散去,又是丽日晴空。

  笑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都说“笑一笑,十年少”。不管生活是一帆风顺,还是荆棘丛生,我们都应笑对人生。

  笑一笑吧,朋友们!

  关于人生演讲稿通用范文

  朋友们,不知大家怎样看待自信与成功这一问题呢?在当今的社会中,有人为一时的失败而徘徊不前,有人为人生的坎坷而一蹶不振,这都是没有自信的缘故。有这样一首歌,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这首歌告诉我们,做人要自信。自信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梦,它是我们心中一道绚丽的彩虹。只要它一出现,便会带给我们雨过天晴的喜悦。不是么,低头很简单,把腰向下一弯,便可以了。那么又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直挺挺的腰板呢自信是成功的关键。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怀揣着梦想,他告别了父母,远离了家乡。但是,入学不久,他就提出了退学。理由很简单:生活饮食不习惯,父母所给的生活费已经花完。

  回到家乡的机场,迎接他的是年近花甲的父亲,当他看到久违的父亲就高兴的扑过去,父亲一退步,儿子扑了个空,一个趔趄摔倒在地。父亲看着尴尬的儿子深情的说:“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做你的靠山,你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那个叫自立、自信、自强的生命支点,一切全靠你自己。”说完,父亲塞给儿子一张返程机票。

  这位学生没跨进家门就直接登上了返回美国的航班,返校不久,他获得了学院里的最高奖学金,且有数篇论文陆续发表在有国际影响的刊物上。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有多少财产,有什么样的父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他人,,必要时给自己一个趔趄,只要不言放弃,自信、自强就没有实现不了的事。

  同学们,想想吧!想想含辛茹苦的父母,想想他们那双饱含期待的眼神――我们要自信!

  同学们,看看吧!看看身边的勇士们,看看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如何拼搏进取的――我们更要自强!

  别说自己不行,我们可能屡屡失败,屡战不前,但是,只要自信就有希望,有希望就会成功。别说自己不行,人生路上本来就是荆棘丛生,踏过去,继续向前方。自信人生,让我们聆听希望展翅飞翔。让我们坚定信仰眺望远方。朋友们,让我们对自己说:我要飞翔,哪怕没有坚硬的翅膀,我们用生命和热血铺路,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谢谢大家!! 我的演讲完毕!

  关于人生演讲稿通用范文

  理想是一个人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的目标,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盏长明灯,是激励一个人不断向前的战鼓。每个人都拥有各自不同的理想,有的人想要成为一名作家,用纸张谱写文字的乐章,用笔杆堆砌文学的堡垒;有的人想要成为一名医生,用真情挽救一个又一个病人的生命,用心灵让无数病人在自己的手中康复;有的人想要成为一名教师,用知识培养未来的接班人,用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而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气候研究专家。

  如今的气候变暖,已成为世人皆知的问题,经常听到和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文字,“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些岛国即将被海水淹没”、“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到20xx年估计将再升高1—3℃”。如果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不得到解决,若干年以后,地球的生态环境将不堪设想。马尔代夫在水下举行内阁会议,“水城”人民在为未来的威尼斯举行“葬礼”等等事件都告诉我们,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严重。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范文5

关键词 日本环境外交 兴起 实践

中图分类号:D830 文献标识码:A

一、日本环境外交的兴起

日本作为一个面积狭小的群岛国家,自然资源匮乏。20世纪初,日本连续十几年实施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战略,忽视环境保护,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造成大规模的产业公害,使得东京湾、濑户内海等工业集中的沿海地区和附近海洋污染十分严重,居民健康也受到损害、威胁。环境污染逐渐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骇人听闻的公害事件相继发生。从60年代起,国内掀起了此起彼伏的反公害浪潮,日本开始重视环境问题,扭转了重发展轻环境的政策基调,针对环境问题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行政体系、环境政策评价体系,有效地抑制住了环境的继续恶化,并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日本也由此演变为当今的环保先进国。

日本提出并推行环境外交也受到了诸多国际因素的影响。第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从地方性和区域性问题演变成全球性问题: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匮乏与水体污染、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开始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使得世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第二,国际环保意识与合作快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先后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显示了国际社会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决心。第三,东北亚区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东北亚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这一地区的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和海洋污染。区域内的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全球较大的废气排放国家,持续不断超量排放的污染物使空气质量下降、酸雨频繁发生和温室效应明显;东北亚诸国大多濒临海洋,所临海域多是半封闭的、极易受到化学污物的污染;此外本地区还存在严重的核污染问题。

1989年,日本外务省发表了《外交蓝皮书》,第一次将环境问题作为日本的外交课题之一。同年日本外务省设立了有关环境问题的特别小组,研究在环保领域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国际合作等问题,这是日本推行环境外交的开始。此后日本在环保领域表现日益活跃,日本外交路线逐渐向气候问题倾斜。

二、日本环境外交的实践及评析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积极参加或主持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会议,广泛签署国际环境条约,目前日本已经签署了国际上已签订的150多个多边环境条约中的绝大多数条约。2002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日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养护倡议。2008年10月在东京主办了“世界大都市气候先导集团”气候变化会议,商讨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和对策。日本也很重视国际环境条约的履行,积极参加了许多环境组织,包括关于气候变化的政府间小组、联合国环境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全球环境组织等,并积极在其中发挥作用。

同时,自1954年日本正式参与到国际ODA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府开发援助捐助国,日本在2005年的官方发展援助达到4850亿美元,约占世界官方发展援助总额的1/5。除了中央政府之外,由地方自治体开展的环境领域国际协作已在许多城市展开。例如北九州市利用自身在消除公害时积累的经验,与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合作,开展国际研修活动和召开国际研讨会,进行了广泛的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对日本而言,环境外交是其争取未来国际社会的主导权、改善自身国际形象、从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的便利途径,同时也可促进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其作为资源匮乏国家的生态安全,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随着国际环境谈判向纵深发展,环境问题直接触及到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环境利益。日本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意图之一就是争取在国际环境领域的主导权,借此争取在21世纪发挥大国对国际秩序的主导作用。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进而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是日本追求的政治目标。由于环境保护领域和节能技术领域的国际协作是一种非军事性的、技术性协作,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其周边国家的认同。增强日本在国际环保事务中的发言权和主导权,有利于日本以环境为基轴参与其他国际事务。

日本政府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是基于国际形势和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利益的战略性选择,日本在推动区域内的双边与多边环境合作,推进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借环境合作争夺地区主导权,将环境合作政治化,向周边国家转移污染等阻碍地区环境合作进一步深化的消极行为。因此,客观地分析日本的环境合作政策,将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面临的环境问题,实现亚太地区及全球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法学院 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情景分析,能源强度,能源需求

 

0 引言

发展低碳经济是浙江省应对化石能源短缺及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随着浙江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省能源消费也随之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缺口逐年拉大;同时浙江省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碳排放总量急剧上升。因此,我们利用现有数据,分析预测在低碳要求下的浙江未来的能源需求,并在此基础对能源结构进行分析,从而缓解将来能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实现未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对能源需求进行预测的常用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趋势外推法,即根据历史数据,未考虑政策等不可量化因素的影响,对未来进行长期预测,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部门分析法1、能源需求弹性系数法2、回归模型3、时间序列模型4-5等;二是情景分析法情景分析,即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情景出发来预测未来的能源需求,目前这种方法被国内外众多学者所采用6-9。情景分析的最大优势就是考虑了未来相关政策因素对能源需求的影响,避免了趋势外推法的长期预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因此,本文将情景分析法与能源强度预测方法相结合,分析预测了浙江2010-2020年三种情景下的未来各产业部门的能源需求和生活能源需求以及能源强度变化趋势,得到相应结论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1 模型准备

单位GDP能耗是反映能源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所消耗的能源数量(E),单位为(万吨标准煤),计算公式为 。将GDP和能源消耗量按照三次产业进行分解,即可得到各个产业的增加值能耗,也叫能源消耗强度,计算公式为。利用各产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系数,假设已知各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速度,我们可以推算出各产业的能源需求量,即

,其中:

―基准年GDP,[1]

―基准年第i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i=1,2,3) ,;

―基准年单位GDP能耗及第i产业能源强度, ;

―基准年到预测年的年数;

― T 年内GDP年均增长率及第i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 T 年内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率及第i产业能源强度年均下降率;

―预测年产业部门能源需求总量及第i产业能源需求量;

― T年内产业部门能源需求总量年均增长率。

另有,经济的增长必然带来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需求与GDP年均增长率x成正比;但另一方面,单位GDP能耗的下降又会降低能源需求量,决定单位GDP能耗的是参数y。与基准期相比,第二年能源需求总量为,如果能耗平均下降率y足够大,我们就可以保证能源需求的“零增长”。即,或,表明,能源消耗总量与经济增长无关联情景分析,二者协调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

3 浙江省能源需求情景预测

3.1数据来源

浙江分产业能源消耗数据来自于各年度的《浙江省能源利用状况白皮书》。情景设定的数据参考中国社会科学所的《2020年我国小康社会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测算》以及《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能源约束性指标的规定。基准年设定为2005年,相关年度的数据如表1所示怎么写论文。

表1 浙江省结构能耗及能源利用效率

单位:能源消耗(万吨标准煤)生产总值(亿元)能源强度(吨标准煤/万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活用能

合计

  能源消耗

256

4590

655

362

5863

2000

生产总值

632.53

3273.17

2235.33

-

6141.03

  能源强度

0.40

1.40

0.29

-

0.95

 

能源消耗

335

9135

1533

1028

12031

2005

生产总值

886.90

7175.81

5375.14

-

13437.85

 

能源强度

0.38

1.27

0.29

-

0.90

  能源消耗

345

11271

2119

1382

15117

2008

生产总值

985.71

10340.37

7848.15

-

19174.23

  能源强度

0.35

1.09

0.27